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刘娜[1](2021)在《运用化学史发展中学生创新思维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林毅[2](2021)在《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建构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数学学习策略的视角》文中提出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的稳步推进和立德树人理念的持续深化,强调高阶思维技能已成为新时代课程的集中趋势以及教育界的广泛共识。数学高阶思维是立足于数学学科背景的高级认知活动,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成分。如何科学评判数学高阶思维,达成数学高阶思维培育目标,成为数学学科教学研究亟待解决的现实议题。因而,本研究站位于数学学科背景,围绕着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及其发展路径这一核心问题,以初中生群体为对象,以能力视角剖析数学高阶思维的要素结构,并以数学学习策略为着手点研究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遵循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思路,综合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个案访谈法等多种方法,从而构造合理的数学高阶思维培育蓝图。研究结论如下:(1)在结构要素研究方面:数学高阶思维的四个主要维度分别为数学批判性思维、数学创造性思维、数学元认知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2)在测量工具研究方面:《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能力表现调查问卷》的各项效度指标、信度指标均达到心理测量学标准,是一个可靠、有效的心理学测量工具。(3)在现状差异研究方面:被试初中生的数学高阶思维及其子能力均在良好水平,且在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民族、年级、数学成就群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表现,而在不同学校属性群体中不存在显着性差异。(4)在影响机制研究方面:在总体的影响效应方面,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总体具有极高的正向预测作用;在子能力的影响效应方面,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主要子能力均具有较高的正向影响效应,且以数学元认知能力、数学批判性思维为中介变量,存在6条正向的显着影响路径;在群体变量的调节作用方面,民族差异、年级差异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整体均不具有调节作用,而数学成绩差异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具有显着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论启示,本研究基于数学学习策略视角绘制了三条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发展路径,分别为渗透学习策略意识,激发高阶思维系统发展内生动力;应用学习策略训练,增益高阶思维各子能力协同发展;实施策略教学干预,培育高阶思维群体发展高速效能。
刘静[3](2021)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化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要求也不断提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综合型人才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2016年9月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其中科学精神体现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划分为五个维度,其中也体现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思维的培养。科学思维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初中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化学课程,有较强的好奇心,此时的化学课程兼具启蒙性与基础性,此阶段学习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将会对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初中生化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展开了研究,共包含六章内容。第一章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在布鲁纳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对化学教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思维进行了概念界定。第三章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延职附中化学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现状和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其次从思维的六个维度对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科学思维现状及提升科学思维的方法;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第四章论述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学生化学科学思维的教学设计原则与教学策略。第五章根据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现状及期望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案实施于实习学校的四个班级,并利用SPSS25.0对实践前后的学习效果进行数据分析。第六章总结了本课题的研究结论,反思了研究不足,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深入调查并完善本课题。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1)通过对化学教师的访谈,发现大多数教师对科学思维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性的指导与实践,没有真正落实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2)从思维的六个维度对九年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较低,形象思维能力与归纳总结能力较好,发散思维能力与批判思维能力处于中等水平。(3)通过检验发现普通班和实验班学生在实践前化学思维水平相当,在实践后实验班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提升幅度明显强于普通班。(4)从整体情况看,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需因材施教,重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曾嘉靖[4](2021)在《基于MBI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科学思维的生物学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课标中提出学生应该在生物学课堂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要实现教育目的,其途径之一就是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通过构建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成为国内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热门问题。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注重给学生呈现科学知识的系统,而忽略了科学实践,省略了科学概念背后科学家曲折的研究历程和对问题的思考,这样一来,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则是不够完整的科学。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学者在2008年提出了基于模型的探究(MBI,model-based inquiry)教学模式,MBI是一种将建模教学与探究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注重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构建和修正科学模型,学生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来理解、预测自然界规律。本课题尝试在教学实践中以种群数量变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为例实施MBI教学策略,促进MBI教学模式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为一线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案例。本课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教育实验法等方法,调查目前高中生科学思维培养的现状和建模教学的现状,了解教师对基于MBI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科学思维的态度及所持观点,并验证该教学策略是否能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现状调查发现,教学实践前学生科学思维水平有待提高,其中模型与建模、归纳与概括水平较低;部分教师教学中较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但由于课时有限建模教学开展得少。本课题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开展基于MBI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科学思维教学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科学思维整体水平的提高。开展教学实践后,学生的科学思维各维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学生的归纳与概括的能力(3.65分)和学习策略(3.35分)、演绎与推理的学习策略(3.39分)、模型与建模的品质(3.61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3.70分)和品质(3.91分)、创造性思维能力(3.35分)和品质(2.86分)这几个维度得到了显着提升,同时对学生归纳与概括的品质、批判性思维学习策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说明基于MBI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科学思维教学策略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2)开展基于MBI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科学思维教学策略不仅使学生学到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本研究使用CPRD评价系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包括收集学生在课堂模型构建过程中的成果,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设计问题串收集学生在课堂中的想法,发放前测调查问卷进行现状分析,并对教师访谈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在教学实践后对比前、后测问卷结果和课程作业测评结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学生能更多地在课堂上主动思考,逐步形成主动分析问题的习惯。通过教学实践可知MBI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科学思维整体水平,尤其是模型与建模水平的提高;MBI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思维水平三和水平四的发展。通过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认为研究过程中有以下不足:第一,由于实习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本次教学实践的研究对象仅为高二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仅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对于同样的教学方法是否对于其他年级能产生相同的效果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践验证;第二,由于受到教学进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考虑到实习学校生物课时较少,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模型不够全面,希望能在后续教学实践中继续开展研究;第三,对于科学思维的评价方式有待于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进行深入研究。
崔馨月[5](2021)在《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评价及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提升创新能力,同时创新能力也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指标。提高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学生发展的视角,借鉴国内外有关与创新能力的构成、理论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构建了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表现模型。利用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表现模型设计评价指标、开发评价工具,利用Rasch模型对初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进行测查并分析结果,依据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测验分析结果,提出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供一线教师借鉴。首先进行基础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构建化学创新能力表现模型,化学创新能力包括四个因素分别为化学创新过程、化学创新产品、外在表现以及化学学科创新活动。其中化学创新过程分为发现问题阶段、准备阶段、解决阶段、验证结果四阶段,并在过程中始终伴有化学创新思维的参与,最终呈现出化学创新产品。将化学创新过程的内核化学创新思维的特性结合化学创新产品的特性提出化学创新能力的外在表现对化学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以化学学科创新活动作为基础进行化学创新过程实施。再进行实践研究,依据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表现模型设计测试工具,使用Rasch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试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水平中等偏低,学生化学创新能力各二级能力水平偏低。最后进行策略研究,针对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现状,提出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及教学设计。
颜繁颖[6](2021)在《高中生化学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化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加速推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自1869年门捷列夫以经验和实验数据为依据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以来,人们从实验或经验出发,运用化学符号系统表征化学知识,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与多学科交叉渗透,如今化学已发展成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成为现代社会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化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化学学科知识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转化,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否具备化学高阶思维能力则是实现化学学科知识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关键。因此,要使学生形成化学核心素养,则必须培养学生的化学高阶思维能力,这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研究以“高中生化学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外有关化学高阶思维教学研究的文献梳理,运用课堂观察实践,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理论解读,教学实践等方法,围绕提高学生化学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实证研究。通过调查,高中化学教育在化学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方面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高中化学教师对学生的化学高阶思维能力重视度不够。(2)高中化学教师对于高阶思维能力这一概念了解较少。(3)高中学生的化学高阶思维能力不强,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更为薄弱。(4)对于化学知识缺乏深层次理解。(5)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论文从以下四部分论述:第一部分:明确研究问题,梳理相关文献,阐述研究目的,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界定核心概念,明晰研究理论。第三部分:进行教学调查,分析教学现状,获得研究启示。第四部分:分析思维特征,探寻思维构成,建构教学程序,进行教学实践。基于研究实践,得出如下结论:(1)教师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化学高阶思维能力。(2)教学情境创设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化学抽象思维能力。(3)设置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4)概念图、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建构知识的认知模型。(5)复杂问题求解可以有效促进创新思维能力发展。
宋举贤[7](2021)在《面向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具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教育行业涌现出一批旨在培养中小学生创造能力的校外教育机构。大多是照搬国外现成的机器人产品,再或是将国外已有的理论成果引进国内市场。优点是在国内传统教育模式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但大多理论薄弱,内容浅显,盈利至上。不难发现,现有关注中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相关文献甚少。并且在有限的相关文献中,大部分是基于教育学理论的角度着手,探讨如何通过提升教师能力或教育氛围的方法来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真切实际的探讨一种可行方法的文献更是寥若星辰。结合设计相关专业知识的文献也不多。由此可见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探讨空间很大。近年国家出台多方面政策,鼓励青少年全面发展,国家对于综合能力优秀的人才可谓求贤若渴,故着眼于青少年综合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要之举。本文意在将教育学与设计理论结合,以激发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为切入点,尝试交叉学科专业知识后,设计出一类可实际操作的、用以培养和激发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具。以中学生的教具为设计主体,通过研究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心理、学习日常,了解创造性思维激发的过程以及需求;同时通过调研、访谈等方式对目标群体进行研究,根据真实课堂中师生双方的需求,评估产品核心功能,对市场现有创客教具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出课堂中落地产品需要遵循的设计原则。最终设计出一款针对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发展的教具,并对其所内涵到的教育学理论以及设计理论和最终成果进行阐述。
姜琦丽[8](2021)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国家科技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当代教育的重要任务。美国心理学家J.P.Guilford指出:培养发散思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发散思维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价值。思维的发散程度也是衡量一个人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生物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开阔性、思维性、科学性较强的自然学科,既融合了从宏观到微观关于生命现象的知识、从现象到本质关于生命现象理念、从定性到定量的实验分析,与信息发展、工程技术、社会经济、人类生产生活的结合日益紧密。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的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路径。本研究首先采用了文献分析的方式,经过相关资料的搜集,进而分析出当前国内外关于发散思维培养的研究现状,并根据现状提出相应问题。并在查阅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编制《初中生物学生发散思维情况问卷调查》问卷,选取重庆市10所中学初一初二学生进行了现状调查分析。经过调查后了解到生物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水平、学生使用发散思维的意识及有利于发散思维培养的外部条件三个方面的情况如下:第一,初中生的生物发散思维能力处于一个中等水平,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具有良好的基础,思维的变通性优于思维的流畅性;但学生思维独特性的水平处于一个中偏下的水平,思维的独特性明显欠缺。第二,针对学生使用发散思维的意识,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使用意识,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善于设置自主的学习计划。第三,多数教师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培养意识,但在教学方式上仍然比较传统,创新性明显不足。第四,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都能营造出鼓励创造的氛围,民主和谐的家校环境,有利于孩子发散思维的培养。在多方资料查阅及咨询一线的教师后,根据调查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有利于在初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原则及教学策略。选取重庆市育才中学作为实践基地,采用行动研究法亲身进行两个月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实验法。通过对学生课堂的观察和成绩的对比,本研究选取水平层次相当的两个班级,初一(5)班为对照班,初一(6)班为实验班。在进行教学实践前,在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发放《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检测(TTCT)》量表改编版,并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前测,收集测量结果;在经过实验教学后,在两个班级分别发放齐鑫编制的《中学生物发散思维测量量表》量表,定时进行后测,收集后测数据。得到前后测实验结果后,用SPSS软件,采用统计分析法进行统计和分析数据,比较两个班级的差异显着性,最后得出结论:笔者所提策略能够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方面都有相应的提高。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局限,本研究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但在笔者亲身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策略,可供一线教师及研究人员参考。寄希望于后续的研究者可进行长期的实践对比,使研究的结果更为可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多更为合理的教学建议及教学策略。
邱莉芝[9](2020)在《人工智能时代中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 ——以柳州市2所中职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加大,将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发展重点之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变化的需要,主要是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级技能型人才,有利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创造性思维是中职生综合素养之一,因此探讨突出中职生的创造思维的培养策略具有现实意义。人工智能是时代的产物,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影响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将人工智能与中职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建立联系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工智能具有人类智慧的特征,甚至有时能超越人的极限,它对传统的中职教育的冲击是全面的,对中职教育培养目标、中职教学内容、中职教学方式方法、中职教育评价提出了挑战,最主要的是它影响着人才的输出,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科学的使用。本研究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角度出发,以访谈、调查的研究方法为主对柳州的两所中职学校进行个案研究,分析了当前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中遇到的阻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相关问题,揭示了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学习特征和学习问题。他们处于重要的身心发展阶段,心理机制不成熟,缺少判断力,逻辑分析能力低等。但是中职学校的教师并未能处理好这些问题,中职教师群体表现出他们发展不平衡、观念认识不足、教育教学传统、经验技术滞后等,严重阻碍了课堂上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适应人工智能社会发展需求,针对中职教育工作现状和中职教师、中职学生的现状,积极研究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下教育对中职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的积极作用,总结并提出了中职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优化策略: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智能教学常态化;构建智能化平台,推进教育教学技术发展;整合云端化资源,建构全新的学习模式;注重教学方法创新,突出个性化教学;理顺联合化培养,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化;打造服务化输出,推进教学标准国际化。
张可心[10](2020)在《批判性英语阅读教学对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该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建树性的设想和意见。与一般性思维相比,其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之一。创造性思维作为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学校英语学科思维品质培养的重点之一。批判性阅读教学是获得语言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批判性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依据加涅信息加工理论和吉尔福德智力结构理论,建构符合高中生水平的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将创造性思维划分为能力(独创力、流畅力、变通力)和个性倾向(好奇心、求知欲、挑战性)两个维度。借助创造性思维调查问卷,并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证研究,调查分析了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现有水平,探讨了批判性英语阅读教学对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创造性思维调查问卷数据来看,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现状不够理想,整体水平较低(34.13%)。平均分显示,学生创造性思维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求知欲(10.4)>挑战性(9.7)>变通力(9.5)>流畅力(9.1)>好奇心(8.5)>独创力(8.4)。另外,创造性思维还存在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从两个维度的总分来看,创造性思维个性倾向优于创造性思维能力;(2)从平均分来看,男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水平略高于女生,但是性别差异不显着(P>0.05);(3)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试卷(TTCT)得分结果看出,批判性阅读教学试验结束后,实验班平均分明显高于实验前的平均分,同时高于对照班实验后的平均分,且差异显着(P<0.05),说明批判性阅读教学总体上可以较好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4)从课堂观察结果可见,随着教学实验的进行,批判性阅读教学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效果日渐显现。一方面,该阅读教学模式尤其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力和变通力,并促进了学生思维好奇心和挑战性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思维的独创力和求知欲的提升效果不如其他四个方面显着。本研究为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发展了提供合理的建议,也希望为以后的批判性英语阅读教学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二、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2)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建构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数学学习策略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阶思维培养是21 世纪教育改革的目标指向 |
1.1.2 高阶思维匮乏是数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
1.1.3 学习策略选择是影响高阶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设计与创新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内容 |
1.4.4 研究创新 |
2 研究综述 |
2.1 数学高阶思维的研究 |
2.1.1 高阶思维的概念界定及结构分析 |
2.1.2 数学高阶思维的概念界定及结构分析 |
2.1.3 数学高阶思维的测量 |
2.2 数学学习策略的研究 |
2.2.1 数学学习策略的概念界定及结构分析 |
2.2.2 数学学习策略的测量 |
2.3 数学学习策略与数学高阶思维的关系研究 |
2.3.1 数学学习策略与数学高阶思维 |
2.3.2 数学高阶思维子能力间的关系 |
2.4 研究假设 |
2.4.1 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假设 |
2.4.2 数学高阶思维的影响路径假设 |
2.5 本章小结 |
3 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问卷的编制 |
3.1 问卷项目的编制 |
3.2 样本选取与调查过程 |
3.3 问卷的预研究结果分析 |
3.3.1 项目分析 |
3.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
3.4 问卷的正式确定及结果分析 |
3.4.1 结构效度分析 |
3.4.2 校标效度分析 |
3.4.3 信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现状 |
4.1 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总体分布 |
4.2 初中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群体差异比较 |
4.2.1 不同性别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
4.2.2 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
4.2.3 不同民族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
4.2.4 不同学校属性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
4.2.5 不同年级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
4.2.6 不同数学成绩排名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的实证研究 |
5.1 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 |
5.1.1 研究对象 |
5.1.2 研究工具 |
5.2 数学学习策略影响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
5.2.1 结构方程模型概念原理及分析步骤 |
5.2.2 结构模型假设 |
5.3 数学学习策略影响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5.3.1 模型的参数估计 |
5.3.2 模型的适配度检验 |
5.4 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的影响效应分析 |
5.4.1 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整体的影响效应 |
5.4.2 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子能力的影响效应 |
5.5 本章小结 |
6 学生群体特征变量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的调节作用分析 |
6.1 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 |
6.2 民族差异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的调节作用分析 |
6.3 年级差异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的调节作用分析 |
6.4 数学成绩差异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的调节作用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研究结论与讨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讨论 |
7.2.1 数学高阶思维结构模型建构 |
7.2.2 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现状概览 |
7.2.3 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的影响机制解析 |
8 研究建议与启示 |
8.1 基于数学学习策略视角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发展路径 |
8.1.1 渗透学习策略意识,激发高阶思维系统发展内生动力 |
8.1.2 应用学习策略训练,增益高阶思维各子能力协同发展 |
8.1.3 实施策略教学干预,培育高阶思维群体发展高速效能 |
8.2 数学高阶思维的进一步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能力表现调查问卷》预测问卷 |
附录2:《数学高阶思维与学习策略调查问卷》正式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化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化学课程标准 |
1.1.2 我国对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1.1.3 科学思维对于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理论意义 |
1.3.3 现实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初中化学教学科学思维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核心素养 |
2.1.2 科学思维 |
2.2 理论基础 |
2.2.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3 调查内容设计 |
3.4 调查内容及分析 |
3.4.1 教师访谈内容分析 |
3.4.2 学生调查统计分析 |
3.5 调查结果小结 |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融合科学思维的初中教学 原则与策略 |
4.1 融合化学科学思维教学设计的原则 |
4.1.1 启发性原则 |
4.1.2 探究性原则 |
4.1.3 批判性原则 |
4.1.4 概括性原则 |
4.2 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学生化学科学思维教学策略 |
4.2.1 从课本走向生活,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
4.2.2 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
4.2.3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
4.2.4 梳理教学目标与内容,建立正确的科学思维评价体系 |
4.2.5 设置多样性的课外作业,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
第五章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及分析 |
5.1 实践方案 |
5.1.1 实践目的 |
5.1.2 实践对象 |
5.1.3 实践内容与方法 |
5.2 教学实践案例设计 |
5.2.1 教学案例设计思路 |
5.2.2 具体案例展示 |
5.3 实践结果分析 |
5.3.1 普通班学生前后测差异分析 |
5.3.2 实验班学生前后测差异分析 |
5.3.3 普通班对比实验班学生前后测差异分析 |
5.4 分析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教师访谈记录 |
附录二 初中化学课堂科学思维的培养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三 前测试题 |
附录四 后测试题 |
附录五 |
附录六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基于MBI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科学思维的生物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MBI教学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科学思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3 创新之处 |
1.4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生物模型 |
2.1.2 MBI教学模式 |
2.1.3 科学思维 |
2.2 理论基础 |
2.2.1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布鲁纳的发现主义学习理论 |
2.2.3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3章 高中生科学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 |
3.1 教师对科学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方法 |
3.1.3 调查对象 |
3.1.4 调查内容的设计 |
3.1.5 教师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 学生科学思维水平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3.2.1 调查目的 |
3.2.2 调查方法 |
3.2.3 调查对象 |
3.2.4 调查内容的设计 |
3.2.5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
3.2.6 学生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 小结 |
第4章 基于MBI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科学思维的教学实践 |
4.1 基于MBI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科学思维的教学策略构建 |
4.2 基于MBI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科学思维的案例设计与分析 |
4.2.1 教学内容的选择 |
4.2.2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
4.3 科学思维课程作业编制 |
4.3.1 编制依据 |
4.3.2 考查内容设置 |
4.3.3 课程作业考查水平及分值 |
第5章 基于MBI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科学思维的实践结果分析 |
5.1 问卷调查结果对比与分析 |
5.1.1 科学思维整体水平 |
5.1.2 归纳与概括 |
5.1.3 演绎与推理 |
5.1.4 模型与建模 |
5.1.5 批判性思维 |
5.1.6 创造性思维 |
5.2 课程作业测评结果对比与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教学建议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生科学思维培养现状的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2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水平调查问卷 |
附录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
附录4 科学思维课程作业一《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
附录5 科学思维课程作业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5)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评价及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助于推动我国建设科技强国重大战略目标 |
(二)高中阶段是学生个体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期 |
(三)化学学科的教育教学是培养高中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之一 |
(四)构成要素及评价体系与工具是化学创新能力研究的关键内容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研究 |
(二)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
(三)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应用价值 |
四、研究总体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创新能力 |
(二)化学创新能力 |
二、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能力结构理论 |
(二)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模型 |
(三)阿玛贝尔的创造力五阶段论 |
(四)沃勒斯的创造力四阶段论 |
(五)阿玛贝尔的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
(六)斯滕伯格的创造力投资理论 |
第三章 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表现模型 |
一、化学创新过程 |
(一)发现问题阶段 |
(二)准备阶段 |
(三)解决阶段 |
(四)验证结果阶段 |
二、化学创新产品 |
三、外在表现 |
(一)流畅性 |
(二)多样性 |
(三)新颖性 |
(四)精密性 |
(五)价值性 |
四、化学学科创新活动 |
第四章 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测试的工具开发与实施 |
一、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测试维度及评价标准构建 |
(一)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测试维度 |
(二)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测试评价标准 |
二、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测试工具的开发 |
(一)测试工具开发的理论基础 |
(二)测试题和评分标准的设计 |
(三)工具的质量检测 |
三、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测试的组织与实施 |
第五章 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表现情况与分析 |
一、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总体测试结果与分析 |
(一)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各要素的发展情况 |
(二)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整体发展水平 |
(三)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 |
二、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各过程阶段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一)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中发现问题阶段测试结果与分析 |
(二)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中准备阶段测试结果与分析 |
(三)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中解决阶段测试结果与分析 |
(四)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中验证结果阶段测试结果与分析 |
三、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测试结果与分析 |
(一)学校环境对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影响情况 |
(二)学生人格因素对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影响情况 |
四、小结 |
第六章 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及教学设计案例 |
一、化学创新能力的发现问题阶段培养策略 |
(一)重视学生质疑,有效转化质疑 |
(二)培养学生观察与发现的能力 |
(三)积极为学生创造提问机会和空间 |
二、化学创新能力-准备阶段的培养策略 |
(一)罗列知识准备角度,提升知识准备全面性 |
(二)构建异质团队合作,提供多样化视角 |
(三)普及知识收集方式,更新知识储备 |
(四)审视知识准备,改进准备方向 |
三、化学创新能力的解决阶段的培养策略 |
(一)增加竞速回答小游戏,锻炼学生反应灵敏度 |
(二)增加开放性试题和作业 |
(三)提供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机会 |
(四)同学互评代替教师点评,提升学生评价能力 |
四、化学创新能力的验证结果阶段的培养策略 |
(一)学生汇报验证结果,提升表达逻辑 |
(二)提供多样化验证方式,学生自由选择 |
(三)反思验证结果,改进验证方法 |
五、促进创新能力发展的学校环境建设策略 |
(一)改进严格规章制度,营造轻松校园文化氛围 |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
(三)建立同伴关系,促进学生互相交流 |
(四)建设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由表达 |
(五)提升硬件设施,美化校园环境 |
(六)丰富课外活动,实现学生创新实践 |
六、促进高中生创新人格发展的策略 |
(一)增加趣味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
(二)增加自主探究实验,保护学生的冒险精神 |
(三)设计实验方案,提升学生想象力 |
(四)设置疑难情境、培养挑战精神 |
七、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的教学设计案例 |
(一)创新能力培养教学设计—“盐的水解” |
(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设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应用—电镀”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一)建构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表现模型 |
(二)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总体中等偏低 |
(三)提出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及建议 |
二、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 |
附录2 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测试 |
致谢 |
个人情况简介 |
(6)高中生化学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
二、化学学科教学的需求 |
三、学生个人发展的诉求 |
第二节 国内外高阶思维研究追踪 |
一、国外高阶思维研究现状 |
二、国内高阶思维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启示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研究相关理论 |
一、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二、元认知学习理论 |
三、深度学习理论 |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高阶思维 |
二、化学知识 |
三、化学高阶思维 |
第三章 高中生化学高阶思维能力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内容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第二节 问卷设计 |
第三节 数据分析 |
一、教师数据分析 |
二、学生数据分析 |
第四节 调查启示 |
一、教师层面 |
二、学生层面 |
第四章 化学高阶思维能力教学程序建构 |
第一节 化学学科知识特征 |
一、化学知识内容的抽象性 |
二、化学知识结构的复杂性 |
三、化学知识表征的特殊性 |
四、化学知识应用的创造性 |
第二节 化学高阶思维能力构成 |
一、化学知识认知抽象能力 |
二、化学知识模型建构能力 |
三、化学知识表征转换能力 |
四、化学创新思维能力 |
第三节 化学高阶思维能力教学程序 |
一、准备阶段 |
二、教学阶段 |
三、巩固阶段 |
第四节 化学高阶思维能力教学原则 |
一、联系生产生活,学习化学理论知识 |
二、创设认知冲突,理解化学知识生成 |
三、利用概念图式,建构化学思维导图 |
四、依照思维方式,解决复杂化学问题 |
第五章 高中生化学高阶思维能力教学实践 |
第一节 化学高阶思维能力教学设计 |
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准备阶段 |
二、氧化还原反应教与学阶段 |
三、氧化还原反应巩固阶段 |
第二节 化学高阶思维能力教学案例 |
第三节 化学高阶思维能力教学效果 |
一、问卷测试效果 |
二、教师访谈结果 |
第四节 化学高阶思维能力教学总结 |
一、教师层面 |
二、学生层面 |
第六章 总结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展望反思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7)面向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具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与研究背景 |
1.1.1 研究选题 |
1.1.2 研究意义 |
1.1.3 国内研究现状 |
1.1.4 国外研究现状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创客教育 |
1.2.2 教育学专业知识 |
1.2.3 教具及教学设计 |
1.3 研究综述 |
1.3.1 创新能力培养 |
1.3.2 中学生创造力培养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中学阶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 |
2.1 青少年创新能力发展的快速上升期 |
2.2 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 |
2.2.1 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健康发展 |
2.2.2 维护创新人格的健康发展 |
第三章 教育理论依据 |
3.1 建构主义理论及对本研究的启示 |
3.2 学习动机理论及对本研究的启示 |
3.3 学习动机理论对让学生自制教具的启示 |
3.4 生成性教学对本研究的启示 |
3.5 用生成性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
3.6 参与式学习 |
第四章 创客教育课堂当中实际情况调研及教学模式探索 |
4.1 目前创客教育的检视 |
4.1.1 学科范围过于单一 |
4.1.2 价值预期被无限放大 |
4.2 创客教育机构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梳理 |
4.2.1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实际发挥空间不足 |
4.2.2 “交差式”心理普遍存在 |
4.2.3 多学科知识交叉实践机会不足 |
4.3 创客教学模式的探索 |
4.4 深度访谈 |
4.4.1 访谈情况概要 |
4.4.2 访谈内容记录及总结 |
第五章 创客教具设计原则与需求 |
5.1 创客教具的需求 |
5.1.1 可建构性 |
5.1.2 可生成性 |
5.1.3 可拆卸性 |
5.2 模块化设计的运用 |
5.3 通感设计的运用 |
第六章 设计实践 |
6.1 设计方案展示 |
6.1.1 教具外观效果图 |
6.1.2 模块化部件展示图 |
6.2 创客教具应用 |
6.2.1 创客教具原则体现 |
6.2.2 教育学理论的指导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后续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中学生创客教育课堂问卷调查 |
附录二:深度访谈提纲设计 |
附录三: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路线 |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3 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
3.1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 |
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3 小结 |
4 生物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策略 |
4.1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基本原则 |
4.2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策略 |
4.3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实施 |
4.4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设计 |
5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实践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对象 |
5.3 研究过程 |
5.4 研究测量工具 |
5.5 研究结果及分析 |
6 结语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之处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3.1 研究不足 |
6.3.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初中生物学生发散思维情况问卷调查》 |
附录2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词汇 |
附录3 《中学生物发散思维测量量表》 |
致谢 |
(9)人工智能时代中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 ——以柳州市2所中职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一、概念界定 |
(一)人工智能 |
(二)人工智能时代 |
(三)创造性思维 |
(四)中职教育 |
(五)教学策略 |
二、人工智能时代中职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理论基础 |
(一)创造性思维的理论 |
(二)多元智能理论 |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四)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
三、人工智能时代对中职教育的挑战 |
(一)对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挑战 |
1.从应用性人才到高素质人才 |
2.注重科学管理的培养方式 |
3.崇尚人工智能的非理性思维 |
4.提倡融合人才的培养方向 |
(二)对中职教育内容的挑战 |
1.理论与实践脱节 |
2.教学内容更新慢 |
3.教学活动范围有限 |
4.教学重心转移 |
(三)对中职教学方式方法的挑战 |
1.教学方式单一化 |
2.教学技术落后 |
3.个性化教学欠缺 |
4.教师主导地位 |
(四)对中职教育评价的挑战 |
1.考核标准增加 |
2.评价方式优化 |
3.注重差异性评价 |
4.评价主体扩充 |
四、中职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
(一)中职教师教学现状 |
(二)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
(三)信效度检验 |
五、中职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缺失的教学致因 |
(一)中职教师方面 |
1.观念陈旧,认识不充分 |
2.教学方式传统、单一 |
3.教学技术滞后 |
4.教学经验不足 |
(二)中职学生方面 |
1.学习动机不强 |
2.学习兴趣低下 |
3.学习信心不足 |
4.学习方法欠缺 |
5.学习自主性欠缺 |
六、优化中职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
(一)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智能教学常态化 |
(二)构建智能化平台,推进教育教学技术发展 |
(三)整合云端化资源,建构全新的学习模式 |
(四)注重教学方法创新,突出个性化教学 |
(五)理顺联合化培养,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化 |
(六)打造服务化输出,推进教学标准国际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职教师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中职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10)批判性英语阅读教学对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创造性思维 |
2.1.2 批判性阅读教学 |
2.2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国内外研究 |
2.3 批判性阅读教学的国内外研究 |
2.4 创造性思维研究简评 |
2.5 理论基础 |
2.5.1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2.5.2 吉尔福德智力结构理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数据收集与整理 |
3.5 批判性阅读教学实验 |
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4.1 数据分析 |
4.1.1 创造性思维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4.1.2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试(TTCT)数据分析 |
4.1.3 课堂观察数据分析 |
4.2 结果讨论 |
4.2.1 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现状研究 |
4.2.2 批判性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
4.2.3 批判性阅读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个性倾向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5.2 对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建议 |
5.3 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调查问卷 |
附录Ⅱ.课堂观察问题反馈 |
附录Ⅲ.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试 |
四、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运用化学史发展中学生创新思维的行动研究[D]. 刘娜.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建构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数学学习策略的视角[D]. 林毅.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化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 刘静. 延安大学, 2021(11)
- [4]基于MBI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科学思维的生物学教学实践研究[D]. 曾嘉靖.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5]高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评价及培养策略研究[D]. 崔馨月.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9)
- [6]高中生化学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D]. 颜繁颖.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7]面向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具设计与应用研究[D]. 宋举贤.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8]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D]. 姜琦丽. 西南大学, 2021(01)
- [9]人工智能时代中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 ——以柳州市2所中职学校为例[D]. 邱莉芝.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10]批判性英语阅读教学对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影响的实证研究[D]. 张可心.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