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邱恒霞,顾宇,徐鹤,颜培实[1](2021)在《MRI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MRI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12月来我院诊治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50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并实施MRI、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诊断,对比三种方法诊断情况。结果经MRI检查诊断,46例患者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准确率为92.0%;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45例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准确率为90.0%;经心电图检查诊断,44例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准确率为88.0%。三种检测诊断方式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中实施MRI、超声心动图或者心电图检查,所获结果准确性均较高,其中MRI诊断结果准确性更高,在临床实践时可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和需求选择相应的方式进行检查诊断,以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继而进一步为疾病治疗提供更为准确且合理的参考依据。
文雯,王娟丽,王艳[2](2021)在《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心电图(ECG)联合超声心动图(Echo)对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3月诊治的60例AHCM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者6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采取ECG及Echo检查,统计两组Echo检查结果(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缩短分数(FS)等指标)、心电检测异常状况(T波倒置、R波波幅增高及ST段下移)、ECG检查心肌肥厚指标(包括:ΣQRS、SV3+RaVL、RV3+SV1、RV2+SV1、SV1+RV5等)情况,并比较ECG与Echo单独及联合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LVEF、FS、LVDD、LVDS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病例组LVPW、IVSD、LAD大于对照组(t=6.601~21.235,P<0.05);病例组T波倒置、R波波幅增高及ST段下移大于对照组(t=16.128~41.635,P<0.05);病例组ΣQRS、SV3+RaVL、RV3+SV1、RV2+SV1、SV1+RV5均大于对照组(t=6.089~13.687,P<0.05);Echo诊断ROC曲线下面积0.867,灵敏度78.3%,特异度95.0%,P<0.01;ECG诊断ROC曲线下面积0.842,灵敏度75.0%,特异度93.3%,P<0.01;ECG+Echo联合诊断ORC曲线下面积0.958,灵敏度96.7%,特异度95.0%,P<0.01。联合诊断ROC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效能最高。结论ECG和Echo在诊断AHCM中均具有一定价值,两种方式联合可进一步提高AHCM的诊断效能,值得推广。
陈灵丽[3](2020)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图像特征,并比较两种方法在HC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HCM患者53例,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对左室壁肥厚、左室流出道梗阻及心功能检查结果。结果超声检查显示室间隔受累42例,左室后壁肥厚16例,游离壁肥厚21例,伴心尖肥厚9例。MRI显示室间隔心肌增厚38例,累及后壁17例、累及游离壁19例,累及心尖10例;两种方法对左室各壁肥厚检出率和厚度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梗阻型HCM患者21例,非梗阻型32。MRI显示梗阻型为19例,非梗阻型为34例,两种检查方法一致性Kappa值为0.759,且McNemar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8);对HCM患者LVEDV、LVESV和LVEF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用于HCM检查均有利于及时发现左室各壁肥厚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可对流出道梗阻情况和左室功能进行准确评估。
付莹[4](2020)在《心脏超声鉴别诊断心尖肥厚型和典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心脏超声鉴别诊断心尖肥厚型、典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80例典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梗阻症状,将患者划分为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观察1组)、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观察2组)、梗阻性典型肥厚型心肌病(对照1组)、非梗阻性典型肥厚型心肌病(对照2组),各40例。比较4组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结果观察组IVS、LVPW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2组LVEDD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P<0.05),且观察1组、观察2组LAD均明显低于对照2组、对照1组;4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心脏超声检查能够辅助诊断心尖肥厚型、典型肥厚型心肌病,值得推广。
谢新伟[5](2020)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及影像特点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效果及其成像特点,以明确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本院3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MRI检查,比较两种诊断结果及成像特点。结果:MRI检查的LAD(35.6±3.5)mm,显着高于超声(33.4±3.3)mm,但两种方法检查的LVDd、LVDs、LVEF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普勒超声显示43.3%为单纯型AHCM,MRI显示70.0%为单纯型,显着高于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P<0.05),且11例典型AHCM患者的MRI片上均出现"黑桃样"征象。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筛查,但诊断效能较低,对疑似该病的患者可进一步采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李新[6](2020)在《经胸超声心动图与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比较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与心脏核磁检查获取的测量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一致性,为准确评估心肌室壁厚度、心脏形态结构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分析临床H CM猝死危险因素、超声心动图指标、心电图指标与心脏核磁共振LG E强化结果的关系,从而探索新的可预测LGE阳性的指标,为准确判断疾病预后及协助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57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脏核磁等一系列检查结果。分析HCM患者心电图特征;分析比较超声心动图和心脏核磁两种检查技术在室间隔厚度、心尖厚度、左心房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测量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一致性;其中36例行心脏增强核磁检查,根据心脏增强核磁LGE结果,分为LGE阳性组(23例)和LGE阴性组(13例),分析哪些临床危险因素、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指标与LGE阳性结果有关。结果:心电图结果显示:左心室高电压、左室肥大伴复极异常有17例(47.22%),左或右束支传导阻滞有4例(11.11%),ST压低伴或不伴T波异常的有33例(91.67%),房颤2例,房性早搏5例,异常Q波1例。分析14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发现,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征呈现心尖部导联(V3-V5)巨大、非对称性倒置T波(>1.0m V),胸导联R波振幅增高,呈Rv4>Rv5>Rv6;超声心动图和心脏核磁结果显示:57例HCM患者中室间隔肥厚4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4例,左心室中腔肥厚1例,肥厚累及左右心室2例,两种检查技术对室间隔厚度(P=0.000)、心尖厚度(P=0.045)、左心房前后径(P=0.003)、左室射血分数(P=0.000)测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检查技术测量室间隔厚度、心尖厚度、左房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上存在适度相关,(r=0.548,p=0.000,P<0.01)、(r=0.511,p=0.031,P<0.05)、(r=0.626,p=0.000,P<0.01)、(r=0.396,p=0.002,P<0.05);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efficient,ICC)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检查技术在测量左房前后径这一指标上一致性较好(ICC=0.783,P<0.01),室间隔厚度测量上一致性一般(ICC=0.517,P<0.01),左室射血分数测量上一致性差(ICC=0.213,P<0.05),心尖厚度测量上一致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C=0.293,p=0.055)。独立样本T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显示:猝死危险因素中,MWT≥30 mm在LGE阳性组发生的比例较高,与LGE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晕厥、SCD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指标中,LGE阳性组MWT测值较LGE阴性组明显增大(P=0.019),余超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指标中,LGE阳性组TWI发生的比例较高,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余心电图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具有特征性表现。2.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心脏核磁检查肥厚型心肌病在室间隔厚度、心尖厚度、左心房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测量上有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检查技术测量指标之间存在适度正相关,组内相关系数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检查技术在测量左心房前后径上一致性较好,室间隔厚度测量上一致性一般。不同影像学技术各具优劣,在临床上各自发挥着独特诊断价值,鼓励联合使用多模态影像技术为精确诊断和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提供循证学依据。3.超声心动图中MWT指标在LGE阳性组中测值更大,心电图中TWI指标在LGE阳性组发生率更高,猝死危险因素中,MWT≥30mm在LGE阳性组发生的比例较高。
周围[7](2020)在《不同亚型肥厚型心肌病心脏磁共振心肌应变和延迟强化特征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tissue tracking,CMR-TT)和心肌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技术,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心尖部、室中部和基底部肥厚型等三个亚型的不同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经临床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检查得到心肌电影平扫及增强图像,将所有原始图像导入心脏多功能后处理软件,计算得到左室心肌延迟强化(LGE)体积及占左心室心肌质量比(%LGE),分析得到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GRS)、整体环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GCS)、以及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利用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检查得到左室数据如LVEDD,LVESD,LVEF以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数E/e’(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等参数,评估左室舒张功能和整体张力,并采集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患者102例,其中ApHCM、MVHCM及BHCM患者分别为36,28和38例。BHCM组心功能不全表现更为严重[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Ⅱ-Ⅲ级、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较另外2组明显升高(均P<0.01)]。BHCM组E/e’值显着升高,与ApHCM组及MVHCM组比值分别为[(17.03±4.78)vs(11.36±4.25),(17.03±4.78)vs(11.74±0.583.01)(均P<0.01)]。心尖肥厚型、室中部肥厚型和基底部肥厚型心肌病LGE占左室心肌比分别为(6.06±2.1)%、(13.59±5.91)%、(15.21±9.79)%;LGE 总体积分别为(6.427±2.31)ml、(14.47±7.87)ml、(15.42±7.9)ml,ApHCM组表现出更轻的心肌纤维化倾向(与另外两组相比均P<0.01),在ApHCM组中有2例呈现弥漫性心肌纤维化,BHCM组有4例出现严重的广泛心肌纤维化。ApHCM组的左心室各轴向整体应变参数分别为(GRS:22.27±7.31、GCS:-18.32±2.62、GLS:-9.11±2.83),相比于 BHCM 组各轴向应变(GRS:35.01±10.79、GCS:-21.12±4.26、GLS:-11.96±2.52)均明显减低(均P<0.01),MVHCM 患者GCS与GRS分别为-18.35±3.55和24.18±9.11,相比与BHCM明显减低(均P<0.01),而ApHCM组与MVHCM组之间各轴向应变均未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论:在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情况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表现出相对更少量的心肌纤维化和较轻的舒张功能障碍。室中部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表现较重且心肌应变力损失大。基底部肥厚心肌病患者表现出更严重的心肌纤维化倾向且舒张功能明显下降,但心肌应变损害较轻。
刘丽文,王静[8](2020)在《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检查规范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约40%~60%的HCM患者是由编码心肌肌小节收缩蛋白的基因突变引起,目前报道至少有27个基因中发现超过1400多个位点的突变与HCM发病有关,其中最主要致病基因是编码肌小节粗肌丝的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基因(MYH7)和编码心脏型肌球结合蛋白C(cMYBPC)的基因(MYBPC3)[1-2]。
罗运红[9](2020)在《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心电图及心脏超声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 HC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HCM患者166例,包括非对称型肥厚性心肌病(As HCM)94例、Ap HCM72例(其中室壁厚度≥15mm 43例、<15mm 29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各组均行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心电图表现:Ap HCM室壁≥15mm组和<15mm组深倒置的巨大T波检出率(74.42%,72.41%)均明显高于As HCM组(27.66%,P <0.05),其中Ap HCM组多见于V3~V6导联,As HCM组多见于V1~V3导联。超声表现:As HCM组和Ap HCM室壁≥15mm组与对照组的LAD、LVD、AT、IVS均有明显差异(P <0.05),Ap HCM <15mm组与对照组AT、IVS具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在Ap HCM的诊断中,心电图具有筛查价值,心脏超声可直接观察心脏形态和肥厚区域,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两者联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马志玲[10](2019)在《肥厚型心肌病体表心电图特征及鉴别》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体表心电图(ECG)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期间住院治疗的HCM患者60例,同时选取本院同期查体的正常人60例,作为对照组,要求两组人员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匹配。分析ECG各导联QRS波时限和R波、S波振幅,异常q波情况,QTC时限,R/S比值,ST段下移与抬高,T波低平、倒置,P波时限等指标。结果(1)HCM组的V2、V3导联QRS波时限;Ⅱ、V4导联异常Q波比例;QTC时限;P波时限;左心室肥厚ECG诊断公式V1S+V5/V6R及(V3S+avl R)*QRS波时限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2)HCM组的I、a VR、a VL、a VF导联QRS波时限;a VR导联Q波所占比例;I、II、III、a VL、a VF、V3、V4、V5、V6导联QRS波主波与T波方向一致性;V4、V5、V6导联R/S比值均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1、肥厚型心肌病体表心电图特征1)ECG诊断HCM首先要满足左心室肥厚的诊断标准Sokolow-Lyon标准:即SV1+RV5/V6≥3.5m V和/或Cornell标准:即(SV3+Ra VL)*QRS波时限>244 m V·ms2)胸前V2、V3导联QRS波时限90±20ms,较正常人群>5ms;肢体导联Ⅰ、av R、av L、av F QRS波时限70±20ms,较正常人群<5-10ms3)QTC时限433±35ms,较正常人群>30ms4)Ⅱ、V3、V4、V5、V6导联有异常Q波存在,且Q波时限≤30ms,深度≥3ms5)V1、V2、V3导联深在的S波在HCM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R/S比值没有沿45。线递增6)除av R、V1、V2导联外T波方向与QRS波主波方向不一致7)P波时限>120ms,存在左心房肥大心电图图形改变2、体表ECG不能区分出HCM患者的Maron分型,此时需要结合患者超声心动图方能做出正确诊断。3、HCM心室肥厚的程度与ST段下移与T波倒置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目的比较高血压所致左心室肥厚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体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参数之间的差异,探讨体表心电图对二者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高血压病左心肥厚(H-LVH)患者,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及正常对照各49例。常规测量心电图中的P波时限、QTC时限,QRS波时限、异常q波数量、R波及S波振幅和ST-T与QRS波方向一致率,超声心动图中测量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LA(左房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左右径(LVs左右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左右径(LVd左右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s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前后径)、左心室收缩末期长轴(LVs长轴)、左心室舒张末期长轴(LVd长轴)等参数,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HCM组患者与H-LVH组患者比较,最大左心室室壁厚度显着增厚,LVEF显着升高(均P<0.05),而HCM收缩容积(SV)、LVs左右径、LVd左右径、LVs前后径、LVd前后径、LVd长径显着小于H-LVH(均P<0.05);心电图提示,HCM组患者II,III,av F V1 V2导联R波与S波电压之和,QTC时限显着高于H-LVH组患者(P<0.01);HCM患者异常Q波数量以及III、a VR导联ST-T与QRS波方向一致率显着高于H-LVH组(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从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及肥厚特征鉴别HCM患者和H-LVH患者;体表心电图鉴别两者需结合QRS波振幅之和,QTC时限,II、V4导联异常Q波数量及导联ST-T与QRS波方向在V2、V3、V6导联的一致率四个参数。
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MRI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MRI检查方法 |
1.2.2 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 |
1.2.3 心电图检查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心电图检查结果 |
2.2 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
2.3 MRI检查结果 |
3 讨论 |
3.1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简述 |
3.2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特点 |
3.3 MRI检查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
(2)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检查方法 |
1.2.2 观察指标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两组心电检测异常指标比较 |
2.2 两组ECG检查心肌肥厚指标情况比较 |
2.3 两组Echo检查结果比较 |
2.4 ECG与Echo单独及联合诊断效能比较 |
3 讨 论 |
(3)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2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HCM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图像特征 |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对左室各壁肥厚测量结果 |
2.3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对HCM患者分型情况比较 |
2.4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对HCM患者心功能测量结果 |
3 讨论 |
(4)心脏超声鉴别诊断心尖肥厚型和典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讨论 |
(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及影像特点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MRI与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
2.2 多普勒超声图中心脏形态学改变情况 |
2.3 MRI检测图中心脏形态学改变情况 |
3 讨论 |
(6)经胸超声心动图与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多模态影像技术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研究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个人简历 |
(7)不同亚型肥厚型心肌病心脏磁共振心肌应变和延迟强化特征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检查方法 |
2.3 图像分析和后处理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三种亚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数据分析 |
3.2 三种亚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改变 |
3.3 三种亚型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结果 |
3.4 三种亚型肥厚型心肌病心肌应变的对比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HCM临床表现及病理机制 |
4.2 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分析 |
4.3 心肌纤维化评估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 |
4.4 心肌应变评估肥厚型心肌病价值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的局限性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检查规范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HCM定义和流行病学 |
二、HCM组织病理改变 |
三、HCM病理生理改变 |
(一)心室壁心肌肥厚 |
1. 依据室间隔形态学变化将HCM分为: |
2. 依据心肌肥厚的部位不同将HCM分为4型,即Maron分型[12]: |
(二)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
(三)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和二尖瓣反流 |
(四)心室心肌缺血 |
(五)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
(六)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
四、HCM的典型超声心动图表现 |
(一)M型超声心动图 |
1. SAM征: |
2. 室间隔运动障碍: |
3. 主动脉瓣收缩中期提前关闭: |
(二)二维超声心动图 |
1. 心室肥厚: |
2. 心腔内径改变: |
3. 二尖瓣关闭不全: |
4. 主动脉瓣功能异常: |
(三)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
1. 左心室流出道血流加速: |
2. 继发性二尖瓣反流: |
(四)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
1. 左心室流出道血流: |
2. 右心室流出道血流: |
3. 主动脉血流: |
(五)继发性改变 |
1.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 |
2. 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 |
3. 左心室心尖部血栓: |
(六)特殊类型HCM |
1.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
2. 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
3. 终末期HCM: |
五、诊断要点和注意事项 |
(一)诊断标准(根据2014年ESC《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管理指南》[4]和2017年《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5]): |
1. 成人: |
2. 儿童: |
3. HCM一级亲属: |
(二)诊断注意事项 |
(三)鉴别诊断 |
1. 高血压性心肌肥厚: |
2. 主动脉瓣狭窄: |
3. 主动脉缩窄: |
4. 运动性心肌肥厚: |
六、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在HCM诊断中的应用 |
(一)组织多普勒超声 |
(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
(三)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
(四)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 |
(五)心脏超声造影 |
(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
(9)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心电图检查 |
1.2.2 心脏超声检查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心电图情况比较 |
2.2 各组超声心电图情况比较 |
3 讨论 |
(10)肥厚型心肌病体表心电图特征及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第一部分 肥厚型心肌病体表心电图特征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高血压所致左心室肥厚与肥厚型心肌病体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鉴别要点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MRI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邱恒霞,顾宇,徐鹤,颜培实. 中国现代医生, 2021(13)
- [2]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J]. 文雯,王娟丽,王艳.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2)
- [3]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分析[J]. 陈灵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10)
- [4]心脏超声鉴别诊断心尖肥厚型和典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意义[J]. 付莹. 当代医学, 2020(30)
- [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及影像特点比较[J]. 谢新伟.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0(02)
- [6]经胸超声心动图与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对比分析[D]. 李新.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7]不同亚型肥厚型心肌病心脏磁共振心肌应变和延迟强化特征的对比研究[D]. 周围. 南昌大学, 2020(08)
- [8]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检查规范专家共识[J]. 刘丽文,王静.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0(05)
- [9]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J]. 罗运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20(07)
- [10]肥厚型心肌病体表心电图特征及鉴别[D]. 马志玲.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