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人民满意的法官(论文文献综述)
范玉吉,李飞[1](2021)在《法官形象塑造的问题与对策》文中提出近年来,媒体对法官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往往与法院的宣传背道而驰,法院建构的是"司法公正""廉洁为民"的法官形象,媒体则更多地关注法官的负面新闻,如"法官庭审睡觉""法官醉酒开庭""精神病法官出具无罪判决"等。不可否认的是,法官队伍里确实存在个别法官违法违纪的现象,但部分媒体热衷于对法官进行负面报道,通过其强大的舆论引导力影响受众对法官形象的认知,导致了法官形象难以受到大众认可。因此,从媒体信息传播的角度分析法官形象的构成以及挖掘法官形象不佳的原因对于重塑法官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韩露[2](2020)在《论民意对死刑适用的影响》文中指出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深入,以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死刑在我国刑事司法中的适用逐渐减少。但是,特定案件中死刑的适用也愈发引起民众讨论,并且随着互联网媒体和移动自媒体的发展,民众对个案死刑适用的关注,更易酝酿成强大的民意,并作用于刑事个案的死刑适用,民意对死刑适用的影响客观存在且无法消除。如何减少民意对个案死刑适用的过度介入,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民意过度介入刑事个案的死刑适用,会冲击刑事司法的严肃性,影响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驶,不利于个案正义的实现,同时也会损害刑事司法的价值追求,破坏民众对法律的信仰,损害刑事司法公信力。民意过度介入刑事个案死刑适用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其中,社会公众个人死刑观念普遍落后,是民意过度介入死刑适用的思想根源,也是死刑案件容易引发“民愤”或“民怜”的主要原因。其次,我国现行刑法对酌定量刑情节的规定缺乏明确性,导致刑事审判人员对酌定量刑情节的选择与适用,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为法官将民意引入死刑适用的过程提供了一定的法律空间。再者,刑事个案死刑适用的民意形成与表达,离不开媒体的报道与宣传。媒体对刑事案件的报道,是社会公众了解与获得案件事实的重要途经,其报道内容的全面、客观、真实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公众对刑事个案死刑适用与否的意见。最后,我国现行死刑案件审判制度存在一定缺陷,无法为社会公众提供制度化的民意表达途径,因此导致刑事司法实践中,社会公众对死刑适用的民意表达呈现无序状态,造成民意对死刑适用的无序介入。根据对民意过度介入死刑适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民意对死刑适用过度介入的原因分析。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立法规范与制度完善意见。即需要构建和完善民意的社会引导机制,培育民众梳理正确的死刑观念,规范媒体对刑事个案的报道,尽量减少虚假信息恶意引导民意。此外,有必要完善死刑案件审理的司法制度,建立死刑案件的民意互动平台,疏通民意表达途径,并在重大案件审判过程中重视民意的调查收集与甄别研判,及时掌握死刑适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民意反应,是最终实现民意与死刑适用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
王惠敏[3](2019)在《刑事司法回应网络舆情的应然路径》文中指出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对于刑事司法来说犹如一把"双刃剑"。网络舆情对刑事司法具有利于实现准确的定罪量刑,推动审判公开、确保公民知情权的实现,倒逼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带来影响法官独立判案,阻碍司法权威与公信力的构建,造成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错位的消极影响。通过分析刑事司法在社会环境、司法环境、网络环境三个因素中存在的回应网络舆情风险,得出在中国转型时期刑事法治的进程中,实现二者生态平衡之关键在于以刑事司法的权威和公信力的构建为中心,并从"管"、"控"、"导"三个角度予以全面展开的结论。"管"即从制度上加强保障。"控"即健全与规范现有的网络监督立法。"导"即创新公众参与司法的路径。
朱亚群[4](2018)在《“背包法庭”巡回在包公故里》文中研究指明南来北往的客人在迈进合肥的东大门肥东前,都要先"拜见"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包拯。他的青铜造像屹立于肥东县城店埠镇的东边,面京台高速出入口而立,双手相牵合蚌路与合店路。包公铜像是肥东的地标建筑,落成20多年来,"包大人"静静守望在故土,将家乡变迁看在眼里。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关心民生疾苦、为民解忧的故事传唱不衰;
李波,桓旭[5](2016)在《做人民满意的法官 建人民满意的法院——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纪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平顶山市是一座集能源、化工于主体的新兴工业城市和群众乐居的平安福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平顶山经济发展迅猛,社会安定和谐。作为承担国家审判职责的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立足全市工作大局,着眼群众司法需求,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开拓创新,砥砺奋进。近年来,以刘冠华为班长的平顶山中院党组坚持公信立院、规范治院、实干兴院,紧紧围绕"规范办案转
李泽霞[6](2016)在《我国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研究 ——以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陪审员参审实践为蓝本》文中研究表明陪审制度在世界各国的民主和法治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也在历史进程中不断进步。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制定了《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并出台了《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了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顺应了我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时代潮流,然而,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此次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以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陪审员参审实践为蓝本,总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考察借鉴域外陪审制度运行规律和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的构想,以期使该制度的运行更加科学合理。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概述,制度的起源与历史发展、初步萌芽,接着主要论述了我国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必要性,即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价值定位。第二章是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的调研数据分析,调查了该法院人民陪审员选任、参审、培训、补助等状况,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分析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域外典型国家陪审制度的运行状况,总结我国对域外经验的借鉴,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设计提供参考。第四章提出了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完善的建议,包括提升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法律地位,完善选任程序,改革参审程序,构建差别化参审职权配置的分离机制等。
王晴晴[7](2016)在《试论我国“好法官”的司法标准》文中指出目前,人们对"好法官"的认识依然停留在"马锡五式好法官"层面,过分强调法官的品德、调解能力与群众满意,这与司法改革的价值取向不尽一致。现代法治与传统法律传统之间的冲突、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明显,只有坚持强调制度、审判以及法律至上,才能根除我国法治化进程中的顽疾,树立人们的法治意识,真正实现建设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王泽钧[8](2016)在《影响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个体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法官作为代表公平正义的裁判者,拥有独立的审判权。然而法官在为了实现个案正义而行使自由裁量权之时,必然会受到个体因素的影响,这类因素对于公正审判的影响或积极或消极。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影响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个体因素,试图从理论角度为规范自由裁量权提供参考。
金果林,黄朴,张小青,李杰,曾德强,周刚,仵引强,谢文强,杨敏,邓发平,汪银春,文毅,周扬,陶继续,屈传安,答贵龙,张勤刚,任兴斌,余双套,任眉涛[9](2016)在《汉阴县人大:县镇人大联动评议评到“痛点”》文中认为"郭康平庭长对履职评议态度端正,报告实事求是,对他的工作表示满意。但他也有一些不足,如与镇、村干部的联系沟通不够经常……""由于法庭人员力量不足,群众反映有时存在大门紧锁、群众办事不方便的现象,希望能解决……""建议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把一些有影响的赡养案件安排到农村院落现场开庭,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亓宗宝[10](2015)在《“四心工作法”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文中指出白泉民院长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并倡导法官"接待当事人要热心、倾听诉求要耐心、审判案件要细心、解决问题要诚心",用"四心"换取群众的顺心、安心。经过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四心工作法"是一套系统的工作理念,直接表现为具体的工作方法,间接要求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更深层强调的是法官的司法能力。近年来,全市法院准确把握"四心"理念,从具体工作方法、长效工作机制和深层工作能
二、做人民满意的法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做人民满意的法官(论文提纲范文)
(1)法官形象塑造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法官形象的构成要素 |
(一)法官的政治形象 |
(二)法官的道德形象 |
(三)法官的职业形象 |
(四)法官的社会形象 |
二、被建构的法官媒介形象 |
(一)法官形象的媒介建构机制 |
(二)法官形象不佳的媒介呈现 |
1.报道倾向 |
2.报道用词 |
3.报道侧重 |
4.报道框架 |
三、完善法官媒介形象的建构策略 |
(一)完善法官客观形象 |
(二)重塑法官媒介形象 |
(三)改善法官受众形象 |
四、结语 |
(2)论民意对死刑适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基本概念与相互关系 |
2.1 民意的概述 |
2.1.1 民意的概念 |
2.1.2 民意的分类 |
2.1.3 民意的特征 |
2.2 死刑的立法演变与适用因素分析 |
2.2.1 死刑的立法演变 |
2.2.2 死刑的适用因素分析 |
2.3 死刑适用与民意的关系 |
2.3.1 民意的表达具有正当根据 |
2.3.2 民意介入死刑适用的程度 |
2.4 本章小结 |
3 民意对死刑适用负面影响之窥见 |
3.1 民意过度介入死刑适用的负面影响 |
3.1.1 法官自由裁量权受损 |
3.1.2 不利于死刑预防作用的发挥 |
3.1.3 易引发对司法价值的质疑 |
3.2 民意过度介入死刑适用的原因分析 |
3.2.1 刑法酌定量刑情节的规定过于原则 |
3.2.2 媒体的片面报道是民意过度介入的重要因素 |
3.2.3 现行死刑案件审判制度无法有效吸纳民意 |
3.3 本章小结 |
4 民意过度介入死刑适用的规范路径 |
4.1 加强民意介入死刑适用的社会规范 |
4.1.1 规范媒体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价值导向 |
4.1.2 加强民意引导培育正确的死刑观念 |
4.2 完善民意介入死刑适用的法律规范 |
4.2.1 完善死刑案件中酌定量刑情节的适用 |
4.2.2 完善死刑案件审理的司法制度 |
4.2.3 建立民意与司法互动的平台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刑事司法回应网络舆情的应然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舆情对刑事司法的影响 |
二、刑事司法回应网络舆情的风险分析 |
(一) 社会环境因素 |
(二) 司法环境因素 |
(三) 网络环境因素 |
三、刑事司法与网络舆情的生态平衡之道 |
(一) 根本原则:增强司法权威 |
(二) 管:加强制度保障 |
1. 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
2. 舆情信息处置机制。 |
3. 舆情事后评价机制。 |
4. 部门之间信息联动机制与合作机制。 |
(三) 控:规范网络监督立法 |
1. 网络媒体。 |
2. 诉讼参与人。 |
3. 对普通网民的规范。 |
4. 完善互联网立法规范。 |
(四) 导:积极引导网络舆情, 创新公众参与司法的方式 |
四、结论 |
(4)“背包法庭”巡回在包公故里(论文提纲范文)
巡回审理, 减轻群众诉讼负担 |
悉心调解, 解开症结促进和谐 |
智慧法院, 胜诉权益便捷兑现 |
(5)做人民满意的法官 建人民满意的法院——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忠诚履职以公正树权威 |
规范管理以创新促发展 |
司法为民以公开赢民心 |
从严治院以公信树形象 |
(6)我国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研究 ——以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陪审员参审实践为蓝本(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概述 |
第一节 陪审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
一、陪审制度的初步萌芽 |
二、陪审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二节 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废之争 |
第三节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价值定位 |
一、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政治价值 |
二、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司法价值 |
三、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社会价值 |
第二章 以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为蓝本的实证调研 |
第一节 人民陪审员参审状况与数据分析 |
一、法院人员结构 |
二、人民陪审员选任情况 |
三、人民陪审员参审情况 |
四、人民陪审员培训状况 |
五、人民陪审员工作经费支出状况 |
六、人民陪审员制度施行的地区差异性 |
第二节 陪审员自身对陪审制度的感受 |
一、期望提高陪审补助 |
二、陪审员管理工作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
三、存在“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现象 |
四、培训不能满足需求 |
第三节 我国陪审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探析 |
一、民众参与陪审热情不足 |
二、陪审未列入公民的基本义务 |
三、陪审员选任条件限制 |
四、管理模式有待优化 |
第三章 域外陪审制度的借鉴 |
第一节 英国陪审制度 |
一、陪审员的选任 |
二、陪审团(员)的职责 |
三、陪审员的报酬 |
四、陪审员的惩处 |
第二节 美国的陪审制度 |
一、陪审员的选任条件 |
二、陪审员在庭审中的职责 |
第三节 俄罗斯陪审制度 |
一、陪审员的遴选 |
二、陪审员的随机抽选 |
三、陪审团的权利和义务 |
四、与英美陪审制的区别 |
第四节 德国参审制 |
一、参审员的选任 |
二、合议庭评议程序 |
第五节 我国对域外经验的借鉴 |
一、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历史发展中对域外经验的借鉴 |
二、2015 年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对域外经验的借鉴 |
第四章 完善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的建议 |
第一节 提升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法律地位 |
第二节 陪审员选任制度的完善 |
一、修订选任条件 |
二、完善人民陪审员选任程序 |
第三节 人民陪审员参审制度的技术设计 |
一、改革评议规则 |
二、界定陪审员权利义务 |
三、完善监管机制 |
四、健全惩戒退出制度 |
五、优化管理体制 |
第四节 构建差别化参审职权配置的分离机制 |
一、分离制为原则 |
二、混合制为例外 |
三、设置专家陪审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试论我国“好法官”的司法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一、司法正义:品德还是制度 |
二、司法工作:调解为主还是审判为主 |
三、司法判决:群众满意还是法律至上 |
(8)影响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个体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目的因素影响法官自由裁量 |
二、经验因素影响法官自由裁量 |
三、性格因素影响法官自由裁量 |
(10)“四心工作法”的理性思考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四心工作法”是一种工作理念 |
二、“四心工作法”是一种工作方法 |
三、“四心工作法”是一种工作机制 |
四、“四心工作法”是一种工作能力 |
四、做人民满意的法官(论文参考文献)
- [1]法官形象塑造的问题与对策[J]. 范玉吉,李飞. 今传媒, 2021(03)
- [2]论民意对死刑适用的影响[D]. 韩露.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 [3]刑事司法回应网络舆情的应然路径[J]. 王惠敏. 犯罪研究, 2019(01)
- [4]“背包法庭”巡回在包公故里[J]. 朱亚群. 人民法治, 2018(04)
- [5]做人民满意的法官 建人民满意的法院——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纪实[J]. 李波,桓旭. 人大建设, 2016(S1)
- [6]我国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研究 ——以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陪审员参审实践为蓝本[D]. 李泽霞. 兰州大学, 2016(06)
- [7]试论我国“好法官”的司法标准[J]. 王晴晴.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6(04)
- [8]影响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个体因素分析[J]. 王泽钧. 法制博览, 2016(17)
- [9]汉阴县人大:县镇人大联动评议评到“痛点”[J]. 金果林,黄朴,张小青,李杰,曾德强,周刚,仵引强,谢文强,杨敏,邓发平,汪银春,文毅,周扬,陶继续,屈传安,答贵龙,张勤刚,任兴斌,余双套,任眉涛. 中国人大, 2016(03)
- [10]“四心工作法”的理性思考与实践[J]. 亓宗宝. 山东审判,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