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尿病性脊髓病21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松,邹敏,何榕真,王鑫,于晓杰[1](2011)在《高糖饲养致兔脊髓病变的初步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高糖喂养新西兰兔,观察并了解其脊髓形态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改变及其意义,初步探索高糖对脊髓的影响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2组,15只饲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余15只予以高糖饮食为实验组。各组取3只兔子每4周抽取空腹血样,测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分别于12周、24周后,各组取6只兔子取其脊髓(胸髓)行HE及透射电镜观察脊髓前角及后索变化情况,同时行其PCNA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①实验组血糖水平随时间升高,24周时最高,血糖变化具有统计学意(P<0.05)。②实验组胰岛素(INS)水平4周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步下降,胰岛素变化具有统计学意(P<0.05)。③光镜下,前角结构基本正常,实验组后索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轻者呈溶解变性、稀疏网状结构,重者出现空泡变性,局灶性脱髓鞘,严重者仅见少量残余的正常脊髓组织。④透射电镜下,前角结构基本正常,实验组后索为明显的不同程度改变,较重者疏松明显,脱髓鞘改变,板层间呈裂隙状、果冻卷样或丝状改变,轴浆见空泡变性,严重者轴索变性增多,并有多处断裂,轴浆萎缩、融解,后索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PCNA免疫组化的研究偶可见极少数阳性细胞表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高糖可导致脊髓损伤。②以侵犯脊髓后索为主,损伤程度随高糖饲养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蔡慧敏,付志新,陈江云,张宁,陈明月[2](2011)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糖尿病性脊髓病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与糖尿病合并深感觉障碍的关系,揭示SEP对糖尿病合并深感觉障碍的定位价值,并将诱发电位结果与神经传导(NCV)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中的关系。方法对52例糖尿病患者及40例正常人进行双侧胫神经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测定,对两组SEP各波潜伏期及波幅的均值进行t检验。同时对52例患者均进行双下肢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与SE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SEP的P4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9波幅及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P与NCV不相关(P>0.05)。结论 SEP为糖尿病并发深感觉障碍中枢段病变提供了早期诊断的客观依据,SEP与NCV检测不相交。
吕冰峰,陈静,闫卫彬,王丹[3](2001)在《糖尿病性脊髓病21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丛日照[4](1998)在《以少见神经系统并发症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3例误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徐诚[5](2018)在《61例糖尿病相关癫痫发作为首诊的急诊案例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与糖尿病相关的癫痫发作为急诊首诊的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和检查检验等,减少临床误诊。方法本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泰安市中心医院2015年08月至2017年12月急诊收治的61例糖尿病相关癫痫发作的患者的癫痫发作临床分型、血糖、EEG、离子生化、脑CT等进行分析。结果1.高血糖相关性癫痫发作男4例,女3例,平均发病年龄62.4(49-78)岁。以单纯部分性发作为表现形式者5例,占总数71.4%,复杂部分性发作为表现形式者1例,占总数14.3%,全面性发作为表现形式者1例,占总数14.3%。2.低血糖相关性癫痫发作男21例,女14例,平均发病年龄55.6(41-83)岁。以单纯部分性发作为表现形式者5例,占总数14.3%,复杂部分性发作为表现形式者9例,占总数25.8%,全面性发作为表现形式者21例,占总数60.0%。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血糖高渗状态相关癫痫发作男12例,女7例,平均发病年龄59.8(37-89)岁。以单纯部分性发作为表现形式者1例,占总数5.3%,复杂部分性发作为表现形式者3例,占总数15.8%,全面性发作为表现形式者15例,占总数78.9%。结论低血糖相关癫痫发作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糖尿病相关癫痫发作形式;其次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血糖高渗状态相关癫痫发作;高血糖相关癫痫发作临床上最少见。单纯部分性发作是糖尿病高血糖患者最常见的癫痫发作形式。全面性发作是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及高血糖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非酮症高血糖患者最常见的癫痫发作形式。糖尿病患者,加强血糖水平管理,可良好控制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或大大降低癫痫发作次数。
程裕德[6](2011)在《肝性脊髓病993例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肝性脊髓病(HM)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应用肝性脊髓病检索2001年~20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病例993例。结果共检测到993例,其中治愈21例(2.11%),好转288例(29.0%),无效222例(22.36%),加重35例(3.53%),死亡165例(16.61%),未说明262例(26.39%)。结论 HM的病因前三位分别是乙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丙型肝炎肝硬化;以慢性、进展性双下肢运动痉挛性截瘫为临床表现;内科治疗无特效的方法,以治疗原发病,综合治疗,改善肝功能,疗效不佳,肝移植为肝性脊髓病的最佳选择;本病进展缓慢,多数预后不良。
王振华,刘笑,高杰[7](2010)在《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18例分析》文中提出
范学宁[8](1986)在《《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第一至三卷(1984—1986年)总索引》文中研究表明
二、糖尿病性脊髓病21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尿病性脊髓病21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糖饲养致兔脊髓病变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实验方法 |
1.2.1 血糖测定 |
1.2.2 血清胰岛素测定 |
1.2.3 神经功能评分 |
1.2.4 组织学观察 |
1.2.5 数据收集处理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指标 |
2.1.1 神经功能变化 |
2.1.2 空腹血糖结果 |
2.1.3 血清胰岛素水平 |
2.2 标本观察结果 |
2.2.1 光镜下观察 |
2.2.2 透射电镜观察 |
2.2.3 附表 |
2.2.4 PCNA免疫组化结果 |
3 讨论 |
(2)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糖尿病性脊髓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及检查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5)61例糖尿病相关癫痫发作为首诊的急诊案例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肝性脊髓病993例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来源 |
一般资料 |
结果 |
一、脊髓病表现 |
二、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
三、转归 |
讨论 |
(7)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1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 1 一般资料 |
1. 2 首发症状类型与误诊病种 |
1. 3 确诊情况 |
1.4 辅助检查 |
1.5 治疗 |
2 讨论 |
四、糖尿病性脊髓病21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糖饲养致兔脊髓病变的初步探讨[J]. 吴松,邹敏,何榕真,王鑫,于晓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27)
- [2]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糖尿病性脊髓病中的应用[J]. 蔡慧敏,付志新,陈江云,张宁,陈明月.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11)
- [3]糖尿病性脊髓病21例分析[J]. 吕冰峰,陈静,闫卫彬,王丹.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1(06)
- [4]以少见神经系统并发症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3例误诊分析[J]. 丛日照.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1998(01)
- [5]61例糖尿病相关癫痫发作为首诊的急诊案例回顾性分析[D]. 徐诚. 泰山医学院, 2018(06)
- [6]肝性脊髓病993例的Meta分析[J]. 程裕德.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1(06)
- [7]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18例分析[J]. 王振华,刘笑,高杰.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0(01)
- [8]《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第一至三卷(1984—1986年)总索引[J]. 范学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98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