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软件及软件开发工具(论文文献综述)
毛新军[1](2021)在《自主机器人软件工程的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自主机器人是一类运行在开放环境下具有自主行为的复杂信息物理系统,软件是其核心和关键,提供计算、控制、决策等多样化功能,负责驱动机器人安全、灵活和高效地运行。自主机器人软件的开发面临着来自系统自身、外部环境和现实约束等复杂性带来的诸多挑战。自主机器人软件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研究领域,旨在为自主机器人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提供工程化的方法、技术和平台支持,其研究与实践近年来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关注并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围绕三个方面的研究问题,综述了自主机器人软件工程的研究与进展:(1)深入分析了自主机器人软件的特点及其开发复杂性;(2)系统概括了自主机器人软件工程的现有研究方向及已有成果;(3)详细讨论了自主机器人软件工程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的机遇。
李强,安占峰,马春来,余祥[2](2021)在《网络信息安全软件国产化研发实践之路》文中指出为提高网络信息安全软件国产化水平,加强网络信息安全软件研发的国产化能力,提出了软件及网络信息安全软件国产化的问题。分析了网络信息安全软件国产化发展的状况,提出了软件生态的概念,研究探索了网络信息安全国产化软件研发的生态链创建、开源软件利用等方法和途径,提出了网络信息安全国产化软件国产化发展的建议。
公鑫[3](2021)在《一种Hunk内的行差异分析方法及展示》文中研究表明在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每天会有大量的代码变更被提交到版本管理平台中,而阅读和理解代码的变更是软件开发过程的必要工作,人工的对于变更代码差异的识别也越来越困难。当今软件功能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软件的体系结构也随之增大,如果能够对代码的变更进行自动差异比较分析,则能够将代码变更的差异从源代码中分离,有助于对代码变更的阅读和理解,同时有助于开发人员研究代码变更中相关问题,有利于理解软件演化的过程。当前人工理解代码变更主要在文本差异化分析(textual code differencing)工具提供的Hunk集上进行,而有些工具还对每个Hunk进行二次差异化分析,并将结果展现在并排(side-by-side)的视图中,从而方便用户查看Hunk内部的变更。然而现有的二次差异化分析工具得到的结果普遍存在语句失配问题,即Hunk内部删除行与添加行之间的不恰当匹配以及配对的语句内部Token的拆分问题,影响理解事实的变更。首先,对代码差异失配问题的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事实证明了该问题在二次差异化分析中的普遍性;然后,对该失配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对其改进的算法;最后,在设计的基于Eclipse插件的展示工具中将结果进行差异展示,并对该算法工具在开源项目上进行了实验验证。该算法基于轻语法分析,首先对版本源文件进行粗粒度上的文本差异化算法的分析,得到版本源文件的变更Hunk集,然后将集合的每一个Hunk中的文本行映射为语句行,并将语句行识别为基于单词(Token)的序列,其次对所有的删除语句和添加语句进行相似性匹配,对于匹配的语句应用最长公共子序列算法获取其内部的差异单词(Token)。在语句间相似性匹配和语句内差异化分析时均是以一个单词(Token)为最小比较单位。算法当前采用Java语言实现,并在一个自制的eclipse展示插件中对其结果予以展示。通过在五个开源项目上的实验,证明了该算法可以有效克服Hunk内语句行之间的失配以及Token的拆分问题。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整体的差异分析的准确率在83%~87%之间,其中对于Kdiff3工具分析存在问题的数据的准确率在70%~78%之间,同样对Beyond Compare4的准确率在71%~76%之间。
和东卫[4](2021)在《M公司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铁路是我国居民出行首选的交通方式,绿色、方便、快捷。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八纵八横战略规划的提出,更是让铁路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这就对铁路信号系统安全软件的开发质量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本文以M公司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使用头脑风暴、因果图等质量改进工具对M公司的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得到了M公司铁路安全软件开发存在的需求分析问题、人力资源问题、成本管理问题、硬件设备问题、进度控制问题、设计实现问题、采购管理问题、验证确认问题等8个质量问题。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的方式,确定了M公司需要改进的影响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的3个关键问题,分别是:需求分析问题、进度控制问题和设计实现问题。最后,使用鱼骨图对这3个关键问题进行成因分析,确定产生这3个关键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需求分析问题是因为安全需求对应的分析不到位、需求变更频繁、需求分析人员水平不够和对需求工作不够重视;进度控制问题是因为同时开展的项目过多、认证进度慢、维护任务重和项目经理能力欠缺;设计实现问题是因为开发人员经验不足、详细设计不能指导编码和模块测试缺少功能测试案例。然后,在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后,根据六西格玛DMAIC模型,利用改进阶段的流程图质量工具,对得出的影响M公司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的3个关键问题进行逐一分析研究,制定改进措施和方法,对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为长期保证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提出了针对M公司铁路安全软件开发的长期质量保障措施,包括需求分析质量保障、进度控制质量保障、设计实现质量保障、安排和开展有计划的质量改进活动等。在论文最后对本次研究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梳理了本次研究得出的结论,并提出了本文的不足以及改进措施的不完善之处。为完善本次研究提出了缺陷管理、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数据统计应用等进一步研究方向。本文的研究主要是针对M公司的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对存在类似问题的相关企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案还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加以完善,以期找到适合各自企业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改进的最佳方法。
张楠[5](2021)在《复杂工程结构模态测试测点优化布设软件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内土木工程结构向着高度更高、跨度更大、结构形式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对大型复杂结构进行模态测试,获取结构的动力学特征,并以此进行状态评估与安全预警,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从大型复杂工程结构上采集到更加准确完整的结构响应,是模态测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内外学者为此提出了一系列测点优化布设评价准则,用以指导测点位置的选择,提升模态测试中信息采集的准确性。但是利用这些准则选取测点需要以结构的理论模态参数信息为基础,并且需要一定的理论与计算基础,一线工程人员难以使用这些研究成果指导大型复杂工程结构的测点选取。测点优化布设计算需以目标结构的理论模态信息为基础,而理论模态信息的获取需借助于有限元模型,并且测点优化布设需要获取的各项结构理论模态信息有良好的节点对应关系,这无疑提高了目标结构理论模态信息的获取难度,针对此问题,本文开发了常用软件ANSYS、Abaqus、Midas Civil的有限元模型理论模态信息提取方法,基于MATLAB平台,形成了可实现根据用户选择一键生成目标模型的理论模态信息的测点优化布设软件前处理功能模块。其中,由于Midas Civil不支持模型的刚度、质量矩阵等信息导出,所以本文开发了Midas Civil与Abaqus的模型转化程序,将Midas Civil模型转化为Abaqus模型提取理论模态信息。借助MATLAB平台的APP Designer软件开发工具,从用户使用以及测点优化布设功能实现的角度出发设计开发了复杂工程结构测点优化布设软件(Optimal Sensor Placement Software,简称OSPS)。该软件将目标模型信息提取、模型重构、目标布设评价准则选择、候选测点选取、布设方案可视化以及输出测点布设报告等功能与多个功能界面结合。软件支持ANSYS、Abaqus、Midas Civil软件模型信息的一键提取,实现了目标模型在软件中的一键重构,集成了17种常用测点优化布设评价准则,用户可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同时计算,获得可视化的测点布设方案并可一键将布设报告导出。该软件界面简洁、操作友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将某钢管混凝土拱桥的Midas Civil模型使用本文开发的程序转化为Abaqus模型,通过对比两个软件中此模型的模态分析结果,证明了该转换程序的正确性。随后使用本文开发的测点优化布设软件对该模型进行测点优化布设,验证了OSPS软件对于桥梁结构的实用性。最后,将OSPS软件用于实际建筑结构中,以某高层建筑的Abaqus模型作为算例,使用OSPS软件选择竖向构件上部分节点作为候选测点,针对两个水平方向模态振型进行测点优化布设,对生成的测点优化布设方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证明OSPS软件可以较好用于高层建筑结构的测点优化布设计算,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性。
李曼[6](2021)在《基于ANP-灰色模糊评判的防火墙产品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近二十年来,中国的软件产业蓬勃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软件项目的多变性及不可控性,导致软件项目的成功率无法保证。这就导致了软件项目经常会出现产品延期交付的情况,甚至有的项目在中途就会被取消。针对这个现象,人们设计了许多软件开发模型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其中,瀑布开发模型由于其自身的易操作性和易理解性,使其在很多大型软件开发项目中被采用。但是由于瀑布模型本身存在的缺点,导致了采用瀑布开发模型的软件开发项目的成功率不高。在这种环境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如何利用良好的风险管理来提高采用瀑布开发模型软件项目的成功率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国内外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瀑布开发模型的特点及风险管理相关技术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设计了一套针对采用瀑布开发模型软件开发项目的风险评价模型。在构建该风险评价模型时,对多个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进行了调研,充分关注了瀑布开发模型软件项目的特点及主要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取了采用瀑布开发模型的软件开发项目通用的风险指标,之后使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和灰色模糊评价法对这些风险指标进行风险评价。为了验证该风险评价模型的实用性,选取了防火墙产品软件开发项目进行实证研究,利用该风险评价模型对该项目进行风险评价,并得到了比较满意的评价结果。最后,根据得到的风险评价结果,提出了适合防火墙产品项目的风险应对措施,为该项目的顺利进行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王国富[7](2021)在《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以票务系统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各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计算机软件在各个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软件系统的质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软件既是商品又是服务,很难使用统一标准衡量其优劣,软件项目质量以用户满意为主要衡量目标,质量对于项目的重要毋庸置疑,然而软件项目受到工期、资源、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既需要快速开发达到工期要求又需求低成本实现收益,更需要保证质量使用户满意,因此巧妙平衡项目的质量与工期、成本及其它目标的关系,提升项目质量管理的有效性与经济性是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成功的关键所在。传统生产制造行业的质量管理策略很难适应软件项目的特性要求,当前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普遍采用的措施是软件测试。测试仅是软件开发中的一个环节,既不能全面保证质量管理的有效性且缺乏经济性。仅靠测试保障项目质量是远远不够的,质量是高层责任,要想打造精益的质量,提高管理的经济性,需要从项目顶层开始进行全局的、系统的质量管理设计,建立全过程、全要素的项目质量管理模型和质量管理体系。本文按照文献综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方案的顺序展开,去探寻建立基于研发开发过程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模型,以期提高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有效性与经济性。主体部分以文献综述起点,通过对软件项目质量的内涵,质量管理的理论及软件开发过程模型的探究,寻找建立软件质量模型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软件项目质量面临的现在,常见的质量管理措施的阐述,去探讨目前主要管理措施的缺点与不足,接着运用要素分析法与过程分析法剖析件项目质量的深层影响因素与过程;综合研究及分析结果,基于多年软件项目的管理经验提出基于研发过程的质量管理的方案;再通过具体案例介绍本文方案在实际项目管理中的实施过程与效果。由于资源有限、能力不足,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观点仅供参考查阅。
唐佳丽[8](2021)在《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性度量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武器装备软件的规模和功能不断扩大,软件测试工作越来越繁杂,软件测试的难度也在不断扩大,这使得软件测试的费用和成本也在逐年增加。造成软件测试困难、费用高的原因有很多,如文档质量差、测试人员的技术水平低、软件编码不符合规范、需求变更等,但究其根本原因是软件本身的测试性较差。本文以此为背景,基于公司积累的大量软件测试数据,对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性度量技术展开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软件测试性影响因素分析在深入分析理解软件测试概念、软件测试性内涵、测试性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软件测试性就是软件在测试阶段执行相应测试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外部质量特性,软件测试性的水平可以通过测试工作量的多少或通过软件本身的属性反映出来。进而,通过研究软件测试相关过程,本文将影响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性的因素划分为五类:源代码因素、文档质量、测试环境、测试工具、管理因素,其中源代码因素和文档因素为重要因素。然后从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回归测试四个测试阶段对源代码因素进行分析,从准确性、规范性、可追踪性、完整性等四个方面对文档因素进行分析。2.软件测试性参数确定基于实际测试过程中按功能模块进行测试的特点,结合bug管理工具中的记录,构建测试性参数的工程计算方法,将功能块平均bug检测时间作为表征软件测试性水平的测试性参数,进而指导软件设计,提高了软件测试性参数与软件测试性以及软件测试活动的相关性、工程实用性。3.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测试性度量模型的构建本文将基于粗糙集理论建立的软件测试性无冗余度量集作为模型的输入样本,使用支持向量机建立测试性度量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GA)、布谷鸟搜索算法(CS)实现了测试性度量模型中三个参数C、g、ε的自适应选择。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布谷鸟搜索算法构建的测试性度量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为了进一步加强测试性度量模型的预测能力,本文对布谷鸟搜索算法的步长缩放因子β及发现概率Pa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改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布谷鸟搜索算法(ICS)在全局搜索能力、收敛速度上均有所提升,可应用于实际工程当中。
高文鹏[9](2021)在《RMR公司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以A项目为例》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企业所关心的信息和数据处理量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软件行业的发展,对软件行业的创新与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语言、框架以及技术等不断的衍生。从初期简单的单机事务处理到CS,BS及多层架构以及再到大数据技术等的流行,都预示着未来软件行业发展的趋势,但是在软件行业持续发展、软件复杂程度不断提升以及客户要求多样化的情况下软件开发项目为软件开发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调查表明,软件项目超出预期、超出软件开发预算费用的项目类型分别高于70%、90%以上,并且这一趋势还随着项目规模的增加而更加的明显。因此在软件开发风险性不断加深、项目频繁失败的情况下就提出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RMR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于软件开发以及咨询服务的企业。公司规模以及所承接的项目必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随之而增加的是公司所承受的项目风险。基于此,公司急需要根据其发展现状以及问题等构建一套具有适用性和可行性的项目风险识别与控制系统,以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如何应对项目风险并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成为了公司主要面临的问题之一。因此,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是以RMR公司A软件开发项目发展为基础,对关乎企业生存的核心竞争力——A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能力为题展开讨论,在客观陈述、分析企业目前软件开发项目的基础上,构建对RMR公司A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体系,并提出几点风险应对的建议和措施,一方面,丰富我国的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既大幅度地增加了软件项目的过程中控制全局和环节的能力,使得软件项目的动态发展过程更加直观,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并从侧面节省了成本。
何鹏林[10](2021)在《万维公司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优化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软件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复杂,随之由于软件的质量不高带来的风险也会越来越高。目前由于软件的质量问题,给各行各业带来了较高的风险,因此现在整个软件生产和应用行业都开始愈发重视软件的质量问题。万维公司作为中国电信全资控股的信息通信技术高新产业企业,设计实施了众多涵盖政务、医疗卫生、智慧旅游等行业的软件平台。虽然万维公司始终保持着高速的业务发展,但是软件开发的质量管理始终以传统的系统测试作为软件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缺乏科学、系统、完整的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亟需对软件开发的质量管理进行优化。本文以万维公司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为研究对象,以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为出发点,对万维公司软件开发质量管理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万维公司及其软件开发目前的情况,并通过调查总结了存在问题,万维公司目前在软件开发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不健全、员工质量意识淡薄、软件开发各个阶段质量管理不完善、质量管理方法落后、没有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活动等。其次,对万维公司软件开发质量管理进行了分析。分析主要从质量管理组织、全员质量意识、质量管理过程及质量管理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然后,分别从软件质量管理组织结构、质量管理制度及文化建立、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软件质量管理方法四个方面提出优化方案。最后,结合优化方案,提出万维公司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优化保障方案,从组织、人才、考核、咨询培训等方面全方位保障优化方案在万维公司实施。本文的研究成果为万维公司制定了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的优化策略,有助于万维公司提升软件开发的质量管理,同时提升万维公司软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其他软件企业提升软件开发的质量管理做一定的参考。
二、软件及软件开发工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软件及软件开发工具(论文提纲范文)
(1)自主机器人软件工程的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研究方法 |
3 自主机器人软件特点及开发复杂性 |
4 自主机器人软件工程的研究方向及成果 |
4.1 研究方向概述 |
4.2 自主机器人软件的体系结构 |
4.3 自主机器人软件的构造技术 |
4.4 自主机器人软件的模型驱动开发 |
4.5 自主机器人软件的质量保证方法 |
4.6 自主机器人软件的支撑平台 |
5 自主机器人软件工程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 |
5.1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
5.2 未来研究展望 |
6 总结 |
Background |
(3)一种Hunk内的行差异分析方法及展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1.3 创新点 |
1.4 本文结构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相关研究概述 |
2.1 代码变更的相关研究 |
2.1.1 代码变更 |
2.1.2 代码变更差异分析的相关研究 |
2.1.3 代码变更差异化分析算法的相关研究 |
2.1.4 软件变更差异化分析工具的相关研究 |
2.2 可视化技术 |
2.2.1 可视化框架JavaFX |
2.3 文本相似性 |
2.3.1 文本相似性的相关研究 |
2.3.2 Jaccard文本相似性算法 |
2.4 Eclipse及其插件技术 |
2.4.1 Eclipse |
2.4.2 Eclipse插件开发环境(PDE) |
2.5 相关开发工具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二次差异化分析中的失配问题 |
3.1 失配问题的占比 |
3.2 问题分析 |
3.2.1 Token 失配问题分析 |
3.2.2 语句失配问题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Hunk的行差异化分析方法 |
4.1 差异分析方法概述 |
4.2 代码变更块的获取与切分 |
4.2.1 代码变更块的获取(Hunk识别) |
4.2.2 代码变更块的切分(Hunk切分) |
4.3 基于轻语法分析的Hunk内二次差异化分析算法 |
4.3.1 算法框架 |
4.3.2 算法的描述 |
4.3.3 相似性匹配matching算法的描述 |
4.4 差异分析算法的实现 |
4.4.1 语句识别 |
4.4.2 语句相似性匹配 |
4.4.3 语句内部差异化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Eclipse插件的代码变更差异分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
5.1 需求性分析 |
5.2 整体结构设计 |
5.3 相关功能的实现 |
5.3.1 插件功能的实现 |
5.3.2 外部工具展示功能的实现 |
5.4 数据源 |
5.5 相似阈值的选择 |
5.6 工具验证与分析 |
5.6.1 工具的验证 |
5.6.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二、其它科研成果 |
(4)M公司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内容和结构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2 铁路安全软件相关理论与工具 |
2.1 铁路安全软件简介 |
2.1.1 安全完整性等级 |
2.1.2 “故障-安全”原则 |
2.1.3 铁路安全软件的特点 |
2.2 软件质量管理 |
2.2.1 软件质量特性 |
2.2.2 软件质量特性度量 |
2.3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2.4 六西格玛质量改进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3 M公司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M公司简介 |
3.2 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 |
3.2.1 产品质量目标 |
3.2.2 项目组织架构 |
3.2.3 安全生命周期V模型 |
3.2.4 软件测试流程 |
3.2.5 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 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
3.3.1 需求分析问题 |
3.3.2 进度控制问题 |
3.3.3 设计实现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4 M公司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管理改进方案 |
4.1 需求分析问题改进方案 |
4.2 进度管理问题改进方案 |
4.3 设计实现问题改进方案 |
4.4 本章小结 |
5 M公司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保障措施 |
5.1 需求分析质量保障 |
5.2 进度控制质量保障 |
5.3 设计实现质量保障 |
5.4 安排和开展有计划的质量改进活动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工作及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M公司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问题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复杂工程结构模态测试测点优化布设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测点优化布设的发展现状和分析 |
1.2.1 基于振动响应强度的评价准则 |
1.2.2 基于模态重构效果的评价准则 |
1.2.3 基于参数识别误差的评价准则 |
1.2.4 其他测点布设评价准则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测点优化布设软件整体架构设计 |
2.1 引言 |
2.2 软件架构与整体功能设计 |
2.3 软件界面设计 |
2.3.1 软件主界面 |
2.3.2 前处理子界面 |
2.3.3 信息导入子界面 |
2.3.4 准则选择子界面 |
2.3.5 用户指南子界面 |
2.4 本章小结 |
3 测点优化布设软件功能模块开发 |
3.1 引言 |
3.2 前处理功能模块 |
3.2.1 ANSYS有限元模型接口 |
3.2.2 Abaqus有限元模型接口 |
3.2.3 Midas Civil有限元模型接口 |
3.3 分析运算功能模块 |
3.3.1 模型重构功能 |
3.3.2 候选测点选取功能 |
3.3.3 测点优化布设运算功能 |
3.4 后处理功能模块 |
3.5 本章小结 |
4 测点优化布设软件界面开发 |
4.1 引言 |
4.2 软件开发平台简介 |
4.3 软件界面的开发及功能实现 |
4.3.1 主界面功能开发 |
4.3.2 子界面功能开发 |
4.4 本章小结 |
5 复杂工程结构模态测点优化布设实例验证 |
5.1 引言 |
5.2 基于某钢管混凝土拱桥有限元模型的软件验证 |
5.2.1 有限元模型简介 |
5.2.2 模型转化程序验证 |
5.2.3 测点优化布设结果分析 |
5.3 某高层结构有限元模型的软件验证实例 |
5.3.1 有限元模型简介 |
5.3.2 有限元模型模态分析 |
5.3.3 测点优化布设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结论 |
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6)基于ANP-灰色模糊评判的防火墙产品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外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2.2 国内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文章组织结构 |
1.6 论文创新点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
2.1.1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发展过程 |
2.1.2 采用瀑布开发模式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 |
2.1.3 采用瀑布开发模式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
2.2 关键技术描述 |
2.2.1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 |
2.2.2 灰色理论 |
2.2.3 模糊数学 |
2.2.4 德尔菲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ANP-灰色模糊评判的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
3.1 采用瀑布开发模型软件项目的风险评估模型构建原理 |
3.2 采用瀑布开发模型软件项目风险因素的确定 |
3.2.1 确定采用瀑布开发模式软件项目的一级风险因素 |
3.2.2 确定采用瀑布开发模型软件项目的二级风险因素 |
3.2.3 确定各级别风险因素之间的优势度 |
3.3 根据网络层次分析法ANP计算各个风险因素权重 |
3.3.1 构建风险因素的ANP网络结构图 |
3.3.2 计算各个风险因素的权重 |
3.4 根据灰色模糊理论构建风险因素的模糊评价矩阵 |
3.4.1 构建风险因素评价的样本矩阵 |
3.4.2 构建灰色评价矩阵 |
3.4.3 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证研究-防火墙项目的风险管理 |
4.1 项目背景及项目详情介绍 |
4.1.1 项目背景 |
4.1.2 项目详情介绍 |
4.2 根据ANP原理构建项目风险评价模型的影响矩阵 |
4.2.1 确定风险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与优势度 |
4.2.2 基于ANP构建风险评价网络结构图 |
4.2.3 确定各个风险因子权重 |
4.2.4 进行风险因子超矩阵计算 |
4.3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构建模糊评价矩阵 |
4.3.1 确定风险评价等级 |
4.3.2 确定评价灰类 |
4.3.3 确定灰色评价系数 |
4.3.4 构建灰色评价权向量及权矩阵 |
4.3.5 进行综合评价计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防火墙项目的风险应对策略 |
5.1 项目整体风险评价 |
5.2 项目不同等级风险的应对措施 |
5.2.1 一级风险应对措施 |
5.2.2 二级风险应对措施 |
5.2.3 三级风险应对措施 |
5.3 对采用瀑布开发模型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的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调查问卷1:防火墙项目风险评估二级风险关联情况调查表 |
附录2 调查问卷2:防火墙项目风险评估风险指标两两优势度比较调查表 |
附录3 调查问卷3:防火墙项目风险评估二级风险指标风险值调查问卷 |
致谢 |
(7)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以票务系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与局限性 |
1.5.1 创新点 |
1.5.2 局限性 |
1.6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软件质量概述 |
2.1.1 软件项目质量定义 |
2.1.2 质量度量模型 |
2.2 质量管理理论概述 |
2.2.1 质量管理八原则 |
2.2.2 精益质量管理 |
2.2.3 质量功能配置 |
2.2.4 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 |
2.3 软件开发过程模型概述 |
2.3.1 瀑布模型 |
2.3.2 统一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
2.3.3 敏捷开发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面临的问题与现状 |
3.1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
3.2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常用措施 |
3.2.1 软件测试 |
3.2.2 增加项目投入 |
3.2.3 组织级的质量管理措施 |
3.3 软件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3.3.1 “人”的因素 |
3.3.2 “机”的因素 |
3.3.3 “料”的因素 |
3.3.4 “法”的因素 |
3.3.5 “环”的因素 |
3.4 软件质量影响过程分析 |
3.4.1 需求方案过程 |
3.4.2 设计架构过程 |
3.4.3 开发测试过程 |
3.4.4 实施交付过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方案设计 |
4.1 设计目的与原则 |
4.1.1 设计目的 |
4.1.2 主要指导原则 |
4.2 基于研发过程的质量管理方案 |
4.2.1 方案设计 |
4.2.2 方案模型 |
第五章 实施案例介绍 |
5.1 背景介绍 |
5.2 项目特点 |
5.2.1 业务及技术的特点 |
5.2.2 质量管理特点 |
5.3 项目组织 |
5.4 实施过程 |
5.4.1 需求方案过程 |
5.4.2 设计架构过程 |
5.4.3 开发测试过程 |
5.4.4 实施交付过程 |
5.5 效果与总结 |
5.5.1 实施效果 |
5.5.2 实施总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性度量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基于软件缺陷的测试性度量方法 |
1.2.2 基于测试标准的测试性度量方法 |
1.2.3 基于信息流的测试性度量方法 |
1.2.4 基于影响因素分析的测试性度量方法 |
1.2.5 研究现状总结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2 研究的相关理论 |
2.1 软件测试性相关概念分析 |
2.1.1 软件测试及测试方法 |
2.1.2 软件测试性 |
2.1.3 软件测试性与软件测试、软件可靠性的关系 |
2.2 软件度量及软件测试性度量 |
2.2.1 软件度量 |
2.2.2 软件测试性度量 |
2.2.3 测试性度量方法选取 |
2.3 支持向量机理论 |
2.4 遗传算法和布谷鸟搜索算法 |
2.4.1 遗传算法 |
2.4.2 布谷鸟搜索算法 |
2.4.3 改进的布谷鸟搜索算法 |
2.5 本章小结 |
3 测试性影响因素分析 |
3.1 软件测试性影响因素分类与选取 |
3.1.1 软件测试性影响因素分类 |
3.1.2 软件测试性影响因素选取 |
3.2 基于文档的测试性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完整性分析 |
3.2.2 准确性分析 |
3.2.3 规范性分析 |
3.2.4 可追踪性分析 |
3.3 基于源代码的测试性影响因素分析 |
3.3.1 单元测试分析 |
3.3.2 集成测试分析 |
3.3.3 系统测试分析 |
3.3.4 回归测试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SVR的软件测试性度量模型构建及应用 |
4.1 测试性度量集确定 |
4.1.1 初始度量集 |
4.1.2 数据获取 |
4.1.3 度量集约简 |
4.2 测试性度量模型的要素确定 |
4.2.1 软件测试性参数确定 |
4.2.2 测试性度量模型的核函数及模型表示 |
4.2.3 软件测试性度量模型评价标准 |
4.3 样本数据获取与处理 |
4.4 实验及结果分析 |
4.4.1 基于GA-SVR的测试性度量模型 |
4.4.2 基于CS-SVR的测试性度量模型 |
4.4.3 基于ICS-SVR的测试性度量模型 |
4.4.4 结果分析 |
4.5 工程应用 |
4.5.1 实例系统的软件测试性水平预测 |
4.5.2 工程适用性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9)RMR公司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以A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项目 |
2.1.2 项目管理 |
2.1.3 项目风险管理 |
2.2 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
2.2.1 风险的类型及特点 |
2.2.2 风险评估的方法 |
2.2.3 风险管理的内容 |
2.3 软件项目风险相关概述 |
2.3.1 软件项目的定义和特点 |
2.3.2 软件项目风险的特点 |
2.3.3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
第3章 RMR公司软件开发项目概况 |
3.1 RMR公司基本情况 |
3.2 RMR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现状 |
3.2.1 项目组织架构 |
3.2.2 项目开发流程 |
3.3 RMR公司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项目团队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
3.3.2 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亟待完善 |
第4章 RMR公司软件开发项目风险识别 |
4.1 风险识别的方法 |
4.2 风险识别的思路 |
4.3 项目风险识别指标体系的构建 |
4.3.1 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
4.3.2 基于WBS的项目风险识别 |
4.3.3 存在的问题 |
4.4 基于项目管理的风险识别指标体系的重构 |
4.4.1 一级风险指标 |
4.4.2 二级风险指标 |
4.4.3 识别结果 |
第5章 RMR公司软件开发项目风险评价——以A项目为例 |
5.1 A项目简介 |
5.2 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
5.2.1 各类风险评价方法简介 |
5.2.2 AHP-FCE的应用步骤 |
5.3 基于AHP-FCE的A项目风险评价 |
5.3.1 风险指标权重的计算 |
5.3.2 评价矩阵的构建 |
5.3.3 模糊综合评价 |
5.3.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章 RMR公司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的应对 |
6.1 风险控制策略 |
6.2 质量风险的应对 |
6.3 资源风险的应对 |
6.4 进度风险的应对 |
6.5 成本风险的应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万维公司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与工具 |
第二章 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
2.1 全面质量管理 |
2.1.1 全员的质量管理 |
2.1.2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
2.1.3 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
2.1.4 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
2.2 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
2.3 精益思想与敏捷开发方法 |
2.3.1 精益思想 |
2.3.2 Scrum敏捷 |
第三章 万维公司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现状 |
3.1 万维公司简介 |
3.1.1 万维公司简介 |
3.1.2 万维公司软件产品介绍 |
3.1.3 万维公司软件开发组织架构介绍 |
3.2 万维公司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现状 |
3.2.1 质量管理组织 |
3.2.2 质量管理流程 |
3.2.3 质量管理体系及制度 |
3.3 万维公司软件开发质量管理问题 |
3.3.1 软件开发质量管理问题问卷设计 |
3.3.2 软件开发质量管理问题问卷发放及数据统计 |
3.3.3 软件开发质量管理问题调研问卷调研结果统计分析 |
第四章 万维公司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优化分析 |
4.1 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
4.2 全员质量意识 |
4.3 质量管理过程 |
4.3.1 需求分析阶段质量管理 |
4.3.2 软件研发阶段质量管理 |
4.3.3 软件测试阶段质量管理 |
4.4 质量管理方法 |
第五章 万维公司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
5.1 质量管理优化原则 |
5.2 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优化 |
5.3 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及文化 |
5.3.1 建立质量管理制度 |
5.3.2 建立求真务实的质量文化 |
5.3.3 培养全员质量意识 |
5.4 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 |
5.4.1 落实质量保证 |
5.4.2 提升需求阶段的质量管理 |
5.4.3 加强开发阶段的质量管理 |
5.4.4 优化测试设计,提升测试能力 |
5.5 优化软件质量管理方法 |
5.5.1 优化质量数据统计方法 |
5.5.2 质量管理量化监管考核 |
5.5.3 运用PDCA提升质量管理 |
第六章 万维公司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优化保障措施 |
6.1 强化领导作用,提高员工参与度 |
6.2 加强内外部培训,提高员工技能 |
6.3 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2020年万维公司软件开发质量管理调查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软件及软件开发工具(论文参考文献)
- [1]自主机器人软件工程的研究综述[J]. 毛新军. 计算机学报, 2021(08)
- [2]网络信息安全软件国产化研发实践之路[A]. 李强,安占峰,马春来,余祥. 第九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 2021
- [3]一种Hunk内的行差异分析方法及展示[D]. 公鑫. 齐鲁工业大学, 2021(10)
- [4]M公司铁路安全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研究[D]. 和东卫.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5]复杂工程结构模态测试测点优化布设软件开发[D]. 张楠.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6]基于ANP-灰色模糊评判的防火墙产品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李曼.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7]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以票务系统为例[D]. 王国富.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8]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性度量及应用研究[D]. 唐佳丽.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9]RMR公司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以A项目为例[D]. 高文鹏.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10]万维公司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优化研究[D]. 何鹏林. 兰州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