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学生学习倾向互补性偏差分析

维吾尔族学生学习倾向互补性偏差分析

一、维吾尔族学生学习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朔[1](2020)在《达斡尔族小学生汉语补语句习得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基于对比分析假说理论、中介语假说理论、输入假说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从习得顺序、习得过程与习得偏误三个方面探讨达斡尔族小学生汉语补语句的习得问题。首先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汉语七类补语进行对汉达补语句的对比分析,归纳出各类补语对应与不对应的形式。其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和文本提取的方法进行研究,考察这七类补语句的习得情况,通过对五个年级的达族小学生习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达族小学生七类补语句的习得顺序为结果补语>可能补语>状态补语>趋向补语>时间、处所补语>数量补语>程度补语。再次利用偏误分析法对达斡尔族小学生的补语句偏误进行分析,归纳偏误类型,从达斡尔语“S+O+V”结构的负迁移、汉语“S+V+O”结构知识的泛化、个体因素影响及回避策略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学对策,加强汉达对比,运用对比教学法,强化补语句的基本义学习,扩大语言输入量以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本研究既可以对达斡尔族学生在习得汉语补语句时,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达斡尔族第二语言的教学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邹佳[2](2020)在《“A下去”结构的习得与偏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复合趋向补语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其中“下去”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使用频率较高,并且用法复杂而灵活。“A下去”结构是复合趋向补语“下去”的引申用法,在日常交际中也是一个很常用的结构,但同时“A下去”结构也是汉语教学中的难点,留学生在习得“A下去”结构时常常产生偏误,也存在回避使用的现象。而学界以往关注的重点都在“V下去”结构,对“A下去”结构的研究,尤其是对“A下去”结构教学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以“A下去”结构为调查对象,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将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实际相结合。对调查问卷及个案访谈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留学生在习得“A下去”结构时产生的偏误类型以及成因,并对教材的编排进行考察,提出教材编写建议和教学建议,以期减少留学生在习得“A下去”结构时产生的偏误。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研究意义、以往相关的研究成果,确定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介绍了语料来源。第二章主要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A下去”结构进行了考察。句法功能上研究了“A下去”结构主要充当的成分。语义上,对“下去”和“A”的语义特征分别进行了分析,并考察“A下去”结构中对“A”的选择限制。语用上,归纳出“A下去”结构可以表示状态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在部分情况下可以表示期许的功能。第三章对上海师范大学和东华大学两所高校的留学生在习得“A下去”结构时产生的偏误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并抽取若干留学生和汉语教师进行个案分析。第四章则是留学生在习得“A下去”结构时的偏误类型和成因。我们认为偏误主要为遗漏、误加、误代三个类型。造成这些偏误的原因可能是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泛化、课堂教学的不足、学习策略的不当等。第五章是对《博雅汉语》和《汉语教程》两套教材中“A下去”结构的编排情况进行了考察,并指出了教材编排的不足之处。第六部分则根据前几章得出的结论对“A下去”结构的教材编写以及教学策略提出建议。第七章为结语,对本文的考察结果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总结,指出了本文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乔玉瑶[3](2019)在《“出来/出去”充当补语的述补结构及其习得情况研究》文中认为以“出来/出去”充当补语的述补结构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语法项目,也是汉语学习者较难掌握的语法点之一,学者们对趋向补语或可能补语的整体研究较多,以“出来/出去”作补语的动趋式和可能式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对于动趋式“V出来/出去”和可能式“V得/不出来/出去”结构需要进行更细致的本体研究及偏误分析。结合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中关于“V出来/出去”的语料,从动趋式“V出来/出去”的句法层面看,“V出来/出去”在句中可以充当谓语、补语、定语等句法成分,“V出来/出去”带不同类型的宾语时位置关系也不同,有些还需要定语的修饰以及能否带“了”等适用条件。语义方面,“V出来”可以表示动作由里向外朝着说话人的具体位移或抽象位移的趋向意义、人或事物随动作从无到有或从隐蔽到显露的结果意义四种语义,“V出去”可以表示动作由里向外离开说话人的具体位移或抽象位移的趋向意义以及人或事物随动作从这一空间到另一空间的结果意义三种语义,分别概括了能用于这几种语义类别的动词范围,并归纳出“V出来”与“V出去”的对称与不对称情况。可能式“V得/不出来/出去”,可以充当谓语、定语,有表达“可能[能力]”“可能[条件]”“可能[或然性]”的三种语义类别,能用于“V得/不出来”的动词分为行为动词、感官动词和心理活动动词,其中行为动词有言语类、思考类和动作类三小类,能用于“V得/不出去”的动词只有动作类的行为动词,又可将其分为两类:表示具体位移的动词和表示抽象位移的动词。此外,从语义和句法功能对比分析了“能/不能V得出来/出去”“可以/不可以V得出来/出去”与“V得/不出来/出去”的异同,总结出两者的不同使用情况,最后从动词的不对称、充当句法成分的不对称、特殊句式的不对称以及语义的不对称四个方面来分析“V得出来/出去”与“V不出来/出去”的不对称情况。偏误分析是本文的重点,首先整理了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暨南大学中介语料库中所有关于“出来/出去”作补语的语料,将其中的偏误例划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种偏误类型,通过数据得出误代偏误率最高,遗漏次之,再次误加,错序最低,并从语法知识、学习者的自身因素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三方面总结偏误原因;再次,对教学大纲和几本常用教材中关于“出来/出去”充当补语的述补结构的编排进行考察,主要集中分布在初、中级语法项目里,并比较了不同教材对于该语法点的编排和处理情况;最后结合语法知识和对学习者的偏误分析情况,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从教学准备工作、教学方法和操练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希望对今后关于“出来/出去”充当补语的述补结构的研究及教学有所帮助。

焦小静[4](2019)在《语用视角下的泰国初级学生汉语补语习得偏误分析》文中认为泰国是东南亚学习汉语人数最多的国家,也是中国每年派出汉语教师志愿者和公派教师最多的国家。面对这样一个数量如此之多,又极有自身特点的学习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必不可少,也极为重要。以往的研究中,对泰国学生习得某一类补语的研究较多,立足于补语总体习得研究较少。大部分学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语言形式的对比分析上,忽略了语用功能的研究,关注的问题不够全面。本文采用英国语言学者托马斯对语用偏误的分类方法,将泰国初级学生习得汉语补语的偏误分为语言语用偏误和社交语用偏误,从语言语用层面和社交语用层面对泰国初级阶段学生习得汉语补语时所产生的偏误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内容涉及到了整个补语系统,做到了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继承与发展。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口语测试,语料库三种收集偏误语料的方法,对泰国初级阶段学生习得汉语补语时产生的语言语用偏误和社交语用偏误类型进行了总结。其次,以数据统计的方式对泰国初级学生习得汉语补语时产生的语言语用偏误以及社交语用偏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分析总结之后发现,语言语用方面,学生在习得结果补语和程度补语时,出现最多的的偏误是语言成分的遗漏;习得趋向补语和数量补语时,经常会因为对词汇意义和用法的不理解而出现相应词汇的误代;在习得状态补语时,最容易出现误加和遗漏这两种偏误;在习得可能补语时,经常会出现谓语动词、否定副词、补语的误代。社交语用方面,学生主要是因为对汉语中一些词汇意义、文化、交际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的不了解而造出一些违背礼貌原则,不符合交际双方地位,不合逻辑等让人不理解或者误会的句子。再次,通过对偏误句子的分析,全面探索了偏误产生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内在原因主要包括母语知识、语言思维、文化因素、目的语的负迁移以及学习者不当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外在原因主要包括补语本身较为复杂,教师教学偏差,教材编排不当。最后,结合所分析的偏误原因和在泰国汉语教学的经历,从教学,教材,教学研究者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关于对外汉语补语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姚家兴[5](2019)在《汉语维吾尔语位移事件词化模式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空间移动事件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经验活动之一。空间位移现象普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对位移的感知与概念化,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活动。不同语言是如何表征现实世界的,对语言学家而言,位移事件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研究语言和认知的窗口。本文以位移事件为切入点,将位移事件中的各概念语义要素作为对比基础,对比分析了汉语维吾尔语位移事件词化模式及编码类型,并从认知、语言类型等视角解释了两种语言编码模式差异产生的动因。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综述了选题缘由,对位移、位移事件及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说明,明确了对比基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步骤及理论基础等内容,并对论文中的语料选取及语料来源进行了说明。第二章是研究综述。本章主要总结梳理了汉语位移事件词化模式的研究成果以及维吾尔语位移事件词化模式的研究现状,相较于汉语,维吾尔语及其它少数民族语言位移事件词化模式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其次,本章还对汉语位移事件的典型词化模式——动趋式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研究、翻译研究及面向维吾尔族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发现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较为零散且研究成果不具系统性,研究框架不统一。第三章在Talmy位移事件词化模式类型学理论框架下,采用从语义出发到形式及从形式出发到语义的研究方法,将语义研究与形式研究相结合,以位移事件主事件概念要素[位移体]、[运动]、[路径]、[背景]及副事件概念要素[方式]、[原因]为切入点,对比分析了汉语维吾尔语在表达位移事件六大概念要素时词化模式的异同,并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两种语言表达相同语义概念时采用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原因进行了解释说明,语言表达上的差异是人类不同认知机制引起的。通过研究发现,维吾尔语在表达位移事件时倾向V-框架语言的编码类型,即核心图式[路径]要素主要由动词词根编码。相较于典型的V-框架语言,维吾尔语还多使用V1+-0p+V2+(V3)结构编码位移事件,[路径]语义可由V1、V2或V1、V2同时编码。在表达位移事件时,维吾尔语中没有Talmy所提出的典型的卫星成分(附加语),在表达[+有界]位移时[路径]语义编码在“背景+格标记+位移动词”的框架结构中。本章最后还探讨了维吾尔语表达位移事件的特殊句法结构V1+-0p+V2结构中各构件与位移事件概念语义要素间的互动关系。第四章以汉语位移事件的典型词化模式——动趋式结构为研究个案,探讨动趋式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模式。汉语动趋式结构是汉语位移事件的主要编码模式之一,随着位移事件核心图式[路径]概念的虚化、淡化甚至消失,动趋式的概念语义发生语义扩展。另外,通过语料分析发现动趋式结构还与Talmy提出的状态变化事件、实现事件、体相事件密切相关,这些宏事件都是位移事件概念隐喻的结果,同位移事件一样具有相似的概念语义结构。本章以Talmy的宏事件理论为基础,将汉语动趋式分为“来组”、“去组”、“上组”、“下组”、“进组”、“出组”、“回组”、“过组”、“起组”、“开组”等十大组,并对其中的小类与宏事件的关系及其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方式进行了语料实证研究,发现维吾尔语在与汉语位移事件对应表达时体现出V-框架语言的特征,多用一些路径动词、方式动词、复合动词及V1+-0p+V2结构与汉语相对应,在对应表达汉语其它几类事件时,指示方向的格标记消失,多使用体语缀、形容词化语缀等附加成分与汉语对应,体现出S-框架语言的编码特征,从维吾尔语的对应表达模式可以反观汉语动趋式的概念语义结构存在从趋向→状态→结果→时体的演变过程。第五章在语言类型学的视野下,探讨了中国境内阿尔泰语系语言中与维吾尔语同语族的一些亲属语言的位移事件词化模式。这些亲属语言在表达位移事件时,方式动词类型较为缺乏,多使用一些分析式的状中结构和摹拟词来弥补方式信息的不足。此外,同维吾尔语一样,一些表达位移的纯路径义动词具有增生时、体的功能,这也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共性,但是在同语族的语言中,纯路径义动词增生时、体的功能有强弱之分,与汉语不同的是,维吾尔语及其亲属语言中的一些基本方式动词也可具有增生时、体的功能。另外,同一语族内部的语言在表达位移事件时也存在一些差异,同其它亲属语言不同,撒拉语在表达位移事件时V1+-0p+V2结构中的副词化语缀脱落,V1、V2间的关系从形式和语义来看和连动结构相似,从侧面反映出撒拉语同其它同源语言相比分析性更强,黏着性逐渐减弱。最后是结语部分,总结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并进行了反思,同时也对未来更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刘涛[6](2019)在《维吾尔族学生汉语语序习得偏误研究 ——基于动态作文语料库研究》文中认为通过对维吾尔族学习者汉语学习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我们看到学习者会出现许多汉语偏误问题。本文通过收集和标注大量的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作文语料,运用语料统计法和偏误分析法,对学习者出现的语序偏误进行分析归类,并比较学习者在汉语学习上的差异,进一步探究这些语序偏误的出现主要原因和教学策略,希望对维吾尔族学生的汉语学习提供一些帮助。本文的正文部分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收集的作文语料出现的词的语序偏误共有374例,主要的类型有五种,分别为结构助词“的”的语序偏误(118例)、动态助词“了”的语序偏误(72例)、介词“对”的语序偏误(59例)、离合词的语序偏误(63例)和词内结构的语序偏误(62例)。在每种偏误类型中又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划分为不同的小类。二、句子语序偏误共1795例,分为句子结构的语序偏误(697例)和句法成分的语序偏误(1095例)。句子结构的语序偏误包括主谓结构的语序偏误(244例)、动宾结构的语序偏误(196例)、定中结构的语序偏误(68例)和状中结构的语序偏误(189例)四种类型。句法成分的语序偏误包括主语语序偏误(123例)、谓语语序偏误(81例)、宾语语序偏误(65例)、定语语序偏误(142例)、状语语序偏误(603例)和补语语序偏误(81例)六种类型,定语语序偏误分为单项定语(81例)和多项定语(61例)的语序偏误,状语又分为状语前移(249例)、状语后移(277例)和多项状语的语序偏误(77例)。三、学习者出现汉语语序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主要是汉语和维吾尔语中句法成分在句中位置的不同,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明显表现在动宾结构,状中结构和中补结构的位置关系,以及介词“对”等出现的语序偏误;(二)目的语泛化的影响,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由于对目的语的使用范围及造句规则掌握不全,容易将一种句式或类型的规则,泛化应用到更多的句式中,表现为离合词中词素的位置,主语、状语和补语等出现的偏误;(三)目的语规则的复杂性,这主要集中在多项定语和多项状语的语序偏误问题上,学习者片面掌握多项定语和多项状语之间的先后排列顺序,出现一系列的语序偏误。四、根据学习者出现的语序偏误类型,本文主要提出三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一)实施模块化教学。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切分,将较大的句子切分成若干个小模块,通过模块化的教学与训练,学生可以逐渐部分掌握,进而达到整句掌握的程度。(二)进行格式化练习。对容易出现语序偏误的类型和句式格式化、固定为具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达到减少偏误的目的。(三)建立个人动态语料库。通过构建个人动态作文语料库,让学生可以在某一阶段巩固复习出现的语序偏误,并从不同的阶段进行比较,比较语序偏误类型和数量的差别。以此检测阶段性学习效果。

李晨溪[7](2017)在《哈萨克族人普通话语法等级特征和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主谓宾定状补”六种句法成分和“把字句”“被动句”“是字句”“有字句”“存现句” “连谓句”“兼语句”“重动句” “双宾语句” “比较句” “主谓谓语句”十一种典型句型句式入手,对哈萨克族人所说的的五个等级普通话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语法偏误分析和等级特征的归纳概括,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一、句法成分的偏误特征表现为:数量名结构使用不当,特别是量词的偏误;词语搭配不当,多是词性、数量和概念不匹配;结构助词“的”“地”的偏误;能愿动词和副词的使用不当;“主谓宾定状补”句法成分间的混淆,尤其是定语和状语、补语和状语的混用;介词短语、方位短语和时间词语做状语时的混用;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的顺序问题,尤其是“游离式”重复偏误。二、典型句型句式的偏误特征表现为:表层句法形式使用不熟练;不清楚深层句法意义和表层句法形式间的关系;回避使用典型句型句式,常用一般动词谓语句进行替换;相似句式间误代。哈萨克人普通话偏误总体上呈现出类型多而杂、综合偏误较多的特征。五个等级普通话偏误难度与普通话等级序列一致,二甲二乙多复句形式,句法层次丰富,三甲三乙不入级多单句形式,其中不入级的半句和不成句现象较多。各个等级普通话的语法偏误分布多呈现倒U型,二乙和三甲普通话表现出明显的过渡特征,可能有下面几方面的原因:中介语特性;样本问题;口语语料的特殊性;高等级和低等级普通话话语量和语法难度的不均衡性;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偏误分析的主观性。在教学策略上,要坚持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要注意使用具体可感的教学手段,分解难点,分步骤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多种形式的操练中帮助学习者掌握知识,提升学习策略。

贺燕[8](2016)在《近二十年维吾尔族汉语习得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文章对近二十年来国内中文期刊上有关维吾尔族汉语习得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并在二语习得理论框架下,将其分布在汉字、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篇层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述。维吾尔族汉语习得研究的总体情况是:研究理论仍需拓宽,研究内容缺乏平衡性和系统性,研究方法已转变为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文章最后还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给相关语言教学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乔亚男[9](2015)在《初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存现句习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存现句是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句式,一般以处所词为主语,在汉语中使用的频率很高,但是大多数留学生对汉语存现句的习得情况却不是很理想,很容易出现偏误。目前,汉语存现句本体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存现句习得研究成果却不如本体研究,对于不同母语和不同水平留学生习得情况进行研究的文献也不多见,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留学生存现句习得的研究仍然很有实用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和《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选取了“处所词+有+名词”、处所词+是+名词”、“处所词+V着+名词”、“处所词+V 了+名词”“处所词+V+趋向补语+名词”等五种存现句句式,通过问卷调查,对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60名初中级水平留学生的习得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留学生习得汉语存现句的一般规律和使用倾向;母语对汉语存现句习得的影响;不同水平留学生习得汉语存现句的异同,留学生对存现句的习得效果与学习时间是否呈正相关;以及留学生习得汉语存现句的偏误类型和偏误原因。本文一共分为四章,绪论部分阐述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总结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包括汉语存现句的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存现句研究,以及中介语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并且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第二章首先介绍了本研究的问卷设计,本问卷设置了选择题、组词造句题和看图说话三个题型。笔者根据问卷结果探讨了留学生汉语存现句的习得情况,通过对其使用存现句的正确率、频率和偏误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母语、不同水平留学生的习得情况做了对比,在对比不同母语留学生的习得情况时,加试了 30名汉语母语者作为对照组,以此观察汉语母语者和非汉语母语者使用存现句的差异。第三章分析了留学生习得存现句时出现的偏误类型和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留学生最常出现的偏误类型是错序,然后依次是误加、遗漏、误代。错序主要是谓语后置或宾语前置;误加集中于处所主语前误加介词;遗漏包括遗漏方位词和宾语前的定语;误代主要是动词的误代和宾语的误代。偏误原因包括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规则泛化等。第四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对全文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得出以下结论:留学生最易习得的存现句是“有”字句,其他四种存现句句式的习得情况都不是很理想,使用频率较低,并且偏误较多,在使用时常常回避,最难习得的句式是“V 了”句和“V+趋向补语”句。不同母语留学生对存现句中“是”字句的习得有一定的差异,对其他几种存现句句式的习得差异不是非常显着。不同水平留学生的习得情况差异显着,中级水平留学生习得情况远胜于初级水平留学生,学习效果与学习时间呈正相关,但在个别句式和语法项目上的习得出现了“僵化”现象,有顽固性偏误。同时也归纳了留学生的偏误类型和出现偏误的原因。最后,笔者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汉语存现句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遵循留学生习得规律,循序渐进;加强存现句习得难点的教学;加强练习,使留学生难以回避;对不同母语留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减少顽固性偏误。并说明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谢氏花[10](2015)在《现代汉越趋向补语、结果补语对比及习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二语习得理论为依托,从句法、语义的角度对现代汉语趋向补语、结果补语与越南语的相应成分进行更深入的对比分析、预测习得难度、考察习得情况,最后总结越南学习者学习汉语趋向补语、结果补语的难点和教学建议。在句法方面,就趋向补语而言,主要对比分析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句中出现处所宾语时,汉语中所带的处所宾语必须位于趋向补语“来”、“去”前,而在越南语中所带的处所宾语不能位于趋向补语前。带一般宾语时,汉越语相同:宾语可位于趋向动词的前边或后边。汉语和越南语的结果补语在结构上都是V+C+O的结构形式。汉、越动结式的补语都可以扩展成更复杂的结构,使动词能够得到更丰富的说明。汉语的V和C连接得很紧,由于汉语的V和C关系很紧,因此V-C的扩展能力受到限制,扩展时必须用“得”或“不”,只有这样C才可以发展出更复杂的形式。而越南语的V和C的关系很松散。越南语的结果补语都可以扩展成更复杂的形式。汉语V-C扩展后,其结构性质有所改变,不再是结果补语,而是变成可能补语或状态补语。汉语结果补语的宾语一般出现在V-C结构后面,而越南语V-C的宾语可以出现在V-C后面,也可以出现在V-C中间。在语义方面,汉越语里趋向补语都表示很明显的趋向意义和引申意义,简单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很复杂,意义丰富。这也是初级阶段越南学生最难掌握的方面。汉、越结果补语都具有缩略性,所以含动结式的句子可以分解成两个表述。在表达方面,汉、越结果补语都可以表达多种意义。在语义关系上,汉语结果补语的述语和补语的组合在语义上显得比较自由,这种自由也存在一定的语义限制。越南语的述语和补语的关系比较松散,而在语义上补语所受的限制更严格一些。文章根据“难度等级模式”的标准进行了汉语趋向补语句各下位句式的难度等级预测:句式Ⅰa的难度等级为零级;句式Ⅱa,句式Ⅲa的难度等级为一级;句式Ⅰb,句式Ⅲb的难度等级为三级;句式Ⅱb,句式Ⅳa,句式Ⅳb,句式Ⅴb,句式Ⅵb,句式Ⅶb的难度等级为四级;句式Ⅴa,句式Ⅵa,句式Ⅶa的难度等级为五级。对汉语结果补语句的习得难度进行了预测:句式Ⅱ,句式Ⅳ的难度等级为零级;句式Ⅰ的难度等级为一级;句式Ⅲ难度等级为四级。造成越南学生偏误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结构本身的复杂性和学习者母语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教材的编排和教学内容的影响。最后本文运用“正确使用相对频率”结合前文的习得顺序和偏误分析,对一些通用的对外汉语教材中趋向补语、结果补语的语法项目编排进行了考察分析,结合难度等级排序,对汉语教材中两种补语点的设置情况以及教学方式分别提出了教学建议。

二、维吾尔族学生学习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维吾尔族学生学习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达斡尔族小学生汉语补语句习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1.3.2 补语习得研究
        1.3.3 关于达斡尔语的研究
    1.4 理论基础
        1.4.1 对比分析假说
        1.4.2 中介语假说
        1.4.3 输入假说
        1.4.4 偏误分析假说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汉达补语句之对比
    2.1 汉语结果补语在达斡尔语中的语言形式
        2.1.1 汉语与达斡尔语结果补语相对应的语言形式
        2.1.2 汉语与达斡尔语结果补语不对应的语言形式
    2.2 汉语趋向补语在达斡尔语中的语言形式
        2.2.1 汉语与达斡尔语趋向补语相对应的语言形式
        2.2.2 汉语与达斡尔语趋向补语不对应的语言形式
    2.3 汉语与达斡尔语程度补语不对应的语言形式
    2.4 .汉语与达斡尔语数量补语不对应的语言形式
    2.5 汉语可能补语在达斡尔语中的语言形式
        2.5.1 汉语与达斡尔语可能补语对应的语言形式
        2.5.2 汉语与达斡尔语可能补语不对应的语言形式
    2.6 汉语与达斡尔语状态补语对应的语言形式
    2.7 汉语与达斡尔语时间、处所补语不对应的语言形式
    2.8 小结
第3章 达族小学生汉语补语句习得顺序与习得过程调查与分析
    3.1 达族小学生汉语补语句习得顺序分析
    3.2 达斡尔小学生汉语补语习得过程分析
第4章 达族小学生汉语补语句习得偏误分析
    4.1 偏误类型
        4.1.1 动态助词、标识语“得”的误用
        4.1.2 “S+V+O”结构的错序
        4.1.3 动词、结构助词“得”的遗漏
        4.1.4 动词、“得”的误加
    4.2 偏误成因
        4.2.1 达斡尔语“S+O+V”结构的负迁移
        4.2.2 汉语“S+V+O”结构知识的泛化
        4.2.3 达斡尔族小学生个体因素的影响
        4.2.4 达斡尔族小学生回避策略的影响
        4.2.5 达斡尔族小学生学习环境与语言环境的影响
        4.2.6 达斡尔语教材问题的影响
        4.2.7 小结
第5章 针对达族小学生学习汉语补语句的教学对策
    5.1 加强汉达对比运用对比教学法
    5.2 强化补语句的基本义学习扩大语言输入量
    5.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A下去”结构的习得与偏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复合趋向补语“下去”相关研究
        1.2.2 “下去”的习得与偏误分析研究
        1.2.3 小结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语料来源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语料来源
第二章 A下去”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
    2.1 句法功能
        2.1.1 充当谓语
        2.1.2 充当定语
        2.1.3 小结
    2.2 语义特征
        2.2.1 “下去”的语义特征
        2.2.2 A的语义特征
    2.3 “A下去”结构的选择限制
        2.3.1 能与“下去”搭配的A及其特点
        2.3.2 不能与“下去”搭配的形容词及其特点
    2.4 语用功能
        2.4.1 状态的存在
        2.4.2 状态的发展
    2.5 新词的创造
第三章 “A下去”结构的习得及偏误分析
    3.1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数据说明
    3.2 调查方法及问卷设计的思路
        3.2.1 调查方法
        3.2.2 设计思路
    3.3 参与调查留学生情况的说明
    3.4 调查结果的统计
        3.4.1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3.4.2 访谈结果整理与分析
    3.5 调查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A下去”结构的偏误类型及成因
    4.1 “A下去”结构的偏误类型
        4.1.1 遗漏偏误
        4.1.2 误加偏误
        4.1.3 误代偏误
    4.2 “A下去”结构偏误形成的原因
        4.2.1 母语负迁移
        4.2.2 目的语知识泛化
        4.2.3 课堂教学的不足
        4.2.4 学习策略的不当
第五章 “A下去”结构的教材考察
    5.1 《博雅汉语》中“A下去”结构的考察
        5.1.1 《博雅汉语》简介
        5.1.2 “A下去”结构的编排情况
        5.1.3 编排情况分析
    5.2 《汉语教程》中“A下去”结构的考察
        5.2.1 《汉语教程》简介
        5.2.2 “A下去”结构的编排情况
        5.2.3 编排情况分析
    5.3 《博雅汉语》与《汉语教程》编排对比
        5.3.1 编排的不同点
        5.3.2 编排的相同点
        5.3.3 小结
第六章 “A下去”结构的教材编写及教学建议
    6.1 教材编写建议
        6.1.1 增加复现
        6.1.2 注重操练
        6.1.3 教学凸显
    6.2 教学建议
        6.2.1 习得难度
        6.2.2 改进教学方式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3)“出来/出去”充当补语的述补结构及其习得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理由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第一章 动趋式“V出来/出去”结构
    第一节 “V出来/出去”的句法、语义分析
        一、“V出来/出去”句法分析
        二、“V出来/出去”语义分析
    第二节 “V出来”与“V出去”的对称与不对称情况
        一、“V出来”与“V出去”的对称情况
        二、“V出来”与“V出去”的不对称情况
第二章 可能式“V得/不出来/出去”结构
    第一节 “V得/不出来/出去”的句法、语义分析
        一、“V得/不出来/出去”的句法分析
        二、“V得/不出来/出去”的语义分析
        三、“V得/不出来/出去”的可能义比较
    第二节 “V得出来/出去”与“V不出来/出去”的对称与不对称情况
        一、“V得出来”与“V不出来”的对称与不对称情况
        二、“V得出去”与“V不出去”的对称与不对称情况
第三章 “出来/出去”习得情况及教学分析
    第一节 偏误类型及原因
        一、偏误类型
        二、偏误原因
    第二节 教学分析
        一、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考察
        二、教学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语用视角下的泰国初级学生汉语补语习得偏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汉语补语本体研究
        二、外国人汉语补语习得研究
        三、泰国学生汉语补语习得研究
        四、存在问题
    第三节 本文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一、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泰国初级学生汉语补语语用偏误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 语料来源及相关说明
        一、口语调查的目标、对象与收集情况
        二、问卷调查的目标、对象与收集情况
        三、BCC和海外华语研究中心语料库语料收集情况
    第二节 泰国初级学生汉语补语习得所产生的语用偏误类型
        一、结果补语的偏误类型
        二、趋向补语的偏误类型
        三、数量补语的偏误类型
        四、状态补语的偏误类型
        五、可能补语的偏误类型
        六、程度补语的偏误类型
    第三节 口语测试及语料库中补语偏误情况的数据分析
        一、各类补语使用频次统计
        二、各类补语偏误频次统计
    第四节 各类补语语用偏误种类的数据分析
        一、各类补语语言语用偏误情况
        二、各类补语社交语用偏误情况
    第五节 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第二章 泰国初级学生汉语补语偏误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偏误产生的内在因素
        一、母语本体知识负迁移
        二、母语语言思维负迁移
        三、母国文化因素负迁移
        四、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五、学习者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第二节 偏误产生的外在因素
        一、补语本体知识的复杂性
        二、教师教学方法不得当
        三、教材编排体系不合理
第三章 泰国初级学生习得汉语补语的教学对策
    第一节 泰国初级学生习得汉语补语教师教学方面的对策
        一、提供汉语学习环境,创建汉语教学语境
        二、显隐性教学相结合,重视社交语用教学
        三、考虑学生学情特点,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四、善于拓展学生视野,转变语言思维方式
    第二节 泰国初级学生习得汉语补语教材方面的对策
        一、统一补语分类,规范补语语法
        二、语法解释需准确到位,避免简单化、公式化
        三、重视语用内容,设置语用练习
        四、教材编写国别化,细化教材内容
    第三节 泰国初级学生习得汉语补语教学研究方面的对策
        一、加强汉泰补语对比研究
        二、注重教学活动过程研究
第四章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本研究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
致谢

(5)汉语维吾尔语位移事件词化模式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语言研究的两种途径:从意义出发到形式与从形式出发到意义
        二、动趋式结构:汉语位移事件主要词化模式且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复杂多变
    第二节 位移、位移事件及相关概念界定
        一、运动、移动与位移
        二、位移事件及相关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的可行性及对比基础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及理论基础
        一、语言对比的研究方法
        二、认知语言学视野下的研究方法
        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四、描写与解释相结合
        五、将对比置身于语言类型学视野
    第五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促进语言本体研究
        二、为汉维对比研究提供新视野
        三、为面向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服务
        四、为Talmy的词化类型学理论提供新的例证
    第六节 研究的内容、目标及研究步骤
        一、本研究的主要三大目标
        二、具体研究内容及步骤
    第七节 语料选取及语料来源
        一、汉维位移事件词化模式对比研究中的语料来源
        二、动趋式与宏事件及其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语料来源
        三、类型学视野下中国境内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言位移事件词化模式研究语料来源
    第八节 转写符号及说明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节 汉语位移事件词化模式研究综述
        一、[路径]概念语义词化模式研究
        二、运动动词的词化模式研究
        三、[主体]和[背景]要素的词化模式研究
        四、[方式]概念要素的词化模式研究
        五、位移事件框架(词化模式)研究
        六、其它视角的研究
    第二节 维吾尔语位移事件词化模式研究综述
    第三节 汉语典型路径附加语——动趋式研究综述
        一、趋向补语的范围及类别划分
        二、汉语动趋式的多视角及系统性研究
    第四节 汉语动趋式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研究综述
        一、翻译视野下的研究
        二、语言对比视角的研究
        三、二语习得及偏误分析视野下的研究
        四、位移事件框架理论视野下的对比研究
    第五节 本章小结
        一、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本研究的可行性及研究目标
第三章 汉维位移事件词化模式对比分析
    第一节 汉维位移事件位移体和背景信息表达对比研究
        一、移动等级及移动性原则
        二、汉维位移体和背景信息表达对比分析
        三、汉维位移体和背景表达的认知共性和差异
    第二节 汉维路径概念词化模式对比研究
        一、汉维路径的内在概念语义及句法表征对比研究
        二、汉维路径概念词化模式对比分析
        三、维吾尔语中的路径附加语及与Talmy界定的附加语间的异同
        四、汉维[路径]语义词化模式对比分析
    第三节 汉维运动概念编码模式对比研究
        一、Talmy移动动词类型学理论
        二、维吾尔语语料中方式动词和路径动词的使用频率
        三、汉维运动动词词化模式的共性和差异
    第四节 汉维方式概念语义词化模式对比研究
        一、汉维方式概念及其词化模式
        二、汉语位移方式动词的维译策略
        三、维吾尔语位移事件[方式]信息的汉译策略
    第五节 汉维原因概念要素词化模式对比研究
    第六节 维吾尔语V_1-~0p+V_2结构与位移事件概念语义的表达
        一、维吾尔语V_1-~0p+V_2结构的界定及研究综述
        二、维吾尔语V_1-~0p+V_2结构与位移事件概念语义的表达
        三、V_1-~0p+V_2结构与副事件概念语义的表达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趋式与宏事件及其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
    第一节 “来组”动趋式及其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
        一、动趋式“V+来”的概念语义结构
        二、动趋式“V+来”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第二节 “去组”动趋式及其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
        一、动趋式“V+去”的念语义结构
        二、动趋式“V+去”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第三节 “上组”动趋式及其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
        一、动趋式“V+上”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二、动趋式“V+上来”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三、动趋式“V+上去”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第四节 “下组”动趋式及其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
        一、动趋式“V+下”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二、动趋式“V+下来”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三、动趋式“V+下去”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第五节 “进组”动趋式及其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
        一、动趋式“V+进”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二、动趋式“V+进来”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三、动趋式“V+进去”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第六节 “出组”动趋式及其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
        一、动趋式“V+出”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二、动趋式“V+出来”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三、动趋式“V+出去”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第七节 “回组”动趋式及其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
        一、动趋式“V+回”、“V+回来”、“V+回去”的概念语义结构
        二、动趋式“V+回”、“V+回来”、“V+回去”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第八节 “过组”动趋式及其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
        一、动趋式“V+过”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二、动趋式“V+过来”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三、动趋式“V+过去”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第九节 “起组”动趋式及其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
        一、动趋式“V+起”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二、动趋式“V+起来”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第十节 “开组”动趋式及其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
        一、动趋式“V+开”的概念语义结构
        二、动趋式“V+开”结构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第十一节 本章小节
第五章 中国境内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言位移事件的词化模式研究
    第一节 他移类事件的词化模式
    第二节 自移类事件的词化模式
    第三节 突厥语族语言位移事件表达的特点
        一、多数纯路径义动词和个别方式动词具备增生时、体的功能
        二、方式动词类型少,摹拟词丰富,多用摹拟词作方式状语
    第四节 突厥语族语言对复杂位移事件的认知处理
结语
    一、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维吾尔文语法标注说明汇总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维吾尔族学生汉语语序习得偏误研究 ——基于动态作文语料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
        一、研究现状
        二、存在问题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语料来源及标注
        一、语料来源
        二、语料标注
        三、汉语语序偏误的分布
第一章 词的语序偏误
    第一节 结构助词“的”的语序偏误
        一、类型说明
        二、统计分布
    第二节 动态助词“了”的语序偏误
        一、类型说明
        二、统计分布
    第三节 介词“对”的语序偏误
        一、类型说明
        二、统计分布
    第四节 离合词的语序偏误
        一、类型说明
        二、统计分布
    第五节 词内结构引起的语序偏误
        一、类型说明
        二、统计分布
第二章 句子的语序偏误
    第一节 句子结构语序偏误的分类与分布
        一、主谓结构语序偏误
        二、动宾结构语序偏误
        三、定中结构语序偏误
        四、状中结构语序偏误
    第二节 句法成分的语序偏误的分类与分布
        一、主语语序偏误
        二、谓语语序偏误
        三、宾语语序偏误
        四、定语语序偏误
        五、状语语序偏误
        六、补语语序偏误
第三章 汉语语序偏误原因分析及教学策略
    第一节 词的语序偏误原因分析
        一、结构助词“的”的语序偏误的原因分析
        二、动态助词“了”的语序偏误的原因分析
        三、介词“对”的语序偏误的原因分析
        四、离合词的语序偏误原因分析
        五、词内结构引起的的语序偏误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句子语序偏误的原因分析
        一、母语的负迁移
        二、目的语的泛化
        三、目的语的复杂性
    第三节 汉语语序偏误的教学策略
        一、实施模块化教学
        二、进行格式化练习
        三、建立个人动态语料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参加的科研项目清单
        1.发表论文
        2.科研项目
    附录二
        大作文题目
        小作文题目
    附录三
        一、词的语序偏误
        二、句子的语序偏误
致谢

(7)哈萨克族人普通话语法等级特征和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有利于普通话水平测试体系的科学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我国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
        三、有利于完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和结构体系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习得研究
        (一) 研究的内容
        (二) 研究的理论方法
        1. 偏误分析
        2. 中介语假说
        3. 自然顺序假说
        (三) 研究不足及努力方向
        二、哈族人汉语习得研究
        (一) 词类研究
        1. 实词
        2. 虚词
        (二) 句法成分研究
        1. 补语
        2. 其他句法成分
        (三) 句型句式研究
        1. “把”字句
        2. “是”字句
        3. 存现句
        4. 连谓句
        5. 兼语句
        6. 主谓谓语句
        7. 被动句
        8. 双宾语句
        9. 重动句
        10. 比较句
        (六) 研究不足及努力方向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目标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六节 题目说明
    第七节 语料来源
第一章 哈萨克族人二级普通话的语法偏误分析
    第一节 二级甲等普通话的语法偏误分析
        一、句法成分偏误分析
        (一) 主语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二) 谓语偏误
        1. 遗漏偏误
        2. 错用偏误
        (三) 宾语偏误
        1. 遗漏偏误
        2. 错用偏误
        (四) 定语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五) 状语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六) 补语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二、典型句型句式偏误分析
        (一) “把”字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二) 被动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三) “是”字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四) “有”字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五) 存现句偏误
        1. 遗漏偏误
        2. 错用偏误
        (六) 连谓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七) 兼语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八) 重动句偏误
        1. 遗漏偏误
        2. 错用偏误
        (九)双宾语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十)比较句偏误
        1. 遗漏偏误
        2. 错用偏误
        (十一)主谓谓语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第二节 二级乙等普通话的语法偏误分析
        一、句法成分偏误分析
        (一) 主语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二) 谓语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三) 宾语偏误
        1. 遗漏偏误
        2. 错用偏误
        (四) 定语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五) 状语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六) 补语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二、典型句型句式偏误分析
        (一) “把”字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二)被动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三) “是”字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四) “有”字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五) 存现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六) 连谓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七) 兼语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八) 重动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九) 双宾语句偏误
        1. 遗漏偏误
        2. 错用偏误
        (十) 比较句偏误
        1. 遗漏偏误
        2. 错用偏误
        (十一) 主谓谓语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第二章 哈萨克族人三级普通话的语法偏误分析
    第一节 三级甲等普通话的语法偏误分析
        一、句法成分偏误分析
        (一) 主语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二) 谓语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三) 宾语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四) 定语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五) 状语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六) 补语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二、典型句型句式偏误分析
        (一)“把”字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二) 被动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三) “是”字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四) “有”字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五) 存现句偏误
        1. 遗漏偏误
        2. 错用偏误
        (六) 连谓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七) 兼语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八) 重动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九) 双宾语句偏误
        1. 遗漏偏误
        (十) 比较句偏误
        1. 错用偏误
        (十一) 主谓谓语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第二节 三级乙等普通话的语法偏误分析
        一、句法成分偏误分析
        (一) 主语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二) 谓语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三) 宾语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四) 定语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五) 状语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六) 补语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二、典型句型句式偏误分析
        (一) “把”字句偏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二) 被动句偏误
        1. 遗漏偏误
        2. 错用偏误
        (三) “是”字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四) “有”字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误
        (五) 存现句偏误
        1. 遗漏偏误
        (六) 连谓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3. 错用偏
        (七) 兼语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八) 重动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错用偏误
        (九)双宾语句偏误
        1. 误加偏误
        2. 遗漏偏误
        (十) 比较句偏误
        1. 遗漏偏误
        2. 错用偏误
        (十一)主谓谓语句偏误
        1. 遗漏偏误
第三章 哈萨克族人不入级普通话的语法偏误分析
    第一节 不入级普通话的句法成分偏误分析
        一、主语偏误
        (一) 误加偏误
        (二) 遗漏偏误
        二、谓语偏误
        (一) 遗漏偏误
        (二) 错用偏误
        三、宾语偏误
        (一) 遗漏偏误
        (二) 错用偏误
        四、定语偏误
        (一) 误加偏误
        (二) 遗漏偏误
        (三) 错用偏误
        五、状语偏误
        (一) 误加偏误
        (二) 遗漏偏误
        (三) 错用偏误
        六、补语偏误
        (一) 误加偏误
        (二) 遗漏偏误
        (三)错用偏误
    第二节 不入级普通话的典型句型句式偏误分析
        一、“把”字句偏误
        (一) 误加偏误
        (二) 遗漏偏误
        (三) 错用偏误
        二、被动句偏误
        (一) 遗漏偏误
        三、“是”字句偏误
        (一) 误加偏误
        (二) 遗漏偏误
        (三) 错用偏误
        四、“有”字句偏误
        (一) 误加偏误
        (二) 遗漏偏误
        五、连谓句偏误
        (一) 误加偏误
        (二) 遗漏偏误
        (三) 错用偏误
        六、兼语句偏误
        (一) 遗漏偏误
        (二) 错用偏误
        七、重动句偏误
        (一) 误加偏误
        (二) 遗漏偏误
        八、双宾语句偏误
        (一) 误加偏误
        (二) 错用偏误
        九、比较句偏误
        (一) 错用偏误
        十、主谓谓语句偏误
        (一) 遗漏偏误
第四章 哈萨克族人普通话语法的等级特征和教学策略
    第一节 哈萨克族人普通话语法的等级特征
        一、句法成分等级特征
        (一) 主语等级特征
        (二) 谓语等级特征
        (三) 宾语等级特征
        (四) 定语等级特征
        (五) 状语等级特征
        (六) 补语等级特征
        二、典型句型句式的等级特征
        (一) “把”字句等级特征
        (二) 被动句等级特征
        (三) “是”字句等级特征
        (四) “有”字句等级特征
        (五) 存现句等级特征
        (六) 连谓句等级特征
        (七) 兼语句等级特征
        (八) 重动句等级特征
        (九) 双宾语句等级特征
        (十) 比较句等级特征
        (十一) 主谓谓语句等级特征
    第二节 哈萨克族人普通话语法的教学策略
        一、句法成分的教学策略
        (一) 主语、谓语和宾语的教学策略
        (二) 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教学策略
        二、典型句型句式的教学策略
        (一) 高频句型句式的教学策略
        (二) 中频句型句式的教学策略
        (三) 低频句型句式的教学策略
第五章 结语及余论
    (一) 句法成分偏误特征
    (二) 典型句型句式偏误特征
参考文献
致谢

(9)初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存现句习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2 汉语存现句研究综述
        1.2.1 存现句本体研究综述
        1.2.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存现句研究综述
    1.3 理论基础
        1.3.1 中介语理论
        1.3.2 偏误分析理论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对象
        1.4.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留学生汉语存现句习得情况
    2.1 初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存现句的习得情况
        2.1.1 客观选择题测试结果
        2.1.2 组词造句题测试结果
        2.1.3 看图说话题测试结果
    2.2 不同母语留学生存现句的习得情况
        2.2.1 客观选择题结果对比
        2.2.2 组词造句题结果对比
        2.2.3 看图说话题结果对比
    2.3 不同水平留学生存现句的习得情况
        2.3.1 客观选择题结果对比
        2.3.2 组词造句题结果对比
        2.3.3 看图说话题结果对比
    2.4 本章小结
        2.4.1 留学生习得汉语存现句的一般规律
        2.4.2 留学生汉语存现句的习得难点
        2.4.3 留学生汉语存现句的使用倾向
第三章 留学生习得汉语存现句的偏误类型和原因分析
    3.1 偏误类型分析
        3.1.1 错序
        3.1.2 遗漏
        3.1.3 误加
        3.1.4 误代
    3.2 偏误原因分析
        3.2.1 母语负迁移
        3.2.2 目的语规则泛化
第四章 结论
    4.1 讨论结果
    4.2 对汉语存现句的教学启示
        4.2.1 遵循留学生习得规律,循序渐进
        4.2.2 加强存现句习得难点的教学
        4.2.3 加强练习,使留学生难以回避
        4.2.4 因材施教,对不同母语留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
        4.2.5 减少顽固性偏误
    4.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存现句调查问卷
致谢

(10)现代汉越趋向补语、结果补语对比及习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论文选题理由和意义
    0.2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0.3 研究内容、研究目的
    0.4 研究方法
    0.5 语料来源
第一章 汉越趋向补语对比
    1.1 趋向补语的意义分类
        1.1.1 汉语趋向补语
        1.1.2 越南语趋向补语
    1.2 趋向补语结构、语义对比
        1.2.1 结构比较
        1.2.2 语义比较
    1.3 学习难度预测
        1.3.1 偏误预测
        1.3.2 学习难度预测
        1.3.3 难度等级划分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汉越结果补语对比
    2.1 结果补语的意义分类
        2.1.1 汉语结果补语
        2.1.2 越南语结果补语
    2.2 结果补语结构、语义对比
        2.2.1 汉语结果补语在越南语的主要表现方法
        2.2.2 结构比较
        2.2.3 语义比较
    2.3 学习难度预测
        2.3.1 偏误预测
        2.3.2 学习难度预测
        2.3.3 难度等级划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越南学生汉语趋向补语、结果补语的偏误分析
    3.1 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3.1.1 作文中的使用情况
        3.1.2 偏误分类
        3.1.3 偏误原因考察与分析
    3.2 汉语结果补语的偏误分析
        3.2.1 作文中的使用情况
        3.2.2 偏误分类
        3.2.3 偏误原因考察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越南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和结果补语句的习得顺序及习得难度
    4.1 使用情况考察
        4.1.1 趋向补语句考察
        4.1.2 结果补语句考察
    4.2 习得顺序及习得难度
        4.2.1 趋向补语句的习得顺序及习得难度
        4.2.2 结果补语句的习得顺序及习得难度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越南学生趋向补语、结果补语句的教学启示和建议
    5.1 教材对两种补语的处理
        5.1.1 结果补语
        5.1.2 趋向补语
    5.2 教学启示和建议
        5.2.1 从习得顺序看教学
        5.2.2 教材选用
        5.2.3 教师教法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四、维吾尔族学生学习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达斡尔族小学生汉语补语句习得研究[D]. 吴朔.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2)
  • [2]“A下去”结构的习得与偏误分析[D]. 邹佳.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3]“出来/出去”充当补语的述补结构及其习得情况研究[D]. 乔玉瑶. 扬州大学, 2019(06)
  • [4]语用视角下的泰国初级学生汉语补语习得偏误分析[D]. 焦小静. 陕西理工大学, 2019(09)
  • [5]汉语维吾尔语位移事件词化模式对比研究[D]. 姚家兴. 中央民族大学, 2019(10)
  • [6]维吾尔族学生汉语语序习得偏误研究 ——基于动态作文语料库研究[D]. 刘涛. 西北民族大学, 2019(02)
  • [7]哈萨克族人普通话语法等级特征和教学策略研究[D]. 李晨溪.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8]近二十年维吾尔族汉语习得研究综述[J]. 贺燕. 语言与翻译, 2016(04)
  • [9]初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存现句习得研究[D]. 乔亚男. 南京大学, 2015(05)
  • [10]现代汉越趋向补语、结果补语对比及习得研究[D]. 谢氏花.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1)

标签:;  ;  ;  ;  ;  

维吾尔族学生学习倾向互补性偏差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