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Web的油田录井基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曹雪珂[1](2021)在《基于SOA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由于历史的原因,现有的油田生产数据管理系统,多采用面向对象的语言来编程,结合传统型数据库实现数据存储与访问,因此数据管理系统存在一些缺陷,包括系统结构耦合度高、系统维护更新难度大、业务系统无法互联形成信息孤岛等。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OA思想,研究并开发一个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本论文研究内容来源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三厂科研项目“油藏动态智能分析及措施智能选井和效果评价系统”。结合长庆油田采油三厂的业务现状,本论文基于SOA的设计思想,使用Vertica列存储数据库,采用Web服务的方式,以数据采集整合和数据管理服务为核心,将不同类型生产数据管理业务封装成一系列Web服务,通过不同接口进行发布,提供数据上传下载和条件分类查询等服务,各类不同结构的数据通过注册服务便可在系统中呈现。本系统采用Java语言开发,系统架构主要从表现层、服务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管理层这五个层面进行设计,具体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和用户管理模块。最终本系统提供了业务所需的基本功能,同时基本解决了传统油田生产数据管理系统存在的缺陷,使系统可以通过接口灵活调用,后期的维护与扩展更加容易,实现企业业务间的信息共享互联,从而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杨大鹏[2](2021)在《油井钻探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在新时代信息化数据化的大潮中,传统石油钻井现场管理方式逐渐难以满足新形势的需求,为消除目前因不同国内钻井企业钻井标准各异,导致的数据采集滞后而存在的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现象及数据无法完全发挥的共享的问题,结合已有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一套通用性强,支持移动终端管理的油井钻探信息综合系统,使得常规油井钻探作业管理基本实现标准化,是本系统需要完成的重要工作内容。首先对油区钻井信息管理情况进行调研,初步对钻井信息管理平台系统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实地深入某油田钻探公司现场作业各部门、工艺所、研究科室,广泛收集用户需求信息再将所得到的需求进行规范化、模块化。在此信息基础上,完成对该系统的整体架构、服务器框架、系统功能模块、手持终端模块、数据库存储功能设计。其中对手持终端系统选择了Android平台;服务器端框架选择了Spring;Mybatis做数据持久层;数据库选择了稳定的Mysql做数据库存储;系统架构采用了分层模式与MVC模式(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结合开发。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整合了传统油田钻井系统的信息种类,为以后的油田企业开发自己的对应的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模板,在油井钻探信息管理系统部署后,明显提升提升了油田系统人员管理效率,而且信息数据得到了有效的存储,为以后做数据分析奠定了基础。
路之宇[3](2020)在《大港油田录井公司采购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能源类企业来说,采购是企业运营的核心环节之一,采购成本和物资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益。随着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采购业务领域常常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发生。这些变化对于企业的采购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进行合理的采购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因为日益变化的采购市场环境和供应商质量变化而带来的采购风险。本文通过COSO委员会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架构和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使用了层次分析法。对大港油田录井公司的风险管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分析,从企业采购风险识别、企业采购风险评价以及企业采购风险应对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制定了总体的改进措施。首先通过对大港油田录井公司采购管理和采购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以下问题:1.大港油田录井公司在采购风险识别中对风险类型没有准确界定;2.在采购风险评价中没有建立科学的统计学模型划分评价标准以及没有长远的风险评价计划;3.在采购风险应对上不具备有效的应对能力,风险处置无法有效的落实。然后,经过实地调查和阅读文献之后通过流程优化对采购风险识别进行了改进,通过建立采购风险评价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对风险评价进行了改进,以及通过建立风险应对矩阵对采购风险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改进。最后建议通过提高采购人员职业素养和意识、强化采购计划管理、完善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流程以及制定完善的物资验收制度作为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以保证优化后的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得以实施并取得实际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大港油田录井公司的采购风险管理实例,分析了录井公司采购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量化分析等手段对采购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提升公司采购风险管理水平,为采购业务的长治久安保驾护航。对于提高类似规模的国有能源类企业的采购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仝晓春[4](2019)在《钻井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钻井是石油勘探与开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程,钻井工程包括钻井、录井等各个相互协作的专业施工,每个环节信息数据量大,管理复杂烦琐。在以往的水平井钻井轨迹控制指挥过程中,指挥人员往往需要深入钻井现场,进行控制指挥。随着油田的快速发展,钻井工作量不断加大,在现场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深入钻井现场的指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建立整个油田钻井信息库,这对提高油田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研究的钻井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服务于我国东部某家大油田企业。项目旨在建设满足某油田生产需要的钻井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钻井生产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发布等系统功能,为钻井生产施工、远程监控和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平台,为某油田数字化建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做出贡献。系统开发前期,先是对油区钻井数据现状进行调研,并深入某油田企业各部门、各科室,广泛收集用户需求信息,再将整体需求系统化。基于此,在设计阶段对该系统的技术架构、数据库、系统功能模块进行设计。最后,利用.NET技术,Visual Studio平台和Oracle数据库,实现了系统的各功能模块。该系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分别是钻井生产信息采集与传输子系统、静态数据录入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下设多个功能模块。本文对钻井生产信息发布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描述,给出了浏览实时数据功能子模块、钻井运行动态子模块、钻井设计信息查询子模块和系统管理子模块详细设计过程。本文采用MVVM架构,在功能设计层面实现了各功能模块间的逻辑分离,使系统更加灵活,可复用性强。目前,该系统已投入运行,从运行情况看,该系统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了油田的科学管理水平。
于晓婕[5](2018)在《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日益复杂,综合录井仪在现场油气钻探与开发中被地质和钻井技术人员广泛使用。由于综合录井仪采集的工程参数与判断工程事故的发生密切关联,为能准确及时的对工程参数进行采集,避免因传感器故障影响录井系统的控制、检测等方面,产生误诊断、误报警,甚至引起井涌、井喷等灾难性的后果,综合录井仪配套传感器的正常工作必须得到有效保证。目前国内由于油田油井数目众多和受现场设备的限制,对不同型号的综合录井仪配套传感器的监控、维护和管理需要大量现场人员的巡井检查,对于传感器的故障诊断也成为现场操作人员常需面对的技术难题。鉴于此,为实现基地专家远程对综合录井仪传感实时在线监控、传感器故障实时判断与远程指挥,本文设计了一套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使其能够实现数据实时采集、数据远程传输、传感器工作状态实时监测和对异常传感器报警、故障实时诊断与故障调节等功能,并对现场传感器统一化管理,便于基地指挥人员和专家制定相应技术方案指导现场对传感器的管理与维护。对保证钻井施工作业安全的可靠进行,以及提高我国综合录井仪配套传感器监控管理技术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传感器特征参量与工程事故参数的分析,与综合录井仪配套传感器类型的研究,进行了综合录井仪传感监控适应性分析,完成了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技术方案设计。针对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温度漂移故障,建立故障诊断模型与温度补偿模型,实现精确采集传感器信号,确保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的安全、实时与可靠。完成对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硬件配套方案;利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自主设计与开发了一套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配套数据库,并基于CDMA/GPRS无线信道传输技术,设计与开发了满足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所需要的数据采集与远程实时传输系统。本文搭建了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的总体架构,完成了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的开发与系统软硬件集成,从而形成了一套集传感器数据采集、远程传输、综合管理与监控与一体的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并完成现场应用。通过现场测试表明,软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与硬件兼容性好,监控图形显示正确,具有现场应用价值。实现一个专家监管几十口井,专家不上井,有效提高传感器监管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形成一个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指挥中心意义重大。
朱正平[6](2015)在《面向数字油田的云数据服务架构研究》文中认为数字油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集成信息系统,并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需求的不断扩张,企业对数字油田建设也会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系统因此会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为了应对激烈的挑战,企业需要数字油田的建设一方面能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业务需求;同时,还需要在集约化经营的驱动下,寻求更加高效、廉价的解决方案,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云计算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为油田企业在数字油田建设方面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思路和机遇。同时,数据犹如人体的“血液”贯穿于数字油田的全过程,数字油田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数据的建设,如果没有数据,油田企业信息化便是空中楼阁。因此,通过融合先进的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构建一个面向数字油田的一体化数据集成平台,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以提升油田应用的信息化水平,已成为了油田信息化发展的主流方向。为此,本文以数字油田的理论框架为基础,针对数字油田在数据集成平台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数据库建设分散、系统可扩展性差、对专业应用的支持不够以及数据质量问题突出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面向数字油田的云数据服务平台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国内油田企业首个基于HPC的基础设施云管理系统的部署,解决了云数据服务平台中的中心主库构建、企业服务总线构建以及数据质控等三个关键问题,并通过软件开发实现了云数据服务平台管理系统的开发。最后,以大港油田的上游信息化平台为例,分别从基础设施云管理系统和云数据服务管理系统两个方面,对面向数字油田的云数据服务原型平台的应用效果进行展示与分析。具体来说,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1)面向数字油田的云数据服务平台解决方案:采取了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到外的研究思路。首先,从云计算的理论基础调研入手,并以数字油田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典型的数字油田体系架构实例,提出了面向数字油田的云平台理论框架;然后,在此基础上,以数据为主要研究目标和主线,提出了“一个中心,三个层次、两条总线和两个子功能系统”的面向数字油田的云数据服务体系架构(Cloud Data Service Framework-Oriented Digital Oilfield),一个中心即一个中心主库层,三个层次即为:数据源层、中心主库层和数据应用层,两条总线即:数据集成总线、数据服务总线,两个子功能系统即为:基础设施云管理子系统和云数据服务管理子系统。并在基础设施层的构建中,针对油田企业通常会大量配备高性能HPC服务器的现状,提出了基于HPC的基础设施云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案,实现了国内油田企业首个基础设施云管理系统的部署,有效地提高了软件资源的利用效率。(2)云数据服务平台的中心主库构建:首先对我国油田企业的数据库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选取了以中国石油的勘探开发数据模型epdm(exploration&productiondatamodel)为原型和模板,通过主库模型设计规范、设计模式以及扩展流程的研究和制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心主库模型设计与扩展的技术流程和方法,有效地应对了不断发展变化的业务需求对中心主库模型研究带来的挑战,并依此实现了国内油田企业首个真正意义上勘探开发一体化中心主库模型的构建;然后,针对云数据服务平台中数据的三层体系架构特点,提出了面向中心主库的数据集成总线的构建方案,并利用成熟的odi(oracledataintegration)数据集成产品实现了数据源层与中心主库层的无缝连接;最后,通过软件开发实现了云数据服务管理系统中的模型管理与数据集成总线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开发。(3)云数据服务平台的企业服务总线构建:首先调研和总结了soa技术的理论基础,并在针对我国油田企业数据服务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oa的企业服务总线构建的体系结构以及管理模式;然后,面对我国油田企业在业务应用层的现状,提出了分别面向遗留应用系统、新建应用系统和商业软件的数据服务接口的设计方案,一方面实现了中心主库与现有自建应用系统和商业软件在数据层面的集成,同时还初步完成了面向新建应用的统一数据接口方案的制定,提升了数据的协同共享能力和对应用系统的服务水平;最后,通过软件开发实现云数据服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服务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开发。(4)云数据服务平台的质控体系研究:针对在数据集成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数据质量问题,本文首先从数据质量控制理论基础的调研入手,分析了我国油田的数据管理现状,尤其是对亟待解决的数据质量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元数据管理的质控体系解决方案,初步制定了面向中心主库的数据质控体系流程,总体上可分为:元数据提取、数据质控检测标准制定、问题数据扫描与公示以及问题数据处理与确认等四个关键步骤;明确了数据质控的应对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分别面向完整性约束、规范值约束和业务规则制定了初步的质量检测规范;最后,通过软件开发实现云数据服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质控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开发。(5)原型平台的应用实例与效果分析:以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上游业务研究为例,在基础设施云管理系统中,实现了自助式智能集群部署、主流应用系统集成、统一的作业管理以及全面的资源监控报表分析等功能的应用;在云数据服务管理系统中,实现了模型的可视化管理、数据的集成化管理、“一站式”数据服务以及数据质控的在线处理等功能的应用。通过面向数字油田的云数据服务架构研究的实践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本文在数字油田理论框架的指导下,通过引入云计算技术,提出了面向数字油田的云数据服务平台的解决方案,并解决了其中的三个关键技术问题,有效地应对了当前我国油田在数据管理领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达到了预期目标,也验证了其思路的正确性,为后续研究与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2、本文针对我国油田企业的应用系统部署现状,分别针对遗留应用系统、新建应用系统和商业软件,初步实现了数据服务接口方案的设计,为面向数字油田的云服务平台的后继研究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励小巍[7](2013)在《石油钻机井场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石油钻机井场信息管理技术是石油地质勘探学科的一个分支。在石油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文化逐步转向“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将钻井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以保证工人的人身和国家财产安全并使钻井获得最大收益,这成为了石油钻井企业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钻机井场信息作为勘探开发的直接信息源,因此对勘探开发数据资料的管理程度直接影响到石油资源的评价、勘探开发的效果与效益。所以如何有效实时采集井场信息并进行及时反馈整合、科学的分析与处理,方便公司管理者时刻掌握井场动态,为勘探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并使决策理论更加科学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根据井场数据信息特点,结合现有技术开发特征,设计并实现了“石油钻机井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内容包括井场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井场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井场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和井场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井场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然后对系统开发的相关技术进行探讨,这其中包括J2EE架构以及SQL Server2000数据库系统;其次,对石油钻机井场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然后进行系统功能的架构设计,分别有逻辑结构设计、系统的功能架构设计、系统的数据库设计、系统的通讯协议设计和系统的安全性设计;最后是系统实现部分。
王从镔[8](2012)在《石油行业上游生产(勘探、开发)数据分类的研究》文中认为当前国际、国内各大石油公司非常重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建设,目的非常明确:降低管理费用、加强质量控制、加快数据查找、缩短数据加载时间、共享数据资源、迅速掌握本公司生产经营动态信息、提高决策管理水平。海量、异构数据的管理和应用一直是石油行业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建设的瓶颈。目前国内各家石油公司都在着力建设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而多学科、多专业、不同类别、历史跨度巨大的海量、异构数据的管理和应用这一难题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仅中国石油某油田勘探数据库存储结构化数据就有约1GB,矢量化图形、扫描图形、文档等非结构化数据约10TB。专业更涉及地震、钻井、录井、测井、试油试采、井下作业、分析化验等。目前行业内还没有科学、成熟的方法。从数据分类入手、创建统一的勘探开发数据模型,用于油气勘探开发历史数据以及对新产生数据的管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切入点。信息系统架构的发展从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再到当前面向服务的架构(SOA Sevice OrientedArchitecture)。事实上,目前国内学者最近已经提出面向数据的架构(DOA Data Oriented Architecture),在DOA架构中,“数据为核心,标示为主线”是其最重要的特征。这说明从研究机构到应用企业,数据的管理和应用已成为核心。“石油行业上游生产(勘探、开发)数据的分类研究”这一课题,将针对油气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取得和形成的海量、异构数据进行分类研究,形成科学的分类方法,并应用于创建统一的勘探开发数据模型、应用于开发统一的数据管理和应用平台。本文的主要贡献和成果为:1、提出了一种石油行业上游生产(勘探、开发)数据的多维度(三维)分类模型(MDDCM,Multi Demension(3D) Data Categories Model)。该模型是针对油气勘探生产过程中地质、物探、钻井、录井、测井、试油、岩心、分析化验等原始和成果资料,按照数据的产生性质划分成规划计划类、运行统计类和技术成果类,从数据表现形式上可分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这种分类模型有利于指导勘探工作的进行,也利于数据的共享和对应用服务平台的支持,也有利于数字油田的建设。2、提出了一种按照多维度(三维)数据分类模型的上游生产(勘探、开发)数据整理和数据库构建方法(MDDDCM, Multi Demension Data Integration andDatabase Construction Method)。基于多维(三维)分类模型,按照业务驱动的原则,从勘探开发业务入手,梳理主要业务流程,利用国际通行的POSC业务参考模型匹配,在对POSC业务、中石油业务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仔细分析基础上,建立起POSC业务与中石油业务的对应关系,识别出每个关键业务过程中的数据类型及数据项;在此基础上,整合、优化各业务过程中的数据类型和数据项,最终成功地构建了石油行业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型。3、设计和实现了一种上游生产(勘探、开发)数据的综合管理和应用系统。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系统应用等功能。
王中方[9](2012)在《录井信息远程传输系统》文中研究表明综合录井技术作为油气勘探开发活动中最基本的技术,是发现评价油气藏最及时、最直接的手段被称为,具有获取地下信息及时、多样、分析解释快速灵活的特点。因此被成为钻探中的“眼睛”。近年来,录井技术飞速发展,其中数据远程传输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吉林油田远程传输项目的起步较晚,发展也较为缓慢,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录井数据远程传输也越来越得到认可,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系统运行于钻井现场,获取现场各种钻井参数,地质数据等,通过无线网络系统发送到基地服务器,基地接收数据后,经过处理形成各种报表、图件等,发布到互联网上,拥有授权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登录浏览和下载所有井的数据和状态,随时和现场取得联系。本系统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录井数据的应用范围和速度,使录井数据成为实时信息,为勘探开发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同时更加方便生产管理和信息共享。
张帆[10](2012)在《钻井风险管理知识集成与智能决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钻井工程存在大量风险,是一项投入大、对技术要求高且极其隐蔽的地下工程,钻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复杂和不确定性因素,因此钻井施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使得钻井工程在各个阶段存在不同程度和形式各异的巨大风险。本文以塔里木盆地为研究对象,结合参与有关“塔里木钻井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系统研究”的科研项目,对山前构造存在的钻井风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有效应对策略。首先,应用知识集成理论对塔里木山前钻井存在的风险进行知识集成,再根据风险因素的不同性质将它们分类划分,实现从语义上对知识的共享和重用。其次,提出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思想,利用多种风险评估计算方法对钻井风险进行评估,建立钻井风险评估模型。第三,利用地震、电测、随钻测量以及地质录井、综合录井等技术提供的实时信息,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建立实时风险预警系统模型,当实时钻井参数值高于风险安全阈值时系统报警,随后进行事故诊断,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最后,设计了钻井风险管理知识集成与智能决策研究软件系统,并实现了风险预测、识别、评估、综合评价、决策控制以及预防处理等功能。从而使钻井施工达到高效、安全、低成本,最终最终实现无风险钻井。
二、基于Web的油田录井基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Web的油田录井基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OA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SOA的相关研究 |
1.2.2 油田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的相关研究 |
1.3 课题来源以及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相关技术概述 |
2.1 SOA概述 |
2.2 Vertica数据库概述 |
2.2.1 行存储数据库与列存储数据库对比 |
2.2.2 Vertica数据库概述 |
2.3 Web Service概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SOA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1 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概述 |
3.2 基于SOA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
3.2.1 数据管理现状分析 |
3.2.2 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目标 |
3.3 基于SOA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1 数据采集模块 |
3.3.2 数据管理模块 |
3.3.3 用户管理模块 |
3.4 基于SOA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SOA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设计 |
4.1 基于SOA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
4.2 基于SOA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4.2.1 表现层 |
4.2.2 业务逻辑层 |
4.2.3 服务层 |
4.2.4 数据层 |
4.2.5 管理层 |
4.3 基于SOA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
4.3.1 概念结构设计 |
4.3.2 数据库表设计 |
4.4 系统模块设计 |
4.4.1 数据采集模块 |
4.4.2 数据管理模块 |
4.4.3 用户管理模块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SOA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实现 |
5.1 系统开发工具与环境配置 |
5.2 系统功能实现 |
5.2.1 主界面实现 |
5.2.2 数据采集模块实现 |
5.2.3 数据管理模块实现 |
5.2.4 用户管理模块实现 |
5.3 系统测试 |
5.3.1 功能测试 |
5.3.2 非功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油井钻探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油井钻探信息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各章节安排 |
2 油井钻探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与关键技术 |
2.1 石油钻探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2.1.1 系统集成功能性需求分析 |
2.1.2 系统运行性能需求 |
2.1.3 系统安全性需求 |
2.1.4 信息数据传输需求 |
2.2 系统设计关键技术 |
2.2.1 油井钻探信息管理系统架构 |
2.2.2 Spring框架概述 |
2.2.3 Mysql数据库 |
2.2.4 MyBatis数据持久层方案 |
2.3 本章小结 |
3 油井钻探手持终端功能设计 |
3.1 技术需求分析 |
3.1.1 手持终端阅读器 |
3.1.2 手持端界面 |
3.1.3 推送服务 |
3.2 APP总体方案设计 |
3.3 模块代码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油井钻探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
4.1 主要架构的设计与实现 |
4.2 信息管理平台分模块功能设计 |
4.2.1 系统首页 |
4.2.2 系统用户登录模块设计 |
4.2.3 重要器材管理模块 |
4.2.4 重要器材检测维护模块 |
4.2.5 实时数据采集模块 |
4.2.6 人员信息管理模块 |
4.2.7 实时报警监测模块 |
4.2.8 项目信息管理模块的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模块 |
4.4 油井钻探信息平台数据库表关系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油井钻探信息管理系统试验验证 |
5.1 手持终端APP试验验证 |
5.1.1 手持终端APP登录及注册功能演示 |
5.1.2 手持终端APP主页功能演示 |
5.1.3 手持终端APP入库模块功能演示 |
5.1.4 手持终端APP领取模块功能演示 |
5.1.5 手持终端APP使用模块功能演示 |
5.1.6 手持端APP报警模块功能演示 |
5.2 油井钻探信息管理平台试验验证 |
5.2.1 主页登录模块功能演示 |
5.2.2 实时数据采集模块功能演示 |
5.2.3 报警信息管理模块功能演示 |
5.2.4 项目管理模块功能演示 |
5.2.5 人员信息管理模块功能演示 |
5.2.6 器材管理模块功能演示 |
5.2.7 器材维护管理模块功能演示 |
5.3 试验结果评价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大港油田录井公司采购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与分析工具 |
2.1 采购管理 |
2.1.1 采购管理的定义 |
2.1.2 采购管理的主要活动 |
2.1.3 采购管理的原则和方式 |
2.2 采购风险管理理论 |
2.2.1 采购风险管理定义 |
2.2.2 采购管理风险因素分析 |
2.2.3 规避采购风险的基本要求 |
2.3 分析工具 |
2.3.1 风险管理成熟度评估工具 |
2.3.2 层次分析模型 |
第三章 录井公司采购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公司简介 |
3.2 录井公司采购管理及采购风险管理现状 |
3.2.1 采购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概述 |
3.2.2 录井公司采购的范围、特点及流程 |
3.2.3 采购风险管理现状 |
3.3 录井公司采购风险管理评估 |
3.4 录井公司采购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
3.4.1 采购风险识别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
3.4.2 采购风险评价存在问题与分析 |
3.4.3 采购风险应对问题与分析 |
第四章 录井公司采购风险管理策略 |
4.1 录井公司采购风险识别的改进 |
4.2 录井公司采购风险评价的改进 |
4.2.1 确定主要风险影响因素 |
4.2.2 基于层次分析法计算风险权重 |
4.3 录井公司采购风险应对的改进 |
第五章 录井公司采购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 |
5.1 提高采购人员的职业素养,树立采购风险意识 |
5.2 加强采购计划管理 |
5.3 要制定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 |
5.4 完善物资验收制度 |
第六章 结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录井公司风险管理成熟度调查问卷 |
附录B 录井公司风险评价权重指标调查问卷 |
致谢 |
(4)钻井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 |
1.1.1 油田网络现状 |
1.1.2 井场数据建设现状 |
1.1.3 钻井生产信息数据库建设现状 |
1.2 存在问题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相关技术分析 |
2.1 开发技术及设计思想 |
2.1.1 NET平台介绍 |
2.1.2 NET Framework编程模型 |
2.1.3 公共业务组件 |
2.1.4 系统安全设计 |
2.2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
2.2.1 Visual Studio2017开发平台 |
2.2.2 Oracle11g数据库系统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分析 |
3.1 需求分析 |
3.1.1 系统总体分析 |
3.1.2 功能模块概述 |
3.1.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 可行性研究 |
3.2.1 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 |
3.2.2 经济方面的可行性 |
3.2.3 技术方面的可行性 |
3.2.4 操作方面的可行性 |
3.3 数据流程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4.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
4.2.1 浏览实时数据模块详细设计 |
4.2.2 钻井运行动态模块详细设计 |
4.2.3 钻井设计信息查询模块详细设计 |
4.2.4 系统管理模块详细设计 |
4.3 实体类与公共类实现 |
4.4 数据访问层实现 |
4.5 业务逻辑层实现 |
4.6 数据库设计 |
4.6.1 数据库设计 |
4.6.2 数据库概念设计 |
4.6.3 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
4.6.4 系统的安全保密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详细实现 |
5.1 浏览实时数据模块的实现 |
5.2 钻井运行动态模块的实现 |
5.3 钻井设计信息查询模块的实现 |
5.4 系统管理模块的实现 |
5.5 系统登录模块的实现 |
5.6 系统主页 |
5.7 系统发布与部署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 |
6.1.1 测试对象 |
6.1.2 测试方法 |
6.2 系统测试内容 |
6.2.1 功能测试 |
6.2.2 功能测试环境 |
6.3 系统测试用例 |
6.4 性能测试 |
6.5 测试结果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及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任务及思路 |
1.3.1 主要研究任务 |
1.3.2 研究思路 |
1.4 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 |
1.4.1 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 |
1.4.2 创新点 |
第2章 综合录井仪传感器监控工程适应性分析 |
2.1 综合录井技术 |
2.1.1 综合录井仪 |
2.1.2 综合录井工程参数 |
2.1.3 工程故障与工程参数的关系 |
2.2 综合录井仪传感系统研究 |
2.2.1 综合录井仪传感器种类 |
2.2.2 综合录井仪传感器信号类型 |
2.3 综合录井仪传感器实时监控可行性分析 |
2.4 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技术方案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故障诊断模型研究 |
3.1 传感器故障类型分析 |
3.2 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 |
3.3 传感器温度漂移与温度补偿理论 |
3.3.1 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温度漂移故障 |
3.3.2 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温度补偿方法 |
3.4 故障诊断模型建立 |
3.5 基于IPSO-RBF的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温度补偿模型研究 |
3.5.1 模型算法研究 |
3.5.2 温度补偿模型建立 |
3.5.3 基于IPSO-RBF神经网络的补偿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综合录井传感远程监控数据采集传输系统设计 |
4.1 系统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
4.2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开发 |
4.2.1 数据采集系统硬件配套 |
4.2.2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开发 |
4.3 基于CDMA/GPRS无线信道远程传输系统设计 |
4.3.1 基于CDMA/GPRS无线信道远程实时传输硬件配套 |
4.3.2 远程实时传输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开发与应用 |
5.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5.1.1 物理架构设计 |
5.1.2 运行架构设计 |
5.1.3 数据架构设计 |
5.1.4 逻辑架构设计 |
5.2 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 |
5.2.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5.2.2 数据表结构设计 |
5.3 系统软件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开发 |
5.3.1 系统登录模块及系统主界面 |
5.3.2 库房管理软件开发 |
5.3.3 传感器工作曲线监控模块开发 |
5.3.4 故障诊断与调节模块开发 |
5.4 现场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6)面向数字油田的云数据服务架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1.1.1 数字油田已成为油田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
1.1.2 数据质量是检验数字油田成败与否的关键 |
1.1.3 云数据服务是数字油田的未来发展趋势 |
1.2 数字油田的研究现状 |
1.2.1 数字油田的内涵 |
1.2.2 数字油田的研究现状 |
1.2.3 数字油田的发展趋势 |
1.2.4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1.3 面向数字油田的云计算 |
1.3.1 云计算的诞生背景 |
1.3.2 云计算给数字油田带来的发展机遇 |
1.3.3 面向数字油田的云计算研究现状分析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1.4.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5 论文组织 |
第2章 面向数字油田的云数据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
2.1 云计算的理论基础 |
2.1.1 云计算的定义 |
2.1.2 云计算的基本特征 |
2.1.3 云计算的服务类型 |
2.1.4 云计算的体系架构 |
2.2 面向数字油田的云平台理论框架 |
2.2.1 数字油田的体系架构分析 |
2.2.2 体系架构的对比总结 |
2.2.3 面向数字油田的云平台的体系架构 |
2.3 面向数字油田的云数据服务平台的体系结构 |
2.3.1 设计原则及目标 |
2.3.2 总体结构设计 |
2.3.3 体系结构的层次模型解析 |
2.3.4 功能系统设计 |
2.4 基础设施云管理系统的实现 |
2.4.1 基础设施管理的现状分析 |
2.4.2 基础设施云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2.4.3 基础设施云系统的实现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云数据服务平台的中心主库构建 |
3.1 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 |
3.1.1 专业数据库建设 |
3.1.2 统建数据库建设 |
3.2 中心主库模型设计 |
3.2.1 中心主库模型的选型 |
3.2.2 中心主库模型的设计思路及工作流程 |
3.2.3 中心主库模型的设计原则 |
3.2.4 中心主库模型的设计规范 |
3.2.5 中心主库模型的设计模式 |
3.2.6 中心主库模型的扩展实例 |
3.3 数据集成总线的设计 |
3.3.1 数据集成概述 |
3.3.2 数据库集成方法 |
3.3.3 数据集成总线的架构设计 |
3.3.4 数据集成接.开发与运行 |
3.4 模型管理与数据集成总线管理的功能设计 |
3.4.1 模型管理的功能设计 |
3.4.2 数据总线管理的功能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云数据服务平台的企业服务总线构建 |
4.1 SOA理论基础概述 |
4.1.1 SOA的由来及定义 |
4.1.2 SOA的特点及优势 |
4.1.3 SOA与云计算 |
4.1.4 企业服务总线ESB |
4.2 面向云数据服务平台的企业总线的结构设计 |
4.2.1 数据的应用现状分析 |
4.2.2 基于SOA的企业服务总线的体系结构 |
4.2.3 基于SOA的企业服务总线的管理模式 |
4.3 数据服务接.设计 |
4.3.1 服务接.的总体架构设计 |
4.3.2 服务接.的内容设计 |
4.3.3 服务接.的开发 |
4.4 数据服务总线管理的功能设计 |
4.4.1 数据服务总线管理功能 |
4.4.2 数据服务总线管理的数据库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云数据服务平台的质控体系 |
5.1 数据质量控制理论基础 |
5.1.1 数据质量的定义及影响因素分析 |
5.1.2 数据质控的评价标准 |
5.1.3 数据质控的技术分析 |
5.2 数据质量问题分析 |
5.2.1 完整性问题 |
5.2.2 格式规范性问题 |
5.2.3 代码规范值不统一问题 |
5.2.4 数据有效性问题 |
5.2.5 数据一致性问题 |
5.3 数据质量的控制技术 |
5.3.1 基于元数据的质控体系流程 |
5.3.2 数据质控措施 |
5.3.3 基于元数据的质控标准与规范 |
5.4 数据质量控制的管理功能设计 |
5.4.1 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功能设计 |
5.4.2 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数据库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原型平台的应用实例与效果分析 |
6.1 大港油田数字油田发展现状 |
6.1.1 企业基础网络建设 |
6.1.2 数据库建设 |
6.1.3 专业数据管理系统建设 |
6.1.4 专业应用系统建设 |
6.2 基础设施云管理系统的应用实例及效果 |
6.2.1 自助式智能集群部署 |
6.2.2 主流应用系统集成 |
6.2.3 统一的作业管理 |
6.2.4 全面的资源实时监控与统计报表分析 |
6.2.5 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
6.3 云数据服务管理平台的应用效果 |
6.3.1 勘探开发一体化数据管理 |
6.3.2 可自动升级的模型管理 |
6.3.3 数据自动集成管理 |
6.3.3.1 数据集成自动化 |
6.3.3.2 数据接口(ODI)管理 |
6.3.3.3 数据差异对比 |
6.3.4“一站式”数据服务管理 |
6.3.5 数据质量在线处理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结论与展望 |
7.1 成果总结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7)石油钻机井场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未来发展方向 |
1.3 井场信息数据概述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论文的工作与章节安排 |
第2章 相关开发技术简介 |
2.1 J2EE 框架介绍 |
2.1.1 J2EE 简介 |
2.1.2 J2EE 结构介绍 |
2.1.3 J2EE 核心技术简介 |
2.2 数据库相关知识简介 |
2.2.1 SQL Server 2000 简介 |
2.2.2 SQL 语言简介 |
2.3 系统开发环境及工具简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业务需求概述 |
3.1.1 井场复杂情况概述 |
3.1.2 复杂情况预测方法 |
3.1.3 业务要求概述 |
3.2 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
3.3 系统设计原则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架构设计 |
4.1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
4.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2.1 总体功能设计 |
4.2.2 具体功能描述 |
4.3 系统数据库架构设计 |
4.3.1 数据库设计要求 |
4.3.2 数据库软件平台选择 |
4.3.3 数据库结构设计 |
4.3.4 数据库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4 系统通讯协议设计 |
4.5 系统安全性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实现 |
5.1 主要功能实现 |
5.2 系统管理模块 |
5.2.1 登录功能模块 |
5.2.2 实时数据分析功能模块 |
5.2.3 系统环境配置模块 |
5.3 系统测试 |
5.3.1 系统测试简介与相关方法 |
5.3.2 系统测试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 |
6.1 本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石油行业上游生产(勘探、开发)数据分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3 国内外勘探开发数据管理和应用现状分析 |
1.3.1 国内勘探开发数据管理和应用现状分析 |
1.3.1.1 公司总部勘探生产管理数据管理和应用 |
1.3.1.2 公司总部开发生产管理数据管理及应用 |
1.3.1.3 石油行业勘探开发数据管理和应用差距 |
1.3.2 油田公司勘探开发数据管理和应用现状分析 |
1.3.2.1 油田公司数据管理现状 |
1.3.2.2 油田公司勘探数据管理现状 |
1.3.2.3 油田公司勘探数据的数据种类 |
1.3.2.4 油田公司开发数据 |
1.3.2.5 油田公司数据应用现状 |
1.3.2.6 油田公司数据管理和应用现状分析 |
1.3.3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1.4 小结 |
1.5 课题来源 |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6.1 研究内容 |
1.6.2 技术路线 |
1.7 创新点与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2章 油气勘探、开发数据的多维度(三维)分类模型 |
2.1 概述 |
2.2 油气勘探、开发数据分析 |
2.2.1 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
2.2.2 数据产生、演化的过程 |
2.2.3 勘探、开发数据的专业划分 |
2.3 勘探、开发数据的多维度(三维)数据模型 |
2.3.1 勘探、开发数据的多维度(三维)数据模型的创建原则 |
2.3.2 勘探、开发数据的多维度(三维)数据模型的依据 |
2.3.3 勘探、开发数据的多维度(三维)数据模型的方法 |
2.3.4 勘探、开发数据的多维度(三维)数据模型数据分类示例 |
2.4 勘探、开发数据的多维度(三维)分类模型的验证 |
2.4.1 实验数据类型 |
2.4.2 采油厂综合数据库构建 |
2.4.3 实验效果 |
第3章 多维度(三维)分类模型与 POSC 标准分析 |
3.1 POSC 简介 |
3.2 POSC 业务 |
3.2.1 公司业务管理 B |
3.2.2 业务流程方案管理 D |
3.2.3 井的开发 E |
3.2.4 区域勘测 F |
3.2.5 油气资源开发概念设计 G |
3.2.6 设施开发 H |
3.2.7 实验分析服务 P |
3.2.8 资产井及设备的运行 Q |
3.2.9 井资产和设备 R |
3.2.10 活动管理 S |
3.3 国内勘探开发业务 |
3.4 POSC 业务与石油行业上游生产(勘探开发)的业务对比分析 |
3.4.1 公司业务管理 B |
3.4.2 钻井设计、实施及报废 E |
3.4.3 地质调查设计和施工 F |
3.4.4 开发概念设计 G |
3.4.5 提供实验服务 P |
3.4.6 操作井和设备 Q |
3.4.7 维护井和设备 R |
3.5 国内石油数据类型与 POSC 业务数据对比分析 |
3.6 石油行业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型 |
3.6.1 油气勘探、开发数据的多维度(三维)分类模型的应用,解决了石油行业该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 |
3.6.2 实现了勘探开发一体化集成 |
3.6.3 实现了模型、采集系统、报表及 KPI 等应用的统一 |
3.6.4 与国际石油行业先进标准接轨(模型健壮、成熟) |
3.6.5 充分体现中国石油的现有业务 |
第4章 上游生产(勘探、开发)数据管理系统的实现 |
4.1 引言 |
4.2 系统总体技术框架 |
4.2.1 数据源数据采集层 |
4.2.2 采油厂综合数据库及应用平台 |
4.2.3 油田公司上游生产(勘探、开发)数据管理系统主库及应用平台 |
4.2.4 股份公司上游生产(勘探、开发)数据管理系统主库及应用平台 |
4.3 系统总体软件结构 |
4.3.1 TWS 平台 |
4.3.2 油水井小队日数据采集模块 |
4.3.3 油水井数据处理模块 |
4.3.4 油水井厂级数据录入模块 |
4.3.5 油水井数据上传模块 |
4.3.6 油水井数据查询模块 |
4.3.7 井下作业数据采集模块 |
4.3.8 井下作业数据传输及处理模块 |
4.3.9 井下作业数据查询模块 |
4.3.10 井下报表模块 |
4.3.11 报表发布模块 |
4.4 系统应用 |
4.4.1 系统的总体架构 |
4.4.2 数据的采集 |
4.4.3 数据的审与发布 |
4.4.4 数据的应用 |
4.4.5 图形展示 |
4.4.6 石油行业上游勘探、开发数据的分类方法及一体化模型的应用效果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附录一 勘探开发数据的重新分类表 |
(9)录井信息远程传输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远程传输系统的组成 |
1.1 录井远程传输系统的结构 |
1.2 数据传输的组成部分 |
1.2.1 无线传输模型 |
1.2.2 CDMA/GPRS网络的特点和优势: |
1.2.3 数据接收和处理部分 |
第二章 现场数据提取和传输程序 |
2.1 Web Services简介 |
2.1.1 Web Services特征 |
2.1.2 Services模型 |
2.2 Microsoft.NET平台简介 |
2.3 实时数据截取和传输系统 |
2.3.1 井配置 |
2.3.2 数据传输 |
2.3.3 数据截取 |
2.3.4 数据截取程序的数据项设置 |
2.3.5 文件传输 |
2.4 资料录入系统 |
2.4.1 井操作 |
2.4.2 数据录入 |
2.4.3 数据导入导出功能 |
2.4.4 数据传输 |
2.4.5 字典管理 |
第三章 数据接收和网络发布系统 |
3.1 数据接收模型 |
3.1.1 C/S结构 |
3.1.2 B/S结构 |
3.2 数据接收系统 |
3.3 信息发布系统 |
3.3.1 系统结构 |
3.3.2 WEB服务 |
3.3.3 综合网站 |
3.3.4 系统模块 |
第四章 现阶段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
4.1 现阶段取得的成果 |
4.2 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
4.2.1 数据截取不完整或不正确 |
4.2.2 工程数据与迟到数据不一致 |
4.2.3 传输数据的断点续传 |
4.2.4 数据传输中的标准化处理 |
4.2.5 程序与各种杀毒软件的兼容性问题 |
第五章 未来发展方向 |
5.1 录井资料网络审核系统 |
5.2 录井资料解释系统 |
5.3 工程事故远程预报系统 |
5.4 井场视频监控系统 |
5.5 井位导航 |
5.6 远程自动录井的实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10)钻井风险管理知识集成与智能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背景及本文主要工作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钻井风险管理知识集成体系与模型研究 |
2.1 知识集成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
2.1.1 知识集成的概念 |
2.1.2 知识集成理论的应用 |
2.2 钻井风险知识集成与体系划分 |
2.2.1 钻井风险知识体系划分 |
2.2.2 钻井风险及复杂问题分析 |
2.3 基于本体知识和语义 Web 技术的钻井风险知识集成模型研究 |
2.3.1 基于专家系统的知识表示与推理机制 |
2.3.2 基于 Web 语义技术的钻井风险知识模型构建工具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钻井风险管理与分析评价方法 |
3.1 风险及风险管理相关术语 |
3.1.1 风险的相关概念 |
3.1.2 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
3.2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钻井风险分析评价方法 |
3.3 基于 Copula 函数和随钻信息的钻井风险评价模型建立 |
3.3.1 基于 Copula 函数的集成化风险评估 |
3.3.2 随钻测量技术的发展 |
3.3.3 钻井信息云模型的概念 |
3.3.4 模型设计思路 |
3.3.5 模型总体框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钻井风险实时监测与智能诊断模型研究 |
4.1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
4.1.1 神经网络的基本特征 |
4.1.2 神经网络的功能 |
4.2 神经网络算法的应用 |
4.2.1 神经网络结构和异常映射 |
4.2.2 神经元模型 |
4.2.3 BP 算法及模型 |
4.2.4 网络训练 |
4.3 钻井实时状态监测与诊断系统模型研究 |
4.3.1 系统总体设计 |
4.3.2 钻井实时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研究 |
4.3.3 远程专家协助决策子系统 |
4.3.4 异常诊断子系统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钻井风险管理知识集成与智能决策系统平台开发与应用 |
5.1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5.1.1 系统设计思路 |
5.1.2 系统技术路线 |
5.2 系统开发环境及编程语言 |
5.2.1 开发环境 |
5.2.2 编程语言 |
5.2.3 数据库管理系统 |
5.3 系统应用与软件功能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详细摘要 |
四、基于Web的油田录井基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OA的油田生产动态数据管理系统研究[D]. 曹雪珂.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油井钻探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杨大鹏. 中北大学, 2021(09)
- [3]大港油田录井公司采购风险管理研究[D]. 路之宇. 兰州大学, 2020(01)
- [4]钻井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 仝晓春.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5]综合录井仪传感远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D]. 于晓婕.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8)
- [6]面向数字油田的云数据服务架构研究[D]. 朱正平. 长江大学, 2015(03)
- [7]石油钻机井场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 励小巍. 吉林大学, 2013(09)
- [8]石油行业上游生产(勘探、开发)数据分类的研究[D]. 王从镔. 成都理工大学, 2012(11)
- [9]录井信息远程传输系统[D]. 王中方. 东北石油大学, 2012(07)
- [10]钻井风险管理知识集成与智能决策研究[D]. 张帆. 西安石油大学,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