灰色理论在黄金周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预测中的应用

灰色理论在黄金周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预测中的应用

一、灰色理论在黄金周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预测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唐陈[1](2021)在《基于网络搜索指数和SSA-BP模型的游客量预测研究 ——以三亚市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释放压力、享受生活的新选择,全国各地旅游产业也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为了相关部门可以合理配置旅游资源从而提高景区的有序性、增强游客的旅行体验和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精确的游客量预测变得尤为重要。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当人们产生旅游需求时,更多的借助网络获取相关信息,消费者在选择出行方式以及旅游目的地时,更多的将视角从线下转移至线上,由此便产生了相关的网络搜索数据,这为游客量预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热门旅游城市三亚市为例,采用相关的网络搜索数据,尝试构建模型对游客量实现较高精度的预测。首先,从几大热门旅游网站上获取108篇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攻略进行文本分析,通过技术取词法和直接取词法相结合的方式获取7个核心关键词,进而通过长尾关键词拓展等方法来拓展关键词库,共得到60个关键词。其次,通过斯皮尔曼相关分析法,筛选与三亚市实际游客量相关性较高的关键词,最终得到28个关键词;然后,在最终关键词的基础上基于主成分分析得到5个构造变量、Lasso算法选择16个最佳变量、随机森林-递归特征消除算法选择12个最佳变量,分别构建三亚市游客量网络搜索指数。之后,基于三种网络搜索指数,建立多个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三亚市游客量。为进一步提高模型稳定性和准确性,引入麻雀搜索算法,并与鲸鱼算法、布谷鸟算法等常见智能优化算法的优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度。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通过斯皮尔曼相关性检验,确定网络搜索关键词与三亚游实际游客数据存在相关性,说明将网络搜索数据用于三亚市游客量预测在方法上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二、基于主成分分析、Lasso算法、随机森林-递归特征消除算法所构建的三种BP神经网络模型,在三亚市游客量预测研究中均表现优异。其中随机森林-递归特征消除算法所构建的模型预测精度比其余两种算法所建构的模型更高,预测误差更小。三、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结合三种游客量网络搜索指数,分别建立三亚市游客量预测模型,均达到较好的预测效果,为避免BP神经网络模型陷入局部最优,引入麻雀搜索算法。同时引入三种不同优化算法与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结合,最终发现利用麻雀搜索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拟合效果最好,预测误差最小。因此,该模型有望用于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可以为城市旅游的规划、管理及科学发展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智能优化算法在网络搜索数据预测游客量的研究填补了空白。

姜姗,张宇航[2](2021)在《基于PSO-BP神经网络集成学习算法的安徽省旅游收入预测模型构建研究》文中提出旅游收入作为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分析了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考虑到数据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建立以旅游人数、旅行社数目、客运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第三产业增加值6个主要参数为输入,旅游收入为输出的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粒子群优化(Partical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对BP神经网络模型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了优化,构建了PSO-BP神经网络旅游收入预测模型。实证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纯使用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采用PSO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旅游收入预测中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姜晗[3](2020)在《旅游消费升级背景下云南省传统景区转型研究 ——以石林风景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物质型消费需求基本上已经能被满足,居民开始转向服务型消费。消费结构正在经历着升级,包括从原来的传统型向现代性升级,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从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的升级。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的升级,传统景区所具有的资源优势的吸引力正在不断下降,我国绝大多数的传统旅游景区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旅游消费的升级,让传统景区的运营陷入困境。现在的传统景区大多以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为主,景区内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创新、服务设施老化、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景区整体缺乏专业规划,传统景区大多依赖门票收入,盈利方式单一,收入结构不合理。这些问题让传统景区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近年来,全域旅游的提出“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给了传统景区全新的发展模式,各景区如何跟当地产业融合,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景区如何突破门票经济的制约进行转型。传统景区如何转型,转为何型已成为现阶段传统景区发展所面临问题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石林风景区的现状,以及景区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利用灰色理论根据石林2010-2018年旅游收入以及游客量的数据,对其未来的收入和游客量进行前景预测,并选取石林县文化产业、住宿业、餐饮业、农业、石林风景区门票收入、导游收入、停车场收入这七个指标与石林县旅游业的综合收入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测算出各产业产值与石林县旅游业收入的关联系数,并根据关联度系数的大小对其进行排序,从而提出石林风景区转型的必要性,最后再通过对旅游者消费模式的偏好、国内外经验的借鉴、灰色关联度分析测算出与旅游业联系密切的产业,从而提出景区转型的对策。论文主要分成了六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文章的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绪论部分,由两节构成:第一节主要是文章在撰写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第二节为国内外文献综述,笔者对文章撰写时所需要分析的门票经济、旅游消费升级、传统景区、景区转型升级以及灰色理论在旅游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文献综合整理并做了简要述评。文章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一节是对论文研究所涉及的一些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节是对文章在撰写时所依托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文章第三部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石林县、石林风景区的现状做了一个概述、石林的发展历程以及石林风景区收入状况做了简要分析,另一方面对石林资源优势进行概述分析,包括喀斯特地质资源优势、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交通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以及石林旅游业发展政府企业所提供的资金条件。文章第四部分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石林风景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实证分析,通过问卷的结果得出石林风景区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加以描述;二是石林风景区转型的必要性分析,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是旅游消费升级也就是游客们的需求发生了质的改变,游客们越来越注重旅游中的体验感、参与感,其次是全域旅游大背景下,景区所在地应结合当地产业实现“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接下来是根据2010—2018年石林风景区的门票收入、游客总量的数据,利用灰色模型对石林风景区未来的旅游收入和游客量进行预测,得知如果继续依赖门票收入石林风景区的旅游收入将持续下降,游客总量也会相应减少。最后是通过灰色关联分析与石林县旅游业发展关联度较高的产业以及关联较低的产业,得出旅游业跟文化产业关联度最高其次是餐饮然后是农业、住宿业,门票收入、导游收入、停车场收入,根据实证分析提出石林转型的必要性。文章第五部分笔者通过对石林风景区的实证分析得出转型对策,包括各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旅游产品的设计、公共服务的提升、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二消产品的增加以及和其他地区其他景区的资源联动,得出门票经济难以为继石林风景区需要从景点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在文章的最后笔者也提出了论文写作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宋琳[4](2018)在《中国集中休假制度对旅游经济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休假制度几经变革。作为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休假制度彰显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此同时也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尤其是自1999年起实施的每年国庆、春节、劳动节三个7天连续休息制度,即中国特色的“黄金周”制度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由于带薪休假制度没有普及,连续的假期极大地刺激了我国国民的旅游愿望,虽然这使得我国旅游业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其负面影响非常明显,假期间各地旅游景区、宾馆饭店以及各种交通工具人满为患。为了减少黄金周期间大量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冲击,提高游客出游质量,同时也为了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国务院于2007年修改了《放假办法》,保留了“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并将“五一”的休假时间由3天减少为1天,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且各休假1天。并规定如果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这样,每个小长假就可以实现3天连休,我国国民对外出旅游的时间也多出了三个选择,尽管稍稍缓冲了同一时间旅游景区的压力,也对人们旅游目的地的选择造成了限制。三个长假减少为两个使得那些渴望长途旅行的人们感到不满,而且对于热门景点,假期期间依然十分拥挤。所以,尽管国务院做出了改革,国内各方面的声音褒贬不一,休假制度的研究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当前,学术界存在诸多研究休假制度及旅游经济的研究成果,只是大多是将休假制度与旅游经济分开探讨,或者以当下休假制度作为背景对旅游经济进行分析,或者对休假制度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很少有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而且对休假制度的经济学角度研究大多只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主要集中在居民旅游需求、消费行为、消费与休闲的关系、路径依赖、对策研究等方面,计量定量分析方面的研究较少。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休假制度与旅游经济的重合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基于实证方法来检验二者的关系,为休假制度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支持;对于指导旅游者选择出行时间,做出旅游决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旅游景区提高统筹安排接待能力、合理规划维修整治等提升工程、弹性充分地组合人力物力财力,实现有效管理具有借鉴意义;对于国家政策层面重新考虑和激励带薪休假制度的深度广泛落实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助推作用。本文在文献梳理与回顾和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将2007年起实施的休假制度定义为集中休假制度,梳理了我国休假制度的演化及旅游业发展的状况,重点着眼于目前的集中休假制度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性,并从三个角度出发对集中休假制度对旅游经济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第一是从闲暇时间角度。从时间视角研究消费者出行的时间决策,研究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季节性特征和各种不同时长的休闲时间共同作用于旅游者的出行时间选择,并利用旅游接待的相关数据进行计量验证。第二是从空间角度。对我国31个省区市(自治区)的2006-2016年“十一”集中休假期间的旅游贡献值进行了地区差异测度,对集中休假期间旅游贡献值的地区差距及其分布动态演进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集中休假期间不同省份、地区的旅游经济效应是否相同,是否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第三是从环境承载力角度。首先借助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计算出泰山风景名胜区在冬半年和夏半年的最大环境容量,然后利用实际月度接待数据,分析在不同月份随节假日的分布不同测度出该风景区在年度范围内有规律性的景区资源与环境的闲置度和拥挤度,再一次证实了集中休假制度对旅游经济的影响作用。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简述如下;1.集中休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平衡旅游供需的作用,影响旅游业经济发展,但是不同类型的集中休假制度与旅游的季节性叠加后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是有差别的,时间短的集中休假对旅游经济的影响不突出,时间越长的集中休假对旅游经济的影响越明显。2.热温冷点地区的集中休假期间旅游贡献值存在着显着的地区差距特征,地区间集中休假期间旅游贡献值存在明显差距,集中休假旅游贡献值的总体地区差距在考察期内是在增加的,地区内差距、地区间差距呈现出下降趋势,省份之间集中休假旅游贡献值不尽相同,多极分化的趋势逐渐明显。3.集中休假制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景区的闲置-拥挤程度起到调节作用,这种调节是双向的,旅游淡季的假期可以起到旅游经济正向调节作用;旅游旺季的假期,尤其是天数较长的集中休假,则对景区的拥挤度起到提升作用,从而带来经济效益的负面影响。本文的创新之处包括:1.通过研究影响旅游经济的时间要素,利用计量、定量的方法,从时间、空间、承载力三个角度对我国集中休假制度带来的旅游经济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2.本文通过聚类分析法,将31个省份划分为旅游热点、温点和冷点三大地区。并使用了 Dagum基尼系数分解、Kernel密度估计方法验证了这三大地区集中休假旅游贡献值的地区差距,从地区差异的角度了分析集中休假制度对旅游经济效应影响的空间分布与动态演进问题。3.通过测算泰山景区最大环境承载力,并结合对泰山景区历年财政数据测算出的不同成本与收益状况下的接待量,划分出不同的闲置-拥挤接待区间,为旅游景区合理配置接待能力提供指导。本文虽然试图对集中休假制度带来的旅游经济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但尚有不足。集中休假制度对旅游目的地影响不局限于旅游经济,也不局限于旅游收入这一个经济指标,可以展开更多经济领域的影响加以研究。而且由于受到旅游接待数据细化到月度的详细资料的限制,本文仅选择了北方有代表性的泰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个案,研究结论虽具有一定意义但并不全面。为进一步证实其规律性和说服力,以后可以选择某一地域或具有共同特征的某一类型旅游景区展开研究。

杨嫚,刘泽华,张瑜,郑艺,章锦河[5](2017)在《我国黄金周假日旅游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学者对黄金周假日旅游的研究已经取得丰富的成果。本文选取61篇代表性论文作为研究文本,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及案例地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对黄金周假日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呈减少趋势,而有关休假制度对旅游系统的影响、假日旅游市场及旅游流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方法上,定性研究论文逐渐减少,定量研究论文逐渐增多;官方渠道和问卷调查是学者们收集数据的主要途径,主要分析方法有指数分析、数理统计分析、模型构建等3类;实证案例地空间尺度以城市和景区为主。最后提出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内容和角度。

董彩云[6](2016)在《基于灰色马尔可夫链对“十一”黄金周旅客接待量的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旅游业飞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预计将来旅游业一定会成为强势发展的行业;“十一”黄金周期间各地区旅客接待人数较平时居高不下;在此前提下,科学地预测“十一”黄金周城市旅客接待人数将有效地为旅游城市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通过运用三种模型,灰色模型、加权马尔可夫模型、灰色马氏链模型分别对未来几年长沙市“十一”黄金周旅客接待人数进行预测分析;其中灰色马尔可夫链是基于灰色模型和加权马尔可夫链模型提出的,即组合模型,预测结果相对更精确。此外,论文还对“十一”黄金周旅客接待人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论文中选取的三种预测模型,都具有高效预测的效果,其预测的对象一般具有历史数据量少,不稳定的特点;通过对数据的检验,长沙“十一”黄金周旅客接待人数符合马氏性和灰色的特征,因此,模型的选用是科学合理的。另外,分析旅客接待量影响因素的关联度,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影响旅客接待人数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方向。“十一”黄金周是旅游高峰期,长假为上班族提供了时间基础;人们的经济水平提高,为出行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盘查,三线城市在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以长沙市为例,2012年“十一”黄金周,旅客接待人数达到历史新高,共接待719.36万人次,同比增长25%;通过近几年“十一”黄金周城市旅客接待人数发现,长沙市十一期间旅客接待人数呈持续上涨趋势;由于历史数据有限,笔者选取长沙2008-2015年“十一”期间旅客接待人数为初始数据,并利用灰色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2016-2020年“十一期间旅客接待人数,得到了误差较小的预测值。接着对影响旅客接待人数的主要可究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分析得出全国GDP与长沙市GDP、长沙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长沙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居民城镇可支配收入这些指标与接待人次的灰色关联度相比较而言更高。

刘怡娟[7](2016)在《基于GRA和VAR模型的江西省旅游投入与旅游收入增长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提高,旅游活动大规模兴起,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旅游业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旅游投入对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旅游投入与旅游收入增长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介绍了江西省旅游收入现状,江西省旅游投入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江西省旅游收入增长迅速,但和周边省份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为了促进江西省旅游收入的增长,有必要对江西省旅游投入和旅游收入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分别选取了江西省旅客周转量,旅行社总数、星级酒店数和旅游景区,以及江西省旅游业从业人员数作为江西省旅游投入指标,选择江西省旅游总收入作为江西省旅游收入增长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各投入指标与江西旅游总收入的关联程度,得出旅行社对旅游收入影响最大,其次是星级酒店、旅游交通、从业人员数、和旅游景区。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江西省旅游业投入与江西省旅游收入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剖析江西省旅游投入对旅游收入的影响和贡献。结果表明,江西省旅游投入和旅游总收入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在短期内,旅游总收入受自身增长惯性影响极为明显,并且总体来说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加大旅行社和旅游饭店投入对旅游收入的影响具有积极的正向推动作用,还需要深入挖掘交通对旅游收入作用的潜力。针对江西省旅游投入和旅游收入的关系和现状,建议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江西省旅游交通网络;积极促进主要旅游企业的建设投入,支持主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培育旅游业人才,调整旅游从业人员结构,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增强旅游竞争力,才能为旅游收入的增长提供持续有效的保证。

张铁生[8](2015)在《热点景区客流量峰林结构、时间分形与分流调控研究 ——以张家界、凤凰古城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实现了从“外交事业”到“经济产业”、从“经济产业”到“综合性产业”的巨大转变,旅游业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黄金周”的出现以及旅游产业政策的优化调整,国内旅游更是呈“井喷”式发展,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均得到空前提高。然而,在“黄金周”和“旅游旺季”期间,许多热点景区超负荷运行,客流量短期内的急剧增加为景区带来了诸多不稳定性因素。而在旅游淡季,众多的景区又显得格外冷静,客流量远远达不到合理容量水平,造成了旅游资源的闲置与浪费。那么,如何缓解旅游淡旺季之间的矛盾,推动客流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平稳变化,既是当前学术界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又是热点景区合理开发旅游项目、调控客流量、景区管理和营销的迫切需要。因此,本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气候舒适度理论、分形分维理论和旅游环境容量理论为指导,对自然山水型景区张家界和历史文化型景区凤凰古城客流量“峰林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客流量分形分维特征、客流量时空调控机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旅游流年内变化呈“峰林结构”特征。国内旅游客流量在以“周”、“月”、“季节”为单位的时间尺度上有明显的规律可循,客流量变化以周为基本单位,由周组合成月,再由月组合成季节和年,层层嵌套,相互关联,客流量在不同的时段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对称性、反对称性、反季节性等变化特征。国内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经历了五一、十一黄金周等变加速阶段,旅游旺季持续时间较长。同国内旅游相比,入境旅游客流量在周内变化上没有特定的规律可循,这与入境游客的旅游行为有很大关系,入境游客的任意一时间都可能作为度假期,基本上不受国内各类节假日的影响,因此入境游客出游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此外,与国内旅游不同的是,入境旅游客流量在以“月”和“季节”为单位的时间尺度上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旅游淡旺季较为明显;入境旅游客流量的季节性强度指数比较大,且客流量在季节间分布极不均匀。2、分形分维较好验证了“峰林结构”变化特征,清晰地体现了旅游流年内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的规律性、周期性和差异性。国内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存在以7日为时间单位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并且以7为单位组合成月,再由月组合成季节,最后形成了国内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国内旅游客流量规模比较大,大部分时间的客流量趋于均衡分布状态,但在黄金周、旺季高峰时段客流量过度集中的现状仍然比较严重,淡季客流量较小的现象也影响了客流量的均衡变化。入境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不存在以周为单位的规律,但在月和季节上规律较为明显;入境旅游客流量在旺季过于集中的现象也不容忽视,虽然处于中间位序的客流量逐年增加,旺季在逐渐拉长,但淡季和旺季之间的齐夫参数值差异较大,这也是造成入境旅游客流量年内分布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原因。3、旅游气候舒适度、人们的工作休闲制度、突发事件以及景区营销对旅游流年内变化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入境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与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显着相关,这表明入境旅游客流量主要受天气和气候舒适度变化的影响,而且入境旅游客流量旬指数气候弹性系数要大于国内旅游客流量旬指数弹性系数。国内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主要受人们的工作及休闲制度的影响,受气候舒适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由于双休日、黄金周和学生暑假等特殊因子的存在,形成了假日旅游经济的繁荣。人们的工作及休闲制度对旅游淡旺季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从单休日、双休日、黄金周演变过程中,旅游旺季的变化趋势在逐渐加强,淡季的变化趋势在逐渐减弱。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对客流量年内变化的冲击和影响时间和程度不同,品牌景区具有抗周期性和后危机反弹的特征,尤其是国内旅游更加明显,而入境旅游由于信息不对称相对更脆弱。4、将旅游环境容量同旅游流时空动态特征做比较,构建了旅游流调控时空阈以及推动旅游流时空平稳变化的调控体系。旅游流年内变化是个动态的过程,对旅游流的时空调控也是个动态过程,不仅需要对旅游环境容量进行测算,而且还要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确定旅游流调控的合理区间——调控时空阈,使旅游流调控更科学、合理。张家界景区要注意加强索道、天梯及沿线附近热点景点,如金鞭溪、天下第一桥、十里画廊、水绕四门、御笔峰、仙女散花等景点的分流调控,在五一、十一黄金周和6月、7月、8月学生暑假部分时段有46天需要调控,12月、1月、2月有69天客流量低于合理容量,需要提升客流量;凤凰古城景区要重点加强沈从文故居、古城博物馆、熊希龄故居、杨家祠堂、虹桥、沱江泛舟等景点的分流调控,在五一、十一、学生暑假以及淡季向旺季转化部分时段有24天需要调控,而淡季有66天客流量在合理范围之下,需要增加客流量。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客流量调控时空阈,并分别从制度层面、供给需求、价格因素等方面着手,构建了推动旅游流时空平稳变化的调控体系。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有:(1)在以往的以“季节”和“月”为单位研究基础上,本研究将时间分辨率进一步提高,以“天”为单位,高分辨率分析客流量逐季、逐月、逐周的变化规律,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客流量峰林结构变化特征及差异,以及自然山水型景区和历史文化型景区客流量峰林结构变化特征及差异。(2)旅游气候舒适度对客流量年内变化影响,通过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温湿、风寒和着衣指数的权重,构建了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将比较数据由以往的以“月”为单位精确到以“旬”为单位,将样本由12个提高到36个,对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高分辨率分析,提高了模型的计算精度,有效降低了客流量在年内微观时间尺度上的细微变化而产生的误差。(3)摸清了突发事件对客流量的影响机制,在以“月”为单位的时间尺度上更能够清晰体现,本研究将以往的以“年”为单位精确到以“月”为单位,基于本底线模型的高分辨率分析突发事件对客流量年内变化的影响,探讨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之间的差异、两种不同类型景区之间的差异。(4)现有关于旅游流分形的研究多围绕旅游景区(点)系统等级结构而展开,鲜有运用小波工具对年内逐日客流量变化进行分析,以及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客流量分形分维差异的比较研究。本研究引入分形理论,采用小波分析法,从高分辨率视角揭示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客流量时间分形分维差异,以及自然山水型景区、历史文化型景区客流量时间分形分维差异。(5)突破传统的就旅游环境容量而论容量的研究思路,以旅游环境容量理论为指导,分别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出发,将旅游环境容量同旅游流时空动态做比较,创造性提出了构建旅游流调控时空阈以及推动旅游流时空平稳变化的调控体系的构想,使旅游地客流量调控更加科学合理。

陈莉[9](2015)在《福厦铁路对沿线城市旅游流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交通是联系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重要纽带,其变化会导致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重构和演变。随着福厦铁路的开通,省内外城市的可达性大大提升,从而极有可能会给铁路沿线城市的旅游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本文以福州、莆田、泉州、厦门等福厦铁路沿线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区位论与旅游流理论为基础,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交通可达性、旅游流流量、旅游流流向、旅游流流速和沿线城市旅游收入、旅游空间结构等角度,分析了福厦铁路对沿线城市旅游流及旅游产业的影响,探讨了福厦铁路对所研究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最后为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通过查阅与梳理相关文献与资料,首先分析与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在铁路对旅游市场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其次介绍了本文研究所需的区位理论、旅游流理论和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等基本理论,最后分析了所研究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上述研究为下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2)通过综合分析福厦铁路运行状况和开通前后的旅游流数据,量化确定了福厦铁路对沿线城市旅游流的时间成本、流量、流向、流速等方面影响。(3)根据福厦铁路对沿线城市旅游流所带来的影响,分析了旅游流引导下的各城市旅游业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为所研究城市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对策和建议。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福厦铁路以影响旅游交通时间成本的方式对旅游流的流量、流向、流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另外,其影响程度同时受到旅游目的地地理位置、旅游资源丰富程度、景区知名度等因素影响。因此,为应对福厦铁路的开通对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所研究的城市要从旅游空间结构和旅游资源整合等方面入手,加强沿线城市间的合作,达到协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袁斯玮[10](2014)在《江西旅游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与预测方法比较》文中认为伴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与闲暇在不断增多,被称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产业迅猛崛起。由于旅游产业需要的投入资源相对较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并带动其他行业经济一同发展,因此很多地区十分看重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甚至已经或准备将旅游产业纳入为自己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那么,作为衡量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综合性指标——旅游收入,就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介绍了江西近段时间以来的旅游经济概况,江西的旅游经济相关数据体现出了江西旅游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加速,江西省旅游经济收入也在随旅游经济的发展而增长,1991年旅游收入还只占江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的0.9%,而到“十一五”时期的2010年这一比例上升至8.66%,2012年更是达到了10.83%。可以看出,旅游经济对江西省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对江西经济总量的贡献占比也逐渐加重,江西经济社会势必会受到旅游经济的促进与帮助,为了使江西省旅游经济一直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有必要对江西旅游经济收入做好相关的研究。本文一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有关旅游经济发展与研究的国际背景、国内环境和江西省内情况,然后根据笔者收集到的相关文献资料,以研究内容的不同为划分依据进行中西方文献的综述与梳理。最后,又交代了写作论文的思路、完成论文用到的方法以及论文的特色所在,还制作了论文的框架图。第二章将有关江西旅游收入研究的理论及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概述,主要包括了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内涵、旅游收入的内涵、灰色关联分析、灰色预测理论、BP神经网络及灰色BP神经网络理论,这些理论对后文会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第三章,在介绍江西旅游影响因素近况之后,分别选取了我国以及江西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还有各自GDP和全国居民消费水平、江西省旅游饭店从业人数、江西省人均绿地面积以及江西省旅客运输量作为影响因素指标对江西省旅游收入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经计算得出,江西旅游收入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灰色关联度为0.7280;江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江西旅游收入的灰色关联度为0.7337;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江西旅游收入的灰色关联度为0.7231;江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江西旅游收入的灰色关联度为0.7328;全国GDP与江西旅游收入的灰色关联度为0.7855;江西GDP与江西旅游收入的灰色关联度为0.8133;全国居民消费水平与江西旅游收入的灰色关联度为0.7335;江西省旅客运输量与江西旅游收入的灰色关联度为0.6988;江西人均绿地面积与江西旅游收入的灰色关联度为0.6840;江西旅游饭店从业人数与江西旅游收入的灰色关联度为0.6683。实证结果表明:想要发展江西的旅游经济,提高江西旅游收入,除了首先发展好江西本土经济来为国民经济良好运行的大环境贡献力量之外,其次,还应该把提高江西旅游交通的运力作为重点工作,之后再来进行旅游环境治理和旅游服务提升。第四章对江西旅游收入进行预测方法模型的比较,分别利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单变量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在第三章的基础上选取关联度较高的指标而建立的多变量BP神经网络模型对江西省旅游收入进行预测,再在之前建立的单一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灰色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并利用三种精度测定指标——平均绝对误差MAD、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PE以及预测误差方差MSE,对建立的各模型进行预测精度的比较与评价,结果显示:组合模型的三种指标均是最小的,这意味着灰色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与精度,更适合对江西旅游收入进行预测,也体现出组合模型能综合各单一模型的长处,弥补各单一模型不足的优势与特点。第五章是结合第三、四章进行总结分析,并归纳本文的不足以及需要进—步研究的问题,对未来的江西旅游收入研究作展望。

二、灰色理论在黄金周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预测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灰色理论在黄金周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预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搜索指数和SSA-BP模型的游客量预测研究 ——以三亚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实际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基于传统数据的游客量预测研究
        1.3.2 基于网络搜索数据的游客量预测研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4.1 研究内容
        1.4.2 结构安排
    1.5 创新点和局限性
        1.5.1 主要创新点
        1.5.2 局限性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百度指数
    2.2 BP神经网络
        2.2.1 BP神经网络的原理
        2.2.2 BP神经网络算法的实现流程
    2.3 麻雀搜索算法
    2.4 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
    2.5 其他常见智能优化算法
        2.5.1 遗传算法
        2.5.2 鲸鱼算法
        2.5.3 布谷鸟算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关键词的获取及数据预处理
    3.1 核心关键词获取
    3.2 拓展核心关键词
    3.3 关键词择优
    3.4 百度指数获取及数据预处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亚市游客量网络搜索指数的构建
    4.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游客量网络搜索指数
        4.1.1 主成分分析原理
        4.1.2 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游客量网络搜索指数
    4.2 基于Lasso算法构建游客量网络搜索指数
        4.2.1 Lasso算法原理
        4.2.2 Lasso算法构建游客量网络搜索指数
    4.3 基于随机森林-递归特征消除算法构建游客量网络搜索指数
        4.3.1 随机森林-递归特征消除原理
        4.3.2 随机森林-递归特征消除算法构建游客量网络搜索指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游客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5.1 模型参数优选
        5.1.1 BP神经网络的参数设定
        5.1.2 智能优化算法参数设定
        5.1.3 预测模型的评价指标
    5.2 实证分析
        5.2.1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5.2.2 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5.2.3 与其他智能优化算法的比较以及分析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PSO-BP神经网络集成学习算法的安徽省旅游收入预测模型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指标选取
四、PSO-BP预测模型的建立
    (一)BP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二)粒子群算法基本原理
    (三)PSO-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五、仿真实验结果
    (一)PSO-BP神经网络结构参数初始化
    (二)PSO-BP神经网络预测及结果分析
六、结语

(3)旅游消费升级背景下云南省传统景区转型研究 ——以石林风景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框架、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旅游消费升级
        二、传统景区
        三、门票经济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二、旅游者消费行为理论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四、灰色理论与灰色关联度分析
第三章 石林风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及资源优势分析
    第一节 石林风景区旅游发展概况
        一、石林县概况
        二、石林风景区发展历程
        三、石林风景区收入状况分析
    第二节 石林风景区旅游发展优势
        一、旅游资源丰富
        二、旅游基础条件优越
第四章 石林风景区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景区转型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基于调查样本的分析
        一、调查问卷设计及调研简况
        二、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石林风景区现存问题
        一、观光景区为主导,景区内部吸引力不足
        二、景区门票价格高,门票收入依赖性强
        三、景区产品结构单一,内部各景区发展不平衡
        四、景区产品创新设计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
        五、景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六、特色化发展不足,产品融入文化内涵不够
    第三节 景区转型必要性分析
        一、旅游消费升级
        二、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三、灰色预测模型实证分析
        四、灰色关联度模型实证分析
        五、灰色模型检验结论
第五章 石林风景区转型升级优化策略
    第一节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促进旅游业态创新
        一、加快文旅融合、提升文化内涵
        二、加快农旅融合、打造休闲观光农业
        三、旅游业与服务业的大力融合
    第二节 结合当地资源特性进行旅游产品设计
        一、观光旅游类产品
        二、休闲度假类产品
        三、文化旅游类产品
        四、体育旅游类产品
        五、乡村旅游类产品
        六、其他支持类产品
        七、购物商贸类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
    第三节 加大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
        二、服务设施的完善
        三、导游服务水平的提升
        四、强化智慧旅游设施建设
    第四节 逐步告别门票经济,加强景区之间的战略合作
        一、制定合理的门票价格
        二、增加景区内的二销产品
        三、推出门票优惠政策,加强景区之间的战略合作
    第五节 深入挖掘旅游资源、转变景区发展模式
        一、单一景点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的转变
        二、观光旅游模式向休闲度假模式的转变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石林县传统景区转型发展因素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4)中国集中休假制度对旅游经济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 基础理论
第3章 休假制度与旅游业的发展演变
    3.1 中国休假制度与旅游业的发展演变
    3.2 休假制度与旅游业的国际比较
第4章 集中休假制度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时间视角
    4.1 集中休假制度对旅游经济的影响
        4.1.1 旅游的季节性消费特征
        4.1.2 我国现行的集中休假种类及对旅游业的影响
    4.2 旅游的季节性与集中休假制度叠加后对旅游经济的影响
        4.2.1 季节性时间变化图示叠加周末
        4.2.2 季节性时间变化图示叠加3日假期
        4.2.3 季节性时间变化图示叠加5-7日假期
    4.3 集中休假制度的旅游消费效应研究
        4.3.1 总体研究
        4.3.2 比较研究
    4.4 集中休假制度的旅游经济影响模型分析
    4.5 结论与启示
第5章 集中休假期间我国各省份旅游贡献值差距分析——空间视角
    5.1 方法及数据
        5.1.1 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
        5.1.2 数据来源及聚类分析
    5.2 GIS可视化分析
    5.3 地区差距及其来源
        5.3.1 集中休假旅游贡献值空间分布的总体地区差距及其演变趋势
        5.3.2 集中休假旅游贡献值空间分布的地区内差距及其演变趋势
        5.3.3 集中休假旅游贡献值空间分布的地区间差距及其演变趋势
        5.3.4 集中休假旅游贡献值的地区差距来源及其贡献率
    5.4 集中休假旅游贡献值的分布动态演进过程
        5.4.1 各地区集中休假旅游贡献值的Kernel密度估计
        5.4.2 集中休假期间三大地区旅游贡献值的Kernel密度估计
    5.5 结论与启示
第6章 集中休假制度对旅游环境容量影响分析——以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6.1 相关测算指数界定
        6.1.1 总量模型
        6.1.2 流量-流速模型
        6.1.3 旅游环境承载量
    6.2 泰山旅游风景名胜区的承载力实证分析
        6.2.1 泰山旅游介绍及经济现状
        6.2.2 泰山景区旅游承载量变化规律
        6.2.3 泰山各路线、景区承载力测算
        6.2.4 主景区最大环境承载力
        6.2.5 泰山景区近年来旅游承载率分析
    6.3 集中休假制度对泰山风景名胜区的环境容量影响分析
        6.3.1 泰山风景名胜区拥挤度与闲置度的测算
        6.3.2 集中休假制度对泰山风景名胜区承载力的调节作用分析
    6.4 结论与启示
第7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相关对策建议
        7.2.1 推进合理分散的休假制度——时间视角
        7.2.2 推出升级换代的旅游产品——空间视角
        7.2.3 追求适度合理的供需平衡——环境承载力视角
    7.3 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7.3.1 不足之处
        7.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我国黄金周假日旅游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资料来源
    1. 黄金周假日旅游
    2. 文献资料来源
二、研究文献的总体特征分析
    1. 主要文献期刊源
    2. 研究主题及年度载文量变化分析
    3. 研究方法
    4. 实证研究的案例地选择
三、研究内容述评
    1. 黄金周假日旅游可持续发展
        (1) 黄金周假日旅游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 休假制度设计及完善研究
        (3) 黄金周旅游的生态影响
    2. 休假制度对旅游系统的影响
        (1) 休假制度对居民出游行为的影响
        (2) 休假制度对旅游需求的影响
    3. 休假制度对旅游经济的影响
        (1) 休假制度对旅游产业部门的影响
        (2) 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的影响
    4. 假日旅游市场及旅游流研究
        (1) 假日旅游市场特征研究
        (2) 假日旅游中的游客行为特征
        (3) 假日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4) 假日旅游流预测研究
四、研究结论和启示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启示

(6)基于灰色马尔可夫链对“十一”黄金周旅客接待量的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旅游经济文献综述
        1.2.2 关于接待人数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的文献综述
        1.2.3 灰色马尔可夫链预测理论研究现状
        1.2.4 研究评述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方法概述
        1.3.1 论文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特色
        1.4.1 本文主要内容
        1.4.2 论文的特色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方法概述
    2.1 马尔可夫链基本理论
        2.1.1 简述
        2.1.2 马尔可夫链的定义
        2.1.3 马尔可夫链预测方法
        2.1.4 马尔可夫链的状态
        2.1.5 介绍马尔可夫链转移矩阵
        2.1.6 马尔科夫链预测方法
    2.2 灰色系统理论概况
        2.2.1 灰色体系概念界定
        2.2.2 灰生成
        2.2.3 灰色理论模型
    2.3 灰色关联度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灰色马尔可夫链对“十一”长沙旅客接待量的预测应用
    3.1 指标选取和数据说明
    3.2 灰色模型预测
        3.2.1 数据与灰色模型分析
        3.2.2 级比、建模可行性检验
        3.2.3 构建GM (1,1)预测模型
        3.2.4 GM (1,1)预测模型准确度检验
    3.3 加权马尔可夫链在“十一”接待人数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3.3.1 加权马尔可夫链理论
        3.3.2 通过加权马尔可夫链预测“十一”期间游客接待人数
    3.4 基于灰色马尔可夫链对“十一”游客接待量的预测应用
        3.4.1 GM(1,1)建模
        3.4.2 状态划分
        3.4.3 建立转移概率矩阵
        3.4.4“十一”游客接待量的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十一”期间旅客接待量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4.1 长沙十一期间旅客接待量影响因素近况概述
    4.2 游客接待量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4.2.1 具体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
        4.2.2 灰色关联度计算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7)基于GRA和VAR模型的江西省旅游投入与旅游收入增长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研究
        1.2.1 旅游投入文献研究
        1.2.2 旅游收入文献研究
    1.3 论文的内容、创新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的创新
第2章 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1 旅游与旅游投入
        2.1.1 旅游的相关概念
        2.1.2 旅游投入
    2.2 旅游收入
        2.2.1 旅游收入的分类
        2.2.2 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
    2.3 相关理论
        2.3.1 生产要素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
        2.3.2 投入产出理论
        2.3.3 效率理论
    2.4 相关方法介绍
        2.4.1 灰色关联分析
        2.4.2 向量自回归模型
        2.4.3 协整检验
        2.4.4 脉冲响应函数
第3章 江西省旅游投入与旅游收入现状
    3.1 江西省旅游收入现状
        3.1.1 江西省旅游收入增长迅速
        3.1.2 江西省旅游收入的横向比较
        3.1.3 江西省国际旅游收入的构成
    3.2 江西省旅游投入现状
        3.2.1 旅游交通投入现状
        3.2.2 旅游企业投入现状
        3.2.3 旅游人才投入现状
    3.3 江西省旅游投入特点
        3.3.1 多元投资促进旅游发展
        3.3.2 智慧旅游建设投入明显增加
        3.3.3 投资方向多元化
    3.4 江西省旅游投入存在问题
        3.4.1 受困于GDP增长
        3.4.2 利用方式粗放
        3.4.3 大多旅游企业弱小,效益差异大
        3.4.4 人才瓶颈
        3.4.5 交通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4章 江西省旅游投入与旅游收入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
    4.1 指标与数据确定
    4.2 江西省旅游投入与旅游收入增长的灰色关联度测算
    4.3 小结
第5章 基于VAR模型的江西省旅游投入与旅游收入增长关系分析
    5.1 数据处理和平稳性检验
    5.2 协整分析
    5.3 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建立
    5.4 模型的诊断
    5.5 脉冲响应函数
    5.6 方差分解
    5.7 小结
第6章 以江西省旅游投入促进江西省旅游收入增长的建议
    6.1 加大投入,完善江西省旅游交通网络
    6.2 积极促进江西省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建设投入
    6.3 继续加大江西省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投入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热点景区客流量峰林结构、时间分形与分流调控研究 ——以张家界、凤凰古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概念界定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旅游流基础理论
        2.2.2 旅游环境容量理论
        2.2.3 旅游气候舒适度理论
        2.2.4 分形与分维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动态
        2.3.1 旅游流形成机理研究
        2.3.2 旅游流变化特征研究
        2.3.3 旅游流影响因素研究
        2.3.4 旅游流预测模型研究
        2.3.5 旅游环境容量及调控研究
        2.3.6 分形理论在旅游流研究中的应用
    2.4 国内外研究述评
        2.4.1 关于旅游流年内变化特征的研究
        2.4.2 关于旅游流年内变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2.4.3 关于旅游流分形与分维特征的研究
        2.4.4 关于旅游环境容量及调控对策的研究
第3章 样本景区旅游发展分析
    3.1 张家界概况及旅游发展分析
        3.1.1 张家界概况
        3.1.2 张家界旅游发展历程分析
        3.1.3 张家界旅游发展特征分析
    3.2 凤凰古城概况及旅游发展分析
        3.2.1 凤凰古城概况
        3.2.2 凤凰古城旅游发展历程分析
        3.2.3 凤凰古城旅游发展特征分析
    3.3 两种不同类型景区旅游发展之比较
第4章 客流量峰林结构分析
    4.1 峰林结构概念与内涵
    4.2 张家界旅游客流量峰林结构分析
        4.2.1 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分析
        4.2.2 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客流量季节变化分析
        4.2.3 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客流量月内变化分析
        4.2.4 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客流量周内变化分析
        4.2.5 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客流量峰林结构差异比较
    4.3 凤凰古城旅游客流量峰林结构分析
        4.3.1 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分析
        4.3.2 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客流量季节变化分析
        4.3.3 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客流量月内变化分析
        4.3.4 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客流量周内变化分析
        4.3.5 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客流量峰林结构差异比较
    4.4 两种不同类型景区客流量峰林结构差异比较
第5章 客流量小波分析与时间分维
    5.1 分形分维的概念及应用
        5.1.1 分形的概念及内涵
        5.1.2 分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5.1.3 小波分析及应用
    5.2 张家界旅游客流量分形与分维分析
        5.2.1 张家界旅游客流量小波分析
        5.2.2 张家界旅游客流量分维特征
        5.2.3 研究结果分析
    5.3 凤凰古城旅游客流量分形与分维分析
        5.3.1 凤凰古城旅游客流量小波分析
        5.3.2 凤凰古城旅游客流量分维特征
        5.3.3 研究结果分析
    5.4 两种不同类型景区客流量分形与分维差异比较
第6章 客流量峰林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6.1 旅游地客流量年内变化的原因机制
    6.2 旅游气候舒适度对客流量年内变化影响分析
        6.2.1 旅游气候舒适度对张家界客流量年内变化影响分析
        6.2.2 旅游气候舒适度对凤凰古城客流量年内变化影响分析
    6.3 人们工作及休闲制度对客流量年内变化的影响分析
        6.3.1 人们工作及休闲制度变迁
        6.3.2 人们工作及休闲制度对客流量年内变化的影响
    6.4 突发事件对客流量年内变化的影响分析
        6.4.1 研究方法及数据处理
        6.4.2 突发事件对张家界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的影响分析
        6.4.3 突发事件对凤凰古城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的影响分析
    6.5 两种不同类型景区客流量峰林结构成因差异比较
第7章 旅游地客流量调控机制及对策探析
    7.1 调控原则及目标
        7.1.1 可持续发展原则
        7.1.2 环境容量控制原则
        7.1.3 主体功能分区原则
        7.1.4 因地制宜原则
        7.1.5 协同发展原则
    7.2 客流量调控时空阈的确定
        7.2.1 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
        7.2.2 张家界旅游环境容量测算
        7.2.3 凤凰古城旅游环境容量测算
        7.2.4 旅游地客流量调控时空阈的确定
    7.3 旅游地客流量调控机制及对策探析
        7.3.1 合理调节工作休闲制度,促进旅游客流理性分流
        7.3.2 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做好重大节点客流调控
        7.3.3 建立客流动态监测系统,调控车流人流时空分布
        7.3.4 加强旅游景区容量控制,确保旅游安全和景物安全
        7.3.5 积极开发新产品新线路,推动客流年内均衡变化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
    8.3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9)福厦铁路对沿线城市旅游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进展概况
        1.3.2 国内研究进展概况
        1.3.3 研究总结评述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内容与创新点
        1.5.1 研究的内容
        1.5.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沿线城市背景分析
    2.1 理论基础分析
        2.1.1 区位论
        2.1.2 旅游流理论
        2.1.3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2.2 铁路沿线城市背景分析
        2.2.1 福厦铁路沿线城市交通区位条件
        2.2.2 福厦铁路沿线城市旅游资源禀赋分析
        2.2.3 福厦铁路沿线城市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福厦铁路对沿线城市旅游流的影响研究
    3.1 福厦铁路对沿线城市旅游流时间成本因素的影响
        3.1.1 福厦铁路沿线城市日常可达性变化
        3.1.2 加权平均旅行时间
        3.1.3 区位优势潜力
        3.1.4 结论
    3.2 福厦铁路开通对沿线城市旅游流流量的影响
        3.2.1 模型介绍
        3.2.2 数据来源与分析整理
        3.2.3 数据分析
        3.2.4 结论
    3.3 福厦铁路对沿线城市旅游流流向的影响
        3.3.1 数据来源
        3.3.2 数据分析
        3.3.3 结论
    3.4 福厦铁路对沿线城市旅游流流速的影响
        3.4.1 数据来源
        3.4.2 数据分析
        3.4.3 结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福厦铁路对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4.1 福厦铁路对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影响研究
        4.1.1 旅游流变化对沿线城市的旅游收益影响
        4.1.2 旅游流变化对沿线城市的旅游空间结构影响
    4.2 福厦铁路沿线城市旅游发展策略
        4.2.1 旅游空间结构整合,构建高铁旅游经济带
        4.2.2 城市间旅游资源整合,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
        4.2.3 城市旅游形象及营销合作,打造特色宣传品牌
        4.2.4 旅游专题产品整合,形成旅游产品集聚带
        4.2.5 优化产业集群开发,促进厦漳泉一体化发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江西旅游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与预测方法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2.1 旅游经济文献研究综述
        1.2.2 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文献研究综述
        1.2.3 旅游收入预测的文献研究综述
        1.2.4 研究述评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论文研究思路
        1.3.2 论文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特色之处
        1.4.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论文的特色之处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结构
2. 相关理论及方法概述
    2.1 旅游收入影响因素及旅游收入内涵概述
        2.1.1 基于产业结构的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内涵
        2.1.2 旅游收入的内涵
    2.2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
        2.2.1 灰色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2.2 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内容
        2.2.3 灰色关联分析
        2.2.4 灰色预测理论
    2.3 BP神经网络理论概述
        2.3.1 神经网络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2.3.2 BP神经网络及其结构
        2.3.3 BP神经网络算法及执行步骤
    2.4 灰色神经网络理论概述
3. 江西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3.1 江西旅游影响因素近况概述
    3.2 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3.2.1 具体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
        3.2.2 灰色关联度计算与分析
4. 基于灰色理论和BP神经网络的江西旅游收入预测方法比较
    4.1 旅游收入GM(1,1)灰色预测模型的建立
    4.2 旅游收入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
        4.2.1 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设计
        4.2.2 单变量BP神经网络模型
        4.2.3 多变量BP神经网络模型
    4.3 旅游收入灰色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的建立
        4.3.1 最优加权法计算组合权重
        4.3.2 建立组合预测模型
    4.4 几种模型的预测精度比较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灰色理论在黄金周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预测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搜索指数和SSA-BP模型的游客量预测研究 ——以三亚市为例[D]. 唐陈.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9)
  • [2]基于PSO-BP神经网络集成学习算法的安徽省旅游收入预测模型构建研究[J]. 姜姗,张宇航. 投资与创业, 2021(05)
  • [3]旅游消费升级背景下云南省传统景区转型研究 ——以石林风景区为例[D]. 姜晗.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4]中国集中休假制度对旅游经济的影响研究[D]. 宋琳. 山东大学, 2018(02)
  • [5]我国黄金周假日旅游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杨嫚,刘泽华,张瑜,郑艺,章锦河. 旅游导刊, 2017(03)
  • [6]基于灰色马尔可夫链对“十一”黄金周旅客接待量的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D]. 董彩云. 湖南科技大学, 2016(03)
  • [7]基于GRA和VAR模型的江西省旅游投入与旅游收入增长关系研究[D]. 刘怡娟. 南昌大学, 2016(03)
  • [8]热点景区客流量峰林结构、时间分形与分流调控研究 ——以张家界、凤凰古城为例[D]. 张铁生. 陕西师范大学, 2015(02)
  • [9]福厦铁路对沿线城市旅游流的影响研究[D]. 陈莉. 华侨大学, 2015(03)
  • [10]江西旅游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与预测方法比较[D]. 袁斯玮. 江西财经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灰色理论在黄金周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预测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