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来水世界——国外水运交通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张锦萍[1](2020)在《基于BIM技术的南宁市心圩江污水处理厂运维管理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BIM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正在与工程项目快速融合并给其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和变革。由于一个项目的运维管理阶段占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80%至90%,因此科学、智能、高效、便捷的运维管理方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将BIM技术运用于污水处理厂项目运维管理中,从可视化视角进行运维管理,从而达到降低运维管理成本,提高运维管理效率的目的。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质性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BIM技术运用于南宁市心圩江污水处理厂的运维管理进行研究。论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成果:(1)设计基于BIM技术的污水处理厂运维管理系统架构主要是通过对基于BIM技术的运维管理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南宁市心圩江污水处理厂运维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基于BIM技术的污水处理厂运维管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进行研究,设计基于BIM技术的污水处理厂运维管理系统架构。(2)进行基于BIM技术污水处理厂运维管理应用效果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运维效果评价体系,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南宁市心圩江污水处理厂进行系统评价,测算结果显示该污水处理厂基于BIM技术运维管理的效果综合评价值为0.8417,属于“很明显”的效果。从整体效果分析,基于BIM技术的污水处理厂运维管理方式对改善运维管理取得明显的效果。在人力成本方面节约了40.35%,在能耗方面节约了25.8%,论证了基于BIM技术污水处理厂运维管理具有提升效率、降低运维成本等优点,论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提升运维管理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解决传统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为今后的类似项目提供运维管理经验。
刘海波[2](2015)在《合川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西方滨水地区更新改造,人们将滨水地区从“工业和码头”手中“夺”了过来,改造成为城市休闲、运动、娱乐场所,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滨水景观形象,同时为城市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及内侧地块价值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快速城镇化大背景之下,各地滨水城市也进行了相应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怎样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滨水景观形象”、“为城市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成为当下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的重要目标和要求。合川地处涪江、嘉陵江、渠江三江交汇之地,具有良好的自然山水禀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行滨江地带建设,经过近二十几年的发展,建成了长达15公里、面积约60公顷的滨江景观休闲带,滨江地带成为人们休闲、健身、娱乐、社交等活动的重要场所。但由于受“经济水平、技术手段、思想意识”的约束,合川滨江景观也存在着“生态性考虑不足、配套设施欠缺、特色不明显”等问题。本文从城市规划管理角度,运用文献调查的方法梳理合川滨水景观发展的历程,采用实地调研法发现合川滨水景观及规划管理现状问题,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总结滨水景观规划管理经验,提出在滨水景观的规划管理中要“强化意识、加强规划研究、实行全过程管理、建立相适应的规划管理体制”等规划管理措施和方法,以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发挥规划在城市滨水景观建设中的“引领性”作用。本文一共六个章节:第一章:讲述了研究起源,界定了相关概念,梳理了国内外研究动态,提出了本次研究的目的、内容、范围、方法和框架。第二章:分析了水对合川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梳理了合川及滨水景观发展历程,研究了合川滨水景观现状。第三章:从思想意识、规划编制、规划管理、体制制度及管理队伍等方面,对合川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管理的现状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第四章:对国内外先进地区滨水景观的规划管理案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合川滨水景观规划管理的启示和要求。第五章:针对合川滨水景观现状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从增强规划意识、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理顺规划管理体制、完善法律法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规划管理措施和办法。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归纳,对后继研究进行了展望。
万年香[3](2014)在《城市滨水风光带景观规划 ——以湘潭市沿江风光带为例》文中指出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环境和城市文化中最敏感的空间,它对与人类有着一种内在的、永恒的吸引力。对城市滨水地带进行合理开发建设,一方面可以改善滨水区沿岸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重塑具有城市特点的优美景观,从而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建设节约、和谐型小康社会的步伐。另一方面也能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近年来,滨水地区作为城市中极具活力的经济社会载体和独具吸引力的环境载体正成为全世界的规划设计和城市建设的热点。本文应用了文献分析、资料收集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相关专业书籍、期刊报纸以及文献的认真查阅,了解城市滨水风光带对城市居民休闲的重要影响和一些成功和典型的沿江风光带建设的案例。对滨水景观设计中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城市滨水景观的相关概念、景观构成、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等。分析了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注意的方法和原则。并且从体现滨水主题、巧妙利用地形、将当地文化融于设计中、营造丰富的植物景观效果等方面入手介绍了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点。强调生态设计和人文设计,重视景观与文化、设计环境、生命环境、美学形式以及生态功能的全面融合。让自然参与设计,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滨水区的自然过程和设计过程。同时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积淀,从而加深景观的历史文脉内涵,提高了水园林景观的艺术水平。最后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实例研究,以湘潭沿江风光带为例,将理论研究运用到其中,从总体规划构思、功能分区与详细设计以及相关配套设计等方面入手详细介绍了湘潭沿江风光带的景观设计的具体内容,以表现湘潭的历史文化与开阔的现代文化为主旨,突出湘潭名人优势,在和谐的山水风光中尽显人文气象,高标准建设。从案例中深刻体会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际意义。
潘俊[4](2011)在《三峡库区坝前水域船舶失控应急救援技术及防污措施》文中研究指明三峡库区成库后成为深水河段其水体更深、水面更宽、风浪更大,为尽可能最大限度救援失控船舶、防止水域污染、减少或避免失控船舶对于航道甚至大坝的危险,对三峡库区失控船舶应急救援的技术进行了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随着三峡库区航运事业的迅猛发展,库区船舶大型化趋势日趋明显,特别是原油进口量和液体化工品运量有了大幅度增长,但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风险和威胁也随之增加。据统计,三峡成库后每年发生船舶事故险情60-80件,累计遇险人员达5000多人。库区自然条件发生变化,水深加大,库区风浪加大,雾日增多,一旦在长江三峡库区这一“敏感水域”发生重大沉船死人事故,并沉入深水区,容易引发群死群伤的灾难性后果和重大船舶污染的风险,给国家和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船舶在航行途中,尤其在坝前水域,一旦发生断缆散队,或船舶失控险情,由于水深太大船舶无法抛锚,如何及时采取应急救援、救援拖轮应如何配备,如何把对库区污染减到最低是三峡库区新环境下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文第一章介绍论文研究背景、研究主要内容、介绍与本文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了库区现有的应急救援力量及防污应急设备的配备情况;第三章通过调查和查阅长江海事局多年船舶流和事故统计资料分析了船舶发生事故的特点;第四章给出了船舶失控分类与相应应急操作程序、根据现有的失控漂移模型加以改进并建立了三峡大坝坝前水域船舶失控运动模型,对其在不同风场条件下对其撞击大坝进行模拟判定并给出相应条件参数下的警戒距离范围,能够做到实时预报船舶是否会与大坝撞击并形成软件、给出了近坝水域的应急冲滩布置、及拖轮使用配备情况;第五章提出了船舶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建立的三峡库区坝前水域船舶失控应急救援技术将进一步完善水上救援技术的研究,为有关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对于三峡库区坝前水域过往船舶的驾驶以及帮助形成三峡库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救援体系和防止船舶污染应急设备及力量体系都有重大意义。
周菲[5](2007)在《船舶交通实态观测数据计算机处理系统》文中研究指明船舶交通实态观测是船舶交通调查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其基本目的在于搜集并统计分析船舶要素和船舶交通状态等船舶交通研究所需的基础数据,为改善船舶交通设施、制定交通法规、建立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和改善船舶交通状态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预测船舶交通的发展趋势积累数据资料。 传统的船舶交通实态观测方法主要有视觉观测、雷达观测和照相观测三种,观测数据的处理以人工处理为主,计算机分析处理为辅。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以及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快速性较差。本文在概述传统的船舶交通实态调查和数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IS信息的新的船舶交通实态调查方法,并建立了基于雷达观测和AIS观测的船舶交通实态观测数据计算机处理系统。通过岸基AIS台站接收水域内所有安装AIS设备的船舶信息,以获取船名、国籍、船舶种类和吨级等船舶静态信息,以及船位、航向和航速等实时动态信息,所获取得信息具有信息完整、真实可靠的显着优点,而且观测简单,观测数据经必要的格式转换可直接供船舶交通实态观测数据计算机处理系统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本系统采用一般程序使用的窗口框架,对各船舶交通实态项目进行统计分析时,通过对话框与用户进行交互,根据用户需求对雷达观测数据或AIS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显示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根据用户需求显示水域内所有的总体船舶航迹分布情况,或单独显示某方向的船舶航迹分布情况,并且可以统计任意门线上任意间隔的总体或单方向航迹分布情况;显示观测水域内任意单位区域的船舶密度分布情况,并用数字、纹理或不同阴影等显示不同的船舶密度情况;采用饼图或直方图的形式显示船舶种类和船籍分布等,同时系统将自动检验某些观测项目的分布规律,并给出相应参数的特征值。本系统可有效地提高船舶交通实态观测数据处理工作的效率,以及统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船舶交通研究提供快速、完整、客观真实、准确可靠的船舶交通实态统计资料。
李忠奎[6](2001)在《未来水世界——国外水运交通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文中提出当今世界正兴起的一场新技术革命,将导致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出现,传统产业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是新技术革命引起产业结构变化,对货源和货运量产生影响;二是新技术向交通部门渗透,促使交通运输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交通运输必将经历一次深刻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交通运输业采用新技术成果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这种技术上的革命也必将对21世纪的水运交通业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二、未来水世界——国外水运交通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未来水世界——国外水运交通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BIM技术的南宁市心圩江污水处理厂运维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
1.3 理论基础 |
1.3.1 运维管理的定义与内容 |
1.3.2 BIM技术的概念与特点 |
1.3.3 基于BIM技术的运维管理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南宁市心圩江污水处理厂BIM运维管理的需求分析 |
2.1 南宁市心圩江污水处理厂现状分析 |
2.1.1 污水处理厂概述 |
2.1.2 污水处理厂在运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2.2 在污水处理厂中运用BIM技术运维管理的目的与优势分析 |
2.2.1 目的分析 |
2.2.2 优势分析 |
2.3 在污水处理厂中BIM技术运维管理的运用需求分析 |
2.3.1 空间管理 |
2.3.2 安全管理 |
2.3.3 能耗管理 |
2.3.4 资产管理 |
2.3.5 设备管理 |
2.3.6 生产管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BIM技术的污水处理厂运维管理架构设计 |
3.1 BIM技术在工程项目运维阶段应用的关键技术 |
3.1.1 运维模型建立 |
3.1.2 信息集成 |
3.1.3 运维系统平台研发 |
3.2 基于BIM技术的污水处理厂运维管理架构分析 |
3.2.1 设计思路 |
3.2.2 系统构建目标 |
3.3 基于BIM技术的污水处理厂运维管理架构设计 |
3.3.1 总体设计 |
3.3.2 架构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BIM技术的污水处理厂运维管理应用与效果评价 |
4.1 基于BIM技术的污水处理厂运维管理应用 |
4.1.1 建立模型 |
4.1.2 运维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 |
4.2 基于BIM技术的污水处理厂运维管理应用效果评价 |
4.2.1 评价指标的构建 |
4.2.2 计算评价指标权重 |
4.2.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效果评价 |
4.2.4 基于BIM技术的污水处理厂运维管理应用效果总结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合川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源起 |
1.1.1 我国发展形势的迫切要求 |
1.1.2 本人工作经历的思考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城市滨水景观 |
1.2.2 城市规划管理 |
1.2.3 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管理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4 研究目的、内容、范围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范围 |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2 合川城市滨水景观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
2.1 水对合川城市的重要性 |
2.1.1 概述 |
2.1.2 城市选址与水的关系 |
2.1.3 水对合川城市的重要作用 |
2.2 合川城市及滨水景观发展历程 |
2.2.1 民国以前 |
2.2.2 民国时期 |
2.2.3 解放后~设市前 |
2.2.4 设市后至今 |
2.3 合川城市滨水景观现状 |
2.3.1 亲水性不够 |
2.3.2 绿化开敞空间体系不完善 |
2.3.3 道路交通系统性不强 |
2.3.4 风貌特色未彰显 |
2.3.5 与城市融合度不够 |
3 合川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管理问题及成因探究 |
3.1 重视程度须增强 |
3.1.1 城市决策层重视不够 |
3.1.2 规划管理层重视不够 |
3.1.3 市民意识不够 |
3.2 规划编制水平有待提升 |
3.2.1 系统不完善 |
3.2.2 针对性不强 |
3.2.3 深度不足 |
3.2.4 技术控制导则缺乏 |
3.2.5 公众参与不足 |
3.3 规划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
3.3.1 重审批轻管理 |
3.3.2 规划修改频繁 |
3.3.3 执法监督力度不够 |
3.4 规划管理体制不够顺畅 |
3.4.1 项目模式对规划的“肢解” |
3.4.2 多部门多头管理 |
3.4.3 监督渠道单一 |
3.4.4 规划资金投入不足 |
3.5 法规制度须进一步完善 |
3.5.1 管理权限设定交叉 |
3.5.2 执法主体不清 |
3.5.3 处罚细则不明 |
3.5.4 执法体制不顺 |
3.6 专业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
3.6.1 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
3.6.2 规划管理经验不足 |
3.6.3 规划管理手段和技术落后 |
4 国内外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管理案例研究 |
4.1 芝加哥湖滨景观规划管理 |
4.1.1 概述 |
4.1.2 规划管理特点 |
4.1.3 对合川的启示 |
4.2 宁波滨江景观规划管理 |
4.2.1 概述 |
4.2.2 规划编制及实施 |
4.2.3 对合川的启示 |
4.3 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滨水景观规划管理 |
4.3.1 概述 |
4.3.2 规划管理特点 |
4.3.3 对合川的要求和启示 |
5 合川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管理对策及思考 |
5.1 增强对滨水地区重视程度 |
5.1.1 纳入“区级”战略 |
5.1.2 作为重点规划管理 |
5.1.3 加强规划宣传 |
5.2 提高规划编制水平 |
5.2.1 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
5.2.2 完善规划编制体系 |
5.2.3 制定规划技术导则 |
5.2.4 加强规划设计管理 |
5.2.5 强化规划公众参与 |
5.3 加强规划实施管理 |
5.3.1 强化规划全过程管理 |
5.3.2 严格规划修改管理 |
5.3.3 严格规划监督执法 |
5.4 理顺规划管理体制 |
5.4.1 整合相关资源 |
5.4.2 提升规划地位 |
5.4.3 健全管理机构 |
5.4.4 发挥监督作用 |
5.4.5 加大规划资金投入 |
5.5 完善法律法规 |
5.5.1 启动国家层面法规修改 |
5.5.2 整合重庆市级层面法规规章 |
5.5.3 统筹执法体制 |
5.6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
5.6.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5.6.2 更新规划理念 |
5.6.3 创新规划方法和技术手段 |
6 结语 |
6.1 研究重点 |
6.2 研究结论 |
6.3 后续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城市滨水风光带景观规划 ——以湘潭市沿江风光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 |
1.2.1 城市水系与城市滨水区 |
1.2.2 景观和城市景观 |
1.2.3 城市公园与城市滨水风光带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4.1 景观美学 |
1.4.2 景观生态学 |
1.4.3 游憩学理论 |
1.4.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6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6.1 研究方法 |
1.6.2 技术路线 |
2 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探析 |
2.1 城市滨水景观的特征与分类 |
2.1.1 城市滨水景观的特征 |
2.1.2 城市滨水景观的分类 |
2.2 城市滨水景观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
2.2.1 城市滨水景观规划指导思想 |
2.2.2 城市滨水景观规划原则 |
2.3 城市滨水景观总体规划与布局 |
2.3.1 城市滨水景观总体规划的研究内容 |
2.3.2 城市滨水景观总体规划布局要点 |
2.4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
2.4.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 |
2.4.2 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方法 |
2.5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要点 |
2.5.1 体现滨水主题特征 |
2.5.2 巧妙地利用地形 |
2.5.3 将建筑和雕塑造型设计与当地文化和地方特色相结合 |
2.5.4 营造丰富的植物景观效果 |
3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典型案例分析及经验借鉴 |
3.1 黑龙江伊春滨河景观规划 |
3.1.1 项目概况 |
3.1.2 规划构思 |
3.1.3 景观系统规划 |
3.1.4 绿化设计 |
3.2 海口美舍河滨河地带景观设计 |
3.2.1 项目概况 |
3.2.2 设计理念 |
3.2.3 功能布局结构 |
3.3 江苏淮安市古黄河生态环境景观规划 |
3.3.1 项目概况 |
3.3.2 规划理念 |
3.3.3 功能结构布局 |
3.4 加拿大格兰威尔岛更新改造规划 |
3.4.1 项目概况 |
3.4.2 规划构思 |
3.4.3 景观系统规划 |
3.5 对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启示 |
3.5.1 规划理念 |
3.5.2 功能分区 |
3.5.3 景观系统构建 |
3.5.4 景观设计 |
4 湘潭沿江风光带景观规划设计 |
4.1 项目概况与现状分析 |
4.1.1 项目概况 |
4.1.2 现状分析 |
4.2 规划原则 |
4.2.1 空间上的统一性 |
4.2.2 环境上的生态性 |
4.2.3 尺度上的适宜性 |
4.3 规划理念与总体构思 |
4.3.1 规划理念 |
4.3.2 总体构思 |
4.4 规划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
4.4.1 规划总体布局 |
4.4.2 功能分区 |
4.5 主要节点方案设计 |
4.5.1 湘华广场 |
4.5.2 德华广场 |
4.5.3 尊华广场 |
4.5.4 九华广场 |
4.5.5 九帆园 |
4.5.6 九观园 |
4.5.7 九悟园 |
4.5.8 九梦园 |
4.5.9 九歌园 |
4.6 相关配套设计 |
4.6.1 道路设计 |
4.6.2 植物种植设计 |
4.6.3 环境设施设计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三峡库区坝前水域船舶失控应急救援技术及防污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安全技术领域 |
1.3.2 水上安全技术领域 |
1.3.3 船舶污染应急处置措施领域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三峡库区应急救援现状 |
2.1 库区应急救援力量及防污应急设备配置情况 |
2.1.1 船舶应急救援力量配置情况 |
2.1.2 防污染应急救援力量配置情况 |
2.1.3 库区应急救援面临的问题 |
2.2 本章小节 |
第3章 三峡库区通航环境安全状况与事故分析 |
3.1 库区通航环境情况 |
3.1.1 航道 |
3.1.2 水文 |
3.1.3 气象条件 |
3.2 船舶流量状况 |
3.3 库区险情情况 |
3.3.1 库区水上交通事故险情情况 |
3.3.2 库区船舶污染险情情况 |
3.4 本章小节 |
第4章 三峡库区坝前水域船舶失控应急救援技术 |
4.1 船舶失控分类与应急操作程序 |
4.1.1 动力系统失控、改向系统正常的应急操纵 |
4.1.2 改向系统失控、动力系统正常的应急操纵 |
4.1.3 动力、改向系统均失控的应急操纵 |
4.2 大坝防撞预报计算分析 |
4.2.1 船舶失控漂移运动模型简介 |
4.2.2 坝前水域船舶失控撞坝模型 |
4.2.3 防撞预报编程实现模拟 |
4.2.4 计算结果分析 |
4.3 坝前水域应急冲滩方法研究与布置 |
4.3.1 失控船舶应急冲滩常用技术方法 |
4.3.2 坝前水域船舶失控应急冲滩布置 |
4.4 应急拖轮操纵与运用技术研究 |
4.4.1 拖轮的分类 |
4.4.2 拖轮的操纵性 |
4.4.3 拖轮的使用 |
4.4.4 拖轮功率的计算 |
4.5 本章小节 |
第5章 三峡库区船舶污染应急措施 |
5.1 溢油应急处置技术 |
5.1.1 溢油围控 |
5.1.2 岸线溢油清除 |
5.2 散装液体化学品污染应急处理技术 |
5.2.1 挥发类散装化学品溢漏处理技术 |
5.2.2 漂浮于水面的散装化学品 |
5.2.3 溶于水的散装化学品 |
5.2.4 沉于水底的散装化学品 |
5.3 本章小节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主要研究成果 |
6.1.2 创新点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课题 |
三、大坝撞击预报判定计算软件编程关键代码 |
(5)船舶交通实态观测数据计算机处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1.1 船舶交通研究简介 |
1.1.2 船舶交通调查 |
1.1.3 船舶交通实态观测现状 |
1.1.4 本课题研究意义 |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2章 船舶交通实态观测 |
2.1 船舶交通实态观测目的 |
2.2 船舶交通实态观测内容 |
2.2.1 船舶资料 |
2.2.2 船舶宏观航行状态 |
2.2.3 船舶微观航行状态 |
2.3 船舶交通实态观测方法 |
2.3.1 传统的船舶交通实态观测方法 |
2.3.2 基于AIS的船舶交通实态观测方法 |
2.4 船舶交通实态统计分析 |
2.4.1 航迹分布 |
2.4.2 密度分布 |
2.4.3 速度分布 |
2.4.4 交通量 |
2.4.5 到达规律 |
第3章 船舶交通实态观测数据计算机处理系统 |
3.1 系统总体结构与功能 |
3.1.1 系统总体结构 |
3.1.2 主要功能 |
3.2 数据采集子系统 |
3.2.1 海图数据库 |
3.2.2 实态观测资料数据库 |
3.3 船舶航行状态统计子系统 |
3.3.1 船迹分布 |
3.3.2 密度分布 |
3.3.3 速度分布 |
3.3.4 交通量 |
3.4 船舶资料统计子系统 |
3.4.1 船舶种类分布 |
3.4.2 船舶吨级分布 |
3.4.3 船长分布 |
3.4.4 船籍分布 |
第4章 深圳东部水域船舶交通实态观测数据统计分析 |
4.1 深圳东部水域船舶交通实态观测简介 |
4.1.1 背景 |
4.1.2 观测时间 |
4.1.3 观测地点 |
4.1.4 观测方法 |
4.1.5 观测要素 |
4.2 深圳东部水域船舶交通实态观测数据统计分析 |
4.2.1 航迹分布 |
4.2.2 密度分布 |
4.2.3 速度分布 |
4.2.4 交通量 |
4.2.5 船舶种类分布 |
4.2.6 船舶吨级分布 |
4.2.7 船长分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致谢 |
研究生履历 |
四、未来水世界——国外水运交通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IM技术的南宁市心圩江污水处理厂运维管理研究[D]. 张锦萍. 广西大学, 2020(07)
- [2]合川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管理研究[D]. 刘海波. 重庆大学, 2015(06)
- [3]城市滨水风光带景观规划 ——以湘潭市沿江风光带为例[D]. 万年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03)
- [4]三峡库区坝前水域船舶失控应急救援技术及防污措施[D]. 潘俊. 武汉理工大学, 2011(09)
- [5]船舶交通实态观测数据计算机处理系统[D]. 周菲. 大连海事大学, 2007(01)
- [6]未来水世界——国外水运交通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J]. 李忠奎. 交通世界,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