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邻基参与反应历程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徐换芳[1](2019)在《基于远程酰基参与的β-甘露糖苷键的构建及其机理研究》文中指出β-甘露糖苷及其衍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为广泛,特别是在生物分子中的N-连接寡糖糖蛋白中。生物学研究表明,这些含β-甘露糖苷的寡糖部分在许多生命活动和细胞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β-甘露糖苷的立体选择性构建是糖化学合成领域长期存在的挑战之一。其主要原因在于:1)吡喃糖的异头碳效应不利于甘露糖β-苷键的形成;2)吡喃甘露糖C-2位直立键的羟基邻基参与效应或立体位阻效应都使糖基化反应趋向于生成α-甘露糖苷,而不利于β-甘露糖苷构建。本论文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工作:(1)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甘露糖内酯端位的离去基团,探索在催化剂量的促进剂或者环境友好的非金属活化剂作用下,实现温和高效的构建beta-甘露糖苷键的目标;合成了端基为三氯乙酰亚胺酯基,对甲基苯硫基、对甲氧基苯硫基以及2,2-二甲-丁-3-炔硫基四种甘露糖内酯环糖基供体,并对该四种供体的成苷条件进行了探索,确定了丁炔硫基甘露糖内酯为最佳供体,在20%的Hg(NTf2)2作为反应促进剂的条件下,可以高立体选择性构建β-甘露糖苷,底物扩展还在进行中。(2)对高立体选择性构建β-甘露糖苷的远程酰基效应(C-4位)进行了机理探究。通过在2,6-内酯环的C-4位羟基分别以Ac、Boc、Bz以及三氯乙酰亚胺酯基四种基团进行保护,并将供体的端位离去基团分别设计为硫乙基,对甲基苯硫基,三氯乙酰亚胺酯和2,2-二甲基-丁-3-炔硫基四种离去基团。我们探索各种供体在促进剂的作用下,可以捕获到相应的远程酰基参与的中间体,从而证明酰基远程效应。经过一系列实验探索,最终,成功的捕获到了两种远程参与的中间体:1)1,4-位双三氯乙酰亚胺酯的甘露糖内酯供体,在TMSOTf的作用下,O-4位亚胺酯进攻端位的碳正离子,形成恶唑类化合物35;2)C-4位羟基以苯甲酰基保护,端位为2,2-二甲基-丁-3-炔硫基为离去基团的内酯供体,在三氯化金的活化下,O-4位苯甲酰基的羰基氧进攻端位异头碳,形成原酸酰氯类化合物36.
余珂[2](2019)在《邻炔基酚醚给体的反应机理研究及其在构建甘露糖1,2-cis-糖苷键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糖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糖类化合物作为二级代谢产物也是新药开发的重要领域。由于酶促合成在糖类合成中的局限性,化学合成成为关键。邻炔基酚醚给体方法是我们组发展的一种新型糖苷化方法,此给体具有稳定、底物普适性高、产率高等优点,并且可广泛应用在寡糖和糖缀合物的合成中。机理研究可以揭示反应历程,同时可以指导糖苷化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我们对此给体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猜想,然后设计实验对其验证。本文采用乙酰基鼠李糖邻炔基酚醚给体与苯甲醇受体进行机理研究,捕捉到了由活泼碘烯基碳正离子中间体转变来的产物5和6。根据文献研究和实验结果,提出了碘正离子活化炔键形成烯基碳正离子,然后促进异头位氧原子进攻碳正离子,实现离去基关环离去的反应机理。与此同时我们还合成了去活化的β-鼠李糖给体,其与金刚烷醇、伯醇受体反应可以高效地得到糖苷化产物。许多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天然产物含有甘露糖1,2-顺式糖苷键,并且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由于受异头位效应和C2位直立键位阻的影响,立体选择性的构建甘露糖的1,2-顺式糖苷键是糖化学中的难题之一。为了应用我们课题组新发展的糖苷化方法,结合Crich小组的工作,我们希望发展一种简洁高效合成β甘露糖苷的新方法。本章我们以甘露糖为起始物,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保护基的甘露糖炔醚给体,并将其应用于β-甘露糖糖苷键的构建,探索出了可以以中等立体选择性构建1,2-顺式糖苷键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甘露糖三糖衍生物的合成。
胡傲然[3](2019)在《全国高中化学竞赛试题解析及解题技巧研究 ——以有机化学部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全国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是国家为普及化学知识的一种教育策略。它不仅鼓励了青少年接触化学发展的前沿,让青少年尽早的了解化学对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意义,而且推动了大学与中学的化学教学改革,大幅度提高了中国化学教学水平。参加高中化学竞赛的学生主要集中在高二与高三年级。也就是说,基本上大部分参赛考生不仅需要在面临严峻的高中课业负担的同时,还要在一年的短时间内,高效的掌握四大化学的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解题。这不仅是对于高中学生思维和学习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其学习毅力和身体素质的全方面挑战。有机化学部分一直是全国高中化学竞赛试题的重要部分。虽然这部分试题难度较大,但却是参赛考生最容易把握规律拿分的部分。为了让参加高中化学竞赛的学生快速、有效的取得优异成绩,本文从近三年来全国高中化学竞赛的有机化学试题入手,将有机化学部分分为基础有机化学反应、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和有机化学反应历程三个模块学习,并逐一阐述了各部分的学习方法;同时,总结了归纳法、逆推法、综合分析法等解答有机试题的解题技巧。在此基础上,让参加化学竞赛的考生理解并关注化学领域前沿研究的重要性。并且首次将思维导图法引入高中化学竞赛的学习当中,以期供辅导化学竞赛的一线教师和参加化学竞赛的学生参考。本论文的具体工作如下:1.归纳解析近三年来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初赛和决赛有机化学部分试题。2.结合近三年来全国高中化学竞赛试题阐述了基础有机化学反应、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和有机化学反应历程三个模块的学习方法。3.总结了运用归纳法、逆推法、综合分析法等解答有机试题的解题技巧,从而帮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竞赛成绩。4.通过解析竞赛试题让参加化学竞赛决赛的考生理解并关注化学领域前沿研究的重要性,指出如何快速检索出备考中所需要的文献,以及如何利用文献弥补知识漏洞。5.首次将思维导图法引入高中化学竞赛的学习当中。以有机化学部分为例,提出了竞赛中一级思维导图和二级思维导图的构建方法。同时,举例分析了二级思维导图在解析高中化学竞赛有机化学部分试题中的应用。
戴翔[4](2019)在《抗凝血药物磺达肝癸钠(Fondaparinux sodium)的全合成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主要工作为抗凝血肝素药物磺达肝癸钠(Fondaparinux sodium)的全合成研究。肝素类化合物,作为天然的抗凝血多糖应用于临床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和抗血栓,其在体内体外都有较好的抗凝血作用,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抗凝血药物。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肝素(LMWH)是传统的肝素类药物,主要提取于动物体内,由于来源多样、分子大小和结构各异,质量较难监控,且有微生物、致病菌污染的风险,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传统的肝素产品由于作用靶点较多,临床上有血小板减少和出血的副作用,因此人们为了寻求更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的抗凝药,开发了化学合成类的肝素药物,其中最着名的代表就是磺达肝癸钠(Fondaparinux sodium),又称磺达肝素,它是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人工合成的肝素类寡糖抗凝血药(2001年上市,商品名为安卓,ARIXTRA)。磺达肝癸钠和传统肝素药品相比具有众多优势,比如1)完全化学合成,质量标准可控制,单一的化学实体成分,无病菌污染风险;2)高度的靶点选择性,它是Xa凝血因子选择性抑制剂,基本上不会导致血小板减少和出血的副作用;3)更长的半衰期(17个小时以上)以及更高的生物利用度。总之,作为肝素类抗凝血药的顶级产品,由于其优异的治疗效果和较强的市场潜力,磺达肝癸钠长期受到药物化学家和合成化学家们的关注。关于磺达肝癸钠的全合成研究国内外近三十年来已有众多报道,其结构复杂,合成步骤较多,具有较强挑战性。全保护五糖是磺达肝癸钠的重要前体,是整个分子的骨架,从它出发到终产物的化学修饰已被许多文献专利报道,形成了较成熟的方法,且操作基本一致,是形式合成路线。于是,所有合成工作的重心都是如何将五个单糖砌块高效拼接成正确构型的全保护五糖,确保每个单元以特定的糖苷键相连,这也是本论文重点研究的地方。本论文工作主要分两个部分:1)A、B、C、D、E共五个单糖砌块的模块化合成;2)糖苷化反应的探索,最终将五个砌块以特定的糖苷键连接,得到正确构型的全保护五糖。总体上,我们采用了[3+2]的汇聚式合成策略制备了全保护五糖,即将AB二糖和CDE三糖通过糖苷化偶联。具体来说,我们分别以AB二糖受体、CDE三糖供体的合成展开讨论,其中难点是如何高效构建C和D两个单糖之间的β-糖苷键,这也花费了我们的大量精力,为此主要尝试了:1)糖醛酸形式的D片段和C片段的反应;2)硫苷糖供体以及衍生为三氯乙酰亚胺酯参与的反应;3)包括硫脲共催化剂,2-吡啶甲酰(Pico)定位基在内的氢键诱导的方法;4)基于邻基参与效应的糖苷化偶联,最终借助经典的邻基参与效应高效合成了β-构型的CD二糖,以此为基础进行官能团的衍生,和E单糖供体对接得到CDE三糖,最后和AB二糖相连,成功制得全保护五糖,并进一步水解得到文献报道过的五糖中间体,最终实现了磺达肝癸钠的形式全合成。总的来说,我们以商业可得的D-二丙酮葡萄糖和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为起始原料,包括砌块制备和多糖合成,所有反应步骤累计50步,最长线性步骤19步(以D片段计算),总收率约1.3%。不仅如此,为了改善第一代合成中的一些缺陷,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在后期开展了二代合成的研究,总体还是沿用之前[3+2]的汇聚式策略,具体来说:1)基于1,6-内醚结构的中间体,实现了C和E两个砌块的快速发散式合成,比较显着地优化了E单糖砌块的制备;2)改变了制备CDE三糖的对接顺序,优先组装好糖醛酸结构,将高度官能团化的D片段先和E片段对接,得到DE二糖后再去尝试和1,6-内醚形式的C片段偶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参照了David Y.Gin等人发展的脱水糖苷化方法,更简洁地合成了DE二糖。在构建C,D两个单糖之间的β-糖苷键的探索中,我们尝试了多种供体和活化条件,最终发现只有在大位阻的路易斯酸,三(五氟苯基)硼烷作活化试剂,三氯亚胺酯作供体的反应里,目标构型的CDE三糖比例大于异构体。并且经进一步修饰,我们得到了和首代合成一样的中间体,总之,我们通过二代合成的研究,包括单糖和多糖制备,我们把反应步骤累计缩短了6步,进一步优化了磺达肝癸钠的合成方案,明显提升了其工艺价值。
张淑萍[5](2017)在《逆向思维在有机化学非经典碳正离子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有机化学非经典碳正离子中间体是亲核取代反应教学中的难点。文章通过逆向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非经典碳正离子的概念及其对亲核取代反应生成物影响等内容,突破常规思维约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张淑萍[6](2016)在《逆向思维在邻基参与亲核取代反应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亲核取代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非常重要的反应,而邻基参与是亲核取代反应中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通过逆向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邻基参与的概念及其对亲核取代反应影响等内容,突破常规思维约束,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唐宇[7](2021)在《金催化糖基邻炔基苯甲酸酯活化及相关化学过程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金催化糖基邻炔基苯甲酸酯活化及相关化学过程的机理研究,具体包括四部分内容。前言部分介绍了本论文主要研究策略:基于“新化学信息导向的化学研究工具开发途径”实现新的化学突破。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按照这一策略进行的。第二部分是金催化糖基邻炔基苯甲酸酯异构化过程的机理研究。异构化过程包含了异头位糖苷键的断裂与形成,对糖化学有着基础性的重要意义。糖基邻炔基苯甲酸酯在金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发生异构化,其中包含着新的异构化机理。我们采用新开发的HPLC动力学分析系统、核磁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及定量反应分析等方法对该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中间体表征及定量产物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反应的机理模型。该模型中包含了烯基金络合物对糖基氧鎓中间体的亲核加成-消除机理、单金-双金平衡及糖基吡喃鎓中间体,为金催化糖苷化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第三部分是金催化糖基邻炔基苯甲酸酯重组过程的研究。在金催化糖基邻炔基苯甲酸酯活化过程中,烯基金络合物对糖基氧鎓中间体进行异面加成时为“可见”的异构化,而同面加成时则为“不可见”的重组过程。在某些情况下,重组过程事实上是体系中的主要活化过程。我们设计开发了一套化学标记方法,实现了重组过程的“可见化”,并结合新开发的HPLC动力学分析系统对标记给体存在下的交叉反应体系进行了重组/异构化动力学分析,得到了重组/异构化的初始速率比,并详细讨论了这些数据的“机理含义”,加深了对金催化糖基邻炔基苯甲酸酯活化机理的认识。第四部分是含芳基膦配体的金(Ⅰ)离子的水合反应研究。芳基膦配位的金(Ⅰ)离子是金催化反应中常用的催化剂,其水合过程研究对详细认识金催化反应机理有着重要意义。我们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核磁分析等方法对该过程进行了研究,表征了两类新的芳基膦配位的金(Ⅰ)离子的水合物并研究了其相互转换。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水合平衡,讨论了其影响因素,并利用这些结果解释了 一些金催化反应现象。该研究对于金化学及金催化机理的发展起到了 一定促进作用。
王存德[8](2014)在《有机化学中的邻基参与和超共轭效应之辨析》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对基础有机化学中的邻基参与和超共轭效应进行了辨析,厘清了邻基参与和超共轭效应的关系。在有机化学反应过程中,邻基通过未共用电子对或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或含有π键的双键和苯基等参与反应,形成过渡态或中间体促进反应的发生。而超共轭效应实质上是邻基参与的一种类型,它是通过σ,?共轭效应来体现。
张欣[9](2014)在《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常见的书写错误及书写技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学生在书写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时易出现的错误,指出在书写反应机理时应注意的问题,并总结出书写技巧,对学生能够准确写出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梁波,关晓红[10](2012)在《有机化学中邻基参与作用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对有机化学中的邻基参与反应作用进行了探讨。通过讨论邻基参与的形式、特点,进一步总结了有机化学反应中可能出现的邻基参与反应,对学习有机化学中邻基参与反应有一定的意义。
二、邻基参与反应历程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邻基参与反应历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远程酰基参与的β-甘露糖苷键的构建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β-甘露糖苷在自然界的应用 |
1.3 β-甘露糖苷键的构建方法 |
1.3.1 Koenigs-Knorr成苷法 |
1.3.2 基于C-2位的反应 |
1.3.3 4,6-位苄叉基锁环法 |
1.3.4 分子苷元传递法(IAD) |
1.3.5 基于O-2引入手性辅基的邻基参与作用 |
1.3.6 异头烷基化法 |
1.3.7 1,2-环氧法 |
1.3.8 三氯化金催化的S_N2-type反应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课题设计 |
第3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1 糖基供体的合成 |
3.1.1 甘露糖三氯乙酰亚胺酯-2.6-内酯供体的制备 |
3.1.2 甘露糖芳基硫苷2.6-内酯供体的制备 |
3.1.3 甘露糖1-(2,2-二甲基-S-丁-3-炔基硫代)-2.6-内酯糖基供体(16)的制备 |
3.2 糖基受体的合成 |
3.2.1 α-D-葡糖糖伯羟基受体的合成(19) |
3.2.2 α-L-鼠李糖甲苷2-位仲羟基受体的合成(23) |
3.3 糖基化反应条件探索 |
3.3.1 甘露糖三氯乙酰亚胺酯2,6-内酯糖基供体5aα,5bα,5cα与葡萄糖伯羟基受体19的成苷反应测试 |
3.3.2 甘露糖芳基硫苷2,6-内酯糖基供体的成苷反应探究 |
3.3.3 α-D-甘露糖-1-(2,2-二甲基S-丁-3-炔基硫代)-2,6内酯糖基供体16a的条件筛选 |
3.4 底物扩展 |
第4章 机理探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设计 |
4.2.1 4-位保护基为酰基 |
4.2.2 4-位保护基位为三氯乙酰亚胺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章 实验部分 |
5.1 糖基供体的合成 |
5.1.1 甘露糖三氯乙酰亚胺酯2.6-内酯供体的制备及其成苷反应测试 |
5.1.2 芳基硫苷2,6内酯甘露糖供体的合成 |
5.1.3 2,6内酯-1-(2,2-二甲基-S-丁-3-炔基硫代)-α-D--甘露糖供体16的合成 |
5.2 糖基受体的合成 |
5.2.1 1,2,3-三-O-苯甲酰基-4-0-苄基-α-D-葡糖糖(19)的合成 |
5.2.2 L-鼠李糖甲苷-2-羟基受体(23)的合成 |
5.3 糖基化反应条件探索 |
5.3.1 甘露糖三氯乙酰亚胺酯的2.6-内酯供体与受体19成苷反应测试 |
5.3.2 甘露糖丁炔硫苷-2.6-内酯供体与受体23成苷条件优化 |
5.4 底物扩展 |
5.4.1 糖基供体16a-16b与受体A糖基化偶联的一般方法 |
5.5 机理探究实验过程 |
5.5.1 供体的合成 |
5.5.2 中间体的合成 |
结果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语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2)邻炔基酚醚给体的反应机理研究及其在构建甘露糖1,2-cis-糖苷键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糖类化合物的简单概述及糖苷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
1.1.1 常见的糖苷化方法 |
1.1.2 糖苷化反应机理及立体选择性研究 |
1.2 1,2-顺式糖苷键的研究进展 |
1.3 甘露糖1,2-顺式糖苷键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邻炔基酚醚给体糖苷化的机理研究 |
2.1 研究背景 |
2.2 新型糖苷化反应机理的猜想 |
2.3 给体的制备和筛选 |
2.4 糖苷化机理的验证 |
2.5 β-鼠李糖给体的糖苷化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甘露糖邻炔基苯酚醚给体的β-糖苷化研究 |
3.1 研究背景 |
3.2 甘露糖邻炔基酚醚给体的糖苷化 |
3.2.0 给体的筛选及糖苷化的初步尝试 |
3.2.1 2,3-O-苄基-4,6-O-苄叉给体的合成及糖苷化 |
3.2.2 糖基受体的合成 |
3.2.3 不同糖基给体的合成及糖苷化尝试 |
3.2.4 桥环给体的合成与糖苷化尝试 |
3.3 Kakelokelose三糖衍生物的合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验部分 |
4.1 邻炔基酚醚给体糖苷化的机理研究 |
4.2 甘露糖炔醚给体β-糖苷化研究 |
References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缩略语 |
附录二:代表性化合物的~1H NMR、~(13)C NMR谱图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3)全国高中化学竞赛试题解析及解题技巧研究 ——以有机化学部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高中化学竞赛研究现状分析 |
1.2.1 无机化学部分 |
1.2.2 有机化学部分 |
1.2.3 分析化学部分 |
1.2.4 物理化学部分 |
1.3 思维导图的研究背景 |
1.3.1 思维导图简介 |
1.3.2 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
1.4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成果 |
1.4.1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 |
1.4.2 本课题的主要成果 |
第二章 全国高中化学竞赛有机化学部分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
2.1 高中化学竞赛中有机化学部分的学习方法 |
2.1.1 基础有机化学反应的学习 |
2.1.2 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
2.1.3 有机化学反应历程的学习 |
2.2 高中化学竞赛中有机化学部分的解题技巧 |
2.2.1 归纳法解题 |
2.2.2 逆推法解题 |
2.2.3 综合分析法解题 |
2.3 高中化学竞赛与化学领域前沿研究的密切联系 |
2.3.1 文献的选择与检索 |
2.3.2 文献的阅读 |
第三章 思维导图在解析高中化学竞赛的有机化学试题的应用 |
3.1 一级思维导图的构建与应用 |
3.2 二级思维导图的构建与应用 |
3.3 应用思维导图解析有机化学试题 |
3.3.1 构建单一思维导图解题 |
3.3.2 构建多个思维导图解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4)抗凝血药物磺达肝癸钠(Fondaparinux sodium)的全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绪论 |
1.1 糖类药物的概述 |
1.1.1 糖类药物的概念及特征 |
1.1.2 糖类药物的作用位点及分类 |
1.2 肝素类化合物及其抗凝血活性的简介 |
1.3 抗凝血肝素药物磺达肝癸钠(Fondaparinux sodium)的研究背景 |
1.3.1 抗凝血药物磺达肝癸钠的概述 |
1.3.2 抗凝血药物磺达肝癸钠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用活性 |
1.3.3 抗凝血药物磺达肝癸钠的全合成研究进展 |
1.3.4 课题的提出 |
2 抗凝血药物磺达肝癸钠(Fondaparinux sodium)的全合成研究 |
2.1 逆合成分析 |
2.1.1 磺达肝癸钠3 与重要前体全保护五糖的结构关系 |
2.1.2 磺达肝癸钠3 的逆合成分析 |
2.2 AB二糖受体的合成研究 |
2.2.1 关于A单糖砌块的合成概述 |
2.2.2 A单糖砌块的合成研究 |
2.2.3 关于构建L-艾杜糖以及制备B单糖砌块的概述 |
2.2.4 B单糖砌块的合成研究以及发展的两条制备路线 |
2.2.5 AB二糖受体的合成研究 |
2.2.6 小结 |
2.3 CDE三糖供体的合成研究 |
2.3.1 关于C、E单糖砌块的合成概述 |
2.3.2 C、E单糖砌块的合成研究及基于共同中间体的制备方案 |
2.3.3 CD二糖的合成概述 |
2.3.4 C与 D单糖砌块的糖苷化反应探索及CD二糖的合成研究 |
2.3.5 CDE三糖供体的合成研究 |
2.3.6 小结 |
2.4 磺达肝癸钠(Fondaparinux sodium)的形式全合成 |
2.4.1 采用[3+2]糖苷化反应对全保护五糖的合成研究 |
2.4.2 全保护五糖的水解反应研究 |
2.4.3 抗凝血药物磺达肝葵钠的形式全合成 |
2.4.4 小结 |
2.5 磺达肝癸钠(Fondaparinux sodium)的二代合成研究 |
2.5.1 基于1,6-内醚结构中间体的C、E单糖砌块的合成 |
2.5.2 DE二糖的合成研究 |
2.5.3 CDE三糖的合成研究 |
2.5.4 CDE三糖的衍生以及全保护五糖的合成 |
2.5.5 小结 |
2.6 结果与讨论 |
2.7 实验部分 |
2.7.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2.7.2 实验操作及分析数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简历 |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C.重要化合物图谱 |
D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5)逆向思维在有机化学非经典碳正离子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逆向思维导引非经典碳正离子概念 |
2 逆向思维在非经典碳正离子教学中的应用 |
2.1 非经典苯鎓正离子 |
2.2 非经典环丙烯鎓正离子 |
2.3 非经典环丙基甲鎓正离子 |
3 结语 |
(6)逆向思维在邻基参与亲核取代反应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逆向思维导引邻基参与概念 |
2 逆向思维在邻基参与教学中的应用 |
2.1 反应产物构型保持 |
2.2 反应生成分子重排产物 |
2.3 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
3 总结 |
(7)金催化糖基邻炔基苯甲酸酯活化及相关化学过程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化学领域形成的基本过程 |
1.2 化学领域发展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
1.2.1 认识层面 |
1.2.2 工具层面 |
1.3 拓展新化学领域的突破方向与一些现实途径 |
1.3.1 以新化学信息为导向的化学研究工具开发途径 |
1.3.2 以新化学研究模式为导向的化学研究工具开发途径 |
1.4 小结 |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的背景及策略简介 |
1.5.1 背景简介 |
1.5.2 研究策略 |
2 金催化糖基邻炔基苯甲酸酯异构化过程的机理研究 |
2.1 背景介绍 |
2.2 异构化反应的核磁分析 |
2.3 异构化反应的动力学分析 |
2.3.1 HPLC动力学分析工具的建立 |
2.3.2 金催化全苯甲酰基葡萄糖给体2-2的异构化动力学研究 |
2.3.3 糖环取代基以及抗衡离子结构对异构化动力学影响的考察 |
2.3.4 对动力学实验结果的讨论 |
2.4 当量烯基金络合物存在下的异构化反应分析 |
2.4.1 反应分析方法的构建 |
2.4.2 反应体系的定量分析 |
2.5 异构化中间体的表征 |
2.5.1 双金络合物的发现 |
2.5.2 双金络合物2-13的晶体结构 |
2.5.3 双金络合物2-13的溶液结构 |
2.5.4 单金-双金平衡对异构化过程的影响 |
2.6 糖基吡喃鎓中间体捕获实验的定量分析 |
2.7 金催化糖基邻炔基苯甲酸酯异构化过程的机理模型 |
2.8 该机理模型在新型糖苷化方法开发中的具体应用 |
2.9 本章小结 |
3 金催化糖基邻炔基苯甲酸酯重组过程的机理研究 |
3.1 研究背景 |
3.2 研究方案设计 |
3.3 标记方法的开发 |
3.4 标记给体的合成 |
3.5 HPLC反应分析工具的构建 |
3.5.1 分析系统的构建 |
3.5.2 反应系统及取样系统的构建 |
3.5.3 计时系统的构建 |
3.6 全苯甲酰葡萄糖给体的重组过程分析 |
3.6.1 标准异构化条件下的交叉实验 |
3.6.2 交叉实验的定量分析 |
3.6.3 对交叉实验结果的讨论 |
3.7 本章小结 |
4 芳基膦配位的金(Ⅰ)离子的水合反应研究 |
4.1 背景介绍 |
4.2 芳基膦配位的金(Ⅰ)水合物[(Ar_3PAu)OH_2]~+OTf~-和[(Ph_3PAu)_2OH]_2~(2+) (OTf~-)_2的合成与结构 |
4.2.1 金氧配合物[(Ar_3PAu)OH_2]~+OTf~-和[(Ph_3PAu)_2OH]_2~(2+)(OTf~-)_2的合成 |
4.2.2 金氧配合物[(Ar_3PAu)OH_2]~+OTf~-和[(Ph_3PAu)_2OH]_2~(2+)(OTf~-)_2的晶体结构 |
4.2.3 金氧配合物4-1-a,4-1-b,4-2以及4-4-4的溶液结构 |
4.3 三苯基膦金(Ⅰ)离子的水合过程的研究 |
4.3.1 抗衡离子对水合过程的影响——核磁实验 |
4.3.2 溶剂及分子筛对水合过程的影响——结晶实验 |
4.3.3 对影响Ph_3PAu~+离子水合过程的各种因素的讨论 |
4.4 该研究在解释金催化机理方面的一些应用 |
4.4.1 对抗衡离子显着影响金催化剂稳定性的解释 |
4.4.2 对双金络合物水解机理的解释 |
4.4.3 对碱性物质影响金催化剂反应性的解释 |
4.5 本章小结 |
5 实验部分 |
5.1 通用实验操作及说明 |
5.2 金催化糖基邻炔基苯甲酸酯异构化研究的相关实验 |
5.3 金催化糖基邻炔基苯甲酸酯重组研究的相关实验 |
5.4 芳基膦配位的金(I)离子的水合反应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新化合物一览表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有机化学中邻基参与作用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邻基参与的定义 |
2. 邻基参与的形式 |
3. 邻基参与的特点 |
四、邻基参与反应历程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远程酰基参与的β-甘露糖苷键的构建及其机理研究[D]. 徐换芳.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2]邻炔基酚醚给体的反应机理研究及其在构建甘露糖1,2-cis-糖苷键中的应用[D]. 余珂.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3]全国高中化学竞赛试题解析及解题技巧研究 ——以有机化学部分为例[D]. 胡傲然. 辽宁师范大学, 2019(11)
- [4]抗凝血药物磺达肝癸钠(Fondaparinux sodium)的全合成研究[D]. 戴翔. 重庆大学, 2019(01)
- [5]逆向思维在有机化学非经典碳正离子教学中的应用[J]. 张淑萍. 长治学院学报, 2017(05)
- [6]逆向思维在邻基参与亲核取代反应教学中的应用[J]. 张淑萍. 长治学院学报, 2016(05)
- [7]金催化糖基邻炔基苯甲酸酯活化及相关化学过程的机理研究[D]. 唐宇.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2021(04)
- [8]有机化学中的邻基参与和超共轭效应之辨析[J]. 王存德. 广东化工, 2014(14)
- [9]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常见的书写错误及书写技巧[J]. 张欣. 高师理科学刊, 2014(04)
- [10]有机化学中邻基参与作用的探讨[J]. 梁波,关晓红. 科技信息,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