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脑梗死86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86例临床分析

一、糖尿病合并脑梗塞86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丽霞[1](2020)在《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中医证素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回顾性研究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或2型糖尿病的相关病例,探索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或2型糖尿病中医证素分布的异同点。研究意义通过对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进行探讨,发现二者之间的异同点,以期为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借鉴,研究方法1.以《证素辨证学》制定证素症状为蓝本,结合《常见症状中医鉴别诊疗学》、《中医诊断学》等教材中对于各症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常见症状,对两种疾病提炼症状要点,制成“证素症状临床调查表”。2.回顾性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4年0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或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纳入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100例。3.将原始数据量化处理后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65例,经临床症状提取整理后共得出20种证素,构成比>5%的病位证素由高到低为:肝、经络、肺、脾、心神、筋骨、胃;构成比>5%的病性证素由高到低为:痰、湿、阴虚、动风、血瘀、血虚、热;共十四种高频证素。2.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35例,经临床症状提取整理后共得出20种证素,构成比>5%的病位证素由高到低为:肝、经络、肾、肺、心神、脾;构成比>5%的病性证素由高到低为:阴虚、痰、湿、动风、血虚、血瘀、气虚、阳虚;共十四种高频证素。3.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糖尿病组阴虚、肾这两个证素大于合并高血压组的患者。其余证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将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病性证素分为虚、实两类,其中合并高血压组实性证素共出现160次(72.73%),虚性证素60次(27.27%);合并糖尿病组实性证素共出现86次(60.14%),虚性证素67次(39.86%)。两组患者实性证素比例均大于虚性证素。结论(1)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两组患者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且以实为主。病位证素分布中均以肝为首位,病性证素痰、湿、动风、血瘀所占比例较高。提示在治疗过程中需注重平肝息风、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等治法的应用。(2)通过提取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的证素,发现两组证素分布总体略有差异。其中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糖尿病组阴虚、肾两个证素多于合并高血压组,提示在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需在袪邪的基础上加强培本固元,滋养肾阴。

刘苇苇[2](2014)在《基于结构化中医住院病历数据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证结合诊疗规律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依托于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诊疗规律的挖掘及验证研究”(课题编号:D08050703020802)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课题“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的2型糖尿病中医药临床诊疗研究”(课题编号:200707001)。分为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内容。1文献综述通过文献系统复习,认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属于中医“消渴”、“中风”、“偏枯”、“消渴病脑病”范畴,发病主要与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肝肾阴虚、情志所伤以及年老体弱、肾精亏虚相关。临床治疗多从风、火、痰、瘀、虚角度出发,常以益气活血、祛风化痰、化瘀通络、滋阴潜阳、化痰熄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病机为脾肾亏虚,脑脉失养,或阴精亏空,髓减脑消,治疗当以健脾填精、利窍益智、养血行血、补肾化痰祛瘀为常用治法,随症加减、辨证施治。病证结合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契机与切入点,是目前中西医结合采用的主要的诊疗模式,必将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2临床研究2.1目的:对结构化住院病历系统采集的485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中医“病-证-治”规律,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方案,为临床提供依据。2.2方法:本研究基于“结构化中医住院病历系统”采集的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的临床数据,通过编写结构化查询语言筛查出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例共计485例,对数据进行补录、规范整理。运用关联规则,研究“分期-药”、“分期-症状”关系;运用贝叶斯网络,研究“分期-方-证-症状-理化指标”的关系;建立无尺度网络图,研究“药-证”、“药-症”的规律;建立星型模型,研究“分期-方-证”关系。2.3结果:(1)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流行病学特征:485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中,年龄>50岁患者达95.9%,BMI超重者占85.7%,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占全部人群的64.8%。合并疾病者中,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分别为75.88%、38.76%、36.70%。在可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细胞功能的人群中,80%以上的病人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90%以上患者提示胰岛素抵抗的存在。可见本病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与超重及肥胖关系密切,随糖尿病病程延长发病率相应提高,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均为脑梗塞的相关危险因素。(2)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证结合诊疗规律:①急性期表现为三个证型,共同表现为口干、头晕。主证为风痰瘀阻证,代表方剂为天麻钩藤饮、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等。其次为气阴两虚证,代表方剂为生脉散、参芪地黄汤、参芪麦味地黄汤、六味地黄汤等。痰湿阻滞证比例较少,代表方剂为半夏白术天麻汤、二陈汤、平胃散、温胆汤等。②恢复期表现为三个证型,共同表现为口干、乏力、头晕。主证为气阴两虚证,代表方剂为生脉散、参芪地黄汤、参芪麦味地黄汤等。其次为气虚血瘀证,代表方剂为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丹参饮、黄芪桂枝五物汤、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天麻钩藤饮。痰湿阻滞证次之,代表方剂为半夏白术天麻汤、五苓散、二陈汤、黄连温胆汤、四君子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③后遗症期表现为三个证型,共同表现为口干、乏力。主证为脉络瘀阻证,代表方剂为补阳还五汤、桃红四物汤、丹参饮等。其次为气阴两虚证,代表方剂为生脉散、参芪地黄汤、参芪麦味地黄汤、六味地黄丸等。痰湿阻滞证次之,代表方剂为半夏白术天麻汤、藿朴夏苓汤、五苓散等。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急性期主要证型为风痰瘀阻证、气阴两虚证、痰湿阻滞证,恢复期主要证型为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痰湿阻滞证,后遗症期主要证型为脉络瘀阻证、气阴两虚证、痰湿阻滞证。血瘀、痰湿贯穿于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始末,纵向分析三期的证型变化可以得知,各期证型所占比例有所变化,急性期以风、痰、瘀为主,恢复期以气虚、血瘀、痰浊为主,后遗症期以气阴两虚、脉络瘀阻为主,兼有瘀血、痰湿,且随着治疗各证型所占比例发生动态演变与变化。(3)各期常用药物药理作用分析:①急性期多表现为便秘、头晕、视物模糊、肢体活动不利、纳呆、言语不利,以风痰瘀阻证为主,处方以天麻钩藤饮、补阳还五汤、桃红四物汤、丹参饮、血府逐瘀汤为主,多用牛膝、川芎、白芍、茯苓、白术、当归、桃仁等中药,现代药理研究提示上述中药有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抗凝,降脂和降血糖的作用。②恢复期多表现为口干、乏力、便秘、肢体麻木,说明恢复期证候表现为多虚多瘀,处方以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生脉散、参芪地黄汤、六味地黄汤为主,多用当归、黄芪、生地黄、太子参、川芎、赤芍、麦冬、牛膝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类中药,现代药理研究提示上述中药可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显着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可提高机体抗缺氧能力,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并可抗凝、降脂、降糖、抗炎、镇静。③后遗症期多表现为口干、乏力、夜尿频、多饮、视物模糊等,以气虚、阴虚、痰瘀为主,处方以补阳还五汤、桃红四物汤、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为主,多用赤芍、丹参、五味子、泽泻、山茱萸、牡丹皮、熟地黄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能延长血栓形成时间,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激活纤溶,抗血栓形成。2.4结论:(1)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相关因素有:年龄、BMI、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抵抗。(2)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中医证型主要为风痰瘀阻证、气阴两虚证、痰湿阻滞证、气虚血瘀证、脉络瘀阻证,血瘀证贯穿于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始终。(3)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常用方剂为:补阳还五汤、丹参饮、生脉散、桃红四物汤、参芪麦味地黄汤、天麻钩藤饮、六味地黄丸、半夏白术天麻汤。主要治疗原则为祛风化痰、活血化瘀、益气养阴、化痰祛湿。(4)各期常用中药以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类中药为主,多用牛膝、川芎、白芍、茯苓、白术、当归、桃仁、当归、黄芪、生地黄、太子参、赤芍、麦冬、丹参、五味子、泽泻、山茱萸、牡丹皮、熟地黄等。现代药理研究多提示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粘度,抗血栓形成,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脑抗缺氧能力及抗凝血、降糖、降压的作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3](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研究表明

李可建[4](2007)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筛选优势治法与推荐方药。方法:全面收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试验,制定选择标准,筛选合格研究;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合格研究质量;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结果:检索相关文献5087篇,纳入合格研究236项,涉及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清热法、活血化痰法、活血清热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等治法28种,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注射剂等方药74种,统计分析总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及率差、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加权均数差、需治疗病人数,并计算99%可信区间(统计结果见附录2)。结论: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本研究认为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为优势治法;首先推荐的益气方药为黄芪注射液,其次为刺五加注射液;首先推荐的益气养阴方药为参麦注射液,其次为生脉注射液;首先推荐的活血方药为灯盏花注射液,其次依次为三七制剂、蚓激酶、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银杏叶制剂;首先推荐的益气活血方药为补阳还五汤,其次为通心络胶囊;推荐的清热养阴活血方药为脉络宁注射液。

赖淑婷[5](2009)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中医证候与危险因素的回顾性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回顾性探讨糖尿病合并症状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特点、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防治及预后。2、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SCI)是目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虽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它是症状性脑梗塞的一种前兆,因此对此病的研究很有必要。3、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CT特点,CT梗塞灶部位与脑梗塞是否出现症状的相关系。4、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SCI)不易被患者及医师注意到或忽略,易再继续发生脑梗塞,而不管是无症状性或是有症状性的,都能使患者的认知功能受到损害。因而预防进一步加重。5、探讨对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脑梗塞防治与否和糖尿病合并症状性脑梗塞的转化的危险因素关系。6、探讨糖尿病合并症状性与无症状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特点,有利于重新认识症状与证型的形成机理,体现中医整体观念,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方法本课题为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中医证候与危险因素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年龄、性别、形体、饮食习惯、病程、临床症状、中医证型、实验室检查数据指标为主,调查250份糖尿病合并脑梗塞、2型糖尿病病案资料。应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验证形成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中医症候与危险因素的探讨。结果1、糖尿病合并症状性脑梗塞和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二组在舌象、脉象、证型相结合分析,结果显示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为基本证型。2、糖尿病合并症状性脑梗塞与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二者在实验室检查数据指数中,凝血、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指标均高于正常值,结果显示这些数值均是导致脑梗塞的危险因素、病情轻重及预后的重要指标。3、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在CT特点上,以腔隙性多发性梗塞最多见。主要损伤部位为基底节、放射冠,多数还同时伴有脑萎缩。所以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临床上易出现肢体瘫痪程度较轻。4、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与糖尿病,二组在年龄、形体、病程上,这3种因素呈正相关性,P<0.05。5、糖尿病合脑梗塞与糖尿病,二组在凝血、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统计结果显示:二组在这些实验室检查数据指标上无显着的差异性,P>0.05。结论1、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包括年龄、血高脂、高血糖、高血压、吸烟、饮酒等,这些危险因素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2、在本课题观察研究中,从临床症状和舌脉象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相结合探讨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基本证型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在临床上的中医辨证有一定的指标意义。3、糖尿病患者在实验室检查中,以凝血指标升高、血脂异常、糖化血红蛋白指数升高、空腹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这些指标异常提示了糖尿病患者易并发脑梗塞,而这些指标也为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机制及病情轻重、预后等的临床重要指标。

黄文生[6](2001)在《《河南医药信息》2001年第9卷分类索引》文中研究指明

二、糖尿病合并脑梗塞86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尿病合并脑梗塞8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中医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与糖尿病的关系及可能机制
        2. 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与高血压的关系及可能机制
        3. 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4. 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的主要临床表现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中医研究进展
        1 古代医学家对中风病病名分类、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发展过程
        2 现代医家对缺血性中风病合并糖尿病病因病机及证候的认识
        3 现代医家对缺血性中风病合并高血压病因病机及证候的认识
        4 中医证素辨证学说的研究进展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资料及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临床调查表制定
        6 病例的收集
        7 数据库的建立及数据录入
        8 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检验及检查结果
        3 临床研究结果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检验指标分析
        3 检查结果分析
        4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2)基于结构化中医住院病历数据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证结合诊疗规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综述二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证结合研究思路与认识
    综述三 病证结合方法学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基于结构化中医住院病历数据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证结合诊疗规律探讨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及依据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中医证候的判定
        1.6 证型判定规则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采集
        2.2 数据整理及质量控制
        2.3 数据取舍方法
        2.4 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分析
        3.2 多指标联合分析
        3.3 基于关联规则的分期-药关系研究
        3.4 基于关联规则的分期-症状关系研究
        3.5 基于无尺度网络的药-症、药-证关系研究
        3.6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分期-方-证-症状-理化指标分析
        3.7 基于星型模型的方-证分析
    4 讨论
        4.1 糖尿合并脑梗塞流行病学特征
        4.2 病证结合诊疗规律
        4.3 病证结合药证关系
    5 结论及创新点
    6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发表论文的相关论文题录

(4)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文献检索及其结果合并
        1.1 文献检索
        1.1.1 检索范围
        1.1.2 检索策略
        1.2 检索结果合并
        1.2.1 合并策略
        1.2.2 关键类
    2 文献选择
        2.1 文献选择标准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文献选择方法
        2.2.1 初筛
        2.2.2 二次筛选
        2.2.3 三次筛选
    3 文献分组、分类、编号、登记
        3.1 文献分组
        3.2 文献分类
        3.3 文献编号
        3.4 文献登记
    4 文献质量评价
    5 文献信息收集
    6 统计分析方法
        6.1 Q统计量检验法
        6.2 固定效应模型
        6.3 随机效应模型
        6.4 漏斗图分析
        6.5 敏感性分析
        6.6 失效安全数
    7 效应指标
        7.1 相对危险度、率差、加权均数差
        7.2 需治疗病人数
结果
    1 扶正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 益气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1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2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3 黄芪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统计结果
        1.2 益气养阴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1 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2 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 祛邪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 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 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2 丹参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3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4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5 三七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6 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7 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8 蚓激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9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0 其他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 清热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1 安宫牛黄丸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3 数种祛邪治法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 扶正祛邪方药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1 益气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2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3 其他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 清热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1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3 其他扶正祛邪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讨论
    1 临床疗效分析
        1.1 有效治法筛选
        1.2 有效方药筛选
        1.2.1 扶正方药筛选
        1.2.2 祛邪方药筛选
        1.2.3 扶正祛邪合用方药筛选
    2 安全性分析
        2.1 不良反应分析
        2.2 恶化/病死情况分析
    3 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4 优势治法、推荐方药筛选
    5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机假说
    6 影响系统评价结论的可能因素
        6.1 纳入研究质量
        6.2 发表性偏倚
        6.3 临床异质性
        6.4 待评价研究
        6.5 证候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
    7 后续研究
        7.1 动态更新系统评价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7.3 推广应用系统评价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查新报告
附录1 文献检索与选择结果一览表
附录2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统计结果一览表
附录3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纳入研究基本特征一览表
附录4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待评价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5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排除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详细摘要

(5)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中医证候与危险因素的回顾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 分文献研究
    第一章 古代文献对糖尿病、脑梗塞、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叙述
        第一节 叙述古代文献对"糖尿病"病因、病机及其并发症的认识
        第二节 叙述古代文献对"脑梗塞"病因、病机的认识
        第三节 中医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论述
    第二章 现代医家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第一节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研究
        第二节 中药注射剂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研究
        第三节 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研究
        第四节 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实验动物研究
        第五节 现代方法结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研究
        第六节 针刺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研究
    第三章 痰、瘀证对糖尿病、脑梗塞、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相关叙述
        第一节 人体与痰湿证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人体与血瘀的相关性
        第三节 痰浊与血瘀之相关性
    第四章 气象因素、中医时间医学与中风病的论述
        第一节 气象、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时间医学的论述
        第二节 气象天人相应与中医时间医学论述
        第三节 气象因素与中风病的关系
        评述与展望
    第五章 糖尿病血管病变
        第一节 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概述
        第二节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生理病理叙述
    第六章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发病机制与现代研究进展
        第一节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发病机制
        第二节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现代研究进展
    第七章 无症状性脑梗塞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无症状性脑梗塞(SCI)的发生率
        第二节 无症状性脑梗塞(SCI)的发生的危险因素
        第三节 无症状性脑梗塞(SCI)的发病机理
        第四节 无症状性脑梗塞(SCI)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五节 无症状性脑梗塞(SCI)影像学检查及其研究
        第六节 无症状性脑梗塞(SCI)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及其防治
        评述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危险因素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回顾性研究
    第一章 2型糖尿病合并症状性和无症状性脑梗塞危险因素及实验室相关指标探讨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临床资料
        三、研究方法
        四、统计学分析
        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第二章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临床特点及糖尿病对脑梗塞发病的影响探讨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临床资料
        三、研究方法
        四、统计学分析
        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课题创新点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与得奖情况
致谢

四、糖尿病合并脑梗塞86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中医证素研究[D]. 陈丽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基于结构化中医住院病历数据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证结合诊疗规律探讨[D]. 刘苇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07)
  • [3]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4]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D]. 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5)
  • [5]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中医证候与危险因素的回顾性探讨[D]. 赖淑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6]《河南医药信息》2001年第9卷分类索引[J]. 黄文生. 河南医药信息, 2001(18)

标签:;  ;  ;  ;  ;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86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