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玉石加工中常用的几种金刚石制品

宝石玉石加工中常用的几种金刚石制品

一、几种宝玉石加工常用的金刚石制品(论文文献综述)

张旺玺,梁宝岩,李启泉[1](2021)在《超硬材料合成方法、结构性能、应用及发展现状》文中提出为了对超硬材料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以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为主的超硬材料的合成方法、发展历程、结构与性能及应用领域进行了综述。金刚石的合成方法主要有静压触媒高压高温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动压爆炸法或爆轰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超硬材料制造技术和装备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超硬材料除了硬度高之外,还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力学和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磨具、刀具、锯切、钻进等超硬材料工具和新型功能材料。

张传政[2](2020)在《经改色粉—红色高温高压合成钻石谱学特征及呈色机理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针对中国某公司所生产的经改色处理为粉-红色的高温高压(HPHT)合成钻石的基础宝石学特征、谱学特征及呈色机理进行研究。期望通过这一研究既可以为粉-红色系列合成钻石的检验提供依据,又可以为材料学及物理学领域合成钻石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支持。本文主要采用宝石显微镜、珠宝发光分析仪、Diamond ViewTM、显微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光谱仪、光致发光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6颗圆明亮型切工粉-红色HPHT合成钻石进行测试研究。研究表明,该批次钻石内部通常可见不透明的金属触媒包体呈针状、(短)柱状、点状及不规则状等。样品放大可见明显颜色分带现象,呈典型“沙漏状”或不规则状。在Diamond ViewTM下具明显的发光分区,部分样品从台面观察清晰可见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八面体的发光分区,呈典型的“黑十字”现象;部分样品在台面仅见明显的发光分区现象而不可见“黑十字”现象,说明随钻石切磨方向不同观察到的发光分区图像有明显的差异。所有样品呈现红-橙红色荧光,荧光颜色与钻石晶格内部所含杂质或缺陷有关。所有样品在紫外-可见光光谱中可见260nm吸收带,红外光谱中样品H-01~03存在1131和1344cm-1吸收峰,说明该批次样品属于Ⅰb型或近乎Ⅱa型的Ⅰb型。样品存在575nm处的(N-V)0缺陷或637nm处(N-V)—缺陷,741、595、384nm与辐照相关的吸收,1450cm-1处与辐照后退火处理相关的吸收。在PL光谱中同样也存在575、637nm峰值,这类缺陷为使钻石呈现粉-红色体色及红-橙红色荧光的主要原因。3H心、GR1心与588nm吸收/发光峰为辐照及退火处理的依据。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试发现可知样品的X射线荧光光谱中呈现Cu、Fe、Ni、Zn等元素的荧光峰。综合以上测试分析,样品为经辐照处理加退火处理复合工序处理的Ⅰb型粉-红色高温高压合成钻石。推断其呈色反应机制为:通过高温高压法合成的钻石,首先经过辐照处理产生呈电中性的空位(V0),随后经过约800~1000℃的中低温退火处理产生(N-V)0/—缺陷与其他缺陷共同致色,使钻石呈现粉-红色。

舒国阳[3](2020)在《单晶金刚石同质连接机制、结构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近年来我国航空宇航领域的快速发展,航天器系统中如宇航探测、高频通信等技术进一步对电子、光学器件提出了功能综合性、集成性和小型化的要求,也因此带来了由电路及芯片结构复杂、单位功率增加等造成散热不足的严重问题,导致器件寿命大幅缩减甚至过热破坏,因此亟需更为优良的材料和器件结构设计等解决方案。集热、力、光、电等优异属性于一身的金刚石材料及其器件,可满足航空宇航领域先进装备对功率器件高通量热管理技术的迫切需要,成为关键和必要的材料及器件解决方案。其中,大尺寸、高晶体品质,以及具有特殊结构的单晶金刚石材料和器件的制备是核心问题。而当前最典型和成熟的单晶金刚石技术,包括高温高压法(HPHT)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依旧由于制备和加工技术的不完善,造成材料尺寸小、晶体质量不高、结构单一等“卡脖子”问题,极大制约了金刚石材料原本的优异性能的发挥。本文为解决航空宇航领域所需的单晶金刚石在大尺寸、高品质、多结构等方面难以协调的问题,通过对CVD金刚石制备技术的研究,整合性提出了金刚石“同质连接”的新概念,即基于金刚石同质外延和相互连接的有效协同调控,形成大面积、多尺度、多结构单晶金刚石的技术。这一概念并不仅仅适用于经典的马赛克拼接,而是广泛地囊括了单晶金刚石异质外延、多晶金刚石生长等各个细分方向,成为贯穿CVD金刚石生长制备领域的普适概念。通过对“同质连接”概念相关技术细节的深入探索分析,本文将研究内容分为四大部分:(1)同质外延动力学机制、过程及强辅助工艺;(2)连接过程及机制;(3)同质连接金刚石材料性能;(4)三维多尺度结构技术与设计。首先,探索了同质外延初期形核,确认了岛状模式向台阶生长模式的演变过程及台阶迁移和沉积生长速度的关系;探究了中断-继续生长界面的缺陷及掺杂状态与分布,发现了该过程对表面生长模式产生的扰乱和复原现象;此外,调控并获得了高品质金刚石高速率生长所需的高功率密度等离子体环境,获得了多晶态36μm/h的高沉积速率,为金刚石的制备提供原理和技术支持。而后,对金刚石“连接”的概念进行广义化详述,并对其中晶核连接形成界面的微观动力学机制和过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金刚石晶核尺寸、晶向等偏差对连接界面的影响;对同质连接技术中“横向生长”这一关键过程进行了研究,探明了金刚石在较大等离子体密度梯度及约150℃温度梯度的双重影响下,侧表面由上至下呈现出单晶相形貌改变、杂质浓度逐渐增大,并在下部逐渐向多晶-纳米晶/非晶的晶态转变情况。之后,以mosaic拼接单晶金刚石为典型技术作为高品质同质连接金刚石的代表,对样品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获得了质量优良的连接界面并表征了样品晶体属性及热学性能:发现了界面处仅20μm范围内呈现应力和缺陷富集区,位错密度上升至107/cm2量级,但样件的整体导热性能依然很好,具备2470W/mK以上的极高热导率,相比无连接界面处(2530W/mK)仅有极小程度的降低。在优化工艺下实现了英寸级大面积的单晶金刚石同质连接样品的制备。最后,采用同质连接技术对金刚石宏观及微纳尺度的三维结构进行了设计制备,验证了宏观三维结构的内应力和缺陷分布,制备了极窄几乎无应力区的优质界面;微纳尺度三维周期有序结构由于其结构特殊性,实现了光学反射增益和法布里波罗干涉,突破了该结构传统上仅能制备多晶/纳米晶态的限制,实现了单晶态的金刚石光子晶体结构,在提升光学性能的同时具备了单晶金刚石其他典型的优异属性。上述结构的实现可满足航空航天领域电子器件热管理及光学元件等应用中对具有异形三维结构、多尺度空间结构的材料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

孙竹琳[4](2020)在《合成碳硅石的宝石学特征及覆膜实验初探》文中研究指明合成碳硅石化学成分为Si C,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同时,它作为优质的钻石仿制品活跃于珠宝市场,是一种应用前景很好的宝石材料。为丰富合成碳硅石的宝石学特征,本文采用宝石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显微拉曼光谱仪、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等仪器对合成碳硅石的常规宝石学特征、颜色成因及谱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另外,对使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淀法(MPCVD)进行表面覆钻石膜的近无色合成碳硅石,进行了系统测试,对其鉴定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合成碳硅石颜色丰富,包括近无色、浅棕黄色、褐色、绿色、蓝绿色和绿蓝色等。长波下可见中等—强的红色或绿色荧光、短波下可见弱至中等的红色或绿色荧光,并可见弱—强的红色磷光。包裹体丰富,可见明显的后刻面棱重影、白色管状包体、钉状包体及晶体包体等。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以及成分分析表明:带蓝色调和绿色调样品含有n型掺杂元素N和p型掺杂元素Al,吸收光谱中有464nm和585~590nm两处吸收带。464nm吸收带归因于N引入浅施主能级中的电子向导带跃迁;585~590nm吸收带归因于电子从价带向Al受主杂质跃迁。红外反射光谱的吸收峰归因于Si-C键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反射光谱在700cm-1至1000cm-1之间可见强的“剩余射线反射带”。根据拉曼光谱可以确定合成碳硅石的多型结构,样品以4H-Si C为主,少数为6H-Si C;颜色不均匀的样品可呈现多型混合结构,主多型区域为4H型,次多型区域为15R型或6H型,次多型区域均对应较高浓度掺杂的深绿色部分,推断较高的掺杂浓度影响了多型稳定性,从而出现多型混合结构。采用MPCVD法在合成碳硅石表面进行覆钻石膜实验。结果表明,部分覆膜样品可见明显的覆膜痕迹。在Diamond View TM下有与CVD合成钻石相似的绿蓝色荧光。红外反射光谱中“剩余射线反射带”发生畸变。膜表面可见金刚石颗粒、类球状颗粒、层状不规则颗粒和密集分布的锥状生长结构。样品表面碳硅原子比约为1.86,异常高于碳硅石的碳硅比1,指示了覆膜样品表面额外C质的存在。

杨镇[5](2020)在《东周时期齐国水晶玛瑙制品初论》文中提出东周玉礼器发现数量较多,不同色质、形制的玉器在功能和象征系统上存有差异,是这一时期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周列国开始大量使用水晶玛瑙制品,其背后应具有较深刻的社会背景。截至目前,有关玉器的研究成果浩如烟海,但仍缺少从用料角度详细考察水晶、玛瑙等代玉用品的研究,尤其探究其与社会、政治、经济的互动关系仍显不足。有鉴于此,本文选取东周时期最具典型、发现数量最多的齐地水晶玛瑙制品为研究对象(共计3000多件),在系统梳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探讨其使用细节与开发利用背景,同时利用文献史料和考古成果,进一步探讨其生产工艺、文化属性等问题。由于水晶玛瑙制品发现较少,研究也较少,可供参考和引用的资料也就极为有限。一方面,水晶玛瑙制品的使用细节主要依托传统考古学方法,依据出土情境、文献史料和其他考古材料进行佐证,部分结论尚需实证;另一方面,水晶玛瑙资源的开发利用仅依靠传统的考古学分析难以实现其基本的研究目的。受限于上述材料与方法,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是根据齐国水晶玛瑙制品的材质与形制特点,初步建立反映其生产属性和文化属性的考古学分类标准,在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关键时间节点,重点解读其使用细节和开发利用背景等基本问题。截止目前,在已有的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的基础之上,按其用途可将齐地出土水晶玛瑙制品初步分为佩饰用品和丧葬用品两类,其中佩饰用品可分为头饰、项饰、腕饰、指饰和组佩饰五类,组佩饰又可分为胸饰、肩饰、腰饰、足饰等四类,丧葬用品主要分为棺饰和口琀两类。不同用途的水晶玛瑙制品在使用对象上略有差别,单件的水晶玛瑙制品使用较广泛,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中小官吏或者富裕平民均可佩戴或随葬,而组佩饰等串饰主要见于等级较高的贵族及妾侍幸臣之属,这种现象反映了使用者在身份与性别上仍具有一定的等级身份约束,但这种限制在战国时期似乎并不严格。根据历代文献和现代地质资料,山东地区的水晶与玛瑙资源主要分布在山东南部和胶东半岛。春秋中晚期以降,伴随着齐国不断的扩张进而逐渐控制了这些产地,并付诸实践开发利用当地的资源。综合价值等因素判断,齐国水晶与玛瑙的原料获取形式应为就近取材,春战之际的产地可能在泰沂山脉附近及胶东半岛,之后产地有可能随之增多。生产与消费地点主要在齐都临淄地区,生产与流通环节可能采取了“工商食官”模式,即由官府统销统购,这也可能是齐国水晶玛瑙制品尤其绚丽繁缛的水晶玛瑙组佩饰集中出土于临淄地区的重要原因。目前全国各地发现的东周水晶玛瑙制品在质料、种类和组合上既有共性又存有差异,其原因很可能是由不同的生产属性和文化属性决定的。齐国作为东周时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随着治玉技术的进步、商业的通达等各项因素,通过朝贡、聘纳、赏赐、战争、虏获、贸易等不同的交流手段,为齐国水晶玛瑙制品在东周列国间的使用与流通奠定了基础。周室东迁以后,王室衰微,各诸侯国区域本位观念增强,地域文化随之兴起,至春战之际齐国出现了以水晶玛瑙制品为主的用玉特点,齐地风格的水晶玛瑙制品常见于齐、鲁及中原地区,而基本不见于秦、楚等地,这可能反映了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差异。总之,具有齐地特色的水晶玛瑙组佩饰实际发胎于周王室的礼乐制度,随着战国时期佩玉制度的趋同,这种现象在宏观上反映了中原礼制文明具有共同的文化特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秦汉大一统文化格局即将形成。由于本文主要根据现有材料和相关资料进行解读,研究过程多有不足,部分结论尚待实证。本文研究对象为东周齐国水晶玛瑙制品,可以通过探索东周时期不同选料背景下的玉石制品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互动关系,以此解读东周时期区域性玉石资源开发利用的本来面貌。

钱平[6](2020)在《面向三维实体的多轴数控锯切粗加工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粗加工阶段是石材制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提高三维石材的粗加工效率,充分利用多轴数控加工技术和金刚石圆锯片的优势,本文以三维实体描述的异型石材为粗加工目标,采用金刚石圆锯片为开粗加工刀具,基于五轴数控加工,在提高粗加工效率的材料去除规划、锯切加工时间优化,圆锯片的五轴锯切仿真系统建立等问题上展开研究。首先,研究了以STL图形交换文件描述的三维实体的数据信息获取方法、圆锯片的几何特性及加工方式及石材去除机理。针对大块锯切方式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边界表示法的工件模型,并建立其数据结构,用于提高锯切粗加工过程中刀具与工件的求交快速性与工件模型动态数据管理。随后,在分析圆锯片传统锯切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材料去除深度与材料去除量的关系,结合圆锯片大切割深度的特点,提出了三维异型石材粗加工材料去除规划策略。针对凸体异型石材的材料去除规划,策略基于工件顶点与三维异型加工目标表面轮廓点,搜索材料去除最大深度对应的特征工件顶点和特征切削点,并通过八叉树算法提高搜索效率。根据特征工件顶点和特征切削点,构建用于确定圆锯片姿态的锯切参考平面。通过二叉空间分割算法判断锯切过程中工件去除部分,并提出锯切求交算法用于计算锯切后工件的几何顶点,用于工件更新和重构。分析工件去除体的空间几何特性,应用空间凸多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取每次锯切的材料去除量。对于复杂凹体异型石材的锯切粗加工材料去除规划,首先采用凹体凸化的思想将加工目标模型进行简化处理,提出相应的凸多面体算法用于模型简化,并给出对应的锯切参考平面规划。继而,在圆锯片沿锯切参考平面加工的基础上,分析并建立锯切加工时间模型,采用优化锯切进给方向的方法对加工时间进行优化。通过分析锯切截交面多边形的空间几何性质,提出三维空间凸多边形的最小跨度定义,确定最优锯切进给方向和最短锯切进给行程。并结合一刀切透的加工方式,提出锯切加工路径生成方法。最后,在Vericut仿真加工软件环境中搭建带圆盘锯片的BC双摆动五轴数控机床模型,根据数控机床的结构特性和本文规划的锯切加工路径,通过机床运动学变换将锯切加工路径包含的刀位点数据转换成机床各轴运动坐标数据,并根据数控加工代码编写规则,将指令与数据融合生成数控G代码。针对Vericut中锯切后工件材料去除部分不剥落现象,提出一种沿锯切参考平面法向退刀的方法生成退刀路径,使Vericut实现大块锯切显示效果。通过对典型石材制品路障球仿真加工,对比规划层在MATLAB中仿真结果和实现层在Vericut中的锯切加工效果,验证了提出本文粗加工材料去除规划策略的高效性和可行性。

杨岐黄[7](2020)在《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玉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玉璧贯穿了我国古代玉器发展的全过程,是古代玉器发展演变及玉文化滥觞繁盛的实践者与见证者,在玉文化的发展演变及考察研究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玉璧承载了近万年来人们对自然、社会、人伦的观察,体现了古人的宇宙观、生死观、伦理观、等级观、价值观等意识观念,可以说玉璧的演变史就是古代玉文化发展的缩影。本文以全国范围内新石器至汉代的考古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玉璧为对象,兼以部分有明确出土地点的征集、采集标本,以时代为序,从形制、制作工艺、使用、功能等几个方面入手,结合历史文献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玉璧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厘清玉璧在形制、制作工艺、功能、发展阶段等方面的发展演变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对玉璧的起源、定名、所蕴含的观念等相关问题进行多维思考与探讨。玉璧的形制在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经历了数次演变,大型圆璧逐渐成为主要玉璧种类,多孔璧及其他造型的单孔壁,如牙璧、璜联璧、有领璧等衰落。纹饰璧替代素面璧成为玉璧主要类型。玉璧的形制变化逐步由器物形态的差异,转变为玉璧纹样的差异。玉璧在出现伊始的制作方式承袭新旧石器时代石器加工方法。切割、管钻技术的应用,是玉璧制作的第一次技术提升,为玉璧的量化、器形规范提供了技术条件,这两种制作技术充分发挥其作用,应该还有赖于旋转工具的辅助。春秋时期铁质砣具的出现与使用是玉璧的制作又一次技术提升,从技术层面促成了东周时期及汉代玉璧的大量出现,纹饰玉璧比例的大幅提高,并且纹样更为丰富、复杂。璧的出现基于先民原始的、朴素的对美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的观察与模仿。玉璧的概念在发展中不断变化与完善,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改变。各时期的流行观念与思想对玉璧的功能衍生与转化有着深刻的影响。玉璧的使用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使用制度与等级制度在西周时形成,并在汉代完备。璧的承载形式逐渐多样化,玉璧的地位也随着时代与功能的改变而得到逐步提升。通过对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玉璧的发展脉络的梳理,可将这一阶段玉璧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石器时代至夏纪年时期,是玉璧的起源及定型阶段,规范玉璧的形制;第二阶段为商周时期,是玉璧的延伸发展阶段,规范玉璧的功能;第三阶段为汉代,是玉璧的鼎盛发展阶段:玉璧的形制及功能完备。玉璧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我国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政权组织形式的演变,三个发展阶段与我国文明演进的古国、王国、帝国阶段大致相合。玉璧作为被选中的权力象征物,随着社会结构复杂化,接纳、赋予自身更多的功能与意义以适应权力拥有者的需求,在古人对玉器种类不断的摒弃、调整、创新的过程中,得以延续发展。其背后所蕴藏的动因是玉璧研究的意义所在。

赵亮[8](2020)在《不同氧化物掺杂体系下硅酸铝钠硬玉的高温高压合成与表征》文中指出硬玉即翡翠,其主要成分为硅酸铝钠,化学式为:NaAlSi2O6,是一种稀有的宝石,它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地质的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宝石学和地质学研究的重点。本论文主要利用高温高压法模拟硬玉的生长环境,开展硅酸铝钠硬玉及其不同氧化物掺杂体系下的高温高压合成研究。通过研究合成硅酸铝钠硬玉的高温高压实验条件以及矿物学和物理学等特征,探索天然翡翠的成因机制和致色机理。翡翠的颜色和质地均与其结晶程度以及内部结构有关,合成宝石级翡翠的关键是提高非晶质玻璃料至硬玉的转化率,尽可能地提高其透明度,并且使致色离子进入硬玉晶格中,达到稳定的致色效果。本论文优化设计了硅酸铝钠硬玉的合成组装与合成工艺,成功地合成出了不同氧化物掺杂的硅酸铝钠硬玉样品,并取得了如下创新结果:(1)优化设计了适合高温高压合成硅酸铝钠硬玉的实验组装腔体。选取氯化钠-氧化锆复合材料作为腔体内部的传压介质,既保证了样品腔压力和温度的稳定,又避免了传压介质材料与样品粘连而导致的样品破碎现象。(2)优化了掺杂玻璃料的制备工艺,将原料偏硅酸铝和九水硅酸钠按一定比例混合,并掺入微量的氧化物致色剂,进一步均匀充分混合,通过多次淬火工艺得到优质掺杂的硅酸铝钠玻璃料。采用该优化工艺制备的掺杂硅酸铝钠玻璃料有效解决了合成硬玉内部经常出现的“黑斑”和“色斑”现象。(3)在不同合成压力下开展了硅酸铝钠硬玉的合成研究,给出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合成硅酸铝钠硬玉的压力和温度区间。研究发现,在所研究的压力范围内,随着合成压力的升高,合成硅酸铝钠硬玉的温度也相应增加。经过对合成的无掺杂硅酸铝钠硬玉样品的测试表征,合成样品的质地均匀致密,形状完整无裂纹,呈乳白色,具有较单一的硅酸铝钠硬玉成分,并含有链状硅酸盐所具有的典型的微观形貌特征和硬玉配位体的振动特征。(4)通过掺杂0.4 wt%的TiO2、V2O5、Cr2O3、MnO、Fe3O2、CoO、NiO、CuO八种氧化物,高温高压下成功合成了颜色分别为:灰色、苹果绿色、翠绿色、粉紫色、浅黄绿色、钴蓝色、黄色和天蓝色的掺杂硅酸铝钠硬玉。XRD表征结果表明,合成样品的主要成分均为硅酸铝钠硬玉。掺杂1.0 wt%MnO的硅酸铝钠硬玉颜色为蓝紫色,合成的最低压力为2.5 GPa。(5)对合成的不同氧化物掺杂的高质量硅酸铝钠硬玉进行了微观形貌、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在较高压力下合成的高质量硬玉样品具有更丰富的、类似天然翡翠的纤维编织结构。在5.0 GPa,1450℃下,分别掺杂0.4 wt.%TiO2、MnO、Cr2O3、Fe2O3的合成硅酸铝钠硬玉的拉曼光谱在373 cm-1和698 cm-1均具有较强的Si-O四面体振动峰,与天然硬玉质翡翠特征振动峰相同,无其它杂峰。其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上述氧化物掺杂硬玉样品具有典型的天然硬玉质翡翠的红外特征峰。(6)对合成的掺杂硅酸铝钠硬玉的成分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合成掺杂硅酸铝钠硬玉含有与天然硬玉质翡翠相符的元素含量,致色离子与掺杂含量一致,表明致色离子能够有效进入合成样品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不同氧化物掺杂硅酸铝钠硬玉样品含有特定的离子吸收峰,符合离子色心致色机制。

王铭颖[9](2020)在《基于宝石矿物学特征的当代和田玉雕刻工艺研究》文中指出和田玉自古便是玉雕艺术的主流用材。近年来,雕刻工具的快速发展引发了雕刻技术的诸多变化,但当代和田玉雕刻工艺的综合性学术研究却鲜有深入探索。本文运用宝石学、矿物学、器物学、工艺学、统计学、艺术学及人类学等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与分析方法,以和田玉材质及当代雕刻工艺为研究对象,对宝石、矿物学特征及其对设计雕刻的影响、当代加工方式与工艺特点、当代作品特征与风貌、工艺评价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田玉的宝石、矿物学特性对雕刻有重要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雕刻过程中对其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结构和杂质矿物等特征的合理利用。经实验测试与雕刻实践证明:和田玉的雕刻软硬度与其产状、颜色没有直接关系,而主要是由其结构所致;雕刻手感则会受到产状的影响——山料偏干、塑形能力较差;子料偏润、塑形能力较强;和田玉产地不同亦会对雕刻硬度与手感产生综合影响。大量调研考察表明,手工雕刻、计算机数控雕刻(CNC)和三维扫描复制雕刻是目前我国玉雕的三种主流加工方式。随着现代玉雕业电动工具的革新,玉器的雕刻效率及工艺精细度均得到了提高。当代和田玉雕刻的工艺品种基本为古代的延承,其中最常应用的工艺类型是俏色和镂雕技艺。俏色工艺亦可依据颜色分布特点被划分为皮色、本体、内含物与围岩俏色四种基本类型。在当代玉雕制作中,和田玉因其优良的材质特点依旧成为各类工艺中应用最广泛的雕刻原料。本文通过对5368件现代玉雕作品中的2521件和田玉作品统计分析可知:目前当代和田玉作品的题材仍以沿袭传统为主,即神话、诗篇名言、历史典故等题材的雕件居多,但同时不乏少量创新性作品出现。其次,玉器的功能性较古代相对变弱,作品的体量以中小件为主,且工艺感更为突出。再次,和田玉玉器受众已由古代皇室贵族专享转变为被现代玉器爱好者或消费者所拥有。当下,人工智能与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会继续推动中国玉雕行业的批量化和规模化生产,这一趋势将促进玉雕创意设计与文化价值的不断提升。综合和田玉雕件价值的影响因素,其工艺评价可从玉料使用、造型设计、琢制工艺等角度进行。

马智勇[10](2020)在《辽宁黄蜡石宝石学特征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许多省份均有黄蜡石产出,迄今所知辽宁省是我国优质黄蜡石产区之一。辽宁黄蜡石主要分布于新元古代青白口纪细河群钓鱼台组所在地区,成矿资源潜力较大。辽宁黄蜡石主要产出籽料,磨圆度好,块度大小悬殊,外表可有厚薄不一的细腻硅质胶结物皮壳,表面光滑,多呈蜡质感。以黄色、黄褐色居多,常温下颜色稳定不褪色。经薄片鉴定结合谱学特征分析,辽宁黄蜡石是以石英为主,也含石英族其它矿物,如玛瑙、玉髓、蛋白石和斜硅石,含少量的铁质矿物、金属硫化物和伊利石等粘土矿物,组成的多晶集合体。岩石类型为变质石英砂岩及石英岩。常规宝石鉴定仪器测试摩氏硬度为7,密度为通常为2.63g/cm3,折射率:1.531.54(点测)。经X射线荧光光谱测试分析辽宁黄蜡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是SiO2,测试过的样品SiO2的平均含量在99%以上,可含少量Fe2O3、CaO、K2O、Al2O3等氧化物。大型仪器测试黄蜡石的谱学特为,红外光谱:在1181cm-1、1121cm-1、798cm-1、781cm-1、692cm-1、542cm-1和492cm-1处具有红外吸收峰。拉曼光谱:在128cm-1,208cm-1,262cm-1,354cm-1,392cm-1,465cm-1及1060cm-1处有吸收峰,且465cm-1附近处有强的吸收峰。主要X射线衍射峰d(?)=4.2594、d(?)=3.3449、d(?)=1.8183。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均证明黄蜡石的主要成分为α-石英,也含有伊利石和斜硅石。在命名上,黄蜡石浅层上蜡,属于优化,定名上等同于天然品。酸洗、注胶、染色属于处理,定名上需标明。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与研究,归纳出黄蜡石质量评价的七个参数,包括:颜色、透明度、质地、瑕疵、块度、奇特性和工艺性。系统性研究辽宁黄蜡石的宝石学特征,对促进辽宁黄蜡石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几种宝玉石加工常用的金刚石制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几种宝玉石加工常用的金刚石制品(论文提纲范文)

(1)超硬材料合成方法、结构性能、应用及发展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超硬材料主要合成方法概述
2 超硬材料的发展概况
    2.1 国外超硬材料的发展概况
    2.2 我国超硬材料发展过程概述
    2.3 我国现在是超硬材料制造大国
        (1)我国超硬材料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2)我国自主开发的六面顶压机装备和技术引领世界超硬材料生产领域。
3 超硬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3.1 金刚石的结构与性能
        (1)金刚石的化学成分
        (2)金刚石的晶体结构
        (3)金刚石是一种碳材料
        (4)金刚石的物理力学特性
        (5)金刚石的化学特性
    3.2 cBN的结构与性能
        (1)结构
        (2)性能
4 超硬材料的应用概述
    4.1 超硬材料制品的主要品种
    4.2 天然钻石和人造钻石
        (1)天然钻石
        (2)人造钻石
    4.3 cBN的主要应用
5 结语与展望

(2)经改色粉—红色高温高压合成钻石谱学特征及呈色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钻石的合成历史及研究现状
        1.2.1 高温高压法(HPHT)合成钻石历史及研究现状
        1.2.2 化学气相沉淀法(CVD)合成钻石历史及研究现状
    1.3 钻石改色技术研究现状
        1.3.1 钻石HPHT处理研究现状
        1.3.2 钻石辐照处理研究现状
        1.3.3 钻石LPHT处理研究现状
        1.3.4 钻石复合工序处理研究现状
        1.3.5 粉-红色钻石的成因分类
    1.4 粉-红色钻石呈色机理研究现状
        1.4.1 天然粉-红色钻石呈色机理研究现状
        1.4.2 合成及处理粉-红色钻石呈色机理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样品特征及基础宝石学测试
    2.1 样品特征描述
    2.2 显微镜下观察
        2.2.1 内含物特征
        2.2.2 消光性
    2.3 发光性
    2.4 发光分区现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谱学特征测试结果
    3.1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测试
        3.1.1 测试仪器及条件
        3.1.2 紫外-可见光测试结果
    3.2 显微红外光谱测试
        3.2.1 测试仪器及条件
        3.2.2 显微红外光谱测试结果
    3.3 光致发光光谱测试
        3.3.1 测试仪器及条件
        3.3.2 光致发光光谱测试结果
    3.4 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试
        3.4.1 测试仪器及条件
        3.4.2 X射线荧光光谱测试结果
第四章 实验样品的分类与归属
    4.1 钻石分类与实验样品的分类
    4.2 实验样品的谱学特征归属
        4.2.1 紫外-可见光光谱特征归属
        4.2.2 红外光谱特征归属
        4.2.3 光致发光光谱特征归属
        4.2.4 X射线荧光光谱特征归属
        4.2.5 光谱特征归属汇总
    4.3 实验样品的宝石学鉴定结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样品与天然及CVD合成粉-红色钻石对比分析
    5.1 基础宝石学测试对比分析
        5.1.1 不同成因钻石类型比较
        5.1.2 显微特征
        5.1.3 发光分区现象与发光性
    5.2 谱学测试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样品的呈色机理探讨
    6.1 实验样品的晶格缺陷探讨
    6.2 实验样品的反应机制探讨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致谢

(3)单晶金刚石同质连接机制、结构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1.2 金刚石
        1.2.1 金刚石与钻石
        1.2.2 金刚石的结构
        1.2.3 金刚石的理化性质
    1.3 人造金刚石技术
        1.3.1 高温高压法(HPHT)
        1.3.2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1.3.3 金刚石的同质连接技术
    1.4 CVD金刚石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简析
        1.4.1 高品质单晶金刚石的相关研究
        1.4.2 大尺寸、大面积金刚石研究现状
        1.4.3 研究现状简析及创新点
        1.4.4 研究意义
    1.5 总体思路和组织结构
        1.5.1 总体思路
        1.5.2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实验设备及方法简介
    2.1 MPCVD金刚石生长系统
    2.2 拉曼光谱(Raman)及光致发光光谱(PL)
    2.3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与光学表面轮廓仪
    2.4 扫描电镜(SEM)及聚焦离子束(FIB)
    2.5 X射线衍射、摇摆曲线与极图
    2.6 发光光谱仪
第三章 同质外延单晶金刚石生长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3.1 同质外延初期籽晶表面演化动力学过程
        3.1.1 籽晶及其准备
        3.1.2 生长前的表面处理
        3.1.3 初期表面演化与台阶流动模式形成
    3.2 中断生长的影响
        3.2.1 中断-继续生长引入缺陷和杂质富集界面
        3.2.2 中断生长对台阶流动模式的扰乱与复原
    3.3 高密度等离子体强辅助工艺研究
        3.3.1 等离子体环境的监测
        3.3.2 高低功率密度下的等离子体状态
        3.3.3 高功率密度等离子体下金刚石的高速沉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同质连接过程及技术研究
    4.1 金刚石同质连接的广义概念
    4.2 金刚石同质连接的动力学过程
    4.3 金刚石横向生长研究
        4.3.1 直立生长的实验过程
        4.3.2 温度梯度测定
        4.3.3 生长形貌及晶态的梯度分布及拉曼光谱
    4.4 大尺寸同质连接金刚石样品的制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同质连接单晶金刚石性能表征与分析
    5.1 同质连接单晶金刚石界面质量分析及优化
        5.1.1 同质连接样品制备和界面质量优化
        5.1.2 同质连接界面的晶体质量表征
        5.1.3 同质连接界面的微纳精细表征
    5.2 同质连接单晶金刚石热学性能
        5.2.1 热导率的测试
        5.2.2 等效界面热阻的测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同质连接单晶金刚石多尺度三维结构设计
    6.1 同质连接单晶金刚石宏观三维结构设计
        6.1.1 三维空间结构设计和实现过程
        6.1.2 三维结构样品表面及连接界面的形貌及状态
        6.1.3 三维结构单晶金刚石同质连接界面缺陷及应力
        6.1.4 三维结构同质连接单晶金刚石CVD层厚度
    6.2 同质连接单晶金刚石微纳三维结构设计
        6.2.1 光子晶体结构简介
        6.2.2 单晶金刚石反蛋白石光子晶体制备过程
        6.2.3 “自下而上”金刚石同质外延沉积和连接过程
        6.2.4 微纳三维结构同质连接样品的晶态及质量
        6.2.5 同质连接单晶金刚石微纳三维结构的光学性能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合成碳硅石的宝石学特征及覆膜实验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合成碳硅石的历史与背景
    1.3 合成碳硅石的研究现状
    1.4 合成碳硅石覆膜实验的发展及现状
    1.5 本文研究内容和工作量
2 合成碳硅石的常规宝石学特征
    2.1 实验样品及外观特征
    2.2 合成碳硅石的基本性质
    2.3 显微放大观察
    2.4 本章小结
3 合成碳硅石的颜色成因分析
    3.1 合成碳硅石的能带结构
    3.2 合成碳硅石的掺杂工艺简述
    3.3 紫外—可见光光谱特征
    3.4 化学成分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合成碳硅石的谱学特征
    4.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特征
    4.2 拉曼光谱特征
    4.3 光致发光光谱特征
    4.4 本章小结
5 合成碳硅石表面覆CVD钻石膜的实验初探
    5.1 覆膜方法
    5.2 常规宝石学特征
    5.3 谱学特征
    5.4 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东周时期齐国水晶玛瑙制品初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范围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水晶、玛瑙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水晶玛瑙制品的器名问题
        三、材料来源
第一章 水晶玛瑙制品的发现与研究概况
    第一节 发现概况
        一、20世纪70—90年代
        二、新世纪以来
    第二节 研究简史
        一、金石学与古器物学研究阶段
        二、考古学综合研究阶段
第二章 水晶玛瑙制品的分类与断代
    第一节 分类
        一、以颜色与质地为标准的分类
        二、以形制与用途为标准的分类
    第二节 断代
        一、典型墓葬的年代分析
        二、水晶玛瑙制品的断代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水晶玛瑙制品的使用分析
    第一节 分类与用途
        一、佩饰用品
        二、丧葬用品
    第二节 使用者身份与性别分析
        一、使用者身份
        二、使用者性别
    第三节 附论古代食用水晶的文献依据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齐国水晶玛瑙资源开发利用背景分析
    第一节 山东现代水晶与玛瑙产地梳理
        一、山东现代水晶产地梳理
        二、山东现代玛瑙产地梳理
    第二节 山东水晶玛瑙资源的开发利用历程分析
        一、近现代以来的开发利用状况
        二、清代及以前的开发利用状况
        三、东周齐国水晶玛瑙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
    第三节 齐国占有水晶玛瑙产地过程分析
        一、齐国占有汶阳水晶玛瑙产地过程
        二、齐国占有胶东水晶玛瑙产地过程
        三、齐国占有莒地及淮北水晶玛瑙产地过程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齐国水晶玛瑙制品相关问题分析
    第一节 齐国水晶玛瑙制品的生产与组织
        一、生产工艺问题
        二、生产与管理组织
    第二节 齐国水晶玛瑙制品所反映的文化互动过程
        一、齐地所见水晶玛瑙制品
        二、其他地区所见水晶玛瑙制品
    第三节 水晶玛瑙制品反映的文化与社会
        一、水晶玛瑙制品的文化来源
        二、齐地水晶玛瑙制品出现与衰落的社会背景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面向三维实体的多轴数控锯切粗加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多轴数控加工研究现状
        1.2.2 多轴数控加工技术在石材加工中的应用
        1.2.3 石材材料去除与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三维实体图形读取与工件建模
    2.1 三维实体图形文件读取
        2.1.1 STL图形文件简介
        2.1.2 图形文件读取与显示
    2.2 石材的去除机理
    2.3 锯切加工方式
    2.4 锯切加工工件建模
        2.4.1 几何模型常用表示方法
        2.4.2 基于B-rep的锯切工件模型与数据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粗加工材料去除规划策略
    3.1 凸体异型石材粗加工材料去除规划
        3.1.1 材料去除最大深度
        3.1.2 八叉树的优化搜索方法
        3.1.3 锯切参考平面构造
    3.2 锯切过程中的工件更新
        3.2.1 锯切求交算法
        3.2.2 锯切材料去除量计算
    3.3 复杂凹体异型石材粗加工材料去除策略
        3.3.1 基于凹体凸化的模型简化
        3.3.2 凸多面体生成算法
        3.3.3 模型简化后的锯切参考平面规划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加工时间优化与路径生成
    4.1 锯切加工时间模型
    4.2 加工时间优化方法
        4.2.1 锯切截交面多边形分析
        4.2.2 进给方向优化方法与加工路径生成
        4.2.3 模型最优解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五轴数控锯切粗加工仿真实现
    5.1 Vericut中数控五轴锯切机床建模
    5.2 后置处理计算
        5.2.1 坐标系设置
        5.2.2 机床运动学建模
        5.2.3 机床运动学变换
        5.2.4 数控加工代码生成
    5.3 仿真实验
        5.3.1 异型石材的图形文件构建
        5.3.2 材料去除规划仿真
        5.3.3 三维锯切粗加工仿真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与科研基金项目

(7)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玉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对象及时空范围
        1.3.1 研究对象
        1.3.2 时空范围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至夏纪年时期玉璧研究
    2.1 新石器时代至夏纪年时期的文化框架与背景
    2.2 新石器时代至夏纪年时期玉璧的发现与分布
        2.2.1 东北北部地区
        2.2.2 燕辽地区
        2.2.3 海岱地区
        2.2.4 长江中游地区
        2.2.5 长江下游地区
        2.2.6 中原地区(黄河中游地区)
        2.2.7 甘青地区(黄河上游地区)
    2.3 新石器时代至夏纪年时期玉璧的型式分析
        2.3.1 单孔壁
        2.3.2 联璧
    2.4 新石器时代至夏纪年时期玉璧的制作方式
        2.4.1 成坯
        2.4.2 钻孔及成形
        2.4.3 修整成器
    2.5 新石器时代至夏纪年时期玉璧的使用
        2.5.1 玉璧的出土位置
        2.5.2 玉璧的出土组合
        2.5.3 玉璧的使用方式
    2.6 新石器时代至夏纪年时期玉璧的功能愈用途
        2.6.1 佩饰
        2.6.2 身份、地位的象征
        2.6.3 沟通天地、神灵的法器
        2.6.4 财富货币
        2.6.5 随葬
        2.6.6 乐器
    2.7 新石器时代至夏纪年时期玉璧的分期与特征
第三章 商代玉璧研究
    3.1 商代的文化框架与背景
    3.2 商代玉璧的发现与分布
        3.2.1 商文化地区
        3.2.2 四川地区
        3.2.3 湘江与资江下游地区
        3.2.4 赣鄱流域
        3.2.5 闽粤地区
    3.3 商代玉璧的型式分析
        3.3.1 圆璧
        3.3.2 有领璧
        3.3.3 牙璧
        3.3.4 有领牙璧
    3.4 商代玉璧制作工艺
    3.5 商代玉璧的使用
        3.5.1 商代玉璧出土遗迹类型
        3.5.2 商代玉璧出土位置
        3.5.3 商代玉璧出土组合
        3.5.4 商代玉璧使用方式
        3.5.5 商代玉璧的等级关联
    3.6 商代玉璧的功能与用途
        3.6.1 祭祀用器
        3.6.2 财富宝货
        3.6.3 身份地位象征
        3.6.4 纳贡之物
        3.6.5 随葬用器
        3.6.6 乐器
    3.7 商代玉璧的分期与分区
        3.7.1 商代玉璧的分期
        3.7.2 商代玉璧的分区
第四章 西周玉璧研究
    4.1 西周的文化框架与背景
    4.2 西周玉璧的发现与分布
        4.2.1 周原地区
        4.2.2 丰镐地区
        4.2.3 洛邑及周边地区
        4.2.4 晋及其周边地区
        4.2.5 燕及其周边地区
        4.2.6 鲁及其周边地区
        4.2.7 其他诸侯国
        4.2.8 四川地区
        4.2.9 湖湘地区
    4.3 西周玉璧的型式分析
        4.3.1 圆璧
        4.3.2 有领璧
        4.3.3 牙璧
        4.3.4 璜联璧
    4.4 西周玉璧的制作工艺
    4.5 西周玉璧的使用
        4.5.1 西周玉璧出土遗迹类型
        4.5.2 西周玉璧出土位置
        4.5.3 西周玉璧出土组合
        4.5.4 西周玉璧的使用制度
    4.6 西周玉璧的功能与用途
        4.6.1 礼仪用器
        4.6.2 祭祀用器
        4.6.3 宾赠用器
        4.6.4 丧葬用器
    4.7 西周玉璧的分期与分区
        4.7.1 西周玉璧的分期
        4.7.2 西周玉璧的分区
第五章 东周玉璧研究
    5.1 东周的文化框架与背景
    5.2 东周玉璧的发现与分布
        5.2.1 成周及其周边地区
        5.2.2 晋及其周边地区
        5.2.3 齐鲁及其周边地区
        5.2.4 秦及其周边地区
        5.2.5 吴越及其周边地区
        5.2.6 楚及其周边地区
        5.2.7 燕及周边地区
        5.2.8 滇及其他地区
    5.3 东周玉璧的型式分析
        5.3.1 圆璧
        5.3.2 出廓璧
        5.3.3 有领璧
        5.3.4 牙璧
        5.3.5 双联璧
    5.4 东周玉璧的制作工艺
    5.5 东周玉璧的使用
        5.5.1 东周玉璧出土遗迹类型
        5.5.2 东周玉璧出土位置
        5.5.3 东周玉璧出土组合
        5.5.4 东周玉璧的使用制度
    5.6 东周玉璧的功能与用途
        5.6.1 礼仪用器
        5.6.2 祭祀用器
        5.6.3 盟誓用器
        5.6.4 宾赠用器
        5.6.5 丧葬用器
        5.6.6 财富货币
        5.6.7 佩饰
        5.6.8 陈设用器
    5.7 东周玉璧的分期与分区
        5.7.1 东周玉璧的分期
        5.7.2 东周玉璧的分区
第六章 汉代玉璧研究
    6.1 汉代的文化框架与背景
    6.2 汉代玉璧的发现与分布
        6.2.1 陕西地区(关中地区)
        6.2.2 河南地区
        6.2.3 河北、山西地区
        6.2.4 山东地区
        6.2.5 江苏地区
        6.2.6 两湖地区
        6.2.7 云贵地区
        6.2.8 福建、两广地区
        6.2.9 其他地区
    6.3 汉代玉璧的型式分析
        6.3.1 圆璧
        6.3.2 出廓璧
        6.3.3 有领璧
        6.3.4 其他玉璧种类
    6.4 汉代玉璧的制作工艺
    6.5 汉代玉璧的使用
        6.5.1 汉代玉璧出土遗迹类型
        6.5.2 汉代玉璧出土位置
        6.5.3 汉代玉璧出土组合
        6.5.4 汉代玉璧使用方式
        6.5.5 汉代玉璧的使用制度
    6.6 汉代玉璧的功能与用途
        6.6.1 礼仪用器
        6.6.2 祭祀用器
        6.6.3 丧葬用器
        6.6.4 财富货币
        6.6.5 馈赠用器
        6.6.6 佩饰
        6.6.7 陈设用器
        6.6.8 建筑装饰用器
    6.7 汉代玉璧的分期与分区
        6.7.1 汉代玉璧的分期
        6.7.2 汉代玉璧的分区
第七章 相关问题探讨
    7.1 玉璧的起源问题探讨
    7.2 玉璧形器的定名
    7.3 玉璧的形制演变
    7.4 玉璧制作工艺的发展脉络
    7.5 玉璧的使用习俗与制度
    7.6 玉璧功能的发展演变
        7.6.1 玉璧的出土位置与玉璧功能的关联
        7.6.2 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玉璧基础功能的转化
        7.6.3 各时期的流行观念对玉璧功能的影响
    7.7 玉璧承载形式的转变
    7.8 玉璧在玉器中的地位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不同氧化物掺杂体系下硅酸铝钠硬玉的高温高压合成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翡翠的基本概述
        1.1.1 翡翠的历史
        1.1.2 翡翠岩石的矿床及地质特征
        1.1.3 硬玉岩矿床成因与讨论
        1.1.4 翡翠的类型
        1.1.5 翡翠的评估
    1.2 翡翠的宝石学性质
        1.2.1 翡翠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1.2.2 翡翠的晶体结构
        1.2.3 翡翠的力学特征
        1.2.4 翡翠的光学特征
    1.3 翡翠的研究进展
        1.3.1 翡翠中微量元素的研究现状
        1.3.2 翡翠的优化处理
        1.3.3 人工合成翡翠的依据
        1.3.4 合成翡翠的发展现状
    1.4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选题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温高压设备与实验技术
    2.1 引言
    2.2 高温高压技术简介
        2.2.1 高压设备简介
        2.2.2 国产六面顶高温高压设备
        2.2.3 国产六面顶压机压力控制系统
        2.2.4 国产六面顶压机温度控制系统
    2.3 压力及温度的标定
        2.3.1 压力的标定
        2.3.2 温度的标定
    2.4 传压介质与外围材料的选择
        2.4.1 传压介质的选取
        2.4.2 容器材料的选择
    2.5 高压腔体中样品单元的组装结构
第三章 无掺杂硅酸铝钠硬玉的高温高压合成与表征
    3.1 引言
    3.2 硅酸铝钠硬玉晶体生长的影响因素
    3.3 高温高压无掺杂硅酸铝钠硬玉的合成
        3.3.1 实验原料的配制
        3.3.2 实验工艺
        3.3.3 时间对合成样品宏观形貌的影响
        3.3.4 不同压力下无掺杂硅酸铝钠硬玉的合成
    3.4 高温高压无掺杂硅酸铝钠硬玉的表征
        3.4.1 合成样品XRD测试
        3.4.2 合成样品的扫描电镜测试
        3.4.3 合成样品的拉曼光谱检测
        3.4.4 不同压力合成最佳样品的硬度与密度
    3.5 硅酸铝钠硬玉的合成条件(P-T)图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氧化物掺杂硅酸铝钠硬玉的高温高压合成
    4.1 引言
    4.2 实验过程
        4.2.1 氧化物的介绍
        4.2.2 氧化物掺杂体系下的玻璃料制备
        4.2.3 氧化物掺杂体系下硅酸铝钠硬玉的高温高压合成
    4.3 合成样品的XRD表征
    4.4 一氧化锰浓度对样品颜色的影响
    4.5 低压下掺杂铬离子的硬玉合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温高压合成的掺杂硅酸铝钠硬玉的表征
    5.1 引言
    5.2 合成样品的X射线衍射及结构分析
    5.3 合成样品的透射电镜检测
    5.4 合成样品的扫描电子显微结构对比
    5.5 合成样品的拉曼光谱检测
    5.6 合成样品的红外光谱检测
    5.7 合成样品的密度与硬度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温高压合成掺杂硅酸铝钠硬玉的成分与致色机理
    6.1 引言
    6.2 翡翠宝石的呈色理论
        6.2.1 翡翠的颜色成因
        6.2.2 翡翠的呈色机理
    6.3 合成翡翠的致色分析
        6.3.1 合成样品的元素分布
        6.3.2 合成样品的成分分析
        6.3.3 XPS能谱表征
        6.3.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基于宝石矿物学特征的当代和田玉雕刻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和田玉的材质(宝石矿物学)研究
        1.2.2 和田玉的雕刻工艺与文化研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的基本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1.5 完成工作量
2 和田玉的工艺发展历程与当代玉雕工艺
    2.1 和田玉工艺技法的分类
        2.1.1 常用雕刻工艺
        2.1.2 特殊雕刻工艺
    2.2 和田玉雕刻工具的发展
        2.2.1 琢玉砣机的革新
        2.2.2 和田玉琢玉工艺的进化
    2.3 和田玉雕刻方法的传承与创新
        2.3.1 传统雕刻方法与工序
        2.3.2 现代雕刻方法与工序
    2.4 和田玉琢玉工艺的演变内涵
3 当代和田玉常见雕刻工艺应用解析
    3.1 和田玉俏色工艺
        3.1.1 皮色俏色
        3.1.2 本体俏色
        3.1.3 内含物俏色
        3.1.4 围岩俏色
        3.1.5 和田玉俏色实践中需注意的问题
    3.2 和田玉镂雕工艺
        3.2.1 制作镂雕工艺的玉料材质特点
        3.2.2 当代和田玉镂雕工艺作品的主要类型
        3.2.3 和田玉镂雕实践中需注意的问题
    3.3 和田玉薄胎工艺
        3.3.1 制作薄胎工艺的玉料材质特点
        3.3.2 当代和田玉薄胎工艺作品的主要类型
    3.4 和田玉书法雕刻工艺和微雕工艺
        3.4.1 和田玉书法雕刻与琢字工艺
        3.4.2 和田玉微雕工艺
    3.5 和田玉活链及活环工艺
        3.5.1 和田玉活环工艺
        3.5.2 和田玉活链工艺
    3.6 和田玉镶金嵌宝工艺
        3.6.1 和田玉金银错工艺
        3.6.2 和田玉宝石镶嵌工艺
4 当代和田玉作品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4.1 天工奖作品评选流程及材质分布
        4.1.1 天工奖及作品评选流程
        4.1.2 天工奖参选作品的材质特点
    4.2 天工奖和田玉作品特征
        4.2.1 和田玉作品奖项分布
        4.2.2 和田玉材质品种分布
        4.2.3 题材(主要元素)分布
        4.2.4 形制与工艺效果
        4.2.5 设计与创作的方法、原则
    4.3 从历年天工奖和田玉作品看中国现代玉雕作品特征
        4.3.1 题材的变化——体现玉雕特征的主要因素
        4.3.2 艺术形式的变革
        4.3.3 工艺感形式更强
        4.3.4 功能性相对简化,受众人群平民百姓化
        4.3.5 精雕细作,突显材质之美,作品以小件居多,少见大型制作
    4.4 影响因素
        4.4.1 和田玉原材料的影响
        4.4.2 加工工具的影响
        4.4.3 玉雕师设计制作的影响
        4.4.4 地域风格的影响
        4.4.5 加工组织形式的影响
        4.4.6 消费环境的影响
5 和田玉宝石矿物学的特征及其对玉雕工艺的影响
    5.1 研究样品描述
    5.2 和田玉的宝石学特征及其对玉雕工艺的影响
        5.2.1 和田玉的光学特征
        5.2.2 和田玉的力学特征
        5.2.3 和田玉的宝石学特征对雕刻的影响
    5.3 和田玉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对玉雕工艺的影响
        5.3.1 和田玉结构分析与工艺实践
        5.3.2 和田玉矿物组成及对雕刻工艺的影响
        5.3.3 本次研究中和田玉矿物组成和结构的研究方法
    5.4 和田玉的产出类型及其对玉雕的影响
        5.4.1 和田玉产出类型对设计的影响
        5.4.2 和田玉的产出类型对雕刻的影响
    5.5 总结
6 和田玉作品的设计创作与雕刻实践
    6.1 和田玉创作理念及设计方法
        6.1.1 创作理念分析
        6.1.2 创作理念方案举例
    6.2 和田玉作品创作实践
        6.2.1 工艺流程解析
        6.2.2 和田玉雕刻作品实例
    6.3 和田玉与其他玉石材质设计、雕刻的对比
        6.3.1 设计实践——琇莹玉作品设计
        6.3.2 雕刻实践
7 和田玉雕刻的工艺评价
    7.1 评估当代和田玉雕刻作品价值的要素
        7.1.1 材料价值
        7.1.2 工艺价值
        7.1.3 历史价值
        7.1.4 人文价值
        7.1.5 配件及附件的价值
        7.1.6 其他因素
    7.2 和田玉雕刻工艺的具体评价方法
        7.2.1 玉料的使用
        7.2.2 造型设计与琢制工艺
        7.2.3 装潢与配件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辽宁黄蜡石宝石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2 辽宁黄蜡石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成因、成矿远景预测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地质成因
    2.3 成矿远景预测
3 辽宁黄蜡石外观特征及分类
    3.1 外观特征
    3.2 辽宁黄蜡石的分类
4 常规仪器鉴定特征
    4.1 光学性质
    4.2 力学性质
    4.3 放大观察
5 辽宁黄蜡石显微特征及化学成分
    5.1 显微特征
    5.2 测试样品元素含量
6 辽宁黄蜡石的谱学特征研究
    6.1 红外光谱特征
    6.2 紫外—可见分光光谱
    6.3 拉曼光谱分析
    6.4 X射线粉晶衍射光谱分析
    6.5 谱学特征结论
7 辽宁黄蜡石优化处理、定名及质量评价
    7.1 优化处理的鉴别
    7.2 黄蜡石质量评价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辽宁省地方标准《黄蜡石鉴定》全文
附录二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取得成果
附件

四、几种宝玉石加工常用的金刚石制品(论文参考文献)

  • [1]超硬材料合成方法、结构性能、应用及发展现状[J]. 张旺玺,梁宝岩,李启泉. 超硬材料工程, 2021(01)
  • [2]经改色粉—红色高温高压合成钻石谱学特征及呈色机理研究[D]. 张传政.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5)
  • [3]单晶金刚石同质连接机制、结构及性能研究[D]. 舒国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 [4]合成碳硅石的宝石学特征及覆膜实验初探[D]. 孙竹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5]东周时期齐国水晶玛瑙制品初论[D]. 杨镇. 山东大学, 2020(12)
  • [6]面向三维实体的多轴数控锯切粗加工优化研究[D]. 钱平. 华侨大学, 2020(01)
  • [7]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玉璧研究[D]. 杨岐黄. 西北大学, 2020(07)
  • [8]不同氧化物掺杂体系下硅酸铝钠硬玉的高温高压合成与表征[D]. 赵亮. 吉林大学, 2020(08)
  • [9]基于宝石矿物学特征的当代和田玉雕刻工艺研究[D]. 王铭颖.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10]辽宁黄蜡石宝石学特征研究[D]. 马智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2)

标签:;  ;  ;  ;  ;  

宝石玉石加工中常用的几种金刚石制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