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模式之美总结

沟通模式之美总结

一、传播模式美的概括(论文文献综述)

姚远[1](2012)在《当下流行美剧的价值传播及其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电视文化产品,美剧始终承担着价值传播的功能,并在跨文化传播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中国,美剧凭借多种多样的题材、灵活多变的播出方式和开放性的叙事结构,培养了以75后、80后、90后为主体的忠实受众群,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这个庞大的受众群体,归属于中国的“青年一代”,他们的价值观念影响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美剧的价值传播影响着青年一代的价值观,进而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这就提出了一系列现实问题:为什么美剧的价值传播能够深入人心?它对青年一代产生了哪些影响?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产生了怎样的作用?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对眼下“美剧热”的冷思考,也是对当今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现状的反思,这正是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本文以当下流行美剧为研究样本,从媒介和受众两个角度出发,根据网络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结果,分析美剧的传播模式、美剧的编码特点、中国受众的解码规则以及美剧价值传播的效果,探讨中国社会核心价值传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论证了美剧的价值传播对于中国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本文认为,从美国电视网到中国互联网,美剧经历了传播者的初次编码,以及引进者和翻译者的二次编码,并在网络多级传播中被多次编码。但是,美剧的编码结构相当稳定,经过多级传播之后,其编码效果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逐步加强。这得益于美剧价值编码的三大特点:电视剧话语的现实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免名”与强调以及“优势观看地位”的设定。明智的编码技巧,奠定了美剧价值传播成功的基石。在美剧的多级传播模式中,存在多个信源、多个传播主体、多个意见领袖、多个受众群体以及多种传播渠道。73.3%的中国受众对美剧的价值传播采取倾向式解码,认同其中传播的价值,并积极参与到美剧的价值传播之中。虽然不同的受众群体,解码结果各不相同,但博爱、家庭、诚信和个人价值是受众解码的共有文本。由于中国核心价值传播存在种种问题,青年一代对此呈现出不了解、不认同的态度,反而将美剧中传播的价值观念引入现实作为参照。本文认为,美剧凭借明智的编码技巧,有效地进行了价值传播,对中国青年一代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进而对中国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作用。美剧的价值传播,强调了共有价值的普适性,并且传播了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缺失的价值要素。这些价值观,既弥补了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不足,却也对整个核心价值体系产生了解构的作用。

谭容杰[2](2010)在《传播美学学科初探》文中研究说明传播美学是近几年以来在中国兴起的一门新型学科,是新媒体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与美学密不可分的产物。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步入到后工业时期,新媒体的出现让“机械复制时代”进一步延伸至“数位复制”,美学元素成为区分创新与非创新的重要标准;另一方面,这里所指的美学与传播、传播学的融合不仅仅是其中光、色彩、声音等美学元素的渗透,也包含传统美学所涉及到的美学批判、美学逻辑以及美学本质。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美学的正常发展并没有失去联系,只有以这种深层的美学底蕴做基础,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至于在资讯、媒体过剩的时代缺失了思考的方向和途径而仅仅停留在技术复制层面。论文从论证传播美学学科存在可能性入手,通过对传播美学基础理论研究、传播美学史、传播美学方法论研究和传播美学实践四方面来逐一列举相关文献及出现的不足之处,以此提出学科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学科体系建构中应借鉴的方向,并对学科定位做了相应的归纳和推理。本文在论述上主要采用对比的方法,在参考已有文献基础上,通过传播学、美学的相关理论提炼出传播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即研究传播审美活动基本形态及意义价值的学科。结合美学理论基础讨论即本质论问题的分析和传播学传播过程的研究,提出并论证了“传播美”是传播美学的逻辑起点,又尝试性地将内容体系划分为“本质论”、“过程论”、“价值论”等三个部分。其中,本质论揭示出了传播美学的本质,传播的审美特征和审美功能,为过程论和价值论做论证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价值论是对过程论的进一步深化和补充,从人类内心活动揭示传播美学的实质价值。论文学科理论的探索和建设是由一定方法论做基础,文章的最后总结了学科构建所适用的方法论基础以及传播美学建设所涉及的方法,即从总体到具体,从逻辑与历史结合的方法到文本案例分析等方法。

曾耀农,滕焕强[3](2005)在《论传播模式美的概括》文中认为近几十年,对模式的争议颇多且有细化的趋向。同时,模式受到的干扰因素增加,美是其中的新兴因素。模式的主体应该融合进美的概念和深层次含义。美和模式有很强的互补融合性,从最初的简单传播到复杂多变的现代传播,美在其中已变得越加重要,与模式联系也越加紧密。

曾耀农,滕焕强[4](2005)在《传播模式美的概括》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十年,对传播模式的争议颇多且有细化的趋向。同时,传播模式受到的干扰因素增加,美是其中的新兴因素。传播模式的主体应该融合进美的概念和深层次含义。美和传播模式有很强的互补融合性,从最初的简单传播到复杂多变的现代传播,美在其中已变得越发重要,与传播模式联系也越发紧密。

曾耀农,滕焕强[5](2004)在《传播模式美的概括》文中指出近几十年来 ,对传播模式的争议颇多且有细化的趋向。同时 ,传播模式受到的干扰因素增加 ,而美则是其中的新兴因素。传播模式的主体应该融合进美的概念和深层次含义。美和传播模式有很强的互补融合性 ,从最初的简单传播到复杂多变的现代传播 ,美在其中已变得越加重要 ,与模式联系也越加紧密

二、传播模式美的概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传播模式美的概括(论文提纲范文)

(1)当下流行美剧的价值传播及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美剧在中国:传播情况概述
    第一节 美剧概述
    第二节 美剧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第三节 美剧在中国的传播模式
第三章 基于媒介:美剧的价值传播
    第一节 价值传播
    第二节 基于电视:美剧的价值编码与价值传播
    第三节 基于网络:美剧的二次价值编码与传播
第四章 基于受众:美剧受众的价值解码
    第一节 谁在看:美剧受众研究
    第二节 怎么看:美剧受众的解码方式
    第三节 看什么:受众的价值解码结果
第五章 美剧的价值传播对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
    第一节 美剧的价值传播的效果解读
    第二节 青年一代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状况
    第三节 美剧价值传播对中国核心价值的建构和解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传播美学学科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传播美学学科可能存在的条件
        1.1.1 传播美学基础理论研究
        1.1.2 传播美学史研究
        1.1.3 传播美学方法论研究
        1.1.4 传播美学实践
    1.2 本课题研究对象和内容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
        1.3.1 学术理论价值
        1.3.2 实践指导价值
第二章 传播美学学科定位
    2.1 传播美学是一门人文性学科
    2.2 传播美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
    2.3 传播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第三章 传播美学研究对象及体系的基本内容
    3.1 定义考察及研究对象
    3.2 传播美学研究范畴
    3.3 传播美学逻辑起点
    3.4 传播美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传播美学学科研究方法
    4.1 传播美学总体研究方法
        4.1.1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4.1.2 马克思实践研究方法
    4.2 传播美学具体研究方法
        4.2.1 比较分析法
        4.2.2 调查法
        4.2.3 文献资料法
        4.2.4 符号学方法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论传播模式美的概括(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播模式的出现
二、传播模式的主体美
    (一) 美的接受和安排与模式受众的接受和安排
    (二) 模式链接的完整美
三、传播模式的缺陷美
    (一) 模式途径和内容的收缩和张放
    (二) 模式如何传播丑
四、总结

(4)传播模式美的概括(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播模式的出现
二、传播模式的主体美
    1.美的接受和安排、模式受众的接受和安排。
    2.模式的链接的完整美。
三、传播模式的缺陷美
    1.模式途径与内容的收缩和张放。
    2.模式如何传播丑。
四、结语

(5)传播模式美的概括(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播模式的出现
二、传播模式的主体美
    (一) 美的接受和安排、模式受众的接受和安排
    (二) 模式链接的完整美
三、传播模式的缺陷美
    (一) 模式途径和内容的收缩和张放
    (二) 模式如何传播丑
四、小结

四、传播模式美的概括(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下流行美剧的价值传播及其影响研究[D]. 姚远. 中央民族大学, 2012(12)
  • [2]传播美学学科初探[D]. 谭容杰.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4)
  • [3]论传播模式美的概括[J]. 曾耀农,滕焕强.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 [4]传播模式美的概括[J]. 曾耀农,滕焕强.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 [5]传播模式美的概括[J]. 曾耀农,滕焕强.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4)

标签:;  

沟通模式之美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