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中国邮政财务管理的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关则霖[1](2021)在《中国邮政广东分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研究》文中认为
韩健鹏[2](2021)在《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不仅对其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对于一国的金融体系、乃至总体经济的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我国主流商业银行的主要分类情况,将商业银行按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进行分类研究。在对以往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首次将模糊理论引入研究,发展出增强型Russell超效率DEA模型,即考虑模糊数的非径向超效率DEA模型。通过增强型Russell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分别进行测度,从负债效率、资本效率、人力资源效率、金融科技效率以及规模效率等多个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进行测度及比较研究,并对其宏观、微观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从多个角度提出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建议。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我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银行效率理论及目前国内外对银行效率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对现有研究的特点与不足进行分析,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法,首次引入模糊理论,建立增强型Russell超效率DEA模型;二是通过增强型Russell超效率DEA模型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总体情况进行测度,得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总体状况,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三是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别分析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监管政策、货币增长率、银行业市场结构、盈利能力、成本管理、风险控制、资产质量、资产规模、公司治理、产权结构等因素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四是从负债效率、资本效率以及其他资源效率三个角度对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经营效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在目前如市场占有率、货币政策、监管政策等外部环境以及金融科技、数字技术等新兴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在三类商业银行中,股份制银行具有最优的发展潜力。城市商业银行无法超越股份制银行,但其在一定时期内,可通过其自身特有的优势赶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但从长期角度来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仍较城市商业银行更具备发展潜力;二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的下降,即其垄断地位的下降,对其经营效率的提升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同时,提出加强科技创新,将各类业务有效与科技结合,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不断提高资产质量,积极推进业务多元化均衡发展,稳健提升经营效率,优化产权结构,完善商业银行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价格体系,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角度提出进一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策略。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通过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我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效率测度方面,以定量分析法确定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值,通过增强型Russell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进行测度,并进行比较分析。在影响因素分析方面,通过定性分析法确定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然后,采用定量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对其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从理论层面的角度来看,本文主要运用了经济学、货币金融学、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数据包络分析理论、经济效率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概念与方法,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进行深入剖析与研究,发现从负债效率、资本效率和其他资源效率三个维度考察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最能充分体现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的真实情况。在综合运用上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从我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性的现实情况出发,并基于我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在其经营发展中所面临的不同问题与挑战以及宏观经济状况的变化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性的现实情况,从多个维度研究并分析了我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负债效率、资本效率和其他资源效率的现实情况与内在差异。
余丹妮[3](2020)在《国有银行执行惠农政策的优化研究 ——基于龙县案例》文中指出“三农”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一直都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倍受各方面的关注。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发展农村经济,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银行的有力支撑。不管是国务院“一号文件”,或是银行监管文件,均对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做出了要求,特别是对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银行要强化服务三农工作做出了具体要求。国有银行作为金融经济的核心,其本身的公共性也要求国有银行承担起服务三农工作的重任。国有银行参与惠农政策执行,具有政策性动因和商业性动因,是其社会责任的体现,具有特殊性和必然性。国有银行本身具有资金雄厚、网点覆盖广、乡镇网点多、产品体系丰富、风控措施强等优势,国家也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推动国有银行落实服务三农工作。国有银行在参与惠农政策执行过程中,通过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提供信贷资金支持等,促进农村商品流通、农民创收增收、农业现代化转型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然而在现实执行中,仍存在着农村金融需求未有效满足、惠农政策执行流于形式、涉农金融产品服务不足、政府风险补偿不完善、农村信用环境差等多方面问题。这些问题能否有效解决,对国有银行有效落实惠农政策,对农业、农村、农民更好地享受到金融服务,对国家三农工作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以上情况,本文结合公共政策执行理论、金融支农相关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等相关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借鉴国外经验等,并通过龙县国有银行服务三农的案例,具体阐述了国有银行在执行惠农政策中的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惠农政策执行主体(国有银行、政府)、执行对象(农业经营主体)和政策执行环境(农村信用环境)三个维度,进一步提出国有银行需从扩大服务覆盖、拓宽支农模式、加强风险管控、提升队伍素质等着手,同时要加强政府及监管推动、优化农村信用环境等方面,促进国有银行更加精准、高效地执行惠农政策,更有效地服务三农。
张淑炜[4](2020)在《S邮政公司省级会计集中核算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经济全球化水平逐渐深化、市场竞争日趋剧烈和内外部监督日益强化的背景下,传统企业特别是多层级国有企业原财务管理及核算模式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基本管理需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财务核算领域,特别是大数据、互联网、云平台技术手段与财务核算及管理的融合,为国内外大型企业进行核算模式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因此,很多国有企业纷纷选择进行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进行核算流程再造,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水平,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S邮政公司是直属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的省级分公司,下辖17个市分公司、134个县(市、区)分公司、2879个支局网点。2014年S邮政公司在市县财务一体化和资金集中管控的基础上,依托省内自行开发的“集中核算系统”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省级会计集中核算,2015年根据集团公司“子改分”体制改革和ERP建设要求,切换使用ERP财务模块继续开展全业务范围的省级会计集中核算。会计集中核算6年来,S邮政公司摒弃原有的审批核算模式,经过短时间的不适,切切实实解决了分散核算时的管理分散、标准不一致、执行混乱、核算质量和效率低下、信息“孤岛”、人员配置冗余等问题,但随着省级集中核算深入发展、研究,该模式在管理效用进一步发挥上进入到瓶颈期,存在诸如:部门协作、职责错位、流程冗余、业财距离增大、监督衔接不力、系统不稳定等问题,对工作质量和效率产生重大影响,更不能适应当前邮政集团公司制改革和运营需要。故而,S邮政公司对现行省级会计集中核算运行工作进行改进成为非常必要、必然的选择。本文首先以国内外关于集中核算方面的研究文献为理论指引,结合S邮政公司省级会计集中核算运行实践情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分析阐述会计集中核算的内涵、实施模式和要点。其次,运用调查、文献研究、综合分析的方法,通过对S邮政公司实施的省级会计集中核算实施背景、实施成果以及运行现状分析研究,找到实际运行中的瓶颈问题,运用组织结构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流程再造理论等管理学理论挖掘深层次诱因,提出改进的合理化建议。最后,进行全文总结,展望S邮政公司省级会计集中核算的发展方向和实践研究内容。综合看来,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工作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对省级会计集中核算实施改进工作推进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作用,可操作性强,具有其现实意义;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研究,丰富了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创新实施后的运行保障理论内容。但本文局限于S邮政公司的省级会计集中核算实例研究,未能从邮政集团和行业进行整体、全面的研究,受实例研究的实体范围、经营模式等影响,故而分析内容、策略、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符佩荣[5](2020)在《中国邮储银行X分行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国企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产品多元化、利率市场化等客观环境发展,各行业大中型企业均面临着严峻的企业管理转型变革挑战。在金融行业领域,商业银行面临着互联网+、虚拟金融、蚂蚁金服等新型电子化金融服务的竞争压力,迫切需要在经营管理、业务研发、简便手续、产品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邮储银行于2007年挂牌成立,作为一个定位于服务三农、打造大型零售商业银行目标的新型企业,有着其与普通商业银行不同的优势。在原隶属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管理经验、经营模式基础上,积极广纳贤才、注重金融产品市场推广,利用金融服务网点覆盖面全国第一、根值城乡服务个人客户近6亿户的优势,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和支持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打造线上和线下互联互通、融合并进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综合化金融服务,现已发展成为我国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模式的变更是大中型企业经营模式、战略定位、管理精细化改革的首要基础,X分行作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某家一级分行,下辖11家二级分行(含87家一级支行)及本级独立财务核算的营业部,合计共99个分支机构,一级分行对二级分行、一级支行具有指导性、引领性、规范性作用。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集合了分支机构的财务核算权、资金额度管控权、账务审核审批权、资金支付权等财务职能,下级财务部门更多的工作职责由财务核算账务管理向财务分析经营指导转变,一级分行新成立核算中心实现财务核算账务管理工作,是财务管理模式由分权型向集中型转变的具体表现。但在财务集中核算模式改革试行中X分行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审核流程不规范、审核标准不统一、报账集中度高、内控制度不严谨等。笔者通过研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财务集中核算模式改革进程分析了其中X分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优化各环节流程管理、改进企业内部各方面管理、风险内控与法规监管双管齐下、加强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中关键要素建设等四点优化对策建议。
芦亮[6](2020)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邮储银行LN分行财务风险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创新,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增长放缓、调整结构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新常态。在此背景下,随着中央“一带一路”政策的不断深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利率市场化越来越开放、民营银行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渗透进国内资本市场以及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传统银行业所带来的巨大冲击,给我国的银行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数和不确定性,尤其是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来说,做为一家国有大型上市银行,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谋求发展。为了在以后的金融行业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从容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满足迅速变化的市场经济要求,就务必要增强公司的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管理经营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为了在新常态中获得生存机会并且将公司引入优质发展轨道,为了面对无时不在的挑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需要将十足的注意力放在管理与防控财务风险上面。所以,处在这种市场条件中,对邮储银行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财务风险的评价研究,以促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与扩大,为中国的经济进步与社会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作为财务风险评价探究的理论基础。文章对邮储银行LN分行进行展开分析,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财务风险评价进行研究,就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展开研究,并且确立相关措施方法来解决所发现的问题。文章可以分成七大部分,第一部分对国内外相关研究、选题意义以及背景作出了阐释,并介绍了文章的技术路线、不足之处、创新亮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第二部分是对财务风险评价相关理论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进行了阐述。阐释了财务风险的特征、种类以及概念并介绍了财务风险评价的定义、理论基础以及有关方法,介绍了邮储银行的财务风险表现方式以及运营特征。第三部分是对邮储银行LN分行的现况研究以及财务风险的评价,介绍了邮储银行LN分行的基本信息,汇总了邮储银行LN分行的财务风险评价现况以及其当前的财务状况,最后又对其财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以及主观因素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邮储银行LN分行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构建步骤的设计、层次分析法的含义以及分析步骤,以及构建层次分析法时具体指标的选取。第五部分为邮储银行LN分行财务风险评价分析,利用第四章的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进行财务风险评价,并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第六部分制定措施,帮助邮储银行LN分行进行财务风险的规避。依据前面探析得到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产生原因,确立了多种防范财务风险的具体方案,提出了有利于邮储银行LN分行发展的方法。第七部分是结果与不足。
武迪[7](2020)在《中信银行财务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研究》文中提出商业银行在经济市场中占有重要位置,中信银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具有代表性的存在,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排名却不断下滑,此时具有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财务竞争力是竞争力的关键,提升财务竞争力是提升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的突破点。因此提升财务竞争力,对于中信银行而言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财务竞争力评价有助于提升中信银行的财务竞争力水平,提出的改进措施对于提升其财务竞争力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论文通过对中信银行财务竞争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建议,以期对于其财务竞争力的提升能够有所裨益。论文以财务竞争力评价指标为切入点,对中信银行财务竞争力进行评价。首先,论文对研究背景进行介绍,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对研究方法进行简要阐述,对相关理论进行概述。其次,论文对竞争力、财务竞争力、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以及财务竞争力评价方法等相关概念等进行阐述。第三,论文先对中信银行的发展现状、组织架构以及财务现状分别进行了分析,再运用PEST分析法进行宏观环境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内外部竞争环境分析,以期对中信银行的现状有所掌握。第四,论文选取了进入英国《银行家》排名榜单前100名的17家中资银行作为中信银行的对比银行;在前人评价财务竞争力框架的基础上,对财务指标进行调整,并根据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筛选出15个指标,运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将18家银行2018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共提取出三个主因子,分别计算出各银行综合得分和排名。最后综合以上分析评价中信银行的财务竞争力,发现导致中信银行财务竞争力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资本不够充足、资金管理管理不善、不良贷款占比过多等方面。最后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提出具体的提升建议,包括增强资本实力、提升盈利能力、强化风险管理等,以期通过具体的改善措施能够对中信银行财务竞争力的提升有所裨益。
方春蓉[8](2020)在《中国邮政寄递业务发展状况及障碍因子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如今,我国“互联网+”经济模式已经得到了快速地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与互联网紧密相关的行业也逐步发展壮大。中国邮政作为一个劳动和客户密集型服务企业,伴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行业竞争,企业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赢得生存,赢得发展。邮政寄递业作为物流寄递行业的一部分,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其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因此,本文通过对中国邮政寄递业务发展状况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支撑中国邮政寄递改革,摸清家底,夯实基础,提高绩效,为物流寄递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首先梳理了学者们对寄递业务发展及改革问题、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根据指标构建原则和寄递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运用专家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对2019年寄递业务总体发展以及各省寄递业务发展情况进行了效果评估,然后根据2019年寄递翼改革以来业务发展情况,从寄递业务发展评价指标中选取部分指标进行了经济效率测度,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进行了障碍因子诊断,分析影响各省区寄递业务发展中的主要障碍因子,在此基础上对邮政寄递业务发展质量提出了优化思路和对策。研究得出结论:(1)2019年寄递业务整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其中发展质量维度等级为“一般”,其余三个维度等级均为“良”,有较大的进步空间;东部地区评估得分最高,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低。(2)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南、广东、海南、重庆、四川、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7个省份的寄递业务经济效率达到了DEA相对有效。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上海、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广西、贵州和云南14个省份的寄递业务经济效率为非DEA有效。(3)31个省的寄递业务在四个维度上均有障碍,其中具有普遍影响作用的(频数≥5)障碍指标依次为B1(销售额)、B4(流动资产周转率)、B5(总资产增长率)、B7(品牌忠诚度)、B8(客户满意度)、B13(投递时效性)、B15(员工培训次数)。
崔仲聪[9](2020)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对预算松弛的影响研究 ——以苏州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企业不断转型升级,快递行业整体的需求量逐渐呈现出阶段性、可预测性的特征,这更深层次呼吁快递企业必须形成科学有效的的内部管理机制,才能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和消费模式的需要。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同时具备有效分配企业资源、协调组织活动等多种功能的管理控制工具,其作用日益凸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目标管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权变理论为基础,对涉及国有企业预算松弛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方面的现有研究归纳、整理,进行相应文献评述。并从目标清晰度视角出发,聚焦国有企业的预算松弛问题,着重探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对预算松弛的具体影响路径。本文选取快递行业中的国企代表—苏州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其2017年企业预算松弛问题的暴露入手,具体分析企业当前预算管理的现状。并基于以上阐述,探讨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抑制预算松弛的具体路径。在编制2018年预算时,企业主动从改进组织体系、强化风险管理、推崇信息化、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控制活动五个方面进行努力,积极提升企业预算管理水平。事实证明,企业2018年预算在预算偏离度及管理体系方面颇有成效,体现出其采取的改进方式是明智的。
李友冬[10](2020)在《以人文关怀提升邮政基层员工幸福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人文关怀的视角,以新时代邮政企业基层员工面临的新问题为切入点,阐述了人文关怀在增强员工幸福感中的作用,基于基层邮政员工幸福感现状,探讨了提升基层员工幸福感的策略。
二、强化中国邮政财务管理的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化中国邮政财务管理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
1.2.2 商业银行前沿效率研究文献综述 |
1.2.3 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研究文献综述 |
1.2.4 商业银行范围效率研究文献综述 |
1.2.5 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
1.3 论文主要框架与研究方法 |
1.3.1 主要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4.1 论文的创新点 |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理论研究 |
2.1 效率理论 |
2.1.1 效率的概念 |
2.1.2 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效率理论 |
2.1.3 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均衡效率理论 |
2.1.4 边际学派的效率理论 |
2.1.5 福利经济学效率理论 |
2.1.6 X效率理论 |
2.2 银行经营效率理论 |
2.2.1 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概念 |
2.2.2 西方经济理论中的银行经营效率 |
2.2.3 《资本论》对银行经营效率的阐述 |
2.2.4 银行经营效率的类别 |
2.2.5 本文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分类 |
2.3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
2.3.1 商业性贷款理论 |
2.3.2 资产可转换性理论 |
2.3.3 预期收入理论 |
2.3.4 存款理论 |
2.3.5 购买理论 |
2.3.6 销售理论 |
2.4 数据包络分析理论 |
2.4.1 数据包络分析(DEA) |
2.4.2 超效率DEA模型 |
2.5 增强型Russell超效率DEA模型构建 |
2.5.1 模糊理论 |
2.5.2 隶属函数 |
2.5.3 模糊非径向超效率DEA模型 |
2.5.4 增强型Russell超效率DEA模型 |
2.5.5 存在非期望产出的模糊增强型Russell测度方法 |
2.6 本章小节 |
第3章 中国商业银行总体经营效率比较分析 |
3.1 中国银行业发展总体现状 |
3.1.1 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格局及特点 |
3.1.2 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
3.2 中国商业银行总体经营效率测度 |
3.2.1 测度方法选择 |
3.2.2 效率测度相关概念界定 |
3.2.3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
3.2.4 基于增强型Russell超效率DEA模型的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静态分析 |
3.2.5 基于随机前沿法的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动态分析 |
3.3 中国商业银行总体经营效率比较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负债效率比较分析 |
4.1 商业银行负债管理 |
4.1.1 商业银行负债的界定 |
4.1.2 商业银行负债的作用 |
4.1.3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
4.2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负债效率分析 |
4.2.1 指标选择与效率测度 |
4.2.2 实证分析 |
4.3 股份制银行负债效率分析 |
4.3.1 指标选择与效率测度 |
4.3.2 实证分析 |
4.4 城市商业银行负债效率分析 |
4.4.1 指标选择与效率测度 |
4.4.2 实证分析 |
4.5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负债效率比较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资本效率比较分析 |
5.1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
5.1.1 商业银行资本构成 |
5.1.2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意义 |
5.2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本效率分析 |
5.2.1 指标选择与效率测度 |
5.2.2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本效率实证分析 |
5.3 股份制银行资本效率分析 |
5.3.1 指标选择与效率测度 |
5.3.2 股份制银行资本效率实证分析 |
5.4 城市商业银行资本效率分析 |
5.4.1 指标选择与效率测度 |
5.4.2 城市商业银行资本效率实证分析 |
5.5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资本效率比较分析 |
5.5.1 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
5.5.2 资本效率比较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其他资源效率比较分析 |
6.1 商业银行其他经营资源效率 |
6.1.1 人力资源效率 |
6.1.2 金融科技效率 |
6.1.3 规模效率 |
6.2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其他资源效率分析 |
6.2.1 指标选择与效率测度 |
6.2.2 实证分析 |
6.3 股份制银行其他资源效率分析 |
6.3.1 指标选择与效率测度 |
6.3.2 实证分析 |
6.4 城市商业银行其他资源效率分析 |
6.4.1 指标选择与效率测度 |
6.4.2 实证分析 |
6.5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其他资源效率比较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7.1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宏观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7.1.1 监管政策 |
7.1.2 经济增长 |
7.1.3 货币政策 |
7.1.4 市场结构 |
7.2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微观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7.2.1 盈利能力 |
7.2.2 成本管理 |
7.2.3 风险控制 |
7.2.4 资产质量 |
7.2.5 资产规模 |
7.2.6 公司治理 |
7.2.7 产权结构 |
7.3 基于DEA-Tobit模型的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7.3.1 DEA-Tobit模型 |
7.3.2 变量选择与说明 |
7.3.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7.3.4 回归分析与结论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进一步提升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对策选择 |
8.1 主要结论 |
8.2 对策选择 |
8.2.1 我国银行业总体策略选择 |
8.2.2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策略选择 |
8.2.3 股份制银行策略选择 |
8.2.4 城市商业银行策略选择 |
8.2.5 宏观政策方向选择 |
8.3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3)国有银行执行惠农政策的优化研究 ——基于龙县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惠农政策 |
2.1.2 金融支农 |
2.1.3 国有银行 |
2.1.4 企业社会责任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政策理论 |
2.2.2 公共政策执行理论 |
2.2.3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
2.2.4 国有银行执行惠农政策的动因分析 |
第三章 国有银行执行惠农政策的必然性和举措 |
3.1 国有银行执行惠农政策的必然性 |
3.1.1 国有银行服务宗旨的特殊性 |
3.1.2 中央对国有银行的具体要求 |
3.1.3 国有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
3.2 国有银行执行惠农政策的举措 |
3.2.1 国有银行执行惠农政策总体情况 |
3.2.2 国有银行执行惠农政策的优势 |
3.2.3 国有银行执行惠农政策的举措 |
第四章 国有银行执行惠农政策的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国有银行执行惠农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涉农金融有效覆盖不广 |
4.1.2 惠农政策执行流于形式 |
4.1.3 涉农金融产品服务单一 |
4.1.4 农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 |
4.1.5 政府风险补偿机制不足 |
4.1.6 涉农贷款违约风险较高 |
4.1.7 农村信用环境亟待改善 |
4.2 原因分析 |
4.2.1 惠农支农积极性不强 |
4.2.2 银行同业竞争日益加剧 |
4.2.3 涉农保险保障体系不全 |
4.2.4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
4.2.5 农村信用环境不佳 |
第五章 国外银行经验借鉴 |
5.1 国外银行执行惠农政策的经验 |
5.1.1 以农业经营主体为本的美国经验 |
5.1.2 以国家控制为主导的法国经验 |
5.1.3 凸显政府主导作用的印度经验 |
5.2 国外银行金融支农经验的启示 |
5.2.1 构建多层次、覆盖广的涉农金融体系 |
5.2.2 提供针对性、高效性的涉农金融服务 |
5.2.3 政府为银行金融支农提供强有力支持 |
5.2.4 注重发展农业保险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
第六章 国有银行执行惠农政策的优化建议 |
6.1 优化银行网点布局,扩大惠农金融覆盖 |
6.2 丰富惠农产品体系,增强执行政策能力 |
6.2.1 拓宽支农模式,丰富涉农产品体系 |
6.2.2 改进担保方式,创新农村金融产品 |
6.3 加强风险控制措施,确保惠农支农可持续 |
6.3.1 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支农信贷管理能力 |
6.3.2 加强平台合作,实现风险分散风险转移 |
6.3.3 发展农业保险,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 |
6.4 提升支农队伍素质,完善激励考核机制 |
6.4.1 提升支农队伍素质,增强服务三农能力 |
6.4.2 完善激励考核机制,激发银行内生动力 |
6.5 加强政府监管扶持,提升国有银行支农动力 |
6.5.1 加强政府监管扶持,保障银行合理利益 |
6.5.2 统筹政银担保合力,加大涉农扶持力度 |
6.6 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改变农业经营主体弱势地位 |
6.7 优化农村信用环境,确保惠农政策精准执行 |
6.7.1 加强法律教育,增强农户法律意识 |
6.7.2 推行区域管理,实现区域信息共享 |
6.7.3 管理民间借贷,完善融资服务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龙县国有银行执行惠农政策情况问卷调查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S邮政公司省级会计集中核算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集中核算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方法及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基本框架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会计集中核算的基本理论 |
2.1 会计集中核算的内涵 |
2.1.1 会计集中核算的概念 |
2.1.2 会计集中核算的特征 |
2.2 会计集中核算的内容和形式 |
2.2.1 会计集中核算的内容 |
2.2.2 会计集中核算的形式 |
2.3 会计集中核算的职能划分与运行模式 |
2.3.1 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 |
2.3.2 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模式 |
2.4 会计集中核算与分散核算模式对比分析 |
2.4.1 集中模式优缺点 |
2.4.2 分散模式优缺点 |
2.5 相关理论基础 |
2.5.1 组织结构理论 |
2.5.2 委托代理理论 |
2.5.3 内部控制理论 |
2.5.4 流程再造理论 |
第3章 S邮政公司省级会计集中核算模式 |
3.1 S邮政公司情况介绍 |
3.1.1 基本情况 |
3.1.2 S邮政公司省级会计集中核算实施背景问题分析 |
3.1.3 S邮政公司省级会计集中核算设计实施目标 |
3.2 S邮政公司省级会计集中核算现状 |
3.2.1 财务组织机构设置 |
3.2.2 职责划分 |
3.2.3 会计账套设置 |
3.2.4 流程设置 |
第4章 S邮政公司省级会计集中核算运行情况分析 |
4.1 已获成效 |
4.1.1 会计核算质量提升 |
4.1.2 会计核算效率提升 |
4.1.3 资金管理效能提升 |
4.1.4 财务人员配置优化 |
4.1.5 财务支撑能力提升 |
4.2 当前瓶颈问题 |
4.2.1 内控管理问题 |
4.2.2 监督管理问题 |
4.2.3 协同沟通问题 |
4.2.4 流程设置问题 |
4.2.5 人员素质问题 |
4.2.6 系统支持问题 |
4.3 问题原因分析 |
4.3.1 组织结构匹配偏差 |
4.3.2 利益追求认识冲突 |
4.3.3 内部控制闭环漏洞 |
4.3.4 实施后日常运维评估力度不足 |
4.4 国内其他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改进实践 |
第5章 S邮政公司省级会计集中核算改进措施 |
5.1 优化组织结构匹配 |
5.1.1 改善集团统控幅度 |
5.1.2 弥合内部部门间隙 |
5.2 提高制度保障质量 |
5.2.1 完善内部制度 |
5.2.2 强化制度执行 |
5.3 完善运行维护支持 |
5.3.1 建立完善衔接人制度 |
5.3.2 建设信息反馈平台 |
5.3.3 横向拓展衔接沟通渠道 |
5.3.4 构建省内运维支持中心 |
5.3.5 进行系统应用升级 |
5.3.6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
5.4 升级关键流程设置 |
5.4.1 优化线上流程环节 |
5.4.2 简化线下审批手续 |
5.4.3 重构档案传递流程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本文局限性 |
6.3 下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5)中国邮储银行X分行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相关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财务管理模式相关理论基础 |
2.1 集中型财务核算模式概述 |
2.1.1 集中型财务核算的概念 |
2.1.2 集中型财务核算的特点 |
2.2 分权型财务核算模式概述 |
2.2.1 分权型财务核算的概念 |
2.2.2 分权型财务核算的特点 |
2.3 财务共享理论概述 |
2.3.1 财务共享的概念 |
2.3.2 财务共享理论的特点 |
第3章 中国邮储银行X分行财务核算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
3.1 X分行基本情况 |
3.2 X分行财务制度建设状况 |
3.3 X分行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实施状况 |
3.3.1 实施方案 |
3.3.2 人员配备 |
3.3.3 运行情况 |
第4章 中国邮储银行X分行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流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1 审批权限 |
4.1.2 报账流程 |
4.1.3 财务终审 |
4.2 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2.1 企业高层管理方面 |
4.2.2 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方面 |
4.2.3 内控监管机制建立方面 |
4.3 其他企业实行财务集中核算模式的案例分析 |
4.3.1 案例描述 |
4.3.2 案例启示 |
第5章 中国邮储银行X分行财务集中核算模式的优化对策 |
5.1 优化各环节流程管理 |
5.1.1 权限授予管理环节 |
5.1.2 报账附件审批环节 |
5.1.3 预算及成本监控环节 |
5.2 改进企业内部各方面管理 |
5.2.1 人力资源方面 |
5.2.2 制度更新方面 |
5.2.3 实操与理论衔接方面 |
5.2.4 设备配置方面 |
5.3 风险内控与法规监管双管齐下 |
5.3.1 纵横向风险管理措施 |
5.3.2 内外部接受监管机构严格执法 |
5.3.3 加强行内责任认定执行力度 |
5.4 加强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中关键要素建设 |
5.4.1 提高财务风险管控水平 |
5.4.2 强化财务人员专业素养 |
5.4.3 推进集团财务统一规范化管理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邮储银行LN分行财务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财务风险评价及邮储银行相关概述 |
2.1 财务风险评价概述 |
2.1.1 财务风险的概念、种类及特征 |
2.1.2 财务风险评价的概念及方法 |
2.1.3 财务风险评价的理论基础 |
2.2 邮储银行概述 |
2.2.1 邮储银行的经营特点 |
2.2.2 邮储银行财务风险表现形式 |
2.2.3 邮储银行财务风险评价的现实意义 |
第三章 邮储银行LN分行财务风险评价现状分析 |
3.1 邮储银行LN分行概况 |
3.1.1 邮储银行LN分行简介 |
3.1.2 邮储银行LN分行财务现状 |
3.2 邮储银行LN分行财务风险具体表现 |
3.2.1 资产质量风险较严重 |
3.2.2 流动性风险较高 |
3.2.3 资本安全性风险上升 |
3.2.4 盈利能力风险较大 |
3.2.5 市场风险凸现 |
3.3 邮储银行LN分行财务风险评价现状 |
3.3.1 邮储银行LN分行现行的财务风险评价方法 |
3.3.2 邮储银行LN分行目前的评价体系 |
3.3.3 邮储银行LN分行财务风险评价状况 |
3.3.4 评价结果分析 |
3.4 邮储银行LN分行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
3.4.1 客观原因 |
3.4.2 主观原因 |
第四章 邮储银行LN分行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
4.1 构建的步骤设计 |
4.1.1 方法选择 |
4.1.2 指标的选取 |
4.2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步骤 |
4.2.1 层次分析法的含义 |
4.2.2 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步骤 |
4.3 邮储银行LN分行财务风险评价的指标选取 |
4.3.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4.3.2 指标选取应考虑的因素 |
4.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邮储银行LN分行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五章 邮储银行LN分行财务风险的评价 |
5.1 评价的具体步骤 |
5.1.1 构建判断矩阵 |
5.1.2 确定指标权重 |
5.1.3 综合得分 |
5.2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财务评价指标计分 |
5.3 评价结果 |
第六章 邮储银行LN分行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
6.1 适应政策环境方面 |
6.1.1 国内环境方面 |
6.1.2 国际环境方面 |
6.2 制度管理方面 |
6.2.1 完善内控制度,加大审计工作力度 |
6.2.2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完善指标评价体系 |
6.2.3 划清岗位职责界限,强调责任追究制度 |
6.2.4 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将风险管控纳入考核体系 |
6.3 职工管理方面 |
6.3.1 提升管理层风险防范意识 |
6.3.2 着力提高员工风险管理业务素养 |
6.4 资本管理方面 |
6.4.1 强化资产负债管理 |
6.4.2 强化资产质量管控 |
6.4.3 加强财务精细管理 |
6.5 科技金融方面 |
6.5.1 深化IT治理,提高科技基础管理水平 |
6.5.2 加强信息科技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专业能力 |
6.5.3 深化运维管控体系,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 |
7.1 研究结论 |
7.2 论文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中信银行财务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竞争力概述 |
2.1.1 竞争力概念 |
2.1.2 竞争力特征 |
2.2 财务竞争力概述 |
2.2.1 财务竞争力概念 |
2.2.2 财务竞争力特征 |
2.3 商业银行概述 |
2.3.1 商业银行概念 |
2.3.2 商业银行功能 |
2.4 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概述 |
2.4.1 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概念 |
2.4.2 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特征 |
2.4.3 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影响因素 |
2.4.4 商业银行财务竞争力形成路径 |
2.5 财务竞争力评价方法 |
2.5.1 层次分析法 |
2.5.2 专家打分法 |
2.5.3 因子分析法 |
第3章 中信银行概况及竞争环境分析 |
3.1 中信银行概况 |
3.1.1 中信银行简介 |
3.1.2 中信银行发展现状 |
3.1.3 中信银行组织架构 |
3.1.4 中信银行财务概况 |
3.2 中信银行竞争环境分析 |
3.2.1 PEST分析 |
3.2.2 SWOT分析 |
3.3 小结 |
第4章 中信银行财务竞争力评价 |
4.1 中信银行财务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
4.1.1 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4.1.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4.1.3 评价体系的建立 |
4.2 数据处理过程 |
4.2.1 数据选取 |
4.2.2 数据处理 |
4.3 同行业对比分析 |
4.3.1 资本实力对比分析 |
4.3.2 风险管理能力对比分析 |
4.3.3 盈利能力对比分析 |
4.4 评价结果分析 |
4.4.1 评价结果 |
4.4.2 财务竞争力不足原因分析 |
4.5 小结 |
第5章 提升中信银行财务竞争力的建议 |
5.1 增强资本实力 |
5.1.1 并购其他银行 |
5.1.2 提升资本充盈程度 |
5.1.3 增加留存收益 |
5.2 强化风险管理 |
5.2.1 减少不良贷款 |
5.2.2 增加存款业务 |
5.2.3 强化内部控制 |
5.3 提升盈利能力 |
5.3.1 增加个人业务 |
5.3.2 扩展中间业务 |
5.3.3 强化成本控制 |
5.3.4 优化投资结构 |
5.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中信银行2014-2019年财务报表 |
个人简介 |
致谢 |
(8)中国邮政寄递业务发展状况及障碍因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寄递业务发展及改革问题研究 |
1.2.2 评估方法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2 中国邮政寄递业务发展概况 |
2.1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简介 |
2.2 中国邮政寄递业务状况 |
2.3 中国邮政寄递业务服务质量 |
2.3.1 用户满意度方面 |
2.3.2 有效申诉率方面 |
3 中国邮政寄递业务发展状况评估与分析 |
3.1 评估方法 |
3.1.1 层次分析法 |
3.1.2 模糊综合评价 |
3.1.3 DEA模型 |
3.2 中国邮政寄递业务发展状况综合评估 |
3.2.1 中国邮政寄递业务发展状况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3.2.2 中国邮政寄递业务发展状况综合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
3.2.3 中国邮政寄递业务发展状况综合评估结果与分析 |
3.3 中国邮政寄递业务经济效率测度与分析 |
3.3.1 投入、产出指标构建 |
3.3.2 结果与分析 |
4 中国邮政寄递业务发展障碍因子诊断 |
4.1 障碍度模型 |
4.2 中国邮政寄递业务发展障碍因子诊断 |
5 中国邮政寄递业务发展质量提升建议 |
5.1 提升财务管控,加强多维度损益核算 |
5.2 提升服务品质,加强品牌号召力 |
5.3 加快建设一张邮政网络,提升运行质量 |
5.4 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助力寄递业发展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个人简介 |
附录二 寄递业务发展状况评估指标一级指标权重咨询表 |
附录三 寄递业务发展状况评估指标二级指标权重咨询表 |
附录四 寄递业务发展状况评估指标二级指标等级咨询表 |
(9)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对预算松弛的影响研究 ——以苏州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1.4 基本概念界定 |
1.4.1 国有企业 |
1.4.2 内部控制 |
1.4.3 预算松弛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目标管理理论 |
2.1.2 委托—代理理论 |
2.1.3 博弈论 |
2.1.4 权变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有企业的特性研究 |
2.2.2 国有企业预算松弛的影响因素研究 |
2.2.3 国有企业预算松弛的经济后果研究 |
2.2.4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对预算松弛的影响研究 |
2.3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国有企业预算松弛问题机理分析 |
3.1 国有企业预算松弛问题研究 |
3.1.1 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 |
3.1.2 国有企业预算松弛的本质 |
3.2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影响预算松弛的路径分析 |
3.2.1 内部控制与预算目标清晰度的关系 |
3.2.2 预算目标清晰度与预算松弛的关系 |
3.2.3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对预算松弛的影响分析 |
第四章 研究案例的选取 |
4.1 快递行业概述 |
4.1.1 行业发展背景 |
4.1.2 行业环境概况 |
4.2 案例公司简介及选取依据 |
4.2.1 企业简介 |
4.2.2 企业预算管理现状 |
4.2.3 案例企业选取原因 |
第五章 苏州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对预算松弛的影响分析 |
5.1 企业预算松弛问题的暴露及原因分析 |
5.1.1 企业预算松弛问题的暴露 |
5.1.2 企业预算松弛问题的原因分析 |
5.2 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抑制预算松弛的具体路径 |
5.2.1 路径一:改进组织体系,优化预算管理环境 |
5.2.2 路径二:强化风险管理,提升预算管理可预见性 |
5.2.3 路径三:推崇信息化,实现预算信息共享 |
5.2.4 路径四:加强监管力度,增强预算管理指导性 |
5.2.5 路径五:完善控制活动,提升预算管理有效性 |
5.3 企业抑制预算松弛的效果评价 |
5.3.1 预算偏离度分析 |
5.3.2 预算管理体系分析 |
第六章研究结论及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以人文关怀提升邮政基层员工幸福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基层邮政员工幸福感现状及分析 |
1.1 对企业改革的适应能力较差 |
1.2 对个人薪酬福利满意度降低 |
1.3 对各类营销感到精神压力大 |
1.4 个人素质提升方面有待加强 |
1.5 利益分配的不平等感依然存在 |
1.6 社会生活压力日趋增加 |
2 提升基层员工幸福感的途径和措施 |
2.1 学习和践行企业核心理念,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
2.2 改进和完善管理机制,增强员工认同度和执行力 |
2.3 落实民主权利,让员工当家作主 |
2.4 关爱精神生活,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 |
2.5 开展切实有效的学习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 |
2.6 建立帮扶机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
2.7 为员工办实事,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
2.8 以深入人心的理念培育员工的敬业意识 |
3 提升基层员工幸福感的要点 |
3.1 企业对员工有关怀,员工才能对企业有感情 |
3.2 增强企业管理者在基层员工中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
3.3 幸福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动态的过程 |
4 结语 |
四、强化中国邮政财务管理的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邮政广东分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研究[D]. 关则霖.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比较研究[D]. 韩健鹏. 辽宁大学, 2021(02)
- [3]国有银行执行惠农政策的优化研究 ——基于龙县案例[D]. 余丹妮.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6)
- [4]S邮政公司省级会计集中核算改进研究[D]. 张淑炜. 青岛大学, 2020(02)
- [5]中国邮储银行X分行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优化研究[D]. 符佩荣. 南昌大学, 2020(01)
- [6]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邮储银行LN分行财务风险评价研究[D]. 芦亮. 沈阳农业大学, 2020(10)
- [7]中信银行财务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研究[D]. 武迪.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4)
- [8]中国邮政寄递业务发展状况及障碍因子分析[D]. 方春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9)
- [9]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对预算松弛的影响研究 ——以苏州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D]. 崔仲聪. 苏州大学, 2020(03)
- [10]以人文关怀提升邮政基层员工幸福感研究[J]. 李友冬. 邮政研究,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