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创新型的教师形象(论文文献综述)
马宇光,陈曦[1](2021)在《高校导学关系的研究动态与对策建议》文中研究说明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要素。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转型,高校的导学关系也在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时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论述了近年来相关学者对高校导学关系的期望、影响因素与类型,以及导学关系异化的研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导学关系建设的建议。
平静[2](2016)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星级饭店员工培训课程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30年来,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随之也带动了包含我国饭店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然而,在迅猛发展背后,行业本身也暴露出诸多问题:譬如缺乏市场定位、前期投资过度、产品大众化,饭店管理模式同质化等问题。在新形势下,星级饭店只有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改变以往一味重“硬件”轻“软件”状况,因此人才的挖掘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在我国星级饭店员工培训中,普遍存在着培训目标不明确、员工需求与培训内容不吻合、教学方法陈旧等诸多问题。因此,设计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员工培训课程体系已成为星级饭店发展的当务之急。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到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由言语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智能、音乐智能、交流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这一理论已成为21世纪主流教育思想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教育改革的热潮,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本课题的研究旨在研究和分析多元智能理论在星级饭店员工培训课程体系设计方面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构建星级饭店员工培训的课程体系。从而丰富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与应用领域,为我国星级饭店员工培训课程体系研究提供全新的理论视角,为星级饭店培训课程的构建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模式,为星级饭店内部人才的发掘和利用提供有效支持。本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是: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多元智能的相关理论与应用范围,分析将这一理论应用于星级饭店员工培训的可能性;接下来,应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星级饭店员工培训现状与需求进行调查,并分析目前星级饭店员工培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说明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星级饭店员工培训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星级饭店员工培训课程体系;最后,通过专家咨询法与实践检验等方法,对员工培训课程体系进行检验与修正。本文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简要概述了多元智能理论及其课程观的主要内容;接着对星级饭店及其员工对培训的需求、现有培训课程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课程观的确立、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活动方式等方面构建了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星级饭店员工培训课程体系,并通过培训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对课程体系进行检验与修正。本文认为:现有星级饭店员工培训及其课程体系存在培训内容与员工需求不匹配、培训针对性不强、课程体系不完整等问题,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星级饭店员工培训课程体系,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星级饭店对不同岗位的员工素质及其智能要求有所不同;员工期望通过培训提高个人素质,以获得更多岗位选择、职务晋升与职场发展的机会,对培训课程设置和培训方式有不同的需求,这与星级饭店的发展需求是一致的。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构建星级饭店员工培训课程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与方法:①课程观的确立应充分考虑到每个人智能的差异,在遵从员工智能差异的基础上,根据饭店的战略发展需要与提高饭店经营效益为宗旨,归纳出岗位所需要的核心智能与一般智能,通过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从而帮助饭店达成中期与短期的发展目标,实现员工与饭店同步成长的需要。②课程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星级饭店发展的需要、员工基本素质与培训需求、工作岗位对员工智能的需求。课程设计者应当从员工需求出发,结合社会和饭店的发展需要,以“整体和长期观”来设置课程目标。③课程结构的设计要根据培训课程目标,结合员工智能发展需要,根据不同职位类别进行组织。根据星级饭店岗位划分情况,制定不同类型员工培训课程结构;在内容上要明确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必修课与选修课、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④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岗位需求、员工智能发展等不同层面需求,根据岗位所需的某个核心智能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在战略方面,星级饭店需要大量职业化的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型人才,方能促进星级饭店的快速发展,因此职业化与专业性是这一层面需要重点关注的。在战术方面,星级饭店需要通过培养大量的关键性岗位员工,才能确保星级饭店经营管理的常态化,因此岗位模型是这一层面需要重点关注的。⑤在课程的组织与活动方式方面,应该创立适合多元智能发展的学习环境,抛弃传统教学中常采用的固定桌椅,更多设置圆桌型、U型与小组讨论型等布置座位模式;创建多元智能活动中心,以此来满足员工对不同课程内容的学习和不同智能的培养需要;通过组建培训师智能小组,每位培训师根据自己的智能强项和教学特点,负责其中的某项或者某几项智能的课程培训;邀请饭店管理专家参与课程实施;应针对不同课程对员工智能的培训,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
孙秀勤[3](2015)在《谈创新型数学教师的能力要求》文中研究指明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不同的时期对教师有不同的要求。进入21世纪,中学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必须不断发展更新;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中学数学教师,除了应有精深的数学专业知识,必备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及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外,在能力结构上,要求也越来越高,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基本能力教学基本能力包括理解教材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能力等。
曲继方[4](2013)在《谈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培养》文中指出在明晰创新教育与创新能力、创新个性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创新个性培养对创新教育的要求,提出构建创新教育平台,培养创新型人才良好个性的策略。
张静[5](2013)在《谈创新型高校英语教师的特质》文中认为教师是创新的激发者和实施者.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英语人才,教师必须是创新型英语教师.创新型英语教师的特质为:具有一般教师的特质;具有英语教师的特质;具有复合型英语人才的特质;具有创新素质.
杨奇龙[6](2012)在《谈创新型初中数学教师的能力要求》文中认为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不同的时期对教师有不同的要求。进入21世纪,初中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必须不断发展更新以适应新时势的需要,作为新世纪的初中数学教师,除了应有精深的数学专业知识,必备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及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外,在能力结构上,要求也越来越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能力要求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初中数学教育在个体发展阶段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给他们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他们的数学知识,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意识,这必然要求
张婷婷[7](2012)在《基于创新意识培养的高中化学“学生提问教学”的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1)教学实施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质疑是创新的基础,敢于、善于提出问题,创新才有可能,素质教育提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现代学习方式提倡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笔者基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出“学生提问教学”,并以人教版必修(1)的教学实施为例,探索具体的教学策略。教学实施的对象为北京市某示范性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学生为课程改革试验班,在知识技能方面比同年级同学基础较好一些。笔者在中学导师的指导下,在化学必修(1)不同模块中实施“学生提问教学”,取得一定的进展,学生的学习热情、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都有较大的提高。论文主要有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主要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课题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理论的介绍,并提出教学实施的原则;第三部分着重介绍教学实践的过程和教学反思,分别以概念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实验课教学为例;第四部分是研究结论和教学启示,对教师在“学生提问教学”实施时应注意的方面弄提出了五点建议:1.教师要加强专业化成长和发展;2.鼓励、激发学生提问,让学生乐于质疑;3.教给学生如何提问,让学生善于质疑;4.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提供学生提问的机会;5.引导学生提问,提高学生批判意识。论文最后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做了进一步的计划。
师新华[8](2012)在《高校文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文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文学科领域的创新,其深远意义并不低于自然学科领域,如果说自然科学是实现民族进步的工具,而人文科学则是实现民族进步的灵魂。高校文科生作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高等人才储备库,其实践创新能力更值得关注。高校文科实践创新型人才是指高校文科生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并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创造出新知识或新成果,从而可以有效地的指导现实。这种指导现实的实践作用体现在:创造出了新知、新能、新方法,为本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贡献性的价值;另一方面是创造出了新知、新能、新方法,为解决与本领域相关的社会问题而作了贡献。纵观中国高校,文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却非常弱。文科生在自己学科领域内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不多,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成为常态,以专业知识指导社会实践的能力更不强,甚至多数文科生临近毕业时就业都成问题,这其中原因一方面有社会本身的问题,但关键原因则在于高校文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不足。如何培养和提高高校文科生实践创新能力,这需要全面分析造成高校文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对症下药才有解决的可能。从直观的原因来看,造成高校文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体制存在诸多弊端,但中国高等教育实质上却是痼疾满身的中小学教育的延续,深究下来幼儿教育也免不了干系。一步步深入研究,发现教育体制本身有问题,但造成高校文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缺失的原因却不仅如此还有社会原因,包括社会文化原因、社会经济原因。鉴于此,高校文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要提高,就要先从教育体制的改革入手,不论是幼儿教育还是中小学教育都需进行大力革新,尤其是高等教育体制更需加大改革力度,从其办学理念、高校管理到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方式、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等环节都需改革,着重在于高校的“去行政化管理”、“合理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灵活且强调实践性”、“革除教师队伍功利化价值取向”、“大力提倡实践型考核方式”、“社会实践环节改革”、“两课改革”等。此外,社会文化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也需提供相应的氛围来保障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顺利进行。在当下,应提倡一种有利于个体实践创新能力生成的新兴文化,它强调个性张扬、提倡怀疑精神和冒险精神、强化产权意识、保护个体尊严、个体成果、提升个人的社会成就感、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荣誉感,在这样的社会文化氛围之中,个体的实践创新性能力才会被激发、被鼓励并被认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走向、支持力度也会深刻影响高校文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国家和教育部门设立人文学科的相关社团、研究机构、创作机构、学生优秀成果消化机构等措施将大大有利于延伸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专业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在本学科领域内的实践创新欲望并提升其实践创新能力。而第三产业作为人文学科生存和实践的主要领域,它的发展比重加大也将为高校文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发挥提供巨大社会空间和良好社会平台。高校文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牵涉的面很广,勾连的问题也相当多。它牵涉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文化、经济氛围、国家政策等等,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探析将有利于客观地解决这一问题,为中国高校文科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一个相对正确的理论指导,从而为他日的改革实践作一点微薄的贡献。
王勇山[9](2010)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体育教学实践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入手,研究体育教育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奠定基础。
王勇山[10](2010)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体育教学实践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入手,研究体育教育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奠定基础。
二、谈创新型的教师形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创新型的教师形象(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导学关系的研究动态与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导学关系的期望、影响因素与类型 |
2 高校导学关系异化的研究情况 |
3 进一步加强高校导学关系建设的建议 |
3.1 强调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
3.2 端正研究生的科研目标,加强心理建设 |
3.3 强化导学共同价值,建构德育共同体 |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星级饭店员工培训课程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章 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
2.1 多元智能的概念 |
2.2 多元智能的基本结构 |
2.3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价值 |
第3章 星级饭店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
3.1 调查工具与样本 |
3.2 星级饭店对员工素质的需求 |
3.3 星级饭店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 |
第4章 星级饭店员工培训课程的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现存问题 |
4.2 原因分析 |
第5章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星级饭店员工培训课程体系构建 |
5.1 课程观的确立 |
5.2 课程目标的制定 |
5.3 课程结构的设计 |
5.4 课程内容的选择 |
5.5 课程的活动方式 |
第6章 星级饭店员工培训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
6.1 培训课程的实施 |
6.2 实施效果的评价 |
第7章 总结 |
7.1 研究的基本结论 |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个人简介 |
(3)谈创新型数学教师的能力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基本能力 |
二、培养学生求异、创新思维的能力 |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
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
五、构建良好心理状态的能力 |
(6)谈创新型初中数学教师的能力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能力要求 |
二、培养学生求异、创新思维的能力 |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
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
五、构建良好心理状态的能力 |
六、教师自身创新的能力和素质 |
(7)基于创新意识培养的高中化学“学生提问教学”的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1)教学实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问题的提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1 素质教育的要求 |
1.1.2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1.1.3 目前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方向 |
1.2 课题研究的提出 |
1.3 实施“学生提问”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创新、创新意识的界定 |
2.1.2 学生提问、学生提问教学的界定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对话教学理论 |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4 创新教育理论 |
2.3 研究综述 |
2.3.1 有关“创新意识培养”、“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 |
2.3.2 有关“学生提问教学”的研究 |
2.4 基于创新意识培养的高中化学“学生提问教学”的实施原则 |
2.4.1 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 |
2.4.2 教学情境、载体与学生认知相匹配原则 |
2.4.3 教学的严谨性与活动的开放性、教学的自由度与思维的开放度相协调的原则 |
2.4.4 创新意识的培养与知识学习相结合原则 |
第三章 基于创新意识培养的学生提问教学的教学实践 |
3.1 学生提问和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建立 |
3.1.1 增进学生对创新型人才和自己的认识 |
3.1.2 “创新我先行”班会的开展 |
3.2 化学教学中“学生提问教学”的实践 |
3.2.1 学生提问教学—概念原理 |
3.2.2 学生提问教学—元素化合物知识 |
3.2.3 学生提问教学—实验课 |
第四章 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反思 |
4.1 学生提问教学实施的总结 |
4.2 学生提问教学的探索启示 |
4.2.1 教师要加强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
4.2.2 鼓励、激发学生提问,让学生乐于质疑 |
4.2.3 教给学生如何提问,让学生善于质疑 |
4.2.4 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提供学生提问的机会 |
4.2.5 引导学生提问,提高学生批判意识 |
4.3 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高校文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 相关概念的说明 |
1.2.1 实践创新能力 |
1.2.2 高校文科实践创新型人才 |
第二章 高校文科生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在中国目前的培养现状 |
第三章 制约中国高校文科生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原因探讨 |
3.1 教育体制弊端 |
3.1.1 中国幼儿教育制度的弊端 |
3.1.1.1 教育观念的扭曲、教育目的的偏离 |
3.1.1.2 教育方式的刻板与僵化 |
3.1.1.3 考试制度的渗入,传递出“幼儿教育核心精神缺失”的信息 |
3.1.2 中小学教育制度的弊端 |
3.1.2.1 教育观念唯“升学率” |
3.1.2.2 教育方式刻板、僵化 |
3.1.3 大学教育制度的弊端 |
3.1.3.1 教育行业“行政化” |
3.1.3.2 办学理念“两极化” |
3.1.3.3 课程设置“脱节化”或“唯市场化” |
3.1.3.4 教师队伍“功利化” |
3.1.3.5 教育方式“陈旧化” |
3.1.3.6 考核方式“单一化、形式化、不严格” |
3.1.3.7 实践环节“形式化、留于表面” |
3.1.3.8 “两课”教育“形式化”(应付,无实质内容,两课教师本身都没领会两课的精神本质) |
3.2 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对高校文科生创新意识形成的束缚 |
3.3 第三产业发展不均衡导致高校文科生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受影响 |
第四章 如何培养高校文科实践创新型人才之我见 |
4.1 教育制度改革 |
4.1.1 幼儿教育制度改革 |
4.1.1.1 加强幼儿园申报资质审核、建立完善的家庭教育模式,摆脱功利化教育观念 |
4.1.1.2 杜绝考试制度的渗入 |
4.1.2 中小学教育制度改革 |
4.1.2.1 鼓励民间办学,完善民间办学“合法化”制度,消解和摆脱高考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指挥性作用,祛除“唯升学率”的教育观念 |
4.1.2.2 教育方式多样化、实践化 |
4.1.3 大学教育制度改革 |
4.1.3.1 去“行政化”管理 |
4.2 社会文化支持 |
4.2.1 个性文化的提倡 |
4.2.2 提倡“怀疑精神”、“冒险精神” |
4.2.3 强化“产权意识”,保护“个体尊严、个体成果”,提升“个人社会成就感” |
4.2.4 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荣誉感” |
4.3 社会经济政策支持 |
4.3.1 经济力量支持 |
4.3.2 经济环境、社会制度支持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立创新的体育教育观念, 提高创新能力 |
1、1更新理念: |
1.2转变教师的角色: |
1.3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
二、对教学方式手段进行改革,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
2.1建立有利于学生参与的课程环境: |
2.2改进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手段⑶: |
2.3因材施教, 提高创新的时效性 |
(10)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立创新的体育教育观念, 提高创新能力 |
1、更新理念: |
2、转变教师的角色: |
3、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
二、对教学方式手段进行改革,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
2.1建立有利于学生参与的课程环境: |
2.2改进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手段⑶: |
2.3因材施教, 提高创新的时效性 |
四、谈创新型的教师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导学关系的研究动态与对策建议[J]. 马宇光,陈曦. 科教导刊, 2021(22)
-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星级饭店员工培训课程体系研究[D]. 平静. 长江大学, 2016(02)
- [3]谈创新型数学教师的能力要求[J]. 孙秀勤. 科普童话, 2015(31)
- [4]谈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培养[J]. 曲继方. 教学研究, 2013(03)
- [5]谈创新型高校英语教师的特质[J]. 张静. 衡水学院学报, 2013(01)
- [6]谈创新型初中数学教师的能力要求[J]. 杨奇龙. 成功(教育), 2012(20)
- [7]基于创新意识培养的高中化学“学生提问教学”的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1)教学实施为例[D]. 张婷婷. 首都师范大学, 2012(09)
- [8]高校文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 师新华. 太原理工大学, 2012(09)
- [9]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 王勇山.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0(10)
- [10]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 王勇山.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