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宁高速公路A7标段施工进度的控制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秦鹏[1](2020)在《BIM技术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88年至今,我国的高速路网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取得了卓越的成绩。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建设和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已难以应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挑战,如设计阶段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量大、建设阶段管理难度高、运维阶段信息沟通不畅等。在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对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进行信息化改革,引入全新的项目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系统,解决高速公路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以及运营维护阶段的问题,已成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依托董梁高速宁梁段工程实例,探究BIM技术在高速公路项目中的应用价值及应用模式。主要开展以下三方面的研究工作:1、分析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现状,总结其勘测设计、建设施工和运营维护等阶段存在的问题,探究高速公路工程项目进行信息化改革的必要性;2、分析BIM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特点,深入研究BIM技术在高速公路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等阶段中的应用模式;3、以董梁高速宁梁段工程为例,通过分析BIM技术在该项目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揭示了 BIM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的全方位管控水平,证实了 BIM技术在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后续研究BIM技术在高速公路项目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与依据。
孙晓青[2](2020)在《绿色施工背景下宁夏山区公路施工中弃方材料再利用路径研究》文中提出公路交通作为拉近人员和物资时空距离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与此同时,公路施工会产生大量的工程废弃物,特别在穿越山高谷深、地势陡峭的地区,可能需要挖掘隧道或修建桥梁等施工方式,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土石方的挖填作业。如果开挖量与回填量不平衡,就需要对土方进行空间和时间上的迁移,在此过程中,就会产生许多废弃土石方。本文针对公路施工弃方材料绿色化再利用问题,从生态学视角出发,提出集成弃方材料再利用的动静态数学模型、弃方材料再利用对生态容量的影响评价方法和弃方材料再利用经济效益测度方法的“一体三柱”宁夏山区公路施工弃方再利用路径方案,并结合实际数据开展绿色施工背景下的山区公路弃方材料再利用实证研究。首先,对弃方材料再利用现状与理论基础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宁夏山区公路施工的S60西吉至会宁(宁甘界)公路工程A5合同段项目的概况,并结合绿色施工难点和影响因素,确定宁夏山区公路施工弃方材料再利用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构建了集成弃方材料分类、弃方再利用的静动态数学模型、弃方材料再利用对生态容量的影响评价方法和弃方材料再利用经济效益测度方法的“一体三柱”宁夏山区公路施工弃方再利用路径方案。其中弃方材料动静态调度模型,综合考虑了施工区地形地貌特征及弃方材料再利用的时空变化规律,采用缓冲区模型和分类调度模型相结合方式构建而成;而生态容量评价方法和效益分析方法则从生态学角度和经济学角度,为宁夏山区公路施工弃方材料再利用的生态学效应和经济学效用的定量化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然后,基于宁夏南部山区公路施工的项目实际情况,分析项目弃方产生原因及其分类,提供了传统以经济指标衡量的弃方处理方法;然后,以绿色施工为依托,利用项目数据,验证设计的动静态调度模型;并从弃方再利用耕地容量和生态容量、黄土制砖方案弃方再利用的经济效益、弃方再利用导致的生态赤字与生态补偿等方面,分析弃方再利用作业对环境的影响。最后,综合对比以经济学指标为导向,计算兼顾生态学指标的弃方材料再利用经济效益测度方法的成本情况,并探讨了新方法与传统弃方再利用评估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为其他施工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和建议。
张路路[3](2020)在《大型预制梁场智能喷淋养生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针对传统预制梁喷淋养生施工时存在的养护时间不足、成本高、水资源浪费大、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本文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Cortex-A73主控制器的智能喷淋养生控制系统。该系统可根据天气晴雨、预制梁养生面温、湿度信息智能计算喷淋养生参数并能够准确控制供水系统开闭、供水压力、喷淋时间、喷淋间隔、喷淋生产台座状态及养生周期等。此外,该系统还具备互联网远程访问及控制功能。本文依托LJ-5合同段大型预制梁场实际工程量及工作任务,首先,本文在分析智能喷淋养生系统功能需求和参数需求的基础上,依据喷淋养生规范,确定了预制梁场智能喷淋养生的总体方案。该方案由恒压供水控制单元、养生水循环利用单元、蓄水池水位控制单元、环境感知单元、数据采集单元、主喷淋养生控制箱单元、从喷淋养生控制箱单元、现场控制单元、远程控制单元、养生数据存储单元等10个模块单元构成。其次,对各个组成单元进行了硬件选型及电路设计,完成现场硬件系统的研发。接着,针对预制梁场喷淋养生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利用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设计了基于B/S架构的智能喷淋养生管理系统软件,现场工作人员通过软件可实现移动便捷的喷淋养生管理工作,包括设置喷淋养生预计划、下发喷淋养生指令、浏览各台座喷淋养生进度及详细历史喷淋数据信息等,实现了预制梁场管理方式由之前的“人工式、半自动式”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最后,在依托工程预制梁场现场进行安装的基础上对所开发的系统进行软硬件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证明了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实际工程,养护效果较好,能够达到全天候、全方位、全湿润的“三全”养护质量标准,具有工程实用价值,同时该系统可为其它喷淋控制系统提供参考。
刘朝阳[4](2020)在《高速公路建设多目标协调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速公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涉及因素多、资金大、周期长,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是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核心要素,而对这些因素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协调控制是目前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充分考虑高速公路建设的现实特点,结合现代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力求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多目标的协调控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1)针对目前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现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系统分析理论和方法,构建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多目标协调与控制体系框架。体系框架包括目标模块、宏观环境、运行机制和新技术应用四个模块,其中目标模块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包括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四个部分,宏观环境、运行机制和新技术应用是系统运行的保障和基础。这一框架体系将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涉及到的诸多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描述,为深入研究各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为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丰富了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管理理论。(2)提出了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双层嵌套质量链,构建了施工过程链的系统动力学质量控制模型。以施工环节为重点,分析了包括决策、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维护等环节的外层质量链;对施工环节进行细分和设计,嵌套了内层质量链。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施工过程质量影响因素因果回路图,分析了各因素之间的反馈耦合关系,绘制了高速公路项目质量控制存量流量图,对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识别敏感变量,有效提高施工过程质量链控制效果。(3)构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评价模型,提出了高速公路项目进度循环调控体系。将高速公路项目进度影响因素分为环境影响因素和主体控制因素,构建了环境影响因素的贝叶斯网络评价模型,进行了环境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基于主体、对象及要素的综合分析,结合贝叶斯网络环境影响因素的评价结果,构建了包括环境影响因素评价、主体能力优化和项目进度调控的多环节高速公路项目进度控制循环调控体系。为高速公路项目的进度控制提供了方法支持。(4)基于模糊关联模型和挣值法,构建了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两阶段成本预测与控制模型。分析了影响高速公路建设成本构成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因素,运用模糊相关知识建立了基于数据统计和专家打分相结合的高速公路成本预测评价指标。测算了与样本高速公路成本的贴近度和模糊关联度,构建了成本预测的模糊关联模型,进而对拟建高速公路桥梁、隧道(涵洞)、路面工程等进行成本估算。在此基础上运用挣值法从项目绩效管理角度出发,选择按固定时间段节点和按建设里程碑节点设置检测点的方式,对高速公路建设成本、工期的两要素进行成本偏差分析和控制,提出了成本管理建议。(5)构建了包含状态监测、风险评估和响应决策的多层次高速公路建设安全风险防范与预警体系。在状态监测模块中,利用多源信息共享、交换和融合技术,对实体和信息源进行了多层次多方面的信息获取和融合优化。在风险评估模块中,分析了基本事件失效原因的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利用事故树分析法计算了各基本事件的失效概率和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在响应决策模块中,基于静态和动态指标进行了安全风险分析,并根据环境情况和事态变化对项目建设的安全水平做出状态预测和决策响应。为高速公路的风险防范和预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6)基于效益理论与平衡理论,构建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多目标协调综合评价模型。针对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多目标特点构建了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多级协调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基础效益、复合效益及平衡指数进行协调性综合评价,考虑多目标影响度的复杂性,将协调度评价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协调度评价,第二阶段是将质量-进度-成本作为整体再加入安全目标进行协调度评价。对RX高速15个标段进行了多角度的综合协调评价,提出了促进多目标协调管理的对策建议。
张涛[5](2019)在《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特高压能源技术的日益成熟,为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实现资源优化的最佳能源分配的市场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同一般输电线路相比,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具有投资额巨大、建设任务重、技术难度高等特点,并且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质量、进度、成本、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其施工管理过程更加的复杂和严格。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环节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其工程质量的好坏。所以对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后评价工作是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总结项目施工经验,为日后相似的新建特高压输电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在工程项目的决策、未来项目管理、项目各方面效益的提升和决策水平的提高提供可行的建议,也对我国实施能源战略有极大的帮助。本文主要针对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展开后评价,首先结合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投资额巨大、建设任务重和技术难度高等特点和施工管理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了具有创新特点的指标体系,从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技术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五个层面展开评价过程,共包括特高压架线施工技术、重大专项施工方案合理性、特高压施工技术创新性等25个指标。然后,在指标权重的确定环节,创新性的采用了基于序关系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组合赋权的方式,既避免了主观权重不准确的问题,也解决了客观权重不完整的弊端;既赋予了合理的权重,也提高了评价的精度。组合赋权运用了最小二乘法,并提出了改进人工蜂群算法对最小二乘优化组合赋权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使用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展开施工管理后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完整的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挥施工管理后评价的反馈作用,旨在为今后的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提供科学指导,提升电网投资决策的水平,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电网建设实现精益化管理。
易列斯[6](2019)在《绿色公路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绿色公路是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在公路领域的重要体现。国内外的一些政府机构相继施行了一系列的绿色公路评价标准,进一步引导、推动了绿色公路的建设。我国目前在绿色公路评价领域还缺乏国家层面上的相关标准,因此,建立一套适应我国绿色交通发展的绿色公路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绿色公路技术在潼荣高速中的应用研究和工程示范》课题为依托,首先对国内外绿色建筑与绿色公路评价发展现状进行充分研究,并深度剖析了绿色公路理念,通过对以绿色、生态为主题建设的公路示范项目进行大量的调研,总结归纳了我国绿色公路常用建设技术。本文基于绿色公路系统论的观点确定了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品质创新、安全智慧、服务共享、教育示范6项绿色公路一级评价指标;通过菱形思维模式,依次运用文献研究法、频度分析法、专家咨询法优化确定了32项绿色公路二级评分项指标。此外,本文设置的参评项目必须满足要求的12项控制项指标,确保了绿色公路评价体系的系统科学。在指标赋值上,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科学量化保证了原始评分数据的可靠性。在指标赋权上,运用AHP-熵权法组合赋权的方式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克服了主、客观单一赋权法的不足。通过对常用评价方法的比选以及绿色公路评价的特点深入分析,确定了可拓云模型为绿色公路评价模型。通过对关联度的优化计算,建立了基于最优关联度的可拓云模型,改进后的模型兼顾了指标等级分明性与模糊性,有效避免了冲突的评价结果,绿色公路综合评价等级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本文最后将可拓云模型应用到重庆市首条绿色公路示范项目潼荣高速公路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评价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可拓云评价模型可操作性强,评价结果精准,是科学合理的绿色公路评价模型。
张新阅[7](2019)在《基于绿色施工的公路工程土石方动态调配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土石方调配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计量费用及其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加之在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的时代大势下,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我国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将为我国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提供重要契机。致力于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之路,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来切实提高人民获得感与幸福感是我国发展长期坚持的正确道路。在土石方调配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土石方合理利用的问题,又要考虑运输的可能性和经济性,对土石方进行科学合理的转运和调配,以达到调配费用最低的同时又尽可能降低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危害为着眼点,在土石方动态调配方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项土石方绿色调配方案,为施工决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这对整个公路工程施工行业是非常迫切的。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与文献的分析,详细地研究了土石方动态调配模型,以及该模型的本质特征,结合公路工程绿色施工相关理论,把项目料场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水土防治作为目标之一,并在单位中转场物料水土防治费用与弃渣场物料水土防治费用比较的基础上,建立了料场水土防治模型,从而构建绿色调配费用最低的目标函数。在对各料源之间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七种料物流向即各组成要素间的料物调配流向,建立了基于该调配流向的土石方调配约束条件。此外,针对本文所构建的土石方动态调配模型选择多目标优化算法来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没有唯一的最优解且各个不同目标之间在求解的过程中可能相互排斥,通常是获得一个平衡解,使得目标问题都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目前多目标优化问题通常使用进化算法来解决,NSGA-Ⅱ算法通过其精英策略选择,保留父代中的精英元素,从而保证最终Pareto解集的全面性。本文通过对施工隧道与路堑开挖中形成的弃渣的合理利用,减少对施工区域生态植被干扰,降低了对公路用地界外自然地貌、原生植被、表土资源、扰动,实现了绿色施工,基本达到了“零弃方”的目的。
王佩茜[8](2019)在《“BOT+EPC”高速公路项目总承包商质量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逐渐转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元化的方向。“BOT+EPC”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建设紧密结合的方式,能够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满足社会资本的基本利益需求,得到了政府与社会资本的青睐。“BOT+EPC”模式是PPP模式的典型表现形式之一,近年国家出台系列政策希望PPP项目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这对“BOT+EPC”项目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BOT+EPC”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总承包商的身份、收益结构具有复杂性,利益诉求具有多面性,总承包商作为高速公路项目的直接实施者,其质量行为的努力水平对高速公路实体质量及运营效益有极大影响。本文以总承包商质量行为的重要特征为切入点,首先从内部、外部两方面剖析了质量行为的影响因素,再定性地对比了“BOT+EPC”模式与传统模式EPC模式总承包商质量行为的转变与差异。在“BOT+EPC”模式项目公司与总承包商的委托代理关系下,双角色主体总承包商质量行为具有异化的风险,提出了探讨“BOT+EPC”高速公路项目总承包商质量行为激励的必要性,并从显性激励、隐性激励两方面研究提升总承包商质量行为努力水平的方法。在显性激励方面,本文基于项目公司与总承包商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结合总承包商双重身份的收益结构,考虑建设质量行为对运营阶段收益的影响做出假设,建立了“BOT+EPC”模式下总承包商质量行为的激励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股权比例、折现系数、特许经营期、维护成本系数、努力成本系数对总承包商质量行为努力水平以及项目公司激励水平的影响,为项目公司决策激励水平、总承包商选择质量行为努力水平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与传统模式的激励模型求解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了“BOT+EPC”模式下总承包商质量行为更优、建设质量更好、项目公司激励水平可以适当降低的结论,定量地解释了模式转变后总承包商质量行为变化的内在机理、规律,找到了“BOT+EPC”模式项目公司的激励策略。在隐性激励方面,引入心理学思想,以基本质量能力、质量表现、质量关系协调、质量成果四个维度,建立了“BOT+EPC”高速公路项目总承包商质量行为评价体系,运用AHP-熵权法主客观赋权的方式确定权重,再进行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最后本文结合SJ支线案例进行分析,对建立的相关模型、结论进行验证分析,为“BOT+EPC”模式在我国高速公路领域的健康推广提供了支撑依据。
张成勇[9](2015)在《黑龙江省加快公路建设的若干措施研究》文中指出公路建设投资巨大,加快建设速度可以尽早发挥效益。论文依托黑龙江省公路建设管理实际,对加快公路建设的若干措施进行研究,为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提供参考。论文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公路建设“三年决战”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黑龙江省加快公路建设的各种宏观措施;在此基础上,以建鸡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179座桥梁为例,提出桥梁施工的项目管理措施。首先依据施工图设计统计全线桥梁各分部工程数量,继而针对某些桥梁工程实际进度滞后的问题,由指挥部组织总监办、施工单位编制桥梁工程周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施工单位每周必须完成的分部工程数量,由各施工单位向指挥部做出与经济利益相挂钩的书面承诺,落实违约处罚措施。指挥部每周对各施工单位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没有完成计划的单位予以罚款。同时,指挥部依据各施工单位的书面承诺及每周进度计划的检查,对没有完成上周进度计划的施工单位通报批评并处以罚款,有效调动了施工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在梁板吊装的施工进度检查中初见成效,为后续的水泥混凝土及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创造了作业面,按期实现了高速公路主线桥梁的全部贯通。论文还针对建鸡项目以初步设计进行招标、工程量变化较大、工程计量支付困难的特殊情况,将招标清单与施工图清单进行核对,对核增金额及时预以计量,从而保证了桥梁施工中对资金的需求。研究及实践表明:加快高速公路建设,采取资金筹措、工程技术、施工分包管理等各种宏观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在桥梁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中,根据总体工期要求倒排工期,制订科学合理的每周桥梁进度计划,并认真贯彻执行计划,对未完成上周进度的施工单位给予处罚或施工重组,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杨春香[10](2013)在《高速公路项目在投标阶段和标后的成本管理》文中指出交通运输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迎来了建设高峰期,但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施工企业不得不采取适宜的报价策略,降低利润空间以获取承包权,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全过程成本管理,达到质量和进度的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高速公路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不理想、管理水平低下,主要原因就在于不能很好地处理质量、进度与成本的关系,因此有必要探索一套适合的成本管理方法,将加强成本管理作为贯穿于工程全过程管理的主线,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从施工企业的角度,在不断追求“近期求生存,长期谋发展”的目标下,分析目前高速公路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及不足,结合泉州南石高速公路项目的投标报价与中标后施工预算价格的对比,分别从投标报价阶段的成本管理和中标后的成本管理加以分析。找出本项目中标价与施工预算价之间存在的差额,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偏,如:成立投标报价小组,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为项目最终报价选择正确的策略,从而达到项目中标的目的;对市场变动及政策情况进行对比把握,控制人材机价格的浮动对于成本产生的冲击。将项目中标价与标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说明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并对项目出现的亏损子目进行分析,提出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建议,只有采取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才能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二、福宁高速公路A7标段施工进度的控制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宁高速公路A7标段施工进度的控制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BIM技术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现状及信息化变革的必要性分析 |
2.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内容 |
2.2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现状 |
2.3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管理要点分析 |
2.4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管理信息化变革的必要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BIM技术及其在高速公路项目中的应用分析 |
3.1 BIM的概念 |
3.2 BIM的特点 |
3.3 BIM技术的价值优势 |
3.4 BIM相关软件 |
3.5 BIM技术在高速公路项目中的应用分析 |
3.5.1 BIM技术在高速公路项目设计阶段中的应用 |
3.5.2 BIM技术在高速公路项目施工阶段中的应用 |
3.5.3 BIM技术在高速公路项目运维阶段中的应用 |
3.6 BIM技术在高速公路项目中应用的难点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董梁高速宁梁段项目简介及BIM模型搭建 |
4.1 董梁高速宁梁段项目概况 |
4.2 董梁高速宁梁段项目特点 |
4.3 BIM技术在董梁高速宁梁段中的应用计划 |
4.4 董梁高速宁梁段BIM技术应用的实施准备 |
4.4.1 实施流程 |
4.4.2 组织机构 |
4.4.3 硬件配置 |
4.4.4 软件配置 |
4.5 董梁高速宁梁段BIM建模 |
4.5.1 BIM标准文件创建 |
4.5.2 模型搭建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BIM技术在董梁高速宁梁段的应用模式及价值分析 |
5.1 BIM技术的应用模式 |
5.1.1 图纸信息复核 |
5.1.2 工程量统计 |
5.1.3 碰撞检测 |
5.1.4 场地规划 |
5.1.5 施工过程模拟 |
5.1.6 方案优化 |
5.1.7 BIM协同管理平台 |
5.2 BIM技术应用价值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 |
在读期间参与的工程实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绿色施工背景下宁夏山区公路施工中弃方材料再利用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主要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公路施工弃方材料绿色利用与管理的基本理论 |
2.1 绿色施工理念理论与方法 |
2.1.1 绿色施工管理方法 |
2.1.2 绿色施工技术与环境保护理论 |
2.1.3 绿色施工质量与进度控制理论 |
2.2 弃方材料动静态调度理论与方法 |
2.2.1 弃方材料的动静态调配基本概念 |
2.2.2 弃方材料静态调度模型 |
2.2.3 弃方材料动态调度模型 |
2.2.4 弃方材料再利用动静态调度模式方法 |
2.3 公路生态容量与生态足迹理论 |
2.3.1 公路生态容量的几个基本概念 |
2.3.2 公路废弃方材料再利用与生态容量的关系 |
2.3.3 兼顾生态容量评价的弃方再利用施工效益测算方法 |
2.4 小结 |
第三章 宁夏山区公路建设中的弃方再利用方案设计 |
3.1 项目介绍 |
3.1.1 项目基本情况 |
3.1.2 宁夏山区公路施工特点 |
3.2 绿色施工对宁夏山区公路弃方材料再利用的影响及实施难点分析 |
3.2.1 有无绿色施工要求的弃方处理策略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
3.2.2 绿色施工背景下弃方材料再利用难点分析 |
3.3 绿色施工宁夏山区弃方材料再利用方案设计原则与注意事项 |
3.3.1 绿色施工背景下弃方材料再利用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
3.3.2 弃方材料再利用方案设计的注意事项 |
3.4 宁夏山区公路弃方材料绿色再利用方案 |
3.4.1 “一体三柱”组织架构 |
3.4.2 弃方材料分类及处理 |
3.4.3 弃方材料动静态调运 |
3.4.4 弃方材料再利用生态评价与效益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弃方再利用方案在宁夏山区公路施工中的实证分析 |
4.1 传统项目管理下的弃方处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
4.2 本项目建设中的弃方分类 |
4.3 宁夏公路建设中弃方与利用的静动态平衡分析模型测试 |
4.3.1 静态调度模型验证 |
4.3.2 动态平衡调配模型验证 |
4.4 宁夏山区高速公路弃方利用对生态容量的影响评价方法验证 |
4.4.1 弃方利用对耕地容量的影响 |
4.4.2 弃方再利用的生态容量计算 |
4.4.3 黄土制砖的方案进行弃方材料再利用 |
4.4.4 生态赤字与生态补偿 |
4.5 绿色施工的效益及其影响分析方法测试 |
4.5.1 绿色施工下弃方再利用施工效益评价参数说明 |
4.5.2 基于兼顾生态容量评价的传统方案与绿色施工方案对比分析 |
4.6 决策建议 |
4.7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大型预制梁场智能喷淋养生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预制梁喷淋养生研究现状 |
1.2.1 混凝土养生机理及传统养生方法 |
1.2.2 混凝土养生理论分析 |
1.2.3 喷淋养生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智能喷淋养生系统方案设计 |
2.1 依托工程与项目背景 |
2.1.1 LJ-5地理位置概况 |
2.1.2 LJ-5预制梁场整体布局 |
2.2 智能喷淋养生系统需求分析 |
2.2.1 硬件控制性需求分析 |
2.2.2 软件功能性需求分析 |
2.2.3 系统设计性能需求分析 |
2.3 系统设计原则及参考规范 |
2.3.1 系统设计原则 |
2.3.2 系统设计参考规范 |
2.4 智能喷淋养生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4.1 系统网络拓扑图 |
2.4.2 智能喷淋养生系统总体方案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喷淋养生系统硬件设计 |
3.1 主从喷淋养生控制箱设计 |
3.1.1 主从控制箱硬件方案设计 |
3.1.2 控制箱主控制器 |
3.1.3 JY-DAM3200型电磁阀专用控制器及接口电路 |
3.2 温湿度环境感知单元与数据采集单元 |
3.2.1 温湿度数据采集与传输方案设计 |
3.2.2 RS-WS-DC-25温湿度变送器 |
3.2.3 RS-XZJ-100-W-4G数据采集仪 |
3.2.4 RS-YUX-N01雨雪传感器 |
3.3 恒压供水控制单元 |
3.3.1 恒压供水控制单元方案设计 |
3.3.2 YE2-160M1-2管道增压泵 |
3.3.3 YTZ-150远传压力表 |
3.3.4 A90-4T025B变频器 |
3.3.5 恒压供水控制系统接线图 |
3.4 蓄水池水位控制单元 |
3.4.1 蓄水池水位控制单元方案设计 |
3.4.2 ZQ211液位浮球开关 |
3.4.3 80WQ40-10-2.2水源高压潜水泵 |
3.4.4 蓄水池水位控制单元接线图 |
3.5 养生水循环利用三级沉淀池 |
3.6 喷淋养生执行终端 |
3.6.1 2w-500-50高压电磁阀 |
3.6.2 Dn20雨鸟5004伸缩喷头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喷淋养生管理系统设计 |
4.1 智能喷淋养生管理系统相关技术 |
4.1.1 B/S系统架构的确定 |
4.1.2 ASP.NET技术 |
4.1.3 Web服务技术 |
4.1.4 SQL Server数据库 |
4.2 智能喷淋养生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
4.2.1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4.2.2 养生现场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
4.2.3 系统总用例图设计 |
4.3 智能喷淋养生系统各模块详细设计 |
4.3.1 用户模块 |
4.3.2 台座详情子模块 |
4.3.3 养生计划子模块 |
4.3.4 生产任务子模块 |
4.3.5 预制梁子模块 |
4.3.6 预制梁场生产统计子模块 |
4.3.7 预制梁场监控子模块 |
4.3.8 系统管理员子模块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4.4.2 数据库设计基本步骤 |
4.4.3 概念结构设计 |
4.4.4 数据库表单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梁场现场系统布置与调试 |
5.1 梁场水路和电路安装布设 |
5.1.1 LJ-5现场水路管道布置 |
5.1.2 LJ-5台座喷淋伸缩喷头布置 |
5.1.3 LJ-5预制梁场控制系统布线图 |
5.1.4 温湿度变送器现场布置 |
5.2 智能喷淋养生系统安装调试 |
5.3 智能喷淋养生系统功能测试 |
5.3.1 登陆界面及系统主界面 |
5.3.2 预制梁管理模块 |
5.3.3 生产任务管理模块 |
5.3.4 台座详情模块 |
5.3.5 梁场统计模块 |
5.3.6 梁场监控模块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主要完成的工作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系统E-R实体图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高速公路建设多目标协调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 |
1.1.2 高速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综述 |
1.3 创新点 |
1.4 主要内容与论文框架 |
1.5 本章小结 |
2 基础理论 |
2.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与特点 |
2.1.1 高速公路及建设投入 |
2.1.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模式 |
2.1.3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 |
2.2 项目管理理论 |
2.2.1 项目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
2.2.2 项目管理主要内容 |
2.3 系统分析模型与方法 |
2.3.1 多目标协同管理 |
2.3.2 系统动力学 |
2.3.3 贝叶斯网络 |
2.3.4 模糊关联模型 |
2.3.5 事故树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多目标管理系统分析 |
3.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多目标管理体系 |
3.1.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管理目标 |
3.1.2 多目标管理体系概念框架 |
3.2 高速公路建设多目标协调控制核心要素及关系分析 |
3.2.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目标的核心要素分析 |
3.2.2 以项目安全目标为基础的质量-进度-成本关联关系分析 |
3.3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宏观环境分析 |
3.3.1 高速公路建设环境保护 |
3.3.2 高速公路建设土地政策 |
3.3.3 高速公路建设金融政策 |
3.3.4 高速公路建设产业政策 |
3.3.5 高速公路建设法律法规 |
3.4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运行机制分析 |
3.4.1 组织协调机制 |
3.4.2 信用评价机制 |
3.4.3 利益分配机制 |
3.4.4 信息共享机制 |
3.4.5 绩效考核机制 |
3.5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新技术应用 |
3.5.1 隧道监控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水平 |
3.5.2 桥梁施工和监测智能化设备提升了工程质量 |
3.5.3 物料出入库监测系统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
3.5.4 智能压路机系统提高了施工质量 |
3.5.5 无人机监测测绘技术提高了监测水平 |
3.5.6 高速公路质量管理综合监控平台提高了管理效率 |
3.6 本章小结 |
4 高速公路项目质量链协调优化与控制管理 |
4.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质量影响因素与质量链构成 |
4.1.1 高速公路建设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4.1.2 高速公路项目质量特征分析 |
4.1.3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质量链的构成与管理 |
4.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施工过程质量链风险传递与仿真分析 |
4.2.1 高速公路项目施工过程质量风险关系模型的构建 |
4.2.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动力学流量图设计 |
4.2.3 施工质量链控制流程与仿真 |
4.3 质量链动态控制策略优化分析 |
4.3.1 质量动态控制策略与优化 |
4.3.2 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调控 |
5.1 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调控体系分析 |
5.1.1 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调控原则 |
5.1.2 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调控要素的组成 |
5.1.3 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调控主体与环境因素分析 |
5.1.4 高速公路项目进度循环调控流程 |
5.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速公路项目进度关键影响因素评价 |
5.2.1 贝叶斯网络结构构建 |
5.2.2 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 |
5.2.3 关键因素提取与评价 |
5.3 RX高速公路项目进度调控案例分析 |
5.3.1 进度影响因素分析 |
5.3.2 进度偏差分析 |
5.3.3 进度影响因素再评定 |
5.3.4 进度计划方案调整 |
5.4 本章小结 |
6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成本预测与控制模型研究 |
6.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成本构成及影响因素 |
6.1.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期成本影响因素 |
6.1.2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期成本构成分类 |
6.1.3 建设期成本在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
6.2 高速公路建设成本预测模糊关联模型设计 |
6.2.1 模糊关联样本的选取条件 |
6.2.2 模糊关联模型设计 |
6.3 高速公路建设成本预测与控制两阶段管控 |
6.3.1 RX高速公路项目概况 |
6.3.2 基于模糊关联模型的项目成本预测 |
6.3.3 基于挣值法的项目成本控制 |
6.4 本章小结 |
7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 |
7.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安全风险分析 |
7.1.1 安全风险来源分析 |
7.1.2 安全风险分类分析 |
7.1.3 典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
7.2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安全风险预警体系 |
7.2.1 安全风险预警体系结构设计 |
7.2.2 安全风险预警工作流程 |
7.3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高速公路建设安全风险监测 |
7.3.1 多源信息融合及安全风险信息获取 |
7.3.2 高速公路建设多源信息风险监测模型 |
7.4 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高速公路建设安全风险评估 |
7.4.1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与机制 |
7.4.2 事故树在桥梁施工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
7.5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安全预警与决策 |
7.5.1 基于静-动态相结合的安全预警分析 |
7.5.2 安全风险的智能决策响应 |
7.5.3 基于风险源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
7.6 本章小结 |
8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多目标协调综合评价 |
8.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多目标协调评价指标的构建 |
8.1.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8.1.2 多目标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
8.1.3 目标管理水平分项评价 |
8.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多目标协调综合评价模型 |
8.2.1 协调度评价原理 |
8.2.2 高速公路多目标协调评估模型构建 |
8.2.3 目标间协调度的二维系统矩阵 |
8.3 实证研究 |
8.3.1 RX高速项目概况 |
8.3.2 项目评价指标的考核评价 |
8.3.3 多目标管理协调度计算 |
8.3.4 促进多目标协调的对策建议 |
8.4 本章小结 |
9 总结与展望 |
9.1 总结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介绍 |
2.1 施工管理后评价概述 |
2.1.1 施工管理后评价原则 |
2.1.2 施工管理后评价内容 |
2.1.3 施工管理后评价作用 |
2.2 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内容及特点 |
2.2.1 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内容 |
2.2.2 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特点 |
2.3 施工管理后评价方法 |
2.3.1 序关系法 |
2.3.2 熵权法 |
2.3.3 物元-可拓综合评估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施工管理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2 施工管理后评价指标选取依据及流程 |
3.2.1 后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
3.2.2 后评价指标选取流程 |
3.3 建立施工管理后评价指标体系 |
3.4 施工管理后评价指标解析 |
3.4.1 技术管理后评价指标解析 |
3.4.2 进度管理后评价指标解析 |
3.4.3 成本管理后评价指标解析 |
3.4.4 安全管理后评价指标解析 |
3.4.5 环境保护后评价指标解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后评价模型构建 |
4.1 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后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 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物元-可拓后评价模型的构建 |
4.3 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的后评价过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某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后评价实证研究 |
5.1 某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概况 |
5.1.1 项目建设背景 |
5.1.2 项目建设内容 |
5.2 某特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内容 |
5.2.1 施工技术管理 |
5.2.2 施工进度管理 |
5.2.3 施工成本管理 |
5.2.4 施工安全管理 |
5.2.5 环境保护管理 |
5.3 某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指标权重确定 |
5.4 某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的评价结果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绿色公路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1.2.1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 |
1.2.2 国内外绿色公路评价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本文创新 |
1.3.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绿色公路理念与常用建设技术分析 |
2.1 绿色公路理念 |
2.1.1 绿色公路的定义 |
2.1.2 绿色公路的内涵 |
2.1.3 绿色公路的特征 |
2.1.4 绿色公路的理论基础 |
2.2 绿色公路常用建设技术 |
2.2.1 绿色公路建设概况研究 |
2.2.2 资源节约类 |
2.2.3 生态环保类 |
2.2.4 品质创新类 |
2.2.5 安全智慧类 |
2.2.6 服务共享类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绿色公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绿色公路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
3.2 绿色公路评价指标构建研究 |
3.2.1 绿色公路评价指标构建的思路 |
3.2.2 基于菱形思维模式构建评价指标 |
3.2.3 构建绿色公路评价指标库 |
3.2.4 初选绿色公路评价指标 |
3.2.5 优化绿色公路评价指标 |
3.2.6 绿色公路评价指标的效度检测 |
3.3 绿色公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3.1 评分项指标 |
3.3.2 控制项指标 |
3.4 绿色公路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研究 |
3.4.1 评价指标的分级说明 |
3.4.2 资源节约 |
3.4.3 生态环保 |
3.4.4 品质创新 |
3.4.5 安全智慧 |
3.4.6 服务共享 |
3.4.7 教育示范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可拓云模型的绿色公路评价方法 |
4.1 绿色公路评价方法的比选 |
4.1.1 绿色公路常用评价方法 |
4.1.2 可拓云模型评价的适用性 |
4.2 绿色公路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1 确定权重的方法比选 |
4.2.2 组合赋权法的优点 |
4.2.3 AHP法确定主观权重 |
4.2.4 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 |
4.2.5 综合权重的确定 |
4.3 基于最优关联度的可拓云模型 |
4.3.1 可拓云理论 |
4.3.2 确定评价指标等级界限 |
4.3.3 确定评价指标等级界限云 |
4.3.4 综合评判矩阵的优化 |
4.3.5 确定绿色公路评价等级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5.1 项目概况 |
5.1.1 工程建设特点 |
5.1.2 自然环境特点 |
5.1.3 人文环境特点 |
5.2 基于可拓云模型的绿色公路评价等级 |
5.2.1 获取指标评价数据 |
5.2.2 确定评判矩阵 |
5.2.3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5.2.4 确定评价等级 |
5.2.5 结果分析 |
5.3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绿色公路评价等级 |
5.3.1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 |
5.3.2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评价结果 |
5.3.3 结果比较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成果及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专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录 绿色公路评价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
(7)基于绿色施工的公路工程土石方动态调配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土石方调配问题阐述 |
1.2.2 土石方调配研究现状 |
1.2.3 绿色施工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章 基本理论 |
2.1 绿色施工相关政策法规 |
2.2 绿色施工 |
2.2.1 绿色施工的基本原则 |
2.2.2 绿色施工的要点 |
2.3 绿色施工理论基础 |
2.3.1 循环经济 |
2.3.2 可持续发展 |
2.3.3 全面造价管理 |
2.4 公路工程绿色施工 |
2.4.1 公路工程施工的特点 |
2.4.2 公路工程绿色施工的主要内容 |
2.5 多目标优化理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公路工程绿色施工的土石方动态调配模型研究 |
3.1 土石方调配的前提和基础 |
3.1.1 施工进度计划 |
3.1.2 施工总布置 |
3.1.3 料场规划 |
3.2 公路工程土石方调配系统分析 |
3.2.1 系统描述 |
3.2.2 系统物料流向 |
3.2.3 系统调配运输道路等级划分 |
3.3 公路工程绿色施工的土石方动态调配模型建立 |
3.3.1 模型分析 |
3.3.2 料场水土防治模型引入 |
3.3.3 下层土石方调配目标函数 |
3.3.4 上层料场水土防治目标函数 |
3.4 公路工程绿色施工土石方动态调配模型约束条件 |
3.4.1 下层土石方调配约束条件 |
3.4.2 上层料场水土防治约束条件 |
3.5 绿色施工对土石方动态调配的约束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公路工程绿色施工的土石方动态调配模型解法研究 |
4.1 多目标优化理论 |
4.1.1 多目标优化定义 |
4.1.2 最优解定义 |
4.1.3 多目标优化的多样性以及收敛性分析 |
4.2 多目标优化算法概述 |
4.2.1 传统多目标优化算法 |
4.2.2 智能多目标优化算法 |
4.3 NSGA-Ⅱ算法求解多目标土石方动态调配模型 |
4.3.1 NSGA-Ⅱ算法 |
4.3.2 NSGA-Ⅱ算法约束支配原理 |
4.3.3 公路工程绿色施工土石方动态调配模型的求解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工程应用与验证 |
5.1 项目概况 |
5.1.1 沿线环境特征 |
5.1.2 施工材料 |
5.2 土石方调配参数 |
5.2.1 基本参数 |
5.2.2 运输距离参数 |
5.3 土石方动态调配模型应用 |
5.3.1 土石方动态调配模型的建立 |
5.3.2 模型求解 |
5.3.3 计算结果分析 |
5.4 结论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本文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
(8)“BOT+EPC”高速公路项目总承包商质量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BOT+EPC”模式的相关研究 |
1.2.2 质量行为的相关研究 |
1.2.3 委托代理理论的相关研究 |
1.2.4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
2.1 “BOT+EPC”模式基本概念 |
2.1.1 BOT模式 |
2.1.2 EPC模式 |
2.1.3 “BOT+EPC”模式 |
2.2 “BOT+EPC”模式的管理特点 |
2.2.1 “BOT+EPC”模式的运行流程 |
2.2.2 “BOT+EPC”模式实施的内部环境 |
2.2.3 “BOT+EPC”模式下项目公司与总承包商的关系 |
2.3 委托代理理论 |
2.3.1 委托代理的基本内涵 |
2.3.2 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特征 |
2.3.3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BOT+EPC”高速公路项目总承包商质量行为分析 |
3.1 质量行为概述 |
3.1.1 质量行为的含义 |
3.1.2 质量行为的分类 |
3.2 总承包商质量行为的重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
3.2.1 总承包商质量行为的重要特征 |
3.2.2 总承包商质量行为的影响因素 |
3.3 “BOT+EPC”高速公路项目总承包商的质量职责与质量关系 |
3.3.1 “BOT+EPC”模式下总承包商质量职责分析 |
3.3.2 “BOT+EPC”模式下总承包商质量关系分析 |
3.4 “BOT+EPC”模式与传统EPC模式总承包商质量行为特点及对比分析 |
3.4.1 传统EPC模式下总承包商质量行为特点 |
3.4.2 “BOT+EPC”模式下总承包商质量行为特点 |
3.4.3 不同模式下总承包商质量行为对比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BOT+EPC”模式总承包商质量行为激励模型及变化机理研究 |
4.1 “BOT+EPC”模式下的委托代理关系及质量行为激励框架 |
4.1.1 “BOT+EPC”模式下的委托代理关系 |
4.1.2 委托代理关系下质量行为异化的风险 |
4.1.3 委托代理关系下质量行为的激励框架 |
4.2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BOT+EPC”模式总承包商质量行为激励模型 |
4.2.1 假设背景 |
4.2.2 基本描述与模型假设 |
4.2.3 模型构建与求解 |
4.2.4 模型结果讨论 |
4.3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传统模式总承包商质量行为激励模型 |
4.4 “BOT+EPC”模式总承包质量行为及激励变化机理研究 |
4.4.1 不同模式总承包商质量行为最优努力水平对比分析 |
4.4.2 不同模式总承包商建设质量对比分析 |
4.4.3 不同模式质量行为激励水平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BOT+EPC”高速公路项目总承包商质量行为评价 |
5.1 “BOT+EPC”高速公路项目总承包商质量行为评价的必要性 |
5.2 “BOT+EPC”高速公路项目总承包商质量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2.1 质量行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
5.2.2 质量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5.3 “BOT+EPC”高速公路项目总承包商质量行为评价组合权重的确定 |
5.3.1 AHP确定主观赋权 |
5.3.2 熵权法确定客观赋权 |
5.3.3 AHP-熵权法组合赋权 |
5.4 “BOT+EPC”高速公路项目总承包商质量行为灰色模糊评价模型 |
5.4.1 灰数及白化权函数 |
5.4.2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案例分析 |
6.1 项目概况 |
6.1.1 项目简介 |
6.1.2 合同质量约定 |
6.2 SJ支线总承包商质量行为激励机制 |
6.2.1 SJ支线总承包商质量行为努力水平及激励参数计算 |
6.2.2 SJ支线总承包商质量行为的激励措施 |
6.3 SJ支线总承包商质量行为综合评价 |
6.3.1 AHP-熵权法确定组合权重 |
6.3.2 确定灰色评价权矩阵 |
6.3.3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 |
6.4 SJ支线总承包商质量行为及实施效果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成果 |
7.2 创新点 |
7.3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
(9)黑龙江省加快公路建设的若干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黑龙江省加快公路建设的背景 |
2.1 公路“三年决战”启动过程 |
2.2 公路“三年决战”规划目标 |
2.3 公路“三年决战”工程规模 |
2.4 公路“三年决战”规划目标调整 |
2.5 公路“三年决战”后的新建项目 |
2.6 小结 |
第三章 黑龙江省加快公路建设的宏观措施 |
3.1 资金筹措措施 |
3.2 工程实施措施 |
3.2.1 严密组织招标工作 |
3.2.2 保证资金链安全的措施 |
3.2.3 强化项目指挥部建制工作 |
3.2.4 分解落实征地拆迁工作 |
3.2.5 强化质量监管和造价管理 |
3.2.6 完善财务制度加强建设资金资产管理 |
3.2.7 主材招标采购及储备 |
3.3 施工分包管理 |
3.4 公路建设对经济拉动的“乘数效应” |
3.4.1 钢厂“闲置”生产线纷纷启动 |
3.4.2 农民工就近务工 |
3.5 小结 |
第四章 高速公路项目管理措施 |
4.1 建鸡项目概况 |
4.1.1 自然概况 |
4.1.2 技术标准 |
4.1.3 标段划分 |
4.1.3.1 路基合同段 |
4.1.3.2 路面合同段 |
4.1.3.3 桥梁合同段 |
4.1.3.4 监理、检测合同段 |
4.1.3.5 桥梁概况 |
4.1.4 建鸡高速公路2010年工期计划 |
4.1.4.1 路基工程 |
4.1.4.2 桥涵工程 |
4.1.4.3 时间计划 |
4.2 开工后工程管理措施 |
4.2.1 进度、成本与质量的关系 |
4.2.2 加强质量管理,提升工程质量 |
4.2.3 设立质量控制关键点,实行精细化管理 |
4.2.4 加强合同管理,确保工程按期交工 |
4.2.5 加强对进度计划控制检查 |
4.2.5.1 确定施工进度控制目标 |
4.2.5.2 加强对进度计划控制检查 |
4.2.6 水泥、钢筋招标滞后,影响进度 |
4.2.7 缺少合格碎石制约桥梁工程开工 |
4.2.8 钻机数量及日进度估算 |
4.2.9 梁厂与A标桥梁下部工程的对接 |
4.2.10 2010年桥梁完成统计 |
4.2.11 编制详细的每座桥梁每周工作计划 |
4.2.12 每周进行推进检查 |
4.2.13 桩基超声波无损检测 |
4.3 小结 |
第五章 费用控制与资金保障 |
5.1 工程建设费用控制 |
5.2 建鸡高速公路虎林至鸡西段400章合计 |
5.3 以A10标段为例,展示对比计算过程。 |
5.4 项目资金保障措施 |
5.5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高速公路项目在投标阶段和标后的成本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方案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论文框架 |
1.3.5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2章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基础理论 |
2.1 施工项目管理概述 |
2.1.1 施工项目管理的定义 |
2.1.2 施工项目管理的特征 |
2.1.3 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 |
2.2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概述 |
2.2.1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概念及特点 |
2.2.2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原则 |
2.2.3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内容 |
2.2.4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阶段划分 |
2.2.5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程序 |
2.3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概述 |
2.3.1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概念 |
2.3.2 高速公路项目成本管理的特点 |
2.3.3 我国高速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与不足 |
第3章 泉州南石高速公路 A7 标段投标阶段与标后成本管理 |
3.1 工程概况描述 |
3.1.1 工程主要情况 |
3.1.2 工程项目重点、难点 |
3.2 工程组织与目标要求 |
3.2.1 目标要求 |
3.2.2 施工组织情况 |
3.3 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 |
3.3.1 投标报价阶段成本管理 |
3.3.2 中标后的成本管理 |
第4章 泉州南石高速公路 A7 标段投标报价与标后预算比对 |
4.1 招标文件提供材料 |
4.2 标后预算编制说明 |
4.2.1 工程直接成本 |
4.2.2 标后预算的主要材料损耗 |
4.2.3 临时工程与驻地建设成本(含工程量清单 100 章内容) |
4.3 投标报价与标后预算比对明细 |
4.3.1 总则比对 |
4.3.2 路基比对 |
4.3.3 路面对比 |
4.3.4 桥涵对比 |
4.3.5 安全设施及预埋管线 |
4.3.6 绿化及环境保护比对 |
4.3.7 投标报价与标后预算对比汇总表 |
4.4 投标报价与标后预算对比结果的分析 |
第5章 结论 |
5.1 结论与建议 |
5.2 不足与展望 |
5.2.1 研究不足 |
5.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福宁高速公路A7标段施工进度的控制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BIM技术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秦鹏. 山东大学, 2020(11)
- [2]绿色施工背景下宁夏山区公路施工中弃方材料再利用路径研究[D]. 孙晓青.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3]大型预制梁场智能喷淋养生系统设计[D]. 张路路. 长安大学, 2020(06)
- [4]高速公路建设多目标协调控制研究[D]. 刘朝阳.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后评价研究[D]. 张涛.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1)
- [6]绿色公路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D]. 易列斯.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7]基于绿色施工的公路工程土石方动态调配方法研究[D]. 张新阅.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8]“BOT+EPC”高速公路项目总承包商质量行为研究[D]. 王佩茜.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9]黑龙江省加快公路建设的若干措施研究[D]. 张成勇. 长安大学, 2015(01)
- [10]高速公路项目在投标阶段和标后的成本管理[D]. 杨春香. 华侨大学,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