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人事管理建立网络系统的必要性(论文文献综述)
徐熙勤[1](2022)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的问题与路径探究》文中认为人事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且人事管理质量对高校整体管理工作质量及高校稳定健康发展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各高校积极做好人事管理工作。在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主要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进行各种人力资源管理,虽有一定的效果,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我国俨然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要求。基于此,简述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了解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问题的路径及策略。
杨荣杰,郑书莉,胡欣月[2](2021)在《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探究与设计——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发展,人事管理工作不断面临着工作效率和精细化的挑战。本着减少人工处理中的数据差错和查询过程中低效等问题,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为例,设计了一种方便、快捷的、便于管理的信息系统与方案,包括人事管理八个功能模块,力求满足高校人员管理的需求和个性化的服务需要,提高人事管理的工作效率。
陈靖[3](2021)在《高校人事管理的发展态势与优化路径》文中指出为了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破解人事管理思想模式、体制机制、绩效和薪酬制度等方面的管理困境,高校人事管理要朝着人力资源科学配置的方向转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业务流程上进行优化,建立适应高校自身发展的人事管理模式。
海龙[4](2021)在《激励机制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运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家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关键场所,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高校人才的培养依托的是高校的教师和后勤等多方面的人事管理,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能够给高校人才的培养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基于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在不断深化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同时,持续强化高校的教学质量,对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也必须投入更大的力度。而高校人事管理过程中激励机制的运用能够很好地提升人事管理的质量和效果,是人事管理的核心和关键,不仅能够使高校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高校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而且还可以增强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对人才的培养效果。笔者将从激励机制的核心和内涵出发,分析激励机制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研究激励机制的运用现状,探究激励机制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运用策略,提出个人的建议,仅供参考。
刘雨欣[5](2021)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悄然来临,教育信息化成为了教育强国征程中的必由之路。高校作为教育领域的排头兵,其信息化建设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的未来发展,也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建设。人事管理工作作为高校行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肩负起了前所未有的责任和使命。本文从时代背景出发,以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目前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并据此提出了几点的切实可行的创新策略。
孔红晓[6](2021)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路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互联网+"是新时代背景下,最具开放性、共享性、互通互联性的有机生态圈。这一生态圈可以为人事管理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开拓新的思维与视野。"互联网+"已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高校人事管理"是新时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然之选,也是实现科学化信息化人事管理的必然趋向。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存在理念落后、信息滞后、系统落后等问题,鉴于此,厘清"互联网+人事管理"优势,从创新理念、完善信息、构建平台三维度探索"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创新路向,促进高校人事管理实现"跨界融合""升级换代",释放人事管理新活力,打造高校人事管理新业态,营创与高校实际相契合的人事管理"有机生态圈"。
戚冬冬[7](2021)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更加注重高效性。教育信息化2.0正是顺应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要求教育行业向着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高校人事管理能够促进高校向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探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旨在通过本文的介绍不断提升我国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水平,促进高校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黄建[8](2021)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建设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师资队伍》文中认为]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世界进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技术也迅速发展,大数据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在人事管理方面加强创新与开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高校人事管理带来了发展的机遇,通过大数据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师资队伍建设。对大数据背景下加强高校人事管理中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进行探讨。
张莉[9](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呈现复杂性和综合性特征,既面临着瞬息万变复杂的外部环境,也存在着自身的断裂与碎片化现象,变革与创新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之需与未来之要。正如习近平所强调:“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的改革,并且这场改革不是局部性的零敲碎打,而是整体性的系统创新。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和教育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想要满足新形势和新任务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需求,亟需将协同创新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协同创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是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路,更是其对教育事业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明确要求。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是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实现创新性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路径。但是从知网可查学界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即便协同创新计划已经得到了地方乃至国家的重视,目前应用于高校的“协同”研究还是比较少关注“大学生”在协同创新模式中的客体定位和功能作用的。实际上,要贯彻实施国家协同创新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应知道“大学生”才是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建设中最具活跃性、最富创造力的客体。因此,将“协同创新”概念引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中,可以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养成协同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互动沟通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使高校培养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不惧时代挑战,全方位发展的大学生。通过挖掘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这一概念的丰富概念、要素、内容,形成对这一概念的整体性认识,并以此作为开展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创新路径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前提。从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平台建设三部分厘清目前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模式构建的发展现状,在学习现有成果、经验的同时,查漏补缺发现例如队伍建设顶层设计不完善、管理机制僵化、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保障机制不完善、人才培养平台模式单一、科研平台转化率低、实践实训平台建设不足等各种问题。针对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平台建设三方面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方式,以便从构建更全方位、多角度的协同创新育人体系。
王蕊[10](2021)在《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内蕴无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要求党的年轻干部必须始终践行并传承下去。青年公职人员是党的年轻干部队伍的主要后备军和人才储备力量,是年轻一代国家行政的主体,是未来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年轻干部的道德建设工作,在多次会议和讲话中强调年轻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修政德、强政德,青年公职人员道德虽不完全等同于年轻干部政德,但其内涵价值也自然蕴蓄其中。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的道德状况不仅代表着整个职业群体的道德总水平,还对全社会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关乎整个民族的道德进步和文明发展程度,关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因此,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在新时代尤为重要,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工作尤为紧迫。新时代强调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不仅对规范青年公职人员自身行政行为以确保正确履职尽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是新时代为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铸魂补钙”所必须施行的关键举措。强化青年公职人员的道德有利于在国家行政人员群体中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补足精神信仰之钙、把稳思想灵魂之舵、秉承民族精神之脉。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应以政治品德建设作为中心和统领,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作为基本准则,深度融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基本纲要中的总体要求和四个基本着力点,同时注意结合青年公职人员的特质和优势,为促进并形成更高水平的青年公职人员道德而不懈努力探索。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工程的顺利推进以及建设目标的最终达成需要将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与扎实可行的实践探索紧密结合,以尽快在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内外布局中形成强大合力获取最优效果。为此,本文特采取理论研宄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将全文共划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详细论证与分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学界目前关于相关论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行文思路、逻辑架构、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何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等,奠定了本论题的研究基础和起点。第二部分为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问题概述。分别对公职人员、青年公职人员、青年公职人员道德三个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和界定,同时对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各方要素包括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原则、主要内容等进行具体解析,以此明确本研究的主体和价值。第三部分为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理论资源。本章节分别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理论、国外公职人员道德建设做法与经验借鉴等四个层面出发,作为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理论之基,为后续章节相关结论的得出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第四部分为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问题及成因。这一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首先,对目前我国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现状加以概述,这部分内容主要突出我国在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具体包括:青年公职人员的个人素养多维提升、道德认同显着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卓有成效、先进道德模范层出不穷等几个方面。紧接着,明确指出目前我国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现存主要问题在于:理想信念面临挑战、教育培训效果欠佳、制度体系存在缺陷等,并针对现存问题着重从思想观念、制度机制、社会环境三个层面深入系统地分析了可能导致上述现存问题出现的原因。本部分内容的论述为下一篇章部分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优化路径明确了方向。第五部分为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优化路径。这是本论文的又一重点部分。本篇章中认为,为了更好的解决和优化上一部分中指出的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现存主要问题,首先要把握两个基本前提,即注重顶层设计和抓牢“关键少数”。紧接着重点从深化青年公职人员自身道德修养,以实现“以心修德”;强化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教育培训,以实现“以教强德”;完善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制度设计,以实现“以制固德”;优化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环境,以实现“以境养德”等几个具体层面着力展开相关论述。通过编织全面、系统、安全的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网络,形成科学、有效、灵活的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发展模式,加快提升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水平,有效促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二、高校人事管理建立网络系统的必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人事管理建立网络系统的必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的问题与路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的必要性 |
二、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
(一)高校对人事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
(二)人事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
(三)缺乏科学规范的人事管理制度 |
(四)管理方式落后 |
(五)尚未建立规范的人事管理数据库 |
(六)缺乏完善的人事考核评价制度 |
三、解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问题的路径及策略 |
(一)提高对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
(二)全面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质 |
(三)建立科学规范且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 |
(四)积极构建和应用“大数据”思维下的人事管理模式 |
(五)建立规范的高校人事管理数据库 |
(六)完善高校人事考核评价制度 |
四、结语 |
(2)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探究与设计——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研究特点和内容 |
1.1 研究特点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1.2.1 信息管理层 |
1.2.2 技术支持层 |
2 设计思路 |
2.1 使用界面的交互性 |
2.2 用户数据库的安全性 |
2.3 登录用户的权限设计 |
2.4 数据库的管理操作 |
3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
3.1 人才招聘系统描述 |
3.2 入职报到系统用例描述 |
3.3 职称评审系统用例描述 |
3.4 任期考核系统用例描述 |
3.5 个人休假系统用例描述 |
3.6 离校管理系统用例描述 |
3.7 人事调动系统用例描述 |
3.8 进修培训系统用例描述 |
4 结语 |
(3)高校人事管理的发展态势与优化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人事管理的发展态势 |
(一)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迈进。 |
(二)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趋势明显。 |
(三)高校人事管理自主权逐步扩大。 |
(四)人事管理助推高校特色化发展。 |
二、高校人事管理面临的困境 |
(一)师资队伍扩大,管理意识不到位。 |
(二)管理模式固化,信息系统不健全。 |
(三)岗位分类模糊,绩效标准难界定。 |
(四)薪酬分配不科学,缺少激励机制。 |
三、高校人事管理的优化路径 |
(一)坚持引育结合,深化人本管理理念。 |
(二)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动态管理系统。 |
(三)细化岗位分类,明确绩效评价标准。 |
(四)优化薪酬结构,落实激励约束机制。 |
(4)激励机制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运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激励机制的内涵 |
2 激励机制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运用原则 |
(1)公平性原则。 |
(2)分级原则。 |
3 激励机制在高校人事管理中运用的必要性 |
(1)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存在许多固有弊端。 |
(2)社会革新对高校提出的全新要求。 |
4 激励机制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运用现状 |
(1)激励方式单一。 |
(2)激励制度不健全。 |
(3)高校人事管理文化落后。 |
5 激励机制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
(1)构建人性化激励机制。 |
(2)精神激励为主,关注教职工发展。 |
(3)强化激励机制的主动性。 |
(4)构建系统科学的考评机制。 |
(5)建设人事管理文化。 |
6 结语 |
(5)“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
(一)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
(二)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 |
(三)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校人事管理的必然趋势。 |
三、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
(一)思想上的问题 |
(二)程度上的问题 |
(三)人员上的问题 |
四、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策略 |
(一)高度重视,强化管理制度建设 |
(二)搭建资源数据共享平台,互通有无 |
(三)提高人事管理系统的功能性,以应用助推信息化建设 |
(四)加强人事管理队伍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
五、结语 |
(6)“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路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新趋向 |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现存问题 |
1. 理念落后———重“管理”,轻“服务” |
2. 信息滞后———重“收集”,轻“共享” |
3. 系统落后———重“应用”,轻“创新” |
三、互联网+环境下高校人事管理优势 |
1. 降低管理工作强度 |
2. 降低人事管理成本 |
3. 规范管理流程 |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关键路向 |
1. 转变理念———开放服务,力求创新 |
2. 信息推进———共享数据,高效管理 |
3. 平台构建———优化设计,注重更新 |
五、结语 |
(7)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
2.1 规范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
2.2 为高校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
2.3 增强工作透明度,改善服务质量 |
3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
3.1 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
3.2 系统智能化程度较低 |
4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
4.1 建设统一数据标准平台 |
4.2 建立智能化自助服务平台 |
4.3 实现全程电子化档案 |
4.4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
4.5 扩大信息化管理范围 |
5 结语 |
(8)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建设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师资队伍(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数据对高校人事管理的必要性 |
(一)大数据促进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
(二)大数据带动高校人事管理的发展 |
(三)加快高校人事管理的进程 |
(四)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发展的形式多元化 |
二、大数据背景下建设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师资队伍的措施 |
(一)建立大数据的思维模式,壮大师资力量 |
(二)大力研究大数据资源,建立师资队伍评价机制 |
(三)利用大数据对师资队伍的选拔机制进行创新 |
(四)运用大数据完善师资队伍的服务机制 |
(9)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一)相关学术成果概括 |
(二)学界研究内容及观点 |
(三)研究成果述评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部分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理论分析 |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要素与内容 |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概念 |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协同要素 |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协同内容 |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重要意义 |
(一)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体 |
(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 |
(三)打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壁垒 |
第二部分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模式建设发展现状 |
一、现有成绩 |
(一)队伍建设:人员素质整体向好 |
(二)机制建设:三大机制基本建立 |
(三)平台建设:三大平台初有成效 |
二、存在问题 |
(一)队伍建设不完善 |
(二)机制建设不健全 |
(三)平台建设效力不足 |
第三部分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优化路径 |
一、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队伍 |
(一)完善高校协同创新队伍整体性建设 |
(二)加强思政育人主体自身素质建设 |
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 |
(一)完善运行机制构建 |
(二)完善激励机制构建 |
(三)完善保障机制构建 |
三、完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平台 |
(一)完备人才培养平台 |
(二)健全科学研究平台 |
(三)完善实践实训平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10)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问题概述 |
2.1 青年公职人员道德的核心概念 |
2.1.1 公职人员 |
2.1.2 青年公职人员 |
2.1.3 青年公职人员道德 |
2.2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要素解析 |
2.2.1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
2.2.2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指导原则 |
2.2.3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3章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理论资源 |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 |
3.1.1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青年思想 |
3.1.2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仆思想 |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 |
3.2.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青年相关论述 |
3.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干部道德建设相关论述 |
3.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 |
3.3.1 以“内修”和“仁政”为核心的儒家官德建设思想 |
3.3.2 以“大道”和“不争”为核心的道家官德建设思想 |
3.3.3 以“信义”和“法治”为核心的法家官德建设思想 |
3.4 国外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思想及做法借鉴 |
3.4.1 英国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思想及主要做法 |
3.4.2 美国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思想及主要做法 |
3.4.3 日本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思想及主要做法 |
3.4.4 韩国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思想及主要做法 |
第4章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问题及成因 |
4.1 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成绩 |
4.1.1 个人素养多维提升 |
4.1.2 道德认同显着强化 |
4.1.3 廉政建设卓有成效 |
4.1.4 道德模范层出不穷 |
4.2 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现存主要问题 |
4.2.1 理想信念面临挑战 |
4.2.2 教育培训效果欠佳 |
4.2.3 制度体系存在缺陷 |
4.3 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思想观念原因 |
4.3.2 制度机制原因 |
4.3.3 社会环境原因 |
第5章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优化路径 |
5.1 以心修德:深化青年公职人员自身道德修养 |
5.1.1 提升道德认知,坚定道德信仰 |
5.1.2 培养道德情感,构建道德良心 |
5.1.3 磨砺道德意志,修炼道德品格 |
5.1.4 鼓励道德实践,争当道德模范 |
5.2 以教强德:强化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教育培训 |
5.2.1 创新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教育原则方法 |
5.2.2 丰富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教育核心内容 |
5.2.3 整合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教育各方资源 |
5.3 以制固德:完善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制度设计 |
5.3.1 加快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法制建设 |
5.3.2 深化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培训机制 |
5.3.3 健全青年公职人员道德监管机制 |
5.3.4 强化青年公职人员道德考评机制 |
5.4 以境养德:优化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环境 |
5.4.1 培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
5.4.2 打造绿色健康经济新常态环境 |
5.4.3 培育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环境 |
5.4.4 营造文明和谐舒心的社会环境 |
5.4.5 构建清朗明净网络空间新秩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攻读成果 |
致谢 |
四、高校人事管理建立网络系统的必要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的问题与路径探究[J]. 徐熙勤. 现代职业教育, 2022(07)
- [2]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探究与设计——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为例[J]. 杨荣杰,郑书莉,胡欣月. 办公自动化, 2021(22)
- [3]高校人事管理的发展态势与优化路径[J]. 陈靖. 办公室业务, 2021(20)
- [4]激励机制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 海龙. 大众标准化, 2021(20)
- [5]“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 刘雨欣.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07)
- [6]“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路向研究[J]. 孔红晓. 丽水学院学报, 2021(04)
- [7]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J]. 戚冬冬. 信息记录材料, 2021(07)
- [8]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建设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师资队伍[J]. 黄建. 现代职业教育, 2021(24)
- [9]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D]. 张莉. 齐鲁工业大学, 2021(12)
- [10]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研究[D]. 王蕊. 吉林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