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无梭织机共轭凸轮开槽电动平综装置设计

高速无梭织机共轭凸轮开槽电动平综装置设计

一、高速无梭织机共轭凸轮开口电动平综装置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邱海飞,李春风,王稳,陈铭[1](2021)在《不同轴积极式共轭凸轮开口系统反求开发》文中认为为改善凸轮式开口的工艺性能和承载条件,开发了一种基于不同轴布置的新型共轭凸轮开口系统。在开口形式和结构功能分析基础上,利用MATLAB反求构建摆杆余弦加速运动规律和凸轮理论廓线,实现了压力角α和曲率半径ρ的动态计算。结果显示:最大压力角为10.7°,最小曲率半径为70 mm,符合凸轮传力特性和机构学设计要求。将齿轮传动、平面杆组与不同轴共轭凸轮相结合,设计建立了外置式共轭凸轮开口系统功能样机,运动学特性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开口系统可精确实现凸轮摆杆和综框的简谐运动规律,能够很好地满足平纹织物织造工艺要求,验证了反求设计思路的正确性与可行性,有利于积极式共轭凸轮开口的结构改造和设计创新。

戴鑫[2](2021)在《织造碳纤维的织机开口机构设计与仿真》文中研究说明碳纤维材料由于其各方面性能都很优异而被广泛应用于各大领域,然而碳纤维的织造过程较为困难,主要因为在织造过程中碳纤维容易产生起毛、断线等问题,大大降低了织造效率并且增加了生产成本。本文针对碳纤维织造设备中的开口机构进行了研究,着重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在了解国内外织机开口机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先利用机械设计理论自主设计了一种织造碳纤维的新型沟槽凸轮开口机构,再利用桁架原理自主设计一种综框支撑杆件。最后在Solidworks中对该开口机构三维建模,对沟槽凸轮开口机构作运动仿真分析并验证综框运动规律满足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2)提出在综丝眼内镀铜来减小综丝眼与碳纤维丝束间的磨损。在有限元ABAQUS中建立综丝眼与碳纤维的细观磨损仿真模型并对碳纤维丝束进行拉伸试验,将试验结果与该细观模型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该丝束细观磨损模型的正确性。利用渐进损伤机理对综丝眼与碳纤维丝束细观模型进行初始损伤分析,改变综丝眼内所镀有色金属材质来比较分析碳纤维丝束的损伤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在综丝眼内镀铜对碳纤维丝束造成的损伤最小;(3)对开口过程中碳纤维丝束间的磨损进行分析,提出在碳纤维单丝表面镀铜来减小碳纤维丝束的磨损,在有限元ABAQUS中建立镀铜碳纤维丝束细观模型,利用Archard粘着磨损模型对其进行磨损仿真分析计算镀铜层的最佳厚度,仿真结果得出碳纤维镀铜层在1微米时耐磨性能最好,同时也为下文在凸轮表面添加一层镀铜碳纤维来减小磨损提供了理论依据;(4)在开口机构中凸轮设计方面,本文提出了在沟槽凸轮与滚子接触的内槽面上添加一层铜为1微米的碳纤维来提高其耐磨性,从而提高综框运动的稳定性以减小碳纤维的起毛断线。利用了Archard粘着磨损机理在ABAQUS中对凸轮滚子简化磨损模型进行了磨损分析,并用ALE网格以及Umeshmotion子程序来计算该凸轮滚子模型的磨损量,比较纯金属凸轮滚子间的磨损量与添加一层铜碳纤维的凸轮与滚子间的磨损量,仿真结果表明添加镀铜碳纤维层的凸轮与滚子间的磨损量变小且综框稳定运动。

徐子晗[3](2021)在《针排式纱罗绞织开口驱动机构运动学分析与优化》文中研究说明绞织开口机构是纱罗织机上的重要组成部件,其作用是带动经纱做绞织开口运动。目前实现经纱绞织开口的方法有两种:绞综式和针排式。其中,针排式绞织开口机构具有可靠性高、结构简单、循环寿命长及维护操作方便等优点,在纱罗组织的织造中应用较广,但品种适应性受限制。随着织造速度的提高,针排的运动规律对断经的影响尤显突出,特别在玻纤绞织行业,减少经纱与针排的摩擦、挤压,对减少断经,提高织机的速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针排式伺服绞织综框驱动机构为研究对象,主要做了如下方面的研究:1)根据织机实物测绘相关零件,提炼出绞织开口驱动机构简图,运用矢量法对绞织开口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建立求解下针排运动规律分析模型,获取下针排运动规律,并根据下针排运动规律分析经纱运动轨迹,分析断经原因。利用Matlab设计了一款下针排运动规律分析软件。2)在Pro/E中建立绞织开口驱动机构三维模型,并进行运动仿真,将仿真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利用Pro/E测量出该系统的总动能和驱动轴上的驱动力矩,分析综框的质量、综框纵向动程和驱动轴转速对机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为改善机构的动力学性能提供依据。3)研究偏心盘起始位置、共轭凸轮和连杆对下针排运动规律的影响,分析该机构存在的缺陷,发现下针排纵向运动规律只受共轭凸轮的影响,而下针排横向运动规律不仅受偏心盘起始位置的影响,还受共轭凸轮和连杆共同作用的影响,并提出下针排理想的运动规律,为后续机构优化设计做准备。4)根据下针排理想的运动规律,设计了一种新的机构构型,削弱下针排纵向与横向运动的位置关联度,并对共轭凸轮的轮廓曲线进行设计,优化伺服电机转角相对织机主轴转角的运动规律,从而改变下针排的运动规律,减少经纱与钢针的接触时间。

何浩浩[4](2021)在《多剑杆织机引纬系统设计及机构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带芯立体织机作为织造输送带带芯织物的重要织造设备,其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矿产输送行业的发展。输送带在输送机成本中占有较大份额,目前国内输送带低端产能过剩,而高质量高性能输送带,需要大量进口。传统带芯织机多为单剑杆织机,其织造效率较低,技术水平不高。针对现有带芯织机的缺点和不足,研发设计了多剑杆立体织机,并着重对引纬机构进行了创新设计和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1)通过对传统带芯立体织物的组织结构和织造原理进行分析,得出高性能立体织物的织造要求和性能要求。根据织物的织造和性能要求,设计了五剑杆引纬方案和一套能够实现五层纬纱张力达到均匀的张力补偿装置,使其织造效率、织物质量显着提高。(2)根据五剑杆织机引纬机构原理方案进行了结构设计。为提高五剑杆引纬的可靠性,减小剑杆对经纱的摩擦,对剑杆进行了自由振动分析和固有频率计算。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剑杆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并对剑杆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其前6阶固有频率。通过响应面法对剑杆进行了多尺度优化,达到了减小剑杆变形和减轻剑杆质量的目的。(3)基于碰撞理论,通过ADAMS平台对剑杆进行仿真计算,得到其引纬过程中剑杆头部的纵向位移,结果显示剑杆振动在允许范围内。基于ADAMS和ANSYS进行了引纬机构的刚柔耦合振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剑杆设计可靠。(4)为解决引纬过程中五层纬纱张力不均和提高织物结构性能,创新设计了共轭凸轮摆杆与弹簧压盘组合式张力补偿装置。根据张力补偿装置,建立了张力补偿数学模型,并用MATLAB进行了纬纱张力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张力补偿装置可以使五层纬纱张力达到一致。通过ADAMS平台对凸轮摆杆机构进行了运动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张力补偿过程中,摆杆运动平稳,纬纱张力变化平稳。本文针对单剑杆引纬的缺点和不足,设计了五剑杆引纬机构,并对五剑杆引纬机构进行了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针对多层纬纱设计了多层纬纱张力补偿装置,并进行了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五剑杆引纬具有一定可靠性且能够满足带芯立体织物的织造要求。

赵香朋[5](2021)在《多臂机选综系统运动学分析与凸轮再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多臂机作为织造过程中的主要开口设备,在现代织机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选综系统作为多臂机的核心组件,直接影响织机运行过程的平稳性、可靠性和织造质量。本文以旋转式多臂机选综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多臂机工作的重要组件选综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基于高副低代的原理,把共轭凸轮和摆臂的运动简化为曲柄摇杆运动,将吸铁摆杆和信号摆杆的运动简化为曲柄滑块运动。为提高旋转式电子多臂机机械运动的可靠度,对选综系统进行运动学分析。对选综系统的运行机理进行详细研究,基于整体分析法和复数矢量法,对关键构件进行高副低代,建立多臂机选综系统的运动学模型并进行运动学分析。采用VB.NET进行编程,求出各构件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随主动凸轮转动的规律,实现吸铁摆杆运动规律的数值求解。运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选综系统的三维模型,通过Solid Works Motion进行吸铁摆杆运动规律的运动仿真,获得吸铁摆杆的运动规律的仿真结果。将吸铁摆杆运动规律的数值求解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比对,验证数学模型及运动规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由于测绘获得的凸轮廓线产生吸铁摆杆的运动学规律不理想,特别是速度、加速度突变、波动明显。为此,提出了凸轮廓线的再设计方法。为了进行选综凸轮廓线的再设计,选用7次多项式和摆线运动曲线作为吸铁摆杆运动段的运动规律,设计出了符合工作要求的凸轮。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从机构动力学角度出发,探索多臂机选综系统的内在本质特性。针对考虑柔性作用的选综系统推导了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运用二阶Runge-Kutta法对相应的求解方法进行研究,给出具体的分析步骤和计算过程;探究了凸轮廓线对选综系统吸铁摆杆的动力学行为影响,获得了吸铁摆杆运动规律的动力学行为。结合多臂机与织机相互配合原理,设计并开发了多臂机选综系统性能测试台。实验研究多臂机选综凸轮驱动下的吸铁摆杆动力学行为,开展利用实验方法得到多臂机选综系统振动响应形式的定性描述方法。实验采集多臂机振动响应信号,验证理论分析结果,并对所建模型进行修正及验证理论计算的正确性提供实验依据。

尹洪环[6](2021)在《旋转变速机构驱动的综框运动特性形成机理与构建方法》文中研究指明多臂机作为织造过程中的主要开口设备,在现代织机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旋转变速机构作为多臂机提综机构的核心部件,决定综框的运动特性,直接影响织机运行过程的平稳性、可靠性和织造质量。本文以旋转式多臂机提综机构为研究对象,以构建更适用于织造过程的综框运动特性为研究目的,以优化旋转变速机构共轭凸轮廓线为研究手段。对综框的运动特性形成机理、共轭凸轮廓线的反求和优化方法以及各误差因素对旋转变速机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1)分析了多臂机提综机构传动过程的运动原理,建立了旋转变速机构、偏心机构、运动传递机构和综框的运动学模型。理论推导了旋转变速机构驱动综框运动的数学模型,开发了一套有效的综框运动特性数值求解方法。(2)基于提综机构传动过程的运动机理和综框运动特性研究,分析了共轭凸轮廓线对综框运动特性的影响,构建了面向综框运动特性的旋转变速机构共轭凸轮廓线的反向求解数学模型。推导了旋转变速机构共轭凸轮廓线反向求解方法,并进行了凸轮廓线求解的实例分析,获得了非中心对称的凸轮廓线。(3)提出了运用粒子群算法对凸轮廓线进行优化重构的方法,构建了针对凸轮廓线优化求解的粒子群优化目标和条件方程。针对不同综框运动特性曲线,进行了共轭凸轮廓线重构方法的实例计算,并进行了比较分析。(4)针对多臂机旋转变速机构的动力学问题,构建了旋转变速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数值求解方法。从影响其动力学性能的部分关键参数出发,针对凸轮连杆式旋转变速机构进行了详细的动力学计算,对影响旋转变速机构振动特性及动力学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5)设计了多臂机提综机构性能测试台,搭建了性能测试台的实验样机,建立了详细的实验方法,开展了提综机构运动学特性及动力学性能实验研究。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为综框运动特性的形成机理研究及旋转变速机构共轭凸轮的分析及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对高速化和高精度化多臂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袁天行[7](2019)在《碳纤维平纹展纤织物剑杆织机引纬及打纬系统的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碳纤维市场的低成本化需求,大丝束碳纤维的应用技术引起研究者重点关注,展纤增强技术应运而生,各种形式的展纤织物被开发和使用。相较于传统碳纤维织物,由展纤丝束编织而成的展纤织物轻且薄,其组织内纤维屈曲小且少,所形成的复合材料轻质高强的功能特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可设计性和铺覆能力。展纤织物的发展应用为纺织科学领域提出新的课题。本文以石家庄常山纺织机械有限公司TX-3型碳纤维平纹展纤织机为研究对象,对其引纬系统及打纬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分析了展纤织物的织造原理和关键技术。关键技术包括低张力送经技术、可靠的送纬及引纬技术、织物成型技术(吃纬和打纬)、封边及卷取技术。其中,引纬系统与打纬系统的工作是决定织物质量和织造速度的关键。(2)为了提高织机织造速度和引纬质量,对引纬系统进行改进设计,提出两种储纬方式:联动式储纬和分离式储纬,及两种纬纱张力补偿方式:弹簧跳杆式补偿和负压式补偿。通过综合评价,最终选定分离式驱动储纬和弹簧跳杆式补偿综合方案。(3)针对现有引纬剑头对纬纱夹持可靠性低、易出现丢丝、纬纱滑脱等问题,从力学及摩擦学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结构夹头及不同表面结构的夹紧面对夹持力的影响,完成一种偏心弹簧式夹头的结构设计。(4)为了提高现有织机的生产速度,首先对打纬—吃纬机构进行运动特性分析,发现丝杠传动方式是导致刚性冲击的原因,因此提出共轭凸轮式打纬—吃纬机构,选择改进型梯形加速度运动规律为从动件运动规律,并根据工艺要求设计共轭凸轮。最后通过对凸轮式打纬—吃纬机构进行运动仿真,验证了凸轮廓线设计的正确性,同时各执行构件的运动特性得到改善,避免了冲击的发生。

魏晓勇[8](2019)在《旋转式多臂开口机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旋转式多臂机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织机开口机构,具有转速高、结构紧凑、稳定性强等优点。国产旋转式多臂机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可靠性差、转速低等,进而造成国内多臂机企业以及纺织企业竞争力下降。本文以旋转式多臂机的核心机构——提综机构和选综机构为研究对象,主要进行了如下方面研究:在对提综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应用Lagrange方程建立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并建立其ADAMS虚拟样机模型,对比分析MATLAB数值仿真和ADAMS虚拟仿真所求大圆盘驱动力矩的一致性,验证所建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基于所构建的动力学模型,分别就大圆盘转速、综框的材料及动程、凸轮廓线对大圆盘驱动力矩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和优化,将旋转式多臂机提综机构带动一片综框的动力学模型向带动多片综框进行推导。基于有限元法,对旋转式多臂机提综机构关键部件曲摆臂进行有效离散化,结合模态综合技术,应用Kane方程建立曲摆臂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对所建动力学方程进行数值计算,在了解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同时进行模态截断研究,分析模态截断阶数对综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以及运动参数对综框运动规律的影响。运用ADAMS软件建立了旋转式多臂机提综机构虚拟样机模型,研究了提综机构中凸轮和滚子碰撞对综框运动规律的影响,并结合ANSYS软件,对提综机构进行了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为提综机构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对选综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并运用ADAMS和ANSYS联合仿真的方法,研究选综凸轮从动件的柔性变形对选综精度的影响,为选综机构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张凯[9](2018)在《喷气织机积极式凸轮开口装置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全世界的制造业包括纺织业都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系列化、绿色化等方向发展。为了应对当前纺织服装行业“买方市场”对产品各方面要求日益严苛的现状,如何提高纺织机器生产环节的自动化与高效率成了纺织行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开口装置作为机织物形成的关键部件,严重制约着织机织造效率的提高以及产品的质量和适用范围,故对其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积极式凸轮开口装置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对装置的开口凸轮进行反求设计,基于CREO完成各个零部件的建模,装配得到该装置的数字化样机;根据不同织物组织类型与开口凸轮对应关系的研究,通过叠加组合工作单元的方法,拓宽装置的产品适用范围,完成积极式凸轮开口装置的系列化设计。(2)分析了积极式凸轮开口机构的运动特性,基于达朗贝尔原理对机构的各个构件分别进行动态静力学分析,列出平衡方程并利用MATLAB求解,为构件质量和几何尺寸的优化设计奠定基础;同时将机构的三维模型导入ADAMS动力学软件进行机构的多刚体动力学仿真与结果分析。(3)考虑开口运动中的弹性变形,研究积极式凸轮开口机构的弹性动力学特性,创建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并进一步简化,得出其动态响应微分方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机构的关键零部件进行模态分析与柔性化处理,验证该凸轮机构高速运动的适应性,并将不同的柔性件分别导入ADAMS替换刚性体建立机构的刚柔耦合虚拟样机进行动态仿真,分析比对仿真结果。(4)初步研究了积极式凸轮开口装置的智能化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进行了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软件分析架构的设计、以及数据采集和无线传输模块的组成方案设计,同时完成相关硬件的选型。本文的相关研究有利于推动纺织工业向更加高速高效、优质可靠、节能降耗等方面发展,实现纺织工程中的自动化、连续化、信息化与智能化,为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实现多品种、高效率的生产织造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张远华[10](2018)在《多臂机旋转变速机构运动学分析及结构优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速旋转式电子多臂机是现在最为先进和应用最为广泛的开口装置之一,对提高织造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旋转变速机构是多臂机提综系统的核心部分,决定着多臂机性能的优劣。因此,对旋转变速机构进行研究对提高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性能有一定的工程价值。本文探讨了多臂机的发展历程,并针对于某型号多臂机的机构组成和运行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完成了以下主要内容:1)根据实际工况建立旋转变速机构三维实体模型,建立在匀速运动转变为变速运动过程中最关键部件共轭凸轮的理论廓形数学模型。结合旋转变速机构的运动学仿真结果,对共轭凸轮的廓形进行了重新设计,经运动学仿真验证重新设计后的运动参数曲线性能较为理想。2)基于运动学仿真结果,利用统计学软件Dplot对运动参数曲线进行优化。该软件可以快速的对曲线进行微分和积分,对于局部曲线的跳跃和不平滑可利用积分和微分的放大和缩小效应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参数曲线代入凸轮轮廓数学模型即求得优化后的凸轮,经运动学仿真验证优化后的凸轮运动参数得到一定改善。3)基于建立的共轭凸轮廓形数学模型,设计了一款共轭凸轮廓形计算器。由于共轭凸轮廓形求解的复杂性导致机构参数的稍作变动即需要进行大量的重复计算,该计算器提供四种运动规律,输入机构参数即可快速地计算出共轭凸轮廓形数据,有效的降低了共轭凸轮廓形求解的计算量。4)旋转式电子多臂机转速高,对机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本文对旋转变速机构进行动态分析,求得共轭凸轮在较高转速下的最大法向受力,并在此受力条件下进行静力分析,结果显示共轭凸轮的结构性能满足要求。对旋转变速机构的主要部件进行模态分析,求得其固有频率和振型,结果表明各部件固有频率远大于外部振源频率,旋转变速机构安全。

二、高速无梭织机共轭凸轮开口电动平综装置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速无梭织机共轭凸轮开口电动平综装置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轴积极式共轭凸轮开口系统反求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共轭凸轮开口形式
2 反求设计
    2.1 从动件运动规律
    2.2 凸轮理论廓线
    2.3 压力角和曲率半径
3 仿真设计与验证
    3.1 传动系统设计
    3.2 功能仿真样机
    3.3 仿真验证
4 结语

(2)织造碳纤维的织机开口机构设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碳纤维织造设备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剑杆织机发展现状
        1.2.2 国内剑杆织机发展现状
    1.3 开口机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开口机构研究现状
        1.3.2 国内开口机构研究现状
    1.4 织机开口机构磨损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织造碳纤维的开口机构设计
    2.1 开口机构基本原理
        2.1.1 梭口及开口周期
    2.2 开口机构综框运动规律
    2.3 开口机构的类型分析
    2.4 开口机构凸轮的设计
        2.4.1 凸轮基本尺寸的设计
        2.4.2 开口机构凸轮三维模型的建立
    2.5 综框支撑杆的设计与优化
        2.5.1 有限元分析及拓扑优化基本原理
        2.5.2 综框支撑杆拓扑优化及模态分析
    2.6 开口机构三维模型的建立及运动学仿真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开口机构综丝眼结构设计
    3.1 碳纤维丝束在综丝眼内的摩擦计算
    3.2 丝束简化模型的建立
        3.2.1 丝束模型拉伸性能仿真
        3.2.2 碳纤维丝束拉伸实验
    3.3 镀铜综丝眼与树脂基碳纤维之间的损伤分析
        3.3.1 渐进损伤模型选取
        3.3.2 模型有限元前处理
        3.3.3 有限元仿真结果分析
    3.4 镀铜碳纤维丝束的耐磨性分析
        3.4.1 镀铜丝束磨损有限元计算前处理
        3.4.2 镀铜丝束磨损仿真分析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开口凸轮表面结构设计
    4.1 凸轮磨损的类型
    4.2 开口机构凸轮磨损计算模型的选择
        4.2.1 Archard粘着磨损机理
        4.2.2 开口机构凸轮磨损量理论分析
        4.2.3 开口机构凸轮磨损仿真分析流程
    4.3 开口机构凸轮磨损有限元前处理
        4.3.1 材料参数及模型设置
        4.3.2 边界条件设置及网格划分
    4.4 开口机构凸轮磨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镀铜碳纤维丝束磨损子程序
    附录B 开口机构凸轮磨损子程序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针排式纱罗绞织开口驱动机构运动学分析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织机的组成机构
    1.3 国内外开口机构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绞织开口机构简介
        1.4.1 综框运动规律
        1.4.2 绞织开口机构种类
    1.5 纱罗组织结构特征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针排式纱罗织机与绞织开口机构
    2.1 针排式纱罗织机简介
        2.1.1 针排式纱罗织机工作原理
        2.1.2 绞织开口过程分析
    2.2 绞织开口驱动机构分析
    2.3 伺服绞织综框驱动机构工作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绞织开口驱动机构运动学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
        3.1.1 凸轮理论廓线分析
        3.1.2 凸轮摆杆运动规律分析
        3.1.3 四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3.1.4 六连杆滑块机构运动分析
        3.1.5 下针排运动规律分析
    3.2 经纱运动轨迹分析
    3.3 机构运动分析软件设计
        3.3.1 Matlab软件简介
        3.3.2 基于Matlab的 GUI界面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绞织开口驱动机构三维模型与运动仿真
    4.1 虚拟样机技术
        4.1.1 Pro/E软件简介
        4.1.2 三维建模与仿真设置
        4.1.3 三维模型验证
        4.1.4 测量系统总动能
        4.1.5 测量驱动力矩
    4.2 综框质量对机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4.3 综框纵向动程对机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4.4 凸轮轴与伺服电机轴转速对机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机构参数与构型对下针排运动规律的影响
    5.1 偏心盘起始位置对下针排运动规律的影响
    5.2 共轭凸轮对下针排运动规律的影响
    5.3 连杆对下针排横向运动规律的影响
    5.4 下针排理想运动规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绞织开口驱动机构参数优化
    6.1 机构参数优化
        6.1.1 机构优化设计
        6.1.2 优化后机构三维建模与仿真
        6.1.3 优化后经纱运动轨迹分析
    6.2 共轭凸轮廓线的优化
        6.2.1 摆杆初始运动规律分析
        6.2.2 摆杆运动规律设计
        6.2.3 优化后摆杆运动规律
        6.2.4 共轭凸轮廓线计算
    6.3 伺服电机运动规律优化
    6.4 优化后下针排运动规律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伺服绞织综框驱动机构运动分析程序
致谢
作者简历

(4)多剑杆织机引纬系统设计及机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立体织造装备及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外立体织造装备研究现状
        1.2.2 国内立体织造装备研究现状
        1.2.3 立体织机引纬装置及技术
    1.3 张力补偿装备及技术
        1.3.1 纱线张力补偿技术现状
        1.3.2 纱线张力补偿形式
    1.4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内容
        1.4.1 存在的问题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带芯立体织物及织造工艺分析
    2.1 典型立体织物的结构和织造方式
    2.2 带芯立体织物织造原理
        2.2.1 带芯织物组织分析
        2.2.2 传统带芯织物织造工艺分析
    2.3 新型带芯织物织造工艺设计与分析
        2.3.1 新型带芯织物织造工艺
        2.3.2 新旧带芯织物及工艺和性能对比分析
        2.3.3 多剑杆引纬方案分析及设计
    2.4 多剑杆织机主要机构时序配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五剑杆织机引纬机构设计及优化
    3.1 新型五剑杆引纬机构设计
        3.1.1 五剑杆引纬系统
        3.1.2 引纬机构设计
    3.2 剑杆的稳定性分析
        3.2.1 剑杆力学模型
        3.2.2 剑杆振动频率计算
    3.3 剑杆优化
        3.3.1 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
        3.3.2 基于响应面法的剑杆优化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引纬机构运动仿真分析
    4.1 剑杆运动规律
    4.2 基于ADAMS的引纬仿真分析
        4.2.1 生成中性体文件
        4.2.2 ADAMS内刚柔耦合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纬纱张力补偿装置设计及张力研究
    5.1 五剑杆引纬过程分析
        5.1.1 引纬过程各层纬纱运动分析
        5.1.2 各层纬纱喂纱量分析
    5.2 张力补偿机构设计
        5.2.1 常用张力补偿方式分析
        5.2.2 新型张力补偿原理设计
        5.2.3 张力补偿装置设计
    5.3 张力补偿装置结构设计
        5.3.1 纬纱张力数学模型
        5.3.2 共轭凸轮廓线反求
        5.3.3 压线凸轮设计
    5.4 张力补偿机构仿真与分析
        5.4.1 纬纱张力变化仿真
        5.4.2 张力补偿装置运动仿真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专利及科研情况
致谢

(5)多臂机选综系统运动学分析与凸轮再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研究与现状
        1.2.1 多臂机的发展史
        1.2.2 国外多臂机的发展现状
        1.2.3 国内多臂机的发展现状
        1.2.4 凸轮机构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多臂机选综系统运动学分析
    2.1 引言
    2.2 多臂机选综系统的工作原理
    2.3 选综系统运动学建模
    2.4 主凸轮轮廓线的拟合
    2.5 多臂机选综系统运动学分析
        2.5.1 吸铁摆杆角位移分析
        2.5.2 吸铁摆杆角速度分析
        2.5.3 吸铁摆杆角加速度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臂机选综系统运动学求解
    3.1 引言
    3.2 选综系统运动规律数值求解
        3.2.1 选综系统初始参数
        3.2.2 吸铁摆杆运动规律编程计算
        3.2.3 吸铁摆杆运动规律数值求解结果
    3.3 选综系统运动规律仿真分析
    3.4 结果分析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臂机选综系统凸轮廓线再设计
    4.1 引言
    4.2 吸铁摆杆运动曲线的选择
    4.3 选综凸轮廓线的再设计
    4.4 动力学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臂机选综系统状态监测与实验验证
    5.1 引言
    5.2 选综系统控制及检测实验平台的搭建
        5.2.1 实验平台硬件电路
        5.2.2 实验平台软件系统
    5.3 选综系统实验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6)旋转变速机构驱动的综框运动特性形成机理与构建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多臂机国内外发展概况
        1.2.1 国外多臂机发展概况
        1.2.2 国内多臂机发展概况
    1.3 多臂机相关研究现状
        1.3.1 提综和选综机构研究现状
        1.3.2 提综机构动态特性研究现状
        1.3.3 运动传递机构研究现状
        1.3.4 凸轮机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的提出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旋转变速机构驱动下的综框运动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提综机构的运动原理分析
        2.2.1 提综机构介绍
        2.2.2 凸轮连杆式旋转变速机构
        2.2.3 凸轮滑块式旋转变速机构
        2.2.4 偏心机构、运动传递机构和综框
    2.3 提综机构传动过程建模
        2.3.1 旋转变速机构建模
        2.3.2 偏心机构建模
        2.3.3 运动传递机构建模
    2.4 提综机构传动过程的数值求解及结果分析
        2.4.1 旋转变速机构主轴运动特性求解及结果分析
        2.4.2 偏心机构提综臂运动特性求解及结果分析
        2.4.3 综框运动特性求解及结果分析
    2.5 综框运动特性的仿真分析与结果比较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综框运动特性的共轭凸轮廓线求解
    3.1 引言
    3.2 综框运动特性介绍
        3.2.1 综框的运动特性要求
        3.2.2 综框运动特性对织物的影响
    3.3 共轭凸轮廓线对综框运动特性影响分析
    3.4 共轭凸轮廓线反向求解
        3.4.1 偏心机构、运动传递机构和综框反向建模
        3.4.2 共轭凸轮廓线反向建模
    3.5 四种曲线下共轭凸轮廓线求解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共轭凸轮廓线重构
    4.1 引言
    4.2 综框运动特性的分析比较
        4.2.1 11 次多项式下综框运动特性的仿真分析
        4.2.2 四种综框运动特性的分析比较
    4.3 粒子群优化算法
    4.4 基于粒子群算法重构共轭凸轮廓线方法研究
        4.4.1 基于粒子群算法重构共轭凸轮廓线原理
        4.4.2 重构后综框运动特性比较分析
    4.5 重构与测绘廓线产生综框运动特性的比较
        4.5.1 凸轮廓线比较分析
        4.5.2 综框运动特性比较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旋转变速机构动力学特性分析
    5.1 引言
    5.2 旋转变速机构动力学建模及求解
        5.2.1 旋转变速机构动力学建模
        5.2.2 旋转变速机构振动响应分析
        5.2.3 旋转变速机构动力学求解
    5.3 考虑不同凸轮廓线的旋转变速机构动力学响应分析
    5.4 考虑不同刚度的旋转变速机构动力学响应分析
    5.5 考虑负载的旋转变速机构动力学响应分析
    5.6 考虑凸轮-滚子装配误差的旋转变速机构动力学响应分析
    5.7 考虑凸轮廓线加工误差的旋转变速机构动力学响应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提综机构性能测试实验研究
    6.1 引言
    6.2 提综机构性能测试台的构建
        6.2.1 性能测试台实验样机
        6.2.2 测试台电控系统的ECS
        6.2.3 测试台电控系统的HMIS
        6.2.4 测试台电控系统的IMS
    6.3 提综机构运动学性能测试及分析
        6.3.1 旋转变速机构主轴运动特性实验研究
        6.3.2 综框运动特性实验研究
    6.4 提综机构动力学性能测试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创新点
    7.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7)碳纤维平纹展纤织物剑杆织机引纬及打纬系统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碳纤维复合材料增强体概述
    1.2 展纤织物增强技术的发展
        1.2.1 展纤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2.2 展纤织物的特点及应用
    1.3 碳纤维平纹展纤织物织造技术
        1.3.1 条带编织技术
        1.3.2 展纤织物机织技术
        1.3.3 碳纤维展纤织机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1.4 课题研究基础及内容
        1.4.1 展纤织机的组成及技术要求
        1.4.2 展纤织机的关键技术
        1.4.3 课题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展纤织物织造工艺的研究
    2.1 展纤机织物的组织结构
        2.1.1 双轴向织物
        2.1.2 三轴向织物
    2.2 平纹展纤织物的织造技术
        2.2.1 纬纱织入原理分析
        2.2.2 平纹展纤织机工作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碳纤维平纹展纤织物剑杆织机引纬系统的设计
    3.1 展纤织机剑杆引纬系统
        3.1.1 引纬工作原理
        3.1.2 纬纱夹持装置
        3.1.3 供纬装置
        3.1.4 问题分析
    3.2 展纤织机储纬系统的设计
        3.2.1 储纬系统工作原理
        3.2.2 储纬器驱动方案的设计
        3.2.3 储纬器控制原理
        3.2.4 纬纱张力补偿装置的设计
        3.2.5 储纬系统方案分析
        3.2.6 储纬器系统方案综合
    3.3 展纤丝束用剑头夹持技术
        3.3.1 展纤丝束用剑头夹持原理分析
        3.3.2 剑头夹紧面工作机理的分析
        3.3.3 剑杆头的综合分析与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碳纤维平纹展纤织物剑杆织机打纬系统的优化
    4.1 展纤织机打纬系统的介绍
        4.1.1 打纬系统的工艺要求
        4.1.2 展纤织机打纬工艺性能要求
        4.1.3 展纤织机吃纬—打纬机构的工作原理
    4.2 吃纬—打纬机构运动特性的分析
        4.2.1 杆组的运动分析
        4.2.2 打纬—吃纬机构的运动分析
    4.3 展纤织机打纬—吃纬机构的优化
        4.3.1 共轭凸轮式打纬—吃纬机构的设计
        4.3.2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4.3.3 滚子摆动凸轮廓线的设计
        4.3.4 滚子摆动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4.3.5 共轭凸轮机构的安装
        4.3.6 共轭凸轮廓线的绘制
    4.4 共轭凸轮式打纬—吃纬机构的仿真分析
    4.5 打纬—吃纬机构的综合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旋转式多臂开口机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多臂机的发展状况
        1.2.1 多臂机的发展历史
        1.2.2 国外多臂机的发展现状
        1.2.3 国内多臂机的发展现状
    1.3 多臂机研究现状
    1.4 动力学原理
    1.5 本学位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旋转式多臂机提综机构刚性动力学分析与优化
    2.1 引言
    2.2 旋转式多臂机提综机构工作原理
    2.3 提综机构运动学建模
        2.3.1 旋转变速机构
        2.3.2 平面连杆机构
    2.4 提综机构动力学建模
        2.4.1 提综机构各构件势能
        2.4.2 提综机构各构件动能
        2.4.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5 提综机构动力学仿真与优化
        2.5.1 转速对大圆盘驱动力矩的影响
        2.5.2 综框质量对大圆盘驱动力矩的影响
        2.5.3 综框动程对大圆盘驱动力矩的影响
        2.5.4 优化凸轮廓线对大圆盘驱动力矩的影响
    2.6 考虑综框负载提综机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
    2.7 考虑两片综框时提综机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
    2.8 多片综框同时运动的处理方法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旋转式多臂机提综机构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
    3.1 引言
    3.2 系统描述
    3.3 运动学分析
    3.4 系统的广义惯性力及广义主动力
    3.5 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3.6 系统的动态响应计算及仿真
    3.7 模态截断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3.8 系统参数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3.8.1 系统的转速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3.8.2 综框负载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3.8.3 开口动程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3.8.4 结构参数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提综机构动力学仿真分析
    4.1 引言
    4.2 虚拟样机技术
        4.2.1 ADAMS软件仿真技术
        4.2.2 ANSYS软件分析技术
        4.2.3 ADAMS和ANSYS联合仿真技术
    4.3 提综机构动力学仿真
    4.4 提综机构滚子凸轮系统碰撞动力学仿真
    4.5 提综机构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选综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5.1 引言
    5.2 选综系统的工作原理
    5.3 选综系统的运动学分析
    5.4 选综系统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学位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9)喷气织机积极式凸轮开口装置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水平
        1.2.1 纺织机械发展现状概述
        1.2.2 国内外凸轮开口装置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机织物与开口机构概述
    2.1 机织物简介
        2.1.1 机织物的形成过程
        2.1.2 织物组织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2.2 织物的上机图
    2.3 开口机构简介
3 积极式凸轮开口装置的数字化与系列化设计
    3.1 数字化设计介绍
        3.1.1 概念与体系
        3.1.2 数字化设计的特点
    3.2 创建积极式凸轮开口装置的数字化样机
        3.2.1 开口凸轮的反求设计
        3.2.2 开口装置的数字化样机
        3.2.3 凸轮开口机构的数字化模型
    3.3 开口装置的系列化设计
        3.3.1 系列化简介
        3.3.2 织物组织与开口凸轮的关联性研究
        3.3.3 产品代号、尺寸规格的系列化
    3.4 本章小结
4 开口机构的动态静力学分析与动力学仿真
    4.1 系统动力学理论
    4.2 运动学分析
        4.2.1 机构简化
        4.2.2 运动学分析
    4.3 动态静力学分析
        4.3.1 各构件的动态静力学平衡方程
        4.3.2 动态静力学平衡方程的求解
    4.4 基于ADAMS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4.4.1 多刚体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4.4.2 ADAMS动态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开口机构的弹性动力学分析与刚柔耦合动态仿真
    5.1 弹性动力学分析
        5.1.1 凸轮开口机构的动力学模型
        5.1.2 简化动力学模型
        5.1.3 动力学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
    5.2 刚柔耦合虚拟样机的建立
        5.2.1 柔性件选取与建立
        5.2.2 关键组件的模态分析
        5.2.3 建立刚柔耦合虚拟样机
    5.3 刚柔耦合动态性能分析
        5.3.1 柔性凸轮轴对机构性能的影响
        5.3.2 柔性摆臂对机构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开口装置智能化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的初步设计
    6.1 智能化发展趋势
    6.2 智能化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的方案设计
        6.2.1 系统的目的和要求
        6.2.2 系统的整体结构方案
        6.2.3 数据采集和信号传输方案的确定
        6.2.4 系统的硬件组成
        6.2.5 软件分析方案的确定
    6.3 相关硬件的选型
        6.3.1 各类型传感器的选型
        6.3.2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选型
        6.3.3 模/数转换器的选择
        6.3.4 数据采集模块程序设计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多臂机旋转变速机构运动学分析及结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多臂机的发展现状
        1.2.1 国外多臂机发展现状
        1.2.2 国内多臂机发展现状
        1.2.3 多臂机发展方向
    1.3 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第二章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结构原理分析及建模仿真
    2.1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总体结构及运行机理
    2.2 旋转变速机构建模及仿真
        2.2.1 测绘及建模
        2.2.2 运动学仿真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旋转变速机构共轭凸轮再设计
    3.1 理论轮廓线模型
    3.2 从动件运动规律选择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凸轮廓形优化及共轭凸轮计算器
    4.1 凸轮廓形优化
        4.1.1 优化原理及步骤
        4.1.2 应用举例
    4.2 共轭凸轮计算器
        4.2.1 计算软件的设计
        4.2.2 计算软件的使用说明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旋转变速机构结构特性分析
    5.1 动态分析
    5.2 静力分析
    5.3 模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与参与科研状况
致谢

四、高速无梭织机共轭凸轮开口电动平综装置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轴积极式共轭凸轮开口系统反求开发[J]. 邱海飞,李春风,王稳,陈铭. 机械设计, 2021(07)
  • [2]织造碳纤维的织机开口机构设计与仿真[D]. 戴鑫. 西安工程大学, 2021
  • [3]针排式纱罗绞织开口驱动机构运动学分析与优化[D]. 徐子晗. 浙江理工大学, 2021
  • [4]多剑杆织机引纬系统设计及机构优化[D]. 何浩浩.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5]多臂机选综系统运动学分析与凸轮再设计[D]. 赵香朋.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6]旋转变速机构驱动的综框运动特性形成机理与构建方法[D]. 尹洪环.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7]碳纤维平纹展纤织物剑杆织机引纬及打纬系统的优化设计[D]. 袁天行. 东华大学, 2019(03)
  • [8]旋转式多臂开口机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D]. 魏晓勇. 天津工业大学, 2019(07)
  • [9]喷气织机积极式凸轮开口装置的研究与设计[D]. 张凯. 陕西科技大学, 2018(12)
  • [10]多臂机旋转变速机构运动学分析及结构优化设计[D]. 张远华. 天津工业大学, 2018(11)

标签:;  ;  ;  ;  

高速无梭织机共轭凸轮开槽电动平综装置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