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建永安发现糙花少穗竹野生群落(论文文献综述)
张英[1](2017)在《糙花少穗竹生态抚育技术经营效益比较》文中提出对福建省永安安砂水库周边一重山的糙花少穗竹林采取等高隔带浅翻处理(DGQ)、错位品字型块状全锄处理(CKC)、等高隔带浅翻(深度35 cm)+施肥处理(DGF)、全面劈山处理(QPS)、全面浅翻处理(QCK)抚育技术,研究其对竹林的生长效应以及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土壤涵养水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胸径从大到小依次为:DGF>DGQ>QCK>CKC>QPS处理;笋产量和竹材产量从高到低均依次为:DGF>DGQ>QCK>CKC>QPS处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DGF、DGQ与QPS处理间,DGF与CKC处理间笋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着水平,DGQ与DGF处理间、CKC与QPS、DGF处理间笋产量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其它处理间笋产量差异不显着;DGF、DGQ、QCK与QPS处理间,DGF与CKC处理间竹材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着水平,DGQ、QCK与CKC处理间竹材产量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其它处理间竹材产量差异不显着。DGQ和CKC处理竹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土壤涵养水源能力优于全面浅翻(QCK)和全面浅翻+施肥(DGF)处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DGQ与QPS、QCK处理间土壤贮水力差异达到显着水平。说明DGQ、CKC处理平均胸径、笋产量和竹材产量不及全面浅翻+施肥(DGF)处理,但土壤水源涵养能力优于DGF和QCK处理,对于重要生态区位的糙花少穗竹林采取生态型DGQ处理和CKC处理是有效、可行的技术措施。
林福星[2](2011)在《糙花少穗竹不同垦复经营措施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糙花少穗竹不同垦复经营措施试验研究,比较不同水平的经营措施对笋发育、新竹秆径、竹高、立竹度以及笋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翻松土结合施用复合肥或深耕松土,年发笋数达1990025500个/hm2、年笋产量9145.012642.5kg/hm2、新竹立竹度54256175株/hm2、新竹秆径2.602.85 cm、竹高6.306.73m、年竹产量24412778.8 kg/hm2。分别比未垦复的竹林提高136.9%203.6%、372.4%553.0%、191.04%231.28%、88.41%106.52%、47.89%57.98%和309.28%365.87%;其经营利润达10905.417063.6元/hm2,是粗放经营的4.517.06倍,投入产出比达到1∶6.56.8。其中尤以深翻松土并配施复合肥的经营措施效果最好,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高效经营措施。
陈瑞炎,涂年旺,陈志平,林敏水,王文意[3](2011)在《福建永安观赏植物资源及其保护利用》文中研究表明福建永安辖区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组成成分复杂。其生境的多样,孕育了特殊的森林类型,是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天然宝库,按观赏功能分绿化树种及观花灌木、盆景植物、草本花卉、萌生植物、地被植物和垂直绿化植物进行列举阐述,并对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对策。
蒋家雄[4](2010)在《糙花少穗竹生物学特性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糙花少穗竹是福建优良乡土竹种,笋材两用,其竹鞭、竹笋、幼竹生长节律与单轴散生竹毛竹相似。竹鞭垂直分布多数在土层20 cm范围,4~15 m长的鞭系占78.1%,发笋期较集中在3月中下旬,单个笋重为盛期笋>初期笋>末期笋。从笋出土到幼竹高生长停止,可分为初期、上升期、盛期和末期。但竹鞭垂直分布比毛竹浅,出笋期比毛竹早,且出笋没有明显的大小年,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在自然分布区可根据其生物学特性、竹鞭生长与发笋成竹规律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垦复改造荒芜野生竹林,2~3年即可郁闭成林。
陈瑞炎[5](2009)在《福建永安安砂库区糙花少穗竹林地固土保水功能》文中认为利用人工径流区,以杉木人工纯林为对照,研究了福建永安安砂库区主要植被类型之一糙花少穗竹单优群落的固土保水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糙花少穗竹林地抗蚀性、渗透性及贮水性都优于杉木林,可作为水土保持林加以保育。
池长武[6](2009)在《糙花少穗竹林碳吸存动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糙花少穗竹(Oligostachyum scabriflorum)是少穗竹属中分布最广的竹种,也是少穗竹属中目前垦复改造利用面积最大的竹种。糙花少穗竹不仅能够给当地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而且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永安市洪田镇磉溪村糙花少穗竹林的碳吸收和排放动态进行了测定,对其年周期内的现存生物量、碳浓度、碳密度、碳贮量和碳排放进行详细分析,揭示了糙花少穗竹林的碳平衡动态特征,为竹林生态系统的碳库动态研究和管理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对糙花少穗竹单株生物量和碳贮量(或碳密度)的时空分布研究表明:糙花少穗竹在各个生长阶段的单株生物量增长规律与其单株碳贮量(或碳密度)变化规律一致。从整个林分生物量和碳贮量增长速率考虑,中坡位>下坡位>上坡位。从单株生物量和碳贮量增长速率考虑,在笋-幼竹和新竹阶段,碳贮量与生物量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在成竹阶段,竹秆在3龄中期前处于净累积状态,之后转为净损耗状态。鞭在3龄后期前处于净累积状态,之后转为净损耗状态。(2)采用8种常用生长方程,建立糙花少穗竹笋-幼竹和新竹的各个器官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单株生物量和碳贮量(或碳密度)动态模型,结果表明:在笋-幼竹和新竹阶段秆的生物量和碳素累积规律与Logistic和Gompertz模型较为接近,拟合效果最好。(3)将同一年份的不同龄级的糙花少穗竹按龄级相接视为其成竹或鞭系的生命过程(成竹:1龄竹-4龄竹;鞭系:新鞭-5龄鞭),对其单株生物量和碳贮量(或碳密度)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成竹秆和鞭的生物量和碳素累积规律符合Rоляср模型。(4)对糙花少穗竹林净光合速率及其林地土壤呼吸进行了季节和日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单峰曲线,其峰值在10:30-13:30之间出现,且季节变化中最高值出现在生长季节(6-8月),达到10.25μmol·m-2·s-1;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也呈单峰曲线,其最高值都在13:30出现,且季节变化中最高值也出现在生长季节。(5)糙花少穗竹各器官和不同生长阶段的碳汇功能差异明显。竹叶的碳汇贡献最大,其上、中、下各坡位的碳平均年净吸存量分别为14875.01、15072.25、15004.28 kg·ha-1,平均为14983.85 kg·ha-1。笋-幼竹、新竹、1龄-2龄竹为碳汇,3龄-4龄竹为碳源。新鞭-3龄鞭中期为碳汇,此后为碳源。(6)对糙花少穗竹林的碳收支动态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糙花少穗竹林为碳源。从其动态来看,不同坡位的竹林差异明显。上坡位的竹林6-7月为碳汇,中坡位的竹林6-9月为碳汇,下坡位的竹林4-9月为碳汇,各坡位的竹林其他月份为碳源。糙花少穗竹林的碳吸存动态具有复杂的过程。竹类植物的不同器官和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碳吸存过程存在明显差异,是竹林碳库研究的关键环节。糙花少穗竹林的碳吸存动态的研究可为其竹林管理和其他竹林碳平衡研究提供依据。
杨志坚,陈辉,陈世品,冯金玲,雷金勇[7](2008)在《糙花少穗竹天然居群表型变异》文中认为以福建永安市安砂、青水、洪田3个糙花少穗竹天然居群的18个亚居群为对象,对其表型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研究.各性状变异系数分析表明亚居群内和亚居群间的各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表型性状与微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叶片性状与乔木层类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胸径、株高、枝下高、胸径处节长等均与海拔呈显着负相关;胸径、株高、总节数、枝下节数等均与坡位呈显着正相关;枝下高与坡位呈极显着正相关;各表型性状与坡度、立地类型间相关不显着;株高与乔木类型呈显着正相关.聚类分析发现,青水居群内的亚居群聚为一类,而安砂居群内的亚居群A5聚到洪田居群内,洪田居群内亚居群聚为2亚类.研究结果为揭示糙花少穗竹的表型分化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林敏水[8](2008)在《永安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竹亚科是植物分类系统中较为复杂的类群,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国内外对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的专题报道极少,由此可见,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研究在对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选择县级区域——永安,对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经过调查,永安天然分布的竹类植物有11属63种(含变种、变型),属种分别占中国数的28.2%和11.4%,占全省数的64.7%和48.8%。其中红舌唐竹、湖南箬竹、毛箨茶秆竹、黄槽毛竹4种,为福建省竹类分布新记录。珍稀竹类植物种类较多,稀有竹种有永安少穗竹、橄榄竹、黄槽毛竹、绿槽毛竹、斑苦竹。渐危竹种有早园竹、花毛竹、少穗竹、糙花少穗竹、毛箨茶秆竹、薄箨茶秆竹、湖南箬竹、红舌唐竹。经过类群分析表明,永安的竹类植物以单轴散生和复轴混生的竹种为主,分别占本区竹类植物总种数的49.2%和39.7%。有明显的由丛生竹向散生竹过渡特性,是散生竹类和混生竹类的分布中心。除了箣竹属、唐竹属、寒竹属、玉山竹属种类较少外,其余7个属种数都超过全省种数的50%以上,特别是茶秆竹属、箬竹属、倭竹属的种数达到全省种数的80%以上,可以认为永安是福建省竹类植物重要的基因库。区系地理分析表明,永安竹类植物有5个分布区类型(含亚型)。其中东亚成分占首位,占本区总属数的54.6%,占总种数的68.3%,具有明显的温带分布性质,兼有少量热带性质,寓意着竹类区系的过渡性质。经过类群分析,永安天然分布竹种中,单轴散生型竹类和复轴混生型竹类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全国及福建省水平,表明本区竹类区系是一个较为年轻的区系。永安天然分布的竹类植物特有成份较高,不但竹种的特有成份较为丰富,而且属的特有性也较高。南平倭竹、福建倭竹、福建酸竹、少穗竹、福建茶秆竹、薄箨茶秆竹、永安少穗竹为福建特有种。特别是永安少穗竹,目前仅发现分布于永安个别乡镇,为永安特有种。含有若干个华东及邻近地区的特有属,有少穗竹属、酸竹属、玉山竹属等3个,占全省属数的17.6%,占全国竹类特有属总数的30%。对不同类型毛竹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发现毛竹林内物种是丰富的,但较大部分物种易受人为干扰影响。经过调查发现,群落不同层次,不同的干扰强度,物种多样性指数水平是不一样的;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竹阔混交林>竹针混交林>毛竹纯林,人类干扰强度小的竹林>干扰强度中等的竹林>干扰强度大的竹林;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竹针混交林>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干扰强度中等的竹林>干扰强度小的竹林>干扰强度大的竹林;竹阔混交林向毛竹纯林转型时,林下木本植物部分丧失,而草本植物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本区原生竹林主要有暖性竹林和温性竹林2种类型,共有23个群系。
雷金勇[9](2008)在《糙花少穗竹微地理种群遗传分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糙花少穗竹(Oligostachyum scabriflorum)是少穗竹属中分布最广、目前垦复改造利用面积最大的竹种。本文采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中国永安糙花少穗竹无性系扩散特点,并探讨了糙花少穗竹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在此技术基础上研究了永安糙花少穗竹的遗传分化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糙花少穗竹ISSR分析的技术体系。对糙花少穗竹的ISSR-PCR反应体系的化学组成和反应程序进行梯度筛选,得到糙花少穗竹ISSR-PCR分析比较理想的反应体系:反应终体积20μl,Mg2+1.5 mmol/L(Buffer 1倍液含Mg2+),Taq酶2 U,引物0.8 mmol/L,dNTPs 0.1 mmol/L,模版DNA 50 ng,用灭菌的双蒸水补齐,加入1.5%的甲酰胺可减轻背景噪音的干扰。反应程序:94℃预变性2 min,然后进入45个循环,94℃变性45 s,52~58℃(各引物退火温度不同)退火45 s,72℃延伸2 min,循环完毕后于72℃延伸5 min,最后在4℃下保存。PCR产物用1.5%的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检测。参考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UBC)提供由上海生工公司合成的50个ISSR引物序列,经过初筛,复筛,最终选出10条扩增条带清晰,稳定性好,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用于糙花少穗竹ISSR分析。(2)通过ISSR标记,并根据Nei’s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同一无性系上的立竹遗传结构相似,聚为一类,这与挖鞭的情况一致。糙花少穗竹的无性系分子标记判定结果显示:糙花少穗竹在100 m2样地内分布了12个无性系。对40 m×50 m的样地内10 m×10 m方格交叉点上的30株立竹的ISSR分析发现,30株立竹分属9个无性系,每个无性系占据2~5个交叉点。因此推断糙花少穗竹无性系的扩散距离为10~50 m。(3)糙花少穗竹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470,微环境引起的变异的比例均在30%以上。微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聚类与地理分布并不完全一致,可见地理隔离不是造成遗传分化的唯一原因。糙花少穗竹很少开花,即使开花,结果极少,传播的范围有限,这就使得基因交流少,环境的选择显得更重要。永安糙花少穗竹微地理种群的自然地形地貌比较复杂,海拔变化大,导致了水热条件的变化比较大,加大了糙花少穗竹的遗传分化。(4)本文首次对糙花少穗竹遗传分化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了解糙花少穗竹遗传多样性水平、环境因子对其遗传分化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糙花少穗竹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包括Na、N、H、I、PPB)与土壤0-20 cm层和20-40 cm层的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总孔隙度、通气度呈负相关,与土壤密度呈正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着。糙花少穗竹遗传多样性参数与0-20 cm土层土壤pH值、全N呈正相关,与土壤全P、土壤有机质、C/N比呈负相关;遗传多样性参数除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与土壤全K含量呈负相关外,其余参数均与全K呈正相关,但相关性都不显着。糙花少穗竹的遗传多样性参数与20-40 cm土层的pH值、全N、全K呈正相关,与土壤全P、有机质、C/N比呈负相关,关联均不显着。说明遗传分化对土壤因子的依赖性很小。分析海拔、坡位、坡度因子和地理经纬度对糙花少穗竹遗传分化的影响发现:糙花少穗竹的遗传多样性与海拔、坡位、经度呈正相关,与坡度、纬度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大。微地理环境因子的差异引起了糙花少穗竹遗传分化,各因子的主导作用不明显,是其综合作用的结果。
吴锦华[10](2007)在《垦复干扰对糙花少穗竹林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文中提出对相邻的未垦复和垦复2a的糙花少穗竹林生物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垦复林地的单株生物量、立竹密度、地上部生物量均比未垦复林地高,但垦复林地单位面积的地下部生物量比未垦复林地小。下、中、上3个坡位对垦复干扰的响应差异较大,其中下坡位垦复竹林的生物量增幅大于其他坡位。垦复对1龄竹的影响大于其他龄级。垦复林地各高度层秆枝叶的生物量均比未垦复林地大,其中秆生物量以34m高度层增幅最大,枝叶生物量则以01m层增幅最大。垦复干扰对糙花少穗竹林不同部分的生物量的影响差异较大,选择合理的垦复方式和强度是维持竹林持续生产力的保证。
二、福建永安发现糙花少穗竹野生群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建永安发现糙花少穗竹野生群落(论文提纲范文)
(1)糙花少穗竹生态抚育技术经营效益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
2 试验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调查测定方法 |
2.3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生态抚育措施对竹林胸径及其径阶分布的影响 |
3.2 生态抚育措施对竹林产量的影响 |
3.3 竹林土壤特性及涵养水源能力比较 |
3.3.1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
3.3.2 土壤入渗能力 |
3.3.3 土壤贮水力 |
4 小结 |
(2)糙花少穗竹不同垦复经营措施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设计与实施 |
2.2 野外调查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垦复经营管理措施对出笋的影响 |
3.2 不同垦复经营管理措施对成竹的影响 |
3.3 高效垦复经营措施的效益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3)福建永安观赏植物资源及其保护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条件概况 |
2 研究方法 |
3 植被类型 |
4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 |
4.1 绿化树种及观花灌木 |
4.2 盆景植物 |
4.3 草本花卉 |
4.4 萌生植物 |
4.5 地被植物 |
4.6 垂直绿化植物 |
5 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
5.1 保护的重要性 |
5.2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
(4)糙花少穗竹生物学特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研究方法 |
1.2.1 发笋期观测 |
1.2.2 竹鞭生长观测 |
2 生态学特性 |
2.1 自然分布特点 |
2.2 适生条件 |
3 糙花少穗竹的生长特性 |
3.1 竹鞭生长 |
3.1.1 鞭龄与形态特征 |
3.1.2 竹鞭的垂直分布 |
3.1.3 鞭梢生长 |
3.1.4 鞭芽生长 |
3.1.5 鞭系结构 |
3.2 竹笋—幼竹生长 |
3.2.1 笋的生长发育 |
3.2.2 幼竹生长 |
4 小结与讨论 |
(5)福建永安安砂库区糙花少穗竹林地固土保水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地概况 |
2 调查研究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林地土壤抗蚀性 |
3.1.1 土壤结构 |
3.1.2 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 |
3.2 林地土壤的渗透性 |
3.3 土壤贮水力 |
4 小结 |
(6)糙花少穗竹林碳吸存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竹类植物碳吸存与碳循环研究意义与目的 |
(2) 竹类植物碳吸存与碳平衡研究进展 |
(3) 本研究的意义 |
1 研究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样地设置 |
1.3 野外调查方法 |
1.3.1 笋-幼竹生长规律调查 |
1.3.2 新竹生长规律调查 |
1.3.3 成竹取样方法 |
1.3.4 鞭根取样方法 |
1.3.5 凋落物收集方法 |
1.3.6 碳呼吸测定 |
1.4 测定项目和方法 |
1.5 数据处理和分析 |
2 糙花少穗竹地上部分生物量动态 |
2.1 笋-幼竹生物量动态 |
2.2 新竹阶段的生物量动态 |
2.2.1 新竹秆的生物量动态 |
2.2.2 新竹枝的生物量动态 |
2.2.3 新竹叶的生物量动态 |
2.2.4 新竹单株生物量动态 |
2.3 成竹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物量动态 |
2.3.1 成竹秆的生物量动态 |
2.3.2 成竹枝的生物量动态 |
2.3.3 成竹叶的生物量动态 |
2.3.4 成竹单株生物量动态 |
3 糙花少穗竹地下部分及凋落物生物量动态 |
3.1 地下部分生物量动态 |
3.1.1 地下鞭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物量增长规律 |
3.1.2 地下鞭的整个生命周期生物量增长模型 |
3.2 凋落物生物量动态 |
4 糙花少穗竹地上部分的碳吸存动态 |
4.1 笋-幼竹期间生长过程的碳吸存动态 |
4.1.1 笋-幼竹单株碳贮量增长规律 |
4.1.2 笋-幼竹碳吸存动态模型 |
4.2 新竹碳吸存动态 |
4.2.1 新竹秆的碳吸存动态 |
4.2.2 新竹枝的碳吸存动态 |
4.2.3 新竹叶的碳吸存动态 |
4.2.4 新竹单株碳吸存动态 |
4.3 成竹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碳吸存动态 |
4.3.1 各龄级秆的碳吸存动态 |
4.3.2 各龄级枝的碳吸存动态 |
4.3.3 各龄级叶的碳吸存动态 |
4.3.4 成竹单株碳吸存动态 |
5 糙花少穗竹地下部分及凋落物碳吸存的动态 |
5.1 地下鞭碳吸存动态 |
5.1.1 不同发育阶段碳密度变化 |
5.1.2 地下部分的整个生命周期碳吸存模型 |
5.2 凋落物碳吸存动态研究 |
6 糙花少穗竹林碳呼吸研究 |
6.1 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
6.2 土壤呼吸日动态 |
7 糙花少穗竹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估算 |
7.1 竹林生态系统构成 |
7.2 糙花少穗竹林碳收支估算 |
8 结论与讨论 |
8.1 糙花少穗竹单株生物量和碳吸存的时空分配格局 |
8.2 糙花少穗竹单株生物量和碳贮量增长模型 |
8.3 竹林碳呼吸特征 |
8.4 竹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特征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糙花少穗竹天然居群表型变异(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亚居群内与亚居群间的表型变异 |
3.2 表型变异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
3.3 亚居群的聚类情况 |
4 小结 |
(8)永安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基本情况 |
1.1 地理位置 |
1.2 自然条件 |
1.2.1 地质地貌 |
1.2.2 气候条件 |
1.2.3 水文条件 |
1.2.4 土壤条件 |
1.2.5 生物多样性 |
1.3 社会经济条件 |
1.3.1 行政区划 |
1.3.2 人口与劳动 |
1.3.3 交通与通讯 |
1.3.4 国民经济状况 |
1.4 林业生产概况 |
1.5 自然灾害情况 |
第二章 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综述 |
2.1 生物多样性概念及组成 |
2.1.1 生物多样性概念 |
2.1.2 生物多样性的组成 |
2.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
2.2.1 直接利用价值 |
2.2.2 间接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
2.2.3 潜在价值 |
2.2.4 存在价值 |
2.3 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2.3.1 竹类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2.3.2 竹类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
2.3.3 竹类植物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三章 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3.2 研究内容 |
3.3 研究方法 |
3.3.1 野外竹类标本采集及鉴定 |
3.3.2 采用标准地法进行群落学调查 |
3.3.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四章 永安竹类植物物种多样性 |
4.1 永安竹类植物种类组成及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
4.1.1 永安竹类植物种类组成 |
4.1.2 永安竹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
4.1.3 永安竹类植物类群特征分析 |
4.1.4 永安竹类植物区系特征 |
4.1.5 永安竹类植物分布特征 |
4.1.6 永安特有种及福建新分布种形态特征 |
4.2 毛竹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
4.2.1 植物种类组成 |
4.2.2 乔木层物种多样性 |
4.2.3 林下草本植被层物种多样性 |
4.2.4 林下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 |
第五章 永安竹类植物生态系统多样性 |
5.1 永安竹类植物群落类型分类系统 |
5.1.1 暖性竹林 |
5.1.2 温性竹林 |
5.2 永安主要竹类植物群落特征 |
5.2.1 毛竹林 |
5.2.2 毛竹+甜槠林 |
5.2.3 毛竹+钩栲林 |
5.2.4 毛竹+杉木林 |
5.2.5 桂竹林 |
5.2.6 刚竹林 |
5.2.7 水竹林 |
5.2.8 箸竹林 |
第六章 永安竹类植物遗传多样性 |
6.1 永安竹类植物表型性状多样性 |
6.2 DNA水平上的永安竹类植物遗传多样性特征 |
第七章 永安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价值及保护 |
7.1 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价值体现 |
7.1.1 直接利用价值 |
7.1.2 间接利用价值 |
7.1.3 生态服务价值 |
7.1.4 存在价值 |
7.2 永安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
7.2.1 永安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
7.2.2 永安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9)糙花少穗竹微地理种群遗传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地概况 |
1.1 地理范围 |
1.2 社会经济概况 |
1.3 地质地貌 |
1.4 土壤特征 |
1.5 气候特点 |
2 研究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2 基因组DNA提取与纯化 |
2.3 ISSR—PCR分析 |
2.4 ISSR数据处理和指标计算 |
2.5 土壤取样、物理和化学性质测定方法 |
3 糙花少穗竹ISSR—PCR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的建立与优化 |
3.1 糙花少穗竹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
3.2 糙花少穗竹ISSR—PCR反应程序的优化 |
3.3 糙花少穗竹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 |
4 糙花少穗竹无性系的扩散模式 |
4.1 糙花少穗竹无性系扩散研究的取样位置 |
4.2 糙花少穗竹无性系判定 |
4.3 糙花少穗竹单位面积的无性系分布 |
4.4 糙花少穗竹无性系扩散距离 |
5 糙花少穗竹遗传分化规律 |
5.1 糙花少穗竹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5.2 糙花少穗竹地理分布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5.3 糙花少穗竹微地理分布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5.4 糙花少穗竹遗传分化特点 |
6 糙花少穗竹遗传分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6.1 糙花少穗竹遗传分化与土壤因子(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 |
6.2 糙花少穗竹遗传分化与其它环境因子的关系 |
6.3 糙花少穗竹遗传分化与地理位置(经纬度)的关系 |
7 结论与讨论 |
7.1 糙花少穗竹模版DNA的制备 |
7.2 糙花少穗竹ISSR反应体系 |
7.3 糙花少穗竹无性系的扩散模式 |
7.4 糙花少穗竹遗传分化规律 |
7.5 糙花少穗竹遗传分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福建永安发现糙花少穗竹野生群落(论文参考文献)
- [1]糙花少穗竹生态抚育技术经营效益比较[J]. 张英. 福建林业科技, 2017(03)
- [2]糙花少穗竹不同垦复经营措施效果分析[J]. 林福星.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15)
- [3]福建永安观赏植物资源及其保护利用[J]. 陈瑞炎,涂年旺,陈志平,林敏水,王文意. 中国林副特产, 2011(02)
- [4]糙花少穗竹生物学特性观察[J]. 蒋家雄.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0(02)
- [5]福建永安安砂库区糙花少穗竹林地固土保水功能[J]. 陈瑞炎. 福建林业科技, 2009(04)
- [6]糙花少穗竹林碳吸存动态研究[D]. 池长武. 福建农林大学, 2009(06)
- [7]糙花少穗竹天然居群表型变异[J]. 杨志坚,陈辉,陈世品,冯金玲,雷金勇.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8]永安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D]. 林敏水. 福建农林大学, 2008(06)
- [9]糙花少穗竹微地理种群遗传分化研究[D]. 雷金勇. 福建农林大学, 2008(11)
- [10]垦复干扰对糙花少穗竹林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J]. 吴锦华.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