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无形的“小金库”

浅析无形的“小金库”

一、简析隐形“小金库”(论文文献综述)

盛慧婕[1](2020)在《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机制完善研究 ——以青岛市S区为例》文中提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颁布实施,监察体制改革不断向基层延伸,各地建立基层监察机关,行使监督调查处置职能,其中监督是排在首位的职责。然而,在改革过程中,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机制方面还存在着诸如内容缺乏可行性、执行落实存在失范风险、社会力量支持不足、考核标准缺乏科学性、信息传递存在壁垒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源于对监督职能定位不准、基层监察干部素质能力参差不齐、监督同级放松懈怠等主观原因,另一方面源于基层监察机制建设处于初期、上级同级支持不足、基层条件限制、监督内容碎片化等客观原因。这些问题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否从根源上得到解决,将直接影响基层监察机关监督职能的发挥。结合当前我国监察体制改革有关决策部署、各地有益的实践探索以及以青岛市S区为例开展的调查和座谈,在综合分析青岛市S区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本文归纳提出了三方面重点解决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基层监察机关监督长效制度体系,包括结合基层实际情况,强化独立监督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内控机制保障制约作用;建立基层权责控制机制,加强对社会监察员的选派和指导,建立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拓展廉政教育新模式;重塑考核评价机制,将考核重心转移至监督职能,突出监察监督内容,发挥考核对监督工作的导向作用;提升信息化监督机制,强化内外部信息互通,加大信息公开和反馈力度。二是强化监督机制执行力度,开拓思路,找准抓手,创新“嵌入式”监督手段,开展专项效能监察、体验式监督,针对“一把手”等关键少数监督对象分类施策,分阶段、分领域制定具体监督措施,推动监督工作具体化、常态化,提高监督效能;三是强化人才队伍培养,保障经费供给和技术支持,确保监督工作开展有充足的资源。本文所提出的相应的思路和设想对新形势下基层监察机关不断完善监督工作机制、提升监督能力有所帮助。

谢茹[2](2020)在《建国三十年(1949-1978)汉语新词新语研究 ——基于《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的考察》文中研究表明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随着新的国家制度的建立,整个中国大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语言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为现代汉语语言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1949年至1978年,新中国经历了多次变革,从建国初期维护社会制度的稳定,到进行大规模、大范围、多层次的社会主义改造,再到“十年浩劫”,直至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语言与社会密不可分,语言是社会的本质属性之一。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语言的各要素中,词汇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词汇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最为迅捷。词汇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社会生活中的任何变化都可能会在语言词汇中留下痕迹。在社会发展变化的急剧时期,语言词汇的发展变化则更为显着。建国三十年是现代汉语史上急剧变化的时期,因此建国三十年词汇研究是现代汉语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课题研究共设立五章内容。第一章是“绪论”,简要介绍课题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价值、研究思路及方法等相关基础内容,为下文的具体研究做好铺垫。第二章是“建国三十年新词语概况研究”。这一章主要考察建国三十年新词语的语表特征、语法特征以及语义特征,并从社会因素及语用动因角度分析新词新语特征的成因。考察发现建国三十年的新词新语从语表特征上看,语音形式普遍较长,政治领域类新词语数量最多,自源类新词语占主体;从语法特征上看,名词性新词语数量最多,偏正式构词结构类型为主,说明法、简缩法、修辞法是当时新词语的高频构造方法;从语义特征上看,词义架构单一,异名同指及类义现象突出。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求新、尚简、崇高的语用心理对新词新语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第三章是“《大辞典》与《现汉》共收词语研究”。这一章主要介绍留存至今的两部词典共收词语的概况,并考察共收词语的语义及语法功能的发展演变。统计调查发现,建国三十年新词新语只有26.9%比例的新词语留存至今,成为两部词典的共收词语。大部分共收词语都是要通过自身的发展变化才能适应当今的语言生活。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共收词语的语义方面,既包括词语理性意义的变化,也包括词语色彩意义的变化。理性意义的变化指的是两部词典共收词语义项数量的变化以及一个义项内部的深化、扩大、缩小、转移等变化;色彩意义的变化指的是两部词典共收词语不同色彩之间的转化。两部词典共收词语语法功能的发展变化主要指的是词语不同词类之间的转变。第四章是“《现汉》未收词语研究”。这一章主要介绍《大辞典》中存在但《现汉》却并未收入的词语的概况,重点探究《现汉》未收词语的成因,并探讨了未收词语的重新启用问题。据统计,大部分建国三十年时期产生的新词新语在当今的语言生活中都是处于衰亡状态的。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新词新语的自身特征、语言的明确性原则、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是建国三十年新词语大量衰亡的原因。最后一章为“结语”。这一章对整个课题的全部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并就课题未来的研究方向等相关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张雯[3](2018)在《心理契约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研究 ——基于对A上市公司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会计人员作为企业核心和关键员工群体,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和财务报告直接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投资决策。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有助于会计人员养成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也有利于督促会计人员不断提升专业业务水平。心理契约是维系个体和组织之间关系的心理纽带,其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因此,企业和会计人员之间需要紧抓彼此合理的利益需求底线,避免忽视需求或者过分满足需求从而陷入心理契约违背或心理契约过密的道德困境,和谐平衡的心理契约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积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心理契约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研究有助于充分挖掘会计人员的职业潜能,实现企业和会计人员的共同发展。本文主要致力于研究心理契约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其研究内容将以六个章节予以阐述,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首先论述了心理契约对会计职业道德影响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其次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本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图,最后阐述写作过程中的主要创新点。第二章:分别描述了心理契约和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研究,对比分析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不同观点,为后文系统阐述心理契约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三章:分析心理契约和会计职业道德的关系,并分别阐述了心理契约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即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第四章:通过对A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例的详细介绍,深层次剖析了心理契约视角下A上市公司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章:主要针对在心理契约视角下会计职业道德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企业有效的激励,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会计行业自我提升,健全会计制度和法律法规等措施。第六章:对全文所做的研究工作和得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指出本文的结论和不足之处,并对以后研究应该努力的方向提供建议和参考。

聂爱萍[4](2017)在《儿童幻想小说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儿童幻想小说是隶属于儿童文学的一个分支,承袭流传在民间传说故事里的原始思维与狂野想象,在发展初期,曾因其荒诞不羁而遭到贬抑。十九世纪,德国的格林兄弟收集出版第一版德国民间故事集,民间的想象开始汇入童话创作的血液。地处欧洲的英国出现了约翰·罗斯金、查尔斯·金斯利、路易斯·卡洛尔、J.R.R.托尔金等一批具有前瞻视野和实验精神的作家,儿童文学开始进入一个想象的时代。《金河王》《水孩子》《爱丽丝奇境幻游记》《霍比特人》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儿童文学小说向深埋在“布道说教”的儿童文学之中的儿童读者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生命世界与生存空间。半个多世纪后,大西洋彼岸的北美大陆也迎来了想象的破土。弗兰克·鲍姆、E.B.怀特、厄休拉·勒奎恩、沃尔特·布鲁克斯等作家在英伦幻想文学的启迪下,为清教主义统治下的北美儿童文学“松绑”,用幻想重塑童年生态。与此同时,幻想之翼飞越大西洋和太平洋,来到清朝末年的中国,敲开了这个东方大国沉闷自闭的大门。孙毓修、叶圣陶、郑振铎等儿童文学作家开启了用童话进行寓教于乐的传统,经过张天翼、陈伯吹、严文井等的传承与创新,孙幼军、班马、薛涛等的锐意进取与探索,殷健灵、彭懿、曹文轩等的仗义担当与掘进,中国儿童文学一直在幻想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实现了从童话故事到幻想小说的裂变。由托尔金、J.K.罗琳、苏珊·柯林斯等作家引领的“幻想风暴”接连将西方儿童幻想文学推向巅峰,英美两国成为万众瞩目的幻想文学生产大国,幻想文学的研究话语也因此烙刻上欧美意识形态的印记。中国儿童文学里的幻想声音与幻想影像在以英美为主导的国际幻想文学研究场域中缺席,这不免让当今世界儿童幻想文学的考察有些遗憾,也使幻想文学的研究成果显出几分尴尬。因此,本文尝试将现当代中国儿童幻想小说与英美儿童幻想小说放置到同一语境中加以共同观照,从叙事的角度切入,分析探讨儿童幻想小说所表现出的超越国别、历史、文化等外部差异的内在共性特征,试图充分全面地展示儿童幻想小说风靡全球的跨文化魅力背后的艺术奥秘。第一章对儿童幻想小说进行了概念界定。该章从幻想小说和儿童性这两个维度出发,对儿童幻想小说进行定义探讨与特征梳理,试图通过对其身兼幻想小说和儿童文学的双重身份的讨论,揭示其独特的艺术内涵。第二章对中外儿童幻想小说进行历史梳理,既有上至神话传说的追根溯源,也有发展至今历史沿革的探讨。该章从神话入手,梳理从原始想象到幻想小说的演变进程中文学想象的基因传承脉络,跟踪儿童幻想小说在中西方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发生发展,以期勾勒出儿童幻想小说文学史发展的历史轮廓。第三章是有关儿童幻想小说叙事主题的阐释。该章以儿童幻想小说对儿童成长的关注为立足点,结合相关作品,讨论揭示其“善恶之争”永恒母题的时代表达,以及其对儿童自我以及人性的探究与书写。第四章主要探讨儿童幻想小说的人物设置。该章根据人物的形态特征,将儿童幻想小说的人物形象简要划分为人类形象、动物形象和鬼怪形象三大方面,探讨儿童幻想小说对儿童人物“英雄”与“平凡”的两极塑造,对成年人物“加害”与“监护”两重功能设定,对动物人物的多元刻画,以及对游走于边缘的鬼魅精怪形象的另类呈现。第五章主要讨论儿童幻想小说的叙事模式。该章在归纳总结其线性叙事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远征式、历险式、童话式和渗透式四种常见的叙事结构进行解析,以详细阐释和揭示各类型独特的叙事特征。第六章是有关儿童幻想小说叙事视角的探讨。本章根据热奈特对叙事视角的划分,结合儿童幻想小说文本,着重探讨了无聚焦叙事和固定式内聚焦叙事这两种儿童幻想小说经常使用的叙事视角在文本中的具体应用与艺术效果。第七章探讨儿童幻想小说的时间叙事艺术。该章借助叙事学理论有关叙事时间的研究,从时序、时长、频率等方面对现实与幻境中的时间策略展开研究,以展现幻想小说具有的独特时间机制。第八章对儿童幻想小说的空间叙事策略进行探讨,从现实和幻境两个维度,深入解读儿童幻想小说对两个空间的不同书写,揭示其在叙事空间的驾驭与表现方面所呈现出的独特魅力。在全球化的今天,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看,儿童幻想小说已经实现了跨越性别、年龄、种族和国界的国际化。面对这个具有普适魅力的艺术形式,致力探寻揭示其魅力背后的艺术结构与美学构成,应当是与当下儿童幻想文学研究的全球化诉求内在契合的。幻想小说展现的形式美与其蕴藏的内涵美之间的关联与互动,彰显着儿童幻想小说独特的美学品性。儿童幻想小说是美的艺术,是一种美的艺术言说。

严品[5](2017)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内部控制审计的运用》文中研究表明保证我国事业单位得以正常经营、长远发展的基础与根本是做好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并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起到主要约束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内部控制审计时效性,有利于我国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因此,为了提高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本文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进行分析,从而为事业单位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刘家玮[6](2017)在《公文语言中的流行语现象研究 ——以近十一年公文中出现的流行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流行语作为反映社会发展的语言表征,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语言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流行语展示了特定时期的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公文作为国家管理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为了及时准确地反映社会情况、传递政策信息,不可避免地会使用流行语。鉴于公文语言的巨大影响和示范作用,如何准确认识和使用流行语成了公文写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流行语为切入口,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领导人发表的公开讲话为考察对象,结合现代汉语词汇学理论,采用归纳统计、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公文语言中出现的流行语现象进行了探讨。本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概述了流行语的研究现状,流行语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明确以公文语言中的流行语现象为研究对象;并对本文的选题意义、语料运用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一章主要概述了流行语的内涵与特征,并阐述了流行语与新词语、高频词语、网络用语、俚语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第二章对2006年至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领导人讲话中的流行语进行数量统计,浅析公文语言中流行语涉及的领域范围和来源途径,总结出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特点。第三章从语言学角度考察公文语言中出现的流行语。分别从流行语的词长特点、构成材料、结构形式、构成方式和语义表现几个角度进行论述,全面探析了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语言特色。第四章从公文角度论述了公文语体选用流行语的原因,发现公文选用流行语主要是为了实现公文的管理功能、契合公文的交际效果和满足公文的语体要求。第五章结合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使用情况和语言特点,总结出公文语体在选用流行语时需要遵循的选词原则和使用原则。第六章对本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

殷玉如[7](2015)在《住房公积金制度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住房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稳定住房的人群能够更积极的投入生产,创造财富。拥有稳定可靠的住房,对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我国的住房在建国初期水平较低,在集中力量发展生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形势下,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主要依靠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福利分房的方式解决。住房面积较小,住房水平较低。在平均住房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居民间住房矛盾和冲突较小,主要是住房水平低下与人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发展起来,市场体制在住房分配上开始发挥作用。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国的城镇住房体制也开始实施。在住房体制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住房也由实物分配转变为货币化分配方式。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居民的购房压力逐渐增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自1991年在上海首次实施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覆盖到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和企业,为住房制度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城镇居民的购房资金压力。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建立后逐步开始发挥住房保障的作用,但同时也具有住房金融制度的特点。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应当首先具备公平性,并且具有再分配的特性。住房公积金制度要想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主要应当保障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中低收入阶层受到自身收入限制的原因,住房支付能力有限。住房公积金制度应从覆盖、筹资、贷款、使用及制度设计的各个环节体现对低收入阶层的政策倾斜。但是在在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制度定位和制度目标不明确,管理部门性质不规范等问题,住房公积金制度虽然得到了推广,保障了很多人的住房需求,但是发展道路坎坷。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住房公积金基金存在的问题。住房公积金缴存、贷款、投资、使用和管理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覆盖面狭窄、覆盖群体贫富不均、制度供给拉大贫富差距、基金管理不规范、基金贬值严重等问题。住房公积金基金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到制度的顺利实施,也会影响到广大群众对制度的信任程度。国内外现有研究对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国家住房政策的影响、对住房保障的支持作用、对住房市场的影响都展开了研究。对住房公积金制度也有了初步全面的分析和匡正,但是全面系统的针对住房公积金制度问题的研究还较少。忽略了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如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性如何?住房公积金的效率如何,采用什么办法保障制度高效率运行?住房公积金缴存利率存在的问题?住房公积金基金贷款使用方式及额度是如何确定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对不同的基金缴存人住房保障程度如何?住房公积金基金投资状况是什么样的?如何保证基金的安全性?住房公积金基金增值收益是如何使用的,是否支持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参与者的住房购买行为?这些关键问题的解答对于我们更深刻的认识住房公积金制度缺陷,明确住房公积金制度作用,改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政策有指导意义。本文将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基金管理理论的分析方法对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构。全文共6章,第1章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是本文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一介绍,第2章是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相关概念和本文运用的相关理论的概述。第3章对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制度发展历程的介绍及对制度的评价进行研究。第4章对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缴存、贷款、投资、增值收益、管理、监督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第5章对国际上具有典型代表的公共住房金融制度进行分析,借鉴别国经验,完善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第6章对住房公积金的制度定位提出建议,针对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全文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包括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国外典型国家住房金融模式分析与借鉴、解决制度问题的对策。一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覆盖、缴存、贷款、投资、增值收益使用及管理和监督方面。住房公积金覆盖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覆盖对象结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存在的差距,住房公积金制度仅覆盖城镇职工,将农村居民排除在制度之外。他们同样也有住房需求。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东部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缓慢。行政单位和效益好的企事业单位缴纳及时,进城务工人员和个体工商户住房公积金缴纳额较小或缴纳不及时。住房公积金缴存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缴存制度、缴存利率存在的问题。住房公积金缴纳比率一般在5%-12%之间不等,采用最高缴纳比例和最低缴纳比率的相差率为7%。住房公积金缴纳以工资水平为基数,再加上工资的放大作用,会造成不同缴纳者之间实际缴纳数额的扩大。住房公积金贷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住房公积金贷款群体与实际需求群体偏离,“低存低贷”的住房公积金政策有利于高收入者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买房,实际损害了低收入者的利益,相当于中低收入者的低息存款倒贴给高收入缴存者购房。繁琐的公积金贷款使用手续也会使一些贷款者转而选择商业贷款,贷款流动性差也影响制度作用的发挥。住房公积金投资存在的问题是住房公积金投资面狭窄,投资收益主要是住房公积金贷款利息收入、积累额银行利息收入和国债收益。住房公积金基金投资管理混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不具备投资能力,住房公积金资金贬值严重。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增值收益权益归属问题,由于住房公积金的保障性和再收入分配特性,增值收益也应当具有公共性。住房公积金管理和监督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分散,没有统一、专门的机构来实行全国范围的管理,住房公积金管理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住房公积金监督主要存在监督信息不透明,同级监督不力的状况。二是对国外典型国家住房金融制度的经验借鉴。主要对美国的政府引导型模式,德国合同住房储蓄模式和新加坡政府强制性住房储蓄模式进行研究。美国对低收入阶层居民的公共住房政策主要是支持特定住房工程的建设和实施,资助低收入家庭租住住房、直接提供公共住房。德国采取贷款额度与储蓄额度挂钩的政策,实行最低贷款额、采用评估值确定贷款额度、奖励储蓄、政策性住宅储蓄与商业性住房贷款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新加坡采用中央公积金制度模式,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公积金会员年龄调整缴交比率,采用住房、养老、医疗综合一体化的公积金保障制度。在住房公积金资金的融资全过程中,形成资金的良性利用和有效循环。国外典型国家住房金融制度对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借鉴意义在于需要根据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情况选择合适的住房保障方式,健全一、二级住房市场,发挥政府对制度的促进作用。三是对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住房公积金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应当定位于服务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的改进对策是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将农村居民和低收入群体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范围中,同时探索多层次的住房保障政策措施,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作用。缴存改进对策是住房公积金缴存比率与住房保险项目相协调,进一步优化缴存比例,实行“限高保低”的缴存政策。贷款的改进对策是根据缴费额度不同贷款额度不同,根据贷款人工作情况和收入状况的不同调整贷款政策,降低中低收入者首付款比率,延长中低收入群体住房贷款年限。加大住房公积金对于首套房、中小户型住房和价格较低住房购买者的贷款支持力度。投资的改进对策是兼顾住房公积金的安全性原则、收益性原则和流动性原则,参考养老保险组合投资方式开展投资活动,同时扩大住房公积金的使用范围。增值收益使用的改进对策是建立内部收益分配机制,采用贴息贷款的政策支持中低收入家庭购房,采用借款的方式用于公共住房建设。管理和监督的改进对策是采用决策、行政、投资三者独立的管理对策,统一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采用信息透明化管理。引入严密完整的风控系统,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监督。

王雪[8](2015)在《民国时期国学研究与社会运动》文中研究说明以儒家为主干的传统文化尤重士人参政议政的入世情怀,近代历次战争使国人体会到国将不国,精英危机意识敦促转型中的知识分子延续古代士人脉络,在经典文化中寻找自信,希冀力挽狂澜。与此同时,民国建立后,国学研究者更为密切的接触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参与社会运动。探讨国学研究与社会运动既是多学科融合交叉和综合考量的重要范畴,又是当代如何更好弘扬国学的现实关照。具体来说,论文第一章首先对国学和社会运动进行楷定,认为近代国学是具有鲜明国家标记,研究、教育方法趋西,以儒释道为核心、集中于文史研究、囊括中国古代百家经典等抽象或具象遗存,并且充满现世关怀和对外包容力的学问;本文社会运动则主要是以政治运动、文化运动为主、社会建设运动、民族救亡运动和政党纷争为代表的运动。第二三章则主要是对古代士人和社会运动、晚清国学研究与社会运动进行梳理和追溯。论文主体部分主要探讨了国学研究与政治革命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南京国民政府十年建设运动、抗日民族救亡运动、国共对垒,以及与民国政要、国学机构的关系演变。通过摸索研究发现,自晚清到民国,国学每每大热都与政治和社会环境变迁有关,诸多学人在近代并不平静的生存条件下难以促成“纯国学”的书斋之学,无论是中西学之争辩还是科学出现对国学的挤压,屡次文化论战往往赋予时代色彩。当局者在民族存亡危机之下出于统治之需,也往往以国学为工具,将国学凝萃成汇聚人心和民族力量的精神利器。终而我们认识到,民国时期国学研究与社会运动是交互共存的,呈现多重互动,受到时代性、民族性、学术性和政治性的影响。这一方面源于固有的精英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则由于民国政治斗争极端激烈复杂,使得国学研究不得不与社会运动密切相关,借国学研究涂染政治色彩。国学与社会运动成为民国学术与政治交锋共存的缩影,欲存惟艰的国学需要在社会运动中寻找存在,而社会运动的领导者在对国学的褒贬间宣誓立场和表达诉求。关照当前的国学倡导,应避免无益的存废之争和政治渲染,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用国学强调文化认同和保存民族基因上,力行弘扬国学,潜精陶铸国魂,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肖笛[9](2015)在《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批评实践研究 ——以李皖乐评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乐评作为一种文艺批评的形式,是整个音乐活动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自有音乐产生、传播、消费和接受以来,乐评就随之出现和发展,并构成了整个音乐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以及音乐活动当中一种引导性和建设性的因素。乐评影响音乐思想和音乐理论的发展,同时又推动音乐的传播和接受。本文所研究的乐评范围是中国迄今为止三十年关于流行音乐的乐评,这一时期的流行音乐及乐评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面貌和特征。本文以乐评人李皖为例,以流行音乐和乐评的背景研究、对其乐评文本的分析为起始,试图展现当代中国流行音乐及乐评所处的困境。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研究流行音乐及乐评所处的当前语境。通过对于流行音乐和乐评所处语境的分析,展现了这两者在消费文化、“主旋律”话语方式、后殖民主义三重话语方式影响下的复杂面向。在这一部分当中,同时探讨流行音乐、“学院派”研究、乐评三者的互相关系。第二部分通过对李皖乐评文本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其乐评的风格特征以及在音乐上的审美原则和价值取向。在这种标准之下,笔者仔细分析、探讨了李皖对于当前流行音乐所持的态度和评价。第三部分将李皖和“学院派”学者以及其他相关的乐评人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再将他们的批评实践纳入整个文艺思潮的大环境下,以此看出乐评研究范式不断变化的过程。第四部分则是探讨李皖的乐评在当前中国多重话语方式下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含义,同时分析乐评与流行音乐、受众之间的负向关系,在此基础之上,乐评功能的丧失导致乐评处于一种“失语”的困难局面。最后,分析得出大众在音乐接受上表现出的新趋势,其中多元化和圈闭化是这种新趋势比较重要的两个特征。大众的选择和乐评的困境使二者之间的联系愈加式微,笔者在最后探讨了改变这种困境的可能性。

高源[10](2014)在《西班牙语委婉语的多元翻译》文中研究说明委婉语系委婉现象与语言结合的特殊产物。它从原始社会一直绵延至今,与一个国家的民族、社会、文化特征存在紧密联系,并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时常是说话人无意识的心理反映。归根结底,语言的委婉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内心的恐惧,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人们常用柔和、文雅、悦耳的话语取代那些禁忌、难听、失礼的说法。西班牙语委婉语的种类极其丰富,大致可分为禁忌性委婉语、交际性委婉语和职能性委婉语。根据具体内容,禁忌委婉现象又分为宗教神秘委婉语、死亡疾病委婉语、性指涉委婉语、排泄委婉语;交际委婉现象可细分为称谓委婉语、尊重委婉语、情绪委婉语;职能委婉现象可细化为政治委婉语、经济委婉语、军事委婉语、专业技术委婉语等。西语委婉语的构造手段千变万化、不胜枚举,有语音变异、语义转换、语法转变、修辞方法等常见的语言方式,还有外来语、儿语、缩略语、行话等其他语言手段,更有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副语言手段。不管委婉手法怎样幻化,万变不离其宗的构成原理在于分散听话者的注意力,暂时终止或延长语言信息的接收过程。西语婉辞的种类丰富、构造复杂,且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信息,在各类作品中层出不穷,已成为我国西班牙语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西汉翻译中,如果在委婉语等局部细节上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译文的整体质量。因此,在翻译领域内对委婉语进行深入地探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旨在全面解析西班牙语的委婉现象,有针对性的对其采取翻译策略,使该语言元素在译文中更加贴切,更加通顺易懂。哪些翻译技巧最适合西班牙语委婉语的汉译是值得研究者深思的问题。翻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目前,在译学界没有什么理论能够解决一切难题,放之四海而皆准,任何理论都有其片面性。笔者认为,融合东西方译论、吸纳各派之所长、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多元翻译观乃是翻译研究的正确路径。在多元思想的指导下,本文作者将常见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按其本质特征归纳为语言翻译、文艺翻译和文化翻译。首先,语言是翻译行为得以实现的基础,用语言学派的技巧解决特定的翻译问题毋庸置疑。对于双语中能够对应和互换的委婉语现象,译者可以通过“等值”和“等效”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建立对等。其次,翻译是二度创作,译文饱含着译者的智慧,将文学派的翻译思想运用于翻译实践合情合理。对于源语委婉语在译语中造成的各种空缺,译者可发挥文学派反复强调的主观创造性进行弥补。最后,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译者面对的不仅是两种文字,更是两种文化。以文化学派的方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元素行之有效。译者不妨采取文化派的主要策略“归化法”、“异化法”和“注释法”,在保持译出语文化的纯正性和保证译入语的可读性之间建立平衡。此外,上述译法并非割裂的,彼此之间具有重合性和互补性,在实践中译者应加以综合利用,才能取得最佳译文。译者是原着和译着之间的桥梁,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纽带,理应把原文委婉语负载的语言信息和艺术美感如实地、流畅地输入译文。在文中,笔者引用了大量西班牙语委婉语和汉语委婉语的实例,结合了描述法、图表法、实证法等多种说明方法,以多部译着为案例,分析如何根据其种类和构成应用多元翻译方法。本文首次将多元理论引入西汉/汉西翻译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专业研究的领域和内容。我们希望本研究能为西班牙语委婉语的翻译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为西汉翻译实践者和学习者在相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帮助;我们还希望以西语委婉语的汉译为例建立一种多元翻译模式,并将其推广至谚语、俗语、俚语、密语、双关语等语言现象的翻译,这对西汉互译的实践与教学都有一定裨益。总之,翻译是一项传承文明的伟大事业,值得人们以严肃的态度继承和发展。我们应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它,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在这个意义上,多元翻译观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包容性思想,代表了新世纪翻译研究的发展方向,相信多元观一定会为西汉翻译开辟崭新的视野,将为西汉互译的研究、实践与教学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二、简析隐形“小金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简析隐形“小金库”(论文提纲范文)

(1)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机制完善研究 ——以青岛市S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基层政情社情发展变化
        (二)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新形势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动态
        (二)国外研究动态
    四、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创新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我国监察机关的内涵界定
        二、我国基层监察机关的内涵界定
        三、我国基层监察机关的监督职能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权力制约理论
        二、法治监督思想
        三、责任政府理论
第二章 青岛市S区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机制现状分析
    第一节 青岛市S区基层监察机关体制改革情况
        一、改革过程
        二、改革主要措施与效果
    第二节 青岛市S区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机制建设
        一、综合协调机制
        二、信息共享机制
        三、履职跟踪机制
        四、廉情监测机制
        五、部门联动机制
        六、考核评价机制
    第三节 青岛市S区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机制落实状况
        一、制度架构日渐细化严密与基层抓落实水平参差不齐并存
        二、基层监督力度加大与监督成效不明显并存
        三、群众对廉政的期望值上升伴随对监督成效的获得感走低
        四、纪检监察监督职能一体推进与监察监督边缘化问题并存
第三章 青岛市S区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机制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青岛市S区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内容缺乏可行性
        二、执行落实存在失范风险
        三、社会力量支持不足
        四、考核标准缺乏科学性
        五、组织信息传递存在壁垒
    第二节 青岛市S区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机制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二、客观原因
第四章 完善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制度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长效制度体系
        一、强化独立监督保障机制
        二、建立基层权责控制机制
        三、重塑考核评价机制
        四、提升信息化监督机制
    第二节 强化基层监察机关监督机制执行力度
        一、创新“嵌入式”监督手段
        二、针对监督对象分类施策
    第三节 加强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资源配置
        一、配齐配强基层监察干部队伍
        二、补足经费设施供给
        三、强化技术支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S区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机制运行情况访谈提纲
致谢

(2)建国三十年(1949-1978)汉语新词新语研究 ——基于《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范围和对象
        1.1.1 研究范围
        1.1.2 研究对象
    1.2 研究现状
        1.2.1 建国三十年词汇理论研究
        1.2.2 建国三十年新词新语研究
        1.2.3 现代汉语词汇统计研究
    1.3 研究意义和价值
        1.3.1 有利于建构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史
        1.3.2 有利于建构现代汉语词汇学理论
        1.3.3 有利于促进相关研究的发展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原则性方法
第2章 建国三十年新词新语概况研究
    2.1 新词新语的语表特征
        2.1.1 语音形式
        2.1.2 语义领域
        2.1.3 语源类型
    2.2 新词新语的语法特征
        2.2.1 新词新语的句法性质
        2.2.2 新词新语的结构特征
        2.2.3 新词新语的高频构造方法
    2.3 新词新语的语义特征
        2.3.1 词义架构单一性特征突出
        2.3.2 异名同指现象突出
        2.3.3 类义关系突出
    2.4 新词新语特征探因
        2.4.1 社会因素
        2.4.2 语用动因
第3章 《大辞典》与《现汉》共收词语研究
    3.1 《大辞典》与《现汉》共收词语概况
    3.2 《大辞典》与《现汉》共收词语意义的发展变化
        3.2.1 《大辞典》与《现汉》共收词语理性意义的发展变化
        3.2.2 《大辞典》与《现汉》共收词语色彩意义的发展变化
    3.3 《大辞典》与《现汉》共收词语语法功能的发展变化
        3.3.1 义项数量增加时共收词语的语法功能变化
        3.3.2 义项数量不变时共收词语的语法功能变化
第4章 《现汉》未收词语研究
    4.1 《现汉》未收词语概况
    4.2 《现汉》未收词语探因
        4.2.1 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4.2.2 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
        4.2.3 新词新语的自身特征
        4.2.4 语言的明确性原则
        4.2.5 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4.3 《现汉》未收词语的语用情况考察
        4.3.1 词语重新启用问题研究现状
        4.3.2 《现汉》未收词语的重新启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心理契约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研究 ——基于对A上市公司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主要创新点
2 基础理论与相关文献综述
    2.1 基础理论
        2.1.1 心理契约理论
        2.1.2 会计职业道德理论
    2.2 相关文献综述
        2.2.1 心理契约研究综述
        2.2.2 会计职业道德研究综述
3 心理契约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分析
    3.1 心理契约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关系
    3.2 心理契约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3.2.1 积极影响
        3.2.2 消极影响
4 心理契约视角下A上市公司案例分析
    4.1 A上市公司简介
    4.2 A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方式分析
    4.3 A上市公司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剖析
5 心理契约视角下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应对措施
    5.1 企业有效的激励方式
        5.1.1 物质激励
        5.1.2 精神激励
    5.2 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
    5.3 会计行业自我提升
    5.4 健全会计制度和法律法规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儿童幻想小说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缘起
    二、中西方视域下儿童幻想小说的理论探讨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儿童幻想小说的文体界定
    第一节 作为一种文体的幻想小说
    第二节 幻想小说的儿童体征
第二章 历史演进的“源”与“流”
    第一节 神话传说中的幻想根系
    第二节 中国儿童幻想小说的发展
    第三节 西方儿童幻想小说的演变
第三章 刚柔并济的成长叙事
    第一节 “善——恶”之辨
    第二节 自我的拷问
    第三节 爱的救赎
第四章 千姿百态的人物世界
    第一节 人类形象:儿童
    第二节 人类形象:成人
    第三节 动物形象
    第四节 鬼魅精怪
第五章 叙事结构的奇幻变奏
    第一节 线性叙事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 “远征式”结构
    第三节 “历险式”结构
    第四节 “童话式”结构
    第五节 “渗透式”结构
第六章 叙事视角的多元聚焦
    第一节 叙事视角:叙事分析的基石
    第二节 无聚焦叙事:融“幻”于“真”
    第三节 固定式内聚焦叙事:求“真”于“幻”
第七章 叙事时间的虚实之维
    第一节 热氏时间“三概念”
    第二节 幻想叙事的时序
    第三节 幻想与现实的“时间对话”
第八章 亦真亦幻的空间建构
    第一节 空间:叙事的“魔界”
    第二节 空间的色彩话语
    第三节 空间变易的叙事动力
    第四节 “封闭”的现实空间
    第五节 “开放”的幻想空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固定资产管理中内部控制审计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简析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存在不完善现象
    (二) 固定资产信息在不完善内部控制审计下存在失真现象
    (三)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过于单一
三、固定资产管理中内部控制审计的运用
    (一) 通过内部控制审计规范固定资产管理
    (二) 运用内容控制审计规范固定资产预算编制
    (三) 运用内部控制审计法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
结束语

(6)公文语言中的流行语现象研究 ——以近十一年公文中出现的流行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选题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0.2.1 国内研究现状
        0.2.2 国外研究现状
    0.3 语料说明
    0.4 研究方法
1 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1.1 流行语的内涵
        1.1.1 流行语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
        1.1.2 流行语的特征
    1.2 流行语与其他词语的关系
        1.2.1 流行语与新词语的关系
        1.2.2 流行语与高频词语的关系
        1.2.3 流行语与网络用语的关系
        1.2.4 流行语与俚语的关系
2 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使用情况
    2.1 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数量表现
    2.2 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领域范围
    2.3 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来源途径
        2.3.1 国家政治举措
        2.3.2 社会热点事件或现象
        2.3.3 网络热门话题
        2.3.4 名人话语
        2.3.5 流行作品
    2.4 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特点
        2.4.1 表义明确清晰
        2.4.2 内涵高度概括
        2.4.3 风格庄重典雅
3 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语言特色
    3.1 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词长分布
    3.2 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构成材料
    3.3 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结构形式
        3.3.1 词
        3.3.2 短语
        3.3.3 流行语模
    3.4 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主要构成方式
        3.4.1 缩略
        3.4.2 比喻
        3.4.3 仿拟
    3.5 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语义表现
        3.5.1 本义的沿用
        3.5.2 新义的派生
4 公文语体选用流行语的原因
    4.1 满足公文的语体要求
    4.2 契合公文的交际效果
    4.3 实现公文的管理功能
5 公文语体选用流行语的原则
    5.1 选词的原则
        5.1.1 选择规范化的流行语
        5.1.2 选择富有生命力的流行语
        5.1.3 选择积极意义的流行语
    5.2 使用的原则
        5.2.1 需要的原则
        5.2.2 适度的原则
        5.2.3 准确的原则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7)住房公积金制度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住房公积金筹资问题的研究
        1.2.2 住房公积金投资贷款及增值收益问题的研究
        1.2.3 住房公积金管理问题的研究
        1.2.4 住房金融制度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住房公积金基本概念和理论
    2.1 住房公积金相关概念
        2.1.1 住房保障
        2.1.2 住房金融
        2.1.3 住房公积金
        2.1.4 住房公积金基金
    2.2 住房公积金相关理论
        2.2.1 保险互助理论
        2.2.2 强制储蓄理论
        2.2.3 交易成本与委托代理理论
        2.2.4 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
        2.2.5 公平效率理论
3 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与评价
    3.1 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3.1.1 城镇化进程加剧住房困难
        3.1.2 居民收入与住房价格差异
        3.1.3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3.1.4 制度运行中的道德风险
    3.2 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历程
        3.2.1 住房公积金起始阶段(1988-1992)
        3.2.2 住房公积金试点阶段(1992-1994)
        3.2.3 住房公积金推广阶段(1994-1999)
        3.2.4 住房公积金制度确立阶段(1999-2002)
        3.2.5 住房公积金制度完善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3.3 住房公积金制度评价
        3.3.1 住房公积金制度支持住房保障制度
        3.3.2 住房公积金增进缴存人实际福利
        3.3.3 住房公积金制度推动住房商品化进程
        3.3.4 住房公积金制度促进住房金融发展
        3.3.5 住房公积金制度促进经济发展
4 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 住房公积金覆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1 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现状
        4.1.2 住房公积金覆盖存在的问题
        4.1.3 住房公积金覆盖问题的成因
    4.2 住房公积金缴存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2.1 住房公积金缴存现状
        4.2.2 住房公积金缴存存在的问题
        4.2.3 住房公积金缴存问题的成因
    4.3 住房公积金贷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3.1 住房公积金贷款现状
        4.3.2 住房公积金贷款存在的问题
        4.3.3 住房公积金贷款问题的成因
    4.4 住房公积金投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4.1 住房公积金基金投资现状
        4.4.2 住房公积金基金投资存在的问题
        4.4.3 住房公积金基金投资问题的成因
    4.5 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5.1 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现状
        4.5.2 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存在的问题
        4.5.3 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问题的成因
    4.6 住房公积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6.1 住房公积金管理现状
        4.6.2 住房公积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4.6.3 住房公积金管理问题的成因
    4.7 住房公积金监督存在的问题
        4.7.1 住房公积金监督现状
        4.7.2 住房公积金监督存在的问题
        4.7.3 住房公积金监督问题的成因
5 国外典型国家住房金融制度经验借鉴
    5.1 公共住房金融制度
    5.2 典型国家公共住房金融制度
        5.2.1 政府引导型模式:以美国为代表
        5.2.2 合同住房储蓄模式:以德国为代表
        5.2.3 政府强制住房储蓄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
    5.3 国外典型国家住房金融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5.3.1 发挥政府积极促进作用
        5.3.2 根据国情选择合适的住房保障方式
        5.3.3 健全一、二级住房市场
6 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对策分析
    6.1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定位
        6.1.1 住房公积金对象定位
        6.1.2 住房公积金机构定位
        6.1.3 住房公积金立法
        6.1.4 住房政策体系设计
    6.2 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改进对策
        6.2.1 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
        6.2.2 探索多层次住房保障政策措施
    6.3 住房公积金缴存改进对策
        6.3.1 住房公积金缴存比率与社会保险项目相协调
        6.3.2 住房公积金实行“限高保低”缴存政策
    6.4 住房公积金贷款改进对策
        6.4.1 根据缴费额度不同贷款额度不同
        6.4.2 根据贷款人工作情况及收入状况确定
        6.4.3 针对买房情况确定不同贷款方式
        6.4.4 改革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6.5 住房公积金投资改进对策
        6.5.1 确定住房公积金资金投资原则
        6.5.2 参考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式
    6.6 住房公积金其他使用途径改进对策
        6.6.1 住房公积金租房使用
        6.6.2 住房公积金医疗使用
        6.6.3 住房公积金异地使用
    6.7 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分配和使用的改进对策
        6.7.1 建立内部收益分配机制
        6.7.2 实行贴息贷款政策
        6.7.3 采用借款形式用于公共住房建设
    6.8 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改进对策
        6.8.1 借鉴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管理体系
        6.8.2 统一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
        6.8.3 加快住房公积金信息透明化管理
        6.8.4 扩大住房公积金政策宣传渠道
    6.9 住房公积金监督的改进对策
        6.9.1 引入独立专家监督制度
        6.9.2 建立严密完整的风控系统
        6.9.3 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监管职能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民国时期国学研究与社会运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由来
    二、选题论证
    三、学术史综述
    四、学术要点
    五、相关定界
第一章 国学与社会运动之楷定
    第一节 国学的定界
        一、古代国学阐释
        二、近代国学之楷定
    第二节 社会运动的定界
        一、中国古代“社会运动”
        二、近代中国社会运动之涵盖
第二章 中国古代士人与社会运动
    第一节 古代士人传统与家国体制
        一、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士人的学术追求
        二、相对官学的私学制度:士人的求学之路
        三、学优则仕的科举制度:士人通往官场的跳板
        四、家国同构的社会礼制:士人的处世环境
    第二节 士人其思与社会运动
        一、内圣外王的儒家思想
        二、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
        三、文人士子与农民战争
第三章 晚清国学(旧学)研究与社会运动
    第一节 旧学沁救世
        一、旧学终盛宴:乾嘉道年间的学术争鸣
        二、洋务风潮中的理学浸透
        三、维新运动时期的经学研究和旧学士人群体性参政运动的初实践
        四、清末文人士子与反洋教运动
        五、清末新政时期的旧学救国:以孙诒让及其《周礼政要》为例
    第二节 国学近代起步的重要契机:旧科举废而新学堂兴
        一、废兴之间:传统旧学主体地位的丧失
        二、作为官学意义的国学之终结
第四章 国学研究与政治革命运动
    第一节 辛亥革命派的国学研究与反满斗争
        一、国粹与爱国:晚清民初国粹派的学术与革命追求
        二、反满革命中的国学因素:以《民报》为例的窥探
        三、小结:缘何靠旧学促革命、挺新制
    第二节 北洋政府时期由读经命运的起伏以窥卷入政治的国学
        一、读经之废与民国新立
        二、读经复立与袁氏复辟
        三、读经再废与民国终得立
    第三节 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国学气象:旧式文人的谢幕
        一、旧式文人之殉:旧制的陪葬品
        二、旧式文人被杀:大革命的牺牲品
        三、小结:1927 年前后,旧式国学家的政治谢幕
第五章 国学研究与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节 反孔文化运动对国学的冲击
        一、近代以来反孔文化运动之契机和形成要素
        二、反孔运动的表现内容
    第二节 国学诸派的学术解放运动
        一、国学诸派的兴起
        二、国学诸派的学术倡导
        三、国学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三节 时代化、科学化的国学运动
        一、略论国粹、国学和国故在近代的出现
        二、“国故”名义的文化匡正运动
        三、科学化国学运动
        四、国学研究与新文化运动关系简析
第六章 国学研究与南京国民政府十年建设运动
    第一节 传统包装的新生活运动:官方主导的国学推进
        一、尊孔和读经复燃:国学重回政治功用
        二、新生活运动中的国学因素
    第二节 社会建设运动中的国学色彩
        一、国学与乡村建设运动:国学伦理之重倡
        二、国学与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再陷中西文化论争囵圄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官方哲学的国学化
        一、以三民主义为根基
        二、以国学为依据
第七章 国学研究与抗日民族救亡运动
    第一节 抗战国学的兴起
        一、国学救国——边疆史学的异军而起
        二、旧学与新理论相碰撞——战国策派的国学研究
    第二节 民族复兴与学术重建:新儒学体系的逐步建立
        一、新儒学大家:国学基础的浸染和西方哲学的熏陶
        二、抗战新儒学体系之国学创新
        三、抗战氛围与国学研究
    第三节 抗日救国的新气象——红色国学独树一帜
第八章 国学研究分野与国共对垒
    第一节 红色国学的兴起和发展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国学的碰撞
        二、红色国学的进一步发展:与政治密切相关
    第二节 国学阵营间的论战与争辩
        一、中国社会史论战中的国学影迹
        二、“旧瓶装新酒”和“新国粹主义”
    第三节 选择与命运:政治对垒导致的国学分化
第九章 国学研究与民国政要
    第一节 国学与治国
        一、从传统文化中寻找革命精神溯源:孙中山的国学功用
        二、作为政治工具的尊孔兴儒:袁世凯与孔学旧制
        三、翰林徐世昌的国学功绩
    第二节 新军阀与国学治世
        一、冯玉祥:基儒的二重变奏
        二、阎锡山以儒治晋和韩复榘重文治鲁
        三、民族危机下张学良的国学关怀
    第三节 官员与国学,学术与政治
        一、从翰林到民国教育领袖:蔡元培对国学的扬与弃
        二、被忽视的国学大师:丁惟汾及其古学研究
第十章 国学研究与国学机构
    第一节 国学机构的前沿和诞生
        一、新式学堂中的保中学,存旧体
        二、诞生于革命风潮的早期国学机构
    第二节 国学机构发展的时代脉络特征
        一、围绕孔子的国学团体
        二、传统学人号召下民间普及的努力
        三、归于大方的高屋建瓴
    第三节 国学机构的海外输出
        一、海外中国学院初探索
        二、小评:民国时期的国学输出
结语:民国时期国学研究与社会运动交互性探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9)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批评实践研究 ——以李皖乐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的范围
    三、概念界定
        (一)消费文化
        (二)后殖民主义
        (三)流行音乐
        (四)乐评
    四、文献综述
第一章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及乐评所处的语境
    一、消费文化影响下的流行音乐及乐评
    二、“主旋律”话语影响下的流行音乐及乐评
    三、后殖民语境下的音乐生态景观
    四、“三重壁垒”
        (一)“学院派”研究与流行音乐
        (二)流行音乐与乐评
        (三)“学院派”研究与乐评
第二章 李皖乐评的解析
    一、李皖的乐评风格
        (一)个性化色彩浓厚
        (二)传统的感觉式批评
    二、李皖乐评的审美原则和价值取向
        (一)对崔健的评价
        (二)对罗大佑的评价
    三、李皖对待消费文化及其影响下的流行音乐的态度
第三章 李皖与其他乐评人的比较研究
    一、与金兆钧比较
    二、与张晓舟比较
    三、文艺思潮影响下乐评研究方法的嬗变
第四章 李皖的选择与乐评的困境
    一、“自我身份”的认同
    二、乐评的“失语”
        (一)批评功能的丧失
        (二)乐评人的尴尬局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西班牙语委婉语的多元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Resumen
缩略符号及说明
第一章 引论
    1.1 先行研究
        1.1.1 西汉/汉西翻译的研究现状
        1.1.2 西汉翻译实践的现状
    1.2 研究现状
        1.2.1 多元翻译观
        1.2.2 西班牙语委婉语
    1.3 研究结构
第二章 委婉语现象
    2.1 委婉语的界定
        2.1.1 委婉语的定义
        2.1.2 委婉语的内涵
        2.1.3 委婉语的辨识
    2.2 委婉语的生成
        2.2.1 委婉语的形成原因
        2.2.2 委婉语的认知过程
        2.2.3 委婉语的构成原则
    2.3 委婉语的特征
        2.3.1 民族性
        2.3.2 地域性
        2.3.3 时代性
        2.3.4 社会性
第三章 西班牙语委婉语的种类
    3.1 避讳性委婉语
        3.1.1 关于宗教和神秘力量的委婉语
        3.1.2 关于动物的委婉语
        3.1.3 关于疾病的委婉语
        3.1.4 关于死亡的委婉语
        3.1.5 性指涉的委婉语
        3.1.6 排泄现象的委婉语
    3.2 交际性委婉语
        3.2.1 礼貌称谓
        3.2.2 社会尊重
        3.2.3 态度与情感
    3.3 职能性委婉语
        3.3.1 政治领域
        3.3.2 军事领域
        3.3.3 治安领域
        3.3.4 经济领域
        3.3.5 专业技术领域
第四章 西班牙语委婉语的构成
    4.1 副语言手段
        4.1.1 无声委婉语
        4.1.2 超语言特征委婉语
        4.1.3 肢体委婉语
    4.2 语言手段
        4.2.1 语音手段
        4.2.2 语义手段
        4.2.3 语法手段
        4.2.3.1 名词的异变
        4.2.3.2 动词的异变
        4.2.4 句法手段
        4.2.5 修辞手段
        4.2.6 其他语言手段
    4.3 非语言手段
第五章 西班牙语委婉语的语言翻译
    5.1 等值翻译
    5.2 等效翻译
        5.2.1 增译法
        5.2.2 减译法
        5.2.3 转换法
    5.3 对等度
    5.4 假对等
    5.5 语言翻译观的局限性
第六章 西班牙语委婉语的文艺翻译
    6.1 译者主体性
    6.2 文体规范性
        6.2.1 科技文体
        6.2.2 应用文体
        6.2.2.1 广告
        6.2.2.2 公示语
        6.2.3 新闻文体
        6.2.4 文学文体
        6.2.4.1 纪实作品
        6.2.4.2 小说
        6.2.4.3 诗歌
        6.2.5 字幕翻译
    6.3 翻译的变体
    6.4 文艺翻译观的局限性
第七章 西班牙语委婉语的文化翻译
    7.1 归化法
    7.2 异化法
        7.2.1 音译法
        7.2.2 借用法
        7.2.3 阐释法
    7.3 注释
        7.3.1 解释性注释
        7.3.2 评论性注释
    7.4 后现代主义译法
        7.4.1 女性主义译法
        7.4.2 后殖民主义译法
    7.5 同化度
    7.6 文化翻译观的局限性
第八章 结语
    8.1 研究综述
    8.2 研究价值
    8.3 研究局限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1950-2010年世界西汉及汉西翻译方向的论文
        附录1.1 中国及西班牙语国家西汉及汉西翻译方向硕博士论文
        附录1.2 中国及西班牙语国家西汉及汉西翻译方向期刊论文
        附录1.3 中国及西班牙语国家西汉及汉西翻译方向论文集论文
        附录1.4 中国及西班牙语国家西汉及汉西翻译方向着作
    附录2. 1950-2010年世界西班牙语作品及文件的中译本
        附录2.1 西班牙语作品及文件的中文译着
        附录2.2 西班牙语作品及文件的中文选集
    附录3. 1950-2010年世界关于多元翻译的研究状况
    附录4. 1950-2010年中国关于西班牙语委婉语的论文

四、简析隐形“小金库”(论文参考文献)

  • [1]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机制完善研究 ——以青岛市S区为例[D]. 盛慧婕. 青岛大学, 2020(02)
  • [2]建国三十年(1949-1978)汉语新词新语研究 ——基于《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的考察[D]. 谢茹. 河北大学, 2020(08)
  • [3]心理契约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研究 ——基于对A上市公司的分析[D]. 张雯.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4]儿童幻想小说叙事研究[D]. 聂爱萍. 东北师范大学, 2017(06)
  • [5]固定资产管理中内部控制审计的运用[J]. 严品.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08)
  • [6]公文语言中的流行语现象研究 ——以近十一年公文中出现的流行语为例[D]. 刘家玮. 四川师范大学, 2017(02)
  • [7]住房公积金制度问题研究[D]. 殷玉如. 武汉大学, 2015(01)
  • [8]民国时期国学研究与社会运动[D]. 王雪. 山东师范大学, 2015(09)
  • [9]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批评实践研究 ——以李皖乐评为例[D]. 肖笛.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5(03)
  • [10]西班牙语委婉语的多元翻译[D]. 高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4(12)

标签:;  ;  ;  ;  ;  

浅析无形的“小金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