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的新视野

深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的新视野

一、深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的新视野(论文文献综述)

王涛[1](2021)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文中提出

吕增艳[2](2021)在《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成仿吾是我国着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在其五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中,始终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践行共产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他是我国第一位文学家、革命家、教育家三者兼备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大学校长,为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动员大会上首次提出“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继承党的百年历史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精神财富,是党的理论工作者现阶段的重要使命。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是党史学习的重要内容,成仿吾的人生发展历程堪称一部生动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科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主张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革命根据地高校的公共课程,把“战火中的大学”建设成为“从知识青年到革命战士的大熔炉”,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教育事业中的基础性地位,确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模式。新中国成立后,成仿吾坚持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主张结合实际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的概念,首创思想政治理论课四大基础理论教研室,参与并构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课程体系和教学研究体系,有效推动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规化发展。成仿吾被誉为“长征途上唯一的大学教授”“无产阶级革命教育的奠基者”“党校教育的开拓者”“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人民教育的旗手”“妈妈校长”等。这些称号,是对他在教育领域突出贡献的肯定。此外,成仿吾五译《共产党宣言》、精准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对毛泽东教育思想进行科学阐释、撰写《长征回忆录》等等,使他获得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大家”的赞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系统梳理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和实践历程,总结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经验,既是对党的百年教育成果的历史传承,也是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守正创新和实践突破的重要借鉴。本文包括引论、结语和四章正文。第一章,系统梳理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条件与发展历程。从时代背景、地域文化和家风传承三方面分析其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从实践阅历、人格特质两方面论证了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产生的主观条件。关于发展历程,以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成立作为时间脉络,结合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历,归纳出其思想发展的萌芽萌动期、初步形成期、成熟发展期和系统深化期四个阶段,形塑起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第二章,阐释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主要构成。一是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功能的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是“革命总战线中一条重要和必要的战线”“经济、政治工作的生命线”的地位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动员人民起来斗争”的重要功能进行理论阐发。二是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的思想。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其他社会教育相融合、“少而精”和“通俗化”相结合、“基本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五个方面。三是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思想。涵盖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形势与任务教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教育四个方面。四是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思想。主要体现为“小先生”制与“自学辅导制”相结合,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典型教育与亲自示范相结合,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五是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思想。在坚持学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基础上,探索报刊传播媒介和党的建设管理平台。第三章,对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历史评价的研究。包括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先进性、主要特色和历史贡献三部分。其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为社会革命服务的“教育救国”之路;反对经验主义,强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学习苏联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弘扬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创新性坚持和运用毛泽东思想三方面。其特色主要表现在:以立场坚定的党性原则勇担思想政治教育之重任,以“人民本位”的理念践行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以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以深厚的理论素养深耕思想政治教育“根基建设”,以实践探索精神推进整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五个方面。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开创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探索与推进我国高校政治理论课完整的课程体系建设,彰显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先行者,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第四章,透析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对当下的启示:“培养无产阶级理论战士”对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启示,劳动教育思想对当前开展劳动教育的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思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启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法对坚持“理论的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启示,师德师风建设理念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启示。

关泠[3](2020)在《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文中认为军事百科全书编纂是以“编纂”为核心的创造性精神劳动,是社会科学文化活动中的专业实践活动。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是中国军事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也是军事辞书编纂的重要领域。编纂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中国军事科学发展史和辞书编纂史上的一项开创性工作。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第一版及《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一版、第二版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军事百科全书、辞典,系统介绍古今中外军事领域知识,全面总结军事理论与军事实践,建立起富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百科知识体系,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了中国当代军事科学发展水平,在传播军事知识,推动军事科学发展,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于编纂实践,对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理论的探索虽然产生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还不够丰富,特别是近10年鲜有系统的研究。本文以近代以来世界军事百科全书编纂谱系为框架,将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置于该框架中研究与考量。以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历史为主线,通过回顾不同历史时期编纂机构、编纂人员、编纂成果的发展,总结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经验。通过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军事知识秩序的建立过程,编纂系统工程的运行方式,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理论与方法。通过探讨编纂的政治性与客观性的科学考量,以及文献资料研究在编纂中的作用,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规律。以中国当代3部大型军事百科全书为个案,从其编纂内容、编纂实践、编纂现代化着手,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特色与创新。本文运用军事学、辞书学、史学、编辑出版学及传播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对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作了系统研究。从“学科论”出发,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的知识分类及其与军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的关系。从文化缔构的角度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体系在建立新的军事知识秩序,实现军事知识的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辞书框架理论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主体与编纂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本文首次对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查阅了1980年至2016年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原始文件、资料、档案、会议记录等,访谈了部分直接参与编纂的专家学者和重要事件亲历者,厘清了编纂中的重要事件、节点及发展脉络。通过考察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体制和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并与国内外其他百科全书编纂进行比较,提炼并总结了编纂特点、作用和贡献。通过对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与军事学科的建立及发展进行系统探索,认为编纂活动为军事学相关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动和深化了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首次集中对编纂中若干重要历史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进行探究,通过文献梳理、档案整理、访谈记录等,重点研究了解放军军战史、重要人物若干问题的编纂原则、标准,以及表述、评价标准(准则)的形成,如长征“密电事件”、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战绩等表述的形成及我军36位军事家的确定过程等,集中反映了编纂工作与科学研究的相互促进及其统一。本文拓展了军事百科全书研究的领域,丰富了相关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尹超平[4](2020)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探究》文中指出习近平强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具创新性的理论成果之一。对习近平强军思想进行深入系统的考察,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且不乏一定的学术价值。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形成既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又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国家战略形势和环境深刻变化,国家安全与发展需求不断拓展,而军队自身建设又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习近平强军思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军事思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共产党人的军队建设思想和中国古代优秀军事思想,则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理论来源。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强军目标、强军方略、强军方法、强军使命四大方面。强军目标,即锻造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世界一流的军队。强军方略,即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强军方法主要包括能战方能止战,战略服从政略,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固本强基与创新跨越。强军使命,即巩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扞卫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我国海外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形成及在全党全军的确立,既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又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理论上,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队建设理论;驳斥了西方“军队非党化”的错误观点。现实上,为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提供了方向;为培养新式“四有”军人提供了支撑;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利益提供了保障。论者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系统研究法,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和相关文章为探究基础,将习近平强军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军事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军队建设思想和我国古代优秀军事思想进行深入对比,以期完整准确揭示出这一理论成果的独特贡献。创新主要体现为两点:第一,首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四方面:强军目标、强军方略、强军方法、强军使命。第二,首次考察了我国古代优秀军事思想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影响。

刘成喆[5](2020)在《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变迁研究》文中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认同与历史性尊崇,并指出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领路人,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文化观对新时代创新承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纵观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认识和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进程,党的传统文化观的变迁深刻影响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命运。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变迁,总结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经验及启示,是极具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重要研究课题,对新时代创新承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将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变迁的历史进程分置于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不同历史阶段中进行考察和分析,对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百年来的变迁历程进行了较为具体的研究,从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传统文化的相关政策、对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关系的认识等维度分析和阐释了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变迁的表现及其深层动因,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进行了客观的评述,阐明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意义及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变迁的经验启示,揭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由之路。本文除引言外,主体部分共分六章。第一章,对中国共产党建党早期传统文化观进行研究。这一历史阶段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为起始点,以1937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为阶段节点。选取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作为阶段节点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抗战开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国内阶级矛盾转变为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从而极大的影响了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后经历了惨痛的大革命失败和艰难的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在这两个时期虽然略有差异,但并未出现大幅度变化,因此将1921-1937年作为第一个考察阶段是比较科学的。第二章,对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传统文化观进行研究。这一历史阶段起始于1937年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直至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十分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深入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抗日战争的新经验,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历史命题,是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变迁的重要历史节点。第三章,对建国以后的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进行研究。这一历史阶段以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起点,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拨乱反正为节点。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在这一历史阶段中经历了十分曲折的变迁过程,也正是这一曲折过程凸显出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变化必然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重大影响,进一步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变迁研究的重要性。第四章,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进行深入研究。这一历史阶段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以2012年党的十八大作为节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重新步入科学、理性的轨道,并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为新时代创新承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重要基础。第五章,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进行深入研究。这一历史阶段以2012年党的十八大为起点,对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尊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推进新时代创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文化观予以深入解析,阐明其科学性、先进性和重大的历史意义。第六章,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进行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研究,梳理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变迁的历史经验及启示。本章所总结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秉持“去粗取精”方针、坚持文化自信和与时俱进等经验启示,能够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理性、客观的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杨淇[6](2020)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围绕新时代强军兴军事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理论观点,并作出了相关的决策部署,形成了富有时代性、引领性、内涵丰富且意义重大的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研究习近平强军思想,理解其深刻内涵、主要内容、理论特质和思想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人民军队更科学地运用这一理论来指导自身建设,为努力成为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而奋斗。本文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分析。具体内容如下:一、习近平强军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现实条件和主要过程。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思想入手分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理论基础;从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和复兴发展的国内环境入手分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现实条件;从习近平担任军委秘书为起始梳理其强军思想形成的主要过程。二、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从政治建军是根本保证、改革强军是强大动力、依法治军是重要保障、科技兴军是关键支撑、军民融合是实现路径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习近平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理论观点与政策措施,从而阐述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三、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理论特质。从价值追求、辩证思维、实践准则入手阐述了习近平强军思想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且揭示了习近平强军思想时代性、全局性、创新性、民族性的思想特质。四、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当代价值。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理论价值在于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的内容、开辟了新时代强军事业的新境界,其实践价值在于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中国国家安全提供保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基础、为世界的和平稳定贡献力量。

高茂森[7](201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人民民主革命观研究》文中认为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人民民主革命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其本身是民主与革命的合流,它既是一个革命的历史政治过程,又是一个争取民主的历史政治过程。在学理上从民主建构的视角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人民民主革命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一部革命史,同时也是一部民主性不断发生和建构的历史,革命行动始终处于民主建构行动的历史进程中。因此,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民主观念的建构还是民主行为的建构,民主作为革命目标的同时也作为具体历史时段中达成革命目的的手段,其从未在历史政治过程中缺席。新民主主义革命始终处于民主建构的历史性政治实践行动过程之中。从发生学角度分析,在毛泽东那里之所以能够形成人民民主革命的观念在于他本人坚信人民主体的历史观,并且他将人民群众作为创造人类历史的真正主体,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维护(即民主)作为革命的信仰,在坚守信仰中寻求国家的真正统一。民主建设与革命行动辩证统一,人民民主国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追求,民主观念的建构是民主势力革命行动的前提,革命行动为民主现实的获得提供保障。进入历史的具体场景,毛泽东分析了所处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存在的专制主义现象,进而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领域进行了民主建设及革命实践。全面的民主危机引发了全面革命,革命不再单纯是传统以暴制暴的秩序建构过程,革命需要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之中获得人民的认同,只有人民成为革命的主体,革命才能获得真正成功。革命过程是民主秩序建构的过程,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于世界历史上任何革命的革命过程,也是其最大的特点。革命的过程中不断对专制形势进行分析、认识、再认识,不断对民主观念及行为进行建构再建构,革命最终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势力不断强大的基础上获得了实质性变化和发展。在革命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人民的民主质量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准。民主既是目标又是手段。革命动力因民主的不断建构而变得充足,民主势力因革命不断前行而壮大。以民主促进革命,革命与民主同发展的历史政治过程凸显了人类事业变化发展的规律性特征,其为新时代的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社会革命提供了镜鉴。不忘革命初心,坚持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值得传承。

邹武龙[8](2019)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版本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在现实需要下(如红军大学教材极其短缺,为红军大学讲演教学而写,为即将到来的抗战作战略准备,批判党内错误军事路线),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有关会议决议(如遵义会议决议)内容的基础上而写的,写的内容是十年内战经验的总结。红军大学曾印发“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讲稿给学员学习,1937年5月首次以油印本印行,1941年2月23日毛泽东应八路军军政杂志社请求,同意将油印本在延安铅印出版单行本。自八路军军政杂志社1941年《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出版后,其他出版社纷纷传印,出现了大量的单行本,很多集子或全文刊印或摘录《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若干章节将其收录。建国后收录于人民出版社1951年第1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和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此文的版本非常多,可以划分为1949年10月以前的各种版本和1949年10月及以后的各种版本,两个时期的版本差别较大。本文最广泛的搜集已经出版的版本,并对《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主要版本及其内容变化进行研究。

田桥[9](2019)在《2018年毛泽东思想研究评析》文中认为回顾2018年毛泽东思想研究成果,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毛泽东经典着作的历史考证,毛泽东思想中的党建、协商民主、社会主义教育、农业现代化、军事国防等内容的时代解读,海外毛泽东研究的译介与反思等问题是学界的焦点议题。新时代深化毛泽东思想研究,要进一步拓宽研究视域,重视引入和运用新的方法论和理论分析框架,不断构筑新的学术生长点。

孙铁男[10](2018)在《习近平军事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军事思想,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在军事领域的展开和延伸,是党的指导理论的“军事篇”。论文阐述了习近平军事思想的渊源来自于,中国古代传统的军事思想,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共产党军事思想以及近代以来西方及其他国家军事思想。指出习近平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含改革强军思想,政治建军思想,军事人才思想,从严治军思想,军民融合发展思想,军事斗争思想,军事外交思想。习近平军事思想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创新性、现代性、战略性、前瞻性。习近平军事思想的时代使命和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国家安全的维护,有利于富国强军、确保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打赢现代战争,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力量。

二、深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的新视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的新视野(论文提纲范文)

(2)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一)理论背景
        (二)实践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一)研究现状梳理
        (二)对现有研究文献的解读
        (三)对研究现状的总结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意义
        (一)研究思路与框架
        (二)研究方法与意义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领域新
        (二)研究思路新
第一章 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条件与发展历程
    一、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条件
        (一)客观条件
        (二)主观条件
    二、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萌动期:阐释思想政治教育地位(1918-1928)
        (二)初步形成期: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1928-1937)
        (三)成熟发展期: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1937-1949)
        (四)系统深化期: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1949-1984)
第二章 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主要构成
    一、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功能的思想
        (一)“革命总战线中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
        (二)“经济、政治工作的生命线”
        (三)“用政治思想教育来提高人民的觉悟、动员人民起来斗争”
    二、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的思想
        (一)“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二)“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与其他社会教育相融合
        (四)“少而精”和“通俗化”相结合
        (五)“基本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三、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思想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
        (二)形势与任务的教育
        (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四)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教育
    四、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思想
        (一)“小先生”制与“自学辅导制”相结合
        (二)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三)典型教育与亲自示范相结合
        (四)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五、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思想
        (一)以报纸杂志为传播媒介
        (二)以党的建设为重要依托
        (三)以高等学校为主要阵地
第三章 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历史评价
    一、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先进性
        (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为社会革命服务的“教育救国”之路
        (二)反对经验主义,坚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学习苏联思想政治教育经验
        (三)弘扬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创新性坚持和运用毛泽东思想
    二、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
        (一)以坚定的党性原则勇担思想政治教育之重任
        (二)以“人民本位”理念开展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
        (三)以“党的中心任务”推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四)以深厚的理论素养深耕思想政治教育“根基建设”
        (五)以实践探索精神推进整体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
    三、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
        (一)开创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二)探索与推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
        (三)彰显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先行者
        (四)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
第四章 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培养无产阶级理论战士”对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启示
    二、劳动教育思想对当前开展劳动教育的启示
    三、教育大众化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启示
    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对坚持“理论的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启示
    五、师德师风建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读博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及着作情况

(3)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2 关键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3.1 百科全书研究的主要专着和论文
        1.3.2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研究
    1.4 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5 研究理论及其说明
第二章 编纂概述
    2.1 军事百科全书的性质、特点
    2.2 军事百科全书的功用
    2.3 编纂指导思想及目的
        2.3.1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3.2 为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服务
    2.4 出版、修订与版别
第三章 编纂发展历程
    3.1 编纂历史背景
        3.1.1 新时期社会文化需求和军队建设总目标催生
        3.1.2 中国国防现代化和军事斗争准备迫切需要
        3.1.3 新军事革命强力推动
    3.2 编纂历程及阶段
        3.2.1 编纂的开创与奠基(1980~1986)
        3.2.2 编纂的专业化与全面建设(1986~2002)
        3.2.3 编纂的纵深化、系统化、多元化发展(2002~2016)
    3.3 编纂领导机构与组织机构
        3.3.1 兼具行政性和学术性的领导机构
        3.3.2 从临时性机构到正式定编的组织机构
    3.4 权威型的撰写和编审人员
    3.5 专业型的专门编纂人员
第四章 编纂理论与方法:博采、萃取与确定
    4.1 博采:基于军事科学研究成果
        4.1.1 “学科论”与军事百科全书总体设计
        4.1.2 以军事科学研究为基础
    4.2 萃取:军事知识秩序的建立
        4.2.1 积淀与初建
        4.2.2 完善与架构
        4.2.3 传承与创新
    4.3 确定:系统工程的运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治性与客观性:科学考量标准
    5.1 坚持政治原则
        5.1.1 “事关国家和军队的科学文化基本建设”
        5.1.2 反映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研究成果
        5.1.3 政治性问题的处理解决
        5.1.4 作为“武器”的军事百科全书
    5.2 秉持客观性
        5.2.1 人物条目评价原则的提出
        5.2.2 尊重历史,实事求是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文献资料研究与条目撰写审定
    6.1 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文献资料
        6.1.1 编纂的广度、深度取决于文献资料的占有度
        6.1.2 基础建设与长远保存
    6.2 藏用并重
        6.2.1 文献资料建设
        6.2.2 文献资料核对
    6.3 条目专题资料与条目撰写、审定
        6.3.1 “因条而宜”建立条目专题资料系统
        6.3.2 收集、鉴别、取舍——以“段德昌”条目专题资料为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编纂特色与创新
    7.1 编纂内容
        7.1.1 知识内容:从填补空白到全面反映
        7.1.2 知识体系:在创新中发展
        7.1.3 文体语言:百科体裁与军事特色
    7.2 编纂实践
        7.2.1 “国家编纂体制”
        7.2.2 “小核心、大外围”的编纂机制
        7.2.3 与其他百科全书编纂模式之比较
    7.3 编纂现代化设想
        7.3.1 编纂技术平台现代化
        7.3.2 构建军事知识服务体系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编纂与军事学科的建立、发展
    8.1 推动军事辩证法学科建设
        8.1.1 条目范畴的确定
        8.1.2 学科的建立
        8.1.3 在发展中调整
    8.2 拓展军队政治工作学科范畴
        8.2.1 学科之争
        8.2.2 学科体系的完善
    8.3 夯实军事法学科研究基础
        8.3.1 学科的增设
        8.3.2 填补军事法研究空白
    8.4 构建军事装备学科理论体系
        8.4.1 反映军事装备知识增长
        8.4.2 创新发展军事装备理论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若干重要历史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9.1 解放军军战史若干重要问题
        9.1.1 长征“密电事件”的争论
        9.1.2 西路军相关条目的表述
        9.1.3 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战绩问题
        9.1.4 对百团大战的认识和评价
    9.2 军事人物相关问题
        9.2.1 清除“左”的影响——以被错杀人物条目为例
        9.2.2 稳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以“项英”“粟裕”条目为例
        9.2.3 人物评价“功是功,过是过”——以“林彪”条目为例
        9.2.4 人物图片阐释知识语言
        9.2.5 解放军“军事家”的论证和确定
        9.2.6 中华民国时期军事人物评价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习近平强军思想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形成条件
    2.1 时代背景
        2.1.1 国家战略形势和环境深刻变化
        2.1.2 国家安全与发展需求不断拓展
        2.1.3 军队建设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
    2.2 理论来源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军事思想
        2.2.2 中国共产党人的军队建设思想
        2.2.3 中国古代优秀军事思想
第三章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强军目标论
        3.1.1 听党指挥
        3.1.2 能打胜仗
        3.1.3 作风优良
        3.1.4 世界一流
    3.2 强军方略论
        3.2.1 改革强军
        3.2.2 科技强军
        3.2.3 人才强军
        3.2.4 依法治军
    3.3 强军方法论
        3.3.1 能战方能止战
        3.3.2 战略服从政略
        3.3.3 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
        3.3.4 固本强基与创新跨越
    3.4 强军使命论
        3.4.1 巩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3.4.2 扞卫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3.4.3 维护国家海外利益
        3.4.4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四章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意义
    4.1 理论意义
        4.1.1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队建设理论
        4.1.2 驳斥西方“军队非党化”的错误观点
    4.2 现实意义
        4.2.1 为走好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提供了方向
        4.2.2 为培养新式“四有”军人提供了支撑
        4.2.3 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利益提供了保障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5)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1. 以专着形式所进行的相关研究
        2. 以期刊论文及学位论文形式进行的相关研究
        3. 以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为线索的专题研究
        4. 相关纵向历史研究
        5.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的相关研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1. 对中国革命实践的研究
        2. 对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研究
        3. 对中华文化及其当代意义的研究
    三、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四、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 主要创新点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早期认识(1921-1937)
    一、 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糟粕的批判
        (一) 对传统文化持激烈批判的态度
        1. 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
        2. 李大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
        3. 瞿秋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
        (二) 文化政策对传统文化中封建糟粕的摒弃
        (三) 对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初步认识
    二、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的原因分析
        (一)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思潮的影响
        (二)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三) 国内复杂斗争形势的影响
        (四) 传统文化自身的保守性不适合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 中国共产党早期传统文化观评价
        (一)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早期认识的进步性
        (二)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早期认识的局限性
        (三)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早期认识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批判与运用(1937-1949)
    一、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一) 对传统文化采取批判性继承的态度
        (二) 对传统文化政策上的转变
        (三) 对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进一步认识
    二、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认识转变的原因分析
        (一) 土地革命经验的总结
        (二) 抗战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需要
        (三) 国共两党思想文化领域斗争的需要
        (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
    三、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评述
        (一)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先进性
        (二)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局限性
        (三)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历史意义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波折(1949-1978)
    一、 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一) 对传统文化态度上的徘徊
        1.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时期
        3. 文化大革命时期
        4. 拨乱反正时期
        (二) 传统文化政策效果的反复
        1.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政策收效显着
        2. 文革期间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政策的严重波折
        (三) 对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认识的波折
    二、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出现波折的原因分析
        (一) 对国内外形势评估不当
        (二) 早期反传统思想的影响
        (三) 对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
    三、 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评述
        (一) 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积极作用
        (二) 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局限性
        (三) 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历史意义
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与发掘(1978-2012)
    一、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一) 对传统文化态度上的正视和明确化
        1.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传统文化观
        2.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传统文化观
        3.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传统文化观
        (二) 对传统文化在政策上的重视与扶持
        (三) 对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认识的发展
    二、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传统文化的原因分析
        (一) 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需要
        (二) 文化政策重新调整的需要
        (三)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需要
        (四) 应对改革开放后外来思想文化冲击的需要
    三、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评述
        (一)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创新发展
        (二)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历史意义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科学传承与创新(2012-至今)
    一、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新认识
        (一)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肯定与时代性推崇
        1.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地位的高度评价
        2.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御外来文化冲击作用的高度评价
        3. 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二) 政策层面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上升到治国理政高度
        1. “中国梦”执政理念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2.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要求
        (三) 对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认识的深化
    二、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创新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 实现民族复兴的应有之意
        (二) 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需要
        (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需要
    三、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评述
        (一)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二)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重大意义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变迁的经验启示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 秉持“去粗取精”方针理性认识和运用传统文化
    三、 划清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之间的界限
    四、 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五、 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资源
    六、 坚持与时俱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6)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形成
    (一)习近平强军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二)习近平强军思想形成的现实条件
    (三)习近平强军思想形成的主要过程
二、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政治建军是立军之本
    (二)改革强军是必由之路
    (三)依法治军是重要保障
    (四)科技兴军是关键支撑
    (五)军民融合是战略选择
三、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理论特质
    (一)习近平强军思想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鲜明特点
四、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理论价值
    (二)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实践价值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人民民主革命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价值
第一章 从民主建构视角看毛泽东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
    第一节 基本概念理解
        一、理解民主
        二、理解民主建构
        三、理解毛泽东的革命概念
    第二节 人民民主革命的目标:建立人民民主国家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二、人民民主国家的理想
    第三节 人民民主革命过程的特点
        一、革命过程与民主过程具有一致性
        二、革命过程与民主过程具有交错性
第二章 毛泽东在政治民主建构中进行政治革命的观念
    第一节 政治革命根源于专制主义旧政权的衰败
        一、何为政治民主?何为政治革命?
        (一)何为政治民主?
        (二)何为政治革命?
        二、认识中西方专制势力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一)皇权体制下的中国政治已成衰败之势
        (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引进带来移植之殇
    第二节 坚持民主建构中进行政治革命
        一、坚定民主信仰中发掘革命动力
        (一)民主:政治人应有的革命价值追求
        (二)民主政治:革命能量产生的环境条件
        二、政治民主:组织人民形成革命胜利力量的保障
        (一)政治民主是联合革命力量的前提
        (二)政治民主为革命提供力量、保证革命成功
        三、党的民主领导是政治革命走向胜利的根本保障
        (一)无产阶级及中国共产党掌握政治革命的领导权
        (二)民主的方式组织领导政治变革
    第三节 民主建构中汇聚革命力量推动政治变革
        一、传播民主参政意识,奠定政治革命基础
        (一)人民有权:树立人民民主政治观念
        (二)为人民服务:革命领导者必备的观念
        二、打造一个团结且有战斗力的人民革命型政党
        (一)群众向导性的革命型政党
        (二)超越“派阀”的党内民主建构中推动革命
        三、政治统战中推动政治变革
        (一)人民民主实践中团结人民进行政治变革
        (二)通过协商民主团结各方政治势力进行政治变革
第三章 毛泽东在经济民主建构中进行经济革命的观念
    第一节 消逝的经济奴役时代
        一、经济民主与经济革命的概念
        (一)经济民主是什么?
        (二)如何定义经济革命?
        二、审视旧经济对人民的奴役与压迫
        (一)封建地主经济对人民的奴役与压迫
        (二)资本主义经济对人民的奴役与压迫
    第二节 坚持民主建构中进行经济革命
        一、洞察人民生活中发现经济发展的规定性
        (一)民主:人民群众民生诉求的内在规定
        (二)民主生产:经济革命中应有的经济生态
        二、经济民主:革命物资获得可汲取性的重要源泉
        (一)经济民主:经济获得革命性变革的手段
        (二)经济民主:提供革命物资的保障
        三、党的民主领导是经济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无产阶级及中国共产党掌握经济革命的领导权
        (二)民主的方式领导经济革命发展
    第三节 民主建构中汇聚革命势力推动经济发展
        一、形塑人民群众的经济民主意识推动革命发展
        (一)土地改革中形塑人民的经济民主意识推动革命发展
        (二)生产运动中形塑人民群众的经济民主意识推动革命发展
        二、建设民主派的生产军,促进公营经济的发展
        (一)打造民主派的生产军
        (二)培育公营经济中推动经济发展
        三、经济统战策略中推动经济发展
        (一)培养促进经济发展的民主人士
        (二)利用私营经济发展壮大人民经济
第四章 毛泽东在文化民主建构中进行文化革命的观念
    第一节 文化革命是反文化专制主义的需要
        一、文化民主与文化革命的概念
        (一)文化民主的概念
        (二)文化革命的概念
        二、认识中外专制主义文化的专制主义性质
        (一)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封建专制性
        (二)神化的西方殖民文化对中国进行专制与奴化
        (三)资产阶级统治文化中存在文化暴力
    第二节 坚持民主建构中进行文化革命
        一、寻找主义中坚定革命信仰
        (一)民主:契合人类世界本源性追求的革命价值目标
        (二)民主文化:化育人民群众促进革命变奏的软环境
        二、文化民主是组织人民汇聚革命力量的基础
        (一)文化民主是挖掘民主文化潜力的重要保障
        (二)文化民主为战胜中西方专制主义强权提供革命助力
        三、党的民主领导是文化革命的关键性变量
        (一)无产阶级及中国共产党掌握文化革命的领导权
        (二)民主的方式领导民主的人或倾向于民主的人
    第三节 民主建构中汇聚革命力量推动文化发展
        一、民主文化的普及是文化革命的核心策略
        (一)教育普及是文化革命的基点
        (二)文艺普及是文化革命的重要支撑
        二、组织一支有力的民主性的革命文宣队伍
        (一)呼声革命:“文化军队”的早期试验
        (二)人民的文化军队推动革命前进
        三、实行民主的文化统战策略
        (一)继承与创新中发展民主新文化
        (二)改造文化工作者促进民主文化发展
第五章 毛泽东在军事民主建构中进行军事革命的观念
    第一节 军事革命的历史背景
        一、军事民主与军事革命的内涵
        (一)军事民主的内涵
        (二)从民主询问军事革命内涵
        二、封建雇佣主义的衰落
        (一)客观存在的封建雇佣主义
        (二)封建雇佣主义的褪色
    第二节 坚持民主建构中进行军事革命
        一、军队需要民主主义
        (一)民主:军事上应有的坚定价值信仰
        (二)民主:军人应当享有的权力与权利
        二、军事民主:激发真正战斗力的抓手
        (一)人民的军队才能打胜仗
        (二)军事民主:增强军队战斗力的保障
        三、党的民主领导是军事革命取得成功的保障
        (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民主性赋予其领导资格
        (二)民主的方式领导军事革命
    第三节 民主建构中汇聚革命力量推动军事发展
        一、形塑全军官兵正确的民主意识
        (一)政治工作中形塑全军官兵的民主意识
        (二)民主运动中形塑全军官兵的民主观念
        二、打造一支革命的为民主战斗的军队
        (一)发动群众、壮大军队并进行人民战争
        (二)建成一支跟党走、听指挥的战斗队
        三、军事统战策略中推动武装力量的壮大
        (一)民主联合各武装力量对敌斗争
        (二)民主改造各式武装力量
第六章 毛泽东人民民主革命观的价值启迪
    第一节 不忘革命初心,坚持为人民服务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二、坚持全体人民共享革命发展成果
    第二节 在新的历史实际中坚持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
        一、在新的历史实际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二、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而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8)《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版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1949年10月以前的研究
        (二)1949年10月及以后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四)不足之处
第1章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写作背景、成文和出版过程
    1.1 写作背景
    1.2 成文、出版过程
第2章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主旨、历史作用
    2.1 主旨
    2.2 历史作用
第3章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文版本概况
    3.1 1949年10月以前的版本
    3.2 1949年10月及之后的版本
第4章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版本校勘与分析
    4.1 1949年10月以前版本校勘与分析
        4.1.1 1945年《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版与1941年《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版校勘与分析
        4.1.2 1946年《党的政策选集》版与1941年《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版校勘与分析
    4.2 1949年10月及以后版本校勘与分析
        4.2.1 1952年《毛选》第2版和1951年《毛选》第1版校勘与分析
        4.2.2 1967年《毛选》版和1951年《毛选》第1版校勘与分析
        4.2.3 1975年单行本和1951年《毛选》第1版校勘与分析
    4.3 1951年《毛选》第1版与1941年《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版校勘与分析
        4.3.1 标点符号的修改
        4.3.2 文字的修改
        4.3.3 使表述更通俗、明白的文字修改
        4.3.4 使表述更准确、合理和全面的文字修改
        4.3.5 政治性、思想性修改:
        4.3.6 删除文字
        4.3.7 增加了题解、注释
    4.4 1991年《毛选》第2版与1951年《毛选》第1版校勘与分析
        4.4.1 正文校勘与分析
        4.4.2 注释校勘与分析
第5章 对《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一些思考
    5.1 《问题》版本及其修改的特点
        5.1.1 《问题》的版本具有广泛性
        5.1.2 修改后更具有科学性
        5.1.3 修改后更注重中国的特殊性
    5.2 《问题》的现实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2018年毛泽东思想研究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毛泽东思想研究的主要论题
    (一)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 毛泽东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
    (三) 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四) 毛泽东经典着作的历史考证与时代价值解析
    (五) 毛泽东党建思想与新时代党的领导与建设
    (六) 毛泽东协商民主思想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七) 毛泽东教育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
    (八) 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与新时代乡村振兴
    (九) 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十) 海外毛泽东研究的译介与反思
二 深化毛泽东思想研究的重要维度

(10)习近平军事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习近平军事思想概述
    第一节 习近平军事思想的含义
        一、军事思想的定义
        二、习近平的军事思想含义
    第二节 习近平军事思想的渊源
        一、中国古代传统的军事思想
        二、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共产党军事思想
        四、近代以来西方及其他国家军事思想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习近平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习近平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改革强军思想
        二、政治建军思想
        三、军队人才思想
        四、从严治军思想
        五、军民融合发展思想
        六、军事斗争思想
        七、军事外交思想
    第二节 习近平军事思想的特点
        一、创新性
        二、现代性
        三、战略性
        四、前瞻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习近平军事思想的时代使命和价值
    第一节 有利于国家安全的维护
        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二、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和军事战略利益拓展
    第二节 有利于富国强军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一、充分发扬军政军民团结特有的政治优势
        二、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动军民融合
    第三节 有利于打赢现代战争
        一、实现了富国强军相统一
        二、准确把握了现代战争致胜机理
        三、破解了制约部队发展深层次的矛盾问题
        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力量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深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的新视野(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D]. 王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1
  • [2]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D]. 吕增艳.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3]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D]. 关泠. 河北大学, 2020(02)
  • [4]习近平强军思想探究[D]. 尹超平. 河北大学, 2020(08)
  • [5]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变迁研究[D]. 刘成喆.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6]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D]. 杨淇.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人民民主革命观研究[D]. 高茂森.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8]《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版本研究[D]. 邹武龙. 湘潭大学, 2019(02)
  • [9]2018年毛泽东思想研究评析[J]. 田桥. 毛泽东研究, 2019(03)
  • [10]习近平军事思想研究[D]. 孙铁男. 黑龙江大学, 2018(09)

标签:;  ;  ;  ;  ;  

深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的新视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