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数学教学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郑云端[1](2021)在《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以扬州市H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验教学就是以体验作为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生在亲身经历与感知体验的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生成情感与建构意义。体验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方式,并且体验教学关注的是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探究、实践及操作过程,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然而,数学课本中的“图形与几何”知识都是具有抽象性的,是对生活经验的概括与总结,这就表明将体验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是能发挥积极作用的,既发展了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又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数学课堂因为加入体验而变得更加精彩。目前关于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主要局限于教学实录与反思,因此本研究选取小学高年级的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寻找出扬州市H小学的教师将体验教学应用于“图形与几何”教学时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背后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全局的角度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策略。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教师与学生访谈和课堂观察这三种研究方法,围绕教师对体验教学内涵与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意义的理解、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体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体验教学方式的选用、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这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相关教学现状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对体验教学价值的理解偏重于几何知识与空间观念的习得、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对学生学情与情感目标的重视不够、体验教学资源的开发缺少实际生活中“图形与几何”资源的利用、体验教学方式的选用缺少多样性与丰富性、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缺少带有激励性的情感评价。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数学教学的应试性使课堂活跃度不够、学时的限制使体验效果与预期有差异、少数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缺乏主动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五点改进策略,分别是:教师要加强对体验教学理念的学习与研究;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重以情促知;体验教学资源的运用要体现生活化与多样化;体验教学方式的选用要创设多种主体亲历的体验活动;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
王琼[2](2021)在《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开发现状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是提升全体国民教育水平道路上需要攻克的重点项目,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的发展在少数民族教育中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使用的数学课程资源与其文化背景相脱离,成为了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基于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发数学课程资源的研究逐渐丰富起来。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对183篇开发民族数学文化资源的相关文献和141个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旨在回答以下研究问题:(1)民族文化中数学元素的开发现状如何;(2)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开发现状如何;(3)如何有效地开发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希望能够对民族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发数学课程资源提供相关依据。本研究的结论主要为:(1)目前基于民族文化挖掘数学元素的少数民族已有25个,还有30个少数民族地区没有进入数学教育研究者的视野,待开发的民族较多,此外少数民族数学文化资源开发的相关文献数量与民族人口数量的相关性较低。(2)1993-2020年开发少数民族数学文化资源的论文,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少数民族数学文化资源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3)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开发较少。相比于开发民族数学文化资源的少数民族数量,只有15个少数民族基于民族文化开发了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有10个民族只挖掘了民族文化中的数学元素,却没有将民族数学文化资源编写为教学案例用于教学实践。(4)民族文化中已开发的数学元素所依托的文化体裁较为单一,这也是导致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文化体裁较为单一的原因之一。民族文化中已开发的数学元素和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都主要以服饰、建筑这两类物质文化为载体,大多局限在外显性的物质文化中,忽视了精神文化中的数学元素。(5)民族文化中已开发的数学元素在知识模块上分布不均,以图形与几何的挖掘为主,以数与代数的挖掘为辅,而概率与统计部分的数学文化资源占比很少。这也导致了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在知识模块上分布不均,图形与几何模块的案例最多,其次是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模块,而综合与实践模块开发的案例数量最少。(6)民族文化中数学元素的开发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观察法、实地测量法、访谈法和比较法。其中使用最多的方法为观察法,其次为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而实地测量法、访谈法和比较法使用的则很少。(7)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开发流程可总结为:挖掘和整理民族文化中的数学元素、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民族文化中的数学元素、案例编写、实证检验。
喻爽[3](2021)在《小学低段数学绘本教学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绘本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这样一种新的课程资源,数学绘本正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它具有生动的图画,动人的故事情节,简洁的文字,将数学绘本与现有的数学教材巧妙的融合在一起,顺应了小学低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同时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一生中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作为刚进入小学的低年级学生,还存在许多的适应性问题,而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单纯的学习数学概念会让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且难以理解,通过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数学绘本作为辅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许多教师开始尝试绘本教学的原因。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当有效的开展数学绘本教学,是当前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小学低段数学绘本教学进行调查研究。首先,大量阅读有关数学绘本教学的文献资料,同时储备一定的数学绘本资源,对当前小学低段数学绘本教学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对上海市小学数学教师发放问卷,了解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开展绘本教学的总体现状,便于分析研究;最后选择上海市一所开展数学绘本教学的学校进行个案研究,详细了解数学绘本教学开展与实施情况,通过访谈具有绘本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教师的教案进行文本分析,同时观察教师的数学绘本课,记录小学低段数学绘本教学实际情况。本文主要包含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本研究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阐述核心概念,论述数学绘本教学的相关研究,提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通过阐述数学绘本教学与认知发展理论、直观教学理论、情境认知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的联系,为数学绘本教学奠定理论基础,同时论述数学绘本的特点及功能。第三部分是小学低段数学绘本教学的调查设计与实施,介绍问卷、访谈以及观察的调查对象和调查设计。第四部分是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小学低段数学绘本教学的总体现状,了解教师对数学绘本教学的认知情况、教学前期准备情况、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和教学后的评价与反思情况,梳理数学绘本教学的基本流程。第五部分是调查结论与建议,当前在实际绘本教学过程中既有一些可取的借鉴之处,如关注学生主体、营造课堂氛围、教学线索清晰,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对数学绘本教学认识不足、前期准备不充分、具体运用不合理和教学评价不全面等,并通过进一步深度访谈,剖析背后的原因。针对小学低段数学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主要有深化认知、注重选材、拓展实施、完善评价、发挥特色。
吴斌[4](2020)在《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提高信息学习能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在了解传统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将新理念、新方法融入到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信息学习能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冯俊琪[5](2020)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女性数学教育发展研究(1978-2020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女性数学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的变化、数学教育理念的变革逐步发展。经过40多年的积累,回望我国女性数学教育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女性接受数学教育是女性学习掌握数学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女性发展智力、提升智力水平的重要工具,女性数学教育的程度标志着现代女性智能化的水平。因此,保障女性受数学教育的权利,不仅关系到女性素质的高低,而是更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的推动。女性数学教育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着区别于数学教育的独特问题、独特视野以及独特社会价值,所以人们应当更加关注与重视。女性数学教育研究是数学教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有着区别于数学教育研究的独特问题、独特视野以及独特社会价值,所以人们应当更加关注与重视。目前,我国女性数学教育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位研究女性数学教育的学者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包括:1.记录我国女性数学教育发展的历程;2.探讨我国女性数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3.对女性数学教育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与反思,以期为我国女性数学教育的发展和繁荣提供成果借鉴和历史思考。基于此,使得本文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论述。全文主要分为绪论、理论基础、正文和结语四个部分。正文部分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研究了女性数学教育从缺失到确立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即零星的家庭数学教育(封建社会)、女性数学教育的萌芽(1840—1949年)和女性数学教育的发展(1849—1978年)。第二、三、四章分别论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面恢复时期(1979—1989年)、繁荣发展时期(1990—1999年)、巩固提高时期(2000年—至今)的女性数学教育发展总况。每一章都将从女性教育政策及措施、女性受数学教育情况、女性数学教育的成就以及女性数学教育研究情况四部分展现女性数学教育在每一期的发展历程。第五章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女性数学教育以及女性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经验、梳理了对女性数学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女性数学教育研究的结论,提供了一些对未来女性数学教育发展以及女性数学教育研究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期为今后女性数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起到自己的绵薄之力。总之,论文结合女性数学教育历史与现状,从数学史和数学教育的角度对女性数学教学和女性数学学习培养过程进行分析,并且分析了在此背景下兴起的女性数学教育研究的情况及问题,为我国数学教育中的性别公平建设,为女性数学教育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有益参考。
王梦婷[6](2020)在《基于知识发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中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当前数学教学中,注重知识结论的传授,轻视知识发生过程的现象十分普遍。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数学素养的主要场所,上好一堂优质数学课的关键是如何做好数学教学设计。该研究以知识发生为视角,在对知识发生以及基于知识发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当前基于知识发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一是导论部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明确知识发生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的问题与价值,并进一步明晰“知识发生”、“数学教学设计”等核心概念,以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思维导向。二是理论分析部分。该部分是对知识发生的内涵、过程与特点以及基于知识发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内涵、特征、价值与原则等部分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具体来讲,基于知识发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基本特征:教学思路设计以知识打开再行浓缩的结果为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为导向;教学内容设计以学生个体的已有知识为基点。该教学设计遵循以下原则:教学设计要兼顾学生主体与知识客体的密切联系;教学设计要注重知识教学的情境性;教学设计要满足交往与合作性原则;教学设计要具备连贯性与可操作性。三是过程分析部分。该部分是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从知识发生的视角,深入分析知识发生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和主要过程设计两大方面在理论上产生的影响与变化。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媒体选择以及教学过程设计这六个部分进行深入的分析。四是调查研究部分。该部分是对当前一线教师就基于知识发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进行文本分析以及访谈分析,归纳总结当前这种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存在的原因。具体来讲,当前基于知识发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问题表现为:教学设计前期分析存在缺少对教材内容层次的统筹分析、未有效把握知识发生的逻辑顺序、对学生心理认知关注不够等问题;教学设计主要过程存在教学目标定位缺乏具体化、教学内容组织缺少横向的联系、教学媒体内容的选择粗糙、教学过程设计缺乏纵向的整合等问题。五是提出策略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一步提出基于知识发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具体包括:1.教学内容分析策略:分析数学教材内容,明晰教材知识层次。理清知识发生过程,选择合适的逻辑路径;2.学情分析策略:基于学生“根知识”,找准学习起点。以史为鉴,预测学生认知障碍;3.教学目标设计策略:基于教学内容分析,具化教学目标内容。基于学情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层次;4.教学内容组织策略:依据知识发生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依据知识发生路径,有效整合教学内容;5.教学媒体选择策略:依据教学内容资源,恰当选择教学媒体类型。把握学生思维困惑,巧妙引入教学媒体内容;6.教学过程设计策略: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高“质”低“量”巧提问,引导学生深思考;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真探究;恰当留白,充分暴露师生思维过程。
高翔[7](2020)在《指向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建构 ——以S校六年级学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数据”这一概念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并对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并在数据驱动下做出决策成为未来公民必备的技能之一。无论是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学生数字化素养,还是2019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颁布的PISA 2021数学框架都倡导学生应当具备信息与数据的相关能力与素养。统计推理能力(Statistical Reasoning)是学生在统计问题解决过程中逐步发展的,能运用统计的相关概念进行推理、理解统计信息是如何得出的、根据已有的数据信息作出解释、进行统计推断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学生能描述数据的呈现、整理与简化数据、表征数据、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统计推理能力很好地契合了“大数据”时代对未来公民的“时代诉求”。然而,传统的统计教学存在将统计与数学的教学混为一谈、重视培养学生统计技能过程和运算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进行“统计地”思考和推理的培养、学生对统计内容容易失去兴趣等诸多问题。国际上许多研究者已经开始探索进行统计教学改革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指出希望在学校数学教育的较早阶段实施。本研究旨在改变我国统计教学的现状,探索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教学模式,以期为我国小学阶段的统计教学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建议。本研究立足我国小学统计教学存在的三方面问题:(1)教师将“统计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割裂”,导致“统计问题解决活动沦为低水平的、以记忆为主的简单模仿活动”;(2)教师没有意识到“统计活动是一个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忽视学生在统计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无法高效使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从而降低学生对统计学习的兴趣;(3)教师因为“小学阶段统计内容少、考试比重低”等客观原因以及主观上不够重视统计的教学导致的“照本宣科”、“一带而过”现象,忽视学生在统计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推理与表达等问题,以情境认知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社会建构理论为理论基础,将设计研究作为方法论的指导,通过借鉴设计研究的研究范式“形成性的研究”,经历了教学模式原型的构建、三轮教学实施的迭代与修正,最终得到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教学模式(简称“FC-SR教学模式”)。本研究紧紧围绕三个研究问题:(1)基于相关文献和教学理论,结合我国的统计教学实际,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教学模式原型是什么?(2)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修正、精致教学模式的原型?(3)教学模式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展开了三个方面具体的工作:第一,基于文献综述中统计推理能力的内涵、我国小学阶段统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小学阶段统计内容教学的相关建议与策略、已有“问题解决”类教学模式的梳理和统计推理能力学习环境构建原则的文献,梳理出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教学模式的三个核心要素:真实的数据问题情境、学生为中心的问题解决活动、重视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话语,并且在这三个核心要素的基础之上,结合小学阶段统计教学的特点和现状,提出“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教学模式”原型。第二,笔者进入华东地区的S校,在相关教师的协助下,将教学模式的原型进行了具身化,展开三轮的教学迭代,结合学生在课上的具体表现、课后反馈问卷、课后访谈以及对作为观察者全程参与的C老师进行的课后访谈,确定教学模式修正的依据,并在三轮教学中不断修正和精致教学模式的原型。第三,通过运用统计推理能力的测试题和学生对统计的态度量表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调查,同时结合学生在三轮教学中的课堂表现、课后访谈等“形成性”数据来确定该教学模式产生的效果。本研究最终的成果是建构了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教学模式(FC-SR教学模式),包含6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1)创设真实数据问题情境;(2)合作问题解决初探;(3)小组展示、自评;(4)回归真实情境再探;(5)讲解相关统计内容;(6)总结反思,并给出详细的依据与操作建议。通过运用统计推理能力的测试题和学生对统计的态度量表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调查,结合学生在三轮教学中的课堂表现、课后访谈等“形成性”数据来确定FC-SR教学模式产生的两个教学效果:(1)FC-SR教学模式能提升学生的统计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统计推理能力的整理与简化数据(O)和分析与解释数据(A)子能力的显着提高);(2)FC-SR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统计态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表现在学生对待统计态度的情感维度、认知能力维度、难度维度和兴趣维度有了积极提升),同时FC-SR教学模式对学生认识统计与数学的差异、感悟统计的“不确定性”和领略统计的魅力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郑春红[8](2019)在《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成都市C小学五年级为例》文中指出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倡导的互相尊重、彼此信赖、主动倾听的内涵,正是当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要义。在对话教学的氛围下,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积极与教师互动、有效与伙伴合作、不断与自我对话,从而实现有效的知识学习。但聚焦于小学数学课堂中,对话教学还不能有效地被广大师生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之中,这不仅影响了课堂对话教学的有效运行,也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产生了消极作用。鉴于此,本研究致力于在了解国内外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佐藤学的“学习的三位一体论”,观察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的现状,并根据观察分析结果提出优化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的对策。本论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部分,笔者分别对本研究的研究缘起、研究目标、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对话教学与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的现状以及佐藤学的“学习的三位一体论”进行了阐述。第二章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的现状分析部分,笔者从“学习的三位一体论”中的内涵、特征和基本类型出发,结合崔允漷教授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与佐藤学的“IRE”对话结构设计了课堂观察量表,笔者从课堂氛围、教师启动的对话、学生启动的对话三个维度分别对三个数学教师的《尝试与猜测》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从而对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剖析。第三章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存在问题分析部分,笔者通过课堂观察与案例分析,提出了教师和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此,笔者分别从课堂气氛、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分析了缘由。第四章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归因分析部分,笔者分别对课堂气氛、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第五章对策部分,笔者针对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存在的问题,结合佐藤学的“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分别从对课堂对话氛围、教师以及学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首先,在课堂氛围方面,师生要相互尊重与信赖、创设有趣的对话情境以及学会相互倾听;其次,对教师而言,要更新对话教学理念、改善对话问题设计与优化课堂对话理答。最后,对学生而言,要深入与文本对话、深化与他人对话和深度与自己对话。总之,本研究对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对话对话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并基于佐藤学的“学习的三位一体论”提出了优化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的对策,以期为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蔡志慧[9](2021)在《生活化教学模式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属于应用型学科,其对学生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力、抽象性和逻辑思维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心智处于发展初期的小学生而言,数学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出现,使学生能够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抽象的数学问题,学生运用获取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以此保障教学质量。本文是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前提与应用策略的探讨。
杨秋玲[10](2021)在《浅谈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文中研究指明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需要意识到课堂可以帮助数学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可以帮助数学课程完成教育目标,也需要在意识到课堂教学重要作用之后,通过开展生活化教学、进行演示化教学、进行提问式教学,积极发挥课堂的作用,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数学课程完成教育目标。除了这些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注意课堂教学是工具的事项,要久久为功、多多寻找方法来提升数学教学成效等事项。
二、小学数学教学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学数学教学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以扬州市H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体验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方式 |
(二) 在数学课堂中应用体验教学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
(三) 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需要体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 体验教学的相关研究 |
(二) 体验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
(三) 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
(四) 评价和启示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的理性思考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 体验教学 |
(二) 小学高年级 |
(三) 图形与几何 |
(四) “图形与几何”教学 |
二、体验教学思想的演进 |
(一) 国外体验教学思想的演进 |
(二) 国内体验教学思想的演进 |
三、体验教学的特点 |
(一) 亲历性 |
(二) 主体性 |
(三) 情境性 |
(四) 生命性 |
(五) 情感性 |
(六) 生活性 |
四、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
(一) 有利于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学会自主学习 |
(二) 有利于学生加速几何知识与已有经验之间的转换 |
(三) 有利于学生“图形与几何”学习情感的生成与升华 |
(四)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
五、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 |
(二) 情境教学理论 |
第二章 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的现状调查——以扬州市H小学为例 |
一、调查设计 |
(一) 调查对象 |
(二) 调查方法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 教师对体验教学内涵与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意义的理解 |
(二) 教师对高年级“图形与几何”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 |
(三) 教师对高年级“图形与几何”体验教学资源的开发 |
(四) 教师对高年级“图形与几何”体验教学方式的选择与运用 |
(五) 教师对高年级“图形与几何”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 |
第三章 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
(一) 教师对体验教学价值的理解偏重于几何知识与空间观念的习得 |
(二) 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对学生学情与情感目标的重视不够 |
(三) 体验教学资源的开发缺少实际生活中“图形与几何”资源的利用 |
(四) 体验教学方式的选用缺少多样性与丰富性 |
(五) 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缺少带有激励性的情感评价 |
二、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 数学教学的应试性使课堂活跃度不够 |
(二) 学时的限制使体验效果与预期有差异 |
(三) 少数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缺乏主动性 |
第四章 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的改进策略 |
一、教师要加强对体验教学理念的学习与研究 |
(一) 经常观摩名师讲课以探索体验教学艺术 |
(二) 自主参与培训活动以深度理解体验教学内涵 |
(三) 主动开展实践反思以提高体验教学能力 |
(四) 积极加入教学沙龙以形成体验学习共同体 |
二、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重以情促知 |
(一) 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结合学情 |
(二) 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感发展水平 |
(三) 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阶段性 |
(四) 体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达到情知合一 |
三、体验教学资源的运用要体现生活化与多样化 |
(一) 不断挖掘生活实际资源使学生感悟数学实用价值 |
(二) 勤于搜集媒体网络资源使学生感受几何知识魅力 |
(三) 巧妙运用学生的学习情感资源使课堂氛围开放和谐 |
(四) 善于捕捉生成信息资源使课堂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
四、体验教学方式的选用要创设多种主体亲历的体验活动 |
(一) 创设丰富情境引导学生主体主动参与体验活动 |
(二) 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经历几何知识快速生成 |
(三)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励学生共同解决几何问题 |
(四) 提供交流反思平台强化学生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 |
五、体验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 |
(一) 重视激励性评价以提升学生学习自信 |
(二) 通过互评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情感 |
(三) 注重自我评价以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开发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助力民族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研究 |
二、为少数民族地区一线数学教师的教学提供支持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一、民族文化 |
二、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
三、数学文化资源 |
四、数学课程资源 |
第四节 研究问题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外研究概况 |
一、民族文化融入数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
二、民族文化中数学元素与数学思想的挖掘 |
三、民族文化中的数学知识在数学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
第二节 国内研究概况 |
一、民族文化融入数学课程资源的理论研究 |
二、民族文化中数学元素的挖掘 |
三、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开发 |
四、民族文化融入数学教育现状的相关研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内容分析法 |
三、统计分析法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四章 民族文化中数学元素的开发现状研究 |
第一节 民族文化中数学元素的开发现状 |
一、各民族数学文化资源开发的文献数量与人口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
二、各民族数学文化资源开发的首发时间 |
三、民族数学文化资源开发文献的年份分布 |
四、民族数学文化资源的体裁分析 |
五、民族数学文化资源所属知识模块分析 |
第二节 民族文化中数学元素的开发方法 |
第五章 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开发现状研究 |
第一节 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开发现状 |
一、各少数民族基于民族文化开发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文献数量统计 |
二、各少数民族基于民族文化开发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个数统计 |
三、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文化体裁分析 |
四、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所属模块分析 |
五、民族文化融入数学课堂的教学环节分析 |
六、民族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课型分析 |
第二节 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开发流程 |
一、挖掘和整理民族文化中的数学元素 |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民族文化中的数学元素 |
三、案例编写 |
四、实证检验 |
第三节 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开发方法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民族文化中数学元素的开发现状 |
二、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开发现状 |
第二节 研究建议 |
一、民族文化中数学元素的开发建议 |
二、民族文化中数学元素的选取建议 |
三、民族文化融入数学课程资源的方式 |
四、教学中如何使用民族文化中已开发的数学元素 |
五、教学中如何使用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小学低段数学绘本教学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数学绘本教学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优选 |
1.1.2 数学绘本教学遭遇现实困境 |
1.1.3 小学低段儿童的学习特点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绘本 |
1.3.2 数学绘本 |
1.3.3 数学绘本教学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研究 |
1.4.2 国内研究 |
1.4.3 研究述评 |
1.5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6.1 研究思路 |
1.6.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小学低段数学绘本教学的概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认知发展理论 |
2.1.2 直观教学理论 |
2.1.3 情境认知理论 |
2.1.4 建构主义理论 |
2.2 数学绘本的特点及其教育价值 |
2.2.1 数学绘本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2.2 数学绘本的知识性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
2.2.3 数学绘本的直观性能够加深学生的数学理解 |
2.2.4 数学绘本的生活性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应用 |
2.2.5 数学绘本的思想性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
第3章 小学低段数学绘本教学的调查设计与实施 |
3.1 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设计 |
3.2 访谈和观察的设计与实施 |
3.2.1 调查目的 |
3.2.2 调查对象 |
3.2.3 调查设计 |
第4章 小学低段数学绘本教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4.1 小学低段数学绘本教学的总体现状 |
4.1.1 教师开展数学绘本教学的频率 |
4.1.2 教师参与数学绘本教学的教研情况 |
4.2 教师对数学绘本及其教学的认知情况 |
4.2.1 教师对数学绘本的认知情况 |
4.2.2 教师对数学绘本教学的认知情况 |
4.3 教师开展数学绘本教学前的准备情况 |
4.3.1 对教学内容的选取 |
4.3.2 对教学目标的制定 |
4.4 教师开展数学绘本教学时的实施情况 |
4.4.1 教学中采取的教学形式 |
4.4.2 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 |
4.4.3 教学中采取的教学组织 |
4.4.4 教学中的基本流程 |
4.4.5 教学中的故事线索 |
4.4.6 教学中的知识线索 |
4.5 教师开展数学绘本教学后的评价与期望情况 |
4.5.1 教师对数学绘本教学的评价 |
4.5.2 教师对数学绘本教学的期望 |
第5章 小学低段数学绘本教学的调查结论与建议 |
5.1 小学低段数学绘本教学的调查结论 |
5.1.1 借鉴之处 |
5.1.2 不足之处 |
5.2 小学低段数学绘本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2.1 数学绘本教学欠缺外部支持 |
5.2.2 数学绘本设计与教材体系不匹配 |
5.2.3 数学绘本种类繁杂,层次模糊 |
5.2.4 教师的绘本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
5.2.5 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不充沛 |
5.3 小学低段数学绘本教学的改进策略 |
5.3.1 深化认知 |
5.3.2 注重选材 |
5.3.3 拓展实施 |
5.3.4 完善评价 |
5.3.5 发挥特色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小学低段数学绘本教学调查问卷 |
附录B 访谈提纲 |
致谢 |
(4)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提高信息学习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
二、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
三、加大教学实践力度,提高学生自主操作能力 |
四、彰显学生主体,审视开放效果 |
五、建立健全评价和奖励机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
(5)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女性数学教育发展研究(1978-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思路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背景 |
2.1 理论基础 |
2.1.1 理论介绍 |
2.1.2 概念界定 |
2.2 研究背景 |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2 研究时期划分 |
第3章 女性数学教育历史回顾 |
3.1 封建社会——零星的家庭教育 |
3.2 1840 -1949 年——女性数学教育的萌芽 |
3.3 1949 -1978 年——女性数学教育的发展 |
3.3.1 1949 -1956 年的女性数学教育 |
3.3.2 1957 -1978 年女性数学教育 |
3.4 女数学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全面恢复时期(1979—1989 年)的女性数学教育 |
4.1 时期背景 |
4.1.1 女性教育政策及措施 |
4.1.2 数学教育理念 |
4.2 女性受数学教育情况 |
4.2.1 女性受小学数学教育情况 |
4.2.2 女性受中学数学教育情况 |
4.2.3 存在的问题 |
4.3 女性数学教育成就 |
4.3.1 女数学家 |
4.3.2 女性数学教师 |
4.3.3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者 |
4.4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情况 |
4.4.1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文章统计 |
4.4.2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内容及特点 |
4.4.3 小结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繁荣发展时期(1990—1999 年)的女性数学教育 |
5.1 时期背景 |
5.1.1 女性教育政策与措施 |
5.1.2 数学教育理念 |
5.2 女性受数学教育情况 |
5.2.1 女性受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情况 |
5.2.2 女性受高中数学教育情况 |
5.2.3 存在的问题 |
5.3 女性数学教育成就 |
5.3.1 女数学家 |
5.3.2 女性数学教师 |
5.3.3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者 |
5.4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情况 |
5.4.1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文章统计 |
5.4.2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内容及特点 |
5.4.3 小结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巩固提高时期(2000 年—至今)的女性数学教育 |
6.1 时期背景 |
6.1.1 女性教育政策与措施 |
6.1.2 数学教育理念 |
6.2 女性受数学教育情况 |
6.2.1 女性受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情况 |
6.2.2 女性受高中数学教育情况 |
6.2.3 存在的问题 |
6.3 女性数学教育成就 |
6.3.1 女数学家 |
6.3.2 女性数学教师 |
6.3.3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者 |
6.4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情况 |
6.4.1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文章统计 |
6.4.2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内容及特点 |
6.4.3 小结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经验教训与挑战 |
7.2 女性数学教育历史发展 |
7.2.1 发展概况 |
7.2.2 存在问题 |
7.2.3 影响因素 |
7.2.4 相关建议 |
7.3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 |
7.3.1 结论 |
7.3.2 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知识发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 |
1.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
2.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存在诸多问题 |
3.关注知识发生是数学学科的本质要求 |
4.知识发生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提供新思路 |
(二)文献综述 |
1.关于知识发生过程的研究 |
2.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研究 |
3.已有研究的启示及存在不足 |
(三)概念界定 |
1.知识发生 |
2.教学设计 |
(四)研究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思想 |
2.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
3.“有指导的再创造”思想 |
(五)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六)研究思路及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知识发生的理论 |
(一)知识发生的内涵 |
1.知识 |
2.知识发生 |
(二)知识发生的过程 |
(三)知识发生的特点 |
1.问题性 |
2.具身性 |
3.过程性 |
4.连续性 |
二、基于知识发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分析 |
(一)基于知识发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内涵 |
(二)基于知识发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特征 |
1.教学思路设计以知识打开再行浓缩的结果为依据 |
2.教学目标设计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为导向 |
3.教学内容设计以学生个体的已有知识为基点 |
(三)基于知识发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价值 |
1.有利于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2.有利于理解知识的实质,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与完善 |
3.有利于融合知识的运用,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
4.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
5.有利于凸显知识的人文价值,陶怡学生的人文精神 |
(四)基于知识发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原则 |
1.教学设计应兼顾学生主体与知识客体的密切联系 |
2.教学设计要注重知识教学的情境性 |
3.教学设计要满足交往与合作性原则 |
4.教学设计要具备连贯性与可操作性 |
三、基于知识发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过程 |
(一)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
1.教学内容分析 |
2.学情分析 |
(二)教学设计的主要过程 |
1.教学目标的设计 |
2.教学内容的组织 |
3.教学媒体的选择 |
4.教学过程的设计 |
四、基于知识发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现状及原因 |
(一)调查设计 |
1.文本分析设计 |
2.访谈设计 |
(二)调查结果 |
1.教学内容分析 |
2.学情分析 |
3.教学目标设计 |
4.教学内容组织 |
5.教学媒体选择 |
6.教学过程设计 |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1.教学设计前期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2.教学设计主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五、基于知识发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
(一)基于知识发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前期分析策略 |
1.教学内容分析策略 |
2.学情分析策略 |
(二)基于知识发生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过程设计策略 |
1.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
2.教学内容组织策略 |
3.教学媒体选择策略 |
4.教学过程设计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指向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建构 ——以S校六年级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时代诉求 |
二、现实困境 |
三、实证探索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统计推理能力的相关文献综述 |
一、统计素养(Statistical Literacy) |
二、统计思维(Statistical Thinking) |
三、统计推理能力(Statistical Reasoning) |
四、统计素养、统计思维、统计推理能力的比较与辨析 |
五、小结 |
第二节 小学统计教学的相关文献综述 |
一、我国小学阶段统计教学的发展脉络 |
二、国际视野下的小学阶段统计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
三、我国小学阶段统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教学建议与策略 |
四、小结 |
第三节 教学模式的相关文献综述 |
一、教学模式 |
二、与本研究相关的教学模式述评 |
三、小结 |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统计推理能力 |
二、教学模式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一、设计研究的内涵 |
二、设计研究为何适用本研究? |
第二节 研究设计的整体思路 |
一、教学模式原型的构建阶段 |
二、教学模式原型的修正、精致阶段 |
三、教学模式产生的效果阶段 |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确定 |
一、学校 |
二、学生 |
三、教师 |
第四节 研究工具的编制 |
一、学生统计推理能力测试卷的编制 |
二、学生统计态度的SATS-36量表 |
第五节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一、数据的收集 |
二、数据的分析 |
第六节 研究的信度、效度及伦理 |
一、研究的信度效度 |
二、研究的伦理 |
第四章 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教学模式原型的建构 |
第一节 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教学模式原型的核心要素 |
一、真实的数据问题情境 |
二、学生为中心的问题解决活动 |
三、重视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话语 |
四、核心要素小结 |
第二节 培养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教学模式原型的建构 |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
二、教学目标 |
三、操作流程 |
四、实施条件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第一轮教学——“组建最强的游泳队!” |
第一节 教学模式原型的具身化 |
一、真实的数据问题情境设计 |
二、“组建最强的游泳队!”教学过程设计 |
第二节 教学实施效果的微观分析 |
一、教学实施的具体进程 |
二、教学实施的效果 |
第三节 教学模式的反思与调整 |
一、对FC-SR教学模式的反思 |
二、对FC-SR教学模式的第一次修改 |
第四节 第一轮教学——“组建最强的游泳队!”总结 |
第六章 第二轮教学——“哦!这么多长方形!” |
第一节 教学模式原型的具身化 |
一、真实的数据问题情境设计 |
二、“哦!这么多长方形!”教学过程设计 |
第二节 教学实施效果的微观分析 |
一、教学实施的具体进程 |
二、教学实施的效果 |
第三节 教学模式的反思与调整 |
一、对FC-SR教学模式的反思 |
二、对FC-SR教学模式的第二次修改 |
第四节 第二轮教学——“哦!这么多长方形!”总结 |
第七章 第三轮教学——“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记住科学?” |
第一节 教学模式原型的具身化 |
一、真实的数据问题情境设计 |
二、“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记住科学?”教学过程设计 |
第二节 教学实施效果的微观分析 |
一、教学实施的具体进程 |
二、教学实施的效果 |
第三节 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展望 |
一、对FC-SR教学模式的反思 |
二、对FC-SR教学模式的展望 |
第四节 第三轮教学——“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记住科学?”总结 |
第八章 FC-SR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
第一节 FC-SR教学模式对统计推理能力的影响 |
一、统计推理能力测试的评分 |
二、FC-SR教学模式对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影响 |
第二节 FC-SR教学模式对统计态度的影响 |
一、SATS-36量表 |
二、FC-SR教学模式对学生统计态度的影响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一、FC-SR教学模式对学生统计推理能力的影响 |
二、FC-SR教学模式对学生统计态度的影响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对本研究三个研究问题的回应 |
一、针对第一个研究问题 |
二、针对第二个研究问题 |
三、针对第三个研究问题 |
四、FC-SR教学模式的特色与创新 |
第二节 研究结论——FC-SR教学模式 |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
二、教学目标 |
三、操作流程 |
四、实施条件 |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四节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统计推理能力测试题 |
附录2 学生统计态度量表 |
附录3 “组建最强的游泳队!”反馈问卷 |
附录4 “哦!这么多长方形!”反馈问卷 |
附录5 “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记住科学?”反馈问卷 |
附录6 “组建最强的游泳队!”教学材料(1) |
附录7 “组建最强的游泳队!”教学材料(2) |
附录8 “哦!这么多长方形!”教学材料(1) |
附录9 “哦!这么多长方形!”教学材料(2) |
附录10 “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记住科学?”教学材料(1) |
附录11 “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记住科学?”教学材料(2) |
附录12 访谈提纲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8)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成都市C小学五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
1.1.2 对话教学文献阅读的启示 |
1.1.3 小学数学教育实习的体会 |
1.1.4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标、意义与方法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对话教学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外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与启示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问题 |
1.4.2 对话教学 |
1.4.3 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 |
1.5 理论基础:“学习的三位一体论” |
1.5.1 “学习的三位一体论”的内涵 |
1.5.2 “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对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的意义 |
2 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现状分析 |
2.1 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研究工具设计 |
2.1.1 研究对象及时间 |
2.1.2 研究工具设计及应用 |
2.2 小学数学对话课堂教学案例分析(T1 教师) |
2.2.1 课堂气氛分析 |
2.2.2 教师启动的对话分析 |
2.2.3 学生启动的对话分析 |
2.3 小学数学对话课堂教学案例分析(T2 教师) |
2.3.1 课堂气氛分析 |
2.3.2 教师启动的对话分析 |
2.3.3 学生启动的对话分析 |
2.4 小学数学对话课堂教学案例分析(T3 教师) |
2.4.1 课堂气氛分析 |
2.4.2 教师启动的对话分析 |
2.4.3 学生启动的对话分析 |
2.5 小结 |
3 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问题分析 |
3.1 课堂氛围方面 |
3.1.1 课堂对话氛围不浓 |
3.2 教师方面 |
3.2.1 教师的课堂对话意识水平低,导致课堂对话效果不佳 |
3.2.2 教师启动的对话问题层次低,导致课堂对话缺乏深度 |
3.2.3 教师的对话理答缺乏串联性,导致课堂对话缺乏意义 |
3.3 学生方面 |
3.3.1 学生与文本对话欠缺,导致对话问题意识缺乏 |
3.3.2 学生与他人对话浅表,导致课堂对话缺乏深度 |
3.3.3 学生与自己对话缺失,导致课堂对话缺乏反思 |
4 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问题归因 |
4.1 课堂氛围方面因素 |
4.1.1 师生缺乏信任与心理相容度较低 |
4.2 教师方面因素 |
4.2.1 对“对话教学”的内在本质认识有不足 |
4.2.2 同“对话教学”的有效问题设置有距离 |
4.2.3 与“对话教学”的有效课堂理答有差距 |
4.3 学生方面因素 |
4.3.1 与文本对话程度不够 |
4.3.2 与他人对话能力较弱 |
4.3.3 与自己对话意识不强 |
5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的对策 |
5.1 课堂氛围方面——师生共造良好对话氛围 |
5.1.1 相互尊重和信赖 |
5.1.2 创设有趣的对话情境 |
5.1.3 学会相互倾听 |
5.2 教师方面——有效对话教学 |
5.2.1 更新对话教学理念 |
5.2.2 改善对话问题设计 |
5.2.2.1 问题的设置要“恰当” |
5.2.2.2 问题的设置要“精妙” |
5.2.2.3 问题的设置要“鲜活” |
5.2.3 优化课堂对话理答 |
5.2.3.1 理答要串联学生的发言与教材的联系 |
5.2.3.2 理答要串联不同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 |
5.2.3.3 理答要串联学生在不同时间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 |
5.3 学生方面——深度对话学习 |
5.3.1 深入与文本对话 |
5.3.1.1 课前与文本对话——明晰学习内容 |
5.3.1.2 课中与文本对话——建立新旧联结 |
5.3.1.3 课后与文本对话——反思文本价值 |
5.3.2 深化与他人对话 |
5.3.2.1 课前与他人对话——建立友好关系 |
5.3.2.2 课中与他人对话——有效课堂运行 |
5.3.2.3 课后与他人对话——拓展学习内容 |
5.3.3 深度与自己对话 |
5.3.3.1 课前与自己对话——明确学习目标 |
5.3.3.2 课中与自己对话——达到取长补短 |
5.3.3.3 课后与自己对话——加深知识理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课堂观察统计表 |
附录2 课堂观察实录表(T1) |
附录3 课堂观察实录表(T2) |
附录4 课堂观察实录表(T3) |
致谢 |
(9)生活化教学模式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前提 |
(一)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
(三)强化教师的教学技能 |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
(二)引入生活化教学案例 |
(三)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 |
(四)进行多样化教学评价 |
三、结语 |
(10)浅谈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一、充分认识到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意义 |
二、寻找方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 |
四、小学数学教学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体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以扬州市H小学为例[D]. 郑云端. 扬州大学, 2021(09)
- [2]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开发现状研究[D]. 王琼.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3]小学低段数学绘本教学的调查研究[D]. 喻爽.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提高信息学习能力[J]. 吴斌. 青海教育, 2020(12)
- [5]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女性数学教育发展研究(1978-2020年)[D]. 冯俊琪.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6]基于知识发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 王梦婷. 西南大学, 2020(01)
- [7]指向小学生统计推理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建构 ——以S校六年级学生为例[D]. 高翔.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8)
- [8]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成都市C小学五年级为例[D]. 郑春红.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9]生活化教学模式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初探[J]. 蔡志慧. 读写算, 2021(34)
- [10]浅谈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A]. 杨秋玲. 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五),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