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泽东传檄傅作义(论文文献综述)
董伟[1](2021)在《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胜利(上)》文中认为本文要讲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段历史,非常波澜壮阔,非常丰富多彩,非常有故事。主要从敌、我、友三个维度作一介绍,让人们从历史事实中体会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力量,体会是怎样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文中历史事实来源于历史档案及人物访谈。
蒋建农[2](2019)在《创建新中国的政策与策略准备——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相关着作版本研究》文中认为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政策策略思想,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正确贯彻实施这条总路线的基本抓手和必要保证。从1947年冬开始,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围绕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目标,从解放战争新的历史条件出发,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左"的和右的偏差,投入极大的精力于探索制定正确的政策与策略和开展对全党全军的政策策略教育,为创建新中国做了重要的思想和干部准备。整理研究这个时期毛泽东相关着作的版本,对于深入认识他丰富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思想轨迹,对于梳理和掌握他的建国方略,进而对于深化和丰富关于新中国发展道路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个纲领性文件制定过程和对三种文件集内容的介绍,略窥其一斑。
王奇生[3](2018)在《阎锡山:在国、共、日之间博弈(1935-1945)》文中提出1935-1945年间,阎锡山在国、共、日三大力量的"夹缝"中求生存。"夹缝"之间有空隙可钻,亦有策略运用的空间。最常见的是阎锡山、毛泽东、蒋介石与日本之间的多方博弈。其中一方的行为选择常常导致多方的策略联动。他们各自都随着不断变化的时空条件,利用时局提供的机会和限制,观察和分析各方的意图和策略,以调整和决定自己的应对之策,力图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与其他地方实力派相比,阎锡山与中共的关系最为密切而复杂。对中共来说,山西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是中共从西北向华北乃至华中发展的重要枢纽,面对日本与国民党两个强大对手,阎锡山无疑是中间势力,能起到重要的缓冲作用,既不能搞垮阎锡山,也不能逼阎锡山倒向国民党与日本。毛泽东很早就认识到中间势力的重要性,也最擅长与中间势力搞统战。抗战时期中共在华北的发展壮大,相当程度上要归于这一策略的成功运用。
侯卫星[4](2016)在《注释》文中研究表明[1]帕米雪峰:指帕米尔高原,中国古代称不周山、葱岭,古丝绸之路在此经过。地处中亚东南部、中国的西端,横跨塔吉克斯坦、中国和阿富汗。是亚洲多个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平均海拔40007700米。主要居民为塔吉克族。[2]龙江黑岛:即黑瞎子岛,又称抚远三角洲、熊瞎子岛,位于黑龙江和乌苏
蒋巍,里夫,叶文[5](2015)在《血海国魂(下)——抗日战争殉国将领备忘录》文中提出第七章保卫大武汉——抗日战争的重大转折武汉三镇,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雄踞中国版图之中央,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抗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大会战。战场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延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发生大小战斗数百次,历时4个半月。"保卫大武汉"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并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次会战。为准备武汉大战,日军先后投入9个师团、3
王永华[6](2013)在《非常时期的中央后委》文中认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后委作为我党我军后方统筹机构和前方作战参谋部,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然长期以来因相关史料缺失,党史记载甚少。近年随着各种资料浮出,《非常时期的中央后委》一文,及时搜集并客观整理,为我们全面了解其职能地位提供了有价值史料,读之定会获知多多。
王永华[7](2013)在《中央后方委员会成立始末》文中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领导机构曾一分为三——前委、工委与后委。关于前委与工委,各种史书介绍颇多;而于后委甚少涉及,让人们对建立后委的决策过程,后委的职能、作用等了解不多。近年来,随着相关档案资料的公开及当事人回忆录、年谱、传记等的问世,人们对中央后委才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王永华[8](2013)在《1947年中央“后委”成立前后》文中研究指明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领导机构曾一分为三:前委、工委与后委。关于前委与工委的研究,各种论述文字颇丰,相比之下,关于中央"后委"的情况,了解的人要少一些,这与"后委"在中共党史上应有的重要地位并不相称。近年来,随着一些相关档案资料的解密及当事人回忆录、年谱、传记等作品的问世,有关中央"后委"的历史才逐渐为人们所知晓。
周萌,陈国忠[9](2012)在《跌宕起伏的华北大决战——简论平津战役》文中指出平津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战,它的伟大胜利,对于推进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加速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灭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回顾平津战役的基本历史,总结其宝贵经验,从而深刻体会以毛泽东代表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张岩,胡劲光[10](2010)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后的傅作义》文中指出每逢谈到北平的和平解放,人们就自然地想到傅作义将军。是他,在这场有关中国两种命运的大决战中,经过反复较量,终于摆脱了蒋介石的羁绊,顺应时代的潮流,站到了人民方面,从而使北平这座文化古城免遭战火的浩劫,200万市民
二、毛泽东传檄傅作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毛泽东传檄傅作义(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胜利(上)(论文提纲范文)
一、“北上,北上”——成为新中国诞生前的一股潮流和风景线 |
二、国民党内部的瓦解,成为一种常态 |
一是傅作义。 |
二是张治中。 |
三是程潜。 |
结语: |
(2)创建新中国的政策与策略准备——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相关着作版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5)血海国魂(下)——抗日战争殉国将领备忘录(论文提纲范文)
第七章保卫大武汉———抗日战争的重大转折 |
冯安邦上将:“化民”改“安邦” |
范筑先少将:全国为之下半旗 |
刘桂五中将:英雄头颅今何在 |
第八章两军对峙,血战不休 |
陈安宝上将:被炸飞的遗体 |
唐聚五中将:插在伪“满洲国”腹部的尖刀 |
张自忠上将:“活关公”威镇敌胆 |
钟毅中将:饮弹自尽的沙场诗人 |
马玉仁中将:从横行江湖到抗战老将 |
第九章中国游击战:三里一队长,十里一司令 |
项英:蒋中正解不开的“仇共心结” |
左权:悲歌一曲唱大风 |
彭雪枫:人生中十一个难忘的秋天 |
巫恒通:绝食8天,尽忠完节 |
常恩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
第十章中条山,日本帝国的“盲肠炎” |
饮弹自尽的唐淮源上将 |
拔剑自刎的寸性奇中将 |
中炮牺牲的武士敏中将 |
第十一章东方战场倚天剑 |
戴安澜中将:先挽长弓射夕阳 |
刘放吾少将:轰动英、美的中国团长 |
齐学启中将:战俘营中的“清华绅士” |
第十二章黎明前的血色地平线 |
周复上将:“十三太保”中的殉国将领 |
李家钰上将:没有棉衣,只有辣椒 |
王甲本上将:迟到一步,以身殉国 |
浴血桂林:三将军与八百壮士墓 |
(7)中央后方委员会成立始末(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8)1947年中央“后委”成立前后(论文提纲范文)
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三委”结构 |
王震评价:“毛主席在陕北之所以能够料事如神,指挥若定,中后委起了重要的作用。” |
毛泽东在后委驻地双塔村对战争的形势作了估计:这场战争可能要打六十个月,前三十个月是我们“爬坡”、“到顶”;后三十个月,叫做“传檄而定” |
(9)跌宕起伏的华北大决战——简论平津战役(论文提纲范文)
一、平津战役的基本进程 |
(一) 隔而不围, 围而不打 |
(二)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
(三) 和平改编, 古都春晓 |
二、平津战役的宝贵经验 |
(一) 巧创战机, 果断决策 |
(二) 巧定方略, 战和并重 |
(三) 巧设战局, 以打促谈 |
(四) 巧发奇中, 攻心为上 |
(10)北平和平解放前后的傅作义(论文提纲范文)
战火中成长的抗日名将 |
抗战胜利后的“华北剿总司令” |
奇袭计划破产,华北战力逆转 |
“北平和平解放我是冒着三个死” |
跟毛泽东一见如故 |
与中共领导人结下深厚友谊 |
四、毛泽东传檄傅作义(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胜利(上)[J]. 董伟.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03)
- [2]创建新中国的政策与策略准备——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相关着作版本研究[J]. 蒋建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 [3]阎锡山:在国、共、日之间博弈(1935-1945)[J]. 王奇生.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8(01)
- [4]注释[J]. 侯卫星. 时代报告(奔流), 2016(12)
- [5]血海国魂(下)——抗日战争殉国将领备忘录[J]. 蒋巍,里夫,叶文.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5(07)
- [6]非常时期的中央后委[J]. 王永华. 文史精华, 2013(03)
- [7]中央后方委员会成立始末[J]. 王永华. 钟山风雨, 2013(01)
- [8]1947年中央“后委”成立前后[J]. 王永华. 党史纵横, 2013(01)
- [9]跌宕起伏的华北大决战——简论平津战役[J]. 周萌,陈国忠. 福建党史月刊, 2012(06)
- [10]北平和平解放前后的傅作义[J]. 张岩,胡劲光. 党史纵横,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