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京白云亭市场:强化农残检测 搞好市场准入(论文文献综述)
田明[1](2012)在《江苏省果蔬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江苏省的果蔬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成效并不显着。物流周期长、损耗大、费用高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果蔬类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耗损率仍然高达25%-30%左右,而果蔬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比较发达的国家的耗损率却低于5%,其中美国的耗损率仅有1%-2%。因此对江苏省的果蔬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模式进行优化研究,构建高效率的果蔬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把现代农产品物流理论和实践与果蔬类农产品的特性相结合,借鉴国内外发达国家先进的果蔬类物流配送模式的经验和教训,选择江苏省的果蔬类物流配送模式作为例证,并结合江苏省果蔬类农产品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果蔬类物流配送体系进行剖析,分析现有的果蔬类农产品物流配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立“供应主体+物流配送中心十销售主体”的物流配送中心主导的果蔬类物流配送模式。通过让分散的农户加入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来优化供应主体、利用聚类分析方法确定江苏省果蔬类物流配送中心的层次、综合考虑产品特性及客户需求等因素解决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优化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等,对江苏省的果蔬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进行了优化。最后针对以上分析提出了保障江苏省果蔬类农产品物流配送优化模式顺利实施的相关措施与对策建议:加强果蔬类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提高果蔬类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及加强政府调控与扶持等建议,以促进江苏省的果蔬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的完善。
王方舟[2](2011)在《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河北省蔬菜产业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己经成为河北省种植业的第一大产业,仅次于拥有“世界三大菜篮子”之一的山东省。河北省蔬菜产业是一种内部需求拉动下形成的快速增长的产业,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新形势下,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整个蔬菜产业也开始向过剩时期转化,使得蔬菜生产开始由价格竞争进入品质竞争的时代,河北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加外汇和蔬菜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困境,未来河北省蔬菜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影响与决定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因素究竟何在?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如何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如何让河北省蔬菜产业进行正确的战略选择?河北省政府应该如何规范蔬菜产业竞争并引导蔬菜实施正确的战略呢?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传统贸易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等为基础,以影响和决定蔬菜产业竞争力的因素为主线,结合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和发展实际,采用因素分析法、系统聚类分析、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法、非线性回归分析法、生产要素贡献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运用现代统计软件SPSS和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等工具,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横向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分析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分析这些模型所使用数据包含的政策含义,应用指标评价体系和分析评价模型对河北蔬菜产业进行计量分析与测评。最后,制定出可行性发展战略,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与建议。本论文包括导言在内共九章,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的内容:(一)在导言部分。提出了论文的研究背景,阐明了研究的目的与研究意义,回顾及评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说明了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最后介绍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创新点。(二)在理论基础部分。对与蔬菜产业竞争力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指出了本论文采用的蔬菜分类方法,阐明了竞争力的“金字塔”层次体系与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综述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和决定因素,构建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模型。(三)在评价模型与综合评价部分。论述了蔬菜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分类、选取依据,在此基础上,对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蔬菜产业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其结果是全国蔬菜产业划分为五大类。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和蔬菜产业实际情况,选取了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云南、四川和河南十个蔬菜大省的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分析结果是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排名第五。和排在前四位的省份相比,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四)现状分析部分。从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利资源和农机六方面对河北省农业概况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又从供给、消费和贸易现状三个层面对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五)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部分。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重点分析蔬菜产业竞争力的四个组成成份,即环境竞争力、要素竞争力、显示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从生态环境、制度环境和相关产业三个方面描述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环境竞争力,从实证的角度论证了市场环境竞争力,回答了影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蔬菜消费量的因素。从资源、资本、技术、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五个方面描述了河北省蔬菜产业要素竞争力,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生产要素贡献性,指出了河北省蔬菜产业整体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但是,外延式的增长效率不高。从蔬菜出口在农产品出口和蔬菜总产量中的地位、蔬菜出口总量(额)、蔬菜出口结构和蔬菜出口流向分析了河北省蔬菜出口贸易状况,构建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出口依存度、出口贡献率和进口份额七个指标,来测定与评价河北省蔬菜产业显示竞争力;用实证的方法分析省际间蔬菜产品出口竞争力,河北省蔬菜产品显示竞争力位居第3位,但代表出口竞争力态势的主成分得分并不理想,显示竞争实力比较弱,但是,蔬菜产业显示竞争力根基是很好的。河北省蔬菜产品竞争力包括价格竞争力、质量竞争力、营销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四个方面。用价格和成本分析蔬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结合河北省蔬菜产品质量和品牌的现状,指出了河北省蔬菜产品质量和品牌存在的问题;以张家口的芹菜如何进入北京蔬菜市场为例分析了河北省蔬菜产品的营销竞争力。(六)战略、对策与建议部分。在前文研究的成果上,提出了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即“生态立菜”、“科技强菜”、“出口带菜”、“品牌建菜”战略。最后,根据四项战略选择,从政府政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蔬菜出口和蔬菜品牌六个不同角度,给出了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根据论文六部分的内容分析、论述和归纳,从不同的角度得出14条结论。由于本研究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针对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和未来研究中需要从4个方面加以改进。本论文创新点是:(1)结合竞争力相关理论建立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为全面、准确的把握蔬菜产业的竞争状况提供一个分析框架。(2)根据蔬菜产业生产的特点,建立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生产函数,分析目前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的要素贡献结构。(3)制定了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竞争战略模型”,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切合实际的提高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战略与对策建议。
谢静霞[3](2009)在《基于组织视角的农户安全蔬菜生产行为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江苏省的安全蔬菜生产总体态势良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三品”管理取得长足发展。现实中,安全蔬菜生产中存在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与基层管理者、与政府等多方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保证江苏省安全蔬菜规范生产的措施是众多力量的结合,包括适宜的政府规制、完善的市场体制、可行的生产组织模式等。联合这三方面作用建立安全蔬菜生产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解决生产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防范农户道德风险的产生。从江苏省农业发展的趋势看,家庭经营仍是最主要的蔬菜生产形式,农户独立生产抗风险能力弱、发生道德风险行为的可能性较大。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能够在其内部实现专业分工、增大农户抗风险能力,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国内外对安全蔬菜生产管理的研究已很广泛,本文通过对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生产者行为、市场、政府规制、农业经济组织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信息不对称理论、生产者理论、激励约束理论等为理论铺垫,对江苏省的安全蔬菜生产进行分析。本文选取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南通市、徐州市这四个可以代表江苏省不同地域蔬菜生产情况的城市作为调研地区,选取在安全蔬菜生产基地进行生产的农户作为调研对象。从样本农户的个人特征、生产特征以及组织对其的监管情况三个方面分析发现:调查地区的安全蔬菜生产中,单个家庭生产规模都不大,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部分农户的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农户对相关基本概念、认证制度、生产标准不了解,基地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相对薄弱,管理方与农户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多方面因素导致了安全蔬菜农户生产行为的不规范,使道德风险行为普遍存在。对调查数据进行有效性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只参与到“基地+农户”这一组织形式的农户更容易发生道德风险,而组织对农户的生产培训没有对农户的生产行为产生明显影响。组织对环境的检查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也不大,统一进行农资采购也不能起到防范道德风险的作用。组织对农药施用进行统一安排或指导施用、对种植过程进行监察、对采摘产品进行检测、对违规生产设置处罚措施均可降低安全蔬菜生产农户生产中道德风险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江苏省安全蔬菜生产组织方面的激励约束机制由压力督促和政策激励两个相辅相成的层次构成。压力督促方面包括:建立组织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户素质;提升管理者素质;健全惩罚机制;政策激励方面包括:坚持组织创办原则;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帮助农户提高收入;健全内部奖励制度;提高组织服务功能。
揭亚兰[4](2009)在《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鲜活农产品是指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畜禽和新鲜的肉、蛋、奶等几类农产品。鲜活农产品流通是我国农产品大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流通损耗严重,产品附价值低,鲜活农产品生产者--农民增产不增收,且“卖难”现象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是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完善。2001年中国加入WTO,我国的鲜活农产品如果蔬、肉类、禽蛋、水产品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价格和数量优势,但其非价格因素如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竞争力却相对较弱,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呈现出比较弱势;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鲜活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产品数量的供给,而是追求质量、卫生安全、食用方便等,这对我国鲜活农产品的流通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情况下,如何改善鲜活农产品品质、提高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增强鲜活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显得尤为迫切。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是在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基础上,解决鲜活农产品流通中涉及市场信息、中介组织、加工配送、产品销售及市场检测检疫等问题的方法。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模式、以连锁超市为核心的流通模式、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流通模式的有效运行将提高我国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效率,提高鲜活农产品价值,协调流通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增强鲜活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降低流通成本,促进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王明祥[5](2009)在《关于推进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思考》文中指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形成流通成
张雁宁,秦辉,富宁宏,文新宁,童仁才,蔡体雯,杨俊,李晓军,徐从凤,杨国玉,蒋维祥,范晓林,曹丽珍,周益彬[6](2009)在《活力》文中研究表明引言 活力来源于大市场、大流通 去年此时,南京大雪压境,考验了南京保供能力。经过全市商贸流通业的全力奋战,包括给鲜活农产品运输“发补贴”,动用储备肉等应急机制及时启动,南京副食品供应充足,甚至超过往年同期,为整个城市社会秩序正常运行作出了?
夏冰[7](2008)在《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本文运用国际贸易学、贸易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商品经济学原理,在大量收集相关数据、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对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同时,本文在把握中国蔬菜产业面临的国际环境和中国蔬菜对外贸易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以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为指导,对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系统研究,设计指标体系,判断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出各种原因及影响因素;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对提升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进行设计,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这对于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南京市商业贸易局课题组,文新宁[8](2007)在《坚持“以人为本” 实施“三绿工程”——三绿工程建设与保障公共副食品消费安全》文中认为近几年来、流通领域的公共副食品消费安全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切实保障公共副食品消费安全,已成为各级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这里结合我市开展“倡导绿色消费、创建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的实践,谈谈“三绿工程”建设与保障公共副食品消费安全。
刘爱军[9](2007)在《基于企业角度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产品物流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的保值、增值。发展农产品物流,是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泉。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正在兴起,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注。由于农产品物流研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目前农产品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贫乏,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本文将通过对农产品物流理论和国内外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研究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未来空间,在此基础上从企业角度对我国农产品物流进行研究,对我国农产品物流有关企业:农业龙头企业、连锁超市、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物流管理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和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为9章。第一章和第二章为引论和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有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同时对有关研究理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流通理论进行了归纳,并对农产品物流进行了理论界定,研究农产品物流的内涵,归纳了农产品物流的外延、特点、农产品物流模式和农业供应链管理。第三章主要研究了国外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以美国、日本、荷兰为例,总结了国外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先进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从发达国家和我国国情来看,我国可能既要发展批发市场,同时也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发展连锁超市,二者均要借鉴;要促进农产品物流发展,我国应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引进先进的农业物流技术和管理方法,培育和完善农产品物流运作主体,建立高水平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建立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加强农产品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第四章研究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伴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变化,建国以来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主体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农产品物流基础和物流技术均有发展。当前农产品物流发展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农产品物流规模扩大、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从顺差转向逆差、农村商品销售渠道网络将持续受到重视、国家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物流相应支持。从粮食物流来看,近年来在粮库建设、物流通道建设方面取得成就,但四散流通率低、粮库结构还有待改善。我国果蔬物流还处在初级阶段,运作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在发展速度上还不能满足现代果蔬物流发展的要求。从禽畜产品物流来看,禽畜产品加工产品比例小,活畜所占比例大,管理水平低。水产品物流存在问题主要是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从整体来看,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物流成本高、物流技术水平低、合作经济组织薄弱、物流人才缺乏等。最后本文用SUR模型以小麦为例,以2003-2005三年各地区农村汽车数量和小麦价格对农产品物流成本与价格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证明汽车数量对于农产品价格的具有显着影响,说明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的提高可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在农产品生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农产品最终消费价格。第五章主要分析农产品物流未来发展空间。本章从我国农产品生产进入新阶段、农产品市场全球化、信息化分析了其对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影响。我国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而收入增加又提高了购买力,从而会对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入世在提供了更广阔的农产品市场同时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是物流发展的动力。农产品物流信息技术将会给农产品物流带来巨大的变革,这将为农产品物流发展增添动力。通过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我国农产品物流已具有广阔的市场,同时也要努力提高服务标准,利用信息化来提高竞争力。第六章研究了农业龙头企业物流。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组织者。除了由分散的农户经营的农产品物流外,由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不发达,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产品物流从农户到加工、批发环节包括部分零售环节物流的承担者。本章对江苏省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型+批发市场型)228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最后获得49份有效问卷。从获得的农业龙头企业资料来看,无论是作为批发市场、农品加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的物流尚有待于改进,特别是现代物流意识应加强,应充分认识到第三利润泉的作用,加强物流部门工作,加强对供应链的认识,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和客户服务水平。第七章主要研究连锁超市与农产品物流。连锁超市作为新的产品流通方式,9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大有替代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之意。连锁超市作为新兴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它有能力经营安全、优质的农产品,符合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连锁超市农产品物流主要体现在物流配送上。我国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主要有自营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和共同配送模式。目前还是以自营为主的传统模式,效率低,配送中心设施差。因此必须要改变观念,加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开门办学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发展,同时发展共同配送。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本章以苏果超市为案例进行了研究,苏果超市将农产品作为主要经营产品,同时又将大量门店开到农村去,它取得的良好业绩充分说明了连锁超市在农产品流通方面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当然连锁超市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那就是要做好农产品物流,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加强食品安全建设,应用现代物流技术、信息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第八章对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进行了研究。作为专业化物流,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可以大大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对我国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研究正在兴起,尤其对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正在开展。现在已有不少专家提出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模式、规划,但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为了进一步了解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现状,本章选择南京市极有可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31家企业做了调查。从调查来,南京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相对不足,主要体现在涉农企业物流意识淡薄、物流发展环境较差使得需求不足;从供给来看,物流企业技术落后、人才不足,再加上政府支持技术开发力度不够,从而也导致了有效供给不足。第九章主要提出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和政策建议。本文提出我国要加强农产品物流创新,促进农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连锁超市农产品物流发展,加快第三方物流发展,同时要培育市场中介组织。最后提出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定、积极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完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等政策建议。
肖长惜[10](2007)在《中国蔬菜产业:生产、贸易与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且不可替代的副食品,中国蔬菜产业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和扩张,已经形成相当大的产业规模,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超过了10%,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应对WTO挑战的新形势下,蔬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开始成为农业尤其是外向型农业的发展重点。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新形势下,蔬菜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下、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和科技含量低等发展过程中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严重制约了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本研究通过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变动趋势、世界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以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条件下中国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一个透视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理论视角。然后,综合考虑相关蔬菜产业发展的来自于制度、技术等方面的内生及外生因素。立足于农业家庭经营这一基础,从经济学的角度,探索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政策含义,初步形成中国蔬菜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为中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决策参考。特别是在加入WTO后,中国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变得日益重要起来,本研究在探索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蔬菜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对提升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进行规划。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导论部分,总括性介绍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二章为课题的逻辑起点,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进行评估,并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历史定位和产业障碍作出明确判断。第三章是对中国蔬菜市场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特别是农户的蔬菜消费行为进行一个整体性评估,他们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基础。第四章运用数理和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中国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并对中国蔬菜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所面临的国际政策和市场环境进行分析。第五章运用抽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蔬菜主要生产国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试图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蔬菜产业化模式提供借鉴。第六章是在前几章分析的基础上,综合系统探讨中国蔬菜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他们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蔬菜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基石,能为中国的蔬菜产业化发展提供组织、制度、科技和管理上的保障。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意义,即第七章是在结论性述评的基础上,对中国蔬菜产业产业化和政策实施的良性耦合。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1)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属于经济学和园艺学(蔬菜)的交叉学科领域,这一选题具有一定创新意义,领域具有开拓性。(2)从中国蔬菜产业的资源优势和自然条件特色出发,对蔬菜产业进行经济研究,即对中国蔬菜的供给与需求、成本与效益、流通与贸易、比较优势与出口竞争力等重要经济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在研究内容上具有系统性;通过本项研究渴望初步形成“中国蔬菜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框架,力求开辟新学科生长点。(3)综合运用经济学、国际贸易学以及园艺学等的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题,结合计量经济模型、数理经济方法、统计工具、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揭示有关蔬菜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其内在的政策含义,例如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中国蔬菜产业的供给特点进行分析,采用协整理论及单位根检验模型研究农户蔬菜的消费特点,以及对国际竞争力及比较优势的测算模型等。这在研究方法上具有特色和创新。(4)本研究的最终落脚点是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把握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与未来走向的基础上,剖析WTO的制度框架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未来走向为我们提供了蔬菜产业发展的制度与技术选择,转轨经济的制度背景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分析为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框架与思路对策。
二、南京白云亭市场:强化农残检测 搞好市场准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京白云亭市场:强化农残检测 搞好市场准入(论文提纲范文)
(1)江苏省果蔬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数据来源 |
1.4 技术路线与内容安排 |
1.4.1 技术路线 |
1.4.2 内容安排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5.1 可能的创新 |
1.5.2 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国内外研究动态 |
2.1.1 国外研究动态 |
2.1.2 国内研究动态 |
2.1.3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农产品物流的内涵 |
2.2.2 果蔬农产品物流的概念 |
2.2.3 果蔬类农产品的特性 |
第三章 江苏省果蔬类农产品物流的现状与问题 |
3.1 江苏果蔬类农产品的生产概况 |
3.2 江苏果蔬类农产品的消费状况 |
3.3 江苏省果蔬类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 |
3.3.1 果蔬类农产品的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3.3.2 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
3.3.3 果蔬类冷链物流发展迅速 |
3.4 江苏省果蔬类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
3.4.1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
3.4.2 农村果蔬类物流组织化程度较低 |
3.4.3 果蔬类农产品物流人才短缺 |
3.4.4 果蔬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缺乏约束 |
3.4.5 果蔬类农产品物流的损耗率高、效率低 |
第四章 江苏省果蔬类农产品物流配送现行模式分析 |
4.1 集贸市场主导模式 |
4.2 批发市场主导模式 |
4.3 连锁超市主导模式 |
4.4 龙头企业主导模式 |
4.5 中介组织主导模式 |
4.6 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模式 |
4.7 江苏省现行物流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发达国家果蔬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的经验借鉴 |
5.1 美国果蔬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 |
5.2 日本果蔬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 |
5.3 荷兰果蔬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 |
5.4 丹麦果蔬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 |
5.5 发达国家经验借鉴 |
第六章 江苏省果蔬类产品物流配送模式优化研究 |
6.1 江苏省果蔬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优化的思路 |
6.2 江苏果蔬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优化的具体方法 |
6.2.1 优化江苏果蔬农产品物流的供给主体 |
6.2.2 确定江苏省果蔬农产品物流结点的层次 |
6.2.3 研究江苏省果蔬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 |
6.2.4 设计江苏果蔬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 |
6.3 优化后的江苏省果蔬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的效果分析 |
第七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
7.1 主要结论 |
7.2 保障江苏果蔬类农产品优化物流配送模式实施的政策建议 |
7.2.1 技术保障措施 |
7.2.2 组织保障措施 |
7.2.3 资源保障措施 |
7.2.4 政策保障措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1.5 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1.5.1 技术路线 |
1.5.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1.6 本章小结 |
2 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的相关理论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2.1.1 蔬菜概念的界定 |
2.1.2 蔬菜产业概念的界定 |
2.1.3 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概念的界定 |
2.2 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和特征 |
2.2.1 区域竞争力的概念 |
2.2.2 区域竞争力的特征 |
2.3 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竞争力、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的关系 |
2.3.1 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竞争力的关系 |
2.3.2 产业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
2.3.3 产业竞争力与产品竞争力的关系 |
2.4 产业竞争力分析的理论基础 |
2.4.1 传统贸易理论 |
2.4.2 产业组织理论 |
2.4.3 比较优势理论 |
2.4.4 竞争优势理论 |
2.4.5 资源基础理论 |
2.5 构建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模型 |
2.5.1 产业竞争力决定因素的观点综述 |
2.5.2 构建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模型 |
2.6 本章小结 |
3 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现状分析 |
3.1 河北省农业概况 |
3.1.1 行政区划 |
3.1.2 地理位置 |
3.1.3 地形地貌 |
3.1.4 气候 |
3.1.5 水利资源 |
3.1.6 农机 |
3.2 河北省蔬菜产业的供给现状 |
3.2.1 面积和产量 |
3.2.2 品种结构 |
3.2.3 生产布局 |
3.3 河北省蔬菜产业的消费现状 |
3.3.1 蔬菜消费量 |
3.3.2 蔬菜消费品种 |
3.3.3 蔬菜消费区域差异 |
3.4 河北省蔬菜产业的贸易现状 |
3.4.1 河北省蔬菜进出口贸易概况 |
3.4.2 河北省蔬菜贸易品种结构 |
3.5 本章小结 |
4 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与综合评价 |
4.1 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4.2 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类 |
4.3 指标选取的依据 |
4.3.1 环境竞争力指标 |
4.3.2 要素竞争力指标 |
4.3.3 显示竞争力指标 |
4.3.4 产品竞争力指标 |
4.4 全国31 省市蔬菜产业系统聚类分析 |
4.4.1 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
4.4.2 全国31 省市蔬菜产业聚类分析结果 |
4.5 全国10 大省份蔬菜产业的因子分析 |
4.5.1 因子分析方法 |
4.5.2 蔬菜省份选取和指标选取 |
4.5.3 数据标准化 |
4.5.4 因子分析过程 |
4.6 本章小结 |
5. 河北省蔬菜产业环境竞争力分析 |
5.1 河北蔬菜产业生态环境竞争力 |
5.1.1 河北省森林覆盖率 |
5.1.2 水土流失面积 |
5.1.3 自然灾害发生率 |
5.2 河北省蔬菜产业市场环境竞争力 |
5.2.1 蔬菜产业市场环境的特点 |
5.2.2 河北省城乡居民主要食品消费结构及变化 |
5.2.3 影响城镇居民蔬菜消费量因素的因子分析 |
5.2.4 影响农村居民蔬菜消费量因素的因子分析 |
5.3 河北蔬菜产业制度环境竞争力 |
5.3.1 蔬菜产业制度环境竞争力中政府的作用机理 |
5.3.2 制度环境竞争力指标评价尺度 |
5.4 河北蔬菜产业相关产业竞争力 |
5.4.1 蔬菜生产设施装备 |
5.4.2 蔬菜良种繁育体系 |
5.4.3 蔬菜产品加工 |
5.4.4 蔬菜冷藏链装备 |
5.5 本章小结 |
6. 河北蔬菜产业要素竞争力分析 |
6.1 河北蔬菜产业资源竞争力 |
6.1.1 气候条件 |
6.1.2 蔬菜产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 |
6.2 河北蔬菜产业资本竞争力 |
6.2.1 政府专项资金的补贴 |
6.2.2 菜农的融资渠道 |
6.3 河北蔬菜产业技术竞争力 |
6.3.1 河北省蔬菜产业技术优势 |
6.3.2 河北省蔬菜产业劣势 |
6.4 河北蔬菜产业人力资本竞争力 |
6.4.1 蔬菜产业人力资本的概念及分类 |
6.4.2 河北省蔬菜产业人力资本结构的特点 |
6.5 河北蔬菜产业基础设施竞争力 |
6.5.1 蔬菜产业机械化水平 |
6.5.2 水利化程度 |
6.5.3 农村人口年人均用电量 |
6.5.4 河北省人均公路拥有量 |
6.6 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生产要素贡献分析 |
6.6.1 生产要素贡献分析模型的构建 |
6.6.2 指标和样本数据 |
6.6.3 生产要素贡献分析的结果及结论 |
6.7 本章小结 |
7. 河北省蔬菜产业显示竞争力分析 |
7.1 河北省蔬菜出口贸易状况 |
7.1.1 蔬菜出口在农产品出口中的地位 |
7.1.2 蔬菜出口在蔬菜总产量中的地位 |
7.1.3 蔬菜出口总量(额) |
7.1.4 蔬菜出口结构 |
7.1.5 蔬菜出口流向 |
7.2 河北省蔬菜出口竞争力的测定与评价 |
7.2.1 出口竞争力的概念 |
7.2.2 评价的指标体系 |
7.3 省际间蔬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因子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8. 河北省蔬菜产品竞争力分析 |
8.1 蔬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
8.1.1 蔬菜价格 |
8.1.2 蔬菜成本 |
8.2 蔬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 |
8.2.1 河北省蔬菜质量的现状 |
8.2.2 河北省蔬菜质量存在的问题 |
8.3 蔬菜产品的营销竞争力----以张家口的芹菜为例 |
8.4 蔬菜产品的品牌竞争力 |
8.4.1 蔬菜产品品牌的涵义 |
8.4.2 河北省蔬菜产品品牌现状 |
8.4.3 河北省蔬菜产品品牌存在的问题 |
8.5 蔬菜产品的多样性竞争力 |
8.6 本章小结 |
9. 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战略、对策与建议 |
9.1 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竞争战略环境 |
9.2 制定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战略的指导思想 |
9.2.1 保持现有竞争优势 |
9.2.2 扩大竞争优势范围 |
9.3 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
9.3.1 实施“生态立菜”战略 |
9.3.2 实施“科技强菜”战略 |
9.3.3 实施“出口带菜”战略 |
9.3.4 实施“品牌建菜”战略 |
9.4 提升河北蔬菜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
9.4.1 建立健全政府政策支持体系 |
9.4.2 改善蔬菜产业生态环境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9.4.3 推进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科技创新 |
9.4.4 采取多种措施扩宽蔬菜出口市场 |
9.4.5 加快蔬菜品牌建设,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 |
9.5 本章小结 |
10 结论 |
10.1 主要研究结论 |
10.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3)基于组织视角的农户安全蔬菜生产行为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研究假说、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假说 |
1.2.3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关于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的研究 |
2.1.2 关于安全蔬菜生产者行为的研究 |
2.1.3 关于安全蔬菜市场的研究 |
2.1.4 关于安全蔬菜质量政府规制的研究 |
2.1.5 关于农业经济组织的研究 |
2.2 安全蔬菜生产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生产者行为理论 |
2.2.3 激励约束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2.3.1 文献评述 |
2.3.2 理论总结 |
3 江苏省安全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
3.1 安全蔬菜生产相关概念介绍 |
3.1.1 安全蔬菜 |
3.1.2 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3.2 江苏省安全蔬菜生产状况 |
3.2.1 江苏省蔬菜生产基本情况 |
3.2.2 无公害蔬菜基本生产情况 |
3.2.3 绿色和有机蔬菜基本生产情况 |
3.3 江苏省安全蔬菜产业现状 |
3.3.1 政府规制方面 |
3.3.2 安全蔬菜生产方面 |
3.3.3 市场流通方面 |
3.3.4 组织发展方面 |
3.4 江苏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发展历程与现状 |
3.4.1 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80年代后期) |
3.4.2 兴起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后期) |
3.4.3 快速发展和提高阶段(90年代晚期以来) |
3.5 江苏省安全蔬菜合作组织模式及案例介绍 |
3.5.1 “基地+农户”模式 |
3.5.2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
3.5.3 专业市场带动模式 |
3.5.4 江苏省安全蔬菜合作组织运作特点 |
3.5.5 江苏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贡献 |
3.6 本章小结 |
4 问卷调查及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4.1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4.1.1 问卷设计 |
4.1.2 调研方案 |
4.1.3 调查地选择 |
4.2 调查样本特征描述 |
4.2.1 样本农户个人特征 |
4.2.2 样本农户生产特征 |
4.2.3 组织对安全蔬菜生产农户的管理情况 |
4.3 本章小结 |
5 组织视角的安全蔬菜生产农户道德风险实证分析 |
5.1 模型及变量选择 |
5.1.1 计量模型建立 |
5.1.2 计量方法选择 |
5.2 组织中安全蔬菜生产行为计量经济分析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6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1.1 组织化生产对蔬菜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 |
6.1.2 组织化生产中威胁安全蔬菜质量的主要问题 |
6.2 建立组织对安全蔬菜生产农户激励约束机制的对策建议 |
6.2.1 压力督促 |
6.2.2 政策激励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安全蔬菜农户生产行为调查问卷 |
附录2 蔬菜组织质量安全管理控制行为调查问卷 |
致谢 |
(4)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发展 |
1.1.2 我国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初步形成 |
1.1.3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
1.1.4 我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全面开通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及可能的创新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可能的创新 |
2 相关概念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 |
2.1.2 鲜活农产品(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
2.1.3 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 |
2.1.4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鲜活农产品流通 |
2.2 理论基础 |
2.2.1 供应链管理理论 |
2.2.2 农产品流通理论 |
2.2.3 农产品营销理论 |
3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发展回顾 |
3.2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概述 |
3.2.1 鲜活农产品的流通特点 |
3.2.2 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方式 |
3.2.3 鲜活农产品物流及其物流模式 |
3.2.4 鲜活农产品物流通道 |
3.3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现状 |
3.4 当前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 |
3.4.1 鲜活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
3.4.2 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不健全 |
3.4.3 农产品物流人才匮乏 |
3.4.4 鲜活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作用不足 |
3.4.5 鲜活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很难追本溯源 |
3.4.6 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发展滞后 |
3.4.7 鲜活农产品流通中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
3.4.8 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 |
3.5 本章小结 |
4 国外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及与我国的比较分析 |
4.1 日本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 |
4.2 美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 |
4.3 荷兰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 |
4.4 比较分析 |
4.4.1 生产环节比较 |
4.4.2 批发环节比较 |
4.4.3 零售环节比较 |
4.5 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
5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构建 |
5.1 构建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 |
5.1.1 农产品批发市场 |
5.1.2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 |
5.1.3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主要作用 |
5.1.4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 |
5.1.5 构建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模式的障碍分析 |
5.2 构建以连锁超市为核心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 |
5.2.1 连锁经营、生鲜(农产品)超市概述 |
5.2.2 连锁超市生鲜经营面临的挑战 |
5.2.3 制约鲜活农产品超市经营发展的因素 |
5.2.4 生鲜(农产品)超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
5.2.5 生鲜超市促进了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发展 |
5.2.6 构建以连锁超市为核心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意义 |
5.3 构建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 |
5.3.1 农产品加工企业 |
5.3.2 构建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流通模式的因素分析 |
5.3.3 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流通模式主要特点 |
5.4 本章小结 |
6 保障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顺利运行的措施 |
6.1 鲜活农产品流通信息系统建设 |
6.2 鲜活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
6.3 政府的政策法规建设和宏观政策引导 |
6.4 充分发挥鲜活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的作用 |
6.5 鲜活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 |
6.6 大力培养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 |
6.7 加强鲜活农产品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
6.8 积极发展鲜活农产品第三方物流配送 |
7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关于推进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产品营销问题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帮助农民解决营销问题是“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 |
二、农产品市场体系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建设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工作 |
(一) 中央对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
(二) 农业生产流通大发展呼唤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 |
(三) 现有市场体系尚不完善。 |
(四) 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
三、培育多元化市场流通业态, 构建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快速通道 |
(一) 农产品批发市场 |
(二) 订单销售 |
(三) 经纪人中介销售 |
(四) 农产品展示推介 |
(五) 农产品电子商务 |
(六) 农产品连锁、配送、专卖 |
(七) 基地直销 (场企联合) |
(八) 农贸市场 |
四、加强基础性、服务性工作, 促进农产品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
(一) 考虑制定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 |
(二) 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 |
(三) 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 |
(四) 加强农产品市场诚信建设 |
(五) 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 |
(六) 加强投入和政策支持 |
(7)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
2.1 竞争力内涵及相关理论 |
2.2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
第三章 国外蔬菜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
3.1 蔬菜产业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状况 |
3.2 国外提高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 |
第四章 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
4.1 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4.2 中国蔬菜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
第五章 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
5.1 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5.2 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的选择 |
5.3 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计算方法 |
5.4 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动态分析 |
5.5 主要结论 |
第六章 提高我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6.1 按照“比较利益原则”优化蔬菜布局 |
6.2 完善四大“支撑体系”,提高产品质量 |
6.3 实施品牌营销,提高营销能力 |
6.4 转变政府职能,提供制度保证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基于企业角度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范围 |
1.4 论文结构 |
1.5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1.6 技术路线 |
1.7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2. 理论综述 |
2.1 物流与供应链理论 |
2.2 流通理论 |
2.3 农产品物流的界定 |
2.4 农产品供应链 |
2.5 本章小结 |
3. 国外农产品物流发展研究 |
3.1 美国农产品物流发展 |
3.2 荷兰农产品物流发展 |
3.3 日本农产品物流发展 |
3.4 国外农产品物流发展对我国的借鉴 |
3.5 本章小结 |
4.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
4.1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历史演进 |
4.2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
4.3 我国农产品物流当前的问题 |
4.4 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与价格关系实证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农产品物流发展空间分析 |
5.1 我国农产品生产进入新阶段对农产品物流的影响 |
5.2 农产品市场全球化对物流的影响 |
5.3 信息化对农产品物流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6. 农业龙头企业物流研究 |
6.1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
6.2 农业产业化中龙头企业的界定 |
6.3 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产品物流 |
6.4 江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物流实证调查 |
6.5 本章小结 |
7. 连锁超市农产品物流研究 |
7.1 连锁超市农产品物流的创新 |
7.2 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物流的体现 |
7.3 我国连锁超市及物流配送发展情况 |
7.4 苏果超市农产品物流发展调查 |
7.5 调查结论 |
7.6 本章小结 |
8. 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研究 |
8.1 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界定 |
8.2 南京市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调查 |
8.3 南京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当前存在的问题 |
8.4 本章小结 |
9. 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 |
9.1 发展的思路 |
9.2 促进农产品物流创新 |
9.3 促进企业化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 |
9.3.1 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物流发展 |
9.3.2 促进连锁超市物流发展 |
9.3.3 加快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 |
9.3.4 培育市场中介组织 |
9.4 发展农产品物流宏观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1: 江苏农产品企业物流调查问卷 |
附件2: 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调查企业名单 |
附件3: 南京农产品第三方物流调查问卷 |
附件4: 南京市农产品第三方物流调查被调查企业名单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中国蔬菜产业:生产、贸易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一、中国蔬菜产业:一个蓄势待发的巨大产业 |
二、中国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的简要综述 |
一、中国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研究 |
二、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研究 |
第三节 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一、基本概念与范围的界定 |
二、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第二章 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生产、贸易及路径选择 |
第一节 中国蔬菜生产的现状、机遇与挑战 |
一、发展现状 |
二、经济社会地位评价 |
三、面临的机遇 |
四、问题与挑战 |
第二节 中国蔬菜贸易的现状及基本格局 |
一、出口格局 |
二、进口格局 |
三、对国际蔬菜市场依存度与国际蔬菜市场需求趋势 |
第三节 中国蔬菜产业发展:障碍与选择 |
一、中国蔬菜产业发展障碍的制度分析 |
二、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战略转变 |
第三章 中国蔬菜供需分析 |
第一节 中国蔬菜供给:生产特征与资源配置 |
一、前提假定 |
二、模型与推导 |
三、指标和样本数据 |
四、结果与简要分析 |
五、结论与启示 |
第二节 中国蔬菜市场需求分析 |
一、中国蔬菜消费需求现状分析 |
二、影响蔬菜消费需求的因素分析 |
三、结论与讨论 |
第三节 转型期中国农户蔬菜消费与收入的短期动态与长期均衡 |
一、前提界定 |
二、中国农户蔬菜消费与收入水平的长期均衡关系 |
三、中国农户蔬菜消费与收入水平的短期动态调整 |
四、中国农户蔬菜消费与收入水平的因果关系检验 |
五、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WTO框架下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
第一节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研究与测度方法 |
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
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
三、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
第二节 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一、国际蔬菜贸易动态格局 |
二、蔬菜产业竞争力构成因素分析 |
三、结论与讨论 |
第三节 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
一、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构建 |
二、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
三、结论与讨论 |
第四节 WTO框架下国际蔬菜市场准入与贸易壁垒 |
一、WTO《农业协议》及其动态 |
二、技术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TBT) |
三、中国蔬菜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实路径选择 |
第五章 国外蔬菜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
第一节 美国蔬菜产业的产业化与现代化 |
一、生产过程的专业化 |
二、生产布局的优化、形成优势产业带 |
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 |
四、一体化的流通服务体系 |
五、讨论与启示 |
第二节 日本蔬菜产业化的发展与启示 |
一、日本蔬菜的生产特点 |
二、流通形式、费用及规格标准 |
三、蔬菜产销中的政府行为 |
四、小结与讨论 |
第三节 欧盟蔬菜产业的生产与流通 |
一、注重研发创新,强调规模,保证企业高水平高效益的强势竞争 |
二、高效、合理的蔬菜流通体制 |
三、有效的政府支持 |
四、讨论与启示 |
第六章 蔬菜产业化经营 |
第一节 蔬菜产业化体系制度创新平台 |
一、蔬菜产业化面临的制度约束 |
二、蔬菜产业化经营的制度创新平台 |
三、讨论与启示 |
第二节 蔬菜产业化的技术创新平台 |
一、技术创新及农业技术创新简要介绍 |
二、技术创新:蔬菜产业化的关键 |
三、蔬菜产业化中的技术创新实践 |
第三节 蔬菜产业高效运转的资本投入与信息支持 |
一、资本投入是蔬菜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生产要素 |
二、构建蔬菜产业化经营的多元投资体系 |
三、信息化与蔬菜产业化经营 |
四、蔬菜产业化经营中的信息支持 |
第四节 蔬菜产业良好运作的物流体系 |
一、农村物流与农业产业化 |
二、蔬菜产业化经营中农村物流的微观组织机制 |
三、以农村物流组织的发育来促进蔬菜产业化经营 |
第七章 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性建议与对策 |
第一节 中国蔬菜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路径 |
一、新世纪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 |
二、以蔬菜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推进蔬菜产业化向纵深发展 |
三、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
四、实施科技兴菜战略,建设蔬菜强国 |
第二节 WTO框架下的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与选择 |
一、WTO短期内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所形成的冲击 |
二、WTO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长期影响评估 |
三、充分利用WTO规则,同时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
第三节 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与定位 |
一、绿色蔬菜产业 |
二、设施蔬菜产业 |
三、“外向型”蔬菜产业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南京白云亭市场:强化农残检测 搞好市场准入(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苏省果蔬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优化研究[D]. 田明.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1)
- [2]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D]. 王方舟. 河北农业大学, 2011(08)
- [3]基于组织视角的农户安全蔬菜生产行为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D]. 谢静霞.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 [4]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D]. 揭亚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02)
- [5]关于推进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思考[J]. 王明祥. 江苏农村经济, 2009(01)
- [6]活力[N]. 张雁宁,秦辉,富宁宏,文新宁,童仁才,蔡体雯,杨俊,李晓军,徐从凤,杨国玉,蒋维祥,范晓林,曹丽珍,周益彬. 南京日报, 2009
- [7]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夏冰. 长春理工大学, 2008(03)
- [8]坚持“以人为本” 实施“三绿工程”——三绿工程建设与保障公共副食品消费安全[A]. 南京市商业贸易局课题组,文新宁. 第二届中国绿色商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 2007
- [9]基于企业角度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研究[D]. 刘爱军.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5)
- [10]中国蔬菜产业:生产、贸易与政策研究[D]. 肖长惜. 华中农业大学,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