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结构调整以高新技术为主

唐山:结构调整以高新技术为主

一、唐山:结构调整主打高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唐昕[1](2020)在《高新区产城融合研究 ——以佛山高新区核心园(狮山)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上世纪80年代高新区启动建设以来,一直肩负推动我国高新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的使命。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新区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载体被任命为落实创新发展先行先试的“试验田”,担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任。而传统以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为发展动力的“经开区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于当下高新区的发展,“重产轻城”的建设直接导致高新区难以集聚创新型人才及研发团队,因此为解决这一难题,产城融合会是大多数高新区的未来趋势。本文选取佛山高新区核心园(狮山)为案例研究对象,园区从镇级工业园逐步发展跃升为国家级高新区核心园,是典型以“经开区开发模式”推动、政府主导建设的园区。发展至今,园区已经获得巨大经济成就,培育了特色产业集群和数量可观的高新技术企业,但作为新时期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之一,园区面临诸多发展困境。本文试图通过构建产城融合与高新区创新发展的逻辑框架,为此类园区寻找一条破解之道,更好地完成新时期国家赋予的重任。本文梳理了高新区的发展阶段及其阶段特征,针对新时期我国高新区创新发展中遭遇的困境,分析了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及空间响应,构建了产城融合与高新区创新发展的逻辑框架,并结合代表性园区产城融合的发展归纳出具体的规划路径。以佛山高新区核心园(狮山)作为实证研究的案例,结合园区发展历程、实态特征、发展阶段研判和调研访谈对园区创新发展的核心问题进行识别,并以此逻辑和路径为佛山高新区核心园(狮山)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产城融合是针对当前高新区创新发展瓶颈的一种响应措施,面对当前创新发展阶段高新区难以吸引、留住、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困境,产城融合可以通过为高新区的创新发展提供高品质的空间支持,从而为高新区的创新发展吸引和集聚对工作、生活、学习、休闲有较高空间品质需求的创新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产城融合促进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是从空间、产业和管理体制三个方面展开,空间上加强园区和城区在区域层面的互联互动,实现一体化发展,园区层面上推动园区创新服务功能与生活服务功能高度融合;产业上深化产业高端化与集群化发展;管理体制上实施市场化管理制度。对于创新导向下佛山高新区核心园(狮山)的产城融合主要从区域协调上和空间修补两方面开展,通过狮山核心区联动佛山西站新城发展融入佛山城市发展格局;构建园区内部“科创服务中心+创新产城组团”空间格局,集聚园区各独立发展功能组团的资源,通过三旧改造的更新方式,促进狮山核心区功能融合发展。

崔伊霞[2](2020)在《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推进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促进了一批煤炭城市、石油城市等不同类别资源型城市的形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资源的高强度开采,一些城市的资源已经枯竭或接近枯竭,大批以资源为生的资源型企业难以为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受到桎梏,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严峻的困难与挑战。面对这种情况,转型发展是摆脱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诅咒”的关键,探索符合地域特点的绿色发展模式是保证资源枯竭型城市永续发展的根本路径。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类别多样,发展程度也更不相同,但从城市发展战略来看,绿色转型对于任何资源型城市来说,都是唯一的发展出路,这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自身特征所决定的。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这既给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带来挑战,也为其绿色转型提供了发展契机。由此,深刻挖掘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探索绿色转型路径,这对于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国家城市体系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论文围绕选题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多学科交叉法以及典型案例分析法,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相关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转型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论述当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本现状和现实困境,并在分析和借鉴国内外典型资源型城市转型案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有针对性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具体来说,论文由六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之处等,为论文的深入研究做好全方面的准备工作。第二章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一般分析。这一章节为基础性理论研究,首先介绍了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和绿色发展的内涵,对涉及到资源型城市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介绍。接着,论述了城市转型的理论基础,并从衰败消亡、深度开发、转型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主要趋势,为论文的深入研究构建坚实的理论支撑。第三章为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发展与枯竭没落。首先,以新中国成立为时间起点,重点回顾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进程,并将这一发展进程划分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接着,详细论述了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分布、类别和特征,概括了当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本现状,即经济发展缓慢且效益较低、生态环境破坏且修复较难、人口数量减少且素质偏低、地方财力薄弱且引资困难,这一系列问题迫使资源枯竭型城市必须进行绿色转型发展。第四章为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必要性分析。这一章节首先从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的对传统资源依赖性强、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绿色转型发展意识不高三个方面提出绿色转型的必要性;接着论述了当前绿色发展要求资源枯竭型城市必须转型,这对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城市人居生活质量,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最后,从绿色发展关乎民生福祉和民族未来、绿色发展是对传统工业化的反思与超越、绿色发展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这三个方面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唯一出路就是坚持绿色发展。第五章为国内外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成功案例。通过重点介绍和分析了几个典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案例,总结了这些城市探索和实践绿色转型的宝贵经验。其对我国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转型、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绿色转型、明确政府在城市转型中的职责、将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态紧密结合,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借鉴。第六章为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路径分析。这一章节是论文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转型发展路径。其一,通过绿色政府建设、科学制定城市绿色转型规划、建立绿色核算与考核制度以及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的途径,加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顶层设计,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探索科学、健康、适宜的绿色转型路径;其二,通过建设绿色多元的产业体系、加强资源型企业的现代治理、以信息化促进城市绿色转型、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这四种措施来激发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其三,从不断强化生态文明教育与社会宣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升资源型地区民生保障水平、培育绿色文化这四个方面,不断优化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社会氛围,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让绿色转型成果惠及到每个人。

乔冰彬[3](2020)在《湖北省产业集群发展与升级研究 ——探索产业集群内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文中指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区域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形式。产业集群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应对挑战、打造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核心。当前,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及国际经济形势复杂背景下,大力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不仅是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更是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占领国际竞争新高地的必要举措。产业集群内大中小企业通过多维度、深层次、嵌合式融通,实现跨界融合、优势互补成为推动产业集群转型与升级的重要路径。湖北省位于长江经济带和中南腹地中心位置,对促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起着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研究湖北省产业集群发展与升级路径,促进集群内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不仅能够助力企业竞争力提升,更是打造区域竞争高地、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落实“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举措。因此,文章以湖北省12家国家级高新区、16家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112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陆续对十堰市、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荆州市、仙桃市、武汉市、宜昌市、咸宁市、恩施州、随州市、襄阳市、孝感市等省域范围内近40个颇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和近60家集群代表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深入总结湖北省产业集群及集群内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阶段性特征。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尽管近年来,湖北省产业集群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集群“集”而不“群”、规模较小、同质化现象突出,集群层次较低、创新能力较弱、配套发展滞后等,集群内大中小企业间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融通发展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总结归纳国内外先进产业集群内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模式和经验,立足湖北省实际,分别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出发,就顶层设计、体制机制、资金、技术、创新、产业链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对新时期湖北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及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朱婧[4](2019)在《西安老工业区更新策略研究 ——以幸福路地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中速、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阶段,城市建设面临着全面转型的需求,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挖潜,在此背景下,城市中的老工业区成为转型矛盾最突出、改革需求最集中的变革对象之一。西安市幸福路地区在近六十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两次艰难的产业转型,目前老工业区的更新改造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作为西安市现代工业文明载体的幸福路老工业区,如何解决工业用地产能低效、企业搬迁困难重重、生活空间品质不高、工业遗产保护不力等一系列问题成为该地区城市更新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笔者研究了目前国内外老工业区相关理论及实践,结合幸福路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了西安市老工业区的更新策略。论文总结并分析了老工业区更新的理论与实践,重点研究了老工业区更新改造的动力机制与发展趋势,从产业调整升级、功能置换开发及生态恢复再生三方面总结了当前城市老工业区的更新改造策略。通过对西安市幸福路地区老工业区发展历程的现状梳理,结合现状调研,明确存在的问题有当前工业用地产出下滑,道路交通不成体系、配套设施亟需提升、用地产权复杂、城中村与棚户区亟需改造,同时还面临着近期现状企业难以搬迁等问题。基于现状问题的复杂性,笔者通过对现状进行用地适应性、土地使用性质、土地开发强度及建筑质量等方面的梳理和评价,将幸福路地区老工业区划分为保留区域、限制更新区域及适宜改造区域三类更新区域。保留区域通过提升原有产业并引入与原有产业相关的产业对现有产业布局进行升级;限制改造区域需要注意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通过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实现再利用,通过升级生活空间、完善公服设施、优化道路交通来提升区域城市品质;适宜改造区域更新主要是通过调整用地的功能,结合绿化空间的打造以及大力发展商务商贸来实现。最终制定了政府科学决策、加强组织领导、公私利益平衡、创新规划管理及加强公众参与的更新保障机制确保更新策略落地实践。

张广栋[5](2019)在《海龙化纤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德国、日本等科技型制造业强国激烈竞争的背景之下,在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新形势下,在山东省吹响新旧动能转换的冲锋号之际,通过潍坊海龙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部、外部环境分析,摸清现状、认清优劣,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推动海龙化纤实现由传统制造业企业向新材料企业转型升级,力争成为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制造基地。本文主要采用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SWOT分析法,研判海龙公司内部外部环境,运用战略管理框架,确定潍坊海龙化纤未来发展规划。运用现代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当前面临转型升级的化纤制造企业发展战略制定问题,这是当前产业升级背景下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本文分析显示海龙化纤公司在生产规模、技术积累等方面具有优势,具备转型升级的条件。总结了海龙公司当前存在的问题,重点表现在产品技术含量不够高、高端人才比重少、企业面临搬迁等方面。基于新形势下对环保新材料的需求,制定海龙公司建立在差异化基础上的多元化发展战略。最后,提出海龙化纤战略实施的具体措施。

韩雪[6](2019)在《雄安新区发展功能定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调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继深圳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雄安新区最初是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而做出的规划布局,通过反复论证、多方对比,雄安新区功能定位逐渐转变为缓解北京”大城市病“所带来的隐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增长极,以及缓解国内南北发展失衡,打造世界级新型城市。《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对雄安新区的定位,雄安新区将打造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这一功能定位既符合新时代发展理念,也是当地城市、经济和社会创新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空间生产的理论、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为基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以《雄安规划纲要》为基本方针,通过灰度预测定量分析,论证雄安新区功能定位的设定有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区,有利于平衡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提升京津冀的整体实力。本文共分为六章:前两章为学理性分析研究,第三、四章通过现实环境的分析与对比提炼出新区建设的经验总结,第五章引用数据和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第六章是《河北雄安规划纲要》贯彻执行所提出的一些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结果如下:第一,系统的介绍了雄安新区设立的理论和实践内涵。详细论述了国内外关于雄安新区、非首都功能区疏解以及城市创新发展的研究情况,为雄安新区在其功能定位下规划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基于国家战略背景、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具有纵观全局的理论意义,和促进我国缓解大城市病,建设全国战略意义新区的实践意义。分析国内外研究雄安新区功能定位的文献,借助非首都功能区疏解研究以及国家新区建设的文献综述,可以了解有关城市创新发展功能定位的研究。第二,借鉴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经验。一方面,国内研究上海浦东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功能定位发展路径,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不仅作为改革的窗口,其功能定位也渐渐从发展自身经济转移到引领全国经济开放度;另一方面,国外成功经验看雄安新区模式的可能性,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区带来的巨大压力和城市负重,为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下的发展提供现实支撑,趋利避害,以实现雄安新区的发展与优化。第三,详细介绍了雄安新区设立的多元背景。通过四个视角研究了设立雄安新区战略思想决策的时代背景。从世界角度来看,雄安新区处于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立的重要一环,肩负着我国强国战略的使命;从中国发展的角度看,我国经济发展南北失衡的状况亟待解决,需要从我国总体区域战略布局上实现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雄安新区的设立作为一个杠杆,撬开中国改革与转型的大门;从京津冀战略的角度看,雄安新区的设立也是为了弥补京津冀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区产生的“环京津贫困带”,实现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从北京定位的角度看,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为了疏解北京现实的压力,以更好的实现其作为首都的功能开展和城市发展。第四,详细介绍了雄安新区发展的功能定位。根据国家计划要颁布的雄安新区规划纲要,雄安新区要建立一个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雄安新区选择河北雄县、安新县和容城县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区疏解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产业优势,通过雄安新区设立建设的发展历程,雄安新区具有协调区域发展、构建北京新格局、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构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意义,选取相关数量数据,分析雄安新区在其功能定位的相关指标,了解雄安新区的现状,为雄安新区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并且根据其功能定位详细解析了《雄安规划纲要》的具体执行措施。最后,为雄安新区发展功能定位提供政策建议。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为雄安新区的规划提出符合其功能定位下的意见建议,从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现代化经济体系、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文化、机制体制建设六个方面,对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相对于《规划纲要》细节方面的构思,也对雄安新区的发展实现其功能定位提供一种解析,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逐渐步入正轨的情况下,实现雄安新区绿色生态宜居、创新驱动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的功能定位。

蔡宁[7](2019)在《YD公司轨道交通装备业务区域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全球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创新更迭,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轨道交通装备是城市轨道交通、铁路交通运输所需要的各类设备的总称,主要包括机车车辆、通信信号、工程机械、养路机械、牵引供电、运营管理以及安全保障等众多的机电装备、设施。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已经形成了自主研发、配套完整、设备先进、规模经营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体系,尤其是在高速、重载、便捷、环保技术路线推进下,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以及城市轨道建设方面等取得了显着的成绩,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在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中的核心竞争优势。在国家利好政策引导和市场强劲需求拉动下,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正进入高速成长期。本文中,以YD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个人访谈方法对该公司轨道交通装备业务区域市场营销问题进行了研究。文中首先对全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概念以及理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YD公司发展情况、区域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归因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PEST分析模型、五力模型以及SWOT分析矩阵对YD公司轨道交通装备业务市场环境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最后,重点从市场定位、营销策略选择等方面提出了适合YD公司轨道交通装备业务区域市场营销活动开展的优化对策。对于YD公司来说,必须要抓住这轮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展的“黄金期”,制定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区域市场开发方案,这样才能够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目的。

王嘉铫[8](2019)在《产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 ——基于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学术界对产业集聚的研究早已不是简单的从集聚规模的角度来展开,而是从多样性、专业性等方面来衡量产业集聚,并进一步研究这种多样性、专业性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当前,我国城市如何制定发展规划以谋求经济增长和城市生产率的提高,对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首先,本文使用中国273个地级市的数据,对产业集聚的多样化、专业化进行定量分析,并且从城市规模的角度考察了产业集聚的专业化水平和多样化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测量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城市生产率的测度指标,分别从东部、中部、西部分析了城市生产率的状况。研究发现:城市规模较大的城市其多样化程度较高,而城市规模较小城市其专业化程度较高;东、中、西部地区城市生产率呈现阶梯递减状态。其次,本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2010-2016年中国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验证了产业集聚专业化、多样化影响城市生产率的理论机制,并研究了其影响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产业专业化水平对本地区城市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但是,促进邻近地区城市生产率的提高。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本地区产业专业化水平较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业结构单一、不合理,没有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正的外部性,进而抑制本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本地区产业高度专业化,使其形成了核心竞争优势,促进邻近地区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提高多样化水平,进而提高邻近地区城市生产率,并在长期合作过程中,提高区域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产业多样化水平对本地区城市生产率产生积极的影响,且促进邻近地区城市生产率的提高。可能的原因是,本地区的多样化水平高,有利于企业与不同类型产业之间共享基础设施、信息和服务市场,吸引企业和劳动者进入,提高城市集聚效益和集聚程度,从而提高本地及其邻近地区的城市生产率。最后对我国的产业集聚专业化、多样化做出总体评价和政策建议。

张倩[9](2018)在《资源型城市复兴中城市文化空间的保护与更新规划研究 ——以广元市旺苍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资源型城市复兴为背景,探讨资源型城市文化空间保护与更新的方法策略,研究文化空间属性,调查文化空间保护更新需求,得到如下保护更新规划过程:1.基础研究:总结资源型城市空间及文化的现有研究,掌握多数资源型城市分散布局的特征及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得出产业转型、规划引导、生态修复、文化挖掘四条转型路径。分析资源型城市复兴的文化基础,总结资源型城市文化空间的分级及三种主要模式,树立以文化规划作为资源型城市文化空间保护与更新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实践手法。2.实地调研:对所研究的城市——广元市旺苍县进行全方位基础资料搜集,梳理城市空间变迁过程,调查城市历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统计县域文化资源以确认发展优势、对城区文化空间进行全盘调查,落实其物质空间的具体存在,选取典型空间进行空间属性调查和空间问题总结。3.需求分析:根据调研阶段的工作,对旺苍县文化空间按照“人、场所、活动”三个构成要素进行需求分析,对使用群体进行主观需求定量分析,对场所进行物质空间层面的客观需求定性分析,对活动进行文化空间非物质层面的客观需求定性分析,三者结合空间属性问题、城市发展目标,得出后续文化空间保护与更新策略的制定依据。4.规划设计:根据文化规划的相关研究制定资源型城市文化空间保护更新的目标、框架及具体内容,以空间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制定保护更新的对策方法。具体包括:(1)立足资源型城市全域整合文化资源,规划并保护文化线路,联动地区发展城市优势资源;(2)立足城区梳理城市文化结构,并融入现有城市规划体系,优化用地布局,对资源型城市空间进行结构重构、调整城区旧工业用地、开发边缘区生态资源;(3)立足空间节点对资源型城市文化空间进行分类保护与更新,对工业型文化空间创新利用,对历史文化空间进行文脉保护,修复生态文化空间景观环境;(4)加强非物质文化活动及其空间载体的保护更新,丰富活动类型,拓展活动空间形式。

冯志峰[10](2018)在《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政治组织体系主要分为中央政权、地方政权和基层政权,由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组成。相对于中央政权和基层政权而言,地方政权包括省市县三级,成为我国政权系统承上启下、协调各方、高效运转、强本固基的关键枢纽,对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凝聚党心民心、决胜全面小康、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个层级。地方党委组织承上启下、统揽大局、协调各方、强本固基,既是中央精神的执行者和建议者,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与领导者,承载着领导地方党的组织建设,履行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职责,成为加强地方治理能力建设条块结合的交汇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角色定位、职位属性与运行特性,内在地反映了地方党委组织的执政规律,蕴含着党组织权力运行与制约之道。遵循其行为之内在逻辑,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规律可提炼为“弹性定律”,鲜明地体现出独特的“二重”性,表现为“双刃剑”的作用,既能够实现有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可能引发权力腐败、危害人民利益,销蚀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在内外不良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总体呈现出“十大特征”,体现为“多面人”角色,其演化逻辑可归纳为“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强化跃迁定律”,作为地方主导改革的改革者反而成为改革阻力制造者。为扎实有效地“改革改革者”,破除权力制约“悖论”,就必须统筹“个人修养教化、体制机制转化、社会风气净化”,构建科学系统、务实管用、操作简便的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为此,必须立足于中外权力制约理论基础之上,深刻把握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诱致成因,认真分析其生成逻辑,精准提炼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之道,努力促进“文本规定”与“实践运行”的有机融合,将“自我律动法”与“一制九转法”深度融入到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之中,努力实现权力高效运行与有效制约的动态平衡,着力提高地方党委书记执政本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组织保证和力量保障,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二、唐山:结构调整主打高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唐山:结构调整主打高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高新区产城融合研究 ——以佛山高新区核心园(狮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火炬计划”下的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高地
        1.1.2 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高新区,产城融合势在必行
    1.2 研究问题与目的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3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1.3.1 研究对象的典型性
        1.3.2 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基于Citespace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知识图谱分析
        2.1.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1.2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研究知识图谱及特点
    2.2 高新区的研究热点
        2.2.1 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
        2.2.2 高新区创新发展的相关研究
        2.2.3 产城融合的相关研究
        2.2.4 高新区转型发展的相关研究
    2.3 研究评述
    2.4 国内外产城融合促进园区创新发展的案例研究
        2.4.1 新加坡纬壹科技城
        2.4.2 苏州工业园
        2.4.3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
        2.4.4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第三章 产城融合与高新区创新发展的逻辑构建
    3.1 高新区的发展历程
        3.1.1 要素驱动:生产要素集聚阶段
        3.1.2 投资驱动:产业集聚阶段
        3.1.3 创新驱动:创新发展阶段
    3.2 当前创新驱动下高新区发展的内在需求
        3.2.1 发展困境:产城分离的创新环境导致创新人才难以集聚
        3.2.2 需求特征:以吸引创新人才集聚为目标
    3.3 产城融合:高新区创新发展空间需求的响应
        3.3.1 产城融合的内涵:以人为本,实现产、城空间融合
        3.3.2 产城融合通过塑造高品质空间促进创新人才的集聚
    3.4 创新导向下高新区产城融合的路径构建
        3.4.1 区域联动,促进城市与园区空间融合
        3.4.2 功能完善,推动园区创新服务功能与生活服务功能高度融合
        3.4.3 产业结构优化,深化产业高端化与集群化发展
        3.4.4 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市场化管理制度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佛高区核心园的发展历程与实态研究
    4.1 佛高区核心园的发展概况与阶段划分
        4.1.1 狮山镇的发展概况
        4.1.2 佛高区核心园的发展概况与阶段划分
    4.2 佛高区核心园的发展历程
        4.2.1 分散发展阶段:从“农村社区工业化”到“园区工业化”
        4.2.2 整合发展阶段:从“一园多镇”到“园镇合一”
    4.3 佛高区核心园的实态特征
        4.3.1 空间:粗放利用,功能结构失衡
        4.3.2 产业:集聚现象较明显,粗放型与高级化并存
        4.3.3 管理体制:“市统筹、区建设”,缺乏社会事务管理
    4.4 佛高区核心园的发展阶段研判
        4.4.1 经济成就巨大,制造业发展迅猛
        4.4.2 产业集聚已形成,高企培育数量可观
        4.4.3 创新引领正在进行,传统制造业产值占主导
    4.5 基于企业访谈的佛高区核心园创新发展的核心问题识别
        4.5.1 佛高区核心园创新环境的构建
        4.5.2 产城脱节的园区环境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创新导向下佛高区核心园产城融合策略研究
    5.1 战略谋划:从“园区”向“城区”的空间战略演进
        5.1.1 市级层面规划:从“城市组团”到“城市副中心”
        5.1.2 区镇级层面规划:从"承接东部"到"产业中枢+交通枢纽"
    5.2 空间修补:功能补强,优化园区内部空间
        5.2.1 重塑园区内部结构,构建“科创服务中心+创新产城组团”空间格局
        5.2.2 集聚园区各组团资源,以三旧改造促进核心区功能融合发展
    5.3 区域协调:核心引领,联动新城融入城市发展格局
        5.3.1 实现空间一体化发展
        5.3.2 融入区域生态格局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狮山镇政府访谈提纲
    附录2 佛山高新区核心园企业访谈提纲
    附录3 佛山高新区核心园企业访谈记录
    附录4 狮山镇村、社区访谈记录
    附录5 狮山镇政府部门访谈记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及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一般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资源型城市
        2.1.2 资源枯竭型城市
        2.1.3 绿色发展
    2.2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一般理论
        2.2.1 产业结构与转型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生命周期理论
        2.2.4 城市生态学理论
    2.3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基本趋势
        2.3.1 衰败消亡
        2.3.2 深度开发
        2.3.3 转型发展
第3章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发展与枯竭没落
    3.1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历程
        3.1.1 兴起与形成阶段
        3.1.2 发展与成熟阶段
        3.1.3 衰退与转型探索阶段
    3.2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分布、类别与特征
        3.2.1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分布
        3.2.2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类别
        3.2.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征
    3.3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本现状
        3.3.1 经济发展缓慢且效益较低
        3.3.2 生态环境破坏且修复较难
        3.3.3 人口数量减少且素质偏低
        3.3.4 地方财力薄弱且引资困难
第4章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4.1 面对问题必须转型
        4.1.1 对传统资源依赖性强
        4.1.2 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
        4.1.3 绿色转型发展意识不高
    4.2 发展要求必须转型
        4.2.1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客观必要
        4.2.2 提高城市人居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
        4.2.3 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4.3 转型必须是绿色发展
        4.3.1 绿色发展关乎民生福祉和民族未来
        4.3.2 绿色发展是对传统工业化的反思与超越
        4.3.3 绿色发展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
第5章 国内外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成功案例
    5.1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案例
        5.1.1 德国鲁尔地区
        5.1.2 美国休斯顿地区
        5.1.3 法国洛林地区
        5.1.4 日本九州地区
    5.2 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案例
        5.2.1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
        5.2.2 辽宁省阜新
        5.2.3 河南省焦作
        5.2.4 安徽省铜陵
    5.3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经验启示
        5.3.1 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转型
        5.3.2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绿色转型
        5.3.3 明确政府在城市转型中的职责
        5.3.4 加强生态保护和改善社会民生
第6章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路径分析
    6.1 加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顶层设计
        6.1.1 加快绿色政府建设
        6.1.2 科学制定城市绿色转型规划
        6.1.3 建立绿色核算与考核制度
        6.1.4 完善城市绿色转型的政策法规
    6.2 激发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
        6.2.1 建设绿色多元的产业体系
        6.2.2 加强资源型企业的现代治理
        6.2.3 以信息化促进城市绿色转型
        6.2.4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6.3 营造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社会氛围
        6.3.1 强化生态文明教育与社会宣传
        6.3.2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6.3.3 提升资源型地区社会保障水平
        6.3.4 培育绿色文化助推发展转型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湖北省产业集群发展与升级研究 ——探索产业集群内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1.5 文献综述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第3章 湖北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问题
    3.1 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3.2 新型工业化产业集群
    3.3 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3.4 湖北省产业集群发展主要模式
    3.5 湖北省产业集群存在问题
第4章 湖北省重点产业集群内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模式及案例
    4.1 产业集群内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模式
    4.2 产业集群内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典型案例
第5章 国内外产业集群内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经验与启示
    5.1 美国“硅谷”协同创新模式
    5.2 有色金属(稀土新材料)·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技术开发区特色发展模式
    5.3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协同创新模式
    5.4 广东家电制造产业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
    5.5 对湖北产业集群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启示
第6章 湖北省产业集群内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对策建议
    6.1 政府层面
    6.2 企业层面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4)西安老工业区更新策略研究 ——以幸福路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
        1.3.1 城市老工业区的相关概念
        1.3.2 城市更新的相关概念
        1.3.3 策略的相关概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2 老工业区更新研究综述
    2.1 老工业区更新相关理论综述
        2.1.1 相关学科对老工业区更新的研究
        2.1.2 国外老工业区更新的发展
        2.1.3 国内老工业区更新的发展
    2.2 老工业区更新的发展趋势
        2.2.1 以区域空间重构为更新核心
        2.2.2 追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2.2.3 重视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
        2.2.4 突出土地混合利用的更新优势
    2.3 老工业区更新动力机制研究
        2.3.1 城市外部影响因素
        2.3.2 城市内在发展需求因素
    2.4 老工业区更新的基本策略
        2.4.1 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
        2.4.2 重视社区空间的重构
        2.4.3 强调历史文脉的传承
        2.4.4 体现空间肌理的延续
        2.4.5 更新改造模式的选择
    2.5 本章小结
3 西安老工业区更新策略研究
    3.1 西安老工业区现状概述
        3.1.1 西安老工业区的发展历程
        3.1.2 西安老工业区的现状分布
    3.2 西安老工业区特点
        3.2.1 西安老工业区选址特点
        3.2.2 西安老工业区厂区布局特点
        3.2.3 西安老工业区文化价值特点
    3.3 西安老工业区更新动力机制
        3.3.1 外在动力机制
        3.3.2 内在动力机制
    3.4 西安老工业区更新策略
        3.4.1 更新目标
        3.4.2 更新影响因子
        3.4.3 分区管控
        3.4.4 更新策略制定
    3.5 本章小结
4 西安市幸福路老工业区现状及发展研究
    4.1 西安市幸福路老工业区概况
        4.1.1 幸福路老工业区位置及范围
        4.1.2 幸福路老工业区的发展历史
    4.2 更新机遇的把握
        4.2.1 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4.2.2 西安市“十三五”规划
        4.2.3 西安市公园城市建设
        4.2.4 产业发展需求
        4.2.5 区域上位规划引导
    4.3 西安市幸福路老工业区现状问题梳理
        4.3.1 现状情况概述
        4.3.2 现状存在的问题
        4.3.3 区域现状的特殊性
    4.4 本章小结
5 西安幸福路老工业区更新策略研究
    5.1 西安市幸福路地区的更新目标
    5.2 更新影响因子研究
        5.2.1 用地适应性评价
        5.2.2 土地使用性质评价
        5.2.3 土地开发强度评价
        5.2.4 建筑质量评价
        5.2.5 评价模型建立
    5.3 西安幸福路老工业区更新分区管控原则
        5.3.1 更新区域划分研究
        5.3.2 三类区域基本更新原则
    5.4 幸福路老工业区更新策略
        5.4.1 基于基础用地空间调整的策略
        5.4.2 基于产业优化升级的策略
        5.4.3 基于提升环境品质的策略
        5.4.4 基于塑造文化精神的策略
        5.4.5 对于开发模式和组织构成的选择
    5.5 幸福路老工业区更新策略应用
        5.5.1 保留区域更新策略应用
        5.5.2 限制改造区域更新策略应用
        5.5.3 适宜改造区域更新策略应用
    5.6 更新保障机制
        5.6.1 政府科学决策
        5.6.2 加强组织领导
        5.6.3 公私利益平衡
        5.6.4 创新规划管理
        5.6.5 加强公众参与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不足及展望
致谢
研究生在读期间成果
参考文献
附录
    1 图目录
    2 表目录

(5)海龙化纤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框架
    1.5 主要研究方法和工具
    1.6 本文创新点
2.理论概述
    2.1 多元化战略
        2.1.1 多元化战略类型
        2.1.2 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优势
        2.1.3 实施多元化战略的风险
    2.2 差异化战略
        2.2.1 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优势
        2.2.2 实施差异化战略的风险
    2.3 其它相关理论
3.海龙化纤外部环境分析
    3.1 PEST分析
        3.1.1 政治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波特五力模型行业环境分析
        3.2.1 现有竞争者竞争力分析
        3.2.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2.3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2.4 替代品的威胁
        3.2.5 消费者议价能力
4.海龙化纤内部环境分析
    4.1 企业存在的优势
        4.1.1 规模实力优势
        4.1.2 技术储备优势
        4.1.3 与地方政府良好合作关系优势
    4.2 企业存在的劣势
        4.2.1 盈利产品单一
        4.2.2 生产过程不够先进
        4.2.3 企业面临搬迁
        4.2.4 人才比重较低
        4.2.5 管理模式不够先进
    4.3 海龙化纤SWOT矩阵分析
5.海龙化纤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措施
    5.1 海龙化纤公司发展战略模式选择
    5.2 海龙化纤公司发展战略目标
        5.2.1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等定量指标
        5.2.2 多元化差异化产品目标
        5.2.3 企业管理目标
        5.2.4 市场营销、市场占有率目标
        5.2.5 并购重组目标
    5.3 海龙化纤战略实施的具体措施
        5.3.1 老厂区商业开发,异地建设新厂区
        5.3.2 加强研发投入,生产多元化特色产品
        5.3.3 建立具有竞争性的人力资源体系
        5.3.4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5.3.5 提升营销和客户服务水准
        5.3.6 优化生产组织管理
        5.3.7 健全完善财务和资金管理
6.战略实施的风险点及应对措施
    6.1 战略实施面临的风险
    6.2 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6.2.1 多渠道容积资金,融资成本较低
        6.2.2 新产品生产过程清洁,安全标准高
        6.2.3 创造多种就业岗位,赢得群众和员工支持
        6.2.4 产品应用广泛,国内国际需求旺盛
        6.2.5 硬件软件配套先进,及时监测风险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雄安新区发展功能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雄安新区规划发展研究
        二、非首都功能区疏解研究综述
        三、城市创新发展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写作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写作框架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一、创新点
        二、不足
第二章 雄安新区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
        一、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思想
        二、恩格斯的空间生产思想
        三、马恩的城市空间理论
    第二节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
        一、空间的含义
        二、空间的生产
    第三节 空间经济学空间布局理论
        一、空间经济学空间理念
        二、“中心—外围”理论
        三、增长极
        四、区域二元论
        五、梯度转移
    第四节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第五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的发展理念
        一、新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
        二、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雄安新区发展示范区
第三章 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比较研究
    第一节 经济特区、国家新区功能定位
        一、深圳特区发展的功能定位
        二、上海浦东新区发展的功能
    第二节 国外城市发展功能定位比较研究
        一、美国纽约城市发展功能区的疏解
        二、日本东京首都圈发展功能区的疏解
        三、韩国行政首都世宗市的功能定位
第四章 设立雄安新区的多元空间背景
    第一节 全球空间视角-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一、国际经济发展新趋势
        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新发展
        三、中国强国战略新要求
    第二节 中国空间视角-区域发展大战略
        一、区域发展呈现南北失衡
        二、中国协调发展新战略
    第三节 京津冀空间视角-区域协调发展
        一、京津冀地区各省市基本情况分析
        二、京津冀地区产业比重分析
        三、京津冀地区产业区位商分析
    第四节 北京空间视角-提供新功能定位
        一、北京新功能定位变化
        二、打造“一核两翼”新发展格局
第五章 雄安新区功能定位的空间分析
    第一节 雄安新区发展历程
        一、雄安新区发展定位
        二、雄安新区设立建设优势
        三、雄安新区设立和建设大事记
        四、雄安新区设立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环境空间—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
        一、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现状
        二、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
        三、打造宜居生活空间
        四、建设集约高效生产空间
    第三节 产业空间—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
        一、雄安新区创新产业现状
        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三、明确产业发展重点
        四、打造全球创新高地
    第四节 地理空间—协调发展示范区
        一、雄安新区协调发展现状
        二、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设施
        三、建立新城住房保障体系
    第五节 开放空间—开放发展先行区
        一、雄安新区开发发展现状
        二、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
        三、提升京津冀开放型经济水平
        四、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第六章 贯彻落实雄安新区发展功能定位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贯彻落实城市空间发展新理念
        一、“投资+创新“双驱动模式建设雄安新区
        二、“整体布局+全面推进”建设雄安新区
        三、“顶层+落地”模式建设雄安新区
        四、以新一代信息产业为支撑建设雄安新区
        五、实现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
        六、 “PPP”模式建设雄安新区
    第二节 科学规划雄安新区空间布局
        一、雄安新区空间形态的现状
        二、在地文化打造雄安新区物质空间形态
        三、在地文化创新雄安新区非物质空间形态
    第三节 构建雄安新区空间化现代经济体系
        一、《雄安规划》打造高端高新产业
        二、把握高定位格局,发展“俱乐部式”高新技术产业
        三、以国有企业为龙头,构建“领头羊式”的集群创新模式
    第四节 雄安新区城乡空间融合发展
        一、《雄安规划》构建城乡融合发展
        二、雄安新区农村问题现状
        三、实现雄安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五节 树立雄安新区特色文化空间
        一、《雄安规划》有关新区文化保护
        二、雄安新区的城市文化使命
        三、雄安新区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四、雄安新区文化产业发展
        五、雄安新区城市文化价值观
    第六节 激发雄安新区市场空间活力
        一、《雄安规划》有关深化改革的机制创新
        二、优化决策机制,处理好行政的集中性
        三、完善激励机制,处理好人才的驱动性
        四、明确约束机制,处理好风险的可控性
        五、启动发展机制,处理好文化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7)YD公司轨道交通装备业务区域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目的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目的
    1.4 论文框架结构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介绍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营销策略
        2.1.2 轨道交通
    2.2 相关理论介绍
        2.2.1 市场导向理论
        2.2.2 STP理论
        2.2.3 营销组合理论
第3章 YD公司轨道交通装备业务开展现状分析
    3.1 YD公司发展历程及轨道交通装备业务概述
    3.2 YD公司轨道交通装备业务区域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1 YD公司轨道交通装备业务区域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
        3.2.2 YD公司轨道交通装备业务区域市场营销方面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第4章 YD公司轨道交通装备业务市场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策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技术环境
        4.1.4 社会文化环境
    4.2 行业环境分析
        4.2.1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4.2.2 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4.2.3 替代品的威胁
        4.2.4 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
        4.2.5 行业内对手的竞争
    4.3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4.3.1 组织能力
        4.3.2 营销能力
        4.3.3 生产能力
        4.3.4 财务能力
    4.4 SWOT分析
        4.4.1 优势分析
        4.4.2 劣势分析
        4.4.3 机会分析
        4.4.4 威胁分析
第5章 YD公司轨道交通装备业务区域市场营销策略的优化
    5.1 YD公司轨道交通业务区域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的目标与原则
        5.1.1 区域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的目标
        5.1.2 区域市场营销策略优化应遵循的原则
    5.2 YD公司轨道交通装备业务市场定位策略
        5.2.1 市场细分
        5.2.2 目标市场选择
        5.2.3 市场定位
第6章 YD公司轨道交通业务区域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6.1 产品策略
    6.2 价格策略
    6.3 促销策略
    6.4 渠道策略
第7章 YD公司轨道交通业务区域市场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7.1 组织保障
    7.2 资金保障
    7.3 人力资源保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8)产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 ——基于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产业集聚影响城市生产率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产业集聚
        2.1.2 城市生产率
    2.2 产业集聚理论
        2.2.1 要素集聚理论
        2.2.2 竞争理论
        2.2.3 知识溢出理论
    2.3 产业集聚与城市生产率作用机制
        2.3.1 规模经济效应
        2.3.2 技术溢出效应
        2.3.3 竞争效应
        2.3.4 拥挤效应
第三章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产业集聚、城市生产率的分布特征
    3.1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产业集聚的发展现状
        3.1.1 产业集聚的测算方法
        3.1.2 产业集聚结果分析
    3.2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生产率的发展现状
        3.2.1 城市生产率的测算方法
        3.2.2 城市生产率结果分析
第四章 产业集聚影响中国城市生产率的实证研究
    4.1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4.1.1 全域空间自相关分析
        4.1.2 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
    4.2 空间计量模型的构建
        4.2.1 模型设定
        4.2.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4.3 实证结果分析
        4.3.1 回归结果分析
        4.3.2 空间效应分解
        4.3.3 稳健性检验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9)资源型城市复兴中城市文化空间的保护与更新规划研究 ——以广元市旺苍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文化复兴是资源型城市复兴的有效措施
        1.1.2 资源型城市复兴依托城市文化空间建设
        1.1.3 “城市双修”提出新要求
        1.1.4 旺苍县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的契机
    1.2 研究范围、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综述
        1.3.1 资源型城市
        1.3.2 城市文化空间
        1.3.3 文化规划
        1.3.4 城市更新、城市复兴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二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及空间发展的基础性研究
    2.1 现状研究综述
        2.1.1 国内研究综述
        2.1.2 国外研究综述
    2.2 资源型城市空间形态分类与特征
        2.2.1 集中团块型
        2.2.2 连片带状型
        2.2.3 双城结构型
        2.2.4 一城多镇型
        2.2.5 多中心组团型
    2.3 资源型城市发展特点及空间问题
        2.3.1 城市缺乏统一规划,二元结构明显
        2.3.2 城市结构布局分散,空间活力不济
        2.3.3 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功能恶化
        2.3.4 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公共物品不足
    2.4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主要路径及适用条件
        2.4.1 产业转型路径
        2.4.2 规划引导路径
        2.4.3 生态修复路径
        2.4.4 文化挖掘路径
        2.4.5 各转型路径的适用条件
    2.5 旺苍县文化挖掘转型路径的适应特征
        2.5.1 工业文化历史悠久
        2.5.2 传统文脉保存完整
        2.5.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2.5.4 区域竞争优势明显
    2.6 小结
第三章 旺苍县资源型城市特征及文化空间调研
    3.1 资源型城市文化空间分级与主要模式
        3.1.1 资源型城市文化空间分级
        3.1.2 资源型城市文化空间的三种模式
    3.2 旺苍县资源型城市特征分析
        3.2.1 旺苍县矿产资源特征
        3.2.2 旺苍县城市主体构成特征
        3.2.3 旺苍县城市空间分布特征
    3.3 旺苍县域:文化资源统计与分析
        3.3.1 县域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
        3.3.2 旺苍县文化资源分布特征分析
    3.4 旺苍城区:文化空间调查与确定
        3.4.1 旺苍县城区空间发展脉络梳理
        3.4.2 问卷及访谈的基本情况
        3.4.3 文化空间归类整理
    3.5 旺苍县城区典型文化空间分析
        3.5.1 旺苍县典型文化空间调查设计
        3.5.2 典型文化空间属性分析
    3.6 文化空间调查的问题总结
        3.6.1 历史型文化空间活力不济
        3.6.2 工业型文化空间闲置废弃
        3.6.3 生态型文化空间环境破败
    3.7 小结
第四章 资源型城市文化空间保护与更新需求分析
    4.1 资源型城市文化空间构成三要素
        4.1.1 人:文化空间的需求主体
        4.1.2 活动:文化事件的结构节点
        4.1.3 场所:文化空间的结构节点
    4.2 人——使用群体的主观需求分析
        4.2.1 文化认同度
        4.2.2 精神文化需求
        4.2.3 空间使用需求
    4.3 场所——文化空间物质层面的客观需求分析
        4.3.1 文化空间完整性保护
        4.3.2 文化空间原真性传承
        4.3.3 文化空间系统性构建
        4.3.4 文化空间活态化更新
    4.4 活动——文化空间非物质层面的客观需求分析
        4.4.1 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活动
        4.4.2 建立文化活动的社会支撑
        4.4.3 制定文化活动的政策支持
    4.5 小结
第五章 资源型城市复兴中文化空间保护与更新策略——以广元市旺苍县为例
    5.1 资源型城市文化空间保护与更新的内容
        5.1.1 资源型城市文化空间保护更新的理论基础
        5.1.2 资源型城市文化空间保护更新的目标
        5.1.3 资源型城市文化空间保护更新的框架
        5.1.4 资源型城市文化空间保护更新具体内容
    5.2 市域/县域:文化资源整合
        5.2.1 整合绘制全域文化资源
        5.2.2 全域文化线路的保护
        5.2.3 跨地区发展城市优势资源
    5.3 城区:文化结构梳理,用地布局优化
        5.3.1 城市空间文化结构梳理
        5.3.2 融入现有城市规划体系
        5.3.3 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重构
        5.3.4 资源型城市旧工业用地调整
        5.3.5 资源型城市边缘区生态资源开发
    5.4 节点:资源型城市文化空间分类保护与更新
        5.4.1 工业文化空间的创新利用
        5.4.2 传统历史空间的文脉保护
        5.4.3 生态文化空间的景观修复
    5.5 非物质文化活动及空间载体保护更新
        5.5.1 丰富文化活动类型
        5.5.2 拓展文化活动空间形式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一)结论
    (二)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聚焦与研究意义
        (一)现实问题聚焦
        (二)问题研究意义
        (三)问题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与相关评论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与评论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现状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研究方向
    三、研究设计与主要框架
        (一)明确调查研究要素
        (二)科学选取研究方法
        (三)合理设计研究框架
    四、资料来源与数据说明
        (一)历史文献资料来源
        (二)实地访谈资料来源
        (三)核心概念内涵界定
第二章 中外权力制约思想比较
    一、权力制约的理论内涵
        (一)权力的本质定义
        (二)权力的固有特征
        (三)制约与监督辨析
    二、中国传统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中国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中国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中国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历代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西方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西方中世纪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西方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开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化权力制约思想
    五、中外权力制约理论体系
        (一)以道德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先导
        (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保障
        (三)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核心
        (四)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根本
        (五)以社会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依据
第三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
    一、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建制的演变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地方党委建制的雏形
        (二)土地革命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形成
        (三)抗日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发展
        (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调整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党委建制的成熟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的经验做法
        (一)地方党委书记选拔标准逐步得到明确,凸现党性坚定首要性
        (二)地方党委书记任用程序逐步得到规范,呈现环节设计科学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逐步得到控制,体现流程管理严肃性
        (四)地方党委书记绩效考核逐步得到优化,实现评价方式合理性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监督逐步得到健全,展现腐败整治威慑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要素
        (一)地方党委书记职位厘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分析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成长特征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模量定律”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含义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特征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成因
第四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衡量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现象的界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认定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定义的确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要件
        (一)“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性别构成
        (二)“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级别构成
        (三)“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地域分布
        (四)“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期间
        (五)“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年龄
        (六)“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潜伏时长
        (七)“落马”地方党委书记腐败类型
        (八)“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罪名分布
        (九)“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判处结果
    三、地方党委书记违法乱纪的行为特征
        (一)违反政治纪律,挑战党中央权威
        (二)违反组织纪律,干部选任藏猫腻
        (三)违反廉洁纪律,官商勾结搞腐败
        (四)违反群众纪律,脱离群众捞名利
        (五)违反工作纪律,言行不一污形象
        (六)违反生活纪律,贪图享受堕牢笼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运行轨迹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形成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转化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强化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重复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惩罚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成因追问
        (一)地方党委书记心理贪欲强化是权力腐败的原始驱动力
        (二)地方党委书记制度规定泛化是权力腐败的外在驱动力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异化是权力腐败的内在驱动力
        (四)地方党委书记管理监督弱化是权力腐败的间接驱动力
        (五)地方党委书记人情交往物化是权力腐败的直接驱动力
第五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自我律动法”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对党忠诚执政立场
        (二)明确主攻方向,树立稳中求进执政目标
        (三)提高领导水平 带好立党为公执政队伍
        (四)坚持服务群众 打牢为民造福执政基础
        (五)发扬民主作风 完善求真务实执政机制
        (六)勤于学习调研 提高实干兴邦执政魄力
        (七)践行法治思维 形成改革创新执政方法
        (八)锐意攻坚克难 肩负敢于担当执政责任
        (九)保持党员本色 固守清正廉洁执政底线
        (十)加强官德修养 涵泳诚信平实执政道德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的他律途径
        (一)加强人才储备精准“育权”、好中选优正本清源
        (二)改进选任方式法定“授权”、坚持标准严格程序
        (三)明确权力边界科学“厘权”、合理定位职责明晰
        (四)科学划分权责依法“制权”、坚持原则恪守规矩
        (五)推进党务公开全程“晒权”、公布清单职责法定
        (六)设计权力流程依规“行权”、固化程序规范运行
        (七)加强权力制约有效“控权”、严格制度强化监督
        (八)优化考评机制公正“评权”、创新方式科学考核
        (九)完善奖惩机制规范“退权”、优胜劣汰吐故纳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现任”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2 “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3 党中央制定的权力监督制度简明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研究成果
后记

四、唐山:结构调整主打高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新区产城融合研究 ——以佛山高新区核心园(狮山)为例[D]. 唐昕.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研究[D]. 崔伊霞. 吉林大学, 2020(08)
  • [3]湖北省产业集群发展与升级研究 ——探索产业集群内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D]. 乔冰彬. 长江大学, 2020(02)
  • [4]西安老工业区更新策略研究 ——以幸福路地区为例[D]. 朱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5]海龙化纤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张广栋. 青岛科技大学, 2019(01)
  • [6]雄安新区发展功能定位研究[D]. 韩雪.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7]YD公司轨道交通装备业务区域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蔡宁.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7)
  • [8]产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 ——基于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研究[D]. 王嘉铫.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6)
  • [9]资源型城市复兴中城市文化空间的保护与更新规划研究 ——以广元市旺苍县为例[D]. 张倩.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3)
  • [10]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D]. 冯志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标签:;  ;  ;  ;  ;  

唐山:结构调整以高新技术为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