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激素与尿路草酸钙结石(论文文献综述)
谢茂春,曹明德,戴英波,延敏博,王晋华,张豪,吴振杰[1](2022)在《在尿路结石患者中预测草酸钙结石列线图的建立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和应用个性化的列线图模型,探讨列线图预测尿路结石患者中草酸钙结石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9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资料,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基于建模组采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回归(Lasso)模型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选择草酸钙结石的最佳预测特征,根据最佳预测特征以列线图的形式构建预测模型。通过C指数、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别评估列线图的辨别力、校准和临床实用性,并基于验证组对外部验证进行评估。结果在LASSO模型中选择的最佳预测特征包括结石位置、甘油三酯(TG)和尿比重(SG)。将以上最佳预测特征和性别、年龄一起建立列线图模型后,建模组和验证组的C指数分别为0.706、 0.603,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辨别能力。校准曲线中标准曲线与预测校准曲线贴合良好,提示校正效果良好。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在草酸钙结石可能性阈值为31%时使用该列线图可以在临床上获益。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草酸钙结石,有助于筛选和早期识别草酸钙尿路结石的高危患者,对泌尿科医师进行临床治疗决策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海朝[2](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补肾化石汤抗肾结石形成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以草酸钙结石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明确补肾化石汤抗肾结石形成的药效;借助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得补肾化石汤抗肾结石形成的关键基因,进而预测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通过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草酸钙结石模型大鼠肾组织中关键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通过检测相关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进一步验证,以期系统阐释补肾化石汤抗肾结石形成的作用机制,为补肾化石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1.药效评价采用0.75%乙二醇+0.75%氯化铵水溶液自由饮水14天的方法复制草酸钙结石大鼠模型,分为造模后给药和提前给药的方式。以大鼠24h尿量、肾指数、血尿生化指标、肾组织氧化应激水平、肾组织草酸和钙水平、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水平及肾脏晶体沉积等作为评价指标,明确补肾化石汤对肾结石的治疗和预防作用。2.机制预测首先,利用TCMSP数据库及文献检索获得补肾化石汤八味中药的活性化合物及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同时,通过OMIM及Gene Cards数据库筛选与肾结石相关的疾病靶点,获得药物和疾病的交集基因。然后,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基因蛋白互作(PPI)网络,并运用Cytoscape3.7.2软件对PPI网络进行拓扑分析,根据degree值筛选得到核心交集基因。最后,借助DAVID 6.8在线分析工具对得到的核心交集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运用Omicshare在线分析工具对上述富集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3.在体验证建立草酸钙结石大鼠模型,利用qPCR技术检测肾组织雌激素信号通路关键基因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1,ESR1)、雌激素受体2(Estrogen receptor 1,ESR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leukemia 2,Bcl2)和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cell lymphoma 2-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m RNA表达情况;利用ELISA技术检测血清雌二醇(17β-estradiol,E2)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肾组织ESR1、ESR2、Nrf2、HO-1、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量,阐释补肾化石汤抗肾结石形成的潜在机制。结果1.补肾化石汤对肾结石有显着的治疗和预防作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尿量显着减少;肾指数,血清肌酐、尿素氮、钙、磷水平,尿液草酸和钙水平,肾组织草酸、钙、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显着升高,而血清镁水平及肾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显着降低;HE染色和Von kossa染色显示,肾脏晶体沉积面积显着增加,可见肾小管扩张及细胞水肿、脱落;TUNEL染色显示,肾小管上皮凋亡细胞指数显着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化石汤组大鼠24h尿量显着增加;此外,肾指数,血清肌酐、尿素氮、钙、磷水平,尿液草酸和钙水平显着降低,血清镁水平显着升高,肾组织草酸、钙、丙二醛水平显着降低而肾组织SOD水平显着升高;HE染色和Von kossa染色显示,补肾化石汤组肾脏晶体沉积面积显着减少,肾小管扩张及细胞水肿、脱落明显减轻;TUNEL染色显示,肾小管上皮凋亡细胞指数显着降低。2.网络药理学预测补肾化石汤抗肾结石形成的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获得补肾化石汤的相关作用靶点244个,肾结石的相关靶点1970个,取二者交集基因并构建PPI网络,利用Cytoscape3.7.2软件对此PPI网络进行拓扑分析,以degree值大于中位数2倍以上的节点作为核心交集基因,得到核心交集基因23个。GO功能富集分析(Top20)的结果主要涉及对雌二醇的反应和凋亡过程的调控功能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NOD样受体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及雌激素信号通路等。参考GO和KEGG富集结果及文献研究,推测补肾化石汤可能通过调节雌激素信号通路发挥抗肾结石形成的作用。3.在体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关键基因及通路与正常组比较,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清E2水平显着下调;而给予补肾化石汤后可显着上调肾结石大鼠血清E2水平。与正常组相比,qPCR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肾组织ESR1、ESR2、Bcl2、Nrf2及HO-1的m RNA水平显着下调,Bax的m RNA水平显着上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肾组织ESR1、ESR2、Bcl2、HO-1及细胞核中Nrf2的蛋白水平显着下调,Bax的蛋白水平显着上调;给予补肾化石汤治疗后能显着逆转肾结石大鼠肾组织中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异常表达。结论补肾化石汤通过调节雌激素信号通路,改善肾脏氧化应激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进而发挥抗肾结石形成的作用。
张杰[3](2020)在《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通过吸附miR-127-5p调控骨桥蛋白在草酸钠结晶肾损伤中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肾结石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而肾结石所导致的慢性肾脏病以及终末期肾病已成为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作为肾结石的早期表现,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肾结晶引起的肾损伤的方法。晶体诱导肾损伤病理形成和晶体物质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刺激有直接的关联,在晶体物质的刺激下,氧化应激的发生会引发肾小管较为明显的炎症反应,发生肾结石的风险也相应增加。近几年发展过程中,很多研究学者对代谢性疾病展开研究和分析,如果罹患泌尿系结石,那么发生代谢性疾病的可能性也明显增加,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结石有直接的关联。机体的微炎症状态、氧化应激的激活以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也会对肾结石发生产生影响,肾脏疾病的发病率进而增加,便会导致梗阻性肾病的发生。肾小管上皮细胞在晶体物质的刺激作用下,会分泌一些物质,其中最主要的物质就是骨桥蛋白,也就是OPN,进一步招募炎症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迁移到病变部位,从而加重结晶部位的炎症反应。结晶的形成是一种生物矿化的过程,骨桥蛋白参与这一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但调控骨桥蛋白分泌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其转录长度超过200nt,是非编码RNA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目前已被大量研究证实在多种人类疾病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从表观遗传学调控角度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但是仅有少数lnc RNA的功能和机制得到了充分的阐明。在肾脏病研究领域,目前已有很多关于lnc RNA的研究报道。本课题研究团队前期通过生物芯片筛选了OPN相关的lnc RNA基因表达谱,而lnc RNA的种属间保守性较差,通过小鼠样本研究得到的lnc RNA极为有限。为了进一步探究lnc RNA的生物学功能,我们重点关注了芯片数据中OPN相关lnc RNA MALAT1在草酸钠结晶肾损伤中的调控作用,以期从基因调控角度为临床防治结晶肾损伤提供指导依据。【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草酸钠诱导的结晶肾损伤中的表达变化,生物学功能及其潜在作用机制,为临床上草酸盐所致结晶性肾损伤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靶点。【方法】1.借助结晶肾损伤模型的构建,把草酸钠作为刺激物质,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刺激,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蛋白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以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草酸钠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体外模型中鉴定MALAT1的细胞定位,验证MALAT1及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水平。2.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MALAT1敲低细胞模型。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增殖活性、细胞粘附、凋亡诱导情况以探究MALAT1在草酸钠诱导的结晶肾损伤中的生物学功能。3.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探究MALAT1在草酸钠结晶肾损伤中调控骨桥蛋白的潜在机制。【结果】1.成功构建草酸钠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结晶肾损伤细胞模型并且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验证MALAT1在草酸钠结晶肾损伤细胞模型中表达上调。2.骨桥蛋白在草酸钠结晶肾损伤细胞模型中表达上调;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活力减弱,凋亡诱导增加,干扰MALAT1细胞增殖活力进一步减弱,加重凋亡诱导。3.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文献检索发现mi R-127-5p分别与MALAT1以及骨桥蛋白的3’UTR直接结合。4.在线lnc RNA与mi RNA数据库分析及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 R-127-5p介导MALAT1对骨桥蛋白的调控作用。5.mi R-127-5p抑制剂可部分逆转因干扰MALAT1所介导的骨桥蛋白低表达水平。【结论】通过体外构建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结晶肾损伤模型证实Lnc RNA MALAT1通过吸附mi R-127-5p调控骨桥蛋白并影响细胞增殖及黏附活性进而参与草酸钠结晶肾损伤的发生过程,能够为探究晶体刺激导致肾损伤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行性经验参考。
陈尚明[4](2020)在《基于临床资料及结石成分的干预措施对上尿路结石复发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上尿路结石形成危险因素及复发特征,探讨结石预防策略在上尿路结石复发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上尿路结石的61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URL、RIRS、PCNL、LL等手术治疗并获得结石标本,红外光谱法检测结石常规成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结石重金属成分含量。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结石位置、尿常规、尿培养、血压、血糖、血脂、血常规、影像学资料),入组人群随访1年,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实验组(干预组)与对照组(非干预组)。结果:本研究包含的上尿路结石中:1.男性患者(55.27%)多于女性患者(44.73%),且以中年患者(41-60岁)居多(56.73%)。结石位置分布以输尿管结石为主(52.35%),肾结石(47.65%)患者相对较少。肾结石患者合并症以尿路感染(54.85%)为主,输尿管结石患者合并症症以肾功能不全(60.96%)为主。2.结石成分以草酸钙类结石(81.85%)最多,其次为六水磷酸铵镁结石(7.46%)、无水尿酸结石(7.29%)、碳酸磷灰石(2.76%)。男性患者尿酸结石比例(8.5%)高于女性患者(5.8%),女性患者感染性结石(六水磷酸铵镁+碳酸磷灰石)比例(16.7%)高于男性患者(5.4%)。各年龄段结石成分均以一水草酸钙成分为主,16-40年龄段的六水磷酸铵镁结石比率(12.3%)显着高于其余年龄段。3.六水磷酸铵镁结石(78.3%)及碳酸磷灰石(70.6%)患者中合并尿路感染者比例最多,无水尿酸结石患者常合并尿路感染及肾功能不全。4.复发结石重金属成分检测,锶元素含量在六水磷酸铵镁结石(103.1 ug/g)中相对高于其它类型结石,无水尿酸结石(5.47ug/g)中含量相对较低;锌元素含量在两枚一水草酸钙结石中含量明显增高。5.干预组上尿路结石复发率(16.26%)显着低于非干预组上尿路结石复发率(29.52%)。结论:1.研究病例中,上尿路结石以草酸钙结石为主(81.85%),尿酸结石多见于男性患者,感染性结石多见于女性及41-60岁年龄段患者,肾结石患者并发尿路感染者多见,输尿管结石患者并发肾功能不全者较多。尿路感染患者中六水磷酸铵镁结石及碳酸磷灰石比例较高,尿路感染及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无水尿酸结石比例较高,重金属成分含量与结石成分分析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2.建立在患者临床资料及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基础上的预防策略,能有效降低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结石复发率。
赵颖祺[5](2020)在《怀化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单中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怀化地区114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性别、年龄、结石部位、结石成分成等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分析,初步得出该地区泌尿系结石的成分特征及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泌尿系结石的防治提供指导性的建议。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结石科1146例怀化地区的泌尿系结石标本,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测定结石的化学成分。通过SPSS22.0软件,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进行分析,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中女性患者(487例)较男性患者(659例)少,男女患者比例为1.35:1。40~69岁是泌尿系结石发病高峰年龄段,占比78.27%;其中在50~59岁年龄段,患者数最多,占比32.90%。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患病年龄的平均值为(53.01±12.38)岁。1146例泌尿系结石的患者,上尿路结石1102例(肾结石654例,占57.07%,输尿管结石448例,占39.09%),下尿路44例(膀胱结石36例,占3.14%,尿道结石8例,占0.70%);本次研究共检出单一成分结石373例,占比32.55%;单一成分结石中以无水尿酸为主,占比11.61%,其次一水草酸钙占比9.16%。混合成分结石773例,占比67.45%。以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结石为主,共计404例,占35.94%,其次为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结石,占13.53%。草酸钙类结石检出率最高899例(78.45%),其次是磷酸钙钙类,主要是碳酸磷灰石,检出362例(31.59%)以及尿酸类205例(17.89%)。其中感染性结石检出376例,占32.81%,在女性患者中更常见,占泌尿系结石女性患者总数的38.60%。结论:40~69岁年龄段是怀化地区泌尿结石患者的发病高峰年龄段,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多,上尿路结石明显多于下尿路结石。怀化地区泌尿结石中单一成分占比最高的无水尿酸,混合成分中占比最高的是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草酸钙类结石是泌尿系结石中最常见的结石。感染性结石在女性患者中更常见。根据该地区泌尿系结石的成分特征及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泌尿系结石的防治提供指导性的建议,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社会价值。
袁鹏[6](2020)在《山奈酚通过AR/NOX2通路抑制肾脏草酸钙结晶形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山奈酚对肾脏草酸钙结晶形成及草酸钙结晶性肾损伤的影响【目的】草酸钙结晶沉积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在肾脏草酸钙结晶形成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本部分研究旨在探讨山奈酚在草酸钙结晶性肾损伤以及肾脏草酸钙结晶沉积、形成中的意义。【方法】在小鼠实验中,我们首先通过腹腔注射乙醛酸来建立肾脏草酸钙结晶的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结晶模型组、溶剂对照组、低浓度(25mg/kg)山奈酚处理组、高浓度(50mg/kg)山奈酚处理组。对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及Pizzolato染色后观察肾脏内草酸钙结晶的形成;通过PAS染色、TUNEL荧光染色观察肾小管的损伤;通过IHC染色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OPN和CD44的表达水平;检测血清BUN、Cr及NGAL的表达水平。在HK-2细胞实验中,用一水草酸钙(COM)晶体及不同浓度的山奈酚处理细胞。将细胞根据不同处理方式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M晶体处理组、COM晶体+10μM山奈酚处理组、COM晶体+20μM山奈酚处理组及COM晶体+40μM山奈酚处理组。检测并评估各组细胞内乳酸脱氢酶、细胞凋亡量、晶体粘附作用及Caspase-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小鼠肾脏草酸钙结晶模型被成功建立。在结晶模型组中,肾脏草酸钙结晶数量,肾小管损伤程度,OPN、CD44蛋白的表达水平,血清BUN、Cr和NGAL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在山奈酚处理组中,以上指标的水平均明显低于结晶模型组;且山奈酚的处理浓度越高,降低程度越大。在HK-2细胞实验中,结果发现10、20及40μM山奈酚对细胞的增殖活性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另外,在COM晶体处理组中,细胞内乳酸脱氢酶水平、细胞凋亡坏死量、晶体粘附量、Caspase-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经山奈酚处理后,这些指标的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随着山奈酚的处理浓度增高而增加。【结论】山奈酚能够抑制草酸钙结晶的粘附、沉积以及改善草酸钙结晶性肾损伤,对减少肾脏内草酸钙结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山奈酚可能具有潜在的抑制草酸钙肾结石形成的药理作用及应用价值。第二部分山奈酚通过调节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抑制肾脏草酸钙结晶形成及肾损伤的作用研究【目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在草酸钙结晶性肾损伤和肾脏草酸钙结晶形成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部分研究将进一步探讨山奈酚通过调节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减少肾脏草酸钙结晶形成及结晶性肾损伤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首先,通过IHC染色评估小鼠肾脏组织中NOX2、i NOS、NFk B-P65、MCP-1及F4/80的表达水平。接着检测组织内ROS、H2O2、MDA、GSH及SOD的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组织中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在HK-2细胞实验中,细胞经不同处理后,分别检测细胞内ROS、H2O2、MDA、GSH、SOD及相关炎症因子的水平。另外,经COM晶体及山奈酚处理后,检测细胞内NOX2及其同源物的表达。进一步利用WB技术检测细胞内MCP-1、i NOS及NFk B-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小鼠实验中,结果表明相比于正常对照组,结晶模型组中肾脏组织内NOX2、i NOS、NFk B-P65、MCP-1及F4/80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相比于结晶模型组,山奈酚处理组中这些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少,且山奈酚浓度越高,其改变程度越大。另外在结晶模型组中,组织ROS、H2O2、MDA、IL-1β、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GSH、SOD、IL-10、IL-4和Arg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在山奈酚处理组中,以上这些指标的水平均发生逆转性改变,且改变程度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在HK-2细胞实验中,经COM晶体刺激后细胞内ROS、H2O2及MD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多,GSH及SOD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少。但经山奈酚处理后,这些指标的水平均呈现逆转性改变,且山奈酚的处理浓度越高,其改变程度越大。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证实经山奈酚处理后NOX2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其它同源物。另外,经山奈酚处理后细胞内IL-1β、IL-6、TNF-α、NFk B-P65、MCP-1及i NOS的表达明显下降,而IL-10、IL-4及Arg1的表达明显上升。【结论】山奈酚可减轻肾脏内草酸钙结晶诱导的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并进一步抑制草酸钙结晶性肾损伤以及草酸钙结晶在肾脏内的形成。第三部分山奈酚通过调控AR/NOX2信号通路减少肾脏草酸钙结晶形成及肾脏氧化炎症损伤的作用研究【目的】雄激素受体(AR)介导的相关通路在草酸钙肾结石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山奈酚通过调控AR/NOX2的信号通路抑制肾脏草酸钙结晶形成、草酸钙结晶性肾脏氧化炎症损伤的作用及其具体机制。【方法】在小鼠实验中,通过皮下注射丙酸睾酮诱导肾脏AR的高表达;同时在细胞实验中,通过双氢睾酮(DHT)刺激诱导HK-2细胞AR的高表达,并进一步评估山奈酚对组织与细胞中AR表达的影响。其次,将COM晶体与山奈酚处理HK-2细胞后,通过荧光染色评估AR与NOX2的表达,以及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法(Ch IP)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评估AR与NOX2在细胞内的相关作用及AR调控NOX2表达的具体机制。最后通过一系列体内外实验,观察山奈酚通过调节AR/NOX2通路对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草酸钙结晶性肾损伤以及草酸钙结晶粘附与沉积的影响。【结果】首先,体内外实验结果均证实了山奈酚具有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AR表达的作用。其次,经COM晶体和DHT处理HK-2细胞后,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R与NOX2的表达均明显增加,而同时经山奈酚处理后,AR和NOX2的表达均明显下降。Ch IP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表明AR可直接结合在NOX2上游的启动子区域并促进NOX2的转录表达,而山奈酚可通过抑制AR减少NOX2的表达。另外,进一步的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AR高表达后,组织或细胞上的草酸钙结晶粘附、沉积量,组织或细胞的损伤程度,OPN和CD44的表达水平,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水平均显着增多;但经山奈酚处理后,以上结果均发生相反性改变,且改变程度与山奈酚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山奈酚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AR的表达。同时山奈酚经AR/NOX2途径减轻肾脏内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进而改善草酸钙结晶性肾损伤及肾脏草酸钙结晶的沉积与形成。山奈酚具有治疗与预防草酸钙肾结石的潜在价值。
马登辉[7](2020)在《小儿泌尿系结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描述西藏地区小儿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特征及成分特点,了解该地区小儿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成分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本地区小儿泌尿系结石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的93例藏族小儿尿路结石患者及同一时期我院收治的93例非尿路结石患儿进行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描述93例藏族小儿泌尿系结石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结石成分特点,找到该地区小儿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成分并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1.结石组一般情况:93例藏族尿路结石小儿的平均年龄是8.11±3.85岁(0.42~13.58岁),男女比例为:1.63:1(57/36)。其中肾结石60例(64.5%),输尿管结石21例(22.6%),膀胱结石8例(8.6%),尿道结石4例(4.3%)。本组藏族患儿中64例(68.8%)为单一成分的结石,剩余29例(31.2%)患儿结石标本为混合成分结石。其中单纯草酸钙52例(55.91%),单纯尿酸铵结石10例(10.75%),单纯磷酸镁铵结石2例(2.15%),草酸钙合并碳酸磷灰石混合成分结石21例(22.58%),草酸钙结石并尿酸铵结石5例(5.38%),草酸钙合并尿酸结石3例(3.23%),本组结石标本中含草酸钙成分结石在所有结石中占87.10%。本组患儿中单一成分结石最多见的是草酸钙结石(81.25%),而本组患儿中混合结石均为含草酸钙成分的混合物(100%)且以草酸钙合并碳酸磷灰石为主。发现藏族小儿结石好发于学龄期(6~11岁)的患儿(39.13%),在青春期以前随着年龄的增长结石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本组患儿中单纯草酸钙结石其所占的比例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上尿路结石于各年龄组中均为最常见的结石且其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而下尿路结石比例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2.危险因素分析:结石组及对照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组间比较均衡性较好。组间对比海拔分布,血钾浓度,血钠浓度,血钙浓度,血氯浓度,血磷浓度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钙,高血钠,高血氯是藏族小儿泌尿系结石草酸钙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而高血磷其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1.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居民以藏族为主,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与内地汉族有较大区别。藏族泌尿系结石患儿有其特殊的临床特点及结石成分特点。本研究藏族尿路结石小儿的平均年龄是8.11±3.85岁,男女比例为1.63:1。结石以单一成分为主占68.8%且单一成分结石最多见的为草酸钙结石(81.25%),而本组中混合成分结石均是草酸钙混合物(100%)且以草酸钙合并碳酸磷灰石为主。本组结石标本中含草酸钙成分结石在所有结石中占87.10%。发现藏族小儿结石好发于学龄期(6~11岁)的患儿(39.13%),在青春期以前随着年龄的增长结石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本组患儿中单纯草酸钙结石其所占的比例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上尿路结石于各年龄组中均为最常见的结石。2.本研究藏族小儿泌尿系结石主要成分为草酸钙结石(55.91%)。高血钙,高血钠,高血氯是藏族小儿泌尿系结石草酸钙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而高血磷其发病的保护因素。
李进,成放群,胡杰彬,吴继林,郭韪,晏锡泉,龙永其,卢强,蒋宏毅[8](2020)在《长株潭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使用红外光谱法分析长株潭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的构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结石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株洲市中心医院、湘潭市中心医院三市本地区居民经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及开放手术取得的尿路结石标本各100例共300例,分析结石标本的化学成分与临床特征。结果 300例中,男∶女为2.03∶1.00;单纯性结石15例,其中最多单一结石成分为尿酸结石11例(3.66%);混合性结石285例,其中一水草酸钙结石+二水草酸钙结石124例(41.33%),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二水草酸钙83例(27.67%)。草酸钙结石最多,占77.3%,感染性结石占16%。含草酸钙、感染性结石在上尿路结石中的比例(64.7%和13.0%)高于下尿路结石(12.7%和3.0%)。结论 长株潭地区泌尿系患者结石以混合型为主,结石成分以草酸钙为主,高发年龄50~69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薛宁宙[9](2020)在《青岛地区尿石症住院患者结石成分的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泌尿系结石简称尿石症,分布于肾、输尿管、膀胱、尿道任何部位,其中以上尿路结石较为常见,临床表现因结石部位不同存在差异性。尿石症病因复杂,常见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饮食习惯、职业差异等,且存在明显的地域、个体差异性,因此增加临床治疗难度。结石成分分析是尿石症患者个体化治疗的前提,能评估机体代谢情况,制定结石预防方案,但是在青岛地区尿石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较少。目的:收集539例来自青岛市市立医院的尿石症患者的结石成分结果及其基本信息,研究青岛地区尿石症发病的性别、年龄、部位的差异;分析青岛地区尿路结石成分构成,探讨结石成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结石部位的关系,为青岛地区尿石症的个体化治疗及针对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10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的青岛地区尿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经皮肾镜、输尿管镜、腹腔镜、开放手术、药物排石方式共取得结石标本53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有关检查,运用红外光谱法记录住院患者结石成分。查阅患者一般资料,找出结石患者性别、年龄、结石部位和结石化学成分的关系,分析青岛地区泌尿系结石发生的流行病学情况,为临床制定有效的个体化治疗及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本研究539例青岛地区尿石症患者中,平均年龄49.6岁,男、女发病高峰年龄段均为50-59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患者比值为1.96:1。其中上尿路结石497例,平均患病年龄为(48.57±13.31)岁,下尿路结石41例,平均患病年龄为(62.49±18.45)岁,下尿路结石患者年龄大于上尿路结石患者,且下尿路结石在男性患者中的占有比较女性高。本研究539例患者中,单纯性结石256例,占47.50%,混合性结石占52.50%;单纯性结石中结石成分前两位为:草酸钙和尿酸,分别占69.14%和24.61%;而混合性结石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草酸钙+碳酸磷灰石(74.91%)、草酸钙+尿酸(18.37%),以草酸钙结石为主;而总的泌尿系结石成分统计得出,含有草酸钙成分的病例数为451例,含有碳酸磷灰石成分的结石有229例,分别占:83.67%和42.49%,其在50-59岁年龄段发病达高峰,随之呈下降趋势。含有尿酸成分的尿路结石共121例,占总例数的22.45%,较全国水平高,且多发病于下尿路,其在39岁年龄以下年龄段病例数仅为12例,而在40岁之后尿酸结石的发病呈上升趋势,70岁后趋于平缓。女性患者患有磷酸镁铵的比例较男性高。结论:1.青岛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以含草酸钙成分结石为主;,混合结石中主要成分为草酸钙+碳酸磷灰石;2.青岛地区尿石症整体发病高峰在50-59岁年龄段;3.男女患病比为1.96:1;4.青岛地区上尿路结石居多,且上尿路结石的平均发病年龄较下尿路小;5.尿酸结石的发病率较全国水平高,好发于下尿路,且以中老年患者居多;6.磷酸镁铵成分为主型的尿路结石女性发病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曾星凯[10](2019)在《郴州某县农村居民中尿石症与骨密度相关性的抽样调查》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郴州市某县农村居民行尿石症和骨密度调查,了解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可能为尿石症高危人群的筛查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县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8个自然村的340名常住居民。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生活习惯、B超检查尿石症患病率、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情况及抽血检查血生化及骨代谢标志物,分析尿石症患病率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1)8个村340名村民中B超确诊结石33例,患病率为9.71%;其中男性135例,结石患病率14.07%;女性205例,结石患病率6.83%。男性结石患病率高于女性结石患病率(χ2=4.875,P=0.038)。(2)女性绝经前结石患病率为3.45%,绝经后结石患病率8.16%,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3,P=0.228)。<50岁男性结石患病率为14.00%,≥50岁男性结石患病率为14.12%,患病率无明显差异(χ2<0.001,P=0.985)。(3)结石组25羟基维生素D(33.46±11.14)显着高于非结石组25羟基维生素D(28.75±9.06)(P=0.006);结石组血清碱性磷酸酶(77.67±19.81)与非结石组血清碱性磷酸酶(73.64±2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4);结石组β胶原降解产物(0.43±0.15)与非结石组β胶原降解产物(0.37±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结石组总I型原胶原N端前肽(64.93±25.60)与非结石组总I型原胶原N端前肽(56.77±24.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4)绝经后女性及≥50岁男性组:骨质正常组结石患病率11.11%,低骨密度组结石患病率13.08%,骨质疏松组结石患病率6.25%;三组之间结石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40,P=0.31)。绝经前女性及<50岁男性组:骨密度在同龄人范围内组结石患病率7.84%,骨密度低于同龄人组结石患病率16.67%,两组结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8,P=0.45)。(5)尿石症危险因素回归分析显示,25羟基维生素D是尿石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3,95%CI:1.319.00)。结石组25羟基维生素D(33.46±11.14)显着高于非结石组25羟基维生素D(28.75±9.06)(P=0.006)。结论:(1)郴州某县农村居民尿石症与骨密度无显着相关性,骨密度异常患者可能不是尿石症高危人群。(2)25羟基维生素D是尿石症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25羟基维生素D增高尿石症发病风险可能增加。
二、性激素与尿路草酸钙结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性激素与尿路草酸钙结石(论文提纲范文)
(1)在尿路结石患者中预测草酸钙结石列线图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统计分析 |
结果 |
一、患者特征 |
二、特征选择 |
三、列线图的建立 |
四、列线图的验证 |
五、列线图的应用 |
讨论 |
(2)基于网络药理学补肾化石汤抗肾结石形成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实验一 补肾化石汤对草酸钙结石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
1 研究材料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小结 |
实验二 补肾化石汤对草酸钙结石模型大鼠的预防作用 |
1 研究材料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小结 |
实验三 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补肾化石汤抗肾结石形成的作用机制 |
1 研究材料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小结 |
实验四 补肾化石汤抗肾结石形成的在体机制验证 |
1 研究材料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小结 |
讨论 |
1 中医对肾结石的认识 |
2 补肾化石汤组方的分析 |
3 补肾化石汤药效学评价 |
4 网络药理学结果分析 |
5 验证结果分析 |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雌激素抑制肾草酸钙结石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通过吸附miR-127-5p调控骨桥蛋白在草酸钠结晶肾损伤中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MALAT1在草酸钠结晶肾损伤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MALAT1调控草酸钠结晶肾损伤过程中的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附录 |
文献综述 长链非编码 RNA 在肾脏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以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4)基于临床资料及结石成分的干预措施对上尿路结石复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内容与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4 讨论 |
4.1 本研究组临床资料与结石形成的关系 |
4.2 结石成分分析与结石形成的关系 |
4.3 结石个体化治疗及预防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写对照 |
致谢 |
(5)怀化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单中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1.1 诊断标准 |
1.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1.1.3 收集方法 |
1.2 红外光谱结石成分分析 |
1.2.1 所用仪器、试剂 |
1.2.2 红外光谱成分分析原理 |
1.2.3 红外光谱结石成分分析方法 |
1.2.4 部分结石成分分析红外光谱检测报告单 |
1.3 统计学处理 |
2.结果 |
2.1 泌尿系结石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 |
2.2 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部位分布情况 |
2.2.1 结石部位与性别的分布 |
2.2.2 结石部位与年龄的分布 |
2.3 怀化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构成 |
2.3.1 泌尿系结石成分与年龄分布 |
2.3.2 泌尿系结石成分与性别的分布 |
2.3.3 泌尿系结石成分与结石部位的分布 |
2.3.4 感染性结石的分布 |
3.讨论 |
3.1 泌尿系结石的部位差异 |
3.2 泌尿系结石的性别差异 |
3.3 泌尿系结石的年龄差异 |
3.4 怀化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特征 |
3.5 泌尿系结石的预防 |
4.结论 |
5.本研究的意义和局限性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6)山奈酚通过AR/NOX2通路抑制肾脏草酸钙结晶形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山奈酚对肾脏草酸钙结晶形成及草酸钙结晶性肾损伤的影响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山奈酚通过调节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抑制肾脏草酸钙结晶形成及肾损伤的作用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山奈酚通过调控AR/NOX2信号通路减少肾脏草酸钙结晶形成及肾脏氧化炎症损伤的作用研究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综述 性激素及其受体与肾结石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7)小儿泌尿系结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技术方法 |
2.3 结石成分分类 |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
3.结果 |
3.1 结石组一般情况 |
3.2 危险因素分析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小儿泌尿系结石的病因研究及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8)长株潭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测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结石成分分析情况 |
2.2 各类结石总体情况和不同性别的分布情况 |
2.3 结石成分的平均年龄情况 |
2.4 尿路部位分布和结石成分 |
2.5 结石成分与CT值 |
3 讨论 |
(9)青岛地区尿石症住院患者结石成分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前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纳入、排除标准 |
2.3 仪器与设备 |
2.4 操作步骤 |
2.5 统计分析 |
(三)结果 |
3.1 尿石症患者在年龄、性别、部位分布情况 |
3.1.1 男女患病比及平均年龄 |
3.1.2 结石部位及构成比 |
3.1.3 不同结石部位平均患病年龄 |
3.1.4 不同结石部位性别构成比 |
3.1.5 年龄、性别与结石部位的分布情况 |
3.2 结石成分构成及在年龄、性别、部位分布情况 |
3.2.1 结石成分分析及构成比 |
3.2.2 结石含有成分构成比 |
3.2.3 结石成分的性别分布 |
3.2.4 结石成分的部位分布 |
3.2.5 结石成分的年龄分布 |
(四)讨论 |
4.1 青岛地区尿路结石患者性别比例 |
4.2 青岛地区尿路结石发病与年龄的关系 |
4.3 青岛地区尿路结石与解剖的关系 |
4.4 青岛地区尿路结石成分分析 |
4.5 青岛地区泌尿系结石防治 |
4.6 不足之处 |
(五)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泌尿系结石与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郴州某县农村居民中尿石症与骨密度相关性的抽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方案 |
2.2 研究内容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3.2 尿石症患病率与骨密度 |
3.3 尿石症危险因素回归分析 |
3.4 各村尿石症患病率与水质、土壤结果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调查对象的生活与环境差别分析 |
4.2 尿石症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
4.3 尿石症与 25 羟基维生素 D |
4.4 尿石症高患病率与当地环境相关性分析 |
4.5 饮食原因分析及相关预防措施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特发性高钙尿症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性激素与尿路草酸钙结石(论文参考文献)
- [1]在尿路结石患者中预测草酸钙结石列线图的建立与应用[J]. 谢茂春,曹明德,戴英波,延敏博,王晋华,张豪,吴振杰.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01)
- [2]基于网络药理学补肾化石汤抗肾结石形成的机制研究[D]. 刘海朝.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通过吸附miR-127-5p调控骨桥蛋白在草酸钠结晶肾损伤中的机制研究[D]. 张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5)
- [4]基于临床资料及结石成分的干预措施对上尿路结石复发的影响[D]. 陈尚明.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怀化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单中心研究[D]. 赵颖祺. 吉首大学, 2020(02)
- [6]山奈酚通过AR/NOX2通路抑制肾脏草酸钙结晶形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袁鹏.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7]小儿泌尿系结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 马登辉. 西藏大学, 2020(02)
- [8]长株潭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及临床应用[J]. 李进,成放群,胡杰彬,吴继林,郭韪,晏锡泉,龙永其,卢强,蒋宏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0(15)
- [9]青岛地区尿石症住院患者结石成分的调查与分析[D]. 薛宁宙.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10]郴州某县农村居民中尿石症与骨密度相关性的抽样调查[D]. 曾星凯. 南华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