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办法(论文文献综述)
杨明钰[1](2020)在《基于随机森林的N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贷款质量管理是贷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信贷风险分类既是贷后管理的环节,又是贷款质量管理的基础,承担着事前风险预警和事后贷款质量监控的双重责任,因此,做好信贷风险分类工作对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商业银行日益重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拓展,基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营不稳定的特性,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相对更加显着,成为商业银行不良类贷款增量的重要来源,加强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是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必须面临的比较突出的问题。N分行是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南宁分行,基于实习观察发现其在信贷风险分类工作上存在着效率低下、与前置贷后管理流程脱节、分类方法不科学、分类效果不好的问题,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不良贷款率日益上升。从学术角度对其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类进行系统性思考与探索,或能优化改进其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状况。对N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类优化问题的研究,遵循了理论梳理-现实状况考察-优化路径选择的分析逻辑。首先,本文梳理了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类的理论基础,阐述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提炼理论对于信贷风险分类的指导意义;然后,通过考察N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状况和信贷风险分类状况,分析N分行现行信贷风险分类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随机森林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类优化路径;接着,通过实证对比分析,论证了随机森林模型用于N分行信贷风险分类优化的适宜性。实证结果显示,净现金流量、借款利率、销售利润率和筹资活动净现金流四个特征属性对N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类结果影响较大;根据随机森林中决策树的结构图,可进一步归纳出三点适用于N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类的规则。最后,从随机森林应用于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类的实践和提升分类模型准确度的视角,提出了N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类优化的对策建议。
唐珺[2](2020)在《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以A农村商业银行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一直以来,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其主要来源于债务人信用的质变,在合同到期日不能正常履约构成的违约风险,由于我国的融资方式主要是以间接方式为主,所以信用风险一直都是商业银行面临最主要的风险。近年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伴随农村经济腾飞而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末,全国已组建了1427家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越来越突出,成为了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为我国实体经济金融服务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随着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面临的市场环境、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信用风险管理也逐渐暴露出来越来越多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受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落后的问题日渐凸显。未来信用风险管理难度仍不可避免地增加,对于商业银行,尤其是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建立准确有效、科学合理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迫在眉睫。本论文中,阐述的逻辑为“理论基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重点对选题的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进行了阐述。其次,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信用风险理论、信用风险计量和信用风险的管控进行归纳和研究,并分析了我国目前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以此为论文的依据。再次,对A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从组织架构、制度建设、控制模式、管控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A农村商业银行近几年的财务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其存在的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并总结分析问题的成因。最后,针对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通过发挥管理组织架构指导作用、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效能和保障措施三方面提出有效的防范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A农村商业银行稳健发展提供思路,也同时为更多的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更多的启示。
张文锋,张勇[3](2015)在《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分类方法再反思》文中认为国内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成为当下的一个焦点话题,但较少涉及贷款质量分类方法的讨论。本文首先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分类管理的历史沿革、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指出当前贷款质量分类管理主要存在贷款质量内涵界定不清晰、分类标准不统一、贷款分类缺乏事前风险预警、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风险敏感性有待提高、贷款质量分类管理与贷后管理脱节和押品管理薄弱等问题。其次,对贷款质量分类的内涵作了分析,并重点就其与客户评级、债项评级的关系作了界定,指出贷款质量分类应以客户信用评级为基础,债项评级为辅,对贷款风险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第三,在借鉴国际监管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以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为维度的贷款质量二维评价体系,并对不同区域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重点。最后,就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分类管理提出三点建议。
胡迎春[4](2011)在《信贷风险管理的重大变革——就贷款风险十二级分类专访农发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吴国栋》文中研究说明2011年5月1日,农发行贷款风险十二级分类管理正式实施。这是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大变革,是夯实信贷管理基础、打造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又一重大举措。为推动信贷资产十二级分类管理顺利
陈连生[5](2008)在《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在A商业银行的应用》文中提出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这一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进行研究,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而且对于有效降低我国金融风险,增强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A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实践进行充分考察和诊断的基础上,建立多因素综合分类评分模型,通过选取A商业银行大量贷款资料对分类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在实践中进一步整合相关技术与工具,为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工具,并对A商业银行的风险分类管理做出全面系统的评估说明,探讨A商业银行实施贷款风险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和借鉴先进的信贷风险分类管理理论和方法,提出解决措施和政策建议,希望为A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提供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以期抛砖引玉,为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帮助。
李昆[6](2008)在《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推行中的几个问题》文中研究说明当贷款“五级分类”这一全新的信贷管理方式,开始展现在我国农村信用社面前时,全国农村信用社的各级经营管理人员,甚至监督管理人员,无论从思维上还是行为上,都仿佛进入了一个陌生的领域,同时更是顿生种种的疑虑:贷款五级分类究竟解决什么问题?贷款五级分类与四级分类有什么实质性差别?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否具备了执行的条件和能力?贷款五级分类的各个档次能否作出恰当的判定?如何确保贷款五级分类达到有效管理贷款风险的目的?等等。国有商业银行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已经历近10年的艰苦历程,1998年以来先期试点的5家农村信用社多数半途而废,更减缓了贷款五级分类在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系统的推行。当我们对在农村信用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犹豫、彷徨时,国外金融机构在贷款风险分类方面又有了新的进展和质的飞跃。他们已经从简单的一般贷款五级分类向更多、更细层次的分类过渡,从初期的期限分类到数量、期限与判断分析相结合的分类,最近又到了向利用数量统计分析模型分类这些更为先进的方法过渡。现在看来,在国外发达国家贷款分类不断发展、进化的情况下,我们国内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质量管理工作显然是落后了。2003年10月,按照银监会刘明康主席和李伟副主席的指示,中国银监会抽调了各级合作金融监管部门和基层农村信用社的40多位同志,在福建泉州进行了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在近20天的时间里,参加试点的同志们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群策群力,顺利完成了对数千笔贷款的分类工作,并摸索出一套可供农村信用社使用的贷款五级分类操作方法。事实证明,以贷款的内在风险程度为基础的五级分类制度,能够更准确、及时地预测贷款的安全性,能够促使农村信用社建立健全更科学、有效的信贷内控制度,能够帮助农村信用社缩短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管理的过渡期。事实也证明,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农村信用社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全面施行贷款五级分类。2003年第四季度,中国银监会办公厅连续发布了《关于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通知》(银监办通[2003]76号)和《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方案(试行)》(银监办通[2003]107号),明确提出全国农村信用社从2006年开始全面试行贷款五级分类。全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过一年多的五级分类工作,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管理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贷款五级分类已全面铺开、贷款合同基础性工作逐步完善、针对不同等级贷款的清收和保全工作正在进行。为了推动全国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避免“走过场”;为了真正达到通过五级分类,健全信贷管理制度尤其是加强贷后管理,提升信贷质量管理水平的作用;我专门选择了《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推行中的几个问题》这一课题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和研究。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概述。首先从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的涵义、必要性分析入手,探索和论述了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各档次的核心定义和基本特征以及贷款五级分类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长远意义。第二章,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结合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大量的调查研究论述我国农村信用社对于五级分类的思想认识滞后的种种表现,分析了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缺陷和贷款五级分类与实施内部评级法管理的差异;同时通过对我国银行业推行贷款五级分类里程的回顾,重点提出和论述了我过农村信用合作社一定要树立信心,一定要明确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完全有能力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第三章,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结合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五级分类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从以下七个方面来稳步推进贷款分类:1,转变思想观念,有效推行贷款五级分类;2,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分类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3,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分类中需要注意的特别事项;4,注重非财务分析要点和风险预警信号;5,借鉴内部评级法,完善贷款五级分类;6,完善贷后管理,切实发挥五级分类的风险管理作用;7,配合五级分类建立有效的信贷管理新机制。总之,本人结合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近一、两年开始推行贷款握级分类中的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运用MBA阶段所学的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五级分类中可能和即将遇到的一些操作性难题,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尝试性探索和认真的思考,目的是为了规范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真正发挥五级分类对于提高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管理水平的作用;但是鉴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五级分类推行的时间不长、本人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有限,文中一定有许多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敬请评审专家及答辩专家不吝赐教,本人将继续学习、不断探索,力争为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管理水平的提升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许佩卿,陈星文[7](2005)在《城市商业银行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文中认为本文根据当前城市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划分标准、人才素质、信息管理、会计核算、资料收集、激励监督机制等多方面分析了城市商业银行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中存在的问题或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卞云[8](2005)在《区分行营业部实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方燕[9](2004)在《对农村信用社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思考》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加入 WTO后 ,国内金融业将逐步向国际开放 ,同时 ,中国金融企业也必须遵循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特别是金融企业资产质量的管理、对外信息的披露等都要按照国际惯例执行 ,而且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要求农村信用社在 2 0 0 6年全面实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 ,由于种种原因 ,资产质量普遍较差 ,抗风险能力较弱 ,市场竞争力不强 ,历史包袱较重 ,实施贷款风险管理有较大的难度。为此 ,本文从农村信用社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的意义、当前存在的难点着手进行了分析 ,结合农信社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我国农村信用社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对策建议。
贾宁[10](2004)在《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办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随机森林的N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对既有研究的评述 |
1.3 研究思路、框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框架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类的理论基础 |
2.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的理论 |
2.1.1 传统信用风险评价方法 |
2.1.2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
2.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类影响因素的理论 |
2.2.1 预期收入理论 |
2.2.2 财务综合分析理论 |
2.2.3 内部评级法 |
2.3 分类算法相关理论 |
2.3.1 分类问题 |
2.3.2 算法原理 |
2.3.3 分类算法用于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类的适宜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N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类状况分析 |
3.1 N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状况 |
3.1.1 N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规模状况 |
3.1.2 N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结构状况 |
3.2 N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类状况 |
3.2.1 N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类方法 |
3.2.2 N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类状况 |
3.3 N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类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N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类存在的问题 |
3.3.2 N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类的优化路径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随机森林的N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类优化 |
4.1 实证设计 |
4.2 数据预处理 |
4.2.1 数据来源 |
4.2.2 数据预处理 |
4.2.3 构建样本数据 |
4.3 模型建立和测试 |
4.3.1 模型评价工具说明 |
4.3.2 KNN模型测试 |
4.3.3 SVM模型测试 |
4.3.4 决策树模型测试 |
4.3.5 随机森林模型测试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4.4.1 各分类模型效果的对比 |
4.4.2 基于实证结果的启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2)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以A农村商业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与不足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
2.1.1 国外关于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 |
2.1.2 国内关于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 |
2.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理论 |
2.2.1 信用风险的定义 |
2.2.2 信用风险的产生 |
2.2.3 信用风险的特征 |
2.3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理论 |
2.3.1 信用风险管理的概述 |
2.3.2 信用风险防范的策略 |
2.3.3 信用风险管理的流程 |
2.4 我国信用风险管理情况 |
2.4.1 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
2.4.2 外部金融监管情况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
3.1 A农村商业银行基本情况 |
3.1.1 A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
3.1.2 A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 |
3.2 A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状况 |
3.2.1 A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3.2.2 A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 |
3.2.3 A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防范策略 |
3.2.4 A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管控流程 |
3.3 A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比较分析 |
3.3.1 与国有大型银行相比 |
3.3.2 与同类机构相比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A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不够完整 |
4.1.2 信贷业务“三查”流于形式 |
4.1.3 风险管理控制不严格 |
4.1.4 风险识别与评估不到位 |
4.2 农村商业银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外部环境影响 |
4.2.2 内控机制不完善 |
4.2.3 缺乏风险管理理念 |
4.2.4 历史原因形成的重点领域风险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
5.1 发挥管理组织架构指导作用 |
5.1.1 完善信用风险授权和岗位制约制度 |
5.1.2 完善信用风险责任管理制度 |
5.2 提高信用风险管理实施效能 |
5.2.1 做优“三查”信贷管理大文章 |
5.2.2 建立风控与发展相适应的有效审贷模式 |
5.3 保障措施 |
5.3.1 建立信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
5.3.2 强化内外部管理监督 |
5.3.3 强化信用风险过程管理和动态管理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分类方法再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贷款质量分类管理的历史沿革、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我国贷款质量分类管理的历史沿革 |
(二)我国贷款质量分类方法监管要求、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贷款质量内涵界定及与客户评级、债项评级的关系 |
三、贷款质量分类二维评价矩阵构建 |
(一)国外主要国家贷款质量分类方法和巴塞尔监管要求 |
(二)贷款质量分类的二维评价矩阵 |
四、建议 |
(5)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在A商业银行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1.2.1 贷款风险分类的起源 |
1.2.2 国际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分类方法和技术 |
1.2.3 数学理论在风险分类中的应用 |
1.2.4 国内理论研究的路径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1.3.3 预期成果和创新点 |
第2章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现状 |
2.1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历史沿革 |
2.1.1 1988年以前我国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简况 |
2.1.2 我国部分银行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介绍 |
2.2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的类型 |
2.2.1 以统计为基础的贷款风险分类方法 |
2.2.2 以统计为基础的贷款风险分类方法 |
2.2.3 以统计为基础的贷款风险分类方法 |
第3章 A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实施情况考察 |
3.1 A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 |
3.2 A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重要举措 |
3.3 A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结果的审计比较 |
3.3.1 A商业银行2001~2006年贷款风险分类基本情况 |
3.3.2 A商业银行2005.11~2006.12六次贷款风险分类结果与毕马威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分类结果的差异比较 |
第4章 A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问题诊断 |
4.1 A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财务诊断 |
4.2 A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技术诊断 |
4.3 A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管理诊断 |
4.4 A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全面总结 |
第5章 A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模型建立及案例分析 |
5.1 多因素综合评分分类模型的理论依据 |
5.2 贷款风险分类相关因素的确定 |
5.3 多因素综合评分分类模型的基本模式 |
5.4 多因素综合评分分类模型各因素权重的确定 |
5.5 多因素综合评分分类模型的案例分析 |
第6章 对策与展望 |
6.1 改进 A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对策建议 |
6.2 A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未来展望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6)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推行中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概述 |
一、贷款五级分类的涵义 |
二、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五级分类的必要性 |
三、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各档次的核心定义和基本特征 |
四、充分认识贷款五级分类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长远意义 |
第二章 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农村信用社对于五级分类的思想认识滞后、内部基础条件欠缺 |
二、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缺陷 |
三、树立信心,农村信用合作社完全有能力推行贷款五级分类 |
第三章 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
一、为有效实施“五级分类”,首先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
二、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分类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
三、贷款分类中需要注意的特别事项 |
四、注重非财务分析要点和风险预警信号 |
五、借鉴内部评级法,完善贷款五级分类 |
六、完善贷后管理,切实发挥五级分类的风险管理作用 |
七、配合五级分类建立有效的信贷管理新机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城市商业银行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及制约因素 |
(一)划分标准不明确,界限模糊,实际操作时难以准确把握。 |
(二)缺乏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支持。 |
(三)会计核算系统滞后,五级分类结果缺乏会计核算上的硬约束。 |
(四)客户综合、真实信息资料收集困难。 |
(五)缺乏相配套的考核机制。 |
(六)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
(七)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博弈行为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五级分类的真实性。 |
(八)准备金普遍计提不足。 |
(九)五级分类未涵盖其他资产。 |
二、对策建议 |
(一)量化分类标准,降低认定弹性。 |
(二)加快贷款五级分类信息化建设。 |
(三)完善考核管理机制,将风险管理水平作为考核的核心因素。 |
(四)尽快建立损失准备计提制度。 |
(五)加大监督力度。 |
(六)全面实施五级分类管理。 |
(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8)区分行营业部实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组织领导。 |
(二)严格标准,认真按照操作规程规范分类行为。 |
(三)实施动态监测,逐步加大贷款五级分类考核力度。 |
(四)发挥五级分类的有效作用,加强信贷 |
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工作的难点和问题 |
(一)贷款分类过分依赖主观判断,缺乏客观、明确、定量的规定。 |
(二)信息不对称,贷款五级分类与贷后管理措施结合不到位。 |
(三)分类考核机制不够科学,激励措施不配套。 |
(四)贷款分类部分规定与CMS操作功能不衔接,贷款分类的电子化建设不到位。 |
三、加强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工作的对策 |
(一)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分类人员素质。 |
(二)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贷款分类工作效率。 |
(三)改进不良贷款考核机制,注重贷款分类实效性。 |
(四)加快CMS的开发运用,构建贷款分类信息管理平台。 |
(五)充分发挥“三道防线”作用,实现“四个结合”,加大贷款分类检查处罚力度。 |
(9)对农村信用社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村信用社推广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现实意义 |
1.1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内涵 |
1.2 五级分类管理法与四级分类法的差异 |
1.3 农村信用社进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现实意义 |
2 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难点分析 |
2.1 企业基础资料积累难。 |
2.2 风险分类标准统一难。 |
2.3 农户贷款分类难。 |
2.4 单户超比例贷款的归类难。 |
2.5 基层信用社清分工作推动难。 |
3 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对策 |
3.1 树立信贷风险管理理念。 |
3.2 尽快细化分类标准。 |
3.3 改进完善考核制度。 |
3.4 努力提高基层农信社人员素质。 |
四、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办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随机森林的N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类优化研究[D]. 杨明钰. 广西大学, 2020(07)
- [2]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以A农村商业银行为例[D]. 唐珺.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3]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分类方法再反思[J]. 张文锋,张勇. 上海金融, 2015(09)
- [4]信贷风险管理的重大变革——就贷款风险十二级分类专访农发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吴国栋[J]. 胡迎春.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11(06)
- [5]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在A商业银行的应用[D]. 陈连生. 合肥工业大学, 2008(11)
- [6]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推行中的几个问题[D]. 李昆. 西南财经大学, 2008(S2)
- [7]城市商业银行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 许佩卿,陈星文. 南方金融, 2005(04)
- [8]区分行营业部实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问题研究[J]. 卞云. 广西农村金融研究, 2005(01)
- [9]对农村信用社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思考[J]. 方燕.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4(13)
- [10]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贾宁. 甘肃金融, 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