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ET-4语法结构题特点之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张爱萍[1](2020)在《读后续写协同效应的可持续性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为读后续写协同效应的可持续性的实证研究。教学实验为期一学期,受试为某普通理工类院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实验组采用读后续写,对照组采用命题写作。各组受试按照其英语水平又分为三个水平组:CET6组,CET4组,CET4以下组。研究发现:读后续写对学习者写作总体水平的协同效应具有可持续性,且对CET4及CET4以下组,该可持续效果显着优于命题写作,命题写作缺乏读后续写中输入与输出结合过程中产生的协同效应,使其可持续性促学效果不及读后续写;读后续写对学习者写作语言偏误协同的可持续性效果不显着,且其效果与命题写作无显着差异。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的"续论"研究及外语写作教学与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
邹绍艳,范劲松[2](2019)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写作测评量表效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大学英语四级写作测试(简称CET-4写作测试)中采用的整体评分量表为例,采用混合研究设计方案,借助问卷和访谈调查了评分员对该量表的意见。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的CET-4写作评分量表在清晰度和可操作性方面基本令人满意,但在量表的完整性、提供的反馈信息以及量表在评分员培训中的作用这三个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建议进一步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为CET-4写作测试开发分项评分量表,以便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诊断性信息,确保考试对教学产生积极的后效和影响。
狄晓莉[3](2018)在《MIPVU程序下基于CET4阅读语篇中的隐喻识别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认知隐喻学的理论框架下,以Pragglejaz团队在2007年提出的广泛应用于隐喻识别研究中的隐喻识别程序(MIP)和斯迪恩(2010)在对MIP改进和完善后提出的新的隐喻识别方法(MIPVU)为研究基础,选取2016年-2018年CET4真题中的阅读理解试题为研究语料,通过实证研究促进MIPVU在以往研究论断上的进一步明晰,证实其可操性强的特点,为英语学习者隐喻识别能力的培养提供可行性的方法和策略,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和方法。
李亚果[4](2018)在《基于实证研究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三十年变革与发展》文中提出文章基于CET4的实施情况和考试大纲的变化,总结出CET4的五个发展阶段,选取每个阶段有代表性的初始年份1987、1997、2007、2015、2017年的九套试题为研究对象,参照Bachman&Palmer[1]的任务特征框架,从历时对比的视角对试卷结构和具体测试内容两个方面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三十年的发展中,CET4在考查技能、考试题型、材料难度、材料的体裁和题材、题目的表述、考试要求等方面更趋科学和合理。然而分析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即部分试卷阅读材料体裁和题材过于集中、快速阅读篇章难度偏大、个别阅读篇章过难等。
高钰[5](2018)在《CET-4汉译英测试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反拨效应实证研究》文中认为反拨效应是测试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产生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对教学起促进作用,消极影响对教学造成阻碍。以大学英语四级(CET-4)翻译测试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为基础,运用SPSS 20.0分析工具,深入剖析了CET-4翻译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考察了CET-4翻译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所产生的反拨效应。结果显示,CET-4翻译测试题目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所产生的正面反拨效应大于负面反拨效应,且可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最后,提出了促进CET-4翻译测试正面反拨效应提升的建议。
屈茜茜[6](2020)在《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喀什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今,英语全球化在当今的国际社会背景下已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来让当今的学习者学习,它通常被我们分为几大板块比如:听、说、读、写,这四大板块。“听”历来在这几大板块中的首位,“听”即听力,也就是英语听力,人们在英语语言交际中首要就是通过“听”来接收信息,所以表明了英语听力在英语语言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中基于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听力理解和听力教育,作者然后,在研究了基于国内外新闻听取教育和研究的作品之后,针对其他研究者反映的常见问题,将学习策略理论和图式理论相结合,将文学方法,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结合。由于全面采用了其他研究人员的问题格式,我们创建了一个名为“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育状况调查”的问题,并使用专业软件对其进行了测试。被超过。喀什大学对来自16个非英语专业的四个随机选择的班级中的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该调查主要关注学生的基本英语水平,校园使用的材料以及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会遇到听力障碍和听力策略的使用。这项研究基于对研究所得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发现了喀什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育当前的弱点和不足之处,并解决了所发现的问题。它提出了一套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英语新闻听力教学,并为其他语言的听力教学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参考。针对本研究发现的英语新闻听力教育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本研究提出的相应的教育措施,并结合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各种研究成果。之后,提出了相关措施。这项研究旨在通过提供几种可以用作国立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育和相关英语教育参考的策略,来提高国立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育的水平。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对喀什大学200名主要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新闻听力教育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了严格的统计分析,并进行了采访。我们已合理总结了调查中反映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教育策略。本研究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分别是首先阐述了本研究进行的原因及所带来的意义,其次是对于本研究的主题既英语新闻听力背后的特殊性的分析,其三是根据通过众多研究着作学习提出的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找到现行的问题,最后则是针对问卷找到的问题逐个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也就是教学策略。其中包括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优化新闻听力课堂教学,整合教材资源和强化听力策略等几个方面。
白玲[7](2017)在《基于语段的汉英翻译能力诊断测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国内外学者们提出的翻译能力模式建构研究大多是从理论角度进行的,对基于能力的翻译测试实证研究比较少见。现有的翻译能力研究方向主要从外语翻译到母语,且多适用于源语和目的语语法差异较小的语对,因而并不完全适用于汉英翻译能力。诊断测试在翻译测试研究领域更未引起重视。本研究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汉英翻译能力的构成成分是什么?这些单项成分具体包括哪些内容?(2)如何设计与开发基于语段的汉英翻译能力诊断测试?(3)本研究所开发的汉英翻译能力诊断测试信度和效度如何?基于国内外有关翻译能力的相关研究成果,本研究侧重翻译教学中可测试的核心翻译能力,提出汉英翻译能力模式,将汉英翻译能力分解为双语能力、翻译策略能力、翻译专业知识、语言外能力、工具使用与研究能力及译者生理心理主体因素等子能力。这些子能力互为补充,整合作用于整个翻译过程。根据此汉英翻译能力模式和交际语言测试理论,本研究基于翻译课堂教学实践,将翻译测试与诊断测试相结合,运用诊断测试、访谈和调查问卷等方法,设计出一套实验用汉英语段翻译能力诊断测试题目,制定出相应的评分标准,并对该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加以检验。研究发现,本文提出的汉英翻译能力模式是合理的。从语段的角度设计汉英翻译诊断测试是有优势的。语段翻译不仅长度适宜,还能提供一定的语境,切合翻译教学的需要,在翻译测试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本研究能有效诊断出受试者汉英翻译能力中的弱项。测试材料题材、体裁适宜;难度、长度适中;内容符合翻译专业笔译课程;试卷信度、效度均达到标准;测试报告能够呈现受试汉英翻译能力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依据诊断报告,结合细致的评分量表,受试者可以自主判断检查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加强翻译练习以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本研究的设计理念以及对翻译测试评分方法与评分标准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可对今后的翻译测试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助于翻译测试的公平、科学与规范,推进翻译测试领域的深入发展。此外,本研究对国家教育部正在研制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的翻译专业硕士学生的笔译能力描述语和能力定级有借鉴价值。
雷唯蔚[8](2017)在《试析CET-4段落汉译英的重要性及翻译策略》文中提出我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自2013年起进行改革,翻译题从单句汉译英改为段落汉译英。与单句汉译英相比较而言,段落汉译英的难度较大,分数比例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段落汉译英中主要话题为我国的文化、历史、社会人文、经济发展等方面,在翻译过程也考察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本文就对CET-4段落汉译英的重要性和翻译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为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季小民[9](2017)在《关联理论视阈下“不X不”型双重否定话语研究》文中提出双重否定话语在言语交际中高频使用,且具有跨语言属性。该语言现象受到研究者源自不同视角的关注,尤其是双重否定句型的句法分析,但语用视角的研究尚不多见。屈指可数的语用研究也仅限于讨论该句式的语用功能,未见对其认知语用属性及解读机制的研究,无法解释相关话语理解中存在的歧义问题及表达效果差异问题,也无法揭示两个“不”在理解“不X不”型双重否定话语过程中的作用。从研究方法上看,前人研究主要基于孤立的语句进行分析,缺乏语境信息的综合考量。鉴于这些不足,本研究聚焦汉语中“不X不”型双重否定话语,主要探讨以下研究问题:研究问题1:“不X不”型双重否定话语在使用中有何认知语用属性?研究问题2:该认知语用属性会使此类话语传递什么样的认知语用效果?研究问题3:“不X不”在听话人获取上述认知语用效果过程中有何作用?本文基于认知语用学的代表性理论——关联理论,采用理论思辨法和心理学实验法,对上述问题予以一一解答。主要研究发现如下:首先,从认知语用学角度看,“不X不”型双重否定话语本质上属于解释性用法,体现的是两个命题之间的回声关系。具体来说,“不X不”型双重否定话语传达了对他人或说话人自己话语或思想抑或大众智慧的回声,同时也表征了说话人对这些话语或思想的态度。只有隶属回声用法的“不X不”型双重否定话语才表达“负负得正”的说话人意义。其次,正是因为拥有回声的认知语用属性,“不X不”型双重否定话语属于解释性用法,其认知语用效果表现为对说话人意义的强化或缓和态度。具体而言,听话人在对“不X不”型双重否定话语进行解码和充实,获取话语的明说和隐含结论时,由于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会因此得到额外的补偿(即弱暗含),或者是强化说话人意义,或者是缓和说话人意义。再者,“不X不”型双重否定话语中的“不X不”具有语用标记语的性质,并不参与形成话语的命题内容,而主要是促发听话人做出额外的话语加工,获得额外认知语用效果,实现对双重否定话语传达的说话人意义的充分解读,感知说话人传达的态度或情感。“不X不”的具体类型往往决定了是强化还是缓和说话人的态度或情感。通过分析40名被试对“不X不”型双重否定话语的理解过程,研究发现,被试大多能解读出该型双重否定话语中所包含的回声用法,也能够注意到“不X不”的存在及其对该型双重否定话语解读的作用。可见,实证研究基本验证了第四、五和六章节的理论阐释。本研究在理论层面上将认知语用学理论引入“不X不”型双重否定话语理解的阐释中,考察相关话语方式的理解机制,扩展了句法-语用界面研究的范围和视角。另外,本研究摈弃前人研究中对双重否定句式的界定视角,针对包含该句式的双重否定话语确定了双重否定话语的认知语用条件,可以深化对该句式的认识。此外,与以往研究主要关注词汇层面的语用标记语不同,本研究所论及的“不X不”是具有构式特征的标记语,扩大了语用标记语的研究范畴。在方法层面,与前人研究主要基于孤立的语句不同,本研究充分考虑语境信息对理解“不X不”型双重否定话语的影响。在语料库使用方面,本研究设法寻找目标语料的原始出处并确定其上下文,创新运用了语料库研究方法。最后,在实践层面,本研究可帮助交际者理解“不X不”型双重否定话语,帮助汉语学习者掌握“不X不”型双重否定话语。
韩志铎[10](2017)在《基于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语料的关联顺应性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关联顺应理论基于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关注认知语境。认知语境是一个心理结构体。在认知语境的话语构建中,听话人会利用词汇信息、逻辑知识以及百科信息去帮助生成与当前话语信息相关的语境信息。根据人类认知的特点,信息处理的目的是通过使用最少的心理努力达到最大的认知语境化。本文运用语言学、语用学的理论,对关联顺应理论中认知语境的作用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主要为定性定量分析,同时结合演绎推理。即:在认知语境中,结合语料做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才能在认知语境中更好地理解对话双方所要表达的意义。在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就是根据认知语境的变化来进行逻辑推理,进而做出话语的释话和输出。本研究基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听力语料库,利用软件统计出认知语境中三种信息在两个级别不同的考试中所占比重,对词汇信息、逻辑信息、百科信息进行关联顺应理论框架下的对比分析。
二、CET-4语法结构题特点之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ET-4语法结构题特点之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读后续写协同效应的可持续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一)受试 |
(二)实验过程 |
(三)研究工具 |
1.读后续写实验材料 |
2.写作后测 |
3.读后续写反思调查问卷 |
4.焦点组访谈 |
(四)数据收集和分析 |
1.作文的评分与分析 |
2.语言偏误分析与数据收集 |
3.读后续写问卷数据收集 |
四、实验结果 |
(一)读后续写对学习者写作总体水平协同效应的可持续性 |
(二)读后续写对学习者写作语言偏误协同效应的可持续性 |
(三)学习者对读后续写课堂学习活动的反馈 |
五、讨论 |
六、结语 |
(2)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写作测评量表效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文献回顾 |
1.1 CET-4写作测试及其评分 |
1.2 CET-4写作评分量表的研究现状 |
2 研究设计 |
2.1 研究问题 |
2.2 研究工具 |
2.3 研究对象 |
2.4 数据收集和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问卷调查的结果 |
3.1.1 描述统计分析 |
3.1.2 独立样本T检验 |
3.2 访谈结果 |
4 讨论 |
5 结语 |
(4)基于实证研究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三十年变革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历史发展 |
三、试卷结构分析 |
1. 所测知识与技能 |
2. 测试题型 |
3. 听力技能 |
4. 考题顺序 |
四、测试内容 |
1. 听力理解 |
2. 阅读理解 |
3. 写作 |
五、结论 |
(5)CET-4汉译英测试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反拨效应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
二、反拨效应研究综述 |
三、研究设计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问题 |
(三) 研究对象 |
(四) 研究方法 |
四、结果与讨论 |
(一) 教师与学生层面 |
1. 教师及学生对改革后的CET-4翻译试题的认知度分析 |
2. 教师及学生对改革后的CET-4翻译试题的态度分析 |
3. 教师及学生对改革后的CET-4翻译试题的反拨效应认知分析 |
(二) 教与学层面 |
1. 改革后的CET-4翻译试题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
2. 改革后的CET-4翻译试题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反拨效应强度分析 |
3. 改革后的CET-4翻译试题对教学和学习重点带来的影响 |
4. 改革后的CET-4翻译试题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
五、CET-4汉译英测试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反拨效应思考 |
六、结论与建议 |
(一) 结论 |
(二) 建议 |
1. 降低词汇难度, 完善文本内容 |
2. 加强与学生和教师的沟通交流 |
3. 正确解读并及时传递考试政策 |
4. 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6)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喀什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大学英语新闻听力的重要地位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一章 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相关理论分析 |
(一)图式理论 |
(二)语言学习策略理论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的含义及特征 |
第一节 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的含义 |
一、新闻及英语新闻 |
二、听力理解含义 |
三、英语新闻听力 |
第二节 大学英语新闻听力及教学特征 |
一、大学英语新闻听力的特征 |
二、大学英语新闻听力的教学特殊性 |
第三章 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现状与问题 |
第一节 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现状问卷调查 |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
二、问卷结果统计与数据分析 |
第二节 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现存问题概述 |
第三节 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
一、学习观念与动机水平薄弱 |
二、学生听力基础及新闻语言基础薄弱 |
三、学生的听力策略运用水平不足 |
四、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组织不合理 |
五、教材资源缺陷 |
六、教学针对性弱 |
第四章 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对策研究 |
第一节 构建大学英语新闻听力图式教学 |
一、构建大学英语新闻听力的词汇图式 |
二、构建大学英语新闻听力的结构图式 |
三、构建大学英语新闻听力的文化图式 |
第二节 强化大学英语新闻听力策略的教学 |
一、注重猜测策略的教学 |
二、注意力分配策略 |
三、记忆策略的教学 |
第三节 优化大学英语新闻听力课堂教学 |
一、营造良好气氛减轻学生焦虑 |
二、运用多种方式注重导入教学 |
三、注重语言输出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
四、因材施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
第四节 优化教材资源的选择与组织 |
一、视听结合改变以听为主的教材资源形式 |
二、“视、听、说”新闻为训练手段 |
第五节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
一、采用激励为主的教学方式 |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大学生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现状调查表 |
附录二 构建猜测策略实验的英语新闻听力测试试卷 |
致谢 |
(7)基于语段的汉英翻译能力诊断测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价值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理论基础、研究历史与现状 |
2.1 翻译能力研究 |
2.1.1 国外翻译能力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翻译能力研究现状 |
2.2 诊断测试研究 |
2.2.1 国外诊断测试研究现状 |
2.2.2 国内诊断测试研究现状 |
2.3 翻译测试研究 |
2.3.1 国外翻译测试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翻译测试研究现状 |
2.4 语段的相关研究 |
2.5 交际语言测试理论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总体构思 |
3.1.1 测试对象 |
3.1.2 研究方法 |
3.2 翻译能力诊断测试设计思路 |
3.2.1 翻译能力诊断测试目的 |
3.2.2 翻译能力诊断测试设计原则 |
3.2.3 翻译能力诊断测试设计与开发流程 |
3.3 翻译能力诊断测试信度检验思路 |
3.3.1 信度检验的目的 |
3.3.2 影响翻译测试信度的主要因素 |
3.4 翻译能力诊断测试效度检验思路 |
3.4.1 效度检验的目的 |
3.4.2 影响翻译测试效度的主要因素 |
第4章 汉英翻译能力的构成要素 |
4.1 汉英翻译能力构念 |
4.1.1 双语能力 |
4.1.2 翻译策略能力 |
4.1.3 语言外能力 |
4.1.4 翻译专业知识 |
4.1.5 工具使用与研究能力 |
4.1.6 译者生理心理主体因素 |
4.2 基于语段的汉英翻译能力 |
4.2.1 语段的定义 |
4.2.2 语段与语篇、自然段的区别 |
4.2.3 语段作为翻译单位的优势 |
4.2.4 语段翻译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语段的翻译能力诊断测试设计与开发 |
5.1 翻译测试的设计 |
5.1.1 翻译测试的题型分类 |
5.1.2 基于语段的汉英翻译能力诊断测试题型 |
5.2 基于语段的汉英翻译能力诊断测试任务 |
5.2.1 考试大纲 |
5.2.2 命题 |
5.2.3 文本体裁 |
5.2.4 考试题型 |
5.3 基于语段的汉英翻译测试评分方法评述 |
5.3.1 评分质量控制 |
5.3.2 汉英翻译评分方法 |
5.4 基于语段的汉英翻译能力诊断测试施测 |
5.4.1 实验设计 |
5.4.2 结果与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语段的翻译能力诊断测试信度效度分析 |
6.1 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的关系 |
6.2 翻译能力诊断测试中的试验性信度验证 |
6.2.1 内在一致性信度 |
6.2.2 评分者信度 |
6.3 信度检验结果与讨论 |
6.3.1 信度在翻译测试各阶段的考量 |
6.3.2 提高翻译测试信度的方法 |
6.4 翻译能力诊断测试中的试验性效度验证 |
6.4.1 内容效度分析 |
6.4.2 评分效度分析 |
6.4.3 后效效度 |
6.5 效度检验结果与讨论 |
6.5.1 效度在翻译测试各阶段的考量 |
6.5.2 提高翻译测试效度的主要途径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语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贡献与创新 |
7.3 对翻译专业翻译测试与教学的启示 |
7.4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国内外翻译测试评分标准 |
附录二: 国内主流外语考试中的翻译题型 |
附录三: 汉英语段翻译能力诊断测试考试大纲 |
附录四: 汉英语段翻译能力诊断测试试卷 |
附录五: 汉英语段翻译能力诊断测试诊断报告 |
附录六: 基于语段的翻译能力诊断测试内容调查问卷 |
附录七: 基于语段的汉英翻译能力诊断测试数据 |
附录八: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九: 汉英翻译能力诊断测试内容评价调查问卷 |
附录十: 翻译能力诊断测试内容评价问卷统计数据 |
附录十一: 考试后效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十二: 翻译难度测量调查问卷(一) |
附录十三: 翻译难度测量调查问卷(二) |
(8)试析CET-4段落汉译英的重要性及翻译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CET-4段落汉译英的内容和特征 |
(一) CET-4段落汉译英的内容 |
(二) CET-4段落汉译英的特征 |
二、CET-4段落汉译英的重要性 |
三、CET-4段落汉译英的翻译策略 |
(一) 增译法 |
(二) 减译法 |
(三) 转译法 |
结语 |
(9)关联理论视阈下“不X不”型双重否定话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标记的说明 |
第一章 导言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2.1 双重否定句的定义 |
2.1.1 否定与否定句 |
2.1.2 双重否定的界定 |
2.1.2.1 文献中双重否定句的界定 |
2.1.2.2 双重否定的工作定义 |
2.2 双重否定话语的句法研究 |
2.3 双重否定话语的功能语法研究 |
2.4 双重否定话语的语用学研究 |
2.5 双重否定话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
2.6 前人研究评述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论框架 |
3.1 关联理论概述 |
3.2 关联理论总体原则 |
3.2.1 关联性 |
3.2.2 最佳关联 |
3.2.3 暗含与弱暗含 |
3.3 语言使用与回声用法 |
3.3.1 描述性使用与解释性语言使用 |
3.3.2 回声用法 |
3.3.3 反语、隐喻和转喻的回声用法 |
3.3.3.1 反语与回声 |
3.3.3.2 隐喻与回声 |
3.3.3.3 转喻与回声 |
3.4 关联理论框架下的话语理解过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不X不”型双重否定话语的认知语用属性 |
4.1 基于回声用法的双重否定话语识别 |
4.1.1 本研究的双重否定话语语料 |
4.1.2 双重否定话语的确定 |
4.2 双重否定话语与回声性 |
4.2.1 双重否定话语的认知语用属性 |
4.2.2 双重否定话语的回声方式 |
4.2.2.1 完全回声与部分回声 |
4.2.2.2 即时回声与延时回声 |
4.2.2.3 单重回声与多重回声 |
4.2.2.4 显性回声与隐性回声 |
4.3 双重否定话语中回声内容的来源 |
4.3.1 他人话语或观点 |
4.3.1.1 他人语句 |
4.3.1.2 他人的思想 |
4.3.1.3 大众智慧 |
4.3.2 自己的话语或思想 |
4.3.2.1 自己的话语 |
4.3.2.2 自己的想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不X不”型双重否定话语的认知语用效果 |
5.1 双重否定话语的命题态度 |
5.2 双重否定话语的弱暗含 |
5.2.1 话语的弱暗含 |
5.2.2 “不X不”型双重否定话语的弱暗含 |
5.2.2.1 “不得不”型双重否定话语的弱暗含 |
5.2.2.2 “不敢不”型双重否定话语的弱暗含 |
5.2.2.3 “不会不”型双重否定话语的弱暗含 |
5.2.2.4 “不可不”型双重否定话语的弱暗含 |
5.2.2.5 “不能不”型双重否定话语的弱暗含 |
5.2.2.6 “不是不”型双重否定话语的弱暗含 |
5.3 “不X不”型双重否定话语的语气效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不X不”在认知语用效果推导中的作用 |
6.1 “不X不”型双重否定话语的理解过程 |
6.2 “不X不”的语用标记属性 |
6.2.1 “不X不”的频次效应 |
6.2.2 “不X不”的理解 |
6.2.2.1 “不X不”的标记性 |
6.2.2.2 “不X不”与命题内容 |
6.2.3 “不X不”表达肯定语义 |
6.2.4 “不X不”触发额外加工 |
6.2.5 “不X不”的其他特征 |
6.3 “不X不”对话语解读的作用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不X不”型双重否定话语的理解机制:实验验证 |
7.1 实验研究背景 |
7.2 实验研究 |
7.2.1 研究问题 |
7.2.2 实验对象 |
7.2.3 实验工具 |
7.2.3.1 实验工具一 |
7.2.3.2 实验工具二 |
7.2.4 数据收集 |
7.2.4.1 数据收集方法 |
7.2.4.2 数据收集步骤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被试对回声用法的理解 |
7.3.1.1 被试对他人思想的理解 |
7.3.1.2 被试对说话人思想的理解 |
7.3.1.3 被试对他人思想与说话人思想关系的理解 |
7.3.2 双重否定话语的语用效果 |
7.3.3 语用标记语“不X不”的作用 |
7.3.3.1 被试对“不X不”的注意 |
7.3.3.2 “不X不”在双重否定话语解读中的作用 |
7.4 本实验研究的不足 |
7.4.1 有声思维法的不足 |
7.4.2 被试选取方面的不足 |
7.4.3 部分细节未得到验证 |
7.4.4 实验工具的不足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8.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8.1.1 双重否定话语的认知语用属性 |
8.1.2 双重否定话语的认知语用效果 |
8.1.3 “不X不”的语用标记语属性 |
8.2 本研究的主要启示 |
8.2.1 理论启示 |
8.2.2 实践启示 |
8.3 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语料库简介 |
附录2 双重否定句判定任务 |
(10)基于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语料的关联顺应性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一、主要方法 |
二、主要目的 |
第三节 研究价值 |
第四节 论文结构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外研究综述 |
第二节 国内研究综述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理论框架 |
第一节 关联顺应模式的发展阶段 |
一、关联论 |
二、顺应论 |
三、关联顺应理论 |
第二节 关联顺应理论运作机制 |
一、语境 |
二、关联顺应模式中的认知语境:词汇信息、逻辑信息、百科信息 |
三、关联顺应的语境效果 |
四、关联顺应过程 |
五、最佳关联选择 |
六、话语输出和话语解释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语料的关联顺应性对比研究 |
第一节 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语料的语境 |
第二节 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语料的认知语境:词汇信息、逻辑信息、百科信息 |
第三节 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语料的语境效果 |
第四节 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语料的关联顺应过程 |
第五节 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语料的最佳关联选择 |
第六节 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语料的话语输出和话语解释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第一节 语料库建设 |
第二节 技术方法 |
第三节 数据处理 |
一、规则观察 |
二、处理步骤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数据结果 |
第一节 四级听力语料中词汇信息、逻辑信息、百科信息的数据对比结果 |
第二节 六级听力语料中词汇信息、逻辑信息、百科信息的数据对比结果 |
第三节 统计结果 |
本章小结 |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发现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CET-4语法结构题特点之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读后续写协同效应的可持续性研究[J]. 张爱萍.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写作测评量表效度研究[J]. 邹绍艳,范劲松. 外国语文, 2019(03)
- [3]MIPVU程序下基于CET4阅读语篇中的隐喻识别研究[J]. 狄晓莉. 校园英语, 2018(45)
- [4]基于实证研究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三十年变革与发展[J]. 李亚果.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5]CET-4汉译英测试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反拨效应实证研究[J]. 高钰.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10)
- [6]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喀什大学为例[D]. 屈茜茜. 喀什大学, 2020(03)
- [7]基于语段的汉英翻译能力诊断测试研究[D]. 白玲.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7(02)
- [8]试析CET-4段落汉译英的重要性及翻译策略[J]. 雷唯蔚. 才智, 2017(33)
- [9]关联理论视阈下“不X不”型双重否定话语研究[D]. 季小民. 南京大学, 2017(05)
- [10]基于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语料的关联顺应性对比研究[D]. 韩志铎. 黑龙江大学,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