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腹腔镜肝毛细血管的设计与使用

自制腹腔镜肝毛细血管的设计与使用

一、自制腹腔镜用肝包穿刺器的设计与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徐小娜[1](2021)在《自制“Y”形冲洗联合负压吸引装置在膀胱血块清除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自制"Y"形冲洗联合负压吸引装置(简称"Y"形装置)在膀胱血块清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2020年5—12月诊治的膀胱血块填塞患者10例,均因保守治疗无效需行急诊膀胱血块清除术。使用自制"Y"形装置,并在电切镜外鞘内反复轻柔搅动胸腔引流管冲吸膀胱血块。记录术后血块清除量、手术时间及手术成功率。结果患者均一次性手术彻底清除膀胱血块,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术后血块100~300mL,平均(229±70)mL。膀胱血块清除时间10~45分钟,平均(26.4±10.3)分钟。患者回病房后引流液颜色均转清。结论使用自制"Y"形装置清除膀胱血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董晓刚[2](2017)在《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手术切除仍然是疗肝脏占位性疾病的最主要手段。随着人们对肝脏解剖结构的逐步认识、麻醉及监护水平的提高、肝脏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先进的外科器械的发明和应用,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高,治疗效果得到了显着的改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相关病死率也明显降低。肝脏外科由早期的盲目肝切除发展为当前与数字医学紧密结合的精准肝切除,已建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范。微创是当代外科学追求的理念和发展的方向,腹腔镜肝切除术以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全身反应轻等优势自1991年美国妇产科Reich教授首次报道以来至今已经在肝脏外科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腹腔镜手术自身的特殊性,当遇到术中出血时无法通过快速缝扎、按压或者填塞等传统开腹手术中常用的手段进行止血。尤其是肝实质离断过程中如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往往更加凶险,所带来的后果亦更为致命。因此,探索安全的腹腔镜下肝切除新技术和研发高效手术相关的器械是推动微创肝脏外科发展的根本途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在肝脏等效微波体模内多点测温,计算机模拟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天线在不同发射功率和发射时间参数条件下60℃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初步判断其用于腹腔镜下肝实质离断的可行性。通过离体猪肝、离体人肝移植病肝、活体猪肝热凝固实验验证计算机模拟温度场的准确性,并筛选出可用于腹腔镜下肝切除的发射功率和发射时间参数组合,评估该组合参数条件下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在人肝脏内的热凝固区域的几何形状及范围能否满足腹腔镜肝脏切除术的需要。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腔镜肝切除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使用915 MHz微波预凝固辅助肝脏切除是否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肝实质离断时间并减轻对于肝脏功能的损害,同时判断其是否可以减少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1、通过在肝脏等效微波体模中精确布点测温,采用计算机使用有限元法模拟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天线在发射功率30W、40W、50W、60W、70W、80W和发射时间50、100s、150s、200s不同组合条件下60℃的温度场。2、在离体猪肝中行以发射功率30W、40W、50W、60W、70W、80W和发射时间50、100s、150s、200s不同组合条件行热凝固实验,观察915MHz微波天线在离体猪肝的肝实质中沿长轴剖面凝固区域的几何形状,测量凝固区域的长径和宽径,初步筛选出适合肝实质离断要求的915 MHz微波的发射时间和发射功率参数组合。3、以离体人肝移植病肝为研究对象,以通过热场模拟和离体猪肝热凝固实验筛选出的发射时间和发射功率组合为参数行热凝固实验,观察离体人肝凝固区域的几何形状并测量凝固区域的长径和宽径,对比相同发射参数条件下离体人肝和离体猪肝的凝固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并评估残留肝脏实质的损失。4、在活体猪肝中以通过热场模拟及离体猪肝、离体人肝热凝固实验筛选出的发射时间和发射功率组合行热凝固实验,观察活体猪肝凝固区形状并测量凝固区域的长径和宽径。行单极天线贯序热凝固实验,确定用于微波辅助腹腔镜肝切除的最佳天线间距。5、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中心行腹腔镜肝切除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肝实质离断时间,手术时长,肝离断时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的差异。对比术前及术后第1、3、5天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统计术后出血、胆漏、腹腔感染、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1、计算机模拟的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天线60℃的二维温度场为以微波天线针杆为轴,对称分布的,不同长径和宽径的近似椭圆形,60℃的温度场随着发射时间的延长和发射功率的增加而增大,长径的范围3-7cm,宽径的范围1.3-3.3cm,影响长径的主要因素为微波发射功率,影响宽径的主要因素为微波发射时间。2、离体猪肝以微波发射时间50s、100s、150s及200s,功率30W、40W、50W、60W、70W及80W参数组合的凝固区域的几何形状和范围同计算机模拟的60℃温度场基本一致。其中,50W/100s条件下凝固区域的长径为5cm,宽径为1.5cm。3、在离体人肝移植病肝中使用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在50W/100s条件下凝固区为直径1.5cm,高5cm的圆柱体。4、活体猪肝热凝固实验表明在50W/100s条件下凝固区域的几何形状和范围同离体猪肝基本相同。在活体猪肝中以间距2cm序贯穿刺热凝固可获得厚度为1.5cm的凝固带,此区域内肝实质彻底凝固。5、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腹腔镜肝切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915 MHz微波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手术方式)。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位置、术前肝功能、切除肝段的构成比等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与常规腹腔镜肝切除组相比,915 MHz微波辅助肝切除组手术时间(120.67±27.16min vs148.00±29.61min,p<0.001)、肝实质离断时间(55.17±14.17min vs70.83±14.44min,p<0.001)、第一肝门阻断时间(2.17±4.09minvs25.33±20.63min,p<0.001)均为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915 MHz微波辅助肝切除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6.83±18.82ml vs 186.33±86.16ml,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ALT、AST水平对比无差异(p=0.746,p=0.529),术后均出现ALT、AST升高等肝功能损害的表现,术后第1、3天微波辅助肝切除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五天微波辅助肝切除组的ALT水平低于常规手术组,AST水平别两组比较无差异;对照组术后出现2例胆漏,1例腹腔感染及1例腹腔出血,经引流、抗感染等治疗后治愈,微波辅助肝切除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微波辅助肝切除组术后第1、3、5天腹腔平均引流量均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后第5天微波辅助肝切除组腹腔引流量几乎为零;微波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常规组(6±1.31dvs 7.23±2.66d,p=0.027)。结论:1、通过肝脏等效微波体模多点测温计算机模拟60℃温度场可准确预测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天线在肝脏实质中凝固区域的几何形状和凝固范围。2、915 MHz微波在低功率/短时间发射参数下可以被用于凝固离断平面的肝实质。3、微波发射参数50W/100s为用于热凝固离断肝实质的最佳参数。4、在微波发射时间100s条件下,活体肝脏血流灌注对凝固区域的几何形状和凝固范围无显着影响。5、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辅助预凝固肝实质离断术可在“无血”状态下快速离断肝实质,与传统肝切除相比,可以显着减少出血,缩短手术及麻醉时间,对肝功能影响小,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尤其适用于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切除手术。

赵智力[3](2016)在《减孔腹腔镜与常规五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在中高位直肠癌的应用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比减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与常规五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在中高位直肠癌的差异,探讨减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在中高位直肠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50例中高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减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组20例,常规五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术后短期指标和术后肿瘤指标,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比较减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组与常规五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P=0.094)、术中失血量(P=0.794)、切口长度(P=0.070)、术后肛门排气时间(P=0.108)、术后住院天数(P=0.099)、肿瘤距肛门距离(P=0.872)、肿瘤长径(P=0.992)、淋巴结转移数(P=0.149)、淋巴结清扫数(P=0.092)、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P=0.13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减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组和常规五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组分别出现2例(10%)吻合口瘘和3例(10%)吻合口瘘,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P=1),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减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安全可行,在术后短期恢复和肿瘤根治效果方面与常规五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具有相似的疗效;同时美容效果更好,潜在的创伤更小,费用更低,值得进一步推广。

张华[4](2015)在《腹腔镜技术建立小型猪肝损伤模型及肝脏环境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型猪与人在比较医学上同源关系较近,在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疾病发生机理等方面极其相似,常用作理想的非啮齿类实验动物模型,如小型猪糖尿病模型、腹壁拉链模型、心肌梗死模型等,然而采用微创技术建立小型猪肝脏损伤模型的研究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加之目前科学研究中对理想大动物肝脏损伤模型的迫切需求,小型猪的实验用肝脏损伤模型已经成为兽医学、比较医学等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课题将采用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进行小型猪肝脏损伤模型建立的研究,探索腹腔镜下建立肝脏大部分切除及缺血合并部分切除损伤模型的操作方法,同时对模型建立的安全性进行监测,并与传统开放性手术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在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损伤后肝脏环境的变化。本试验选用54头巴马小型猪为实验动物,首先随机选取5头小型猪,进行腹腔镜下肝脏局部术野探查和肝脏解剖学观察,然后将剩余的小型猪随机分为7组,每组7头,分别为腹腔镜肝叶大部分切除组、腹腔镜肝叶大部分切除假手术对照组、开腹肝叶大部分切除组,腹腔镜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组、腹腔镜肝脏部分切除组、腹腔镜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假手术对照组、开腹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组。试验过程中通过气腹、建立手术通路、分离韧带、解剖第一肝门、贯穿肝实质与止血、右半肝缺血、切断肝实质、冲洗腹腔、切除肝叶的取出、缝合切口等操作步骤进行腹腔镜下小型猪肝脏损伤模型的建立。模型建立过程中对生命体征、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温等重要生理指标进行全程连续监测,并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手术完成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30d行腹腔镜二次探查手术部位粘连。各组分别于术前、4 h、1d、3d、7d、14d、30d采取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和血清总蛋白、谷草转氨酶、r-谷氨酰转移酶、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及血浆凝血功能;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d、术后3d、术后7d和术后1个月进行腹腔镜下肝脏活组织检查,做石蜡切片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针对不同模型分别检测肝脏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细胞周期素D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和组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Caspase-3活性,统计并对比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结果和血清皮质醇、C反应蛋白的变化。腹腔镜肝脏局部术野探查和解剖学观察发现,小型猪肝脏解剖位置、外形结构、韧带分布、管道系统及肝叶划分方面与人类近似,其特有的解剖学结构便于肝脏模型的建立。本试验成功完成了小型猪腹腔镜下肝脏大部分切除模型和小型猪腹腔镜下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模型的建立,术中和术后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虽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均未超出小型猪的安全耐受范围;相对于开腹组,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稍长,但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腹腔粘连轻,且所有小型猪术后1d精神状态和食欲基本恢复,能进食少量流质饲料,术后7-9d套管口和腹壁切口取第一期愈合。模型建立后,小型猪肝脏大部分切除模型肝脏环境变化主要表现为术后1d和术后3d血清AST与术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术后7d差异显着(0.01<P<0.05);病理学观察可见术后7d局部肝细胞肿胀、变性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肝组织损伤较明显;术后1d肝细胞PCNA表达水平于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降低。肝脏组织Cyclin D1基因表达量在肝大部切除后早期表达明显升高,术后1d增高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一直持续到术后3d差异显着(0.01<P<0.05)。术后肝组织TNF-α先升高后降低,在术后1d迅速升高到最高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术后3d、7d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0.01<P<0.05),;IL-6变化幅度较小,术后1d和3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0.01<P<0.05)。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模型肝脏环境变化主要表现为,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d和3d血清AST差异极显着(P<0.01),术后7d差异显着(0.01<P<0.05),其它监测时间点变化不显着(P>0.05)。模型组剩余肝组织术后1d有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和轻度萎缩,偶见窦状隙淤血,肝小叶内有局部肝细胞坏死灶或片状坏死,间质中炎性细胞浸润;术后7d可见局部肝小叶内坏死区域有肝细胞的增殖,局部汇管区纤维性结缔组织增生等。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即刻丙二醛升高差异极显着(P<0.01),术中1h和术后1d肝组织丙二醛变化差异显着(0.01<P<0.05),其他监测时间点变化不显着(P>0.05);在术后即刻超氧化物歧化酶变化差异极显着(P<0.01),术后1d变化差异显着(0.01<P<0.05),其他监测时间点变化不显着(P>0.05);在术后即刻过氧化氢酶变化差异极显着(P<0.01),术中1h术后1d差异显着(0.01<P<0.05),其他监测时间点变化不显着(P>0.05)。在术后1d肝组织中Caspase-3活性相对于对照组变化差异极显着(P<0.01),术中即刻和术后3d变化差异显着(0.01<P<0.05),其他时间点变化不显着(P>0.05)。通过试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成功建立了小型猪肝脏大部分切除模型和小型猪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模型。(2)通过对小型猪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综合监测和评价,各项生理指标均维持在安全范围之内,证明了该技术和操作方法是安全、可行的。(3)与传统开腹手术建立小型猪肝脏损伤模型相比,腹腔镜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粘连轻,且具有对动物机体应激反应小、术后恢复较快等微创优势。(4)在模型建立后,通过对小型猪肝脏组织及血清的检测与评估,明确了损伤后肝脏功能、病理学以及肝脏细胞增殖、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氧化应激反应和凋亡的变化规律。

王栋[5](2015)在《单孔腹腔镜手术专用器械研制及相关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单孔腹腔镜手术(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 LESS)是微创外科领域的新进展,近年来获得了国内外学者的热切关注。LESS将所有器械以近乎平行的方式通过腹壁唯一切口进出腹腔,造成腹腔内“操作三角”消失,腹腔外器械把手之间相互拥挤碰撞,直线型视野,缺乏有效牵引。目前针对上述制约LESS发展的瓶颈,已经开发出LESS相关专用器械,包括各种类型的多通道鞘卡、不同弯曲型态的操作器械以及各类牵引装置,但尚不能完全适应LESS操作需求。和传统腹腔镜手术(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Surgery, CLS)相比较,LESS操作存在很大的困难,其基本操作规律、临床获益及并发症的处理仍然没有定论。本研究旨在根据LESS特点研制符合LESS操作需求的专用器械,通过动物实验研究验证所研发的LESS专用器械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探索LESS复杂手术的可行性,并开展LESS临床研究探讨其临床获益,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加强LESS术后经腱膜切口的愈合,预防LESS术后脐部切口疝的发生。方法:(1)根据LESS特点研制新型柔性多通道套管、多功能解剖器和“鱼钩”式牵引装置,并首次在动物实验中实施单孔腹腔镜胆囊造瘘及胰体尾切除手术,验证所研制的上述LESS专用器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探讨LESS复杂手术的可行性,总结LESS的基本操作规律。(2)综合利用所研制的LESS专用器械开展单孔腹腔镜对比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的随机对照研究、单孔腹腔镜对比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历史队列研究以及单孔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病例报道,初步探讨LESS的临床获益。(3)利用骨形态发生蛋白-12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12, BMP-12)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向腱细胞分化,体外构建诱导分化的MSCs-胶原蛋白海绵复合物种植于经腹正中白线切口,探讨其加强LESS经腱膜切口愈合的效果。结果:(1)所研制单孔腹腔镜柔性多通道套管符合LESS操作需求,获得相关专利及注册生产许可,其主要特点为:柔性材料制作,气密性可靠,器械活动度大;通道之间的间距大,有效避免器械相互碰撞。单弯曲多功能解剖器具备切割、电凝、止血、分离、冲洗和吸引的功能,避免了LESS中频繁更换器械,节约手术时间,减轻手术者的劳动负荷。“鱼钩”式牵引装置制作材料容易获得,制作方法简单,释放、解除方法容易掌握。使用上述专用器械实施3例单孔腹腔镜胆囊造瘘以及6例单孔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手术。其中1例单孔腹腔镜胆囊造瘘术后2月出现脐部切口疝,1例单孔腹腔镜胰体尾切除动物术中死亡,其余动物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该部分动物实验为LESS保胆手术奠定基础并验证了LESS复杂手术的可行性。总结了LESS基本操作规律,即:脐靶屏轴枢原则;“倒金字塔”原则;人体工程学原则;辅助原则;阶段递进原则;全面优化原则。(2)共98名患者纳入LESS对比CLS阑尾切除的随机对照研究。LESS组手术时间比CLS组延长(90.71±33.25min vs 74.9± 46.94min, P=0.057), LESS组有4例病例中转为CLS,和CLS组比较中转率有统计学差异(P=0.041)。术后腹壁美观度评价,LESS组明显优于CLS组(P<0.001)。本研究中心共选择性实施了23例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例,将其和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例相比较,手术时间、中转率、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并发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腹壁美观度评价,LESS组明显优于CLS组(P=0.021)。本中心实施2例单孔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随访6个月,无脐部切口疝、疝复发等并发症,脐部疤痕几乎不可见。(3)分离培养骨髓来源MSCs,应用不同浓度BMP-12诱导MSCs向腱细胞分化,利用Real-time PCR检测Scx、collagen Ⅰ、collagen Ⅲ基因表达水平及Western Blot检测Collagen I的表达来确定BMP-12的最佳诱导分化浓度为10ng/ml。Western Blot证实BMP-12通过多条信号通路诱导MSCs向腱细胞分化,Smad通路作用显着,对P38、JNK有很强的活化作用,激活ERK通路的作用甚微。体外构建诱导分化的MSCs-胶原蛋白海绵复合物,种植于大鼠经腹正中白线切口,4周后检测其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正常腹白线组织的69.7%,优于其他不同对照组(P<0.05)。HE及Masson染色显示实验组再生胶原蛋白纤维增多,和周围腹壁肌肉分隔清晰,排列紧密有序。结论:(1)所研制的单孔腹腔镜柔性多通道套管、多功能解剖器、“鱼钩”式牵引装置符合LESS操作需求,有效、安全、可靠。(2)总结了LESS基本操作规律:脐靶屏轴枢原则;“倒金字塔”原则;人体工程学原则;辅助原则;阶段递进原则;全面优化原则。(3)临床研究证实相对于CLS, LESS难度增大,手术时间延长,手术中转率升高,并发症发生率未有明显差异,术后理想的腹壁美容效果是LESS最大的优势。(4)BMP-12通过多条信号通路诱导MSCs向腱细胞分化,Smad通路作用显着,对P38、JNK有很强的活化作用,激活ERK通路的作用甚微。BMP-12诱导MSCs成腱细胞分化可促进单孔腹腔镜经腱膜切口愈合。

邵新华[6](2014)在《伞式免气腹技术与气腹技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动物实验对比研究》文中指出背景:目前腹腔镜微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普外、妇科和泌尿外科等学科的手术中。腹腔镜手术主要应用CO2气腹来形成手术空间。但CO2气腹会引起呼吸循环系统的改变、孕妇及胎儿缺血缺氧、游离肿瘤细胞播散等问题。免气腹技术可以免除CO2气腹给人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对老年与心肺功能不全、妊娠期和手术时间长的病人进行腹腔镜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现有的免气腹技术存在手术空间暴露不足的缺点。为克服此缺点,我们自行研发出一种伞式腹壁悬吊装置。目的:探讨利用伞式腹壁悬吊装置在动物实验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总结该装置的优缺点。方法:将由广西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21头小型巴马实验动物猪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分析。根据建立手术空间方式将动物猪分为伞式组(利用伞式装置建立手术空间),气腹组(利用CO2气腹建立手术空间),分别应用伞式免气腹技术和气腹技术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建立手术空间时间、胆囊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伞式组n=10头,气腹组n=11头。(1)实验动物猪一般情况(性别、月龄、体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所有手术均由同组医生实施,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伞式组建立手术空间时间与气腹组比较无显着差异(t=1.979,p=0.059);两组在胆囊切除时间的比较无显着差异(t=0.096,p=0.924);两组在术中出血量的比较无显着差异(t=0.016,p=0.988);伞式组有2例出现大网膜钩挂于伞叶上,两组均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术中大出血、器官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1)应用伞式腹壁悬吊装置在动物实验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可行、安全、有效的。(2)利用伞式腹壁悬吊装置在动物实验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满足该手术空间的显露,但其也存在对腹壁损伤的缺陷。

张效杰[7](2012)在《经后腹膜腹腔镜与开放性肾盂成形术的相关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经后腹膜腹腔镜与开放性肾盂成形术治疗UPJO,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技术要点及优势。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间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因UPJO行肾盂成形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62例,其中开放组38例,腹腔镜组24例。比较两组术前一般临床基本资料,以及术中术后情况,和随访结果。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前两组手术的性别、侧别、手术术式,两组肾盂积水轻中重情况、术前血尿素氮、术前血肌苷、术前血血红蛋白量、术前凝血功能、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方式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进流食的时间、术后平均留置引流管的时间,以及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医疗费用、远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相比,经后腹膜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是手术用时远远大于开放手术组,医疗费用成本高于开放手术组,术后并发症与开放手术相当。同时对比两组手术方式远期疗效上开放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狭窄更有优势。

徐啊白[8](2010)在《单孔腹腔镜(LESS)手术器械开发和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临床应用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外科手术是医学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把“双刃剑”,离不开创伤的“制造”和“愈合”,对于手术“无创”和切口“美观”的追求成为外科手术“微创化”发展的动力。1987年法国里昂医生Mouret成功为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揭开了“微创”外科的新篇章。腹腔镜手术以其切口小、美观、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野清晰、操作精细等优势被医师和患者广泛接受,腹腔镜技术为微创外科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推广,在泌尿外科以及其它专科中迅速发展,1991年美国医生Clayman完成首例腹腔镜下肾切除,成功将腹腔镜技术引入泌尿外科领域。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外科医师继续在腹腔镜技术上进行探索和创新。为了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及达到更好的美容效果,有学者提出“无疤手术”的设想。在此背景下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问世,NOTES是指经自然腔道(胃、阴道、直肠或膀胱)置入软镜,通过管壁切口进入腹腔开展手术。虽然NOTES以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技术,动物实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NOTES尚存在一些目前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如:健康自然腔道损伤与腹壁软组织损伤的代价比;如何有效可靠的关闭自然腔道切口;自然腔道损伤的近、远期修复原理和过程;自然腔道手术可能导致腹腔污染;难以利用现有腹腔镜技术和器械;NOTES软性内镜过长及过多弯曲、操作困难等,因此NOTES技术目前仍处于临床探索阶段。为了寻求可行的“无疤”手术,学者将目标转向了肚脐。脐是身体上唯一与生俱来的瘢痕,在脐部做一小切口,术后的瘢痕可隐藏于肚脐皱褶内,从而实现手术“无疤痕”化,在这种情况下单孔腹腔镜技术应运而生。Pelosi等于1992年报导首例经脐单孔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Navarra等于1997年报导了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单孔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始于2007年,Rane等在2007年报告了最早2例单孔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此后有学者陆续报道了经脐单孔腹腔镜肾切除术、根治性肾切除术、肾盂成形术、经膀胱单孔单纯前列腺切除术和活体供肾切取术等单孔腹腔镜手术。LESS术后的美容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在单孔腹腔镜手术开展的同时,各种命名方法层出不穷,为了使单孔腹腔镜手术更为规范,2008年7月成立了腹腔镜内窥镜单孔手术评估和研究组(LESSCAR),与会专家确定了单孔腹腔镜的统一命名——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 (LESS)。随着单孔腹腔镜技术的开展,一些问题浮出水面:1.有悖传统腹腔镜手术的基本要求——“操作三角”,使得医生的操作不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原理,极易疲劳;2.采用传统器械时,由于所有器械经过单一切口进行操作,“筷子效应”导致各器械之间互相碰撞和“打架”的现象时常发生;3.暴露不好,由于可同时使用的操作器械有限,对手术部位的暴露很困难;4.一些学者质疑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课题拟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设计合理的单孔腹腔镜开口器、预弯器械,开展LESS泌尿外科手术,验证LESS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目的:1.根据单孔腹腔镜技术要求,设计能够供给临床实践和模拟训练使用的单孔腹腔镜开口器。2.解决单孔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常见的使用传统腹腔镜器械不能形成有效“操作三角”和器械碰撞“打架”问题,设计可以避免和减少器械碰撞并重建“操作三角”的单孔腹腔镜器械。3.开展单孔腹腔镜(LESS)泌尿外科手术,验证LESS技术在泌尿外科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1.设计供临床和模拟训练使用的单孔腹腔镜多通道开口器,在模拟器训练的基础上,选择可用于临床手术的理想开口器。2.在对传统腹腔镜器械根据单孔腹腔镜技术特点进行改进,设计符合LESS技术特点的手术器械,重建“操作三角”,减少和避免术中器械“打架”的难题。3.采用厂家提供和自行设计的单孔腹腔镜开口器、常规腹腔镜器械和自行设计的预弯器械等进行LESS泌尿外科手术,包括:肾囊肿去顶术、精索静脉结扎术和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等指标,验证LESS技术在泌尿外科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结果:1.本课题设计的单孔三通道开口器直径大小合适,操作简单,弹性材质有助于开口器放入切口内并和切口紧密接触,不漏气,能够用于真正的单孔腹腔镜手术,如肾囊肿去顶术、精索静脉结扎术等。2.针对单孔腹腔镜的操作技术特点对常规腹腔镜器械进行改进,可设计出新的器械:a.工作长度加长;b.近端向外侧弯曲;c.远端向内侧弯曲;d.远端半圆形弯曲;e.手柄部位的活动关节。以上改进点可以有几点同时进行。3.本课题共完成22例LESS手术,其中14例精索静脉曲张、5例肾囊肿去顶和2例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第1例有膀胱部分切除史)。除1例肾囊肿去顶术需中转为传统腹腔镜手术外,其余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手术。需中转手术的患者肾囊肿位于左肾上极背侧,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在经过2小时尝试后仍不能良好显露,遂决定中转手术,在左侧肋缘下和髂窝各增加1个5mm工作通道,改行传统3孔腹腔镜手术,最后顺利完成手术。4.本组22例手术中,最短手术时间为35分钟(LESS左精索静脉结扎术),最长手术时间为330分钟((LESS膀胱癌根治术,不包括构建新膀胱的时间),LESS肾囊肿去顶、精索静脉结扎和膀胱癌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09min(60-175min,最小值-最大值,下同)、68.65min (35-125min)和305min(240min-330)。LESS肾囊肿去顶、精索静脉结扎和膀胱癌根治术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8ml (5-100ml)、8.2ml(5-20ml),550ml(500ml和600ml),没有患者发生不能控制的大出血,LESS膀胱癌根治术2例患者分别输血400ml和600ml,其余患者无需输血治疗。LESS肾囊肿去顶、精索静脉结扎和膀胱癌根治术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3天(3-9天)、5.3天(2-15天)、和43天(37-49天)。5.临床疗效:20例LESS精索静脉结扎和肾囊肿去顶术患者自述术后无明显疼痛。2例LESS全膀胱切除患者,术后2天内有疼痛感,但不需要额外使用镇痛药物。LESS肾囊肿去顶和精索静脉结扎患者术后第1天即可自行下地活动,谨慎起见术后第2天待肛门排气后,嘱患者进食。LESS全膀胱患者术后3天恢复肠蠕动,术后6天全流饮食,术后9天半流饮食,术后12天普食。14例LESS精索静脉曲张和5例LESS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切口隐匿于脐部凹陷中,实现了“无疤手术”,这些患者对手术切口的美容效果全部满意。LESS全膀胱切除,因为后续构建新膀胱的需要,切口选择开在下腹正中,术后遗留5-7cm长手术疤痕。6例肾囊肿患者术后复查囊腔较术前明显缩小,2例术前腰痛患者,术后症状消失。14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中,术前精液异常4例,术后3个月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术前阴囊坠胀5例,术后症状消失。LESS全膀胱术后3月复查,未见局部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血生化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白天有尿意,排尿基木可控,夜间需使用1-2块尿垫。尿流动力学提示膀胱容量约280ml,残余尿量10ml,最大尿流率11.1ml/s。IVU检查双肾显影良好,双输尿管未见扩张。6.并发症:全部22例病例中,有1例患者在LESS左精索静脉结扎术后第2天出现左侧急性附睾炎,经加强抗感染治疗后术后15天痊愈出院,1例患者在LESS膀胱癌根治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和精神异常(烦躁、幻视,术后第3天),分别经局部加强换药、消炎和镇静治疗后痊愈。其余20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切口疝、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7.在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初期,由于对其技术特点不够熟悉加上缺乏专用器械,手术时间稍长。随着经验积累、器械改良、操作熟练度提高手术时间会明显缩短,后期LESS肾囊肿去顶和精索静脉结扎术平均手术时间稳定在60分钟左右。首例LESS全膀胱耗时330分钟,第2例即明显缩短至240分钟。结论:1.理想的单孔腹腔镜开口器应满足6点要求:直径小、多通道、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气密性好和固定牢。本课题自行设计的单孔三通道开口器符合上述要求。2.针对单孔腹腔镜的操作技术特点对常规腹腔镜器械进行改进,设计出工作长度加长、同时近端向外或远端向内弧形弯曲的器械,这样能够克服单孔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器械“打架”的难题,重建腹腔镜“操作三角”。3.本课题共纳入22例患者进行单孔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6例)、精索静脉结扎(14例)、膀胱癌根治术(2例),取得了成功,证明了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临床应用在技术层面是可行的。短期随访显示临床疗效好,远期疗效尤其是肿瘤控制效果有待长期随访证实。4.丰富的传统腹腔镜手术经验是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基础,尤其在开展难度高的手术时。我科自2000年以来致力于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2002年8月1日开展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以来至今已在本院完成全膀胱切除术100余例,其中包括多例有膀胱部分切除或肾输尿管切除史的患者,这成为我们能够成功开展单孔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的坚实基础和信心来源。5.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能够完成单孔腹腔镜手术,甚至是膀胱癌根治性切除这样高难度的手术。在2例LESS全膀胱手术中,我们使用的器械:无损伤抓钳、剪刀、超声刀、双极钳等均为传统腹腔镜器械,虽然在手术过程中多次遇到器械“打架”的情况以及不得不采用的“镜像操作”,最终仍然可以顺利完成手术。6.采用预弯或可弯的腹腔镜器械对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实施能够提供帮助。在LESS’肾囊肿去顶和精索静脉结扎术中,我们比较了常规腹腔镜器械和预弯及可弯的器械,我们认为预弯和可弯器械可以帮助重建“操作三角”,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器械“打架”和“镜像操作”的发生,值得重视的是可弯器械使得操作的力量不能准确的传导至器械尖端,加上器械纤细,不方便进行钝性分离。最终我们选择一手常规腹腔镜器械,另一手预弯或可弯器械的操作模式,弯曲器械负责牵拉和暴露,常规器械负责主要操作如止血和切割,这样既很好的利用了弯曲器械的优点,也发挥了我们更加熟悉的常规操作器械的特长。7.熟练的持镜助手对进行高难度单孔手术是非常重要的。LESS手术和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一个很大区别在于所有器械“挤在一起”,不能形成有效的“操作三角”,如何能够在非常狭小的空间里找到合适的位置和角度放置腹腔镜窥镜,能在不影响术者操作的同时尽可能保证良好的手术视野是个很大的问题,因此需要具有丰富的传统腹腔镜手术持镜经验的助手,否则手术过程中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调整腹腔镜和各个器械的位置和角度。8.单孔腹腔镜手术尤其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U-LESS)术后手术切口隐匿于脐皱褶内,可以实现“无疤”的美容效果,深受患者欢迎。9.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开展均存在一个学习曲线问题,随着开展病例数的增多,经验的积累,手术时间会逐渐缩短,并达到学习曲线的平台期,本课题中三种单孔腹腔镜手术均显示了类似的现象。10.在合理选择病例的前提下发生手术中转和并发症的几率较低。本组22例患者中仅1例左肾上极囊肿患者中转传统3孔腹腔镜手术,1例精索静脉结扎患者术后出现附睾炎,1例全膀胱切除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和精神异常,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较其他患者延长。11.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器械的改进,单孔腹腔镜技术有望逐步推广。目前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机构主要为国内外大型医疗中心,随着技术的完善、成熟和器械的改良、创新,医生培训的完善,以及模拟训练器及动物实验的推行,LESS技术将会进一步推广,成为被广大患者和医生接受并使用的新技术,最终造福更多患者。

刘运枫[9](2008)在《犬腹腔镜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外科微创化是21世纪外科的发展方向,而做为外科微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腹腔镜技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出血量少、微创、对机体影响小、疼痛反应轻和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人类医学。在兽医领域国外早就有腹腔镜技术在动物中应用的报道,并且涉及到的动物种属多、应用领域广泛。然而国内腹腔镜技术在动物领域中的应用还很局限,多数都是用于繁殖领域,还未见有关犬的相关基础研究和手术。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进行了犬最佳充气腹所用气腹压的选择试验;利用试验选择确定的最佳气腹压充气腹,完成犬腹腔镜脾脏摘除术、腹腔镜胆囊摘除术、腹腔镜膀胱切开与缝合术、腹腔镜胃切开与缝合术和腹腔镜胃固定术;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以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优缺点。30只犬,平均体重18kg,雌雄兼有。在同一条件下饲养21天,经临床和试验室检查健康后,开始进行试验。将试验犬随机分成五组,A组为麻醉组;B组气腹压值为0.80kPa;C组气腹压值为1.06kPa;D组气腹压值为1.33kPa;E组气腹压值为1.60kPa。分别于设定的七个时间点来监测试验犬的一些临床体征、体温(BT)、血压(SBP、SD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同时分别于设定的六个时间点,采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免疫系统指标: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肝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肾功能:肌苷(Crea)、尿素氮(BUN)。除此之外,还分别用0.80、1.06、1.33、1.60kPa四种不同气腹压来充气腹,观察腹腔的膨隆是否能够充分显露术野。通过以上指标的监测与检测,并结合腹腔的膨隆情况确定一个最佳气腹压值。然后利用该气腹压值,进行每组6只犬的腹腔镜脾脏摘除术、腹腔镜胆囊摘除术、腹腔镜膀胱切开与缝合术、腹腔镜胃切开与缝合术和腹腔镜胃固定术。最后进行腹腔镜与开腹胆囊摘除术的对比试验。通过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所用时间、切口长度和一些免疫应激指标来验证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果:1.不同CO2气腹压对犬生理机能的影响在气腹过程中,随着气腹压增大,气腹维持时间的延长,各监测和检测指标发生相应的变化。气腹压越大,这种改变越大。通过不同气腹压来充气腹,观察腹腔的膨隆是否能够充分显露术野的试验得知,压力为1.33 kPa时,术野显露很充分,完全可以进行手术。虽然E组暴露的术野更显着,但其对机体的损伤也明显大于B、C、D组;尽管B、C组对以上临床体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最小,但术野暴露不够充分。所以,1.33 kPa是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最佳气腹压值。2.腹腔镜技术在犬的临床应用选用1.33kPa的气腹压进行的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术后均无感染,只有一例膀胱切开与缝合的手术有轻微的粘连,术后第二天食欲、精神状态基本恢复了正常。证明腹腔镜技术可以在兽医临床和外科手术中应用。3.犬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对比试验通过试验得知,完成犬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平均需30min;而完成开腹胆囊手术平均需要50min;腹腔镜胆囊切摘除术手术切口总长度为3.3cm;手术完成后,只需要进行1针结节缝合直径11mm的穿刺孔,直径为5.5mm的穿刺孔不需要缝合。而开腹胆囊摘除术时,切口长度大约平均15cm,术后要常规结节缝合8-10针。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手术方法术后,体温升高,白细胞总数增加,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逐渐增多,但开腹手术组的这些指标变化都明显高于腹腔镜手术组,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指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所以腹腔镜手术要优于开腹手术。综上所述,本试验首次在国内进行了犬腹腔镜手术的系统研究。确定了犬腹腔镜充气腹的最佳气腹压值为1.33kPa,并把该试验结果运用到腹腔镜手术中,进行了腹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腹手术对机体影响的比较,探讨了腹腔镜技术在兽医临床与外科手术中的实用性与可行性,验证了腹腔镜外科的微创优点,为该技术在国内兽医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崔刚,王国欣,许健[10](2004)在《自制腹腔镜用肝包穿刺器的设计与使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自制腹腔镜用肝包穿刺器的设计与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制腹腔镜用肝包穿刺器的设计与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自制“Y”形冲洗联合负压吸引装置在膀胱血块清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手术步骤
        1.2.2“Y”形装置制作方法及操作方法
    1.3 注意事项
2 结果
3 讨论

(2)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热场的模拟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离体猪肝热凝固实验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离体人肝移植病肝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热凝固实验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部分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在活体猪肝热凝固实验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五部分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3)减孔腹腔镜与常规五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在中高位直肠癌的应用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4)腹腔镜技术建立小型猪肝损伤模型及肝脏环境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腹腔镜微创外科的介绍
        1.1.1 腹腔镜外科的发展概况
        1.1.2 现代腹腔镜系统的构成
        1.1.3 腹腔镜手术的特点和优势
    1.2 腹腔镜技术在兽医领域中的应用
        1.2.1 在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2.2 在动物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2.3 在动物繁殖方面的应用
    1.3 小型猪的生物学特点和科研价值
        1.3.1 小型猪的生物学特点
        1.3.2 小型猪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1.4 小型猪肝脏损伤模型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器材
        2.1.3 试验药品及试剂
    2.2 方法
        2.2.1 小型猪肝脏形态和应用解剖学观察
        2.2.2 小型猪腹腔镜下肝叶大部分切除模型的研究
        2.2.3 小型猪腹腔镜下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模型的研究
        2.2.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型猪肝脏形态和应用解剖学观察结果
        3.1.1 小型猪腹腔镜下肝脏局部术野探查结果
        3.1.2 小型猪的肝脏解剖学观察结果
    3.2 小型猪腹腔镜下肝脏大部分切除模型的结果
        3.2.1 腹腔镜下肝叶大部分切除模型建立的手术结果
        3.2.2 腹腔镜技术建立肝叶大部分切除模型的安全性监测结果
        3.2.3 小型猪肝脏大部分切除模型肝脏环境变化的结果
    3.3 小型猪腹腔镜下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模型的结果
        3.3.1 腹腔镜下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模型建立的手术结果
        3.3.2 腹腔镜技术建立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模型的安全性监测结果
        3.3.3 小型猪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模型肝脏环境变化的结果
4 讨论
    4.1 小型猪肝脏损伤模型建立的解剖学基础
    4.2 小型猪肝脏损伤模型操作要点及分析
        4.2.1 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围手术期管理
        4.2.2 术中操作要点
        4.2.3 主要并发症的预防
    4.3 外科性肝脏损伤模型建立方法的探讨
        4.3.1 腹腔镜建立肝脏部分损伤模型断肝方法的选择
        4.3.2 腹腔镜建立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模型缺血方法的选择
        4.3.3 腹腔镜与开腹建立肝脏损伤模型的对比研究
    4.4 肝脏大部分切除对小型猪肝脏环境和机体的影响
        4.4.1 大部分切除对肝脏功能和再生的影响
        4.4.2 大部分切除对肝脏炎症因子和血清生长因子的影响
        4.4.3 肝脏大部分切除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4.5 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对肝脏环境的影响
        4.5.1 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4.5.2 肝脏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凋亡情况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单孔腹腔镜手术专用器械研制及相关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本文所用缩略语注释表
绪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单孔腹腔镜手术专用器械研制及动物实验研究
    1.1 前言
    1.2 单孔腹腔镜手术专用器械研制
    1.3 单孔腹腔镜手术动物实验研究
    1.4 讨论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单孔腹腔镜手术临床应用
    2.1 前言
    2.2 单孔腹腔镜手术临床应用
    2.3 讨论
    2.4 结论
    2.5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BMP-12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腱细胞分化促进单孔腹腔镜手术经腱膜切口愈合的实验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3.6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与展望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6)伞式免气腹技术与气腹技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动物实验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经后腹膜腹腔镜与开放性肾盂成形术的相关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资料
        1.1 病例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手术器械设备
        2.2 术前准备
        2.3 麻醉方法
        2.4 手术方法
        2.5 术后随访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8)单孔腹腔镜(LESS)手术器械开发和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临床应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单孔腹腔镜的开口器的开发性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LESS手术器械的开发性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第三部分 LESS在泌尿外科临床应用性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统计学证明

(9)犬腹腔镜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史
        1.1.1 腹腔镜外科百年发展史
        1.1.2 腹腔镜手术的综合评价
    1.2 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1.2.1 与腹腔镜穿刺相关的并发症
        1.2.2 与气腹相关的并发症
    1.3 动物腹腔镜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动物腹腔镜技术在国外的应用
        1.3.2 动物腹腔镜技术在国内的应用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器材
        2.1.3 试验用药品及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麻醉对犬生理机能的影响
        2.2.2 不同二氧化碳气腹压对犬生理机能的影响
        2.2.3 犬腹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2.2.4 犬腹腔镜与开腹胆囊摘除术对比试验研究
        2.2.5 腹腔镜二次探查手术部位术后粘连情况
    2.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麻醉对犬生理机能的影响
        3.1.1 麻醉对犬临床体征的影响
        3.1.2 麻醉对犬循环系统的影响
        3.1.3 麻醉对犬呼吸系统的影响
    3.2 不同二氧化碳气腹压对犬生理机能的影响
        3.2.1 不同气腹压对临床体征的影响
        3.2.2 气腹压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3.2.3 气腹压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3.2.4 气腹压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3.2.5 气腹压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3.2.6 不同气腹压时腹腔内视野显露情况
    3.3 犬腹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3.3.1 犬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3.3.2 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3.3 犬腹腔镜膀胱切开与缝合术
        3.3.4 犬腹腔镜胃切开与缝合术
        3.3.5 犬腹腔镜胃固定术
    3.4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摘除术对比试验结果
        3.4.1 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
        3.4.2 手术对犬免疫应激反应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气腹压值对犬生理机能的影响
        4.1.1 二氧化碳做人工气腹的利弊
        4.1.2 二氧化碳气腹对临床体征的影响
        4.1.3 二氧化碳气腹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4.1.4 二氧化碳气腹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4.1.5 二氧化碳气腹对体温的影响
        4.1.6 二氧化碳气腹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4.1.7 二氧化碳气腹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4.2 犬腹腔镜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4.2.1 犬腹腔镜脾脏摘除术
        4.2.2 犬腹腔镜胆囊摘除术
        4.2.3 犬腹腔镜膀胱切开与缝合术
        4.2.4 犬腹腔镜胃切开、缝合与固定术
    4.3 犬腹腔镜与开腹胆囊摘除术对比试验研究
        4.3.1 手术与体温、白细胞、淋巴细胞
        4.3.2 手术对于细胞因子和急性期蛋白的影响
        4.3.3 手术与血糖
        4.3.4 手术与免疫球蛋白
        4.3.5 手术与CD_4~+、CD_8~+
        4.3.6 腹腔镜术后免疫功能抑制的发生机制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自制腹腔镜用肝包穿刺器的设计与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自制“Y”形冲洗联合负压吸引装置在膀胱血块清除术中的应用[J]. 徐小娜. 中国乡村医药, 2021(17)
  • [2]内循环水冷915 MHz微波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研究[D]. 董晓刚. 浙江大学, 2017(03)
  • [3]减孔腹腔镜与常规五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在中高位直肠癌的应用比较[D]. 赵智力. 郑州大学, 2016(02)
  • [4]腹腔镜技术建立小型猪肝损伤模型及肝脏环境变化的研究[D]. 张华. 东北农业大学, 2015(03)
  • [5]单孔腹腔镜手术专用器械研制及相关应用研究[D]. 王栋. 东南大学, 2015(08)
  • [6]伞式免气腹技术与气腹技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动物实验对比研究[D]. 邵新华. 广西医科大学, 2014(11)
  • [7]经后腹膜腹腔镜与开放性肾盂成形术的相关比较[D]. 张效杰.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 [8]单孔腹腔镜(LESS)手术器械开发和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临床应用性研究[D]. 徐啊白. 南方医科大学, 2010(12)
  • [9]犬腹腔镜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D]. 刘运枫. 东北农业大学, 2008(03)
  • [10]自制腹腔镜用肝包穿刺器的设计与使用[J]. 崔刚,王国欣,许健. 农垦医学, 2004(06)

标签:;  ;  ;  ;  ;  

自制腹腔镜肝毛细血管的设计与使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