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的自我发展——更新观念,迎接挑战

谈教师的自我发展——更新观念,迎接挑战

一、谈谈教师的自我发展问题——更新观念 迎接挑战(论文文献综述)

朱晨菲[1](2021)在《磨的是课,成的是人 ——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磨课是为了课堂教学改进而进行的教师集体研究,是我国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为了优秀课评比(俗称“赛课”)中参赛教师评优课的形成而展开的磨课是其中一种,它通常会在优秀课评比前系列化地进行多次。“磨的是课,成的是人”是许多一线教师经历系列评优课磨课后的共同感受。本研究以实践现象学为方法论,从过程性视角关注了该活动中“课”的改进和“人”的发展,研究问题有两个:1.在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中,数学课怎样被改进?2.通过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参与教师有哪些专业发展?遵从方法论的引导,在充分论证了自身的研究条件、意向性和胜任力后,以研究者本人为工具实施了研究:首先,多来源地积累和感悟了他人(含文献)视域中的该活动。然后,兼有“局内人”和“局外人”角色,体验和洞见了两个系列的真实活动,整理并分析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而,经由反思,完成了与他人的“视域融合”,再“本质直观”出该活动中“课”如何改进、“人”有何发展的主题及其结构,并将各类资料灵活地按需融入不同主题。接着,对每个主题,采用现象学写作的方式,逐一阐释了研究结果,并对所有具体结果进行了整体梳理。对第一个研究问题:优秀课评比的规则使得参赛教师提前准备关于参赛课题的教学具备可能,而面向未知学情实施优质教学则是参赛教师执教现场评优课时的主要挑战。教师集体为了支持参赛教师有效应对挑战而展开系列化评优课磨课活动。“以发现问题为目的观察试教”是每次磨课的开端,分为“依据学生表现发现关键事件”和“在分析关键事件中提出问题”。“理解数学知识的境脉与本质”总被审慎地对待,包括“探究教材的编写逻辑与意图”、“从其他版本教材里获得启发”、“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寻根究底”。“基于经验推理把握未知学情”是讨论的基础,先需“挖掘不同学情的特点与需求”,再“结合潜在难点制定教学目标”。“编排创意的课堂结构与任务”尤为重要,包括“建立简洁且深刻的课堂结构”、“设计合理创新的活动与问题”、“把握课堂容量与时间的平衡”。“设计灵活的启发时机与策略”时时发生,在“推测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进程”基础上,会“预设弹性化的适时启发策略”和“规划即时性教学决策的方向”。“‘因师施磨’迭代推进问题解决”是系列磨课的发展趋势,体现为“注重教师的特质和自我建构”、“试教不同学情调适教学实施”。在系列磨课中,教师们通过一以贯之的各显所长、合作交流、协商共建、观点融合,逐渐生成多角度渐进性理解和多样化演进性建议,支持参赛教师评优课教学设计的不断完善和面向未知学情优质教学的逐步实现。对第二个研究问题:无论是短期或常年参与,经历了该活动后,参赛教师、教研员、专家教师、研究者都会产生各自的专业发展。参赛教师的发展表现在:即时判断能力达至“看得到”、即时决策能力达至“接得住”、教研理解能力达至“听得懂”、教研表达能力达至“说得出”、教研反思能力达至“想得清”、教学再设计能力达至“改得了”、研究性思维的整体优化上。教研员的发展表现在:理解教师能力的精深、教学设计能力的精进、磨课组织能力的精湛、研究性思维的持续完善上。专家教师的发展表现在:教学创新能力的改良、指导教师方法的改进、教研合作意识的改善、研究性思维的不断突破上。研究者的发展表现在作为“局内人”时数学教学观念的变革、有效备课方法的积累、卓越教学意愿的激发、教研合作意识的改良,作为“局外人”时研究方法及其实施、研究结果及其呈现、理解教育实践研究、理解教师专业发展四方面的发展,以及研究性思维的融合发展上。整体地看,以上方面的发展表现和程度都具有相对性,它们的产生均与各类教师更加善于理解他人、善于理解自己以及研究性思维的成长有关,对各类教师长期的专业发展都会形成积极影响。最后,研究者基于四个理由,提出:在现阶段,对评优课磨课活动的研究是一项“尚在起点的探索”。

沈桂君[2](2021)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重庆市高中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重庆市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发布和落实,以及《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发布,我国的素质教育在不断地前进,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对高中生物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为,高中生物学教师作为高中生物学课堂的教学主体,其专业素质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是落实新高考改革方案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得以发展的基础。所以,我国要想发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必须关注高中生物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更重要的是,高中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不止于新高考改革,而是面对未来整个教育的变革,如何成为新时代教师。本研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发现,我国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不少,但是新高考改革后的研究较少,且多是探讨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策,很少进行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因此,本研究以重庆市为例,以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以及统计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调查了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重庆市高中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总结出高中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之处和不足,结合实际条件和教师需要,提出了相应的促进高中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为了调查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重庆市高中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本研究通过解读《重庆市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和其他文字资料,根据高中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设计了教师问卷。教师问卷通过网络平台发放和回收,共回收167份,问卷有效率达到100%,整理并分析问卷。同时针对问卷调查结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进行教师访谈作为补充研究。将高中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总结如下:高中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之处有五点,其一,具有较高的职业情感;其二,专业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具体表现为具有比较系统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多方面知识得到进一步更新;其三,具有较强烈的专业发展意向,具体表现为期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多数教师专业水平处于逐渐上升的阶段、认识到新高考改革与自身专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都还需要提升;其四,具有进行教育研究的意向,具体表现为认可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具有一定程度的进行教学反思的意向;其五,具有较为多样化的专业发展途径。高中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不足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专业态度有待加强,表现为多数教师对新高考方案不够了解、多数教师主观能动性较低、多数教师缺乏专业发展规划、多数教师教学反思程度不够;其次,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表现为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缺乏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缺乏职业规划指导能力、缺乏教育研究能力、缺乏分层教学能力;最后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机制有待完善,表现为学校领导不重视,缺少学习机会;教师工作任务重,专业发展压力大;教研会形式单一,教师培训效率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有待满足。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结合高中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条件和需求,本研究提出促进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如下:首先,生物学教师自身应该做到转变教育观念,迎接新高考挑战;增强自身知识储备,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加强教学反思程度,提升分层教学能力;坚持专业阅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制定专业规划,提高职业指导规划能力;其次,学校应该做到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增加生物学教师学习机会;丰富教研会形式,提高教师教育研究能力;满足教师需求,提高教师专业发展主动性;构建学习共同体,增加教师之间交流;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后,社会应该做到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热情;健全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培训效率;保障教师基本权利,落实教师专业发展;建立教学资源库,增加教师自主学习资源。总之,面对新高考改革向高中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挑战,值得引起教师自己和学校的重视,为了应对新高考改革,同时促进高中生物学教师的整体性发展需要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对高中生物学教师而言,新高考改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把握机遇,才能成长为教育变革时代下的新教师。

顾娇妮[3](2020)在《指向改进的英国学校督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英国,教育督导被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视为最优先考虑的事项,因为它是教育治理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改进的动力源头,也是衡量国家教育先进性的主要标杆。本研究聚焦于英国教育标准局(the 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Children’s Services and Skills,为了论述方便,下文中简称为Ofsted)的学校督导制度,并建立起学校督导制度的分析框架,对学校督导制度的发展轨迹、形态特征、功能作用展开了深入研究。本研究涉及到三个核心概念,分别是教育督导、学校督导和学校改进。对三个概念的界定和相互之间逻辑关系的解释,是本研究首先要阐释的基本问题。本研究的理论线索有两条,一条线索是宏观的理论思潮,另一条线索是微观的理论基础。宏观的理论思潮主要是指对督导实施的主体——Ofsted的组建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和社会的背景思潮,其中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教育监管改革浪潮是推动英国督导制度变革的最核心的两大因素。另一条微观的理论基础是影响Ofsted学校督导政策制定和体系建设的背景理念,以CIPP模式评价理论和发展性评价理论为核心,作用于督导的流程设计、指标框架和现场实施等环节,成为学校督导制度的灵魂。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是Ofsted的指向改进的学校督导制度,围绕这一内容研究者设计了两条研究主线:一是对Ofsted的研究,它是制定政策和实施督导的主体;二是对英国学校督导制度的研究,它的目标设定、内容发展和实施策略都会影响到学校改进的过程和结果。对Ofsted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它的发展历程和当代形态。Ofsted的当代形态包含了宏观职能与愿景、组织任务、内部构架和各类督学的管理等几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保证一个非内阁组织有效运作的主要元件。研究者通过对Ofsted职能与愿景的解读,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更加深层次的分析了Ofsted存在的价值。研究者从系统论的角度阐释了Ofsted为学校改进服务的运作机制。督学的质量是保证督导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Ofsted十分注重对督学的遴选和培训。研究者对这六类督学的任职资格、职责内容、在职培训等方面做了较全面地分析,尤其是督学在新时期不断变换的角色定位,正是决定了指向学校改进的督导能顺利发挥作用的时代特征。研究者对Ofsted学校督导系统的剖析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分别是督导流程、框架指标和学校自评,三元素构成了学校督导的核心内容。在CIPP督导模式框架下,深入分析引领学校变革改进的督导流程,督导前、督导中和督导后几个阶段的任务与CIPP模式的背景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理念一一对应,充分说明了督导流程的合理性。在对Ofsted的框架指标分析中,研究者使用了因素分析法,深入探究指标框架的逻辑体系、指标内容、观测手段等。不仅阐明学校督导指标体系“是什么”的问题,更探究它之所以呈现出这种样态的背后机理,解释“为什么”的问题。学校自我评价作为Ofsted外部督导的补充形式,具有一套完整的自洽的运行机制。研究者从原则、要素和改进逻辑三个方面切入,阐释了它的自循环逻辑以及发挥的改进学校的作用和效果。最后,研究者深入分析了Ofsted学校督导经验与启示。这是对Ofsted学校督导的再次解剖和重构。在分析中,研究者反思了前文中所描述的督导涉及到的组织、人员、技能、财物、对象、方法等各个要素,这些要素通过合理的组织与科学的实践,达到了改进学校的效果,为中国的督导工作找到新的思路和方法,加强督导的实效性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价值。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邱芳[5](2020)在《农村初中中年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叙事研究 ——以X县Y初中三名教师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引起人们的重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愈加突出。中年教师拥有较长的教学实践时间,丰富的教学经验,娴熟的教学技能,大多数已是高级职称。在新教师成长中,中年教师不仅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而且还可以更有效指导和帮助新教师成长。然而,中年教师年龄逐渐增大,随之而来的是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方面的困难。而农村初中教师,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导致不少农村初中中年教师专业发展陷入困境。本文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深入与三名农村初中在职教师的交谈,对中年教师发展的困境进行分析,寻找困境产生的根源。归纳和整理三位老师的经历,寻找帮助中年教师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设计四个方面。第二部分是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系列故事。分别描述了某农村初中三位中年教师困境的系列故事。第三部分是农村初中中年教师专业发展困境问题及原因。说明中年教师专业发展困境是什么,深入剖析三位教师多重身份的冲突,学校条件的限制和社会文化氛围不浓,对其专业发展的制约。第四部分是改善农村初中中年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建议。从教师、学校和社会三个主体出发,教师要树立自身提高意识并提升自我能力,学校要加大投入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强管理,促进教师交流,社会上要实行发展性评价,提高教师待遇,倡导社会尊师重教。

关可[6](2020)在《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生活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提出幼儿园转岗教师是幼教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生活展示了他们专业生存与专业发展的质态,探讨教师的专业生活有利于深入了解并促进其专业发展。当前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专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如自主发展意识不强、专业生存需求与发展需求存在冲突等。因此,本研究将幼儿园转岗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专业生活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阐明影响因素,力求探寻相应的策略以改善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生活质量,促进专业成长。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专业生活进行了描述与分析。首先,对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生活的现状调查发现,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生活总体情况较好;基本上处于生存需求与成长需求层面;不同园所区域、月工资收入水平、转岗原因在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生活总水平上差异显着。其次,对专业生活的优势和问题分析后发现,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生活的优势之处在于学历层次较高,学习能力较好;教育功底相对扎实,领域教育活动实施能力较强;知识结构多元化,有助于实现教研优势互补;人际关系协调,专业生活氛围较为和谐。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专业生活态度方面,工作成就感低,从业信念不坚定;教育教学生活方面,教育理念与行为不一致,仍存在小学化倾向;专业学习方面,学习自主性较低,合作学习意识不强;教育研究生活方面,专业素养有待提升,且缺少外部支持;专业生活的管理方面,缺少系统的规划与管理,职业规划模糊。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教师自身的转岗动机、专业素养和专业自主发展意识会影响其专业生活。外部因素方面,幼儿园与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制度、专业引领和社会文化同样会影响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专业生活。最后,本研究从教师个人和外部支持方面对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生活的改善提出了策略。一方面,幼儿园转岗教师要积极调整自我,正确对待转岗;注重转化学习,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增强专业发展主动性,做好专业生活管理。另一方面,要提高薪酬福利水平,保障其基本生存需求;健全组织管理制度,重视人文关怀;发挥专业引领,提高教科研水平;转变社会观念,增强职业认同。

余云露[7](2020)在《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教育变革越来越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小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启蒙者和促进者,其使命高远,责任重大。越是渴求学生成长的教师越会看到职业生活中的困扰、迷惑与不足,只有勇敢地走出职业困惑才能获得新的专业成长。因此关注小学教师,关注他们的职业困惑,显得尤为迫切。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倾听教师个人的声音,真正走近教师的职业困惑故事,更能反映教育真实的情境和体现实践视野中教师发展的真切意义与价值,同时也可以为读者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本研究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讲述了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故事,并探讨了这些职业困惑故事所带给我们的启示。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实物收集法和文献分析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获取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编码。本文选择了一位有16年教龄且经验较为丰富的小学语文优秀教师——L老师作为研究对象,用“叙事”的方式呈现了L老师在其十余年教师生涯中所遇到的职业困惑及其如何解决职业困惑的46个系列故事,并对故事进行了更细致的梳理、归类。在此基础上,对L老师职业困惑的内容、职业困惑的解决方式及其职业困惑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研究发现,不同阶段的L老师有着不同的职业困惑,而这些职业困惑大多与教师自身有关、与学生有关、与家长有关以及与学校有关。导致L老师产生职业困惑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内部影响因素包括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薄弱、自我认知存在局限、初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以及专业发展水平不高。外部影响因素则与社会环境、学校因素以及家庭因素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得到的启示:教师的“自身力量”和外部“重要力量”是L老师走出职业困惑的两个主要“力”。教师在“自身力量”上,借助自身的努力,需要拥有内驱力、成为反思者、完善学习力、学做行动者和提高沟通力以及生成研究力。同时也应该在心理上和实践中通过自身的修炼走出职业困惑。在外部“重要力量”中,重要人物和关键事件以及重点读物也会帮助教师走出职业困惑。

陈雪璐[8](2020)在《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9月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有关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和各级教育部门随后出台了一系列与高考改革实施相关的政策方案,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开始逐步在我国各省市推行。伴随着新制度、新课标与新教材的新高考,使高中化学教学工作面临极大考验,化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亦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研究新高考改革的相关政策,探析新高考中化学学科的新变化,解读新高考改革对化学教师的新要求,分析高中化学教师在新高考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困境及其成因,从而为高中化学教师应对新高考提出对策。本研究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讨论了推进新高考改革与提升高中化学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关于新高考改革与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通过文献分析法,着重解读在新高考制度、新课程标准的发布以及新教材的使用下,新高考对高中化学教学与化学教师的要求与影响。“3+1+2”选考模式给学生的选科和教师的教学都带来许多困难,化学学科地位受到影响;新高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考招生模式的改变,让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渐渐受到重视。化学新课标对高中化学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结构和评价各方面的要求都有变化和提高,新课标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深化理解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完备自身的知识结构。化学新教材的使用则更为考验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化学实验能力与教研创新能力。第三部分通过访谈调查与课堂观察,探析了高中化学教师在新高考背景下面临的困境与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研究发现:教师因为缺乏相应的培训,对新高考的理解不够透彻;由于学生异质性增强、新教材的使用和教师自身素养的不足,导致化学课堂教学难度增大;新高考下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备,开展较为困难。第四部分基于新高考的新要求与教师素质的不足,为高中化学教师提出了应对策略,提出高中化学教师应多方协作、积极参与新高考相关培训、切实领会新高考教育理念、主动扩充学科专业知识、全面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本文认为高中化学教师需抓住新高考改革的发展机遇,从容应对挑战。

蒙继元[9](2020)在《教师教学交往素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师教学交往素养是从交往视角对教师在教学中所应具备的品格与能力的审视与探讨。从目前教学交往的状态来看,交往形式确实发生着改变,从过去的教师一言堂为主转变为师生对话模式,但是回应与配合式的交往没有从价值论层面构建主动与建设性的教学交往模式。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使得教师的一部分工作已经可以被某种技术手段取代,但它的软肋就是难以具备人的情感交流与人文关怀,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实现人与人的深层交往,这使得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教学交往以及教师在教学交往中所必备素养的重要性。这几年各项教师队伍建设文件的出台从多角度强调教师品格与能力的重要性,具体在教学交往实践中,这些指导性文件也可作为对教师教学交往素养的呼唤、诉求及行动标杆。教师教学交往素养作为一个词组,它是三个概念的组合体:教师、教学交往与素养。从语法角度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修饰限定、环环嵌套的;从构成模式来看,可以理解为谁在哪里干什么的时候需要具备什么。因此教师教学交往素养指教师按照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通过与学生沟通、引导帮扶以及人际知觉的活动自觉形成并不断优化的品格与能力。基于教师职业特性与教学交往活动特点发现,教师教学交往素养具有稳定性与发展性、一致性与差异性、为己性与为他性相统一的特点。提升教师教学交往素养,对教师自身的价值不言而喻,表现为在教学交往中形成反思态度、提高人际智能、对自身职业道德的理解以及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把控;对学生而言,他们的素养水平、主动认知能力、健全人格发展以及交往能力都能在教学交往中得以很好的发展;对教学来说,基于“人的成长”这一目标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效率与效益。通过分析目前所推崇的教学交往形态特征,并根据相关理论、提取现行政策中的关键词、参考已有研究的成果以及征询专家建议,教师教学交往素养的构成要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方面:教学知识素养、师生沟通素养、引导帮扶素养与人际知觉素养。其中教学知识素养包括专业知识、教育技术与知识迁移三个二级维度;师生沟通素养包括关注、倾听与言语交际三个二级维度;引导帮扶素养包括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与认识自我两个二级维度;人际知觉素养包括认识学生、自我知觉与人际吸引三个二级维度。分析四个构成要素的协同作用时发现,教学知识素养、师生沟通素养、引导帮扶素养与人际知觉素养分别是教师教学交往素养的前提、表现、关键与条件。同时发现四个要素之间还存在六个相互增强或制约的环路,这说明教师教学交往素养虽然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维度进行分析,但各维度之间相互关联,协同作用。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对内蒙古包头市三位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交往素养发展历程进行分析,通过了解他们的生活事件、教学事件与重要他人,将教师教学交往素养放在其生活及教学关系中进行考察,深入挖掘背后的真相,以生动事件展示教师教学交往素养的发展轨迹,并深入分析了三位教师的教学交往素养发展历程所带来的启示。最终从三位教师的个案研究中得出教师教学交往素养的发展机制:教师教学交往素养是在教师原有教学交往经验、个人教学交往实践以及相关教学交往理论三者互动中建构并发展的;教师教学交往素养的形成是自我选择、自我引导与自我学习的过程;教师教学交往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得到发展共同体的外部支持。教师教学交往素养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动态发展的,依据其发展特征将教师教学交往素养发展划分为基础阶段、提升阶段与高级阶段。通过对每一阶段的特征与发展动力分析发现,处于基础阶段的教师表现出知识结构缺乏实践性知识、在教学交往中以知识传递为主、面临师生沟通困境以及对“可能的自我”认知不稳定等特征;发展到提升阶段的教师表现出知识结构逐渐丰富、注重知识发展价值、与学生有效沟通以及能够拓展教学交往深度与广度等特征;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教师表现出广博专深的知识结构及知识整合能力、知识迁移能力高、能够引导高阶思维的深度教学、形成以学习驱动为主的教学交往模式并发挥教师品格的价值引领作用。推动教师教学交往素养发展在不同阶段的动力因素也呈现出一定规律,在教学交往素养发展基础阶段,教师培训这一外在动力发挥了主要作用,当然教师的教学热情、学习动力、毅力与能力都是推动他们跃上新阶段的内驱力,同样发生着重要作用;到达教学交往素养发展的提升阶段,出现明显的由外在动力向内在动力转化的迹象,比如教师的职业认同开始发挥作用,学习与借鉴能力明显提高,实践智慧也有了突出表现;在教学交往素养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时候,发展动力几乎全部转化为内在动力,个人成就感与责任感促使教师持续发展,价值追求成为他们继续努力的精神动力,由信仰力、学习力与转换力构成的自我发展力是他们继续发展的内核动力。教师教学交往素养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终身教育理念、关注师生交往教育价值、学习型社会与协同发展共同体对教师教学交往素养的四要素发展提供了理念支持与实践平台,然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固有局限、技术与教学融合中的简单思维等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教学交往素养从基础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最后,本研究提出了教师教学交往素养的提升策略:发挥相关教育部门主导作用,建立教育性的师生交往制度,做到从教师专业发展保障制度方面推动教师教学交往素养的发展;提供学术环境并营造社群氛围,定期开展教师品格实践活动,做到从发展空间的外部驱动式提升教师教学交往素养;改变教师对教学交往的认识,构建尊重-理解-对话的师生交往方式,建构个体教学交往哲学,做到教师教学交往观从观念到行为的切实改变。

杨敖秋[10](2020)在《城市小学青年教师工作负担的合理性研究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社会上呼吁减负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减负意味着要减轻不合理的、不必要的负担,那么实施减负之前就要厘清合理负担与不合理负担,为减负提供合理的价值依据。近年来,呼吁为教师减负的文章也层出不穷,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教师的工作负担?本文源于这样的思考提出了研究问题。如今,教师的工作负担过重已成为普遍现象,反映出教师的工作中有诸多不合理,且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来研究城市小学青年教师的工作负担问题,能够有助于本研究建立教师工作负担的合理价值标准,同时也为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依据,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具有深远意义。为对城市小学青年教师的工作负担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实现青年教师工作负担合理化的标准和策略,本研究主要运用了质性研究的方法。首先,通过搜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工作负担的相关文献,充分了解国内外有关教师负担的研究深度与广度;其次,结合调查对城市小学青年教师工作的整体情况进行归纳概括,分析现状中的合理性问题,提出教师工作负担的事实不合理性和价值不合理性,为本研究提供现实依据;接着探讨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视角分析合理性价值标准的理论依据;最后针对合理性问题而提出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合理性标准—“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该标准的策略—“怎么办”。本研究提出了教师工作负担的合理性标准以及实现策略。合理性标准从“量”和“质”两种角度进行分析:一方面从量的角度,提出要理性看待教师工作负担的特征和把握“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从质的角度,依据价值不合理性提出了专业性标准、发展性标准和人文性标准。最后再通过合理切实的实现策略,让教师工作负担的结构合理化得到实现。为社会、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学校管理者以及教师自身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负担提供一定的依据,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减轻教师负担提供一定的参考,对青年教师合理的工作负担体系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谈谈教师的自我发展问题——更新观念 迎接挑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谈教师的自我发展问题——更新观念 迎接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磨的是课,成的是人 ——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缘起
        1.1.1 几个机缘
        1.1.2 初步推断
    1.2 研究问题
        1.2.1 研究问题的孕育
        1.2.2 研究问题的确立
    1.3 概念界定
        1.3.1 数学评优课
        1.3.2 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
    1.4 研究背景
        1.4.1 通过优秀课评比推动教师发展:中国特色待阐扬
        1.4.2 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教育发展新征程
        1.4.3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导向:相关研究正蓬勃
    1.5 研究意义
        1.5.1 增益中国数学教育教研的特色
        1.5.2 丰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1.5.3 引导数学教师备好课、上好课
        1.5.4 支持教研员有效组织教研指导
第2章 文献述评
    2.1 文献主题的设计与组织
    2.2 关于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
        2.2.1 优质数学课堂特征维度
        2.2.2 已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2.3 关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2.3.1 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2.3.2 数学教师的专业学习
    2.4 关于数学课例研究
        2.4.1 数学课例研究的过程与特点
        2.4.2 数学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方法论:实践现象学
        3.1.1 本研究的基本定位和范式取向
        3.1.2 研究者的人际关系和自身特点
        3.1.3 方法论的规划选取和基本含义
        3.1.4 来自实践现象学的多层次启发
    3.2 研究思路与过程
        3.2.1 积累与感悟已有认识
        3.2.2 体验与洞见真实活动
        3.2.3 反思与直观活动本质
    3.3 研究方法与对象
        3.3.1 观察法
        3.3.2 访谈法
        3.3.3 出声思维
        3.3.4 自我反思
    3.4 资料整理与分析
        3.4.1 资料的汇总与归类
        3.4.2 资料的理解与反思
        3.4.3 资料的提炼与呈现
    3.5 研究效度与伦理
        3.5.1 研究的效度
        3.5.2 研究的伦理
    3.6 论文结构与写法
        3.6.1 论文的结构
        3.6.2 论文的写法
第4章 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中“课”的改进
    4.1 以发现问题为目的观察试教
        4.1.1 依据学生表现发现关键事件
        4.1.2 在分析关键事件中提出问题
        4.1.3 小结:“烤”
    4.2 理解数学知识的境脉与本质
        4.2.1 探究教材的编写逻辑与意图
        4.2.2 从其他版本教材里获得启发
        4.2.3 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寻根究底
        4.2.4 小结:“吃橘子”
    4.3 基于经验推理把握未知学情
        4.3.1 挖掘不同学情的特点与需求
        4.3.2 结合潜在难点制定教学目标
        4.3.3 小结:“境与径”
    4.4 编排创意的课堂结构与任务
        4.4.1 建立简洁且深刻的课堂结构
        4.4.2 设计合理创新的活动与问题
        4.4.3 把握课堂容量与时间的平衡
        4.4.4 小结:“神来之笔”
    4.5 设计灵活的启发时机与策略
        4.5.1 推测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进程
        4.5.2 预设弹性化的适时启发策略
        4.5.3 规划即时性教学决策的方向
        4.5.4 小结:“出彩”
    4.6 “因师施磨”迭代推进问题解决
        4.6.1 注重教师的特质和自我建构
        4.6.2 试教不同学情调适教学实施
        4.6.3 小结:“陪伴”
    4.7 本章总结
第5章 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中“人”的发展
    5.1 参赛教师的主要发展
        5.1.1 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发展
        5.1.2 磨课活动中的能力发展
        5.1.3 磨后反思中的能力发展
        5.1.4 研究性思维的整体优化
        5.1.5 小结:“名师之智”
    5.2 教研员的主要发展
        5.2.1 理解教师能力的精深
        5.2.2 教学设计能力的精进
        5.2.3 磨课组织能力的精湛
        5.2.4 研究性思维的持续完善
        5.2.5 小结:“教研之慧”
    5.3 专家教师的主要发展
        5.3.1 教学创新能力的改良
        5.3.2 指导教师方法的改进
        5.3.3 教研合作意识的改善
        5.3.4 研究性思维的不断突破
        5.3.5 小结:“专家之谋”
    5.4 研究者的主要发展
        5.4.1 作为“局内人”的诸多发展
        5.4.2 作为“局外人”的诸多发展
        5.4.3 研究性思维的融合发展
        5.4.4 小结:“科研之思”
    5.5 本章总结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6.1.1 关于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中“课”的改进
        6.1.2 关于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中“人”的发展
    6.2 启示:“尚在起点的探索”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附录1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整体建构)》现场评优课教学设计
附录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第一课时)》现场评优课教学设计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行的是路,知的是情

(2)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重庆市高中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4 研究现状述评
3 新高考背景下重庆市高中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方法
    3.3 调查对象
    3.4 结果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 反思与展望
    5.1 反思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指向改进的英国学校督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缘起
        1.1.1 教育督导是教育治理的重要手段
        1.1.2 教育督导是学校改进的动力源头
        1.1.3 英国教育督导是保障教育质量与标准的标杆示范
        1.1.4 指向学校改进的督导模式是我国学校督导改革的必然趋势
    1.2 研究价值及意义
        1.2.1 理论与实践价值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述评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教育督导
        2.1.2 学校督导
        2.1.3 学校改进
    2.2 相关研究述评
        2.2.1 国内对英国教育督导的研究
        2.2.2 国外对英国教育督导的研究
        2.2.3 国内外对英国Ofsted的研究
        2.2.4 国内对英国学校改进的研究
        2.2.5 国外对英国学校改进的研究
第3章 Ofsted督导改革的背景思潮及理论基础
    3.1 教育督导制度变革的背景思潮
        3.1.1 新公共管理运动
        3.1.2 教育监管改革浪潮
    3.2 教育督导模式发展的理论基础
        3.2.1 CIPP模式
        3.2.2 发展性评价模式
        3.2.3 理论运用浅析
第4章 Ofsted发展历程审视与当代形态
    4.1 Ofsted的成立
        4.1.1 成立背景
        4.1.2 改革举措
    4.2 Ofsted的历史沿革
        4.2.1 正规化与统一化:保守党政府时期的学校督导
        4.2.2 精致化与完善化:工党政府时期的学校督导
        4.2.3 多样化与简洁化:联合政府时期的学校督导
    4.3 Ofsted的当代形态
        4.3.1 宏观职能与愿景
        4.3.2 具体任务及内容
        4.3.3 内部组织与架构
        4.3.4 督学遴选与职责
    4.4 发展特征与流变规律
        4.4.1 从权威走向合作:学校改进的合伙人
        4.4.2 从问责走向改善:学校改进的协助者
        4.4.3 从他评走向自评:学校改进的助推者
第5章 Ofsted学校督导系统剖析
    5.1 督导系统和流程引领学校改进方向
        5.1.1 督导前的准备——CIPP模式的背景评价
        5.1.2 督导实施阶段——CIPP模式的过程评价
        5.1.3 督导反馈阶段——CIPP模式的结果评价
        5.1.4 对Ofsted督导流程的评价
    5.2 督导框架和指标体系聚焦学校改进要件
        5.2.1 贴近教育本质的指导思想
        5.2.2 构建分级分类的指标体系
        5.2.3 对框架和指标的深度反思
    5.3 Ofsted指导下的自我评价开拓学校改进手段
        5.3.1 自我评价的基本原则
        5.3.2 自我评价的核心要素
        5.3.3 自我评价的主要特点
第6章 指向改进的英国学校督导经验与启示
    6.1 指向改进的英国学校督导经验分析
        6.1.1 督导人员的专业性是助力学校改进的灵魂
        6.1.2 督导设计的合理性是推动学校改进的支柱
        6.1.3 督导实践的科学性是推动学校改进的航标
        6.1.4 督导循证的有效性是推动学校改进的关键
        6.1.5 督导研究的近地性是推动学校改进的保障
    6.2 对我国学校督导的启示
        6.2.1 强调循证原则,为教育研究建立督导的大数据库
        6.2.2 注重服务功能,为社会和民众提供信息
        6.2.3 加强改进职能,从以督政为主向督政与督学并重转变
        6.2.4 增进指导功能,推动学校自评体制建设
        6.2.5 加强公正客观,尝试第三方评估机构建设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农村初中中年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叙事研究 ——以X县Y初中三名教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中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中年教师面临发展困境
        三、本人的工作经历和研究兴趣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实践意义
        二、理论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农村初中中年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故事
    第一节 三位教师基本情况
    第二节 A老师的系列故事
        一、A老师的最初印象
        二、深入了解A老师
        三、A老师迎接课改检查
        四、A老师的生活与教育
    第三节 B老师的系列故事
        一、与B老师相识
        二、B老师的教学生活
        三、B老师的生活与教育
    第四节 C老师的系列故事
        一、初识C老师
        二、深入了解C老师
        三、C老师迎接课改
        四、C老师的生活与教育
    第五节 三位老师故事小结
第三章 农村初中中年教师专业发展困境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农村初中中年教师专业发展困境问题
        一、专业知识问题
        二、专业能力问题
        三、专业情意问题
    第二节 农村初中中年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原因
        一、多重身份的冲突
        二、学校条件的限制
        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第四章 改善农村初中中年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建议
    一、教师提升自我发展的意识
    二、教师要提升自我能力
    三、创造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内部环境
        (一) 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二) 加强学校管理,构建民主管理体系
        (三) 重视教师交流,创造和谐环境
    四、建立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一) 实行发展性评价策略
        (二) 提高教师待遇
        (三) 倡导社会尊师重教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126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活动观察量表

(6)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生活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设计
    六、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第一章 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生活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ERG理论
        (一) ERG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 ERG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二、转换学习理论
        (一) 转换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 转换学习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 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生活的现状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生活现状与分析
        (一) 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生活的总体状况
        (二) 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生活各维度状况
        (三) 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生活的差异性分析
        (四) 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生活的基本特点
第三章 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生活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一、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生活发展的优势
        (一) 学历层次较高,专业学习能力较好
        (二) 教育理论功底相对扎实,领域教育活动实施能力较强
        (三) 知识结构多元化,有助于实现教研优势互补
        (四) 人际关系协调,专业生活氛围较为和谐
    二、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一) 工作成就感较低,从业信念不坚定
        (二) 教育理念与行为不一致,仍存在学科教学倾向
        (三) 专业学习自主性较低,合作学习意识不强
        (四) 科研素养有待提升,外部支持力度不足
        (五) 专业生活管理缺乏系统系,职业规划模糊
第四章 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生活的影响因素
    一、转岗教师自身因素对专业生活的影响
        (一) 转岗教师的转岗动机
        (二) 转岗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 转岗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
    二、外部因素对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生活的影响
        (一) 组织管理机构的管理制度
        (二) 园所的专业引领与支持
        (三) 社会文化观念
第五章 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生活质量提升策略
    一、发挥幼儿园转岗教师主体地位,支持教师做有意义专业生活的创造者
        (一) 积极调整自我,正确对待转岗
        (二) 注重转化学习,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三) 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做好专业生活管理
    二、完善外部支持网络,搭建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生活服务平台
        (一) 提高薪酬福利水平,保障基本生存需求
        (二) 健全组织管理制度,重视人文关怀
        (三) 发挥专业引领,提高教科研水平
        (四) 转变社会观念,增强职业认同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小学教师肩负着时代的重任
        1.1.2 小学教师职业困惑的状况亟待关注
        1.1.3 个人兴趣指向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1.1 理论意义
        1.2.1.2 实践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教师职业困惑的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教师职业困惑的相关研究综述
        1.3.3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及本研究的不同之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小学教师
        1.4.2 教师职业困惑
        1.4.3 叙事研究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方法的选择
    2.4 获取资料的方式
        2.4.1 访谈法
        2.4.2 观察法
        2.4.3 实物收集法
        2.4.4 文献分析法
    2.5 研究的伦理、效度和推广度
        2.5.1 研究的伦理
        2.5.2 研究的效度
        2.5.3 研究的推广度
第3章 L老师职业困惑的系列故事
    3.1 素描:关于L老师与N小学
    3.2 起点:初任的我困惑重重
        3.2.1 第一年,困惑接踵而至
        3.2.1.1 教学成了第一道难关
        3.2.1.2 如何找寻教师尊严?
        3.2.1.3 师生关系的“远”与“近”
        3.2.1.4 怎样面对不听话的你?
        3.2.1.5 家长这道坎儿,能否迈过去?
        3.2.2 第三年,那些深刻记忆
        3.2.2.1 如何上好公开课?
        3.2.2.2 怎样提升教科研能力?
        3.2.2.3 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3.2.2.4 怎样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3.2.2.5 遭遇学校不公平,怎么办?
    3.3 行走:成长的我面对迷茫
        3.3.1 第六年,问题是生长的希望
        3.3.1.1 谁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3.3.1.2 如何处理好同事关系?
        3.3.1.3 关于学校文化的迷思
        3.3.2 第十年,追寻困惑的轨迹
        3.3.2.1 怎样跟上网络时代的发展?
        3.3.2.2 小学教师如何摆脱“小学教师”?
        3.3.2.3 变味的班级群,怎样回到正轨?
        3.3.2.4 小学教师就要被人瞧不起吗?
    3.4 沉淀:现在的我依旧困惑
        3.4.1 这几年,又生新的困惑
        3.4.1.1 发现学生早恋,怎么办?
        3.4.1.2 家长的焦虑,有解吗?
        3.4.1.3 如何转化班级后进生?
        3.4.2 如今,在困惑中不断起航
        3.4.2.1 教材更换带来的挑战
        3.4.2.2 一天能有四十八小时吗?
        3.4.2.3 作业需要改革吗?
第4章 L老师职业困惑故事的分析
    4.1 对L老师职业困惑内容的分析
        4.1.1 与自身有关的职业困惑
        4.1.2 与学生有关的职业困惑
        4.1.3 与家长有关的职业困惑
        4.1.4 与学校有关的职业困惑
    4.2 对L老师职业困惑解决方式的分析
第5章 L老师产生职业困惑的影响因素
    5.1 内部影响因素
        5.1.1 专业理论知识薄弱
        5.1.2 自我认知存在局限
        5.1.3 教学实践经验不足
        5.1.4 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5.1.5 专业发展水平不高
    5.2 外部影响因素
        5.2.1 社会环境
        5.2.2 学校因素
        5.2.3 家庭因素
第6章 叙事背后的思考:教师如何走出职业困惑
    6.1 对教师自身力量的思考
        6.1.1 自我努力的方向
        6.1.1.1 内心的主动觉醒——拥有内驱力
        6.1.1.2 成长的有力抓手——成为反思者
        6.1.1.3 知识的有效储备——完善学习力
        6.1.1.4 发展的快乐源泉——学做行动者
        6.1.1.5 交流的美好艺术——提高沟通力
        6.1.1.6 教育的不断创新——生成研究力
        6.1.2 自我修炼中成长
        6.1.2.1 心理上走出职业困惑
        6.1.2.2 实践中走出职业困惑
    6.2 对外部重要力量的思考
        6.2.1 给予充分帮助——重要他人发挥积极作用
        6.2.2 创造无限可能——关键事件促我不断前进
        6.2.3 传递更多光亮——对我影响深远的重点读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与合作教师的访谈提纲
    附录2:与合作教师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访谈提纲
    附录3:与合作教师所任教班级家长的访谈提纲
    附录4:学生的自由作文
    附录5:给同学们的感谢信
    附录6:我的田野日记选
    附录7:图片汇集
    附录8:致L老师的信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8)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新高考改革是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化学教师需提升自身素质以应对新高考改革
        三、新高考下有关化学教师教育的研究有待发展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高考
        二、新高考改革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新高考改革的研究
        二、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三、关于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
        四、关于新高考背景下化学学科教学的研究
        五、已有文献研究评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新高考下高中化学学科的变化与要求
    第一节 创新高考模式,教学方式转变
        一、选考模式改变,科目选择成难题
        二、采取等级赋分,化学地位受冲击
        三、考察综合素质,教师素质待提升
        四、创新招生方式,生涯教育需关注
    第二节 新修化学课标,教学理念革新
        一、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二、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师深化对化学核心素养的理解
        三、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师完善教师知识结构
    第三节 更替化学教材,考验教学能力
        一、新编教材的使用,需要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二、新教材重视实验,着重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能力
        三、新教材要求教师角色转型,应培养教研与创新能力
第三章 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困境
    第一节 化学教师对新高考的理解尚不透彻
        一、缺乏有关新高考的培训
        二、化学教师自身素质不足
    第二节 新高考下化学课堂教学难度提升
        一、学生异质性强,分层教学难度升级
        二、新教材待启用,影响素养课程开展
        三、教师素养不足,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第三节 课堂教学评价与管理体系欠成熟
        一、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待完善
        二、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更困难
第四章 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教师的应对策略
    第一节 敏而好学,积极参与新高考相关培训
        一、教育管理部门为教师提供更多培训机会
        二、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态度由消极转为积极
        三、化学教师加强自我学习
    第二节 推陈出新,切实领会新高考教育理念
        一、确立多层次的师生观
        二、更新陈旧的教师观
        三、领悟新高考下的化学学科观
    第三节 厚积薄发,主动扩充学科专业知识
        一、了解丰富的化学史知识
        二、积累广博的交叉学科知识
        三、熟悉大量化学与生产生活的知识
    第四节 以思促教,全面提高自身教研能力
        一、提高对新课标与新教材的文本研读能力
        二、提升设计与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能力
        三、增强化学教学研究的信息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教师教学交往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1.教学交往中重形式轻价值现象普遍存在
        2.信息时代对教师在教学交往中所必备素养的要求与期望
        3.课程改革与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教学交往素养提出的呼唤
    (二)研究意义
        1.完善教师教学交往素养理论
        2.强化教师教学交往理念
        3.把握教学交往的合理化走向
    (三)文献综述
        1.教师专业标准与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2.教学交往的相关研究
        3.教师素养的相关研究
        4.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教师教学交往素养理论分析
    (一)教师教学交往素养的内涵
        1.教学交往
        2.教师素养
        3.教师教学交往素养
    (二)教师教学交往素养的特征
        1.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2.一致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3.为己性与为他性的统一
        4.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三)教师教学交往素养的价值
        1.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润泽学生的健康发展
        3.实现教学交往目标的优化
二、教师教学交往素养的构成
    (一)教师教学交往素养构成要素的形成依据
        1.从教学交往形态中推演主要特征
        2.从现有理论中探寻相关内容
        3.从现行政策文件中提取关键词
        4.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
    (二)构成要素选择标准
        1.依据教学交往内涵确定教师的必备素养
        2.根据专家意见征询完善构成要素
    (三)构成要素分析
        1.教学知识素养
        2.师生沟通素养
        3.引导帮扶素养
        4.人际知觉素养
    (四)构成要素的协同作用
三、教师教学交往素养的现状考察——基于三位教师的个案研究
    (一)三位教师的教学交往素养发展历程
        1.张老师:脚踏实地,努力践行教师使命
        2.王老师:寻找窍门,学习理论提高技能
        3.李老师:立足自身优势,在曲折中负重前行
    (二)推动三位教师教学交往素养发展的因素分析
        1.张老师:内外因素共同作用推动教师教学交往素养发展
        2.王老师:实践凝练经验,理论与经验相结合提升教师教学交往素养
        3.李老师:克服挫折,借助优势发展教师教学交往素养
    (三)小结与分析
        1.教师教学交往素养的发展是四个构成要素相互促进的结果
        2.教师教学交往素养发展机制是不同条件相互作用、逐步成熟的过程
四、教师教学交往素养的发展阶段
    (一)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二)教师教学交往素养的发展阶段特征与动力
        1.注重知识传递的基础阶段
        2.关注学生发展的提升阶段
        3.实现价值引领的高级阶段
    (三)阶段特征对教师教学交往素养发展的启示
        1.尊重教师专业发展规律,顺应教师教学交往素养的形成过程
        2.针对不同阶段的表现特点,构建系统化的教师教学交往素养培养模式
        3.关注教师教学交往素养提升的“最近发展区”,帮助教师在不同阶段巧妙过渡与衔接
五、教师教学交往素养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
    (一)教师教学交往素养发展的影响因素
        1.教师教学交往素养各构成要素的影响因素
        2.教师教学交往素养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二)促进教师教学交往素养发展的建议
        1.发挥教师专业发展保障制度的推动作用
        2.创设适宜教师教学交往素养发展的学术环境
        3.立足学生发展,引领教师教学交往观念的转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10)城市小学青年教师工作负担的合理性研究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关于教师工作负担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对已有文献的评述与思考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小学青年教师
        1.3.2 负担
        1.3.3 教师工作负担
        1.3.4 合理性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科学性
        1.5.1 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1.5.2 伦理问题
2 城市小学青年教师工作负担的现状调查
    2.1 调查基本情况说明
        2.1.1 访谈提纲的编制
        2.1.2 访谈对象的选取
        2.1.3 实施的过程
    2.2 城市小学青年教师工作负担的调查结果
        2.2.1 过长的教师工作时间
        2.2.2 繁杂的教师工作内容
        2.2.3 班主任工作任务过重
        2.2.4 检查性材料多,教师疲于应付
        2.2.5 以学生成绩为导向的教师评价压力大
    2.3 城市小学青年教师工作负担的合理性问题
        2.3.1 城市小学青年教师工作负担的事实不合理性
        2.3.2 城市小学青年教师工作负担的价值不合理性
    2.4 小结
3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工作负担的合理性
    3.1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探讨合理性的缘由分析
    3.2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工作负担的内在联系
        3.2.1 教师工作负担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合目的性
        3.2.2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工作负担在阶段性上具有合规律性
    3.3 小结
4 城市小学青年教师工作负担的合理性标准
    4.1 城市小学青年教师工作负担“量”的合理性标准
        4.1.1 理性看待在量性指标中教师工作负担的特性
        4.1.2 把握“度”的重要性
    4.2 城市小学青年教师工作负担“质”的合理性标准
        4.2.1 “专业性”标准
        4.2.2 “发展性”标准
        4.2.3 “人文性”标准
5 实现城市小学青年教师工作负担合理化的策略
    5.1 “量”的标准实现策略
        5.1.1 动态平衡
        5.1.2 重点针对性
        5.1.3 “工学”平衡
    5.2 “质”的标准实现策略
        5.2.1 “专业性”标准的实现策略
        5.2.2 “发展性”标准的实现策略
        5.2.3 “人文性”标准的实现策略
6 结语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四、谈谈教师的自我发展问题——更新观念 迎接挑战(论文参考文献)

  • [1]磨的是课,成的是人 ——数学评优课磨课活动的研究[D]. 朱晨菲.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8)
  • [2]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重庆市高中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 沈桂君. 西南大学, 2021(01)
  • [3]指向改进的英国学校督导研究[D]. 顾娇妮.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2)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农村初中中年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叙事研究 ——以X县Y初中三名教师为例[D]. 邱芳.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生活现状调查研究[D]. 关可. 扬州大学, 2020(05)
  • [7]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D]. 余云露.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8]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D]. 陈雪璐.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教师教学交往素养研究[D]. 蒙继元.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10]城市小学青年教师工作负担的合理性研究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D]. 杨敖秋.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谈教师的自我发展——更新观念,迎接挑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