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巴戟真假品种鉴别

海巴戟真假品种鉴别

一、巴戟天药材真伪品种的鉴别(论文文献综述)

任薇,杜建平,夏能能,阮文佳,曾静,吴伟梅[1](2022)在《南药巴戟天的道地性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中药道地性是中药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材的专属特征,其形成秉承遗传之变化,秉受环境之异同,体现了"性-效"关系,是产生临床疗效差异的药物属性。道地药材,是一种古代就有的质量标准体系。中药生产受气候环境,土壤条件,种植采摘技术,炮制加工工艺等因素影响,其品质差异巨大,因而在临床实践中,就形成了地域性强、疗效突出的道地药材概念。巴戟天为岭南常用中药,是我国着名的四大南药之一,也是被纳入2017年《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目录的品种之一,本研究基于文献,从巴戟天产地变迁的考证、巴戟天化学成分、药物功效的道地性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指纹图谱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对巴戟天道地性的科学阐释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巴戟天道地性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王姝涵[2](2021)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鉴别巴戟天方法的建立及条件优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中药材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传统医学中广泛用作治疗药材和保健食品。常见易混药材因外观与巴戟天相似,常规手段难以区分且存在诸多弊端。本课题设计一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引物,通过条件优化确定反应体系,建立使用LAMP技术快速鉴别巴戟天的方法,为中药材品种的分子鉴定提供新依据。方法:收集巴戟天、羊角藤(Morinda umbellata L.)、虎刺(Damnacanthus indicus)、铁箍散(Schisandra propinqua var.Sinensis)、海滨木巴戟(Morinda citrifolia L.)、鸡眼藤(Morinda parvifolia)、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 subsp.Australis)、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ep)药材,提取DNA并测定浓度和质量后用TE缓冲溶液稀释调节至10 ng/μL,于-20℃下保存直至使用。经多重序列比对,以巴戟天内部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为模板设计、挑选最优引物建立LAMP检测方法,并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使用从巴戟天与其他植物提取的DNA以相同的实验条件进行LAMP检测实验,若有且仅有巴戟天能够成功进行扩增反应,则说明特异性良好。将巴戟天基因模板进行梯度稀释,与常规PCR方法进行对比实验从而评价灵敏度。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效果,结合响应面方法对温度和反应体系等对扩增过程影响较大的反应条件进行多因素、多水平条件优化。首先,根据Plackett-Burman实验的结果数据筛选出三种影响最高的主要因素,以其变化程度为爬坡方向,设计一系列步长路径;然后以Box-Behnken实验中心组合的原理,利用软件给出条件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实验。最后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得出一个能够达到最高荧光强度的最优反应条件并加以验证。结果:结合DNA条形码技术,以ITS2序列为目的基因,设计优选出一套能特异性检测巴戟天的LAMP引物。LAMP反应可在63°C下40~60分钟内完成,且在24小时内、一周后、一个月后、六个月后都能获得良好的客观检测效果。建立的三种LAMP检测方法,包括荧光目视检测方法、琼脂糖凝胶成像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法,都具有简便、客观、易于定量的优点。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LAMP技术可按照预期特异性扩增巴戟天样品,与其他植物序列形成颜色、电泳条带以及扩增曲线的显着差别,鉴别结果客观、明显。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在10fg/μL~100pg/μL浓度范围内,该方法的DNA浓度最低检测限约为100fg/μL,与常规PCR方法对比更为灵敏。通过对KCl、(NH4)2SO4、Tris-HCl、d NTPs、Mg SO4、FIP/BIP、F3/B3、Tween20、甜菜碱、聚合酶、温度的显着性影响进行筛选,对反应过程影响最高的三种因子分别是温度、引物F3/B3和Mg SO4的浓度。经过多因素条件优化,在63℃、5.02pmol F3/B3和8.11m M Mg SO4条件下可得到最大荧光强度,为最优检测条件,验证结果与预测结果一致。结论:LAMP技术对巴戟天的鉴别具有准确度高、特异性强且评定客观的优势。该方法设备要求低、操作简便、快速,拓展了中药材检测方法,具有进一步商业化应用的潜力。

刘静,唐庆九,张劲松,冯杰,刘艳芳[3](2022)在《多糖指纹图谱分析及谱效关系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指纹图谱技术是一种评价复杂体系中各化学成分的综合性方法,在中草药的鉴别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多糖指纹图谱可通过色谱和光谱技术表征多糖的结构特征,同时可结合活性评价探究多糖的谱效关系,常作为多糖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本文对表征多糖结构的光谱技术(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图谱)以及分析多糖分子量分布(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和水解产物的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高效薄层色谱、凝胶电泳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多糖的谱效关系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后续的多糖指纹图谱研究和多糖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促进多糖的开发利用。

戴胜云,蒋双慧,刘杰,过立农,马双成,郑健,乔菲[4](2021)在《2010-2020年巴戟天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2010-2020年期间巴戟天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了解其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其在品种考证和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质量标准、DNA分子条形码、炮制方法、提取工艺、含量测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总结发现近10年巴戟天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确定了巴戟天的基原问题,探索部分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完善巴戟天的药典标准;发现巴戟天在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例如巴戟天的混伪品较多,建议构建巴戟天及其混伪品的基因库,有助于将其正本清源。通过对巴戟天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为后续巴戟天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也为巴戟天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刘洪美[5](2016)在《巴戟天中多农药残留检测及防霉变储藏规范研究》文中认为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为茜草科(Rubiaceae)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是我国着名的四大南药之一,同时具有“药用”和“保健”功能,已被开发制成多种保健食品。近年来,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一直作为传统中药的巴戟天呈现了较好的应用和开发前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议题。巴戟天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种植和生长需要使用农药来控制病虫害以提高药材产量,而巴戟天的生长年限较长(一般5-7年),易导致农药在植物体内蓄积和残留,影响药材的品质、危害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此外,由于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直接与土壤接触五至七年,巴戟天在生长、加工和后期储藏、运输过程中极易污染多种真菌,发生霉变变质和多种真菌毒素残留,严重影响药材的质量、有效性和安全性。本论文首先建立了简便、可靠、灵敏的分析方法用于巴戟天中农药和真菌毒素多残留及多种化学成分的高通量快速检测,以全面、系统地综合评价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然后,综合运用真菌学、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多学科技术手段并借助响应面分析-中心组合设计法研究产毒菌株在巴戟天药材上的生长情况和真菌毒素的累积规律及药材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进而初步总结巴戟天药材的储藏规范,以期为巴戟天的科学合理养护、保障药材的质量和有效性、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改良的QuEChERS技术结合GC-FPD法同时检测巴戟天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通过对样品前处理各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用乙腈-水(9:1,v/v)提取,采用PSA和GCB净化样品的前处理方法,运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法(GC-FPD)快速测定40批巴戟天样品中30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结果发现,两批(5%)来源于同一产地的巴戟天样品检出有机磷农药(杀螟松)残留,残留量分别为0.0283 mg/kg和0.0348 mg/kg,均超出了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量(0.02 mg/kg)。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检出限低、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为其他根茎类药材中农药残留检测提供了参考。2、建立ASE/MSPD-GC-ECD法同时检测巴戟天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醋类农药残留通过正交设计对萃取温度、萃取溶剂和净化剂弗罗里硅土的量进行考察,以优化加速溶剂萃取辅助的基质固相分散萃取(ASE/MSPD)提取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条件,萃取和净化一步完成,结合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同时定性定量测定33种有机氯农药和9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污染水平。结果发现,3批样品中检测到4种农药残留(β-硫丹、四氯硝基苯、六氯苯和α-六六六),但污染水平均低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自动化程度高、重复性好,可扩展用于其他复杂基质中的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检测。3、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FLC-MS/MS)同时检测巴戟天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污染水平以甲醇-水(均含0.1%甲酸)(80:20,v/v)溶液为溶剂,采用一步提取法制备样品,通过色谱和质谱参数的优化,建立基于编程的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的UFLC-MS/MS法同时定性、定量检测巴戟天中11种真菌毒素。结果发现,2批巴戟天样品中检测出5种真菌毒素,污染水平均低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量。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重复性好、回收率较高、检测速度快,适用于复杂基质巴戟天药材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快速分析与筛查。4、采用HPLC-DAD法测定巴戟天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和化学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建立药材的质量控制新模式采用超声提取法制备样品,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陈列检测器(HPLC-DAD)对巴戟天中两种主要环烯醚萜苷进行含量测定,并建立40批巴戟天样品的指纹图谱,不仅能够实现对指标成分的定量测定,亦能获得不同批次样品间丰富的化学信息。然后,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相似度分析(SA)、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实验数据进行解析,旨在全面地反映巴戟天的质量,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研究基础。5、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法(RSM-CCD法),结合“反式”培养模式考察巴戟天药材最佳的储藏条件,为初步制定其储藏规范提供依据选取黄曲霉毒素的主要产毒菌株Asp. flavus 3.4410为模式菌,将已灭菌的巴戟天药材浸染该菌株后,于不同温湿度环境下储藏进行“反式”培养。采用HPLC-DAD法和UFLC-MS/MS法分别测定样品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和4种黄曲霉毒素(AFB1, AFB2, AFG1和AFG2)的含量变化。经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法(RSM-CCD法)优化后考察该菌株在药材上的生长情况、药材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及黄曲霉毒素的累积规律及其与储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的关系,探讨巴戟天不易霉变产毒的最佳环境条件,以期为巴戟天的科学合理养护、保障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章润菁[6](2016)在《不同产地巴戟天资源调查及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是我国着名的“四大南药”之一。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前期对巴戟天的资源调查显示,巴戟天栽培面积锐减,野生资源采挖严重,且生态学观察发现,巴戟天栽培品与野生品之间、栽培品之间及野生品之间在形态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为了获取巴戟天的最新资源分布情况,本课题首先对巴戟天的资源分布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巴戟天药材含糖量大,其中寡糖具有提高拟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促进血管生成、改善生殖等药理作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将耐斯糖作为巴戟天药材的含量测定项,但药理研究显示,巴戟天寡糖的抗抑郁成分主要集中在四-七糖。在对巴戟天进行质量评价的前期研究中发现,巴戟天药材中水晶兰苷和蒽醌的含量随产地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为完善巴戟天的质量评价体系,在对巴戟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本课题接着考察了不同产地的巴戟天药材中寡糖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以期更加全面地对巴戟天药材进行质量评价。在对巴戟天进行资源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肥料对栽培巴戟天的影响至关重要,如研究巴戟天中水晶兰苷含量与速效磷的关系时发现,速效磷与水晶兰苷有显着正相关,可通过施加磷肥间接提高巴戟天中水晶兰苷的含量。为筛选出能提高巴戟天质量的优质肥料,本课题进而考察了不同肥料对巴戟天生长和同工酶的影响。中药材的良好生长形态及有效物质基础受到植物体遗传基因的直接控制和外在因素的间接影响,不同产地的巴戟天不仅在外在形态上发生了显着变化,在化学成分的含量上也存在较大差异。黄璐琦曾提出“道地性越明显,其基因特化越明显”的模式假说,为了突出之一着名南药的道地性,并为巴戟天的分子标记、产地鉴别和质量评价奠定基础,本课题测定了巴戟天的叶绿体基因组并对不同产地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巴戟天的资源调查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了巴戟天的主产区广东、福建、广西和海南,并对不同产地巴戟天进行了收集。广东省巴戟天栽培面积大,肇庆市德庆县巴戟天种植面积约3333公顷,总产量约7500 t,广东省巴戟天根据平均叶长主要分为小叶型、大叶型和柳叶型;福建省栽培巴戟天主要集中在南靖县和溪镇的迎新村和吉春村,根据平均叶长主要分为小叶型、大叶型和大叶偏圆型,野生巴戟天有的品种叶呈簇状聚集;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那梭镇野生巴戟天根据叶片大小无明显区分;海南省乐东县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和儋州市南药种质资源圃有若干株野生巴戟天,根据叶片大小无明显区分。2不同产地的巴戟天药材寡糖含量分析采用HPLC-ELSD法测定了32批不同产地的巴戟天药材中蔗糖、1-蔗果三糖、耐斯糖和1F-果呋喃耐斯糖的含量,考察了不同产地对巴戟天寡糖含量的影响,不同产地巴戟天药材中蔗糖、耐斯糖和1F-果呋喃耐斯糖含量以广东最高,1-蔗果三糖含量广东与福建相近,广西和海南最低;广东省不同叶型巴戟天药材中小叶型巴戟天药材各寡糖含量远高于大叶型;不同生长年限巴戟天药材中2.5年生巴戟天药材蔗糖和1-蔗果三糖含量最高,4年生巴戟天药材耐斯糖和1F-果呋喃耐斯糖含量最高。3肥料对巴戟天生长和同工酶的影响采用单因子随机设计将巴戟天盆栽植物分为空白、有机肥、无机肥、寡糖肥和微肥5个处理组。测定施肥前后每组巴戟天的株高和叶片大小,并对不同肥料处理后巴戟天叶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酯酶(EST)、细胞色素氧化酶(CYT)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生长参数显示微肥处理组巴戟天株高增长显着,其次为无机肥处理组和寡糖肥处理组,有机肥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增长缓慢。同工酶酶谱显示施用无机肥和寡糖肥的巴戟天POD、SOD、EST和MDH酶活性增强,施用微肥的巴戟天CYT和MDH酶活性增强。结合巴戟天的生长状况和同工酶酶谱特征,施用无机肥和寡糖肥更利于巴戟天的生长。4巴戟天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测定及不同产地基因组比较研究利用Illumina的Hiseq 2500测序平台,测定了巴戟天的叶绿体基因组,巴戟天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53,398 bp,与其它被子植物相似,呈典型的四段式结构。通过比较不同产地巴戟天叶绿体基因组发现,广东省巴戟天样品的叶绿体基因组相同,福建、广西和海南巴戟天样品的叶绿体基因组与广东省巴戟天样品相比存在变异。福建、广西和海南的巴戟天样品叶绿体基因组在长单拷贝区和短单拷贝区有不同程度的插入缺失突变,反向重复区较为保守,没有插入缺失变异。不同产地巴戟天叶绿体基因组单碱基突变主要发生在基因间隔区,但基因间隔区不编码蛋白质,故变异对基因功能的影响很小。对不同产地巴戟天碱基差异数和遗传距离分析显示广东省巴戟天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稳定,福建省不同产地巴戟天叶绿体基因组与广东省相比碱基差异数小,遗传距离近;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巴戟天样品的叶绿体基因组与广东省相比序列差异大,遗传距离远。

周文婷[7](2015)在《巴戟天近红外光谱的研究》文中提出巴戟天(Morindae Officinalis Radix)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具有补肾助阳、强筋壮骨、祛风除湿等功效,为常用岭南中药之一。本研究以影响巴戟天质量评价的指标性成分数据为基础,结合近红外光谱数据,利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建立一系列巴戟天品质评价的分析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确定巴戟天近红外光谱品质评价方法。第一部分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巴戟天项下规定,采用HPLC-ELSD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和云浮市郁南县等2个省份3个不同地方的多个批次巴戟天样品中耐斯糖含量进行测定,测定结果为所有样品含量均符合药典规定(>2%)。以其为参考依据,比较不同产地和不同生长年限巴戟天质量,结果发现,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所产巴戟天耐斯糖含量最高,均值为4.488%,符合文献所述。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含量最低,为3.708%,广西壮族自治区巴戟天含量居中。而同一产地不同生长年限巴戟天比较结果为,3年生含量为3.860%,4年生为4.987%,5年生为4.797%,6年生为4.493%,因此初步判定种植4年时进行采收为最佳采收期,本实验所得结果可以为评价不同产地巴戟天质量提供依据,以及对最佳采收期进行初步探索。第二部分是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将巴戟天近红外光谱与化学常数值相结合,从而建立定量分析模型。对样品进行采集后,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对样品进行相应处理,建立了巴戟天水溶性浸出物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先采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以及每批次样品的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作为建模方法,选择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和挑选最合适的建模波段以及确定最佳主因子数建立该定量模型。该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为0.9915,校正均方差(RMSEC)为0.472,预测均方差(RMSEP)为0.489,通过预测平均回收率、精密度考察以及重复性考察进行模型的验证,模型的预测平均回收率为99.89%,精密度考察RSD为0.723%,重复性考察RSD为1.041%,通过以上数据证明,该模型可靠、稳定、预测性能好,可用于巴戟天水溶性浸出物的定量分析。建立的巴戟天水分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偏最小二乘法,通过评价多项指标性参数决定最佳的光谱预处理方法,比较不同波段后采用最合适的建模波段,为了防止过拟合或欠拟合现象的发生,需要对主因子数进行挑选,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巴戟天水分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为0.9855,校正均方差(RMSEC)为0.169,预测均方差(RMSEP)为0.180,三项指标均符合要求,通过对模型的验证,预测平均回收率为100.12%,精密度考察RSD为1.275%,重复性考察RSD为1.489%,证明该模型稳定、可靠,可用于实际工作中。第三步是建立巴戟天有效成分——耐斯糖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首先采用传统方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结合相应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选择合适的光谱预处理方法、波段范围以及主因子数等建立该定量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为0.9791,校正均方差(RMSEC)为0.909,预测均方差(RMSEP)为0.909,模型建立后需要对其进行验证以确保能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本模型预测平均回收率、精密度考察RSD以及重复性考察RSD数据分别为:100.05%,0.739%,1.866%。可见该模型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能够用于实际检测中。

陈冠,陶遵威[8](2014)在《多糖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指纹图谱技术作为评价与控制中药质量与活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种可量化的、综合有效的鉴定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近年来该技术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的相对成熟,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为中药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也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中药资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但是指纹图谱主要是针对小分子成分,对于大分子多糖的指纹图谱研究较少,这是由于大多数糖类成分无紫外吸收、分子量大、结构复杂多样的特点决定的。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指纹图谱在多糖类物质研究中的进展,以期为今后多糖类大分子物质的质量控制标准化提供重要的依据,希望为多糖的质量控制提供多元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保证多糖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程春松,程明,郭友平,卢智鹇,单锋,张志锋[9](2014)在《基于古文献中图版的药用植物巴戟天考证》文中研究说明历代医药文献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宝藏,其中古文献中的药用植物图版更是中医药学的精华。以历代文献中的图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是本草研究的重要手段。巴戟天始出《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都有记载。作为一种常用中药,现今已是"四大南药"之一,大量用于中医临床并出口。古今巴戟天品种基源不同,目前考证学者已经达成共识,对于古代巴戟天的品种的认识,目前有多种说法,各种考证也还没有明确定论。本文从古今巴戟天药材原植物考证出发,着重以历代本草绘图为研究对象,试图解释巴戟天的历史变迁。通过考证和药材市场的调查本文认为,归州巴戟天是现在的葡萄科三叶崖爬藤的地下块根;滁州巴戟天则是开口箭属植物的地下根茎。

吴凌凤[10](2014)在《巴戟天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通过对巴戟天药材Morindae Officinalis Radix的生药学鉴别、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进行研究,进而达到以下目的:(1)建立简便易行的生药学鉴别方法;(2)考察不同产地巴戟天的总黄酮含量;(3)建立巴戟天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4)建立巴戟天中蒽醌类成分指纹图谱;通过考察不同产地巴戟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及药材的品质,探讨巴戟天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同时为巴戟天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提供依据。巴戟天的生药学鉴别:采用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的方法对不同产地巴戟天进行研究。巴戟天原植物为藤状灌木,叶对生,长椭圆形,叶面深绿色,幼时常带紫色,全缘,托叶膜质鞘状。花序头状排列于小枝顶端,肉质花冠白色。药材根肉质肥大,圆柱形,呈念珠状,表面灰黄色或灰黄棕色,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根横切面皮层外侧石细胞长方形或类长方形,单个或数个成群,断续排列成环。药材粉末中可见石细胞、木纤维、薄壁细胞(部分含草酸钙针晶)、导管、针晶束、木栓细胞。薄层鉴别可见不同产地巴戟天与对照药材均有相同主斑点,但不同产地样品部分斑点有无及颜色存在着差别。巴戟天的生药学鉴别特征明显、稳定,可作为鉴别巴戟天药材的依据。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本实验用正交试验法,以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比较了不同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固液比对提取效率的影响,筛选了巴戟天药材中总黄酮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固液比1:30、75%乙醇超声提取30min为提取巴戟中黄酮类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巴戟天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范围为1.30-2.81mg/g。本文建立的提取方法稳定可行,分析方法简易、耐用,可较快分析巴戟天中总黄酮成分的含量。甲基异茜草素的含量测定: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样品在WatersC8(4.6mm×150mm,3.5μm)色谱柱(柱温30℃)上梯度洗脱70min,280nm波长下能得到理想实验结果。结果表明,甲基异茜草素在浓度0.2484-6.2100μg·mL-1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129.96X-6.3683,r2=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4.56%(n=6),RSD为2.01%。新建立的巴戟天甲基异茜草素含量HPLC测定方法准确、灵敏,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巴戟天中甲基异茜草素含量测定。不同产地巴戟天中甲基异茜草素含量有差异,以五华产地最低,其他产地的含量较高。蒽醌类成分的指纹图谱研究:用氯仿直接回流提取蒽醌类成分,建立了巴戟天蒽醌类成分RP-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巴戟天的蒽醌类成分指纹图谱中有8个峰为18批样品所共有,为特征指纹峰,不同产地栽培的巴戟天之间的指纹图谱相似性较高,但与3批野生巴戟天药材的相似度较低,同为五华产地巴戟天野生与栽培品种巴戟天指纹图谱色谱峰的个数及共有峰的相对丰度有差异。本文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稳定、重复性好,可作为巴戟天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二、巴戟天药材真伪品种的鉴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巴戟天药材真伪品种的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南药巴戟天的道地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巴戟天产地变迁的考证
2 基于化学成分对巴戟天道地性的内涵阐释
    2.1 蒽醌类
    2.2 环烯醚萜苷类
    2.3 糖类
3 不同产地巴戟天的重金属残留
4 基于药物功效对巴戟天道地性的内涵阐释
5 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巴戟天道地性的内涵阐释
6 基于指纹图谱对巴戟天道地性的内涵阐释
7 总结

(2)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鉴别巴戟天方法的建立及条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植物样品
        1.2 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主要耗材与试剂
    2 巴戟天LAMP检测方法建立
        2.1 DNA提取
        2.2 引物设计
        2.3 检测条件
        2.4 特异性检测
        2.5 灵敏度检测
        2.6 技术路线
    3 检测条件优化
        3.1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
        3.2 最陡爬坡实验
        3.3 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
结果
    1 引物及序列比对结果
    2 LAMP实验方法建立
    3 特异性评价
    4 灵敏度评价
    5 影响因素筛选
    6 确定中心点
    7 响应面分析
    8 最优条件的确定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巴戟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2010-2020年巴戟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考证和资源分布
2 化学成分
    2.1 蒽醌类
    2.2 环烯醚萜苷类
    2.3 糖类
    2.4 氨基酸类
    2.5 其他类成分
3 质量标准
    3.1 药典标准
    3.2 地方药材标准
    3.3 炮制规范
    3.4 中成药中巴戟天的质量控制
4 DNA条形码及其在伪品鉴定中的应用
5 提取工艺
6 炮制方法
7 含量测定方法
    7.1 含量测定
    7.2 指纹图谱方法
8 其他分析方法
9 总结与展望

(5)巴戟天中多农药残留检测及防霉变储藏规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英汉注释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中药中外源性有害污染物的研究概况
        1. 中药中农药残留的研究概况
        1.1 农药的使用概况
        1.2 中药材农药污染途径
        1.3 中药材农药污染特点
        2. 中药中真菌毒素残留的研究概况
        2.1 真菌与真菌毒素的发生
        2.2 真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
        2.3 中药中真菌毒素的污染途径
    第二节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
        1.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1.1 外界因素
        1.2 药材自身因素
        2. 中药指纹图谱与中药质量控制
        3. 化学计量学与中药质量控制
        3.1 相似度计算
        3.2 化学模式识别
    第三节 贮藏过程中影响中药质量的环境因素
        1. 温度
        2. 湿度
        3. 空气
        4. 虫害鼠害
        5. 光照
        6. 储藏时间
        7. 微生物
        8. 其他因素
    第四节 巴戟天研究进展
        1. 巴戟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1 蒽醌类
        1.2 环烯醚萜及其苷类
        1.3 糖及其苷类
        1.4 氨基酸
        1.5 甾醇类或萜类化合物
        1.6 微量元素
        1.7 其他成分
        2. 巴戟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1 补肾阳作用
        2.2 增强学习记忆与抗衰老功能
        2.3 调节免疫作用
        2.4 抗诱变、抗肿瘤作用
        2.5 抗抑郁活性
        2.6 抗炎镇痛、抗疟及抗风湿作用
        2.7 抗氧化作用
        2.8 抗骨质疏松作用
        2.9 保肝作用
        2.10 对心血管的作用
        2.11 其他作用
        3. 开发利用
    第五节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附图
第二章 QuEChERS技术结合GC-FPD法测定巴戟天药材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水平
    第一节 实验材料
        1. 实验样品及试剂
        2. 目标农药的选择及相关信息
        3. 混合标准储备溶液的配制
    第二节 实验条件
        1. 样品的前处理条件
        2. 气相色谱条件
        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条件
    第三节 实验条件的建立
        1. GC-FPD色谱条件的建立
        2.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2.1 提取溶剂的选择
        2.2 净化剂的选择
        3. 基质效应
        4. 方法学评价
        4.1 方法的专属性
        4.2 线性关系、定量限与检测限
        4.3 精密度和稳定性
        4.4 准确度和重复性
        5. 样品测定
        6.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确证
        7. 讨论与总结
第三章 ASE-MSPD-GC-ECD法测定巴戟天药材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水平
    第一节 实验材料
        1. 实验样品及试剂
        2. 目标农药的选择及相关信息
        3. 混合标准储备溶液的配制
    第二节 实验条件
        1. 样品的前处理
        2. 气相色谱条件
        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条件
    第三节 实验条件的建立和确证
        1. 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2. 基质效应的考察
        3. 方法评价
        3.1 方法的专属性
        3.2 线性关系、定量限与检测限
        3.3 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
        3.4 加标回收率
        4. 样品测定
        5.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确证
        6. 讨论与总结
第四章 UFLC-ESI-MS/MS法检测巴戟天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污染水平
    第一节 实验材料
        1. 实验样品及试剂
        2. 真菌毒素的选择及相关信息
        3. 混合标准储备溶液的配制
    第二节 实验条件
        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 UFLC-MS/MS条件
    第三节 实验条件的建立和确证
        1. 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2. UFLC-MS/MS条件的优化
        2.1 色谱条件的优化
        2.2 内标的选择
        2.3 质谱条件的优化
        2.4 采集方式的优化
        3. 基质效应的考察
        4. 方法评价
        4.1 方法的专属性
        4.2 线性关系、定量限与检测限
        4.3 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
        4.4 准确度
        5. 样品测定
        6. 讨论与总结
第五章 巴戟天中主要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HPLC-DAD检测及化学指纹图谱的建立
    第一节 实验材料
        1. 实验样品及试剂
        2. 混合标准储备溶液的配制
    第二节 实验条件
        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 色谱条件
    第三节 实验条件的建立和确证
        1.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优化
        1.1 提取方法的选择
        1.2 提取溶剂的选择
        1.3 复溶液的优化
        2. 色谱条件的优化
        2.1 色谱柱和流动相的选择
        2.2. 测定波长的选择
        3. 方法学评价
        3.1 线性关系、定量限与检测限
        3.2 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
        3.3 准确度
        4. 样品测定
        5. 数据分析和质量评价
        5.1 巴戟天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相似度评价
        5.2 系统聚类分析(HCA)
        5.3 主成分分析(PCA)
        5.4 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LS-DA)
        6. 讨论与总结
第六章 基于“反式”培养模式结合RSM-CCD法考察巴戟天药材最佳储藏条件的研究
    第一节 实验材料
        1. 实验样品及试剂
        2. 混合标准储备溶液的配制
    第二节 实验条件
        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黄曲霉毒素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有效成分
        3. 色谱和质谱条件
        3.1 UFLC-ESI-MS/MS法检测巴戟天药材中多种真菌毒素
        3.2 巴戟天HPLC-DAD指纹图谱的建立及主要环烯醚萜苷的定量
    第三节 实验方法
        1. A.flavus 菌株的培养
        1.1 A.flavus菌株的复苏
        1.2 孢子混悬液的制备
        1.3 灭菌与接种
        2. 结果与讨论
        2.1 A.flavus菌株在巴戟天药材上的生长情况
        2.2 储藏期间巴戟天药材中微生物的变化
        2.3 储藏期间巴戟天药材中水分的变化
        2.4 不同储藏环境下A.flavus菌株与总黄曲霉毒素的量间关系
        2.5 不同储藏条件与化学成分的变化关系
        2.6 响应面法分析贮藏条件与水晶兰苷的量间关系
        3. A.flavus菌株对巴戟天中两种主要的环烯醚萜苷的微生物转化
        3.1 转化底物
        3.2 A.flavus菌株对水晶兰苷和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的转化
        3.3 转化液的处理及HPLC分析
        4. 讨论与总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创新点
    第三节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不同产地巴戟天资源调查及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简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本草考证
    2 巴戟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2.1 蒽醌类
        2.2 环烯醚萜类
        2.3 寡糖类
        2.4 多糖类
        2.5 其他成分
    3 巴戟天质量评价方法
        3.1 薄层色谱法
        3.2 高效液相色谱法
        3.3 分子生物学技术
    4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巴戟天的资源调查研究
        1 调查方法
        2 调查结果
        2.1 不同产地巴戟天的生长环境
        2.2 不同产地巴戟天资源现状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不同产地的巴戟天药材寡糖含量分析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色谱条件
        2.2 溶液的制备
        2.3 方法学考察
        2.4 样品测定结果
        3 实验结果
        3.1 不同产地巴戟天药材中4种寡糖类成分含量分析
        3.2 不同叶型巴戟天药材中4种寡糖类成分含量分析
        3.3 不同生长年限巴戟天药材中4种寡糖类成分含量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肥料对巴戟天生长和同工酶的影响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施肥方案
        2.2 生长参数测定
        2.3 样品制备
        2.4 聚丙烯酰胺凝胶配制方法
        2.5 电泳条件
        2.6 染色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巴戟天生长参数对比
        3.2 同工酶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巴戟天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测定及不同产地基因组比较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DNA提取
        2.2 Illumina文库制备与测序
        2.3 基因组序列组装与验证
        2.4 基因注释与分析
        2.5 不同产地基因组与巴戟天叶绿体基因组比较研究
        2.6 系统进化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巴戟天叶绿体基因组基本特征
        3.2 不同产地基因组与巴戟天叶绿体基因组对比研究
        3.3 不同产地巴戟天叶绿体基因组的插入缺失突变
        3.4 不同产地巴戟天叶绿体基因组的单碱基突变
        3.5 不同产地巴戟天叶绿体基因组碱基差异数和遗传距离分析
        3.6 系统进化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巴戟天资源调查图
    附录Ⅱ HPLC图谱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巴戟天近红外光谱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近红外光谱的原理
    2 近红外光谱的特点
    3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
        3.1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3.2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3.3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理中的应用
        3.4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分析领域中的应用
    4 展望
第二章 不同产地及生长年限巴戟天中耐斯糖含量的分析比较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与试剂
        1.2 药材
    2 不同产地巴戟天中耐斯糖含量测定
        2.1 色谱条件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含量测定方法
        2.5 巴戟天的方法学考察
        2.6 小结
    3 不同生长年限巴戟天中耐斯糖含量测定
        3.1 样品含量测定
        3.2. 小结
    4 结论
    5 讨论
        5.1 不同产地巴戟天中耐斯糖含量的比较
        5.2 不同生长年限巴戟天中耐斯糖含量的比较
第三章 巴戟天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与试剂
        1.2 药材
    2 近红外光谱采集
    3 巴戟天中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3.1 巴戟天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测定
        3.2 巴戟天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3.3 巴戟天中耐斯糖含量测定
    4 巴戟天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
        4.1 巴戟天水溶性浸出物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建立
        4.2 巴戟天水分含量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
        4.3 巴戟天中耐斯糖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建立
    5 本章小结与讨论
        5.1 指标性成分测定小结
        5.2 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建模结果小结
        5.3 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讨论
全文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

(8)多糖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2 气质联用( GC - MS)
3 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 HPAEC)
4 电泳
5 高效薄层色谱法( HPTLC)
6 高效凝胶柱色谱( HPGPC)
7 光谱法
8 展望

(9)基于古文献中图版的药用植物巴戟天考证(论文提纲范文)

1 巴戟天的本草沿革
2 历代巴戟天药材原植物考证
    2.1 历代本草对巴戟天品种的有效生物学描述
    2.2 巴戟天药用历史分析
    2.3 古代巴戟天药材原植物考证
        2.3.1 归州巴戟天的药材原植物考证
        2.3.2 巴戟天产地的考证
        2.3.3 滁州巴戟天的药材原植物考证
3 讨论
    3.1 以本草图版为主要线索进行中药考证的优势
    3.2 有效生物学描述的提取及其在本草考证中的作用
    3.3 重塑功效描述以佐证考证结果

(10)巴戟天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章 巴戟天文献研究进展
    1.1 巴戟天药材的本草考证
    1.2 巴戟天化学成分研究
        1.2.1 蒽醌类
        1.2.2 环烯醚萜及其苷类
        1.2.3 糖类
        1.2.4 其它成分
    1.3 巴戟天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1.3.1 以蒽醌类成分作为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概况
        1.3.2 以环烯醚萜类成分作为质量控制指标
        1.3.3 以糖类成分作为巴戟天质量评价指标
        1.3.4 巴戟天指纹图谱的质量评价研究概况
        1.3.5 巴戟天的其他质量控制研究概况
    1.4 巴戟天药理活性研究
        1.4.1 巴戟天糖类成分的药理作用
        1.4.2 巴戟天蒽醌类成分的药理作用
        1.4.3 巴戟天水煎液药理研究
        1.4.4 巴戟天醇提液的药理作用
第二章 巴戟天的生药学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仪器与试药
        2.1.2 原植物鉴别
        2.1.3 性状鉴别
        2.1.4 显微特征鉴别
        2.1.5 薄层鉴别
    2.2 讨论
第三章 巴戟天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
    3.2 方法与结果
        3.2.1 最大吸收波长和标准曲线的绘制
        3.2.2 正交试验
        3.2.3 不同产地巴戟天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3.3 讨论
        3.3.1 提取方法的确定
        3.3.2 显色系统的选择
        3.3.3 巴戟天中总黄酮含量差异的探讨
        3.3.4 实验结果的探讨
第四章 巴戟天药材中甲基异茜草素的含量测定
    4.1 实验部分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
    4.2 方法与结果
        4.2.1 HPLC 条件
        4.2.2 对照溶液的制备
        4.2.3 供试溶液的制备
        4.2.4 标准曲线的制备
        4.2.5 精密度试验
        4.2.6 稳定性试验
        4.2.7 重复性试验
        4.2.8 回收率试验
        4.2.9 不同产地巴戟天样品的含量测定
    4.3 讨论
第五章 巴戟天中蒽醌成分的 RP-HPLC 指纹图谱
    5.1 材料与仪器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仪器
    5.2 方法
        5.2.1 HPLC 条件
        5.2.2. 对照溶液的制备
        5.2.3 供试溶液的制备
        5.2.4 精密度试验
        5.2.5 稳定性试验
        5.2.6 重复性试验
    5.3 结果
        5.3.1 精密度结果
        5.3.2 稳定性结果
        5.3.3 重复性结果
        5.3.4 指纹图谱及其共有峰
        5.3.5 特征色谱峰和对照指纹图谱
        5.3.6 相似度评价
        5.3.7 同产地(五华)巴戟天野生及栽培品种相似度评价
        5.3.8 不同产地巴戟天栽培药材与野生药材的相似度评价
    5.4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巴戟天药材真伪品种的鉴别(论文参考文献)

  • [1]南药巴戟天的道地性研究进展[J]. 任薇,杜建平,夏能能,阮文佳,曾静,吴伟梅.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02)
  • [2]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鉴别巴戟天方法的建立及条件优化[D]. 王姝涵. 青岛大学, 2021(02)
  • [3]多糖指纹图谱分析及谱效关系研究进展[J]. 刘静,唐庆九,张劲松,冯杰,刘艳芳.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 [4]2010-2020年巴戟天研究进展[J]. 戴胜云,蒋双慧,刘杰,过立农,马双成,郑健,乔菲. 中国药事, 2021(01)
  • [5]巴戟天中多农药残留检测及防霉变储藏规范研究[D]. 刘洪美.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6(01)
  • [6]不同产地巴戟天资源调查及质量评价研究[D]. 章润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7]巴戟天近红外光谱的研究[D]. 周文婷. 广东药学院, 2015(03)
  • [8]多糖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J]. 陈冠,陶遵威. 天津药学, 2014(06)
  • [9]基于古文献中图版的药用植物巴戟天考证[J]. 程春松,程明,郭友平,卢智鹇,单锋,张志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24)
  • [10]巴戟天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D]. 吴凌凤. 广东药学院, 2014(03)

标签:;  ;  ;  ;  

海巴戟真假品种鉴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