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访问控制交换机在小区宽带接入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陆洋[1](2018)在《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文中认为宽带接入网是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重点与关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通信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用户对网络质量的需求逐渐提高,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的兴起也给网络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宽带接入网依然是通信网发展的瓶颈之一,选用适当的接入网技术高效地进行宽带接入网的建设部署是解决如今所面临问题的关键。本文围绕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展开实践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综述宽带接入网技术的总体发展状况,分析在工程实践中合理运用接入网技术的必要性;概述了宽带接入技术架构,对宽带接入网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多种宽带接入技术在传输效率、传输方式、部署成本、建设环境等方面的特性;(2)分析研究了FTTH技术的典型方案和部署原则,从网络结构对FTTH接入方式进行了分析,阐述了OLT、ONU和ODN的功能和具体的部署策略,分析说明了FTTH所适用的应用场景;通过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建模,提出了基于GPON的FTTH接入技术的多种建设方案模型;(3)基于GPON的FTTH接入技术,根据用户应用需求设计实现了淮阴师范学院两个校区的宽带接入方案,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接入层OLT、BRAS设备、网管系统、双机热备和光猫的部署。详细阐述了工程施工可行性、施工方法及施工验收测试结果。
郑凌[2](2019)在《高性能SDN数据面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规模和应用需求的大幅增长与现有网络的服务能力及环境的矛盾变得日益显着。网络带宽的持续攀升、网络业务的丰富化、个性化等都向构建互联网基础架构的交换机和路由器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现有网络设备的功能依赖于封闭硬件的特性,导致其难以适应新功能新业务的多样化需求。针对上述情况,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提出了全新的探索思路:将网络设备的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解耦合,网络的控制功能由统一的控制器完成,实现网络的集中化控制。网络交换设备实仅现数据转发的功能,构成SDN的数据面。控制器与交换机之间采用开放的可编程接口,构建动态、开放、可控的网络环境。因此,SDN作为一项新兴的网络技术,正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持续关注。作为构建SDN网络的基础设施,SDN数据面根据上层的数据转发规则,完成高速的业务处理与数据转发,是影响整个网络的性能的关键所在。随着网络带宽的高速发展以及不同新型业务的出现,需要SDN数据面满足高带宽、大容量、更精细的流识别与服务质量保障等需求。本文重点研究SDN的数据面,从数据面的功能结构出发,结合实际工程应用的需要,对高带宽环境下SDN数据面对输入业务进行线速处理的若干关键技术和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了SDN多级流表的构建问题。针对SDN中流表规模的扩张以及流表存储资源利用率低效的问题,提出一种两步式多级流表构建算法。第一步基于流表中不同的流类别对匹配域进行拆分,简化不同流类别之间的通配表项;第二步根据匹配域的重复率对流表进行正交分解,进一步压缩了流表中的冗余表项。仿真表明,该算法能够压缩60%以上的流表存储空间,并且能够达到100Gbps的线速处理能力。2.研究了SDN数据面中的高速分组分类问题。针对现有方法无法对范围匹配提供较好支持的问题,提出一种支持范围匹配的分组分类算法(RSBV)以及一种支持任意字段匹配的高速分组分类算法(AFBV)。RSBV算法首先分析了范围匹配的特点,将范围匹配规则集进行分级预编码并存储在存储器中。在查找时,根据各个子字段的查找结果进行布尔运算得出最终的匹配结果。在此基础上,AFBV算法结合了RSBV算法和二维流水结构的Stride BV算法,将规则的匹配域分为不同的类型并进行并行处理,从而能够支持精确匹配,前缀匹配,范围匹配以及任意位置掩码匹配等多种字段类型。两种算法都能够通过二维流水的硬件架构,提高数据处理速度。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位宽为512 bit,共1K条规则的规则集,AFBV算法的数据吞吐率能够达到520MPPS。相对于对比方法,本文算法在有效支持范围匹配的基础上,数据吞吐率提高了37%44%,相对于TCAM功耗降低了43%。3.研究了SDN数据面中,共享缓存虚拟输出排队的场景下的高性能队列管理问题。这部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针对共享缓存交换结构中,在突发流量下多队列的公平性问题,采用了一种共享-保障队列管理机制(SPQM)。其核心思想是将存储空间分为共享区和保障区。每个端口具有自己的保障缓存区,不能被其他端口使用。共享区的存储空间被所有端口所共享。为分析SPQM机制的性能,使用排队理论对缓存分区问题进行形式化描述,并推导得出闭合形式的公式。通过数值分析,可求解出近似最优化的缓存分区方案。仿真结果表明SPQM机制相对于对比方法,能够在非均匀业务流量场景下降低系统的总体阻塞概率。此外,我们在基于FPGA的以太网交换平台上验证了该方法的性能,表明该方法具有时间复杂度低,易于硬件实现的优点。第二,在多优先级队列的场景下,研究了面向多优先级队列的服务质量保障(QoS)优化问题。为了实现共享缓存的高效利用,同时为不同优先级队列提供区分服务,提出一种基于优先级门限反压的QoS优化方法(BQOM)。其主要思想是在入队端增加基于反压机制的优先级门限。当较高优先级流量较大时,主动抑制较低优先级的入队流量,保证高优先级流量得到更好服务从而降低系统总体的阻塞概率。利用排队理论对系统进行建模与分析,并得出最优化的优先级门限划分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降低系统的总体阻塞概率的同时,增加缓存利用率。此外,我们在FPGA上实现了该方法,并通过一个具体的接入网络案例进一步验证了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实际网络中运行效果良好。4.研究了SDN数据面中高速大容量分组缓存的问题。首先,针对高性能SDN交换机对于高速大容量数据包缓存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并行混合的SRAM/DRAM分组缓存架构。此外,为实现高速缓存空间的有效利用并优化片外DRAM的带宽利用率,提出一种超时触发的动态缓存管理算法(DMA-HT)。该算法为每个队列动态分配缓存,并增加一个超时字段,用于控制每个队列在缓存中的停滞时间。为分析算法性能,使用排队理论对所提算法进行建模,并对多项性能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可以在多种流量场景下,得出停滞超时时间的最优解。软件仿真与FPGA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的丢包率与时延,并能够在最坏情况下,将DRAM的带宽利用率提高2.1倍。
周小俊[3](2019)在《基于SDN的虚拟机网络访问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本文首先对传统数据中心网络中基于物理网络设备的用户入网访问控制技术进行介绍,再对SDN网络中的访问控制技术的相关研究作出分析,对SDN网络架构的相关技术,如OpenFlow协议,支持OpenFlow协议的数据平面虚拟交换机和SDN控制平面核心组件控制器,并重点分析和介绍了典型的SDN系统中的数据平面实现:OpenvSwitch虚拟交换机和控制平面实现:Ryu控制器。其次,本文在分析了传统网络中采用的网络访问控制技术在虚拟化环境下对虚拟机进行网络访问控制时面临的问题和局限,提出采用OpenFlow协议的SDN技术来实现虚拟化环境下虚拟机网络访问控制方案,并设计了一种基于SDN网络的自定义虚拟机用户入网控制协议,来实现对虚拟机用户的接入网络操作进行访问控制。本文对自定义访问控制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分析。针对自定义访问控制协议中的认证服务器模块和客户端模块进行了设计与实现,并详细描述了网络中虚拟机用户入网访问控制的认证过程。对认证服务器模块中的消息监听模块,消息处理模块和信息认证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与实现,对认证客户端模块中的获取用户认证信息模块,特殊报文的发送和接收处理模块,认证信息的发送与确认模块进行了设计和实现。最后,本文对自定义虚拟机用户入网访问控制协议的实现进行的测试,使用Ryu控制器,OpenvSwitch虚拟交换机和两个虚拟主机搭建成不同的实验平台,对自定义协议中的认证服务器模块和客户端模块的工作性能进行测试,对不同网络条件中的虚拟机用户入网访问控制的认证过程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Ryu控制器上开发的认证模块能够正常工作,达到了对虚拟机用户进行入网访问控制的目的,可以实现对虚拟机入网进行细粒度的认证控制过程。
胡南[4](2019)在《一种基于虚拟服务器的小区云网络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单一设备为主的工作娱乐方式由于设备本身硬件的制约逐渐无法满足当下小区住户的日常需求。近年来,多屏互动技术的应用使得家用智能终端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为小区住户提供丰富的娱乐形式,使得前面所述的问题得以解决。此外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普及,由于云端的虚拟机维护方便且配置方式简单,因此使用云端的虚拟机来取代用户家庭电脑来提供多屏互动的云服务成为了一种趋势。然而这种云服务对于带宽要求较高,会与住户上网业务造成一定程度的冲突。因此需要一种新的云服务架构来满足当下小区住户的需求。考虑到当下光纤网络凭借其在传输速度上的优势已经开始成为大部分地区小区接入方案的首选,因此提出一种可以结合光纤网络优势并可以满足这种面向小区用户的云服务的网络架构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面对这样的需求,本文基于光纤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可以支持小区云服务正常运行并兼顾光纤网络设备工作效率的网络架构配置方案。并且为了更进一步的对用户虚拟机的带宽做出实时的动态的监管,本文基于XenServer虚拟化平台的虚拟网络架构,提出了一种利用SDN技术侧重用户服务等级并具有一定公平性的弹性带宽管理策略。并同时出于管理与安全的考虑,提出了一种访问控制策略来辅助已有的云服务的安全保障措施。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背景与意义,并简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接下来对相关技术做出了介绍,最终选择了Ryu控制器和Mininet作为策略仿真实现的工具。然后对业务场景做出了需求分析,提出了整个网络架构需要提供的功能点。然后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整个网络架构进行从实体网络配置到虚拟网络管理功能的设计,并在之后对提出的策略进行了程序仿真实现。最后搭建了测试环境,按照设计中的功能点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网络架构可以满足业务场景需求,实现了对于用户QoS的差异化的监控,符合设计的目标。最后总结了本文的工作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王浩[5](2015)在《校园网安全接入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网络安全接入技术是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防火墙、VPN等技术等传统网络安全技术,关注的是外网安全。但随着局域网及其技术的高速发展,内网已成为网络安全中的薄弱环节,内网安全接入技术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研究校园网内网的安全接入技术。校园网具有用户数量大、群体复杂、稳定性要求高等特点。如若管理不善,就会导致其来自内网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多。本文以实际校园网建设为背景,对校园网安全接入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本文对MAC地址过滤与绑定、PPPoE拨号、802.1x技术、基于Portal的Web认证等常见的网络安全接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了这些安全接入技术的基本工作过程、使用环境,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为解决校园网络的安全接入问题,形成一个可推广、便于实现的安全接入方案,本文由整体到局部进行需求分析,由局部到整体进行设计方案整合。以某中职校的校园网为例,针对校园网中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设计了不同安全区域的接入方案。此外,作者对方案模型进行了实践研究,对安全接入方案的各个部分予以应用,并对核心配置进行了分析和注释。最后,本文对安全接入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测试,客观记录了测试结果。本文通过研究和应用实践,形成了可推广应用的校园网安全接入方案。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方案能够解决校园网安全接入的大部分需求,对提升校园网的安全性具有一定效果。
高亚军[6](2013)在《基于接入交换机的Web认证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IPv6得到逐步推广,传统的网络管理技术备受挑战,而安全、有效、便捷的接入认证技术对用户和运营商都至关重要,是网络实现可管理、可运营的关键,适用于IPv4/IPv6有线/无线复杂网络环境的接入认证技术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目前,主要的接入认证方式有PPPoE、IEEE802.1x和Web认证,这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所进行选择。其中,Web认证无需客户机安装任何认证软件,客户机使用浏览器即可完成认证,能够让客户方便、快捷地接入网络。同时,Web认证与业务密切相关,运营商在用户上网时向用户推送认证页面,可以在该页面上开展广告业务、服务选择和信息发布等增值业务。但传统的Web认证主要是在网络出口集中进行准出控制,而对基于接入交换机的Web认证网络准入控制的研究还较少。论文在对各种主流认证接入技术进行对比后,结合源地址验证技术,提出了基于接入交换机的Web认证方案,利用接入交换机作为访问控制点,研究了基于接入交换机的访问控制机制与接入认证系统。Web认证系统包括客户端、接入交换机访问控制端、Web认证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四个部分。论文的研究重点是,在资源受限的接入交换机上,基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设计了IPv4/IPv6地址转换模块、HTTP重定向服务模块以及SNMP控制代理模块,实现了基于接入交换机的IPv4/IPv6的HTTP重定向和接入控制。论文在华南理工大学校园网中,构建了IPv4/IPv6实验网络环境,对系统进行了测试,通过功能模块测试和用户接入认证系统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IPv4/IPv6网络接入认证的各种功能,在满足一定数量的用户有效接入认证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麦欢怡[7](2012)在《小区宽带+WLAN融合业务的实现》文中提出随着数据业务的飞速发展,手机用户对网络速度、网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GPRS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WLAN作为重要的补充手段,其接入方便性广受用户欢迎,中国移动也将WLAN业务列为重点推广的业务。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固网用户,小区宽带业务的市场也非常重要。小区宽带+WLAN融合业务正迎合了市场与技术发展的这些需要。在首次推出此业务之前,首先要确认其在现网中部署的方案。本文首先分析了在通信行业内部小区宽带和WLAN的发展情况,由此引出小区宽带+WLAN融合业务发展的趋势,而寻找这项融合业务的技术实现方案,就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工作。本文回顾了PPPoE协议的基本内容,在该协议的基础上展开论述了小区宽带认证的实现过程。并且介绍中国移动使用的WLAN标准,深入研究WLAN业务实现过程。为小区宽带+WLAN融合业务技术实现方案研究做好铺垫。结合中国移动城域网组网结构以及业务需求,研究得出2种小区宽带+WLAN融合组网方案,通过综合比较选择出最优方案,然后进一步详细设计,指出实现该方案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并在现网中搭建方案实施环境,通过具体实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本文工作对小区宽带+WLAN融合业务的技术实现、商业运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马佳年[8](2012)在《移动公司传送网发展策略》文中提出移动传送网是支撑各类业务网络的基础网络,作为最底层的基础资源,移动传送网的规划与建设历来受到运营商的重点关注。由于业务经营范围长期局限于移动语音的原因,移动公司的移动传送网络一直围绕基站接入需求规划、建设,以铜缆为主要介质,以SDH为主要组网技术,能够满足低速率、小颗粒、高Qos保障的语音通信需求,由于流量较小,网络结构上对于局部区域的收敛、汇聚能力要求不高。但随着近年来基于手机的数据业务需求不断增长、移动公司开始介入固网市场,造成数据流量大幅增长,迫切需要引入光缆网络,以更新的组网技术手段,在保障语音通信质量不降的前提下,大力提升网络对数据业务的承载、传送能力。本文规划了光缆网络的目标架构和光缆部署策略。该架构以移动公司传送网现有架构为基础,在满足传统基站接入稳定性需求的同时,能够满足有线业务接入的灵活性要求。该架构实现了局部区域汇聚收敛功能,能够满足大流量数据承载需求。本文对基于PTN和GPON技术的传送网进行业务承载能力和可控性的测试,为规划其组网策略提供可行性依据。在分析当前并存的移动传送网组网技术PTN、SDH、IP OVER WDM、PON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运营商滚动规划对于新老业务类型还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长期并存的判断,考虑设备和技术更新与保护既有设备投资并重,提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多种组网技术也将长期并存的判断。据此,分别提出基于PTN、PON等不同组网技术的组网策略和应用范围。
江洲[9](2011)在《济南市政务中心政务网建设方案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一五”是济南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对政府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济南市政府将结合政务中心建设,以建设“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全市统一完善的电子政务网络和信息资源支撑平台为目标,强化升级电子政务信息平台的技术性能和系统功能。本文首先对政务网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济南市政务中心大楼对综合通信业务需求和现有各部门的业务网络情况,对用户需求及业务需求进行细致分析和调研并进行了流量与带宽测算研究。提出了济南市政务中心政务内网、政务外网整体网络设计方案,并对网络出口规划方案、VLAN设计方案、路由规划方案和部分新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考虑到电子政务类业务的特殊性,针对政务网业务的QoS需求,提出了济南政务中心政务网QoS部署策略。针对济南市政务中心电子政务网系统严格的安全性要求,提出了整体性的网络安全与管理解决方案。
傅立海[10](2011)在《EPON技术在小区宽带接入网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用户多元化宽带业务需求的日益增长,人们对网络带宽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接入方式已无法满足客户的实际增长需求。无源光网络(EPON)技术的应用,成为解决现有问题的有效途径。本论文通过宽带接入网现状的调研,了解接入网现状,分析了目前主要的宽带接入技术,发现存在制约业务发展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结合用户业务需求,并通过研究EPON技术的基本结构、传输原理和关键技术,与传统的宽带接入方式进行对比,深入研究EPON技术的优越性、先进性和广泛应用的可行性。本文研究的重点是EPON技术在小区宽带接入网的方案设计和实施。结合用户需求分析,针对不同客户群科学设计EPON技术的应用方案,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宽带接入模式,达到满足客户需求和科学合理经济建设的目的。结合锦绣泉城小区宽带接入的实际案例,按照设计方案在该小区采用EPON技术接入,实现OLT.ONU和分光器设备的合理选址、选型和安装,实现ODN网络的经济建设。根据济南联通的统一规划,科学计算所需IP地址数量,并配备完善的网管系统,保障进行动态和灵活的网络管理功能。项目实施完毕,论文验证EPON技术在锦绣泉城小区的实施成效。分别按照ADSL接入、LAN接入和EPON接入方式,从经济可行、技术先进性和投资效益方面进行实际对比,得出了采用EPON技术的FTTH模式接入是最适合该小区建设的模式,具有节约运营成本、技术先进、适应多元化业务需求、可持续发展等诸多优势。通过研究测试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和实施的显着成效。最后,总结了论文取得的成果,展望EPON技术的发展前景。EPON技术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并与GPON技术相互补充,伴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成熟,现有的ODN网络将逐步平滑演进到下一代10GEPON、10GGPON系统,高性价比的PON网络系统,会把人们多元化的通信业务需求变得更高效、便捷。
二、访问控制交换机在小区宽带接入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访问控制交换机在小区宽带接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宽带接入技术的现状 |
1.3 本文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互联网宽带接入关键技术研究 |
2.1 宽带接入技术架构 |
2.2 ADSL接入技术 |
2.2.1 ADSL技术特点与性能 |
2.2.2 ADSL接入方式 |
2.2.3 ADSL调制原理 |
2.2.4 ADSL接入在信息化小区的应用 |
2.3 光纤接入技术 |
2.3.1 光纤接入方式的特点与结构 |
2.3.2 PON技术结构与特点 |
2.3.3 EPON接入技术 |
2.3.4 GPON接入技术 |
2.3.5 EPON与 GPON的对比 |
2.3.6 光纤接入技术在信息化小区的应用 |
2.4 HFC接入技术 |
2.4.1 CATV网络简介 |
2.4.2 HFC宽带接入技术 |
2.5 几种有线接入技术的比较 |
2.6 无线接入技术 |
2.6.1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分类 |
2.6.2 无线接入技术的优势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GPON的 FTTH接入方案分析 |
3.1 基于GPON的 FTTH网络结构 |
3.2 基于GPON的 FTTH部署规划 |
3.2.1 OLT部署 |
3.2.2 ONT/ONU部署 |
3.2.3 ODN部署 |
3.3 FTTH场景方案模型 |
3.3.1 新建多层住宅方案模型 |
3.3.2 新建高层住宅方案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GPON的 FTTH接入技术工程实践 |
4.1 淮阴师范学院FTTH接入方案设计 |
4.1.1 网络拓扑结构及设计思路 |
4.1.2 接入层OLT |
4.1.3 BRAS设备 |
4.1.4 网管系统 |
4.1.5 双机热备部署方案 |
4.1.6 设备面板 |
4.1.7 光猫 |
4.2 宽带线路工程实施 |
4.2.1 宽带线路工程概况 |
4.2.2 工程施工方案 |
4.2.3 分布施工方法 |
4.3 宽带线路工程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高性能SDN数据面若干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软件定义网络的起源与发展 |
1.2.1 软件定义网络的起源 |
1.2.2 软件定义网络的发展 |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1.3.1 高性能SDN数据面研究的必要性 |
1.3.2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贡献 |
1.4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软件定义网络研究进展 |
2.1 SDN数据平面关键技术 |
2.1.1 Open Flow流表与协议标准的演进 |
2.1.2 数据面可编程技术 |
2.1.3 高性能SDN交换机的设计与实现 |
2.2 SDN控制平面关键技术 |
2.2.1 SDN控制器设计 |
2.2.2 SDN编程语言与接口 |
2.3 SDN应用研究 |
2.3.1 流量工程 |
2.3.2 网络管理与测量 |
2.3.3 虚拟化 |
2.3.4 网络安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DN高效转发流表相关技术研究 |
3.1 引言 |
3.2 SDN多级流表构建算法 |
3.2.1 相关工作 |
3.2.2 Open Flow流表的符号描述 |
3.2.3 两步式多级流表构建算法 |
3.2.4 性能仿真 |
3.3 支持任意字段匹配的高速分组分类算法 |
3.3.1 相关工作 |
3.3.2 支持范围匹配的高速分组分类算法:RSBV |
3.3.3 RSBV算法的FPGA实现 |
3.3.4 支持任意字段的高速分组分类算法:AFBV |
3.3.5 性能仿真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DN数据面高性能队列管理机制研究 |
4.1 引言 |
4.2 基于共享缓存交换的共享-保障分区策略 |
4.2.1 问题描述与相关工作 |
4.2.2 系统模型 |
4.2.3 理论分析 |
4.2.4 数值分析 |
4.2.5 仿真结果 |
4.2.6 FPGA实现与实验验证 |
4.3 面向多优先级队列的Qo S优化方法 |
4.3.1 问题描述 |
4.3.2 系统模型与分析 |
4.3.3 基于优先级门限反压的Qo S优化方法 |
4.3.4 仿真结果 |
4.3.5 案例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速大容量分组缓存机制研究 |
5.1 引言 |
5.2 相关工作 |
5.3 系统设计 |
5.3.1 基于并行HSD的分组缓存架构 |
5.3.2 DMA-HT缓存管理算法 |
5.4 性能分析 |
5.4.1 系统模型 |
5.4.2 丢包率 |
5.4.3 平均时延 |
5.4.4 DRAM带宽利用率 |
5.5 数值分析 |
5.5.1 数值结果 |
5.5.2 性能对比 |
5.6 仿真与验证 |
5.6.1 软件仿真 |
5.6.2 FPGA验证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内容总结 |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基于SDN的虚拟机网络访问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的架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
2.1 网络访问控制技术 |
2.1.1 相关概念 |
2.1.2 入网访问控制技术 |
2.2 SDN技术 |
2.2.1 SDN基本框架 |
2.2.2 Open Flow交换机 |
2.2.3 SDN控制器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虚拟机网络访问控制系统设计 |
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3.1.1 基本架构 |
3.1.2 系统工作过程 |
3.2 自定义网络认证协议 |
3.3 认证客户端模块 |
3.4 认证服务器模块 |
3.5 基于特殊报文的认证和访问控制原理 |
3.5.1 特殊报文(Packet For Authentication)PFA的设计 |
3.5.2 基于PFA报文的认证原理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虚拟机网络访问控制系统实现 |
4.1 认证服务器模块设计 |
4.1.1 控制器核心模块 |
4.1.2 消息监听模块 |
4.1.3 消息处理模块 |
4.1.4 信息认证模块 |
4.2 客户端模块 |
4.2.1 获取用户信息模块设计 |
4.2.2 PFA报文发送与接收模块 |
4.2.3 认证信息的发送与确认模块设计 |
4.3 认证过程 |
4.4 协议实现环境搭建 |
4.4.1 Ryu控制器的安装配置 |
4.4.2 OVS虚拟交换机安装 |
4.4.3 Mininet安装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2 功能测试 |
5.2.1 测试用例设计 |
5.2.2 测试过程及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4)一种基于虚拟服务器的小区云网络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SDN研究现状 |
1.2.2 光纤小区QoS现状 |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知识介绍 |
2.1 光纤网络与XenServer |
2.1.1 光纤网络介绍 |
2.1.2 XenServer介绍 |
2.2 SDN简述 |
2.2.1 SDN介绍 |
2.2.2 OpenFlow协议介绍 |
2.2.2.1 流表简述 |
2.2.2.2 OpenFlow协议演进 |
2.3 Open vSwitch简述 |
2.4 SDN控制器 |
2.4.1 现有主流SDN控制器介绍 |
2.4.2 Ryu控制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虚拟服务器的小区云网络需求分析 |
3.1 小区云应用场景分析与系统整体目标 |
3.2 网络架构需求分析 |
3.3 虚拟网络管理需求分析 |
3.3.1 访问控制功能需求分析 |
3.3.2 QoS控制功能需求分析 |
3.3.3 用户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3.4 其余功能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虚拟服务器的小区云网络设计 |
4.1 底层网络架构设计 |
4.2 虚拟网络控制模块设计 |
4.2.1 总体架构设计 |
4.2.2 底层通信模块与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
4.2.3 支撑模块 |
4.2.4 策略执行模块 |
4.3 共享带宽策略设计 |
4.3.1 对现有共享带宽策略的分析 |
4.3.2 共享带宽策略设计 |
4.3.2.1 弹性带宽机制 |
4.3.2.2 共享带宽账户机制 |
4.3.3 带宽分配策略 |
4.3.3.1 带宽探测机制 |
4.3.3.2 双优先级分配机制 |
4.3.3.3 带宽再回收机制 |
4.4 区分服务模块设计 |
4.5 访问控制模块设计 |
4.5.1 通信授权子模块设计 |
4.5.2 访问屏蔽子模块设计 |
4.6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基于虚拟服务器的小区云网络实现 |
5.1 底层网络架构实现 |
5.2 底层支持模块实现 |
5.2.1 用户管理模块实现 |
5.2.2 底层通信模块仿真实现 |
5.2.2.1 Ryu的 REST API |
5.2.2.2 仿真环境下通信模块的实现 |
5.3 支撑模块仿真实现 |
5.3.1 消息解析封装模块实现 |
5.3.1.1 队列设置相关数据结构 |
5.3.1.2 解析封装的具体实现 |
5.3.2 性能监测模块仿真实现 |
5.4 QoS模块仿真实现 |
5.4.1 共享带宽模块仿真实现 |
5.4.1.1 共享带宽整体逻辑实现 |
5.4.1.2 带宽分配策略实现 |
5.4.2 区分服务模块仿真实现 |
5.5 访问控制模块实现 |
5.5.1 通信授权功能的实现 |
5.5.2 访问屏蔽功能的实现 |
5.6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环境介绍 |
6.1.1 mininet介绍 |
6.1.2 测试环境设计 |
6.2 共享带宽机制测试 |
6.2.1 带宽探测机制测试 |
6.2.2 带宽回收机制测试 |
6.2.2.1 再回收策略测试 |
6.2.2.2 0-1 回收机制测试 |
6.3 区分服务模块测试 |
6.3.1 数据包解析与HTTP细分功能测试 |
6.3.2 区分服务策略功能测试 |
6.4 访问控制模块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校园网安全接入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网络安全时代背景 |
1.1.2 我国网络安全环境 |
1.1.3 校园网安全形势 |
1.2 研究意义 |
1.2.1 网络安全的研究意义 |
1.2.2 校园网安全接入技术的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现状 |
1.4.1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4.2 主流的网络安全接入技术 |
1.4.3 网络安全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 |
1.5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1.5.1 研究内容与范围 |
1.5.2 论文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常见网络安全接入技术研究与对比 |
2.1 课题研究技术选择依据 |
2.2 MAC地址过滤、绑定技术研究 |
2.2.1 MAC地址过滤、绑定技术 |
2.2.2 使用MAC地址绑定、过滤技术防御ARP攻击 |
2.2.3 校园网中应用MAC地址绑定、过滤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
2.3 PPPOE拨号技术研究 |
2.3.1 PPPo E拨号技术 |
2.3.2 校园网中应用PPPoE拨号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
2.4 802.1X技术研究 |
2.4.1 802.1x技术 |
2.4.2 校园网中应用 802.1X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
2.5 基于PORTAL的WEB认证技术研究 |
2.5.1 Portal技术的组网形式 |
2.5.2 校园网中应用Web认证的可行性分析 |
2.6 PROXY(代理)技术研究 |
2.6.1 Proxy技术的主要功能 |
2.6.2 校园网中应用Proxy Server的可行性分析 |
2.7 无线局域网中应用的加密协议研究 |
2.7.1 加密协议WEP、WPA及WPA2 |
2.7.2 校园网中应用无线局域网加密认证协议的可行性分析 |
2.8 安全接入技术对比分析 |
2.8.1 工作原理的对比分析 |
2.8.2 优缺点分析 |
2.9 本章小结 |
第3章 校园网安全接入技术应用方案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校园网现状及特点 |
3.1.2 校园网安全接入需求 |
3.2 设计目的与原则 |
3.2.1 应用方案设计目的 |
3.2.2 应用方案设计原则 |
3.3 方案设计 |
3.3.1 服务器安全接入内网设计 |
3.3.2 教师移动设备安全接入内网设计 |
3.3.3 学生宿舍安全接入内网设计 |
3.3.4 教师设备安全访问外网设计 |
3.3.5 学生机房安全访问外网设计 |
3.3.6 校园网安全接入整体方案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设计方案实现与应用测试 |
4.1 设计方案实现 |
4.1.1 使用MAC地址绑定技术实现服务器区安全接入内网 |
4.1.2 使用 802.1x技术实现教师办公区安全接入内网 |
4.1.3 使用PPPoE技术实现学生宿舍区安全接入内网 |
4.1.4 使用Web认证技术实现教师设备安全访问外网 |
4.1.5 使用Proxy技术实现学生机房安全访问外网 |
4.2 方案效果测试 |
4.2.1 安全接入内网测试 |
4.2.2 安全访问外网测试 |
4.3 测试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接入交换机的Web认证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工作 |
1.4 本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
2.1 DHCP 协议 |
2.2 SAVI 技术 |
2.3 SNMP 协议 |
2.3.1 SNMP 管理模型 |
2.3.2 Net-snmp |
2.4 嵌入式 Linux 内核模块机制 |
2.5 Netfilter |
2.5.1 Netfilter 的实现机制 |
2.5.2 Netfilter 的连接跟踪机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接入交换机的 Web 认证系统的整体设计 |
3.1 基于接入交换机的 Web 认证的流程设计 |
3.2 基于接入交换机的 Web 认证系统的整体设计 |
3.3 接入交换机访问控制部分的功能模块划分 |
3.3.1 地址转换模块 |
3.3.2 HTTP 服务模块 |
3.3.3 SNMP 控制代理模块 |
3.3.4 拦截与过滤执行模块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接入交换机访问控制部分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地址转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1.1 目的 MAC 地址非本机的处理 |
4.1.2 IP 地址转换的处理 |
4.1.3 IPv4 的 IP 地址转换处理 |
4.1.4 IPv6 的 IP 地址转换处理 |
4.2 HTTP 服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2.1 HTTP 重定向的实现 |
4.2.2 HTTP 服务模块的实现 |
4.3 SNMP 控制代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3.1 MIB 访问部分的实现 |
4.3.2 消息处理部分的实现 |
4.4 拦截与过滤执行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2 功能模块测试 |
5.2.1 地址转换功能测试 |
5.2.2 重定向功能测试 |
5.2.3 SNMP 控制代理管理功能测试 |
5.2.4 SNMP 控制代理接入控制测试 |
5.3 系统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7)小区宽带+WLAN融合业务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行业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PPPoE协议及小区宽带业务的实现 |
2.1 PPPoE协议 |
2.2 小区宽带业务 |
2.2.1 小区宽带业务概念 |
2.2.2 小区宽带组网方式 |
2.2.3 小区宽带认证实现过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WLAN技术 |
3.1 WLAN技术 |
3.1.1 WLAN标准类型 |
3.1.2 中国移动WLAN |
3.2 WLAN业务实现 |
3.2.1 WLAN业务概念 |
3.2.2 WLAN业务实现过程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小区宽带+WLAN融合业务设计与实现 |
4.1 小区宽带+WLAN融合业务概念 |
4.2. 移动城域网组网结构介绍 |
4.3 小区宽带+WLAN融合组网方案选择 |
4.3.1 新增移动专用BRAS |
4.3.2 利用移动城域网BRAS |
4.3.3 方案综合比较选择 |
4.4 组网方案设计 |
4.4.1 认证流程设计 |
4.4.2 业务流程设计 |
4.4.3 带宽分配及保障 |
4.5 组网方案实现 |
4.5.1 客户侧配置 |
4.5.2 铁通城域网侧配置 |
4.5.3 中国移动城域网侧配置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融合业务组网测试 |
5.1 融合业务组网方案测试 |
5.2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移动公司传送网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基本概念 |
1.2 移动传送网的发展历史 |
1.3 移动传送网演进的必要性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 |
1.5 本文结构安排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移动传送网关键技术 |
2.1 SDH/MSTP/MSAP技术发展 |
2.2 IP OVER WDM/OTN技术发展 |
2.3 PTN技术发展 |
2.4 PON技术发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PTN及GPON性能测试 |
3.1 PTN网络能力测试 |
3.1.1 CES业务承载能力测试 |
3.1.2 E-Link业务承载能力测试 |
3.1.3 Qo S功能测试 |
3.1.4 网络调整测试 |
3.1.5 WLAN业务承载测试 |
3.1.6 专线业务承载测试 |
3.2 GPON能力测试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组网策略研究及实践应用 |
4.1 光缆物理网的发展策略 |
4.1.1 目前移动传送网的不足 |
4.1.2 光缆物理网的目标架构 |
4.2 PTN组网应用策略 |
4.2.1 PTN组网策略 |
4.2.2 PTN应用策略 |
4.3 PON应用与承载策略 |
4.3.1 OLT部署应用策略 |
4.3.2 FTTX网络部署应用策略 |
4.4 小区宽带接入应用 |
4.4.1 某小区宽带接入设置原则和网络结构 |
4.4.2 小区设备配置 |
4.4.3 小区宽带接入网络安全的设计 |
4.4.4 小区内部基站设置 |
4.4.5 组网方式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网络发展展望 |
5.1 通信网发展展望 |
5.2 移动传送网业务承载发展展望 |
5.3 移动传送网承载技术发展展望 |
5.4 移动传送网网络结构发展展望 |
5.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术语解释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9)济南市政务中心政务网建设方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济南政务中心政务网关键技术研究 |
2.1 网络架构研究 |
2.2 QoS技术分析 |
2.2.1 QoS服务模型 |
2.2.2 QoS技术实现 |
2.3 网络安全技术 |
第三章 济南市政务中心政务网需求分析及流量与带宽测算研究 |
3.1 基础数据通信网络需求 |
3.2 数据通信网络设计目标与原则 |
3.2.1 总体目标 |
3.2.2 基本原则 |
3.3 设备选型分析 |
3.4 网络流量与带宽测算 |
3.4.1 现网业务流量分析 |
3.4.2 济南市电子政务网络业务流量测算 |
第四章 济南市政务中心政务网建设方案设计 |
4.1 电子政务内网中心楼宇网络设计 |
4.1.1 电子政务内网核心交换层网络设计 |
4.1.2 电子政务内网汇聚层网络设计 |
4.1.3 电子政务内网接入层网络设计 |
4.1.4 电子政务内网带宽设计分析 |
4.1.5 电子政务内网中心楼宇网络出口安全设计 |
4.1.6 电子政务内网GDC区域安全部署设计 |
4.2 电子政务外网中心楼域网络设计 |
4.2.1 电子政务外网核心交换层网络设计 |
4.2.2 电子政务外网汇聚层网络设计 |
4.2.3 电子政务外网接入层网络设计 |
4.2.4 电子政务外网带宽设计分析 |
4.2.5 电子政务外网中心楼宇网络出口设计 |
4.2.6 电子政务外网IDC区域安全部署设计 |
4.3 VLAN设计方案 |
4.3.1 VLAN划分方法选择 |
4.3.2 VLAN整体设计 |
4.4 IP地址及设备命名规划方案 |
4.4.1 规划原则 |
4.4.2 网络设备命名规则 |
4.4.3 网络设备命名总体原则 |
4.5 路由规划方案 |
4.5.1 路由设计原则 |
4.5.2 路由协议选择 |
4.6 组播的设计和部署规划方案 |
4.7 济南政务中心网络QoS部署策略 |
第五章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案设计 |
5.1 建设目标 |
5.2 建设内容 |
5.3 统一网络管理平台 |
5.3.1 应用组网图 |
5.3.2 网络管理模式 |
5.3.3 网管的安全部署 |
5.4 网络安全规划方案 |
5.4.1 安全设备选型建议 |
5.4.2 济南市电子政务内网安全设计 |
5.4.3 济南市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设计 |
5.4.4 政务网络安全要关注的问题 |
5.4.5 济南政务网络安全措施 |
5.5 统一的身份认证、安全接入和行为审计平台 |
5.5.1 济南政务中心CAMS用户管理解决方案 |
5.5.2 CAMS业务认证流程 |
5.5.3 端点准入防御EAD解决方案 |
5.5.4 EAD硬件选型依据以及相关说明 |
5.6 统一的流量分析和监控平台 |
5.6.1 NetStream技术 |
5.6.2 NTA解决方案的典型组网 |
5.6.3 Xlog日志审计系统 |
第六章 论文工作总结与下一步研究工作 |
6.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EPON技术在小区宽带接入网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宽带接入网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主要研究和完成的工作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接入网的相关技术和理论 |
2.1 接入网的概念 |
2.1.1 接入网的定义 |
2.1.2 接入网的界定 |
2.1.3 一般物理结构 |
2.2 接入网的功能和协议参考模型 |
2.2.1 接入网的功能模型 |
2.2.2 接入网的参考模型 |
2.3 接入网的主要接口 |
2.3.1 业务节点接口(SNI) |
2.3.2 用户网络接口(UNI) |
2.3.3 维护管理接口(Q3) |
2.4 目前宽带接入网应用的技术 |
2.4.1 DSL技术 |
2.4.2 以太网(LAN)接入技术 |
2.4.3 CABLE MODEM技术 |
2.4.4 光接入技术 |
2.4.5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
2.5 宽带接入网存在的问题 |
2.5.1 ADSL接入方式存在的问题 |
2.5.2 FTT_x+LAN方式存在的问题 |
2.5.3 主要接入技术比较 |
2.6 宽带接入市场发展趋势 |
2.6.1 DSL短期内占宽带接入市场的主导地位 |
2.6.2 运营商发展重点向宽带增值业务转移 |
2.6.3 技术之间优势结合互补 |
2.6.4 PON光纤接入技术前景广阔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ETHERNET的无源光网络技术(EPON)研究 |
3.1 PON的实现技术 |
3.2 EPON的基本结构 |
3.3 EPON的传输原理 |
3.4 EPON协议栈介绍 |
3.4.1 EPON的层次模型 |
3.4.2 MPCP子层 |
3.4.3 EPON的物理层 |
3.5 EPON关键技术 |
3.5.1 上、下行TDMA接入技术 |
3.5.2 物理层关键技术 |
3.6 EPON的技术优点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EPON在小区宽带接入网的方案设计 |
4.1 需求分析 |
4.2 EPON接入网的组网方案 |
4.2.1 城市新建区域的设计方案 |
4.2.2 城市改造区域设计方案 |
4.2.3 农村地区的建设模式 |
4.3 EPON的网元设备设计 |
4.3.1 OLT的设置 |
4.3.2 OLT的性能要求 |
4.3.3 ONU的设置 |
4.3.4 ONU的性能要求 |
4.4 ODN网络的设计思路 |
4.4.1 分光比及分光方式设计 |
4.4.2 分光器的设置 |
4.4.3 光缆网的设计思路 |
4.5 传输性能指标 |
4.5.1 光通道损耗计算设计 |
4.5.2 光回波损耗核算 |
4.6 网络资源规划 |
4.6.1 与核心网的连接 |
4.6.2 VLAN规划 |
4.6.3 IP地址规划 |
4.7 计费和网管系统设计 |
4.7.1 EPON计费系统设计 |
4.7.2 EPON网络网管系统规划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EPON在小区宽带接入网的实现 |
5.1 锦绣泉城小区现状 |
5.1.1 小区现状 |
5.1.2 小区的业务需求分析 |
5.2 业务承载的实施 |
5.2.1 数据业务承载 |
5.2.2 语音业务承载 |
5.2.3 其他业务承载 |
5.3 小区EPON设备的选型与配置 |
5.3.1 OLT设备配置 |
5.3.2 ONU的配置 |
5.4 上联方案 |
5.4.1 上联方向 |
5.4.2 OLT上联带宽计算 |
5.4.3 语音业务上联带宽计算 |
5.4.4 用户带宽分配 |
5.5 ODN网络实施 |
5.5.1 分光器和节点设置 |
5.5.2 主干光缆敷设 |
5.5.3 配线光缆的敷设 |
5.5.4 光纤连接损耗设 |
5.6 数据业务认证流程 |
5.7 IP地址分配 |
5.8 网管系统的功能 |
5.9 设备建设规模与投资分析 |
5.9.1 建设规模 |
5.9.2 工程建设经济分析 |
5.10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EPON技术在小区宽带接入网实施的成效 |
6.1 与采用ADSL方式接入比较 |
6.1.1 建设成本方面 |
6.1.2 技术方面 |
6.2 与采用LAN方式接入比较 |
6.2.1 建设成本方而 |
6.2.2 技术方面 |
6.3 采用EPON技术的效果 |
6.3.1 建设成本方面 |
6.3.2 技术先进性方面 |
6.4 EPON系统的测试 |
6.4.1 测试的目的 |
6.4.2 需要测试的设备和使用的仪器 |
6.4.3 测试的拓扑结构 |
6.4.4 测试的过程及效果 |
6.5 方案实施和系统测试的结果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问题和展望 |
7.2.1 存在的问题 |
7.2.2 技术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访问控制交换机在小区宽带接入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D]. 陆洋.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2]高性能SDN数据面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郑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
- [3]基于SDN的虚拟机网络访问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周小俊. 国防科技大学, 2019(12)
- [4]一种基于虚拟服务器的小区云网络设计与实现[D]. 胡南.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5]校园网安全接入技术研究与应用[D]. 王浩. 北京理工大学, 2015(11)
- [6]基于接入交换机的Web认证研究与实现[D]. 高亚军.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1)
- [7]小区宽带+WLAN融合业务的实现[D]. 麦欢怡.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8]移动公司传送网发展策略[D]. 马佳年.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4)
- [9]济南市政务中心政务网建设方案设计研究[D]. 江洲.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3)
- [10]EPON技术在小区宽带接入网的应用研究[D]. 傅立海.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