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湿法炼铜概论

我国湿法炼铜概论

一、泛谈我国湿法炼铜(论文文献综述)

甘文[1](2021)在《铜熔渣渣型调控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现代的铜冶炼工艺主要以火法为主,其主要工艺为熔炼-吹炼两个阶段,但是随着我国对铜需求量的逐渐增加,高品位的铜精矿日益减少。我国面临着高品位铜矿匮乏的状态,其可开采的铜矿品位降到了0.2%,冶炼厂面临的原料将是杂质含量越来越高的铜精矿,降低渣含铜是目前大多数铜冶炼厂关注的问题。本文以云南某冶炼公司产生的铜电炉缓冷渣和铜转炉渣作为实验原料,开展了不同组分和添加添加剂条件下降低铜电炉缓冷渣渣粘度和渣上层含铜量、铜转炉渣粘度理论计算及实验验证的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在高温自然沉降的实验条件下,改变铜电炉缓冷渣组分,进行了不同Fe/SiO2比和CaO添加剂含量对铜渣粘度及其渣含铜的研究,并且结合FactSage热力学软件计算了CaO添加剂对铜渣液相线温度和液相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Fe O使Fe/SiO2比从1.3升高到1.7时,铜渣粘度逐渐降低,渣上层含铜量从0.38%降低至0.31%。但是当添加SiO2时,Fe/SiO2比从1.3降低到1.1时,粘度从0.25 Pa·s升高至0.32 Pa·s。在最优的Fe/SiO2比为1.4条件下,添加CaO添加量为9%时,渣上层含铜量达到最低的0.30%。然后通过FactSage热力学软件计算出了铜电炉缓冷渣的液相线温度随着CaO的加入从约1305℃降低至1235℃,液相区域也逐渐增大。(2)利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结合Roscoe方程,对六元渣系Fe O-SiO2-CaO-Mg O-Al2O3-Fe3O4铜转炉渣粘度进行了理论计算。当铜转炉渣组分控制范围Fe O 45%~55%、SiO225%~35%、CaO 0~10%、Mg O 0~5%、Al2O30~6%、Fe3O40~15%时,冶炼过程中熔渣的流动性较好,粘度较低。实验验证值与理论计算值吻合性较好,说明计算值准确性较高。

郭祥[2](2020)在《辉铜矿混黄铜矿短流程炼铜理论研究及最优渣型实验验证》文中认为现代火法炼铜工艺中,仍以熔炼-吹炼两段法技术为主,但因其间断操作造成烟气量波动较大、二氧化硫易泄漏问题,从而导致低空污染严重。同时随着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要求日趋严格,一步炼铜技术逐渐受到重视,将成为今后火法炼铜行业的研究重点,该工艺还具有强化冶炼过程、提高生产率及简化冶炼工序等特点。本课题将以辉铜矿为主的高品位硫化铜精矿,并添加黄铜矿,通过热力学分析及实验结果研究直接冶炼粗铜的可操作性。本课题采用辉铜矿和黄铜矿为原料,运用Fact Sage热力学软件计算了辉铜矿和黄铜矿型铜精矿分别单独直接冶炼粗铜热力学理论数据,以及以渣型和热量互补为前提,调整辉铜矿和黄铜矿混合比例至冶炼铁硅比0.4、0.6、0.9及1.2,Ca O为添加剂降低熔渣粘度,探讨了在1100~1350℃物相平衡、熔渣成分、粗铜元素含量及铜直收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分析了1300℃下熔渣渣型,铜直收率、粗铜品位、粗铜含S、渣含铜、熔渣粘度及渣量等冶炼参数。借助热力学数据结果,对所得最优渣型可行性调控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考察了气体喷吹速率、喷吹时间以及沉降时间对铜直收率的影响,利用化学成分分析、XRD、EPMA等手段对最佳实验条件下所得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理论数据对比。由于辉铜矿在直接冶炼过程中析出Si O2,使得熔渣粘度增大,流动性差,进行正常冶炼难度较大;黄铜矿直接冶炼因其造渣困难,自热能力不足,渣中尖晶石含量高导致直接冶炼较困难。通过调整辉铜矿和黄铜矿混合比例,添加Ca O降低熔渣粘度,得到铜直收率在83.31%~95.53%之间,渣含铜为4.26%~16.45%,理论上可实现辉铜矿混黄铜矿一步冶炼。对辉铜矿混黄铜矿冶炼粗铜进行实验验证,在喷吹速率0.4 min/L、喷吹时间为理论时间1.4倍、沉降时间2 h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可得铜直收率为71.83%~83.79%,而渣含铜为15.84%~18.02%,这是由于机械夹带使得渣中铜含量较高,导致铜直收率较理论值偏低。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为辉铜矿混黄铜矿一步炼铜生产实践形成理论指导。

刘欢[3](2019)在《MgCl2-NaCl-KCl熔盐体系电解Cu2S同步制备铜和硫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世界范围内可利用的铜矿多为硫化矿,而从硫化铜矿中提取铜主要采用火法炼铜工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火法炼铜工艺在环境污染方面相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冰铜吹炼过程中的二氧化硫烟气污染问题至今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开发绿色环保的铜冶炼工艺,本文提出了熔盐电解法处理铜的硫化物:采用MgCl2-NaCl-KCl熔盐对铜的硫化物进行溶解,然后进行电解使熔盐中的Cu+在阴极还原为金属铜,并使S2-在阳极氧化为单质硫,从而在本质上解决铜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污染。重点研究了MgCl2-NaCl-KCl熔盐体系中电解Cu2S制备铜与硫的电极反应过程及产物生成机理,为开发新型的绿色铜冶炼工艺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分析了Cu2S在MgCl2-NaCl-KCl(摩尔比50:30:20)熔盐中的溶解机理;然后,分别以Cu2S和冰铜为原料,采用循环伏安、方波伏安等方法研究了800℃下MgCl2-NaCl-KCl熔盐体系中Cu+和S2-的电化学行为;最后,进行恒电位电解和恒电流电解,分析了阴阳极产物的形成机理、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得到如下研究结果: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温度下熔盐中的MgCl2、NaCl、KCl等组分与Cu2S的氯化反应不能自发进行,Cu2S在MgCl2-NaCl-KCl熔盐中不会发生化学溶解;同时采用TG-DTA、XRD以及XPS对Cu2S在MgCl2-NaCl-KCl熔盐中的溶解过程与溶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u2S在MgCl2-NaCl-KCl熔盐中的溶解过程为物理溶解。800℃时,Cu+在MgCl2-NaCl-KCl熔盐中的还原过程是一步还原完成的,初始还原电位约为-0.25V(vs.Ag/AgCl),且该反应为受扩散控制的准可逆过程;S2-的氧化反应是一步得两个电子的准可逆过程,该反应受扩散控制。Cu+与S2-在熔盐中的扩散系数分别为1.1×10-5cm2/s和7.9×10-5 cm2/s。以Cu2S为原料,在MgCl2-NaCl-KCl熔盐中选择-0.6V(vs.Ag/AgCl)进行恒电位电解,阴极产物为纤维状铜,电流效率为67.5%;阳极产物为气态S2,S2在降温过程中逐渐冷凝为固态S8,而阳极上不生成CS2。恒电流电解时,随电流密度的增大,阴极铜纤维的直径逐渐减小,纤维表面由平整变得粗糙。在MgCl2-NaCl-KCl熔盐中,加入5.6wt%的冰铜后,所测得的循环伏安结果与Cu2S在熔盐中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在-0.6V(vs.Ag/AgCl)电位处对冰铜进行恒电位电解,同样在阴、阳极分别得到了金属铜和单质硫,而冰铜中的主要杂质元素Fe则以FeS的形式留在电解后的残渣中,不会在阴极析出。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在MgCl2-NaCl-KCl熔盐体系中,对铜的硫化物进行电解,可分别在阴、阳极同时得到金属铜和单质硫,并且Fe等杂质元素不会在电解过程中析出。采用熔盐电解的方法可从硫化物中提取得到金属铜,并同时使S转化为环境友好的单质硫在阳极析出,有效避免了传统火法炼铜过程中的SO2烟气污染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石瑀[4](2019)在《硼酸钙添加剂改性铜渣及降低渣含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铜产量的逐步增长,高品位铜矿日益枯竭,铜矿的可开采品位已降至0.2%以下,而铜渣作为铜冶炼工业的副产品,渣含铜却高达0.7-2.3%,且大部分做弃渣处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铜渣火法贫化技术因其炉内产生废气少、熔体温度控制优良等优点现已成为最常用的贫化方法之一,为获得更好的贫化效果,本文以云南某铜冶炼公司出产的转炉铜渣为原料,硼酸钙为改性剂,开展硼酸钙添加剂改性铜渣及降低渣含铜研究,旨在探究硼酸钙对铜渣体系的影响,改善渣型,提升铜渣火法贫化效果。首先,对铜渣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表明:铜在渣中主要以粗铜形式存在,渣含铜量4.49%;铁在渣中主要以磁铁矿和铁橄榄石的形式赋存,渣含铁量44.91wt.%,磁铁矿含量34.1wt.%。其次,开展硼酸钙添加剂改性铜渣及降低渣含铜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渣中硼酸钙加入量增大,渣中复杂的硅酸盐结构趋于简化,熔渣粘度减小,液相线温度降低,流动性增强。硼酸钙能有效促进铜在渣中的聚集沉降,在1250℃,不加入还原剂的条件下,当硼酸钙加入量由0增至6wt.%,铜在渣中的沉降效果可提升约60%;当以地沟油为还原剂,硼酸钙为改性剂时,随着硼酸钙加入量由0增至6wt.%,渣含铜量可由1.47 wt.%降至0.89 wt.%。硼酸钙不会对地沟油与渣中磁性铁的还原反应产生明显影响,随着渣中硼酸钙含量增大,渣中磁性铁含量几乎保持不变。为进一步研究硼酸钙对铜渣的影响机理,探究了硼酸钙的分解产物氧化硼对铜渣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渣中氧化硼加入量增大,铜渣粘度减小,粘流活化能降低,渣中铁橄榄石相的微观形貌由枝晶状向颗粒状转变,XRD图谱中铁橄榄石相衍射峰减弱。氧化硼能与渣中的CaO、MgO结合形成CaB2O4、CaB4O7、MgB4O7等低熔点共晶,降低铜渣液相线温度。

李王强[5](2017)在《银离子催化黄铜矿型金铜精矿加压浸出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高品位、易选冶金矿资源的日益减少,如何开发利用复杂难处理金矿资源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外冶金学者研究的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黄铜矿湿法浸出工艺。为此,本文提出用银离子催化黄铜矿型金铜精矿加压浸出的方法。以黄铜矿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设计实验重点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气分压、硫酸初始浓度与银离子浓度关键因素的影响,获得了银离子催化氧化浸出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3 h、氧气分压0.3 MPa、硫酸初始浓度100 g·L-1、银离子浓度0.5 mmol·L-1,此工艺条件下铜浸出率可达95.8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考察水平范围内,硫酸初始浓度影响非常显着;液固比次之,亦属于显着影响因素;氧气分压、温度、时间的影响显着性不高。通过单因素考察了黄铜矿氧化浸出过程中硫酸浓度、氧气分压、反应温度、液固比、反应时间与搅拌速度等工艺参数对黄铜矿中铜的浸出效果的影响规律。银离子的加入使黄铜矿中铜的浸出率提高了 43.53%。实验证明了银离子对黄铜矿加压浸出产生催化作用,银离子的存在显着提高了黄铜矿中铜的浸出率。对不同条件下的预氧化铜浸出液进行化学分析,对浸出铜残渣进行了化学分析、X-衍射物相分析。确定了矿物的氧化产物,黄铜矿氧化过程中先是Fe3+从晶格中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Fe3+对反应过程起到了催化氧化的作用。对黄铜矿及黄铜矿型金铜精矿的浸出渣进行分析表征,有大量元素硫产生,加入的银离子以硫化银的形式均匀残留在渣中;硫化银在浸出渣中的均匀地分布破坏了致密硫膜对黄铜矿的包裹;夹杂在产物硫层中的硫化银改善了元素硫层的导电性能。此外,黄铜矿型金铜精矿中的黄铁矿仍残留在渣中,说明在浸出实验中没有随黄铜矿一起被浸出。含铜金矿直接氰化浸金和氧化预处理氰化浸金,结果表明,在没有进行有效的预处理除铜的情况下,氰化浸金金的浸出率很低,且消耗大量的氰化物。采用H2SO4-O2-Ag+低温低压下预处理含铜金矿,铜的浸出率为94.8%,获得金浸出率为98.19%,银的浸出率90.60%。同时该工艺能实现银催化剂的再回收。

张艳[6](2014)在《现代金属矿山采矿设备的发展讨论》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各种金属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也以为着我们需要及时更新我们的采矿设备,以促进采矿效率的不断提高,不断满足各个行业对于金属的需求。我们通过对国内外金属矿山采矿设备的发展进行讨论,能够为我国采矿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一种参考,促使其在对金属矿山采矿设备的历史的深刻认识上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朱茂兰,涂弢,朱根松,杨珏[7](2014)在《铜电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概述了我国铜电积工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总结了铜电积工艺的成果与不足,重点评述对阳极材料、电积添加剂及其检测、电解液杂质离子除杂等的研究。

杨要峰,宋耀远,赵可江,闾娟莎,邵志恒[8](2014)在《高铜金精矿沸腾焙烧工业实践》文中研究说明采用沸腾焙烧—酸浸—氰化工艺处理高铜金精矿。工业实践表明,对于铜品位7%10%的金精粉,全流程铜的回收率达到97%,酸浸渣含铜低于0.3%,氰化金浸出率96.84%,银浸出率75.45%,烟气SO2总转化率平均98.74%,处理后的烟气SO2浓度0.061%。

罗彤彤[9](2012)在《电积铜用阴极平滑剂的使用方法》文中指出详细介绍了湿法冶金中电积铜用阴极平滑剂古尔胶的使用方法,包括技术指标、厂家型号、添加方法、作用机理、溶液制备技术及其从手工配液到全自动配液的发展趋势。

杨要峰[10](2011)在《湿法提铜工艺在灵宝黄金股份公司的应用与发展》文中认为综述了萃取电积湿法提铜工艺在灵宝黄金股份有限公司的应用与发展历程,积累出了一整套焙烧—浸出—溶剂萃取—电积—氰化处理铜金精矿的经验。通过结合国外成熟技术经验,对溶剂萃取电积铜工艺不断技术改造和革新,将传统的金精矿焙烧工艺与溶剂萃取技术回收铜相结合,证明该工艺在实践和技术经济方面的可行性。

二、泛谈我国湿法炼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泛谈我国湿法炼铜(论文提纲范文)

(1)铜熔渣渣型调控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铜资源现状及应用
        1.2.1 铜的性质及应用
        1.2.2 铜资源现状及利用
    1.3 铜冶炼技术
        1.3.1 铜火法冶炼技术
        1.3.2 铜湿法冶炼技术
    1.4 铜渣来源及类别、利用现状和贫化方法
        1.4.1 铜渣来源及类别
        1.4.2 铜渣贫化方法
        1.4.3 铜渣资源化利用现状
    1.5 添加剂对铜渣贫化的研究
    1.6 课题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1.6.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6.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原料、设备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原料
        2.1.1 铜电炉缓冷渣
        2.1.2 铜转炉渣
    2.2 实验设备及分析设备
        2.2.1 实验设备
        2.2.2 分析设备
    2.3 实验分析检测方法
    2.4 实验方法
        2.4.1 Fe/SiO_2比对铜电炉缓冷渣粘度和渣含铜的影响实验
        2.4.2 CaO添加剂对铜电炉缓冷渣的影响实验
第三章 铜电炉缓冷渣渣型调控研究
    3.1 温度对渣含铜和粘度的影响
    3.2 Fe/SiO_2比对粘度和渣含铜的影响
    3.3 氧化钙添加剂对粘度和渣含铜的影响
    3.4 保温时间对渣含铜的影响
    3.5 氧化钙对渣液相线温度及液相区域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铜转炉渣渣型调控研究
    4.1 温度对渣粘度及渣含铜的影响
    4.2 保温时间对渣含铜的影响
    4.3 铜渣粘度的理论计算
    4.4 Fe/SiO_2比对渣含铜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项目情况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2)辉铜矿混黄铜矿短流程炼铜理论研究及最优渣型实验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铜资源概况
        1.2.1 铜的性质及用途
        1.2.2 铜资源现状及利用
    1.3 铜冶炼技术
        1.3.1 火法炼铜技术
        1.3.2 湿法炼铜技术
    1.4 一步炼铜进展
        1.4.1 诺兰达一步炼铜法
        1.4.2 氧气底吹(Q-S)一步炼铜法
        1.4.3 双底吹连续炼铜工艺
        1.4.4 三菱连续炼铜法
        1.4.5 闪速炉连续吹练法
        1.4.6 其他一步炼铜法
    1.5 选题意义及课题研究内容
        1.5.1 选题意义
        1.5.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辉铜矿及黄铜矿直接炼铜理论分析
    2.1 辉铜矿直接冶炼粗铜
        2.1.1 辉铜矿成分与物相
        2.1.2 辉铜矿直接炼铜耗氧量计算
        2.1.3 辉铜矿直接冶炼热力学分析
    2.2 黄铜矿直接冶炼粗铜
        2.2.1 黄铜矿成分与物相
        2.2.2 黄铜矿直接炼铜耗氧量计算
        2.2.3 黄铜矿直接冶炼热力学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辉铜矿混黄铜矿直接炼铜热力学分析
    3.1 不同铁硅比理论耗氧量计算
        3.1.1 Fe/SiO_2=0.4理论耗氧量
        3.1.2 Fe/SiO_2=0.6理论耗氧量
        3.1.3 Fe/SiO_2=0.9理论耗氧量
        3.1.4 Fe/SiO_2=1.2理论耗氧量
    3.2 理论氧量下辉铜矿混黄铜矿直接炼铜理论分析
        3.2.1 辉铜矿混黄铜矿Fe/SiO_2=0.4直接炼铜理论分析
        3.2.2 辉铜矿混黄铜矿Fe/SiO_2=0.6直接炼铜理论分析
        3.2.3 辉铜矿混黄铜矿Fe/SiO_2=0.9直接炼铜理论分析
        3.2.4 辉铜矿混黄铜矿Fe/SiO_2=1.2直接炼铜理论分析
    3.3 氧气过量时辉铜矿混黄铜矿直接炼铜理论分析
        3.3.1 辉铜矿混黄铜矿Fe/SiO_2=0.4直接炼铜过氧分析
        3.3.2 辉铜矿混黄铜矿Fe/SiO_2=0.6直接炼铜过氧分析
        3.3.3 辉铜矿混黄铜矿Fe/SiO_2=0.9直接炼铜过氧分析
        3.3.4 辉铜矿混黄铜矿Fe/SiO_2=1.2直接炼铜过氧分析
    3.4 最优渣型可行性调控实验方案
第四章 最优渣型实验方案验证
    4.1 实验原料
    4.2 配矿
    4.3 实验设备及分析仪器
    4.4 实验方法
    4.5 研究与讨论
        4.5.1 喷吹速率对铜直收率的影响
        4.5.2 气体喷吹时间对铜直收率的影响
        4.5.3 沉降时间对铜直收率的影响
    4.6 实验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3)MgCl2-NaCl-KCl熔盐体系电解Cu2S同步制备铜和硫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铜资源及其应用
        1.1.1 铜及其合金
        1.1.2 铜的资源
    1.2 传统铜冶炼工艺
        1.2.1 火法炼铜
        1.2.2 湿法炼铜
    1.3 熔盐电解法提取铜
        1.3.1 氯化物熔盐电解
        1.3.2 硫化物熔盐电解
        1.3.3 FFC剑桥工艺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装置
        2.2.2 支持电解质的选取
        2.2.3 电极的选取与制备
        2.2.4 电化学实验
    2.3 电化学测试方法
        2.3.1 循环伏安法
        2.3.2 方波伏安法
    2.4 样品的分析表征
第3章 Cu_2S在 MgCl_2-NaCl-KCl熔盐体系中的溶解机理
    3.1 Cu_2S与熔盐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3.2 溶解过程的TG-DTA分析
    3.3 溶解产物的XRD分析
    3.4 溶解产物的XPS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u_2S在MgCl_2-NaCl-KCl熔盐中的电化学行为
    4.1 Cu~+在MgCl_2-NaCl-KCl熔盐中的电化学行为
        4.1.1 循环伏安
        4.1.2 方波伏安
    4.2 S~(2-)在MgCl_2-NaCl-KCl熔盐中的电化学行为
        4.2.1 循环伏安测试
        4.2.2 方波伏安测试
    4.3 Cu_2S熔盐电解同步制备铜和硫
        4.3.1 阴极产物表征
        4.3.2 硫的形成过程及表征
    4.4 恒电流电解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冰铜熔盐电解同步制备铜和硫
    5.1 电化学测试
    5.2 恒电位电解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4)硼酸钙添加剂改性铜渣及降低渣含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铜的性质及应用
        1.1.1 铜的性质
        1.1.2 铜的应用
    1.2 铜冶炼方法
        1.2.1 火法炼铜技术
        1.2.2 湿法炼铜技术
    1.3 铜渣的来源、资源化利用现状及贫化方法
        1.3.1 铜渣的来源
        1.3.2 铜渣的资源化利用现状
        1.3.3 铜渣的贫化方法
    1.4 添加剂对铜渣改性的研究现状
    1.5 课题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1.5.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5.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原料、设备及方法
    2.1 实验原料
        2.1.1 铜渣
        2.1.2 添加剂
    2.2 实验设备
        2.2.1 自制竖式高温电阻炉
        2.2.2 主要仪器设备信息
    2.3 实验方法
        2.3.1 硼酸钙对铜渣改性提铜的实验研究
        2.3.2 硼酸钙的分解产物—氧化硼对铜渣体系的影响
    2.4 分析检测方法
        2.4.1 实验结果检测方法
        2.4.2 红外光谱分析
        2.4.3 热力学分析方法
第三章 硼酸钙添加剂改性铜渣及降低渣含铜实验
    3.1 硼酸钙添加剂改性铜渣实验
        3.1.1 硼酸钙对铜渣硅酸盐结构和粘度的影响
        3.1.2 硼酸钙对铜渣液相线温度和液相比例的影响
    3.2 硼酸钙添加剂降低渣含铜实验
        3.2.1 硼酸钙对铜渣中夹杂铜沉降效果的影响
        3.2.2 硼酸钙对铜渣贫化效果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硼酸钙分解产物氧化硼对铜渣体系的影响
    4.1 氧化硼对铜渣硅酸盐结构和粘度的影响
    4.2 氧化硼对铜渣粘流活化能的影响
    4.3 氧化硼对铜渣物相变化的影响
    4.4 氧化硼对铜渣液相线温度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5)银离子催化黄铜矿型金铜精矿加压浸出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难处理金矿及预处理研究现状
        1.1.1 难处理金矿定义及分类
        1.1.2 难处理金矿氧化预处理研究现状
        1.1.3 含铜金精矿的难处理特性
    1.2 含铜难处理金矿的预处理研究现状
        1.2.1 黄铜矿的氧化浸出
        1.2.2 黄铜矿的加压浸出原理
    1.3 本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第2章 试验原料及研究方法
    2.1 原料
        2.1.1 成分定量分析
        2.1.2 矿物组成及嵌布特征
    2.2 实验药剂及装置
        2.2.1 实验药剂
        2.2.2 实验装置
    2.3 实验方法
        2.3.1 加压浸出试验方法
        2.3.2 提金实验方法
    2.4 检测与表征方法
        2.4.1 浸出液中铜、铁离子含量的测定
        2.4.2 浸出渣的分析表征方法
第3章 银离子催化黄铜矿加压浸出试验
    3.1 正交实验
        3.1.1 挑选因素及选取水平
        3.1.2 正交实验结果及讨论
    3.2 单因素实验
        3.2.1 银离子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3.2.2 氧分压对浸出率的影响
        3.2.3 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3.2.4 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3.2.5 液固比对浸出率的影响
        3.2.6 搅拌速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3.2.7 硫酸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3.3 铁、硫在黄铜矿浸出过程中的行为
        3.3.1 铁在浸出过程中的行为
        3.3.2 浸出过程中元素硫的稳定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银离子催化黄铜矿型金铜精矿的机理分析
    4.1 实验浸出渣的矿物组成及嵌布特征分析
        4.1.1 黄铜矿浸出渣的矿物组成及嵌布特征
        4.1.2 黄铜矿型金铜精矿浸出渣的矿物组成及嵌布特征
        4.1.3 120℃的黄铜矿浸出渣的矿物组成及嵌布特征分析
    4.2 黄铜矿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
        4.2.1 黄铜矿酸性热压预氧化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4.2.2 溶解氧的影响及作用
        4.2.3 铁离子及其作用
        4.2.4 添加银离子催化剂对浸出的作用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黄铜矿型金铜精矿提金试验
    5.1 氰化提金的工艺
        5.1.1 氰化提金的原理
        5.1.2 氰化提金实验的影响因素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1 黄铜矿型金铜精矿直接氰化浸金实验
        5.2.2 黄铜矿型金铜精矿氧化预处理后提金试验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现代金属矿山采矿设备的发展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 金属矿山采矿设备的发展趋势
2 国外露天金属矿山采矿设备的发展状况
3 国内金属矿山采矿装备的发展
4 结语

(7)铜电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铜电积工业的发展及现状
2 研究方向
    2.1 阳极材料
    2.2 添加剂
    2.3 添加剂的检测
    2.4 电积液的除杂
3 结论

(8)高铜金精矿沸腾焙烧工业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高铜金精矿硫酸化焙烧
2 酸浸—萃取法提铜
3 氰化法提取金、银
4 二氧化硫烟气制酸
5 结论

(9)电积铜用阴极平滑剂的使用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技术指标
3 配液方法
    3.1 手工配液
    3.2 机械配液
    3.3 半自动配液
    3.4 全自动配液
4 结论和建议

(10)湿法提铜工艺在灵宝黄金股份公司的应用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灵宝黄金股份公司冶炼分公司工艺流程简述
黄金股份公司冶炼分公司湿法铜的发展状况
系统实施的技术改进措施
    提高萃取率采取的措施
        浸出液pH对铜萃取的影响
        反萃酸浓对铜萃取的影响
        提高有机相浓度
        降低成本采取的措施
        对萃取设备实施改造, 实现了萃取各级的相连续
        改善有机相的性能, 减少萃取剂的消耗
        采用先进设备, 解决水相中油相夹带过大的问题
        洗涤段技术的成功应用
        浸出液实施净化
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产品, 克服酸雾挥发问题
结论

四、泛谈我国湿法炼铜(论文参考文献)

  • [1]铜熔渣渣型调控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 甘文.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辉铜矿混黄铜矿短流程炼铜理论研究及最优渣型实验验证[D]. 郭祥.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3]MgCl2-NaCl-KCl熔盐体系电解Cu2S同步制备铜和硫的机理研究[D]. 刘欢. 安徽工业大学, 2019(02)
  • [4]硼酸钙添加剂改性铜渣及降低渣含铜研究[D]. 石瑀.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5]银离子催化黄铜矿型金铜精矿加压浸出试验研究[D]. 李王强. 东北大学, 2017(02)
  • [6]现代金属矿山采矿设备的发展讨论[J]. 张艳. 科技风, 2014(16)
  • [7]铜电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 朱茂兰,涂弢,朱根松,杨珏.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4(08)
  • [8]高铜金精矿沸腾焙烧工业实践[J]. 杨要峰,宋耀远,赵可江,闾娟莎,邵志恒.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4(04)
  • [9]电积铜用阴极平滑剂的使用方法[J]. 罗彤彤. 铜业工程, 2012(01)
  • [10]湿法提铜工艺在灵宝黄金股份公司的应用与发展[J]. 杨要峰. 有色金属工程, 2011(04)

标签:;  ;  ;  ;  

我国湿法炼铜概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