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112例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112例手术治疗

一、腰椎间盘突出112例的手术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张婷婷[1](2021)在《靳三针结合隔盐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靳三针结合隔盐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靳三针结合隔盐灸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60例来自泰国尖竹汶府(Chanthaburi),SOIDAO医院门诊的LDH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靳三针结合隔盐灸治疗)30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30例,二组均进行1周3次,隔天1次的治疗,两周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Oswestry 功能性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JOA 下腰痛评分量表(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以及总体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有60例LDH患者,其中包括男性21例,女性39例;年龄最大为74岁,最少为28岁;病程最长99月,最少2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这些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通过NRS评分的分析,两组组间治疗前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两组均能改善患者疼痛症状,进行治疗后两组比较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靳三针结合隔盐灸治疗(治疗组)减轻疼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通过ODI评分和JOA评分的分析,两组组间治疗前(P>0.05),表明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均能改善患者的LDH症状。两组治疗比较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靳三针结合隔盐灸治疗(治疗组)能缓解患者疼痛,增加患者行走、提物、站立、坐位、睡眠时长,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性能力、参与社会活动能力及旅行能力,即在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减轻症状方面,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靳三针结合隔盐灸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靳三针结合隔盐灸疗法治疗LDH效果优于常规针刺疗法。结论:靳三针结合隔盐灸和常规针刺治疗能缓解患者疼痛,增加患者行走、提物、站立、坐位、睡眠时长,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性能力、参与社会活动能力及旅行能力,且靳三针结合隔盐灸组疗效更佳。因此,靳三针结合隔盐灸疗法是一种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好的组合疗法。

杨映[2](2021)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围术期护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以及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56例)与研究组(56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开窗手术治疗,研究组予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两组患者均加强围术期护理,随访至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综合指标、治疗前后日本矫形外科评分(JOA)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与不良反应。结果较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更短(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与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对照组,研究组患者JOA评分明显更高,ODI评分明显更低(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其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能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

张辉[3](2021)在《两种术式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文中认为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脊柱外科常见退行性疾病,临床症状早期大多可通过保守治疗得到一定缓解,经过系统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时则需手术治疗。对于L5/S1节段以往多通过传统椎板开窗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 FD)摘除髓核,随着微创手术理念发展,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 PEID)手术穿刺路径与传统椎板开窗术相似,得到了脊柱外科医师青睐,因此探索该技术的疗效及并发症预防策略,对于该技术的临床推广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PEID与F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前术后各项指标评分资料,统计分析对比两种术式的优缺点,并对PEID技术相关并发症观察分析,研究PEID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在2018年01月—2019年05月行PEID或FD手术治疗L5/S1节段LD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排除纳入标准共入组66例,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组,其中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组)35例均采用局部麻醉,传统椎板开窗术(FD组)31例均采用全身麻醉。PEID组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2~81岁,平均(42.74±12.44)岁,中央型20例,旁中央型10例,游离/脱出型5例;FD组31例(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27~67岁,平均(42.16±10.54)岁,中央型18例,旁中央型7例,游离/脱出型6例。通过查阅临床系统及麻醉系统资料,随访通过门诊及电话方式,记录并评价两组术前、术后资料,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手术后24h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评估椎旁肌损伤程度,术后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残疾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按改良Mac Nab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突出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ID组出血量较FD组少,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较FD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ID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评分均低于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按改良Mac Nab评分标准,两组优良率分别为88.57%和87.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4,P=0.855);4.PEID组术后24h血清CK活性及CRP浓度低于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PEID组2例术中出现后颈部疼痛,暂停手术降低灌注水压得以缓解;术后1例感觉异常表现为麻木、痛觉过敏;术后1例6个月复发表现为术前相同症状,均给予止疼、营养神经药物和腰背肌功能锻炼,症状逐渐改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4%,且为早期开展手术病例。FD组术后2例感染表现为术后发热,术后1例神经根损伤表现为同侧肌力下降,分别给予抗感染和消肿、营养神经、理疗后痊愈,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7%。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3,P=0.818)。结论1.两种术式均可有效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相似;2.PEID技术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恢复快,椎旁肌损伤小等优势。

蔡毅[4](2021)在《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探讨杜仲腰痛丸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下肢痛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和疼痛行为学,研究LDH慢性下肢痛模型大鼠脑结构及形态改变;探讨杜仲腰痛丸对LDH慢性下肢痛大鼠模型脑结构及形态学改变的影响,阐明杜仲腰痛丸的作用机制,为杜仲腰痛丸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LDH慢性下肢痛模型大鼠RS-fMRI研究:选用6-8周龄健康的SD雄性大鼠24只,体重250±20g,按体重编号,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组采用自体髓核移植法建立LDH慢性下肢痛大鼠模型。各组分别于建模前0天、建模后第2天、7天、14天、21天、28天进行大体行为学观察、机械痛阈值测定、热痛阈值测定。每组随机选取4只大鼠分别于建模前0天、建模后第14天、28天,利用Bruker公司7.0T核磁收集BOLD数据,采用ReHo、f ALFF两种方法处理BOLD数据,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2)杜仲腰痛丸干预LDH慢性下肢痛的RS-fMRI研究:选用6-8周龄健康的SD雄性大鼠72只,体重250±20g,按体重编号,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自体髓核移植法建立LDH慢性下肢痛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杜仲腰痛丸灌胃,剂量为259.2mg/Kg,每天两次,正常组和模型组通过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给药前0天、给药后第2天、7天、14天、21天、28天进行大体行为学观察、机械痛阈值测定、热痛阈值测定。每组随机选取4只大鼠分别于建模前0天、建模后第14天、28天,利用Bruker公司7.0T核磁收集BOLD数据,采用ReHo、f ALFF等方法处理BOLD数据,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三组大鼠建模前P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建模后各时间点PWT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建模后各时间点PWT值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大鼠建模前TW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建模后各时间点TWL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建模后各时间点TWL值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LDH慢性下肢痛模型大鼠RS-fMRI研究部分中,三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脑结构区域比较存在交互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ReHo值存在显着差异的脑区有:左室周灰质、右纹状体;f ALFF值存在显着差异的脑区有:右纹状体、左嗅球、双侧小脑分子层。(4)给药后第21天和第28天,治疗组大鼠的PWT值与给药前第0天、给药后第2天、第7天和第1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14天、21天和28天,治疗组大鼠的PWT值与模型组大鼠在同一时间点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大鼠给药后21天、28天的PWT值与正常组大鼠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给药后21天、28天,治疗组大鼠的TWL值与给药前0天、给药后2天、7天、14天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14天、21天、28天,治疗组大鼠的TWL值与模型组大鼠在同一时间点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大鼠给药后21天、28天的TWL值与正常组大鼠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经杜仲腰痛丸治疗后LDH慢性下肢痛模型大鼠RS-fMRI研究部分中,三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脑结构区域比较存在交互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图结果显示ReHo值显着增高的脑区有:左初级躯体运动皮层;f ALFF值显着增高的脑区有:左外侧内嗅皮层、右海马。结论:(1)大鼠采用自体髓核移植法进行LDH建模后,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明显降低,出现痛觉过敏反应,提示LDH慢性下肢痛大鼠建模成功。(2)利用RS-fMRI技术,从ReHo和f ALFF分析指标能够发现LDH慢性下肢痛模型大鼠相关脑区结构发生了形态学改变。(3)杜仲腰痛丸能提高LDH慢性下肢痛模型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值,具有缓解LDH慢性疼痛作用。(4)杜仲腰痛丸可以部分改善或逆转异常的脑形态及脑结构,通过治“脑”发挥止痛作用。

陈改娟,侯晓辉,卢鑫[5](2020)在《针刺配合活血祛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突症对临床症状、JOA评分的影响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活血祛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突症的疗效及对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腰痛疗效评分(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择112例患有腰突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西药依托考昔片治疗,观察组实施针刺配合活血祛痛汤干预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瘀证的症状积分、JOA评分、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血瘀证的症状积分与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与血瘀证症状的积分显着降低(P<0.05),JOA评分显着升高(P<0.05),观察组改善更显着(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活血祛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突症疗效显着,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

毛克政,梅伟,王庆德,王春丽,郭润栋,姜文涛[6](2020)在《IntraSPINE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估IntraSPINE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年以上随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5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2例。其中,56例采用髓核摘除结合IntraSPINE动态固定,56例采用单纯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资料。[结果] 112例患者均在全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112例患者随访60~76个月,平均(66.34±4.34)个月。随时间延长,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均显着减少(P<0.05)。末次随访时,动态固定组VAS-B显着小于未固定组(P<0.05);动态固定组VAS-L和ODI评分亦低于未固定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动态固定组无翻修术者;未固定组3例患者接受翻修融合手术。影像方面,动态固定组的术后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显着大于术前(P<0.05);而未固定组术后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显着小于术前(P<0.05);术后各时间点动态固定组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均显着大于未固定组(P<0.05)。[结论] IntraSPINE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5年以上中期随访中临床疗效显着,降低了慢性腰痛的发生,增加并维持了椎间隙高度和椎间孔高度,减少了复发。

王建平[7](2020)在《近5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综述》文中研究指明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治疗方法一般分为西医手术疗法和中医传统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因为机理的深入研究以及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进一步得到了国际的肯定,西医手术治疗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有较突出的进步,现将最近5年来发表的临床研究进行对比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上更好的应用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和进一步改进提供参考。

蒋中原[8](2020)在《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比较推拿结合火针、单纯推拿及单纯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验证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推拿组、火针组各30例。观察组干预措施为推拿结合火针疗法,推拿组干预措施为推拿疗法,火针组干预措施为火针疗法。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1)疼痛综合评定:简化Mc Gill量表;(2)腰部活动功能评定:使用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3)总疗效评定:使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三组临床受试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和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分析和比较。观察治疗前后简化Mc Gill量表各项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探讨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三组临床受试者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简化Mc Gill量表各项评分以及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评分比较,两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疼痛评定结果比较:三组治疗后的简化Mc Gill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是推拿结合火针在减轻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方面优于单纯推拿治疗及单纯火针治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腰部活动功能评定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后的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是推拿结合火针在改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活动功能障碍方面优于单纯推拿治疗及单纯火针治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总体疗效比较:三组治疗后,观察组3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推拿组的3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火针组的3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结论:推拿和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明确效果,但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以及改善腰部活动功能方面优于单纯推拿治疗或单纯火针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刘超男[9](2020)在《深刺夹脊穴至神经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比较深刺夹脊穴至神经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常规针刺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存在的疗效差异,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及为针刺治疗该疾病最佳疗效的深度提供依据,从而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研究采用随机单盲的试验方法,纳入临床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深刺组和常规组两组,其中深刺组进针深度约2.5~3寸,常规组进针深度约为0.5~1寸。选穴主穴为腰夹脊穴,配穴以肾俞、大肠俞、环跳穴、秩边穴、昆仑穴及委中穴等穴位为常用配穴,此外可结合其他具体症状配伍相应穴位。针刺后接入电针治疗20min,一周治疗3次,分别为一、三、五,共治疗4周,分别于入组前、第3次、第6次及第12次治疗结束当日,以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对受试者的疼痛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受试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改善率;填写腰椎功能JOA评分表(JOA),以观察受试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自理情况和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配合腰椎MRI测量腰部表皮到神经根的距离,以证明深刺夹脊穴至神经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法既安全又有效。本试验所得数据均用Excel表格建库,并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选用t检验进行检验,得出结论。结果1比较两组受试者的综合疗效:深刺组基本治愈7例,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常规组基本治愈3例,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2.5%;深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Z=-1.268,P<0.01,差异显着,统计学有意义;2视觉模拟评分(VAS):两组受试者入组前、第3次、第6次及第12次治疗后的VAS评分均呈逐次下降的趋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腰椎功能JOA评分:两组受试者入组前、第3次、第6次及第12次治疗后的JOA评分均呈逐次上升的趋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通过对两组受试者入组前、第3次、第6次及第12次治疗后的均数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着,统计学有意义(P<0.01),说明深刺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疗效。5测量腰部皮肤到神经根的距离为:男:5.60~6.90cm左右;女:5.40~7.00cm左右。结论1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功能恢复状况和生活质量。2深刺夹脊穴至神经根较常规针刺深度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效果更为显着。3深刺夹脊穴至神经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法。图4幅;表11个;参92篇。

高苏麟[10](2020)在《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短期疗效欠佳的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e stenosis,LSS)通过脊柱内镜技术治疗的短期效果调查,并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可能存在的不良因素,期待更好避免通过脊柱内镜技术治疗后短期疗效欠佳的情况发生。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从2016年10月至2019年02月在我院接受经皮脊柱内镜腰神经根减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ecompression,PELD)的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访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12例)和预后优良组(n=148例),收集其年龄、性别、受教育情况、工作性质、体重指数、术前JOA评分、术前VAS评分、术前ODI评分、患病节段、狭窄部位、狭窄类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活动度评分、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和骨质疏松病史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造成腰椎管狭窄症PELD术后短期内疗效欠佳的危险因素。结果:LSS患者PELD术后1年预后良好率为92.5%(148/160)。预后不良组中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史、狭窄类型为腰椎间盘突出、功能锻炼时间较短、合并骨质疏松症、重体力劳动者患者构成比均显着高于预后优良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史、有吸烟史、功能锻炼时间较短、合并骨质疏松症、重体力劳动者是导致LSS患者PELD术后短期疗效欠佳的因素(OR=1.342、2.182、1.226、7.626、2.565、1.594、45.179,均P<0.05)。结论:目前PELD是治疗LSS的重要及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造成其手术后短期疗效欠佳不良因素较多,本研究的预后欠佳率7.5%,经研究发现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功能锻炼时间、合并骨质疏松症、工作性质和术后活动程度是造成PELD是治疗LSS术后短期疗效欠佳不良因素,值得临床广泛重视,同时需要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短期疗效。

二、腰椎间盘突出112例的手术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腰椎间盘突出112例的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靳三针结合隔盐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腰肌劳损的认识
        1.1.1 定义
        1.1.2 解剖学基础
        1.1.3 病因病机
        1.1.4 临床表现
        1.1.5 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
    1.2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2.1 定义
        1.2.2 病因病机
        1.2.3 中医的治疗法法
    1.3 靳三针疗法
        1.3.1 靳三针的起源
        1.3.2 靳三针临床及基础研究
    1.4 隔盐灸疗法
        1.4.1 隔盐灸的起源
        1.4.2 隔盐灸临床及基础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2.1 样本量估算及分组方法
        2.2.2 治疗方法
        2.2.3 治疗疗程
    2.3 注意事项
        2.3.1 针刺过程可能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
        2.3.2 隔盐灸过程可能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
    2.4 观察指标
        2.4.1 主要观察指标及方法
        2.4.2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分析方法
    2.6 临床试验流程
    2.7 研究结果
        2.7.1 一般临床研究资料比较和分析
        2.7.2 两组NRS评分比较和分析
        2.7.3 两组ODI评分比较和分析
        2.7.4 两组JOA评分比较和分析
        2.7.5 临床疗效比较和分析
    2.8 安全性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关于腰三针和坐骨点的理论来源及特色
    3.2 关于隔盐灸的理论来源及特色
    3.3 关于命门隔盐灸
        3.3.1 命门的概念
        3.3.2 命门隔盐灸
    3.4 关于结果分析
    3.5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2)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围术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综合指标
    2.2 两组患者JOA评分与ODI评分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3)两种术式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综述: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探讨杜仲腰痛丸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下肢痛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LDH慢性下肢痛模型大鼠RS-fMRI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与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建立LDH动物模型
        2.3 疼痛行为学测定
        2.3.1 大体行为学观察
        2.3.2 机械痛阈值检测
        2.3.3 热痛阈值检测
        2.4 BOLD fMRI图像采集
        2.5 fMRI数据处理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大鼠一般行为学观察
        3.2 三组大鼠不同时间点机械痛阈的变化
        3.3 三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热痛阈的变化
        3.4 三组大鼠不同时间点ReHo值存在显着差异的脑区
        3.5 三组大鼠不同时间点fALFF值存在显着差异的脑区
    4 讨论
        4.1 实验动物
        4.2 动物模型研究
        4.2.1 机械压迫模型
        4.2.2 单纯炎性刺激模型
        4.3 动物模型的评估
        4.4 ReHo、fALFF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二部分 杜仲腰痛丸干预LDH慢性疼痛的RS-fMRI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与试剂
        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1.4 动物饲养及实验条件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建立LDH动物模型
        2.3 干预措施
        2.4 疼痛行为学测定
        2.4.1 大体行为学观察
        2.4.2 机械痛阈值检测
        2.4.3 热痛阈值检测
        2.5 BOLD fMRI图像采集
        2.6 fMRI数据分析
        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行为学观察
        3.2 三组大鼠不同时间点机械痛阈的变化
        3.3 三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热痛阈的变化
        3.4 ReHo结果分析
        3.5 fALFF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痛阈值分析与讨论
        4.2 杜仲腰痛丸药物组成及药理学研究
        4.3 ReHo、fALFF结果分析与讨论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存在问题与不足
    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经历及研究成果
    1.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2.参与课题情况
    3.获得奖励
    4.参加会议

(5)针刺配合活血祛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突症对临床症状、JOA评分的影响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瘀证症状积分:
    2.2 疗效:
    2.3 JOA及VAS评分:
3 讨论

(6)IntraSPINE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一般资料
    1.3 手术方式
    1.4 评价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情况
    2.2 随访结果
    2.3 影像评估
3 讨论

(7)近5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方法
    1.1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
    1.2 艾灸治疗
    1.3 针刺治疗
    1.4 推拿及正骨手法治疗
    1.5 综合治疗
2 结语

(8)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1 概述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干预方式
        2.1 非手术治疗
        2.2 手术治疗
    3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3.1 中医学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名的论述
        3.2 中医学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及民族医治疗概述
        4.1 推拿疗法
        4.2 火针疗法
        4.3 针刺疗法
        4.4 艾灸疗法
        4.5 拔罐疗法
        4.6 中药外治疗法
        4.7 中医药综合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一般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1.1 治疗前受试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
        3.1.2 三组治疗前简化McGill量表各项评分比较
        3.1.3 三组治疗前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RDQ)评分及比较
        3.2 三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及比较
        3.3 三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比较
        3.4 三组治疗前后现有疼痛强度(PPI)及比较
        3.5 三组治疗前后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RDQ)评分及比较
        3.6 三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比较
    4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 推拿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
    3 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
    4 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与优势
    5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5.1 临床总疗效结果分析
        5.2 疼痛缓解程度和腰部活动功能评估结果分析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McGill简化量表
    附录二: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
    缩略词表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疗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深刺夹脊穴至神经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方案
        1.1.1 研究目标
        1.1.2 研究内容
        1.1.3 研究方法
        1.1.4 试验方案
        1.1.5 观察指标
        1.1.6 疗效评定标准
        1.1.7 安全性观察
        1.1.8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分析
        1.2.2 皮肤表面到神经根的距离
        1.2.3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
    1.3 讨论
        1.3.1 选题依据
        1.3.2 中医学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依据
        1.3.3 现代医学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依据
        1.3.4 深刺夹脊穴至神经根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3.5 疗效评定
        1.3.6 不良事件及安全性分析
    1.4 小结
    1.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2.1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1.1 病名的认识
        2.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2.1.3 证型的认识
        2.1.4 治疗方法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2.1 病因病理
        2.2.2 发病机制
        2.2.3 病理分型和分期
        2.2.4 症状和体征
        2.2.5 影像学及其他检查
        2.2.6 治疗
    2.3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临床研究病例观察表
附录 B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附录 C 腰椎功能JOA评分表(JOA)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10)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短期疗效欠佳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
    1.1 腰椎管狭窄症定义
    1.2 腰椎管狭窄症的病因病机
    1.3 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
    1.4 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分型
        1.4.1 中医分型
        1.4.2 解剖分型
        1.4.3 影像学分型
    1.5 影像学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1.5.1 X 线检查
        1.5.2 脊髓造影检查
        1.5.3 CT 检查
        1.5.4 MRI 检查
    1.6 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
        1.6.1 药物治疗
        1.6.1.1 中药治疗
        1.6.1.2 西药治疗
        1.6.2 腰椎管狭窄症的针灸治疗
        1.6.3 腰椎管狭窄症的推拿治疗
        1.6.4 腰椎管狭窄症的牵引治疗
        1.6.5 腰椎管狭窄症的开放手术治疗
        1.6.6 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手术治疗
    1.7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疗效评定
    2.6 临床资料
    2.7 研究方法
    2.8 技术操作及术后处理
        2.8.1 技术操作
        2.8.2 术后处理
    2.9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效果优良组与效果欠佳组多种因素的比较情况
    3.2 二次 Logistic 回归分析的赋值情况
    3.3 二次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PELD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应用
    4.2 PEL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预后不良情况
    4.3 年龄与LSS经 PELD术后疗效欠佳相关性
    4.4 糖尿病与LSS经 PELD术后疗效欠佳相关性
    4.5 骨质疏松症与LSS经 PELD术后疗效欠佳相关性
    4.6 吸烟史与LSS经 PELD术后疗效欠佳相关性
    4.7 功能锻炼时间、工作性质、术后活动度评分与LSS经 PELD术后疗效欠佳相关性
    4.8 本研究的不足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腰椎管狭窄症相关治疗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腰椎间盘突出112例的手术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靳三针结合隔盐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D]. 张婷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围术期护理[J]. 杨映.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1(04)
  • [3]两种术式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D]. 张辉.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4]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探讨杜仲腰痛丸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下肢痛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D]. 蔡毅.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针刺配合活血祛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突症对临床症状、JOA评分的影响观察[J]. 陈改娟,侯晓辉,卢鑫. 哈尔滨医药, 2020(05)
  • [6]IntraSPINE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 毛克政,梅伟,王庆德,王春丽,郭润栋,姜文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0(15)
  • [7]近5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综述[J]. 王建平. 中医临床研究, 2020(19)
  • [8]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蒋中原.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深刺夹脊穴至神经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超男.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10]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短期疗效欠佳的因素分析[D]. 高苏麟.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腰椎间盘突出症112例手术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