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白雪霏,冉怡雯,赵尹瑜,赵锦霞,陈力[1](2021)在《基于FAERS数据库的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对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不良事件信息进行分析对比,挖掘其潜在的不良反应信号,以期优化患者治疗方案,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FAERS提取2015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4季度共24个季度的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利用比值比法(ROR)和综合标准法(MHRA法)对PPIs的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得到有效信号后,利用MedDRA术语集进行汉化及系统归类。结果经过二次筛选后结果显示:奥美拉唑累及23个器官系统分类(SOC),共540个信号;泮托拉唑共累及23个器官系统分类(SOC),共340个信号;艾司奥美拉唑累及22个器官系统分类(SOC),共239个信号;兰索拉唑累及22个器官系统分类(SOC),共298个信号。结论该研究获得的常见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及其累及系统与说明书一致,证明了该研究的可靠性。4种PPIs之间ADR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张秋珍,郑淑芬,钟诗龙,赵承宽,张述耀[2](2021)在《基于FAERS数据库挖掘质子泵抑制剂相关不良事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FAERS数据库对不同的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相关不良事件进行挖掘与分析,探索其不良事件发生的特点及与药物关联的强度,促进PPI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通过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搜索并提取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右兰索拉唑、艾普拉唑从2004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4季度共68个季度的不良事件报告,并利用MedDRA术语集进行不良事件系统归类,再通过报告比值比法对这7种药物相关报告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纳入不良事件报告统计:奥美拉唑25 076份、兰索拉唑96 736份、泮托拉唑109 583份、雷贝拉唑21 100份、艾司奥美拉唑89 054份、右兰索拉唑19 601份、艾普拉唑14份,共得到6 537个信号,信号累及了27个系统器官分类,并以胃肠系统疾病为主,且信号强度以肾脏泌尿系统疾病最为突出。结论在使用PPI时,应关注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是对肾脏的损害,并监测相关指标,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证用药安全。
李杰,唐磊[3](2021)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不良反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6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治疗,研究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例,血液系统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对照组发生肾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分别为1、3、2、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3%;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雷尼替丁比较,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是临床仍需要予以充分的关注,相关临床工作者应积极探究奥美拉唑的安全性,以有效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在提升药效的基础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
刘振涛[4](2020)在《艾司奥美拉唑镁的合成工艺及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艾司奥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是全球首个单一异构体质子泵抑制剂。通过特异性抑制胃壁细胞质子泵减少胃酸的分泌,适用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抑制胃酸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及其他质子泵抑制剂,而且对酸相关性疾病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由于艾司奥美拉唑的不稳定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主要制备成艾司奥美拉唑钠或者艾司奥美拉唑镁。本论文对艾司奥美拉唑镁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方面有以下两种。(1)艾司奥美拉唑镁的合成工艺:以2-巯基-5-甲氧基苯并咪唑和2-氯甲基-3,5-二甲基-4-甲氧基吡啶盐酸盐为起始物料,先经过醚化反应,得到中间体艾司奥美拉唑硫醚,再对艾司奥美拉唑硫醚进行不对称氧化,用甲苯做溶剂,D-酒石酸二乙酯、钛酸四异丙酯和N,N-二异丙基乙胺为手性辅助试剂,过氧化氢异丙苯为氧化剂,进而得到艾司奥美拉唑,最后经过成盐反应得到艾司奥美拉唑镁,产物不需要进一步纯化就可以达到相关质量标准。同时以目标产物的纯度和收率为判断依据,对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条件进行了比较筛选,得到最优合成路线。(2)艾司奥美拉唑镁的质量研究: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方法对反应得到的中间体以及艾司奥美拉唑镁进行结构表征。从艾司奥美拉唑镁的外观等方面考察其性状;检查艾司奥美拉唑镁的水分和干燥失重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产物的有关物质和光学异构体;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镁含量。本论文的创新之处:针对传统的艾司奥美拉唑合成路线复杂,收率较低、产品纯化难度大的现状,以合成工艺优化为主要目的,重点对艾司奥美拉唑制备过程中的不对称氧化反应进行实验研究,获得了实验反应条件温和,工艺操作简单,收率较好,产品纯度高的合成路线。
李梦博[5](2020)在《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的方法来评价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40例入组,试验组120例,对照组120例。经筛选后,实际入组人数221例,试验组109例,对照组112例。试验组每日口服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规格:6g/袋,1次/天,1袋/次),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模拟剂(规格:20mg/片,1次/天,1片/次)。对照组每日口服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模拟剂(规格:6g/袋,1次/天,1袋/次),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洛赛克MUPS;规格:20mg/片;1次/天,1片/次),所有药物用温开水送服。经过4周药物治疗后,使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的方法对受试人员进行临床评估。结果:(1)有效性评价:(1)主要疗效指标:胃镜下溃疡愈合率,FAS数据集,试验组为88.46%,对照组为89.29%;PPS数据集,试验组为90.72%,对照组为94.29%。(2)敏感性分析:胃镜下溃疡愈合率,FAS数据集,试验组为97.12%,对照组为91.96%;PPS数据集,试验组为100.00%,对照组为97.14%。(3)次要疗效指标:胃镜下溃疡有效率,FAS数据集,试验组95.05%,对照组96.23%;PPS数据集,试验组94.85%,对照组96.19%。FAS数据集、PPS数据集,试验组、对照组胃镜下溃疡有效率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安全性评价:(1)不良事件总体发生情况:试验组发生率为35.58%;对照组发生率为32.14%;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良事件严重程度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试验组发生率为5.77%;对照组发生率为8.04%;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按各系统器官分类统计,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3)生命体征:在研究期间未出现与研究药物相关的生命体征异常有临床意义的改变。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4)心电图:在研究期间未出现与研究药物相关的心电图检查异常有临床意义的改变。(5)体格检查:在研究期间未出现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体格检查异常有临床意义的改变。(6)实验室检查:在研究期间,试验组有1例受试者服用研究药物后发生ALT及AST异常升高,且有临床意义,判定为不良反应,程度为轻度,停药后缓解,发生率为0.96%。在研究期间,对照组有1例受试者服用研究药物后发生Cr异常升高,且有临床意义,判定为不良反应,程度为轻度,停药后缓解,发生率为0.89%。结论: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空腹且在至少饭前1小时服用,6g/d(奥美拉唑20mg;碳酸氢钠1680mg),疗程4周,具有较好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疗效及安全性与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洛赛克MUPS,规格:20mg/片)相当,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廖伟中[6](2020)在《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及其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奥美拉唑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其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122例接受奥美拉唑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分析患者所处的环境状况、情绪状况、过敏史、年龄、过敏体质、生活习惯、饮酒情况等临床资料,探讨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分析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分布情况及临床症状、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使用类型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122例奥美拉唑所致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患者、年龄40~50岁、过敏体质、过敏史、情绪不稳定、药后饮酒、环境状况差占比相对较高。122例患者奥美拉唑所致不良反应中免疫系统占27.87%、消化道系统占23.77%、心脑血管系统占7.38%、神经系统占9.02%、血液系统占21.31%、肝胆系统占10.66%。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为皮疹、瘙痒、皮炎、过敏性休克、恶心、呕吐、腹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头晕、头痛、意识模糊、血小板下降、白细胞减少、血尿、肝功能障碍等。奥美拉唑与抗癫痫药苯妥英、抗惊厥药卡马西平、抗焦虑抗癫痫药地西泮以及安替比林药物相互作用,会使机体代谢功能降低,其发生可能与抑制钠离子内流有关。结论奥美拉唑所致不良反应会累及机体多个系统,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问诊,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设计合理的用药方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李燕[7](2020)在《某三甲医院近十年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回顾性研究及临床药师干预成本-效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研究某大型三甲综合医院近十年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应用变化趋势,了解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分析重点科室临床药师干预效果及经济收益,并深度挖掘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最终为建立PPIs科学长效管理机制、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rescription Automatic Screening System,PASS)调取某大型三甲医院2007~2016年门诊及住院患者PPIs使用相关数据,分别统计门诊/住院患者PPIs使用率、使用金额、使用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使用强度及住院患者使用率排名前十位科室等指标变化情况,分析近十年来PPIs用药变化趋势。第二部分通过PASS系统抽取2017.1.1~2017.12.31期间含PPIs的门急诊处方,对患者性别、年龄、就诊科室、临床诊断、药品种类、药品费用等信息进行统计,了解门急诊PPIs使用情况和发现可能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第三部分从2016年使用率排名前十位的科室中随机抽取1~6月使用了PPIs的出院病历500份(50份/科室)进行专项点评,从适应证、给药剂量、给药途径、溶媒、疗程等方面评价用药合理性。一名专职临床药师对肝胆外科围手术期PPIs的应用开展实时药学干预,采用回顾性结合前瞻性研究,分干预前组和干预后组进行临床药师干预成本-效益分析。从PASS系统随机抽取2015年第四季度肝胆外科择期手术患者250例作为干预前组,2016年第四季度择期手术患者250例作为干预后组,统计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手术情况、抑酸剂使用情况、治疗成本,分析干预效果,并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得出临床药师干预带来的经济收益。第四部分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医生/护士/药师对PPIs相关用药知识的了解程度、对PPIs过度使用的态度、自身使用PPIs的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导致不合理使用PPIs的可能原因。结果1. 近十年PPIs使用情况分析:PPIs门诊使用率从2.97%(2007年)增长至4.90%(2016年);住院使用率从20.41%(2007年)增长至37.21%(2015年),2016年降至32.14%。2013~2016年,住院使用率排名前十位科室均超过50%,使用率排名前三位的是介入科、肝胆外科、胸心外科。门诊患者PPIs使用频度由增长至,以口服剂型为主,其中雷贝拉唑DDDs最高;住院患者PPIs使用频度从132 329DDDs(2007年)增长至827 747DDDs(2015年),2016年下降为679 728DDDs,以注射剂型为主,其中奥美拉唑DDDs最高。住院患者PPIs使用强度从25.1DDD(2007年)增长至63.46DDD(2015年),2016年降至55.17 DDD。人均PPIs费用,门诊患者由102.88元(2007年)增长至151.45元(2016年);住院患者由316.22元(2007年)增长至609.37元(2016年)。2. 门/急诊处方模式调查:2017年门/急诊开具PPIs处方共计60 135张(门诊55 611张、急诊4 524张)。年龄分布以46~65岁为主(49.65%);科室分布以消化内科(63.58%)和心内科(15.64%)为主。10 145张(16.87%)诊断为腹痛、腹胀等症状或其他临床表现异常的处方开具了PPIs,8 365张(13.91%)诊断为胆道疾病、高血压病、风湿系统疾病等非酸分泌相关性疾病而开具了PPIs。所有PPIs处方中,以雷贝拉唑(54.99%)、埃索美拉唑(17.39%)为主,而儿童患者中以奥美拉唑为主。3. 住院医嘱点评及临床药师干预成本-效益分析:500份抽样病历中308份不合理,不合理率为61.60%,其中无适应证125份(40.67%,预防110份、治疗15份),给药途径不合理82份(26.67%),用药疗程过长76份(24.66%)。临床药师对肝胆外科开展实时用药干预后,干预前后两组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抑酸剂比例由100%降至73.80%(P<0.05),无适应证用药、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等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五项指标(适应证、品种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疗程)完全正确率较前增加10.65%(P<0.001),且干预后组H2受体阻滞(Histamine-2Receptor Antagonists,H2RAs)使用率增长13.44%。干预净成本收益(平均抑酸剂降低成本与平均药师成本之差)为521.08元,效益-成本比(平均抑酸剂降低成本:平均药师成本)为13.61:1。4. 医务人员认知度调查:医务人员PPIs相关知识认知度平均分59.47±15.75,其中护士得分最低,明显低于医生(P<0.01),药师得分显着高于医生和护士(P<0.01)。PPIs相关知识得分与医务人员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职称、医院性质和医院等级有相关性(P<0.05)。药师对PPIs过度使用现象的态度得分明显高于医生和护士(P<0.01)。护士自身使用PPIs的习惯得分低于医生和药师(P<0.01)。结论某三甲医院近十年门诊/住院PPIs使用率、使用频度、使用强度、使用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使用过程中存在无适应证用药,给药途径、溶媒不合理,疗程过长等问题。引起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与医务人员自身PPIs知识掌握不足、对PPIs过度使用现状及危害认识不足有关。以临床药师干预为主的PPIs专项整治活动可明显降低PPIs使用率、使用频度、使用强度;而专科临床药师的实时干预,不仅可提高PPIs的合理使用率,还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收益。因此,加强临床药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增加临床药师数量或延长临床药师工作时间、努力扩大专科临床药师实时干预范围,将对医院PPIs的合理使用、控制成本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苟玲,张亚斌,豆欣蔓[8](2019)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5种质子泵抑制剂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止血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有关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1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咨询第三方协助解决。采用R软件的GeMET程序包和Stata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46篇,共14 417例病人。网状Meta分析结果和排序结果显示:埃索美拉唑的止血有效率优于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奥美拉唑的止血有效率低于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奥美拉唑,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排序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从高到低可能为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结论]网状Meta分析结果和排序结果表明:埃索美拉唑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止血效果优于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安全性高于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及泮托拉唑。
路永娟,鱼谦,申喜杰,高明,张文瑞[9](2019)在《奥美拉唑临床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奥美拉唑临床不良反应,并探讨合理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并使用奥美拉唑治疗的218例患者不良反应报告,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中,胃肠道反应构成比最高为33.03%,其次为肝脏毒性,构成比为22.02%;男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35-50岁为不良反应高发人群;口服给药构成比高于注射给药,口服给药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1d后,注射给药多发生在用药7d之内。结论:奥美拉唑临床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且中老年及男性发生率较高,不同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存在差异,应加强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韦丽秋[10](2019)在《改良二联七天疗法在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治患者中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幽门螺杆菌的耐药越来越来严重,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此外,对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新的治疗药物是每个临床医生面对的挑战。本研究采取改良二联七天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治患者,评价改良二联七天疗法在根治幽门螺旋感染初治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力求找到一种更安全、经济效益比更高的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门诊、住院部经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明确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初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男性40例、女性45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3.87±9.08)岁。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47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6.99±11.64)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85例:给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呋喃唑酮片100mg”,均为每日4次,疗程为7天。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枸橼酸铋钾颗粒220mg、阿莫西林胶囊1000mg、吠喃唑酮片100mg”,均每日2次,疗程为14天。所有患者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13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为幽门螺杆菌根除成功。根除率计算采用意向性分析(ITT分析)和符合方案数据分析(PP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全部统计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1.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试验组85例患者中,完成试验的有75例,未完成试验的有10例,其中有2例因无法耐受头昏、乏力而退出,有8例拒绝复查而退出,根除率为PP分析为86.7%(65/75),ITT分析为76.5%(65/85)。对照组85例患者中,完成试验的有78例,未完成试验的有7例,均为拒绝复查而退出,根除率PP分析为89.7%(70/78),ITT分析为82.4%(70/85)。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试验组出现不良反应有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不良反应症状主要有恶心、头晕、乏力、全身无力、全身酸痛、头痛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大多为轻度,停药后即缓解至消失,无需特殊治疗,其中有2例患者在服药的第2天即出现明显的全身无力、全身酸痛、头痛而停止服药。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有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不良反应症状主要有恶心、头晕、乏力、口苦等。对照组患者大部分出现的不良反应均较轻,不良反应症状可在停药后自行缓解而无需特殊治疗,无患者因不良反应而退出试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依从性、成本比较.:观察组依从性为97.6%(83/85),对照组为95.3%(81/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成本的比较:观察组每例成本为人民币306.7元,显着少于对照组的395.1元。结论:高剂量、高给药频率的改良二联七天疗法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安全性以及依从性上和标准铋剂四联疗法相当,而且较铋剂四联疗法成本更低。
二、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FAERS数据库的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数据筛选 |
1.3 数据处理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不良反应报告基本信息 |
2.2 各系统器官分类不良事件报告及信号分类 |
2.3 4种PPIs的ADE信号差别 |
3 讨论 |
3.1 PPIs类药物ADE发生的人口学特点 |
3.2 PPIs类药物ADE累及系统和关联性的特点 |
3.3 特殊人群用药 |
3.4 PPIs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与临床应用 |
3.5 局限性 |
4 结论 |
(2)基于FAERS数据库挖掘质子泵抑制剂相关不良事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数据筛选与清洗 |
1.3 信号挖掘 |
2 结果与讨论 |
2.1 不良事件报告基本情况 |
2.2 不良事件信号累及的器官系统 |
2.3 频数前50的PPI不良反应分布情况 |
3 结论 |
(3)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不良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艾司奥美拉唑镁的合成工艺及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消化系统相关疾病 |
1.1.1 消化性溃疡病(PUD) |
1.1.2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 |
1.1.3 反流性食管炎(RE) |
1.1.4 幽门螺杆菌感染(Hp) |
1.2 艾司奥美拉唑药理学综述 |
1.2.1 艾司奥美拉唑药动学 |
1.2.2 艾司奥美拉唑的药效学 |
1.2.3 艾司奥美拉唑的临床疗效 |
1.2.4 艾司奥美拉唑的药物相互作用 |
1.2.5 艾司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 |
1.3 艾司奥美拉唑合成方法概述 |
1.3.1 合成路线一 |
1.3.2 合成路线二 |
1.3.3 合成路径三 |
1.3.4 合成路径四 |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章 艾司奥美拉唑镁的合成工艺及优化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1.1 实验仪器 |
2.1.2 实验药品或试剂 |
2.2 艾司奥美拉唑硫醚的合成工艺研究 |
2.2.1 艾司奥美拉唑硫醚的制备及其表征 |
2.2.2 艾司奥美拉唑硫醚的工艺参数优化 |
2.3 艾司奥美拉唑钾的合成工艺研究 |
2.3.1 艾司奥美拉唑钾的制备及其表征 |
2.3.2 艾司奥美拉唑钾的工艺参数优化 |
2.4 艾司奥美拉唑镁的合成工艺研究 |
2.4.1 艾司奥美拉唑镁的制备及其表征 |
2.4.2 艾司奥美拉唑镁的工艺参数优化 |
2.5 小结 |
第3章 艾司奥美拉唑镁的质量研究 |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3.1.1 实验仪器 |
3.1.2 实验药品或试剂 |
3.2 艾司奥美拉唑镁的质量研究 |
3.2.1 艾司奥美拉唑镁的外观气味 |
3.2.2 艾司奥美拉唑镁的溶解度 |
3.2.3 艾司奥美拉唑镁的水分测定 |
3.2.4 艾司奥美拉唑镁的纯度 |
3.2.5 艾司奥美拉唑镁的吸光度 |
3.2.6 艾司奥美拉唑镁的镁含量 |
3.2.7 艾司奥美拉唑镁的含量测定 |
3.2.8 艾司奥美拉唑镁的异构体检查 |
3.3 小结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5)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综述 |
1.1 开题的科学根据 |
1.1.1 背景和意义 |
1.1.2 消化性溃疡的机制 |
1.1.3 幽门螺杆菌的研究现状 |
1.1.4 十二指溃疡的治疗情况 |
1.2 复方奥美拉唑的研究现状 |
1.2.1 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 |
1.2.2 药效学研究 |
1.3 复方奥美拉唑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
1.3.1 奥美拉唑对CYP450影响 |
1.3.2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研究 |
1.3.3 奥美拉唑对萎缩性胃炎的研究 |
1.3.4 奥美拉唑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
1.3.5 奥美拉唑不良反应研究 |
第2章 前言 |
第3章 试验设计 |
3.1 试验总体设计及方案描述 |
3.1.1 对照药选择的依据 |
3.1.2 适应症范围及确定的依据 |
3.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3.2.1 诊断依据 |
3.2.2 内镜下诊断与分期 |
3.2.3 入选标准 |
3.2.4 排除标准 |
3.2.5 剔除标准 |
3.2.6 样本量确定 |
3.3 试验过程 |
3.3.1 试验药物 |
3.3.2 给药方案 |
3.3.3 试验药物剂量选择依据 |
3.3.4 随机分组方法 |
3.3.5 伴随治疗 |
3.3.6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
3.3.7 治疗依从性 |
3.4 试验步骤 |
3.4.1 知情同意 |
3.4.2 筛选期:访视1(-5~0天) |
3.4.3 治疗期:访视2(第2周±3天) |
3.4.4 治疗期:访视3(第4周±3天) |
3.5 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标 |
3.5.1 有效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
3.5.2 安全性指标及评价标准 |
3.6 统计处理方案 |
3.6.1 统计分析人群 |
3.6.2 统计软件 |
3.6.3 统计分析一般原则 |
3.6.4 统计分析内容和方法 |
3.6.5 安全性评价 |
3.6.6 治疗依从性 |
第4章 结果 |
4.1 受试者描述 |
4.1.1 依从性(FAS) |
4.2 合并用药 |
4.3 有效性评价 |
4.3.1 分析数据集 |
4.3.2 疗效评价 |
4.3.3 主要症状消失时间 |
4.3.4 有效性小结 |
4.3.5 敏感性小结 |
4.4 安全性评价(SS) |
4.4.1 不良事件 |
4.4.2 严重不良事件 |
4.4.3 体格检查 |
4.4.4 实验室检查 |
4.4.5 安全性小结 |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
5.1 有效性评价 |
5.1.1 主要疗效指标 |
5.1.2 主要疗效指标——敏感性分析 |
5.1.3 次要疗效指标 |
5.2 安全性评价 |
5.2.1 不良反应 |
5.2.2 严重不良事件 |
5.2.3 生命体征、心电图、体格检查 |
5.2.4 实验室检查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词汇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及其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2.1 122例奥美拉唑所致不良反应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
2.2 122例患者奥美拉唑所致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分布情况及临床症状统计 |
2.3 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使用类型以及预后情况 |
3 讨论 |
(7)某三甲医院近十年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回顾性研究及临床药师干预成本-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十年PPIs用药变化情况 |
1.4.1 资料与方法 |
1.4.2 结果 |
1.4.3 讨论 |
1.4.4 结论 |
第二部分 门/急诊PPIs处方模式调查 |
1.5.1 资料与方法 |
1.5.2 结果 |
1.5.3 讨论 |
1.5.4 结论 |
第三部分 住院医嘱点评及临床药师干预成本-效益分析 |
1.6.1 材料与方法 |
1.6.2 结果 |
1.6.3 讨论 |
1.6.4 结论 |
第四部分 医务人员PPIs认知度调查 |
1.7.1 材料与方法 |
1.7.2 结果 |
1.7.3 讨论 |
1.7.4 结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PPIs用药安全性研究进展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8)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1.1 研究类型 |
1.1.2 研究对象 |
1.1.3 干预措施 |
1.1.4 结局指标 |
1.1.5 排除标准 |
1.2 检索策略 |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4 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3 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
2.4 发表偏倚 |
2.5 传统Meta分析结果(见表1、表2) |
2.6 纳入研究的网状关系图 |
2.6.1 PPI止血有效率 |
2.6.2 PPI不良反应发生率 |
2.7 一致性检验 |
2.7.1 PPI止血有效率 |
2.7.2 PPI不良反应发生率 |
2.8 网状Meta分析结果 |
2.8.1 PPI止血有效率 |
2.8.2 PPI不良反应发生率 |
3 讨论 |
4 局限性 |
5 建议 |
(9)奥美拉唑临床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2.1 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 |
2.2不良反应患者性别、年龄分布 |
2.3不良反应出现时间 |
3讨论 |
3.1不良反应分析 |
3.2 合理用药 |
(10)改良二联七天疗法在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治患者中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一、幽门螺杆菌的概述 |
二、幽门螺杆菌的概念 |
三、幽门螺杆菌的特性 |
四、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害 |
五、幽门螺杆菌的易感人群及流行病学 |
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 |
七、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适应症 |
八、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
九、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标准 |
十、胃酸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的影响 |
十一、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治疗的现状 |
第一章 方法 |
1.1 资料与方法 |
1.2 试验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呋喃唑酮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
1.1 有关呋喃唑酮的药物说明 |
1.2 呋喃唑酮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应用及疗效 |
1.3 幽门螺杆菌对呋喃唑酮的耐药机制和耐药情况 |
1.4 呋喃唑酮的不良反应 |
1.5 含呋喃唑酮方案的一些争议 |
1.6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四、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FAERS数据库的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研究[J]. 白雪霏,冉怡雯,赵尹瑜,赵锦霞,陈力. 医药导报, 2021(08)
- [2]基于FAERS数据库挖掘质子泵抑制剂相关不良事件分析[J]. 张秋珍,郑淑芬,钟诗龙,赵承宽,张述耀.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1(04)
- [3]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不良反应分析[J]. 李杰,唐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21(20)
- [4]艾司奥美拉唑镁的合成工艺及质量研究[D]. 刘振涛.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2)
- [5]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D]. 李梦博. 河南科技大学, 2020(06)
- [6]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及其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J]. 廖伟中. 中国实用医药, 2020(11)
- [7]某三甲医院近十年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回顾性研究及临床药师干预成本-效益分析[D]. 李燕. 西南医科大学, 2020(02)
- [8]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J]. 苟玲,张亚斌,豆欣蔓. 循证护理, 2019(12)
- [9]奥美拉唑临床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分析[J]. 路永娟,鱼谦,申喜杰,高明,张文瑞. 人人健康, 2019(23)
- [10]改良二联七天疗法在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治患者中的疗效研究[D]. 韦丽秋. 南方医科大学, 2019
标签:奥美拉唑论文; 质子泵抑制剂论文; 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论文; 幽门螺杆菌感染论文; 药物不良反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