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高压绿色变频器(论文文献综述)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2021)在《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指出六政办[2021]28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央、省驻六安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六安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10月19日六安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目录一、"十三五"发展成就二、"十四五"发展形势(一)发展机遇(二)风险挑战三、总体思路与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四)空间布局四、
赵一凡[2](2021)在《某煤矸石2×300MW电厂一次风控制系统改造设计》文中提出火电厂锅炉一次风机所配备的高压电机目前大多采用工频运行液耦调节的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所以减少生产用电比率,减少生产污染排放是当今火电厂所追求的改造目标。一次风机是火电厂的主要耗电设备,而现有一次风的液耦调节控制方式不仅会造成大量电能浪费且存在着启动电流大,对电机和高压电缆造成冲击、液耦卡涩等弊端,对一次风机的控制方法急需进行改造。本文对陕西某煤矸石电厂2×300MW机组两台一次风机现有液耦控制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采用高压变频的控制方法,对该厂一次风机进行了变频节能改造的系统设计。设计了以拓扑结构单元串联多电平的高-高电压型变频器为核心的变频调速系统,包括变频器的选型、变频器控制电源以及冷却系统等;设计了一次风变频节能控制程序,主要包括一次风压检测和恒压控制系统(在DCS上实现PID控制)、基于PLC的变频器的联锁控制和现地控制,实现了该煤矸石电厂两台一次风机的变频改造。本文对改造前后的节能效果进行了对比,对经过变频改造之后的一次风机三个月试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不同负荷下的节电率达到30%-50%。一次风机变频改造后A侧在270MW负荷工况下,电流值降低最高为98.21A,在210MW负荷下节能率最高为49.18%;B侧电机在300MW负荷下电流值降低最高为127.28A,在150MW负荷下节能率最高为59.39%。共计节约电量315万度,节能效果显着,预计改造运行后四年可以收回成本。并且通过变频改造之后,可以实现DCS系统对变频调速系统的实时监测与控制;利用高压变频器的旁路结构,实现了工频变频之间的自动切换,提高了一次风机系统的稳定性。
魏晓[3](2021)在《矿用胶带输送机永磁驱动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寨煤矿于2006年完成矿井改扩建工作,其主井安装一台STJ1000/2×630型带式输送机进行原煤运输,输送机驱动系统采用“异步电动机+可控起动传输装置(CST)”方式。该带式输送机系统从矿井改扩建运行至今,运行稳定、系统可靠性较高、软起动及双电动机功率平衡性能较好,基本能够满足山寨煤矿生产能力需求。但是,随着对煤矿在节能降耗、绿色开发和智能开采方面提出新的要求,该带式输送机系统运行效率低、无调速功能、产品及维护成本高的问题被凸显出来。因此,采用带式输送机新技术、新产品来消除旧系统存在的问题非常必要。本文以此为选题,开展相应的研究,内容主要如下:(1)通过对异步电动机+CST驱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充分分析了该系统的优势和劣势,对标煤矿对生产提出的新要求,为改造项目提供了参考信息,为方案设计提出了正确方向。(2)对当前应用于带式输送机驱动系统的相关控制技术和电气设备进行广泛地研究和分析,针对改造前驱动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变频直驱驱动系统方案。(3)结合山寨煤矿当前生产能力需求,对永磁同步电机变频直驱驱动系统方案中的主要电气设备进行了计算和选型,为改造项目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4)根据山寨煤矿对带式输送机运行性能的新要求,对柔性调速和多电动机功率平衡问题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为进一步提升带式输送机生产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实施上述改造项目,增强了带式输送机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降低了产品及维护成本,提高了带式输送机起动、调速等性能,提升了带式输送机系统的整体节能效果,达到了煤矿对节能降耗、绿色开发和智能开采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余立涛[4](2019)在《大型水冷空调变频器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消耗与日俱增,节能减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在节能方面的巨大优势,开始广泛使用变频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变频技术日益稳定,并且更加小型化、智能化和高效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在数据中心和商业综合等领域对冷冻空调的需求日益剧,但是大型水冷空调机组的变频技术却相对滞后。本文开展变频器的水冷散热和PWM控制技术的探索和研究,以使变频器更加稳定高效地工作。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将PWM控制技术运用至整流逆变电路,以满足大功率磁悬浮变频空调的性能要求。2、设计基于冷却水的变频器散热结构,以满足体积小巧且散热良好的性能效果。3、进行空调机组的性能测试和能效测试,以寻找变频器最佳的性能特点和节能参数,从而进一步提升变频器的性能。
朱小余[5](2020)在《国产高压变频器在油煤浆进料泵的应用》文中提出0引言设备国产化改造已成为当今的一种发展趋势,设备国产化提高了我国设备科技的先进性,有着明显的经济效益和深远的前景。煤化工煤浆泵、循环泵及其成套变频拖动系统等进口设备逐渐开始国产化改造,我们维护煤直接液化生产装置现有六台油煤浆进料泵,采用国外品牌AB-7000系列高压变频器驱动,现新增一台油煤浆进料泵,采用国产高压变频器驱动,本文主要讲述了国产高压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变频器在应用中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和升级改造等。
王畅[6](2020)在《基于自适应PID的风机变频调速系统》文中研究指明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结构优化等基本方针。煤矿企业在我国当前环境下应结合发展现状,寻求更加持久高效、绿色的发展。矿井通风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作为大型的高耗能设备,矿井通风机长期处于低效率的运行状态。随着矿井采掘装备的升级,矿井开采走向深部,井下通风系统日趋复杂,矿井通风机常出现喘振等问题。为了改变现状,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矿井通风技术,总结当前常用的一些调速办法的基础上,以杨庄煤矿东风井通风机变压变频调速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实现矿井通风量自动调节,让风机稳定运行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风机的异步电动机是一个多变量系统,在计算机仿真软件中建立与实际现场相同的数学模型较为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将三相静止坐标系转化为两相静止坐标系,进而推导出两相旋转坐标系下异步电机数学模型,给出了电压、磁链和电磁转矩方程。提出应用统一快速调制SVPWM算法解决了两电平SVPWM调制算法需要经过扇区判断,查表和时间计算等多重步骤的问题。该算法直接计算出三相桥臂的开关时刻,简化了算法的复杂度,提高了运行效率。在MATLAB软件下对统一快速算法进行仿真,得出基于统一快速调制算法的SVPWM调制算法与传统SVPWM算法波形相同,在作用于两电平逆变器时,统一快速调制算法可以在进行更少计算量的同时达到传统SVPWM算法的效果。通过对研究对象所抽象成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建立的模型在仿真过程中实现了对转矩分量与定子电流励磁分量的精确解耦,实现了把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转化成线性问题考虑。本文分析了自适应模糊整定PID控制原理。通过坐标变化和电压空间矢量的技术,运用MATLAB软件搭建了矢量控制的异步电机变频调速模型。在该模型上分别进行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仿真和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得出了PID控制结构简单,鲁棒性和适应性较强。但参数整定过于繁杂,往往整定不良、性能欠佳。模糊控制适用于非线性、时变、滞后、模型不完全的系统,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鲁棒性、适应性和容错性。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结合两者的优点,既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精确的数学模型,也不存在参数难以整定的问题,可以提高小时滞系统的动态性能。最后,把本文设计的风机变频调速系统应用于杨庄煤矿现场,分析了杨庄煤矿的通风状况,计算综采工作面的所需风量并统计全矿井所需要的通风量。依照所统计的所需通风量和负压值,对风机特征点进行绘制并对风机进行选型计算。利用可编程控制技术、组态技术、传感器技术设计了以西门子S7-400H系列PLC为核心控制器,以硬件冗余的方式搭建的监控风机运行状态的系统。将该系统通过所安设的传感器来采集风量、负压等数据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按照设计好的控制模型进行处理,得到的频率数据传输至变频器,进而控制风机电机,实现风量的自动调节。同时,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上位机进行的通信,将实时所采集的各种数据上传至上位机中,由上位机设置的控制键对全系统进行控制。从实验结果得知,该系统的响应迅速,稳态性能优异,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可以满足实际控制要求。该论文有图47幅,表6个,参考文献76篇。
马标[7](2020)在《四象限级联型多电平变频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安全的绿色制造体系是目前工业技术改造升级的明确方向。四象限级联型多电平变换器具有绿色节能、高效可控以及对电网友好等先进特性,其产品在工业应用中得到迅速推广。目前,四象限级联型多电平变频器的拓扑结构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本文研究一种基于五电平H-NPC结构的级联多电平变频器,该拓扑减少了网侧移相变压器的副边绕组数量,简化了变压器的设计与制造,在同样电压等级下,该拓扑的级联单元数量为三电平H桥级联变频器的一半,进而提高了变频器的功率密度。首先,本文对基于五电平H-NPC结构的级联多电平变频器拓扑结构进行介绍,分析其应用优势与工作原理。对其单相五电平整流器的网侧电感与直流侧电容进行参数设计,并分析选取不同参数对系统响应的快速性与稳定性带来的影响。对变频器采用的载波层叠调制方法进行原理说明,并推导移相角度与输出电压谐波的关系。其次,研究变频器网侧与电机侧的控制方法。通过建立整流器的数学模型,完成整流器双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基于双闭环的控制系统结构,分析瞬态直接电流控制策略与基于d-q坐标系的有功无功电流控制的原理与特点。建立电机的数学模型,采取坐标变换的方法将其三相静止坐标系变为两相旋转坐标系,基于两相旋转坐标完成对异步电机控制方法的设计。在MATLAB/Simulink软件环境下验证瞬态直接电流控制策略与基于d-q坐标系的有功无功电流控制策略对单相五电平整流器控制的有效性。再次,分析四象限级联H-NPC变频器的能量传输。瞬时输入输出功率不相等,导致直流侧电压二倍频波动。针对此问题,分析二倍频波动对电解电容带来的危害,对其造成的网侧谐波进行理论推导,采用一种部分功率前馈的补偿方法,实现对直流侧电压波动的抑制。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基于四象限级联H-NPC变频器的传动系统仿真模型,验证基于部分功率前馈补偿的直流侧电压波动抑制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搭建了基于DSP+FPGA为控制核心的单相的四象限级联H-NPC变换器实验平台。对本文所采用的变频器设计方法与直流侧二倍频波动抑制策略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证实了变频器设计方法与直流侧电压波动抑制策略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于明涛[8](2020)在《ROKH公司变频器精益生产方案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利润空间越来越低,如何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是现代企业管理者需要深入考虑研究的重要课题。高压变频器是ROKH公司的主要生产产品,大多数都为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需求订单,个性化需求的订单比较多,对产品的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高压变频器市场竞争激烈,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利润,也是高压变频器行业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而且高压变频器的产品也是面向全球客户,客户对交货、质量、价格、产品个性化等要求越来越高,而ROKH公司在收购本地的高压变频器企业后,车间员工还是按照之前企业的行为模式进行生产操作,导致生产效率较低,产品质量问题较多。本文主要通过对公司实际生产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运用精益生产管理方式,优化了产品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本文首先通过对精益生产管理的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进行研究,然后对精益生产理论的产生以及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现状及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研究;为精益生产管理分析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对ROKH公司的现阶段的生产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利用精益生产的相关工具,比如价值流,鱼骨图等,发现高压变频器生产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再次,根据分析得出的数据,利用精益生产的理论提出改善措施和优化对策,在ROKH公司高压变频器产品生产改善措施实施中,通过建立人员培训机制,标准化生产流程,优化车间布局,建立信息化看板系统,实施5S管理考核,以及KAIZEN建议的收集等一系列改善措施,最终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通过使用精益生产的管理方式和理论,来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运营能够健康稳步的不断前行。
焦文豪[9](2020)在《基于工艺过程和模糊控制的除尘风机自动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针对钢铁企业广泛关注的炼钢厂环保节能改造的问题,以河南舞钢集团第二炼钢厂的除尘风机系统改造为背景,基于除尘风机的变频控制技术与以太网络技术,设计了一套炼钢厂除尘风机自动控制系统,在保障炼钢厂车间环保要求的条件下,实现了炼钢厂除尘风机的节能降耗。炼钢厂除尘风机自动控制系统由炼钢炉除尘风机现场控制柜、车间远程监控上位机和远程监控客户端组成。在炼钢过程的不同工艺阶段,炼钢炉产生的烟尘浓度变化巨大,为保障除尘效果和节能,除尘风机需运行于不同的频率,基于该特征,本文采用一种基于炼钢工艺过程调节风机转速的多挡位频率控制方法为主控制算法。为实现精细控制,研究了一种基于烟尘浓度变化量及其变化率的模糊算法调整风机的实时运行频率。完整介绍了炼钢厂除尘风机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与功能,完成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与设备选型。基于系统设计与功能,给出了控制柜中PLC控制程序、触摸屏组态软件设计、远程监控上位机软件设计。PLC控制程序包括工艺过程控制子程序、模糊控制子程序、PLC与变频器间的协议宏通讯子程序,主要运行风机转速多挡频率控制算法和模糊算法,实现对除尘风机转速的实时控制。触摸屏可实现除尘风机主要运行参数监控、挡位配置、故障报警等功能。上位机通过以太网与PLC通讯,可实现除尘系统的运行状态与参数监控、运行参数实时曲线与历史曲线查询等功能。炼钢厂除尘风机自动控制系统已在炼钢厂稳定运行8个多月,由用户监测的烟尘浓度数据和各台风机的日均耗电量表明系统实现了各项设计指标,改善了炼钢车间在部分时段出现的烟尘积聚的问题,降低了除尘风机能耗,对环保节能产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刘力伟[10](2020)在《矿用高压永磁同步电机变频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快速,尤其是煤炭行业中电能的使用规模越来越庞大。我国的煤炭开采行业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和整合煤炭资源,众多煤炭企业逐渐积极地参与转型改革。新设备与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煤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助力,矿用高压永磁同步电机的变频控制系统在煤机产业设备的生产使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论述了矿用高压永磁同步电机变频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四种高压变频器主电路拓扑结构,设计了一种矿用高压永磁同步电机变频控制的系统方案。从矿井下高压接口引入3.3k V三相交流电压,采用多重化移相变压器,在整流侧得到交流1850V的次高压,逆变侧采用中点钳位式三电平逆变电路。采用PI限幅、磁链转换与间接转矩反馈的控制策略,利用所建立的基于定子侧电流、磁通和转子侧转速的三环矢量控制系统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控制和调速。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环境进行了两组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搭建控制模型的有效性和良好的鲁棒性。随后针对整流模块和三电平逆变模块的输入侧和输出侧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谐波分析。在对比两电平与三电平输出电流和电压波形的基础上,得出了各自谐波分布的特征,并利用仿真波形的半波对称验证了偶次谐波去除的有效性。最后针对高压永磁电机变频控制在矿下刮板输送机上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了高压永磁变频双机驱动原理,指出了多电机内在机械特性的差异是造成功率不平衡运行最根本的因素。提出了高压永磁变频的双机驱动方案,在电机的控制模块采用负载转矩实时反馈与调整分配的控制策略,建立了高压变频双电机驱动系统的仿真模型,搭建了MATLAB仿真模型,仿真实验验证了系统能够有效地满足功率平衡的负载分配要求。
二、我国高压绿色变频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高压绿色变频器(论文提纲范文)
(2)某煤矸石2×300MW电厂一次风控制系统改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火电厂一次风机改造的研究背景 |
1.1.1 火电厂一次风机改造的必要性 |
1.1.2 一次风机调速改造方法的研究 |
1.2 高压变频器的发展及在火电厂的应用现状 |
1.2.1 高压变频器的发展 |
1.2.2 高压变频技术在火电厂的应用现状分析 |
1.3 本课题研究任务 |
2 一次风机的变频控制机理 |
2.1 一次风的产生机理及作用 |
2.2 一次风机液力耦合器调节原理 |
2.3 一次风机变频调节原理 |
2.4 变频器控制机理 |
2.4.1 变频器基本构成 |
2.4.2 变频器恒压频比控制结构 |
2.5 高压变频器主电路拓扑 |
2.5.1 高压隔离变压器 |
2.5.2 功率单元结构 |
2.5.3 主控制系统 |
2.6 小结 |
3 一次风机变频改造设计 |
3.1 变频器选型 |
3.2 高压变频器控制原理 |
3.3 高压变频器集成设计 |
3.4 变频/工频切换方式设计 |
3.5 变频器散热系统设计 |
3.6 小结 |
4 一次风机变频调速的DCS逻辑控制 |
4.1 一次风信号测量与滤波 |
4.2 基于DCS的PID控制 |
4.2.1 积分分离式PID算法 |
4.2.2 分离PID模块HSVPID |
4.3 DCS控制逻辑原理 |
4.4 小结 |
5 项目变频改造后的节能效果分析 |
5.1 变频改造前后不同负荷下小时耗电量 |
5.2 变频改造前后不同负荷下电机电流 |
5.3 变频改造后综合数据分析 |
5.4 一次风机变频改造后对机组的影响 |
5.5 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附录 |
参考文献 |
(3)矿用胶带输送机永磁驱动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煤矿带式输送机的技术现状 |
1.2.1 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结构 |
1.2.2 带式输送机驱动电机 |
1.2.3 煤矿带式输送机的驱动方式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2 煤矿带式输送机驱动系统改造方案分析 |
2.1 山寨煤矿带式输送机驱动系统分析 |
2.1.1 工作原理及机械结构 |
2.1.2 CST系统性能分析 |
2.1.3 存在问题 |
2.2 改造方案对比分析 |
2.2.1 传动结构分析 |
2.2.2 驱动电动机分析 |
2.2.3 调速方式分析 |
2.2.4 冷却系统分析 |
2.3 改造系统构建目标 |
2.4 本章小结 |
3 煤矿带式输送机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3.1 永磁同步电动机DTC控制原理 |
3.1.1 PMSM数学模型 |
3.1.2 DTC控制原理 |
3.2 S形速度曲线建模及实现 |
3.2.1 皮带柔性调速需求 |
3.2.2 速度曲线规划 |
3.2.3 皮带调速特点及速度曲线参数定义 |
3.2.4 速度曲线模型 |
3.3 多机功率平衡实现 |
3.3.1 带式输送机功率不平衡发生原因 |
3.3.2 多电动机实现功率平衡方法 |
3.3.3 主从式转速环功率平衡系统 |
3.4 本章小结 |
4 山寨煤矿带式输送机驱动改造设计 |
4.1 驱动系统主要设备计算与选型 |
4.1.1 现场工况条件 |
4.1.2 永磁同步电动机计算与选型 |
4.1.3 变频器计算与选型 |
4.1.4 循环水冷冷却装置选型 |
4.1.5 电控系统设计 |
4.2 本章小结 |
5 运行情况与节能效果分析 |
5.1 系统运行情况 |
5.2 系统节能效果 |
5.2.1 节电数据统计与核算 |
5.2.2 年节电量与收益分析 |
5.2.3 其它经济收益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大型水冷空调变频器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大型空调研究现状 |
1.2.2 大功率变频器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大型水冷空调机组概述 |
2.1 大型水冷空调机组特性 |
2.1.1 水冷空调机组制冷原理 |
2.1.2 压缩机工作原理 |
2.2 永磁同步电机原理及结构 |
2.3 水冷空调制冷能效计算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功率变频器工作原理 |
3.1 变频器基础原理知识 |
3.1.1 变频器调速原理 |
3.1.2 交直交变频器主电路 |
3.1.3 整流电路原理 |
3.1.4 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 |
3.2 PWM控制技术 |
3.2.1 PWM控制基本原理 |
3.2.2 PWM整流电路控制方法 |
3.2.3 PWM逆变电路原理和特点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冷磁悬浮空调变频器设计 |
4.1 变频器参数开发需求 |
4.2 整流和电源侧设计 |
4.2.1 整流电流预充电回路设计 |
4.2.2 PWM整流电路设计 |
4.2.3 整流驱动保护设计 |
4.2.4 电源端选型 |
4.3 逆变侧设计 |
4.4 水冷换热设计 |
4.4.1 散热方式选择 |
4.4.2 变频器损耗计算 |
4.4.3 散热方案设计 |
4.4.4 系统散热仿真 |
4.5 UPS电源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冷空调变频器应用与分析 |
5.1 变频器性能测试 |
5.2 机组运行测试 |
5.3 变频器现场应用研究分析 |
5.3.1 变频器散热系统研究分析 |
5.3.2 变频器高电流输出应用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国产高压变频器在油煤浆进料泵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高压变频器基本原理 |
2.1 单个功率单元电路图 |
2.2 高压变频器系统结构图 |
3 快速旁路 |
4 变频器控制面板使用说明 |
4.1 LCD描述 |
4.2 菜单结构 |
5 常见问题的处理 |
5.1 故障说明(一)轻故障 |
5.2故障说明(二)重故障 |
5.3 用户对常见问题的处理措施 |
6 应用升级 |
8 结论 |
(6)基于自适应PID的风机变频调速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2 异步电机变压变频控制系统 |
2.1 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2.2 统一快速调制SVPWM算法 |
2.3 按转子磁链定向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 |
2.4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自适应模糊PID的通风机风量调节研究 |
3.1 模糊与自适应控制 |
3.2 自适应模糊整定PID控制原理 |
3.3 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的风量调节仿真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的风机调速的应用 |
4.1 矿井通风现状及风机选型 |
4.2 主通风机硬件系统设计 |
4.3 主通风机软件系统设计 |
4.4 风量调节设备的运行过程 |
4.5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四象限级联型多电平变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四象限级联H-NPC变频器工作原理与数学模型 |
2.1 四象限级联H-NPC变频器拓扑结构与工作原理 |
2.2 四象限级联H-NPC变频器参数设计 |
2.3 级联H-NPC变频器调制策略 |
2.4 本章小结 |
3 四象限级联H-NPC变频器控制技术 |
3.1 四象限H-NPC整流器控制策略 |
3.2 异步电机控制策略 |
3.3 仿真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四象限变频器能量传输分析及直流侧电压纹波抑制策略 |
4.1 四象限变频器能量传输与网侧电流谐波分析 |
4.2 四象限变频器直流侧电压二倍频波动抑制方法 |
4.3 仿真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实验研究及分析 |
5.1 设计指标及总体架构 |
5.2 硬件系统设计 |
5.3 软件系统设计 |
5.4 实验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ROKH公司变频器精益生产方案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ROKH公司变频器精益生产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2.1 ROKH公司变频器精益生产管理现状 |
2.1.1 ROKH公司概况 |
2.1.2 ROKH公司高压变频器生产现状 |
2.2 ROKH公司变频器精益生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2.2.1 变频器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 |
2.2.2 变频器生产流程存在的问题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ROKH公司变频器精益生产改进方案设计 |
3.1 ROKH公司变频器生产车间布局的改进方案设计 |
3.1.1 变频器生产线价值流分析 |
3.1.2 变频器车间布局改善方案设计 |
3.2 ROKH公司变频器生产流程改善方案设计 |
3.2.1 质量工具的综合应用 |
3.2.2 配线裁线工艺的优化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ROKH公司变频器精益生产改进方案实施策略 |
4.1 精益生产改善方案实施的准备 |
4.1.1 生产人员培训机制改进计划 |
4.1.2 实施精益生产工艺流程标准化 |
4.2 车间生产布局的优化策略 |
4.2.1 生产040消耗品库位的布局优化 |
4.2.2 测试区的布局优化 |
4.3 车间现场管理实施策略 |
4.3.1 实行看板拉动生产管理模式 |
4.3.2 目视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
4.3.3 车间5S管理改善计划 |
4.4 KAIZEN实施策略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精益生产改进方案的实施保障及实施效果 |
5.1 精益生产改进方案实施保障 |
5.1.1 精益生产管理绩效考核保障 |
5.1.2 精益生产运行的信息化管理保障 |
5.1.3 精益文化构建保障 |
5.2 精益生产的改进实施效果 |
5.2.1 产品合格率的改善 |
5.2.2 精益生产效率的提升 |
5.2.3 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基于工艺过程和模糊控制的除尘风机自动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 |
1.3 模糊控制技术发展与应用概述 |
1.4 除尘系统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6 论文结构 |
第2章 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与设计 |
2.1 系统的应用环境研究 |
2.1.1 二炼钢除尘系统概况 |
2.1.2 各炼钢炉的工艺流程及烟尘排放情况 |
2.1.3 各除尘风机的控制策略 |
2.2 模糊控制器设计 |
2.2.1 模糊控制理论 |
2.2.2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 |
2.2.3 模糊控制规则的建立 |
2.2.4 模糊推理和解模糊化 |
第3章 除尘风机环保节能监控系统设计与选型 |
3.1 系统整体结构与功能 |
3.1.1 系统整体结构 |
3.1.2 系统各部分功能 |
3.2 PLC的选型 |
3.3 其它设备选型 |
3.3.1 烟尘浓度传感器 |
3.3.2 开关量模拟量信号传输光端机 |
第4章 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 |
4.1 PLC程序结构与功能 |
4.2 工艺过程控制模块 |
4.3 模糊控制模块 |
4.4 变频器通讯模块 |
4.4.1 PLC与变频器间的RS485串口通信 |
4.4.2 协议宏的创建 |
4.4.3 循环读取程序 |
4.5 触摸屏组态画面设计 |
4.5.1 触摸屏的功能 |
4.5.2 触摸屏主界面设计 |
4.5.3 频率参数配置界面设计 |
4.5.4 历史曲线与实时曲线查看 |
第5章 系统的上位机监控程序设计 |
5.1 易控组态软件介绍 |
5.2 上位机监控系统设计 |
5.3 工程变量设置 |
5.4 数据存储的实现 |
5.4.1 历史记录与报表显示的实现 |
5.4.2 数据报表 |
5.4.3 数据库配置 |
5.5 变频器运行参数曲线 |
5.5.1 变频器运行参数历史趋势曲线 |
5.5.2 变频器运行参数实时曲线 |
5.6 故障报警的实现 |
5.7 Web功能的实现 |
5.8 工程安全机制 |
5.8.1 操作权限的设置 |
5.8.2 工程文件安全性设置 |
第6章 系统运行与效果 |
6.1 系统运行现场 |
6.1.1 控制柜 |
6.1.2 上位机 |
6.2 系统的实际应用成果 |
6.2.1 系统的环保效果 |
6.2.2 系统的节能效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矿用高压永磁同步电机变频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高压变频器拓扑及调制方式研究现状 |
1.2.2 高压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
1.2.3 矿用高压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研究现状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矿用高压永磁同步电机变频控制系统电路设计 |
2.1 系统整体结构电路设计 |
2.1.1 系统整体结构 |
2.1.2 高压多重移相变压器 |
2.1.3 多重化整流侧的电路设计 |
2.1.4 中点钳位式三电平逆变电路设计 |
2.2 控制电路结构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压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
3.1 高压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控制策略 |
3.1.1 高压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整体控制策略 |
3.1.2 定子磁链的计算模型 |
3.1.3 电磁转矩的计算模型 |
3.1.4 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电压矢量对磁链的作用 |
3.2 SVPWM空间矢量调制 |
3.2.1 空间电压矢量及空间分布 |
3.2.2 空间矢量的作用时间推算 |
3.2.3 各相桥臂的开关顺序设计 |
3.3 高压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仿真及分析 |
3.3.1 系统整体仿真及参数设计 |
3.3.2 仿真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压变频三电平逆变器的谐波分析 |
4.1 高压变频三电平逆变器的输出波形 |
4.2 整流输入侧的谐波分析 |
4.3 逆变器输出侧的谐波分析 |
4.4 偶次谐波的消除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矿用刮板输送机的双永磁变频控制 |
5.1 刮板输送机的永磁变频双机驱动理论分析 |
5.1.1 双机驱动理论分析 |
5.1.2 双机变频驱动控制策略研究 |
5.2 控制器结构设计与算法推导 |
5.2.1 信号解耦与磁链观测设计 |
5.2.2 电流滞环控制器设计 |
5.2.3 转速、转矩与磁链控制器设计 |
5.3 系统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5.3.1 系统仿真实验 |
5.3.2 仿真结果分析 |
5.4 永磁变频在刮板输送机的应用研究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我国高压绿色变频器(论文参考文献)
- [1]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的通知[J].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六安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04)
- [2]某煤矸石2×300MW电厂一次风控制系统改造设计[D]. 赵一凡.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3]矿用胶带输送机永磁驱动系统研究与应用[D]. 魏晓.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4]大型水冷空调变频器设计与应用研究[D]. 余立涛.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5]国产高压变频器在油煤浆进料泵的应用[A]. 朱小余. 第五届全国石油和化工电气技术大会论文集, 2020
- [6]基于自适应PID的风机变频调速系统[D]. 王畅.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7]四象限级联型多电平变频技术研究[D]. 马标.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8]ROKH公司变频器精益生产方案改进研究[D]. 于明涛.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9]基于工艺过程和模糊控制的除尘风机自动控制系统研究[D]. 焦文豪. 湖南大学, 2020(07)
- [10]矿用高压永磁同步电机变频控制系统研究[D]. 刘力伟.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