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USB技术在指纹识别门禁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柯翔[1](2021)在《基于FreeRTOS的无线网络门禁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发展关键内容,也是城市智慧化的基础。门禁系统作为智慧社区建设中众多物联网设备的一种,由于其使用频率和使用环境的特殊性,人对它的便捷性、性价比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研制安全、便捷、具有高性价比的门禁系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对现有门禁系统安全性、便捷性、性价比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现有门禁系统存在如下不足,例如传统的门禁如密码识别门禁和卡片识别门禁都存在易复制、易破解等安全性问题,新型门禁如指纹门禁和人脸识别门禁存在因皮肤破损等造成识别率不稳定的问题和采集指纹、照片等可能涉及隐私保护的问题,虹膜门禁等高端门禁则因为价格高昂难以推广。因此,本文在对实际使用环境与用户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门禁控制器系统的设计方案,并通过设计相应的硬件与软件、安全认证体系,实现了一种低成本、高安全、便捷易用的无线网络门禁控制器系统。该系统基于FreeRTOS操作系统,以内置蓝牙的ESP32和负责4G网络传输的AIR720G作为控制核心,通过设计硬件模块、两机通信传输协议与自主可控的安全认证协议流程,并利用4G网络通信技术、蓝牙技术、非对称密码技术、音频控制技术与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MQTT)网络技术等实现门禁控制器的性能指标。本文主要完成门禁系统的控制器系统设计,主要研制工作如下:(1)针对门禁开锁中数据交互场景可能存在的数据泄露、重放攻击、中间人攻击等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设计了Public Key Instructure(PKI)体系,解决了数据认证问题。(2)针对门禁控制器系统开发中网络数据转发协议存在数据丢包、移位问题,基于YMODEM设计了数据传输协议,解决了数据丢包问题,保证了传输数据的可靠性。(3)设计了安全开锁流程、音频调度控制等系统功能模块,完成了门禁控制器硬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并开发了相应的控制软件。(4)设计了语音播报模块,具备语音广告投放、推广功能,具有较高性价比。同时改善了传统蓝牙门禁开锁速度与安全性不能兼容、开锁距离限制的问题,实现了门禁系统的便捷易用、安全快捷的特点。本文设计的门禁控制器系统的实物系统已通过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产品已在企业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验室试点安装测试,结果表明,该门禁系统稳定可靠、使用便捷、性价比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胡锋[2](2020)在《基于云平台的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蓬勃发展,智能家居逐步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众多智能家居的相关产品不断被研发和改进,家庭门禁系统作为智能家居的一个亮点产品,在新形势下脱颖而出。传统的门禁系统大多采用金属钥匙、门禁卡或者数字密码这样的方式来开门,这些方式普遍存在着钥匙的管理难度大、灵活性差、安全性低等弊端。针对传统门禁系统涌现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云平台的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将以门禁作为切入口,在传统门禁的基础上增加物联网、人脸识别以及APP软件开发等关键技术。用户可以利用手机APP轻松完成远程视频监控和一键开锁,还可以赋予临时访客使用电子二维码钥匙开锁的权限。家庭智能门禁系统主要是由硬件模块、云平台和APP软件三部分组成。其中硬件模块以STM32F103RCT6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单元,同时将树莓派3B+作为子控制系统识别人形和人脸。树莓派一旦识别出结果就发送给ARM Cortex-M3内核的主控芯片STM32,主控分析处理后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发送至云平台。同时STM32会接收来自云平台对双舵机的控制指令,控制门锁和门销完成开关操作。云平台主要解决了家庭智能门禁系统存在的远程控制和实时性的问题,既可以实现对下位机上传的数据进行存储,也可以支持APP对云端数据的调取查看和对下位机的指令操作。手机APP软件是专门针对家庭智能门禁系统进行开发的,住户可使用手机自带的Wi-Fi或者蓝牙连接设备,通过账号及密码等消息的交互验证完成鉴权这一操作,鉴权完成后就可以实现对自家门锁的远程无线操控。家庭智能门禁系统作为保护住户家庭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不仅包含传统门禁系统的全部功能,而且克服了传统门禁系统的不足。极大地提升了家庭住户的生活便利度,满足当前和未来门禁智能化发展的需求。本文完成了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硬件架构搭建和软件设计流程,并在真实环境下对门禁系统的整体功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家庭智能门禁系统既能够远程控制门锁工作,也拥有远程信息实时监控能力。在实际测试和控制过程中,整个门禁系统工作稳定,具备智能、安全、便捷等诸多方面的优势。
郝友军[3](2020)在《动车组整备作业安全防护系统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大力发展铁路技术,高铁里程数已超过世界总里程的2/3,居世界第一。为确保动车组无故障运行,动车组每运行一段时间,都必须到动车所进行检修维护。动车组检修维护过程中,必须切断动车上面的接触网并将残压接地,以保护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由于现有机械式自动接地装置只能对接触网进行接地操作,未设计接地杆挂接的反馈装置,无法判断杆件动作是否准确、可靠,存在威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隐患。本文以动车组整备作业安全防护为研究对象进行设计与实现,在对整备作业检修流程、检修内容、作业方式等进行研究之后,设计开发了一套动车组整备作业安全防护系统。系统整体结构分为人员检测和杆件监测两部分内容,针对人员检测方面,设计出入门禁系统,通过设置出入权限的方式,达到识别人员身份和出入检测的目的;针对杆件监测方面,设计以Lab VIEW视觉控件为核心的杆件监测系统,通过摄像头采集杆件挂接图像,并对其进行处理、判断的方式,达到识别杆件挂接状态的目的。出入门禁系统以STM32为核心,硬件部分选用TFTLCD作为显示模块,选用指纹识别、射频识别作为身份识别模块,结合电源电路、外围电路共同构建出入门禁系统的硬件架构;软件部分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主要包括三大程序模块:主程序、身份识别程序、显示程序;上位机部分选用LabVIEW平台,并嵌入到杆件监测系统中。硬件平台将人员检测信息实时发送到上位机,并接受杆件挂接状态信号。杆件监测系统主要对杆件挂接状态进行判断并统计人员信息,首先利用摄像头模块采集接地杆杆件与接触网挂接图像,其次利用物体匹配识别技术对杆件状态进行分析、判断。系统程序设计充分利用LabVIEW机器视觉控件提供的函数功能,完成对杆件图像的采集、灰度化、匹配等处理,后调用串口通讯模块,与出入门禁系统通讯。最后,对动车组整备作业安全防护系统进行模块调试和整体调试,模块测试主要从系统通讯、人员检测和杆件识别等三方面进行。调试结果表明杆件监测系统能够实时识别杆件挂接状态,出入门禁系统能够实时与杆件监测系统通讯,并且能够对人员进行检测。动车组整备作业安全防护系统整体运行稳定、可靠,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
崔剑[4](2019)在《基于RFID技术的进出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动检测出通过一扇门的人员的身份和移动方向对于日常生活中很多的场景都具有实际意义。例如,它可以帮助跟踪多个房间的中工人分布情况,更好地确定任务分配。然而,现有的解决方案通常需要在很多的限制下才能发挥很好的效果,这在很多工业工厂是很难满足的。例如,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解决方案需要摄像机和人脸之间的视线之间不被物体遮挡;而生物识别技术需要非常干净的指纹等特征才可以发挥不错的作用。在本文中,我们利用RFID技术提出了一种被称为RF-Monitor的无障碍人员通过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准确地识别进出门的人员身份和人员的进出情况。具体来说,我们在入口的一侧部署一个RFID读取天线,在入口的另一侧部署两个参考标签,同时,每个人员的帽子上佩戴相应的标签。当佩戴标签的人通过大门时,阅读器天线不断接收来自参考标签和人体标签的信号,由于人体通过参考标签是对参考标签的信号的直接路径造成遮挡,使得信号的传播路径发生变化,会造成接收到的参考标签信号的变化。通过对相关人员和参考标签的射频信号波形的滤波和去燥,之后对处理过后的波形进行分析和总结,使RF-Monitor系统可以准确地告诉我们通过了门的人员身份和其移动方向(进或出)。实验结果表明,该入口监测系统在各种条件下的检测精度均可达到90%以上,实现了可靠的环境适应性和实用性。
罗丹丹[5](2019)在《基于指纹和人脸识别的安全专用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生物识别技术被引入到安全领域来,利用每个人的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识别也被认为是当前最安全有效的身份识别方式。众多生物身份识别方式中指纹识别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是当前应用最早,使用最广,实用价值最高,也最为成熟,价格成本低的一种生物身份识别方式。传统的钥匙和智能卡使用方法如密钥和数字密码,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和安全隐患,比如被盗复制及遗忘丢失。指纹识别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指纹和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有完全嵌入受控器件内部,为特定应用而设计的专用的其功能单一且独立的完整计算机系统即嵌入式系统,如指纹闸板门锁,指纹考勤终端等,以及连接具有灵活系统结构的计算机桌面应用系统两种方法。本文把指纹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同时应用到门禁系统上,增加系统的可记录性,实时状况的知晓性,使门禁系统的安全等级更高。实现目标:1、让存储与读取效率更高。2、通过数据库同时访问进行指纹识别及人脸识别数据比对。3、实现双重身份认证管理系统。系统所要求的识别技术主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论文主要对门禁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与应用进行讨论。确定系统设计的总体结构方案,合理的采用指纹采集和图像采集设备,建立数据库,达到减少人为因素对门禁系统影响的目的。首先,介绍了门禁闸机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硬件设计及实现的方法,主要从七个部份进行阐述:MCU控制单元、电源管理单元、电机控制与驱动单元、自动门极限位置检测单元、RS232接口通信单元、通行状态控制单元、通行状态显示单元。其次,介绍了系统软件设计及实现的方法,主要包括人脸识别系统,指纹识别系统,下位机通信,数据库读写,软件实现方法的思路。用户面部图像信息和指纹信息存储于数据库中。当用户到达识别区域闸机前时,进行面部识别:摄像头捕获面部图像特征,提取图像特征与数据库信息进行比对,手指放在识别器上采集指纹与数据库信息进行比对,双对比成功,闸机打开。如任意一次对比不成功记录信息,返回上一次操作。
梁晓菊[6](2019)在《论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文中研究说明据相关记载,指纹识别技术最早是应用在刑事鉴定方面,通过指纹来鉴定罪犯的身份,后来随着指纹识别技术的不断成熟,指纹识别技术就被逐渐的运用到指纹解锁、指纹支付等其他生活领域。首先对指纹识别技术及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进行简单的介绍,再对指纹识别技术在智能手机中及门禁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来简介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林露[7](2019)在《智能安防的感知和识别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智能安防系统是通过各种安防设备为一些重要场所提供入侵报警服务的综合性系统,主要包含三个子系统:门禁子系统、监控子系统和入侵报警子系统。智能感知和识别技术在智能安防应用中承担着信息采集和智能分析的任务,并为视频监控等各项智能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基于指纹识别的身份认证系统集便捷性、安全性和互动性于一体,在门禁子系统中最为常用。同时,门禁子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对指纹识别算法的识别精度和误识别率都提出了巨大挑战。视频监控子系统中基于单摄像头的监控往往存在监控盲区;多摄像头的监控则存在场景分布凌乱,难以全面观察的缺陷。目前的静态相机视频拼接算法在算法速度和拼接效果上都还有待提升。入侵报警子系统中,各种报警探测器需要搭载智能的检测和识别技术以实现自动、及时的报警功能。检测算法不仅要在普通场景中具备高精度的检测效果,还要适应监控场景下存在的天气、光照和遮挡等不确定因素。针对上述安防场景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本课题面向智能安防应用,重点研究了其中的视觉感知和识别的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包括:1.研究了基于指纹方向场正则化的指纹认证识别技术,用于提高门禁子系统的安全性。基于梯度的指纹方向场提取算法得到的初始指纹方向场通常包含较多噪声。总结其中普遍存在的皲裂、污渍和模糊等因素,归纳为结构噪声、块状噪声、高斯噪声及复合噪声。针对指纹数据缺乏的问题,本文通过添加噪声的方式扩充训练数据集,以满足神经网络的训练需求,进而采用回归的方式构建网络模型和损失函数。最后,通过指纹识别的准确率验证本文方向场优化算法的效果。本文在FVC2002,FVC2004,FVC2006和实际采集等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均取得了较好的结果。高精度和低误识别率的指纹识别技术的是智能门禁安全性的基本要求,本文提出的指纹方向场正则化技术可有效提高指纹识别的各项指标,让指纹门禁系统更加可靠。2.提出一种快速自然的视频拼接算法,包括基于结构保持的图像拼接算法和基于三维图割的缝合线搜索算法,可以为监控子系统提供大角度的场景监控效果。针对透视变换易产生透视畸变,网格变形方法易造成图像结构扭曲等问题,本文提出以特征点配准项、局部相似项、全局相似项和结构保持项等多种能量项进行约束的基于相似变换的网格优化算法,并将生成的掩模应用于后续拼接。在后续的视频帧拼接中,采用基于三维时空块图割的缝合线搜索算法得到平滑且去鬼影的拼接视频。本文通过网络搜集和自主采集的方式构建了数据集进行对比实验,在图像实验和用户实验上均取得了较好的结果。采用快速自然的视频拼接算法融合多摄像头拍摄的场景内容,可有效解决监控场景分布凌乱、难以全面观察的难题,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用户体验。3.提出一种基于空洞卷积的人体姿态识别网络,可为入侵报警子系统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沿用自上而下的技术路线,首先采用空洞卷积替换支架网络中的下采样卷积模块,保持特征图尺度不变的同时扩大感受野。其次,通过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提取多尺度特征,丰富所得特征的尺度信息。最后采用反卷积替换常规的上采样与卷积相结合的操作,构建输出热图。本文在COCO 2017、SPID和SHPD等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并评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在COCO test-dev数据集中,不同输入大小的测试准确率较现有算法提升了 1.1%和0.5%。本文算法在监控场景下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够一定程度地适应各种视角、天气、光照和遮挡等因素的干扰。高效的人体姿态识别技术与大场景监控技术相结合可及时地识别外来入侵者并发布警报信息,保障场所安全。
杨晶晶[8](2019)在《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智能建筑将会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门禁系统是智能建筑领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控制人员进出权限,还能够对这些人员的出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与记录,是智能建筑必不可少的安全防范设施。射频识别门禁系统存在认证介质容易丢失、损坏,指纹识别门禁系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该设计针对目前的门禁系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的状况做了简要分析,结合对RFID技术和指纹识别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设计方案,采用指纹识别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两种识别方式进行身份验证,完成门禁系统的多重验证方式。避免了单一门禁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体设计方案如下:硬件方面采用STM32作为控制器,结合电源、射频识别、指纹识别、继电器等模块构建门禁系统终端的总体硬件架构。软件方面结合硬件架构,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设计开发主程序设计模块,指纹识别门禁模块,射频识别门禁模块。上位机采用C#语言进行设计开发,实现门禁管理系统的设计。在面对“互联网+”、物联网、移动智能化的挑战之下,门禁技术不断的创新,门禁系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转型期。单一验证方式的门禁系统将被取代,智能门禁系统将成为门禁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图44幅;表13个;参41篇。
赵阳[9](2019)在《基于物联网的在线门禁自动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代电子信息化发展的冲击下,已经出现了不少的仓库管理系统。然而目前仓库管理系统普遍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仓库管理系统中的电子数据难以和实际的物品一一对应,并且在使用着系统的同时,线下业务操作仍然需要库管在场,并没有完全的释放仓库管理员的压力,因此需要一套新的管理方式。物品在出入库时,需要申请人首先提出业务申请,申请通过后自行前往仓库执行实际的操作,由系统对出入情况实时把控,对于不正当的出库和入库采取措施。本文在全面了解仓库管理的方式,并且对仓库管理系统及主流门禁系统的研究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线上的无人值守式的仓库管理模式。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基于ARM开发的嵌入式门禁系统,用于采集和处理现场的数据;另一部分是基于SSM框架设计的web端仓库管理系统,用于显示日常操作记录和进行线上仓库管理。两部分的数据和业务处理都是在服务器端执行,并且都是通过TCP/IP协议与服务器进行通讯的。该系统的实现,彻底解放了仓库管理员的监管工作,将仓库变成了无人值守仓库,所有的入库、出库、查找物品工作都可以自助操作。本文基于ARM单片机STM32芯片来分别控制RFID读写器、指纹模块、4G通讯模块来分别实现对物品的扫描、门禁的控制、与服务器的通讯等功能。基于各模块与STM32之间的通讯方式确定了主控电路的原理图,STM32通过指纹模块的反馈信息控制大门并且获取开门人员信息,通过RFID读写器获取物品编码信息,利用4G模块与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通讯。并且实现了嵌入式部分软件设计,本文说明了系统时钟、RFID模块、指纹模块、4G模块、独立看门狗以及主程序的设计与实现方案。Web端仓库管理系统的实现,不仅包括整个在线门禁自动识别系统的业务操作和数据显示功能的实现,还包括整个系统的后台处理算法的设计。本文以数据传递流的顺序说明每个阶段执行的对应方法,详细讨论了系统管理、物品信息查询、物品采购、物品出入库的实现过程。论文完成了嵌入式门禁系统以及web端仓库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包括门禁控制ARM硬件控制电路板的设计,ARM软件控制程序设计,web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线门禁自动识别系统在通过了内部测试,上线运行表明系统可以实现无人值守的仓库管理模式。
殷睿姣[10](2019)在《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是将机房中各种厂家的不同设备进行集中管理。针对原来机房内设备的分散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各种需求进行分析。明确需要监控的对象,设计不同种类数据的采集方式,实现了对机房环境动力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实时监控功能。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由数据采集装置、服务器和环境动力监控终端三部分构成。数据采集装置是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设计了以STM32F407为主控芯片,并满足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需求的开发板作为数据采集装置的主控制板。数据采集装置对机房内的强电开关状态、空调运行状态、门禁状态、温湿度和烟雾浓度等数据进行集中采集和上传。因为机房内的采集对象种类繁多,所以在数据传输中拟定了数据帧格式并通过以太网上传。如果数据采集装置监测到机房内存在异常情况,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做出应对响应。同时,本文在机房的门禁管理中应用了指纹识别技术,确保了机房的安全性。本文根据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对服务器和环境动力监控终端进行了相应的软件设计。经调试后,本文设计的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能够正常运行,集中监控机房内各种环境动力参数。数据采集装置性能优越,数据采集实时性强,运行稳定,处理及时。在门禁管理中,数据采集装置能够准确识别采集到的指纹。本设计实现了机房的少人或无人值守,满足了机房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的要求。
二、USB技术在指纹识别门禁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USB技术在指纹识别门禁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FreeRTOS的无线网络门禁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来源 |
1.3 研究现状 |
1.4 主要工作 |
1.5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2章 相关技术简介 |
2.1 FreeRTOS操作系统简介 |
2.2 蓝牙 |
2.2.1 蓝牙技术简介 |
2.2.2 BLE协议栈简介 |
2.3 4G网络 |
2.3.1 4G技术简介 |
2.3.2 4G技术优势 |
2.4 非对称密码与哈希数字摘要 |
2.4.1 非对称密码技术简介 |
2.4.2 数字签名技术简介 |
2.4.3 数字证书技术简介 |
2.4.4 数字摘要技术简介 |
2.5 音频控制技术简介 |
2.6 MQTT技术简介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门禁系统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控制器需求分析 |
3.1.2 服务器需求分析 |
3.1.3 用户终端需求分析 |
3.1.4 安全需求分析 |
3.2 门禁控制器系统总体设计 |
3.3 门禁系统PKI认证体系设计 |
3.3.1 PKI认证体系设计 |
3.3.2 PKI认证体系安全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门禁控制器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门禁控制器硬件设计与实现 |
4.1.1 主控模块设计 |
4.1.2 网络模块设计 |
4.1.3 电平转换模块设计 |
4.1.4 继电器控制模块设计 |
4.1.5 电机控制模块设计 |
4.1.6 音频模块设计 |
4.1.7 门禁卡读卡器模块设计 |
4.1.8 电源模块设计 |
4.2 门禁控制器软件设计与实现 |
4.2.1 远程开锁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
4.2.2 服务器数据交互模块设计 |
4.2.3 网络数据转发模块设计 |
4.2.4 音频控制模块设计 |
4.2.5 门锁控制模块设计 |
4.2.6 门禁卡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
4.2.7 GA/T394标准模块设计 |
4.2.8 远程更新模块设计 |
4.2.9 TF卡数据存储模块设计 |
4.2.10 音频文件管理模块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门禁控制器系统性能实现效果测试 |
5.1 门禁控制器系统测试 |
5.1.1 门禁控制器功能性测试 |
5.1.2 PKI认证体系安全性验证实验 |
5.1.3 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 |
5.1.4 控制器开锁效率 |
5.2 门禁控制器系统实现效果 |
5.2.1 门禁控制器 |
5.2.2 用户终端 |
5.2.3 后台管理页面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 |
(2)基于云平台的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关键技术 |
2.1 物联网技术 |
2.2 人形识别和人脸识别技术 |
2.3 QR二维码技术 |
2.4 Wi-Fi技术和蓝牙技术 |
2.5 云平台 |
第三章 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 |
3.1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2 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工作原理 |
3.3 系统的协议设计 |
3.4 系统的功能设计 |
3.4.1 实时检测功能 |
3.4.2 人体信息采集功能 |
3.4.3 自主预警功能 |
3.4.4 远程控制功能 |
3.4.5 远程视频查询功能 |
第四章 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硬件设计 |
4.1 系统硬件功能设计方案 |
4.2 终端核心控制器 |
4.3 树莓派3B+ |
4.4 数据采集模块 |
4.4.1 人体热释电传感器 |
4.4.2 振动传感器 |
4.5 数据传输模块 |
4.5.1 Wi-Fi模块 |
4.5.2 蓝牙模块 |
4.6 舵机控制模块 |
4.7 系统拓展部分 |
4.7.1 显示模块 |
4.7.2 系统按键电路 |
4.7.3 系统电源电路 |
4.7.4 系统报警电路 |
第五章 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软件设计 |
5.1 系统软件功能设计方案 |
5.2 阿里云平台的设计 |
5.3 APP应用程序设计 |
第六章 系统的功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
6.1 系统测试流程 |
6.2 硬件模块调试 |
6.3 软件功能调试 |
6.4 整体性能测试 |
6.5 测试结果分析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3)动车组整备作业安全防护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整备作业安全防护发展现状 |
1.2.1 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1.3 动车组整备作业安全防护系统设计要求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动车组整备作业安全防护系统整体设计 |
2.1 动车组整备作业流程分析 |
2.1.1 整备作业检修内容及方式 |
2.1.2 整备作业工作模式及工作流程 |
2.2 整备作业安全防护系统设计 |
2.2.1 整备作业安全防护系统结构设计 |
2.2.2 通讯方式选择 |
2.3 出入门禁系统流程及结构设计 |
2.3.1 出入门禁系统流程设计 |
2.3.2 出入门禁系统结构设计 |
2.4 杆件监测系统结构设计 |
2.4.1 杆件监测系统选择 |
2.4.2 杆件监控系统流程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3 出入门禁系统设计 |
3.1 STM32微处理器概述 |
3.2 出入门禁系统电路设计 |
3.2.1 外围电路设计 |
3.2.2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
3.2.3 显示模块电路设计 |
3.2.4 身份认证模块电路设计 |
3.3 出入门禁系统软件设计 |
3.3.1 主程序设计 |
3.3.2 显示程序设计 |
3.3.3 身份认证程序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LabVIEW杆件监测系统设计 |
4.1 IMAQ Vision控件简介 |
4.2 监测系统应用图像处理技术 |
4.2.1 图像灰度化 |
4.2.2 图像灰度增强 |
4.2.3 图像匹配基本概念 |
4.2.4 图像模板匹配算法 |
4.3 图像预处理程序设计 |
4.3.1 图像获取程序设计 |
4.3.2 图像灰度化程序设计 |
4.3.3 图像均衡化程序设计 |
4.4 杆件监测系统程序设计 |
4.4.1 图像几何模型匹配程序设计 |
4.4.2 图像模板制作及模板匹配程序设计 |
4.4.3 杆件实时监测程序设计 |
4.5 通讯程序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动车组整备作业安全防护系统调试与结果分析 |
5.1 整备作业安全防护系统单元模块测试 |
5.1.1 通讯模块调试 |
5.1.2 杆件监测模块调试 |
5.1.3 人员检测模块调试 |
5.2 整备作业安全防护系统整体测试 |
5.3 调试结果与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出入门禁系统电路原理图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基于RFID技术的进出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射频识别和进出检测系统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4 本章总结 |
第二章 RFID技术 |
2.1 自动识别技术 |
2.1.1 条码识别 |
2.1.2 生物识别 |
2.1.3 RFID技术 |
2.2 RFID系统组件 |
2.2.1 阅读器 |
2.2.2 射频标签 |
2.2.3 RFID软件系统组成 |
2.3 RFID的无线通信原理 |
2.4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和实施 |
3.1 实验部署和系统框架 |
3.1.1 实验设备和部署 |
3.1.2 实验设备和部署 |
3.2 特征提取 |
3.2.1 RFID信号中的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 |
3.2.2 RFID信号中的Phase(相位) |
3.2.3 实验数据选择 |
3.3 原始数据处理 |
3.3.1 滤波方法对比与选择 |
3.3.2 db小波简介 |
3.3.3 滤波的整体过程 |
3.4 峰值提取 |
3.4.1 峰值提取技术 |
3.4.2 基于AMPD(automatic multi-scale based peak detection)的波峰检测 |
3.4.3 AMPD算法在本课题中的应用 |
3.5 峰值匹配模块 |
3.5.1 单人通过测试区域 |
3.5.2 多人通过测试区域 |
3.6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性能实验和分析 |
4.1 实验实施和部署 |
4.2 测试人员佩戴的标签的部署位置的对比实施 |
4.3 性能分析策略 |
4.3.1 精度评估策略 |
4.3.2 异常测试策略 |
4.4 精度测试 |
4.4.1 同向通过时不同通过情景下的测试精度 |
4.4.2 相对通过时不同通过情景下的测试精度 |
4.4.3 设置参考标签之间不同距离的情况下的测试精度 |
4.4.4 测试人员在不同速度的情况下通过测试区域的测试精度 |
4.5 异常测试 |
4.5.1 一个测试人员通过时候的异常测试 |
4.5.2 多人同向通过不同通过情景下的测试精度 |
4.5.3 多人相对而行时的不同通过情景下的测试精度 |
4.6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总结 |
5.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5)基于指纹和人脸识别的安全专用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的现状 |
1.2.1 指纹识别门禁系统的历史和现状 |
1.2.2 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的历史和现状 |
1.3 论文的工作安排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人脸识别 |
2.1.1 人脸图像预处理 |
2.1.2 人脸图像检测定位 |
2.1.3 人脸图像特征点提取 |
2.2 指纹识别 |
2.2.1 指纹图像采集 |
2.2.2 指纹图像预处理 |
2.2.3 指纹图像特征点提取 |
2.3 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硬件需求 |
3.1.2 软件需求 |
3.2 系统概述 |
3.3 系统总体结构 |
3.4 小结 |
第四章 门禁系统硬件设计 |
4.1 门禁闸机的工作原理 |
4.1.1 门禁闸机的简单介绍 |
4.1.2 门禁闸机的通行控制 |
4.1.3 门禁闸机的结构组成 |
4.2 门禁闸机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4.2.1 系统功能描述 |
4.2.2 闸机自动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4.3 小结 |
第五章 门禁系统软件设计 |
5.1 系统总体功能架构 |
5.2 门禁应用软件 |
5.3 人脸识别 |
5.3.1 人脸图像采集 |
5.3.2 人脸图像预处理 |
5.3.3 人脸图像检测 |
5.3.4 人脸图像特征点提取 |
5.3.5 与人脸数据库进行特征点比对 |
5.4 指纹识别 |
5.4.1 指纹图像采集 |
5.4.2 指纹图像预处理 |
5.4.3 指纹图像特征点提取 |
5.4.4 与指纹数据库进行特征点比对 |
5.5 数据库设计 |
5.5.1 功能说明 |
5.5.2 表的设计 |
5.5.3 操作说明 |
5.6 软件主要模块说明 |
5.6.1 上位机软件 |
5.7 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软件注册功能实现 |
6.2 识别验证功能 |
6.3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人脸识别关键代码 |
附录2 指纹识别关键代码 |
(6)论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指纹识别技术简介 |
2 智能手机中的指纹识别技术 |
3 门禁控制系统中的指纹识别技术 |
4 论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方向 |
5 结论 |
(7)智能安防的感知和识别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智能安防发展现状 |
1.3 智能安防中视觉与感知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 |
1.3.1 指纹方向场提取技术 |
1.3.2 图像及视频拼接技术 |
1.3.3 人体姿态估计技术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贡献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智能门禁中的指纹识别技术 |
2.1 引言 |
2.2 指纹特征 |
2.2.1 指纹特征分类 |
2.2.2 指纹方向场 |
2.3 基于回归网络的指纹方向场正则化 |
2.3.1 数据集生成与扩充 |
2.3.2 回归网络构建与训练 |
2.3.3 指纹测试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4.1 VeriFinger SDK |
2.4.2 指纹数据集 |
2.4.3 评价指标 |
2.4.4 实验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视频监控中的快速拼接技术 |
3.1 引言 |
3.2 快速自然的视频拼接算法 |
3.3 基于结构保持的图像拼接算法 |
3.3.1 图像变换模型 |
3.3.2 结构保持图像拼接算法 |
3.3.3 实验结果 |
3.4 基于三维图割的缝合线搜索算法 |
3.4.1 图像融合 |
3.4.2 三维图割缝合线搜索算法 |
3.4.3 实验结果 |
3.5 实验结果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入侵报警中的姿态估计技术 |
4.1 引言 |
4.2 基于空间金字塔的姿态识别网络 |
4.2.1 网络模块 |
4.2.2 训练标签及损失函数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3.1 人体姿态数据集 |
4.3.2 目标检测器 |
4.3.3 实现细节及实验设置 |
4.3.4 实验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8)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绪论 |
1.1 门禁系统的概述 |
1.2 门禁系统的种类 |
1.3 门禁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4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2章 射频识别系统原理 |
2.1 RFID技术概述 |
2.1.1 RFID系统的硬件组成 |
2.1.2 RFID系统的软件组成 |
2.2 RFID系统工作原理 |
2.2.1 电感耦合 |
2.2.2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 |
2.3 RFID的频率标准 |
2.4 RFID的应用领域 |
2.5 RFID存在的问题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指纹识别技术原理 |
3.1 指纹识别技术概述 |
3.2 指纹识别原理 |
3.2.1 指纹图像的采集 |
3.2.2 指纹图像的预处理 |
3.2.3 指纹图像的特征提取 |
3.2.4 指纹图像的特征匹配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门禁系统的硬件设计 |
4.1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
4.2 STM32 微控制器 |
4.2.1 MCU主控芯片 |
4.2.2 串行外设接口(SPI) |
4.3 指纹识别模块设计 |
4.3.1 指纹传感器 |
4.3.2 指纹传感器模块接口 |
4.3.3 常用指令集 |
4.4 射频识别模块设计 |
4.4.1 MF RC522 简介 |
4.4.2 MF RC522 芯片特性 |
4.4.3 MF RC522 接口设计 |
4.4.4 天线设计 |
4.4.5 S50卡 |
4.5 系统电源电路 |
4.6 继电器模块 |
4.7 蜂鸣器提示电路 |
4.8 液晶显示电路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PC机应用软件设计 |
5.1 Visual Studio2010 开发环境 |
5.2 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
5.3 系统管理软件设计 |
5.3.1 系统登录 |
5.3.2 用户信息管理 |
5.3.3 操作日志记录 |
5.3.4 用户信息查询 |
5.3.5 门锁控制界面 |
5.4 数据库设计 |
5.4.1 数据结构分析 |
5.4.2 数据表的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门禁系统软件设计 |
6.1 开发环境 |
6.2 主程序模块设计 |
6.3 射频模块程序设计 |
6.4 指纹模块程序设计 |
6.5 阅读器与射频卡之间的通信协议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门禁系统原理图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基于物联网的在线门禁自动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1.2 研究国内外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架构 |
第二章 在线门禁自动识别系统总体设计 |
2.1 需求分析 |
2.2 关键技术研究 |
2.2.1 RFID技术 |
2.2.2 4G通讯技术 |
2.2.3 B/S结构 |
2.2.4 My SQL数据库 |
2.2.5 SSM框架 |
2.3 系统性能指标 |
2.3.1 硬件指标 |
2.3.2 软件指标 |
2.4 系统功能界定 |
2.4.1 系统总体功能 |
2.4.2 Web系统的用户权限及详细功能说明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嵌入式门禁硬件的设计与实现 |
3.1 硬件总体设计 |
3.2 主控芯片的选择 |
3.2.2 STM32单片机介绍 |
3.2.3 STM32程序烧录与调试 |
3.3 指纹模块 |
3.3.1 IDWD1028简介 |
3.3.2 指纹模块与单片机通讯方式及协议 |
3.3.3 单片机指纹模块接口设计 |
3.4 RFID读写装置 |
3.4.1 VF-747 介绍 |
3.4.2 读写器模块与单片机通讯协议 |
3.4.3 单片机读写器接口设计 |
3.5 N720无线通讯 4G模块 |
3.5.1 N720无线 4G模块简介 |
3.5.2 单片机控制 4G方式 |
3.5.3 单片机 4G接口设计 |
3.6 接近传感器 |
3.7 门禁系统硬件实现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在线门禁自动识别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4.1 嵌入式系统软件程序设计 |
4.1.1 嵌入式系统整体设计思路 |
4.1.2 嵌入式系统时间模块 |
4.1.3 RFID模块 |
4.1.4 指纹模块 |
4.1.5 4G模块 |
4.1.6 独立看门狗IWDG |
4.1.7 主程序模块 |
4.2 Web端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4.2.2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
4.2.3 系统的网络拓扑图 |
4.3 业务逻辑设计 |
4.3.1 系统管理模块 |
4.3.2 物品信息查询 |
4.3.3 物品采购模块 |
4.3.4 物品入库功能 |
4.3.5 物品出库功能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4.4.2 概念结构设计 |
4.4.3 逻辑结构设计 |
4.4.4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
4.5 系统安全相关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在线门禁自动识别系统功能测试 |
5.1 测试环境搭建 |
5.2 功能测试 |
5.2.1 指纹模块功能测试 |
5.2.2 读写器模块功能测试 |
5.2.3 4G模块功能测试 |
5.2.4 Web端仓库管理系统业务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各章节安排 |
第2章 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
2.1 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简介 |
2.2 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
2.2.1 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需求概述 |
2.2.2 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监控对象 |
2.3 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功能概述 |
2.4 数据采集装置构成与关键技术 |
2.4.1 数据采集对象设备分类 |
2.4.2 数据采集方式 |
2.4.3 数据采集端关键技术 |
2.4.4 数据传输端关键技术 |
2.5 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数据采集装置的硬件设计 |
3.1 硬件总体设计 |
3.2 STM32 主控电路设计 |
3.2.1 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
3.2.2 开关量信号接口电路设计 |
3.2.3 烟雾采集电路设计 |
3.2.4 指纹采集电路设计 |
3.2.5 SRAM外扩电路设计 |
3.2.6 RS232/RS485 总线电路设计 |
3.2.7 SIM900A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
3.2.8 以太网通信电路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软件开发 |
4.1 软件总体设计 |
4.2 数据采集装置软件开发 |
4.2.1 指纹识别算法及软件开发 |
4.2.2 数据采集端软件开发 |
4.2.3 数据传输端软件开发 |
4.3 服务器存储软件开发 |
4.4 监控终端软件开发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
5.1 数据采集功能测试 |
5.1.1 RS485 总线测试 |
5.1.2 指纹识别算法测试 |
5.2 数据传输功能测试 |
5.3 监控系统功能展示 |
5.3.1 监控系统客户端界面 |
5.3.2 机房总览界面 |
5.3.3 温湿度监控界面 |
5.3.4 漏水监控界面 |
5.3.5 动力电监控界面 |
5.3.6 精密空调监控界面 |
5.3.7 UPS监控界面 |
5.3.8 门禁监控界面 |
5.3.9 报警总览界面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硬件原理图 |
附录2 PCB板图 |
附录3 精密空调数据解析 |
附录4 UPS数据解析 |
附录5 三相智能电表数据解析 |
附录6 强电开关数据解析 |
附录7 温湿度传感器数据解析 |
附录8 干接点信号数据解析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四、USB技术在指纹识别门禁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FreeRTOS的无线网络门禁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柯翔.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云平台的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D]. 胡锋.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3]动车组整备作业安全防护系统研究[D]. 郝友军.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4]基于RFID技术的进出检测方法研究[D]. 崔剑. 天津大学, 2019(01)
- [5]基于指纹和人脸识别的安全专用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 罗丹丹.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6]论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J]. 梁晓菊. 科学技术创新, 2019(22)
- [7]智能安防的感知和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 林露. 浙江大学, 2019(01)
- [8]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D]. 杨晶晶.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9]基于物联网的在线门禁自动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赵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10]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殷睿姣. 黑龙江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