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C卡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军[1](2020)在《金融IC卡多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金融IC卡的普及,金融IC卡在社保、交通、医疗、旅游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金融IC卡多应用推广还存在行业应用共享度不高、缺乏跨行业技术平台支撑应用共享等缺点,“一事一卡”现象仍然存在,“一卡多用、一卡通用”的局面还未形成,既带来资源的浪费,也不方便群众携带使用。同时,随着移动支付的蓬勃发展,二维码、手机APP等无卡支付方式安全性不够高的隐患也逐步凸显。因此,进一步推进金融IC卡一卡多用,推动行业应用开放共享、互联互通,推广具有安全芯片、支持硬件数字证书、采用国密算法的移动智能终端,为群众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和民生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落实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相关要求、四川省政府金融IC卡一卡多应用相关规划为背景,通过对金融IC卡多应用关键技术的研究,研制形成了相关应用技术标准,设计建设了一个“业务安全、应用共享、设备共用、一卡通用、成本分摊、系统互联”的省级金融IC卡和移动金融跨行业互联互通平台,研发了一批基于金融IC卡、移动智能终端的创新金融应用和行业应用,打造了“安全可信、联网通用”的移动金融基础设施,并为未来数字货币落地应用奠定基础。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1.针对缺乏全省统一的行业应用技术规划,各行业、各市州、各商业银行各自独立地在金融IC卡上加载行业应用,带来卡片文件结构、行业应用密钥、POS终端不兼容、不利于行业应用联网通用等问题,在深入研究金融IC卡、金融移动支付行业标准基础上进行创新扩展、细化,统筹规划设计了四川省行业应用卡片规范、行业应用密钥体系、公交行业POS终端规范,解决了行业应用标准统一、行业应用信息在卡片内安全存储、在机构间和终端与后台间安全可靠传输等问题,为行业应用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奠定了技术基础。2.深入研究IC卡多应用管理技术和可信服务管理技术,解决了普通金融IC卡、移动金融IC卡上行业应用的加载和管理、行业应用的接入和共享、行业自定密钥的交换、接入国家移动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等问题,研发设计了符合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标准的架构开放、互联互通、安全可信的省级金融IC卡和移动金融服务平台。平台接入了国家移动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并将研发的全国通用应用和本地特色应用共享到国家平台供全国使用;平台将各个单位不同架构、模式的平台、应用互联,支持多种创新金融应用、行业应用和业务模式。该平台是国内首个建成的省级金融IC卡和移动金融互联互通平台,通过了国家专业机构的检测认证,并投入实际运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针对中小规模城市和县级城市公交行业缺少金融IC卡行业应用管理系统,现有金融POS终端规范缺少黑名单和优惠促销活动支持等问题,研究了金融终端安全交互技术,研发设计、建设了全省统一的金融IC卡公共交通行业平台,支持普通卡、老年卡、学生卡等多种支付模式和灵活多样的优惠模式,支持各城市、各运营公司等多种规模机构的接入和管理,为金融IC卡在公交领域快速推广奠定了基础。4.研究了金融IC卡扩展应用技术和可信服务管理技术,结合自研的行业应用卡片规范和密钥管理规范,解决了金融IC卡行业信息安全存储、传递和在地铁刷卡速度问题,国内首个实现普通金融IC卡、移动金融IC卡(手机SD卡)在地铁应用,解决了驾驶员、行驶证信息安全存储和传输问题,国内首创面向所有银行开放的基于普通金融IC卡的交通违法处理应用。
劳显茜[2](2019)在《人脸识别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探究》文中认为人脸识别技术凭借自身的易采集性、稳定性高、防伪性能好等独特魅力,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重点研究人脸识别技术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电子商务中应用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人脸识别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身份识别与认证方面的具体应用,希望为电子商务在身份认证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和借鉴意义。
杨楠[3](2014)在《组织机构代码证IC卡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组织机构代码证IC卡应用是一个大项目,涉及多个应用部门,质量和各级技术监督部门要统筹规划,一步一步地积极探索应用领域,是由发证系统以及读写工具,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环境,支持技术,每个组织机构都是组织机构代码证最终用户,使应用程序的顺利进行,必须做好服务,确保能为组织机构代码证IC卡技术的各个组织服务。主要对IC卡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王明哲[4](2013)在《基于数据认证的金融IC卡支付方式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日常生活及经济活动过程中,对快速金融结算、支付、认证等服务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同时,对交易便捷、安全性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背景下,金融IC卡具有智能、安全、便捷、时尚、多用的特点,作为一种金融支付工具,研究和开发其支付方式实现一卡多用,对于改善支付环境、提高远程支付安全和扩大消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了金融IC卡的特点和支付方式的基础上,对远程支付方式中常见的网上支付、支付工具及脱机支付中的数据认证方式进行了实践。内容主要包括:1)针对脱机认证密钥生成进行了研究,实践了HOTP算法的基本模块——计算HMAC-SHA1值的基本函数,以及抽取HOTP值的截短方法。2)针对支付交易中关键数据的抽取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多样化的尝试,尝试发现安全与效率的契合点。3)对IC卡脱机支付进行研究,将HOTP算法产生密钥应用到IC卡脱机支付中,利用智能IC卡的自运算机制设计了一个脱机数据认证的方式。在上述实践的基础上,本文首先设计了一个利用HOTP算法得出散列密码进行交易数据加密的数据认证方法,并将这种复合动态认证算法应用到远程小额支付流程的脱机消费校验中。其次,详细描述了应用上述复合动态认证方式的远程支付流程,该流程中将持卡人、银行POS终端、商户、支付运营商、移动运营商、银联等几家支付节点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次远程支付。最后,对上述设计内容进行了模型实现,并进行了支付流程测试,得出了测试结论。
丁红湘[5](2012)在《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代表着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电子商务的应用和推广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变革,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第三方支付是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产物。没有结算职能的非银行第三方支付服务商主导了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并为其带来大量的沉淀资金;而具有结算职能的商业银行反而成了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的配角。随着电子商务及第三方支付市场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商机,商业银行不应满足于仅提供结算服务的依附性角色,应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平台,进入电子商务的主战场,为客户提供包括第三方支付在内的综合化服务。本文首先介绍了第三方支付发展的内涵及运作模式,包括第三方支付的起源、概念及商业运作模式,推动第三方支付发展的重要因素及其所涉及的支付平台、信誉评级、交易信息发布与撮合、风险控制等内容,对商业银行参与第三方支付的竞争力优劣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现状,分析了国内目前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第三方支付发展及商业银行参与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格局,在此基础上对建行湖南分行第三方支付业务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国外商业银行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情况分析可知,国外商业银行参与三方支付业务的程度和特点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国家法律规范密切相关。在现阶段面临的现实环境下,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应从在线支付与线下支付两方面入手,按照“泛在、跨界”的策略思路,逐步建立独具该行特色、与商业银行职能相关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以该行卓越品牌为依托,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手段,深化客户细分市场,为该行客户的网络交易需求提供综合信息发布、交易撮合、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等全面的商业延伸、增值服务,并使其成为该行为客户提供综合化服务的新产品、新平台、新手段,成为新的利润增长来源。
孙宇慧[6](2011)在《电子货币对宏观经济影响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电子金融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电子货币作为新一代的支付媒介已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传统的经营消费模式正逐步发生改变,电子消费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青睐。同时,电子货币因其在成本、快捷、方便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将部分或全部取代流通中的现金,对传统的货币供给产生较大影响,进而通过宏观传导机制影响整体的宏观经济运行与发展。因此,只有正确认识电子货币的优势,研究电子货币的发展现状,并建立和完善电子货币应用平台,才能真正促进经济的发展及金融电子化的进程。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首先从整体出发,借鉴系统动力学等相关方法,建立电子货币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动态模型,利用2000-2007年的中国宏观统计数据,使用vensim、spss等应用软件来计算和检验模型参数,模拟电子货币发展情景,分析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得出电子货币的发行对货币供给、国内生产总值等相关指标已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金融电子化到来之际,应大力发展电子货币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在金融领域中的发展。在此分析基础上,以我国电子货币在银行业、证券业、电子商务等领域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运用归纳总结及比较等分析方法,分析各应用方案中的优点及不足之处,阐述建立新型连接方案的必要,进而提出构建综合金融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构想,以促进经济发展,加快金融电子化的步伐。
左华[7](2009)在《电子商务中关于身份认证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电子商务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捷,但电子商务的安全隐患,已经成为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研究和分析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问题,发展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就成为发展电子商务的关键。而身份认证技术作为保障电子商务安全的核心技术和手段,逐渐受到广泛的重视。
张向军[8](2009)在《集成化电子货币支付协议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子支付模式作为传统支付方式的电子表示形式,具有纸币交易不具备的特点,它维护方便,便于携带,不易遗失,更能适应未来商务活动要求。目前进行的全球性EMV[1]迁移工作,是个人电子支付领域的一次全面技术升级,能否抓住这一契机,对于改变我国在此领域的落后状况,全面提升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我国的应用环境同EMV规范的定义有差异,因而具有一定实施障碍。对于国内在此领域出现的新应用、新需求,如对电子钱包、离线支付、小额支付、internet支付应用和P2P支付应用等,EMV规范的考虑不够充分,限制了它在国内的推广和作用发挥。本文针对个人消费电子支付技术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和研究,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本文较系统地总结并分析了个人电子支付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作者在所参与的EMV和电子支付项目中获得的经验和成果,指出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个集成化电子支付系统作为改进方案。本文提出的集成化系统是基于EMV规范和PBOC2.0规范构建的,利用金融卡的CPU计算能力和COS中复合应用接口的支持,引入电子货币机制,取长补短,有机融合了两种电子支付技术的优点。此系统在保留金融卡技术原有优点的同时,能够方便的实现真正的离线交易,摆脱了硬件设施不足这一瓶颈的制约。也可以引入匿名机制加强隐私保护,更好的支持网络P2P交易,有力的推动个人电子消费应用的普及。在此集成化电子支付系统中,本文根据EMV规范的安全机制和设计理念,提出了可用安全的概念,从而为这一难以建模的综合系统提供了一个可用的安全性的判定准则。通过细致分析,为系统引入了包括小额支付、匿名支付、可撤销匿名性支付、提供公平性判断的支付方案等应用选择。结合在同领域项目中得到的设计成果,本文给出了实用的硬件和软件构架开发方案。通过引入独立读卡器模块,扩充PBOC2.0规范中电子钱包应用的接口指令,利用IC卡防篡改硬件和EMV规范的安全流程,在不影响原EMV支付模块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提供符合要求的安全、公平的支付协议族。此协议族较好地支持上面提到的各种应用,扩充了EMV金融卡的功能和性能。此协议族实现了电子货币系统在IC卡上的移植,扩充了PBOC卡应用。在保持离线支付能力的同时,提供了匿名性控制机制,实现了匿名电子货币的列表长度控制机制和找零功能,并通过微调原有规范规定的交易记录机制,巧妙地建立了一个公平性判别协议,保证此集成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用性和丰富的功能。通过上述一系列工作,本文对现有规范和支付技术进行了补充,弥补了原有EMV规范中的一些不足,提升了此类应用在我国的适用性。既能利用金融卡的普及性将电子货币应用引入用户视野,也能够利用EMV规范的严整性来规范电子货币技术的开发,为电子货币的实用化提供一个新的契机。本文对所提出的集成化电子支付模型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对用户关心的一些诸如安全性、可靠性、响应速度、易用性等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参考意见,最后对此模型研究的今后工作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朱韧[9](2008)在《基于RFID技术的手机IC卡业务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指出经过改革重组,电信领域已经打破垄断。随着3G时代的来临,中国移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面对来自多方面的竞争,如何在新的竞争形势下保留高端存量客户、如何在话音业务增长日渐下降的情况下保持业务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是中国移动目前亟须考虑的问题。同时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技术与数据技术的结合愈来愈紧密,而且愈来愈多的应用也被引入到无线空间,移动数据应用被逐步推向前台。因此本文拟对湖南移动手机IC卡业务发展研究,提出湖南移动手机IC卡业务发展模式、营销赢利模式及一些发展建议。本研究从分析传统IC卡行业市场现状出发,通过对目前基于RFID技术的手机IC卡业务现状进行分析,与传统IC卡业务进行对比,分析出手机IC卡业务的可进入行业、进入模式以及应采取的营销模式。本研究过程为:首先,对移动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趋势及基于RFID的移动电子商务进行了文献综述。其次,对传统IC卡行业市场现状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通过对传统IC卡行业市场基础或关键价值链进行分析,提出了手机IC卡业务的市场需求和潜在应用类型。再次,在文献综述基础上,对手机IC卡业务消费者市场进行研究,设计了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对长沙、株洲等地用户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手机IC卡业务消费者接受度、影响因素、产品需求及目标用户群体特征。最后,提出了手机IC卡业务发展模式和营销模式,同时对手机IC卡业务发展策略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后续研究建议。
韩国威[10](2008)在《基于可信计算的C2C安全研究》文中认为电子商务是在虚拟空间进行的商务,是对传统商务活动一次根本性革新,在国家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C2C又是电子商务中发展最快的一部分。但是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问题,电子商务的安全是阻碍电子商务顺利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对这一课题进行探索研究,并结合C2C电子商务安全现状,介绍了安全产品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可信技术对电子商务安全的重要作用,对加快电子商务的应用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以基于可信计算的C2C安全研究为题,首先介绍了可信计算与网络安全,介绍了实现电子商务安全的相关技术;接着分析了安全现状与安全问题,介绍了常用的C2C安全技术,探讨实现电子商务安全的五要素:有效性、机密性、完整性、可靠性、不可抵赖性;然后围绕五要素,着重介绍了可信技术在C2C电子商务中的安全解决方案,分析了安全服务平台、安全传输平台、安全终端平台的作用,探讨构筑安全防线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可信计算类产品在C2C电子商务安全中的实际应用;最后本文探讨了解决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法律对策,阐述电子商务的安全管理策略,介绍了C2C安全类产品的行业管理,强调了安全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分析C2C电子商务存在的安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电子商务现状及安全需求,采用可信计算技术给出了C2C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IC卡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C卡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金融IC卡多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不足之处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关键技术研究 |
2.1 引言 |
2.2 GlobalPlatform规范 |
2.3 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 |
2.3.1 金融IC卡规范体系结构 |
2.3.2 与国外标准的关系 |
2.3.3 多应用要点分析 |
2.4 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标准 |
2.4.1 移动支付标准体系结构 |
2.4.2 与国内外标准的关系 |
2.4.3 多应用要点分析 |
2.5 TSM技术 |
2.5.1 TSM作用 |
2.5.2 TSM分类 |
2.5.3 应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金融IC卡行业应用卡片规范 |
3.1 引言 |
3.2 四川省金融IC卡行业应用卡片结构规范设计 |
3.2.1 公共交通应用 |
3.2.2 公用事业应用 |
3.3 加载居民健康应用的金融IC卡卡片结构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行业应用密钥体系和POS终端对接规范 |
4.1 引言 |
4.2 行业应用密钥体系设计 |
4.2.1 行业应用开通密钥 |
4.2.2 行业应用管理密钥 |
4.3 POS终端对接规范设计 |
4.3.1 黑名单下载 |
4.3.2 平台参数管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省级金融IC卡平台设计与实现 |
5.1 引言 |
5.2 平台建设需求 |
5.3 平台规划设计 |
5.3.1 系统总体架构 |
5.3.2 系统功能 |
5.4 金融IC卡多应用业务流程 |
5.4.1 管理类业务流程 |
5.4.2 行业注册 |
5.4.3 客户端应用下载 |
5.4.4 密钥交换申请 |
5.4.5 IC卡应用服务 |
5.5 移动金融SPTSM |
5.5.1 系统功能架构 |
5.5.2 应用管理 |
5.5.3 应用生命周期管理 |
5.5.4 应用提供商管理 |
5.5.5 客户端插件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典型行业应用的设计与实现 |
6.1 引言 |
6.2 地铁应用 |
6.2.1 技术体系 |
6.2.2 业务流程 |
6.3 公共交通行业子平台 |
6.4 交警罚缴应用子平台 |
6.5 基于SE的手机银行 |
6.6 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2)人脸识别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对人脸识别技术的理解 |
2.1 人脸识别技术的含义 |
2.2 人脸识别技术的特点 |
3人脸识别技术在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中应用的必要性 |
3.1 保证电子商务数据信息的安全 |
3.2 电子商务的身份识别与认证存在不足 |
4人脸识别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具体应用 |
4.1 电子商务的电子支付方面 |
4.2 电子商务的身份识别与认证方面 |
(3)组织机构代码证IC卡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什么是电子商务 |
2电于商务与CA认证 |
3代码证IC卡在CA认证中的作用 |
(4)基于数据认证的金融IC卡支付方式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目标 |
第2章 相关技术综述 |
2.1 金融 IC 卡 |
2.1.1 金融 IC 卡 |
2.1.2 金融 IC 卡的推广 |
2.2 金融 IC 卡的支付方式 |
2.2.1 近程支付 |
2.2.2 远程支付 |
2.3 网上支付 |
2.3.1 网上支付技术 |
2.3.2 网上支付的发展前景 |
2.4 网上支付工具 |
2.4.1 电子钱包 |
2.4.2 网上银行 |
2.5 数据认证技术 |
2.5.1 联机数据认证 |
2.5.2 脱机数据认证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 HOTP算法的数据认证 |
3.1 数据认证方式 |
3.1.1 使用联机数据认证 |
3.1.2 使用脱机数据认证 |
3.2 复合动态数据认证/生成应用密文 |
3.3 HOTP 算法 |
3.3.1 算法概念 |
3.3.2 使用函数抽取值的方法 |
3.4 关键数据的抽取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支付流程的设计与分析 |
4.1 金融 IC 卡的支付模型 |
4.1.1 网上支付模式 |
4.1.2 第三方支付平台 |
4.1.3 网上银行支付结构 |
4.1.4 电子现金的支付流程 |
4.2 远程支付流程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支付流程测试与分析 |
5.1 支付流程分析 |
5.1.1 支付流程安全机制分析 |
5.1.2 可行性分析 |
5.2 测试环境的搭建与测试 |
5.2.1 搭建测试环境 |
5.2.2 抽取关键字段 |
5.2.3 测试案例 |
5.2.4 测试结果 |
5.3 使用效果分析 |
5.4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和安排 |
5.4.1 存在的问题 |
5.4.2 进一步实现安排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编的着作 |
(5)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在线信任研究 |
1.2.2 第三方认证研究 |
1.2.3 第三方支付系统研究 |
1.3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 |
1.3.1 论文结构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第三方支付发展的理论分析 |
2.1 第三方支付的概述 |
2.1.1 第三方支付的起源 |
2.1.2 第三方支付的概念和支付模式 |
2.1.3 第三方支付的商业模式 |
2.1.4 支持第三方支付发展的主要因素 |
2.3 商业银行开展第三方支付的 SWOT 分析 |
2.3.1 优势(strengths) |
2.3.2 劣势 (weaknesses) |
2.3.3 机会(opportunities) |
2.3.4 威胁(threats) |
第3章 国内商业银行参与第三方支付业务状况分析 |
3.1 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情况 |
3.1.1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 |
3.1.2 国内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 |
3.1.3 我国商业银行参与第三方支付市场的现状 |
3.2 建行湖南省分行第三方支付业务现状分析 |
3.2.1 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单一 |
3.2.2 离线支付业务进展缓慢 |
3.2.3 互联网在线第三方支付领域业务缺失 |
3.2.4 电子商务及支付平台建设滞后 |
第4章 国外商业银行参与第三方支付业务分析 |
4.1 国外商业银行参与第三方支付业务市场现状 |
4.2 国外商业银行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特点分析 |
4.2.1 总体合作形式分析 |
4.2.2 国外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情况分析 |
4.2.3 业务参与程度分析 |
4.2.4 政府政策支持分析 |
第5章 建行湖南省分行发展第三方支付业务对策建议 |
5.1 强化支付清算风险防控提升备付金业务合作 |
5.2 加快发卡推广拓宽应用领域 |
5.3 大力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建设 |
5.3.1 建行湖南省分行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模式定位 |
5.3.2 建行湖南省分行平台选择策略 |
5.4 建行湖南省分行电子商务平台运作模式及盈利策略 |
5.4.1 建行湖南省分行电子商务平台主要功能定位策略 |
5.4.2 建行湖南省分行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目标客户定位 |
5.4.3 收费策略及盈利模式 |
5.4.4 建行湖南省分电子商务平台营销策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电子货币对宏观经济影响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写作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电子货币概述与网络支付 |
2.1 电子货币的概述 |
2.1.1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
2.1.2 电子货币的定义 |
2.1.3 电子货币的主要类型 |
2.2 网络支付 |
2.2.1 网络支付的含义 |
2.2.2 常见的网络支付方式 |
2.2.3 使用电子货币进行网络支付的特点 |
第三章 电子货币在国内外发展动态 |
3.1 电子货币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
3.1.1 各国正在进行的电子货币项目 |
3.1.2 各国(地区)电子货币发行量 |
3.2 电子货币在国内的发展概况 |
3.2.1 金卡工程发展现状 |
3.2.2 “超级网银”——网银互联应用系统 |
第四章 电子货币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
4.1 电子货币影响宏观经济模型的系统分析 |
4.1.1 模型变量的选择与说明 |
4.1.2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
4.1.3 货币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
4.2 电子货币发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模拟分析 |
4.2.1 参数计算与检验 |
4.2.2 模拟结果 |
第五章 电子货币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应用研究 |
5.1 在电子银行中的应用 |
5.1.1 电子银行简介 |
5.1.2 电子银行金融综合业务服务体系结构 |
5.1.3 电子货币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
5.2 在证券中的应用 |
5.2.1 银证合作在国外的发展 |
5.2.2 银证合作在我国的发展 |
5.3 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
5.4 电子货币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六章 新型应用方案探索——构建综合金融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研究 |
6.1 “一站式网络金融服务”理念的提出 |
6.2 综合金融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目标与定位 |
6.2.1 建设综合金融电子商务平台的总体目标 |
6.2.2 综合金融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的总体思路 |
6.3 综合金融电子商务平台总体框架 |
6.3.1 综合金融电子商务平台的结构分析 |
6.3.2 前端客户服务系统的系统构成 |
6.3.3 后端业务处理系统 |
6.3.4 商务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总结 |
7.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 |
(8)集成化电子货币支付协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个人消费电子支付应用 |
1.2 个人消费电子支付技术及系统 |
1.2.1 电子支票 |
1.2.2 金融卡支付技术 |
1.2.3 电子货币/电子钱包支付技术 |
1.3 性能和技术特点分析 |
1.3.1 电子支票 |
1.3.2 金融卡支付系统 |
1.3.3 电子钱包支付系统 |
1.3.4 电子货币支付系统 |
1.4 发展现状 |
1.4.1 国外个人电子支付领域发展现状 |
1.4.2 我国个人电子支付领域发展现状 |
1.4.3 我国个人电子支付领域存在问题 |
1.5 改进现有支付技术的必要性、迫切性及其现实意义 |
1.6 难点和解决思路 |
1.7 小结 |
第二章 集成化电子支付概念 |
2.1 集成化电子支付模型的概念 |
2.2 需求分析及选择 |
2.2.1 现有系统中普遍采用的技术功能 |
2.2.2 技术热点 |
2.2.3 用户调查 |
2.3 集成支付模型的功能选择 |
2.3.1 个人电子消费支付应用的主要性能 |
2.3.2 集成化电子支付系统的应用支持能力 |
2.4 小结 |
第三章 集成化电子支付模型 |
3.1 模型的概念 |
3.1.1 层次划分 |
3.1.2 功能模块支持关系 |
3.2 模型的整体结构 |
3.2.1 集成化支付系统的构成 |
3.2.2 采用读卡器的安全性分析 |
3.3 硬件结构 |
3.3.1 IC 卡 |
3.3.2 读卡器 |
3.3.3 可行性验证 |
3.4 软件结构 |
3.4.1 卡内操作系统(COS) |
3.4.2 通用算法库 |
3.4.3 PC 辅助电子钱包系统 |
3.4.4 可行性验证 |
3.5 工作流程 |
3.6 小结 |
第四章 公开帐号电子货币支付模块 |
4.1 现有金融卡应用简介 |
4.1.1 工作流程 |
4.1.2 性能分析 |
4.2 我们的策略 |
4.3 改进方案 |
4.3.1 小额支付: |
4.3.2 普通支付 |
4.4 性能分析 |
4.4.1 小额支付协议的性能分析 |
4.4.2 普通支付协议的性能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匿名电子货币支付模块 |
5.1 难点分析 |
5.1.1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5.1.2 分析 |
5.2 货币列表长度控制方案 |
5.2.1 分析 |
5.2.2 受限盲签名(Restricted Common Data) |
5.2.3 如何在盲签名中加入 RCD |
5.3 匿名性控制和可分货币解决方案 |
5.3.1 匿名性撤销机制 |
5.3.2 可分货币 |
5.3.3 新的可分货币模型 |
5.3.4 模型的实现算法 |
5.3.5 性能分析 |
5.3.6 注意事项 |
5.4 实用的匿名性方案 |
5.4.1 系统模型 |
5.4.2 算法实现 |
5.4.3 性能分析 |
5.6 实验测试 |
5.6.1 测试平台 |
5.6.2 测试结果 |
5.6.3 测试结果分析 |
5.7 小结 |
第六章 公平交易模型 |
6.1 技术分析 |
6.1.1 现有技术表述 |
6.1.2 我们的观点 |
6.2 我们的模型 |
6.2.1 面对面交易 |
6.2.2 网络电子数据交易 |
6.2.3 远程非实时交易 |
6.3 分析 |
6.4 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及参与项目 |
(9)基于RFID技术的手机IC卡业务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中国电信业发展及趋势 |
1.1.2 电信重组后的竞争形势分析 |
1.1.3 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
1.1.4 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研究综述 |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意义及方法 |
1.2.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2.2 本文的研究意义 |
1.2.3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2章 移动电子商务的总体研究 |
2.1 移动电子商务综述 |
2.1.1 移动电子商务定义 |
2.1.2 移动电子商务的业务体系 |
2.1.3 移动电子商务的特点 |
2.2 国内外移动电子商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2.2.1 国外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况 |
2.2.2 移动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趋势 |
2.3 RFID移动电子商务的研究 |
2.3.1 RFID移动电子商务综述 |
2.3.2 RFID与移动RFID研究 |
第3章 湖南移动手机 IC卡行业市场分析及可行性分析 |
3.1 湖南电子支付业务现状及手机 IC卡业务现状 |
3.1.1 电子支付业务的分类 |
3.1.2 湖南各行业电子支付现状分析 |
3.1.3 会员卡现状分析 |
3.1.4 湖南移动支付业务现状 |
3.1.5 湖南移动开展手机 IC卡支付业务 SWOT分析 |
3.2 行业市场基础关键价值链分析 |
3.2.1 银行卡支付价值链构成与职能 |
3.2.2 城市一卡通价值链结构与盈利模式 |
3.2.3 校园一卡通价值链 |
3.3 手机 IC卡应用市场需求分析 |
3.3.1 手机 IC卡潜在应用类型 |
3.3.2 业务类型市场需求分析 |
3.3.3 手机 IC卡应用需求分析 |
3.3.4 合作影响因素分析 |
3.4 移动手机 IC卡业务市场价值及可行性分析 |
3.4.1 各业务的市场价值评价 |
3.4.2 各行业的进入可行性评价 |
第4章 湖南移动手机IC卡业务消费者市场研究 |
4.1 手机钱包产品需求分析 |
4.1.1 消费者总体接受度 |
4.1.2 产品价值认可度 |
4.1.3 手机钱包使用决策的影响因素 |
4.1.4 产品需求分析总结 |
4.1.5 手机钱包产品设计建议总结 |
4.1.6 手机钱包市场细分 |
4.2 手机银行卡产品需求分析 |
4.2.1 消费者总体接受度 |
4.2.2 产品价值认可度 |
4.2.3 产品需求分析总结 |
4.2.4 手机银行卡使用决策的影响因素 |
4.2.5 手机银行卡产品设计建议总结 |
4.2.6 手机银行卡市场细分 |
4.2.7 手机银行卡目标用户群体特征 |
4.3 手机会员卡产品需求分析 |
4.3.1 消费者总体接受度 |
4.3.2 产品价值认可度 |
4.3.3 手机会员卡业务开展的影响因素 |
4.3.4 手机会员卡产品设计建议 |
4.3.5 手机会员卡产品结构 |
4.3.6 手机会员卡产品需求定价 |
4.3.7 手机会员卡市场细分 |
第5章 移动电子商务业务发展模式探索 |
5.1 手机 IC卡业务发展基础研究 |
5.1.1 手机 IC卡业务基础价值链评估 |
5.1.2 手机 IC卡业务体系与关系定位 |
5.1.3 湖南移动手机 IC卡业务开展综合建议 |
5.2 移动手机IC卡业务模式 |
5.2.1 移动手机 IC卡业务价值链进入模式 |
5.2.2 手机银行卡与手机会员制价值链关系 |
5.2.3 移动手机 IC卡价值链各环节的合作方式与价值 |
5.2.4 手机钱包与行业客户的合作模式 |
5.2.5 手机会员制与行业客户的合作模式 |
5.2.6 手机钱包盈利模式 |
5.2.7 手机银行卡、手机会员制赢利模式 |
5.3 移动手机 IC卡业务营销模式 |
5.3.1 营销理念 |
5.3.2 营销方式——体验营销+病毒营销 |
5.3.3 营销建议 |
5.4 移动手机支付业务法律风险及防范 |
5.4.1 移动手机支付业务法律风险 |
5.4.2 移动手机支付业务法律风险防范 |
第6章 结论及后续研究建议 |
6.1 结论与意义 |
6.1.1 结论 |
6.1.2 研究意义 |
6.2 创新之处与展望 |
6.2.1 创新之处 |
6.2.2 下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消费者定量调研方案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10)基于可信计算的C2C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可信计算与网络安全概述 |
1.2 电子商务的安全与关键技术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框架 |
2 C2C 的安全现状与安全问题分析 |
2.1 国际C2C 安全的现状分析 |
2.2 我国C2C 安全的现状分析 |
2.3 常见的C2C 安全问题分析 |
2.4 常用C2C 安全技术分析 |
3 基于可信计算的C2C 安全解决方案 |
3.1 C2C 安全平台框架 |
3.2 安全服务平台 |
3.3 安全传输平台 |
3.4 安全终端平台 |
4 基于可信计算的C2C 安全产品 |
4.1 C2C 安全产品的组成与分类 |
4.2 可信服务器 |
4.3 可信域管理系统 |
4.4 可信网关 |
4.5 可信客户端 |
5 基于可信计算的C2C 安全管理 |
5.1 C2C 的安全立法 |
5.2 C2C 安全的行业管理 |
5.3 C2C 安全的运营平台管理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IC卡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金融IC卡多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张文军.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2]人脸识别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探究[J]. 劳显茜. 信息记录材料, 2019(06)
- [3]组织机构代码证IC卡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 杨楠. 民营科技, 2014(06)
- [4]基于数据认证的金融IC卡支付方式的应用研究[D]. 王明哲. 河北科技大学, 2013(S2)
- [5]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研究[D]. 丁红湘. 湖南大学, 2012(05)
- [6]电子货币对宏观经济影响及其应用研究[D]. 孙宇慧.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8)
- [7]电子商务中关于身份认证的探讨[J]. 左华. 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 2009(11)
- [8]集成化电子货币支付协议的研究[D]. 张向军. 上海交通大学, 2009(01)
- [9]基于RFID技术的手机IC卡业务发展模式研究[D]. 朱韧. 中南大学, 2008(05)
- [10]基于可信计算的C2C安全研究[D]. 韩国威.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