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介入方法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贵成[1](2021)在《PCNL术后出血首次介入治疗失败的预警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回顾性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CNL)后严重或持续、延迟出血行血管介入治疗(angiographic management,AM)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究其血管造影下血管损伤特点和首次血管介入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根据结果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 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PCNL后严重或持续、延迟出血接受AM治疗的122例患者资料,对14例初次AM失败的患者(A组)和108例初次AM成功的患者(B组)的数据进行单变量和Logistic多变量分析,筛选出PCNL术后出血首次AM失败的预警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用Hosmer and Lemeshow检验测验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用ROC曲线下面积评定该预测模型效能。[结 果]122例PCNL合并出血患者中首次AM治疗成功率为88.52%(108/122),PCNL并发出血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影像主要表现为造影剂外渗(26.2%)、假性动脉瘤(19.7%)、动静脉瘘(17.2%)及其多种合并征象。PCNL术后出血首次AM治疗失败14例(1 1.5%),其中13例经再次的AM治疗均完全止血,只有1例患者经过3次AM失败后行患肾介入性切除术。单因素分析发现,多个经皮肾通道、PCNL术前尿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AM术前血WBC计数、AM术前血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count,NEU)、多出血病灶及术后输注悬浮红细胞数量与PCNL术后出血首次血管介入治疗失败有一定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M术前血WBC计数(OR=5.270,P=0.021)、AM术前血NEU(OR=6.024,P=0.015)和多出血部位(OR=6.649,P=0.017)是 PCNL 术后出血首次AM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纳入回归方程,获得的预测模型为P=1/[1+EXP(-1.266+1.662×AM术前血WBC计数+1.794×AM术前血NEU+1.894 ×多出血部位)]。Hosmer and Lemeshow检验提示预测模型拟合度为χ2=4.677(P=0.791);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95%CI(0.782~0.904)。[结 论]PCNL术后出血DSA下主要表现为造影剂外渗、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及以上多种合并征象,AM术前血WBC计数、AM术前血NEU和多出血部位是PCNL术后出血首次AM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的预测模型有一定的预警评估价值。PCNL术后出血应积极控制感染,在血管造影时注意识别所有出血病灶进行AM干预,可降低PCNL术后出血首次AM失败的风险。
孟旭[2](2021)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特点、预后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和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均为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当PA患者同时合并RAS时,患者临床表现更加复杂,且RAS可能影响PA筛查试验的结果进而造成漏诊,目前尚缺乏相关临床研究。目的:分析PA合并RAS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卧立位试验结果分析RAS对PA筛查试验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确诊PA合并RAS的患者(PA合并RAS组)和121例无RAS的PA患者(PA组)的临床资料,前者又分为重度RAS组(RAS>70%)和中度 RAS 组(50%<RAS<70%)。结果:PA患者中RAS患病率为6.9%(71/1033),其中重度RAS患病率为3.2%(33/1033)。重度 RAS 组收缩压(171.82±18.24vs.154.11±18.96mmHg;P<0.001)、舒张压(110.76±15.90vs.91.73±12.85mmHg;P<0.001)和难治性高血压(RH)患病率(90.9%vs.66.9%;P=0.008)高于中度 RAS 组(98.63±14.90vs.91.73±12.85mmHg;P=0.006)。PA合并RAS组卧立位试验的直接肾素浓度(5.37±3.94vs.3.71±2.10uIU/ml;P<0.001)和假阴性率(33.8%vs.3.3%;P<0.01)均显着高于PA组,但两组血浆醛固酮水平无显着差异;亚组分析中,重度RAS组和中度RAS组的假阴性率分别为60.6%(20/33)和10.5%(4/38),仅重度RAS组假阴性率显着高于PA组(P<0.05)。19名因首次ARR呈假阴性未确诊PA的患者在肾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再次入院复查卧立位试验,与术前相比,术后卧位直接肾素浓度从 11.22±9.10uIU/ml 下降至 3.24±2.69uIU/ml(P<0.001),低肾素状态百分比从21.1%(4/19)上升至78.9%(15/19)(P=0.001),而血浆醛固酮水平在肾动脉血运重建术前后无显着差异(23.22±11.20vs.22.45±8.90ng/dL;P=0.697)。当PA和RAS均采用标准方法治疗时,末次随访时PA合并RAS组患者RH的患病率从81.7%降至2.8%(P<0.001)。结论:PA合并RAS患者常因首次卧立位试验呈假阴性结果而导致PA漏诊,由于重度RAS继发的肾素水平升高是导致假阴性结果的主要原因。有效的肾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浆肾素水平,经血运重建成功解除RAS的患者若术后血压无改善或合并RH,除外其他常见病因后,应考虑合并PA的可能。背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独立于高血压之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PA远期预后至关重要。尽管研究证实经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LA)治疗和单纯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均可有效控制高血压等临床表现以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目前尚缺乏在基于肾上腺静脉取血(adrenal venous sampling,AVS)证实的单侧PA患者中对比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的远期预后的研究。目的:在基于AVS证实的单侧PA患者中,分析基于AVS进行分型诊断的临床价值,并探索手术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对患者远期血压控制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比队列中AVS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评估基于AVS进行分型诊断的临床价值;将经AVS确诊的单侧PA患者分为手术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随访资料,评估长期随访后的血压完全控制率(complete control rate,CCR)、血压水平、降压药数量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手术治疗对血压远期控制水平的影响。结果:共纳入51例单侧PA患者,行LA手术者纳入手术治疗组(21例),未行LA手术治疗者纳入药物治疗组(30例)。CT扫描与AVS结果的总体一致率为64.7%(33/51),其中19.6%(10/51)的患者CT所示病变位置与AVS判定的优势分泌侧相反,15.7%(8/51)的患者存在CT所示肾上腺双侧病变经AVS证实有优势分泌。手术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2.05±6.26个月和20.57±4.63个月(P=0.34)。与基线水平相比,手术治疗组末次随访时收缩压(120.30±12.99vs.151.67±14.59mmHg;P<0.001)、舒张压(79.00±7.62vs.93.81±12.14mmHg;P<0.001)、降压药物种类(0.19±0.51vs.2.19±1.08;P<0.001)和低钾血症患病率(0.0%vs.95.2%;P<0.001)均明显低于首次入院时;药物治疗组患者仅收缩压(133.54±16.60vs.156.33±21.3mmHg;P<0.001)和低钾血症患病率(13.3%vs.66.7%;P<0.001)显着降低。末次随访时手术治疗组的收缩压(120.30±12.99vs.133.54±16.60mmHg;P=0.01)、舒张压(79.00±7.62vs.87.35±12.36mmHg;P=0.01)和降压药种类(0.19±0.51vs.2.33±0.78;P<0.001)显着低于药物治疗组。在纳入协变量校正之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提示LA患者获得高血压完全缓解的机率是接受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的7.75倍(95%置信区间[2.33,25.78];P=0.001),调整协变量后的模型依然可获得一致结论。经随访,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着差异。结论:LA术前行AVS检查协助进行分型诊断可有效避免部分患者接受不合理的手术治疗。经AVS证实的单侧PA患者行LA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均可有效控制血压和改善低钾血症,但LA治疗对患者的长期血压预后显着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可能是改善患者远期CCR的独立保护因素。背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ronism;PA)可导致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风险增高。目前在中国人群中关于PA患者发生CVD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动态血压监测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ran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相关指标与 PA 患者发生 CVD 风险关联的研究。通过识别并控制CVD的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PA患者发生CVD的风险,改善远期预后。目的:分析PA患者临床特点以及动态血压监测和baPWV相关指标的特点,并进一步探索PA患者发生CVD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中心确诊的PA患者,根据是否合并CVD分为CVD组和非-CVD(non-CVD)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动态血压监测和baPWV结果,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筛选出导致PA患者CVD风险升高的潜在危险因素,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所有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non-CVD组患者相比,CVD组患者确诊年龄(57.77±8.23vs.45.81±10.66 岁;P<0.001)、高血压病程(17.77±11.57vs.9.90±8.48 年;P<0.001)、脉压(64.84±14.17vs.56.48±12.61mmHg;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7±0.86vs.2.69±0.72mmol/L;P=0.002)和糖化血红蛋白(5.80±0.76vs.5.51±0.57%;P=0.004)显着高于non-CVD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6±0.24vs.1.19±0.33mmol/L;P=0.010)显着低于 non-CVP 组。血压节律方面,正常血压节律仅见于13.6%(25/184)的PA患者中,81.5%(150/184)的PA患者为“非杓型”血压,33.2%(61/184)的PA患者有夜间血压高于日间血压,但CVD组和non-CVD组患者合并血压节律异常的比例未见显着差异。基于baPWV结果,81.5%(150/184)的PA患者有动脉硬化,且CVD组患者baPWV水平(17.28±3.29vs.15.86±2.64m/s;P=0.002)和动脉硬化的患病率(94.6%vs.75.8%;P=0.002)均高于non-CVD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分析发现确诊时年龄较大(OR 1.122,95%置信区间[1.071,1.176];P<0.001,P<0.001)、脉压增大(OR 1.036,95%置信区间[1.003,1.071];P=0.033)、LDLC 升高(OR 1.786,95%置信区间[1.019,3.129];P=0.043)、血肌酐水平升高(OR 1.025,95%置信区间[1.005-1.044];P=0.012)和肾素水平升高(OR 1.010,95%置信区间[1.001,1.018];P=0.024)为PA患者发生CVD的危险因素。结论:PA患者常合并有血压节律异常,主要表现为“非杓型”血压,多数PA患者有baPWV升高和动脉硬化;确诊时年龄较大、脉压增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血肌酐水平升高和肾素水平升高可能作为预测CVD风险的临床标志。
赵鑫,赵璐,吴琳,张羿,黄国英[3](2020)在《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治疗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经皮肾动脉成形术(PTRA)治疗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RVH)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gov、Medline中关于PTRA治疗儿童RVH的文献,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19年3月,检索词为"儿童" "肾动脉狭窄" "肾血管性高血压" "血管成形术" "介入治疗"及"pediatric" "children" "renal artery stenosis" "renovascular hypertension" "angioplasty" "intervention"。对于PTRA的技术成功率、血压改善率、并发症与再狭窄率及PTRA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所有数据合并、异质性与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检测均采用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t和Open meta analyst软件。结果共纳入17项临床观察性非对照研究,包含了384例接受PTRA的RVH患儿。PTRA技术成功率93.9%(95%CI 89.3%~97.5%),术后血压改善率68.4%(95%CI 57.2%~78.7%),其中治愈率为40.0%(95%CI 25.0%~55.8%)。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Takayasu动脉炎及神经纤维瘤Ⅰ型所致的RVH,PTRA术后血压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肾动脉分支狭窄者术后血压改善率明显低于单纯主干狭窄者(RR=1.659, 95%CI 1.023~2.689,P=0.040)。首次PTRA术后25.5%(95%CI 19.3%~32.2%)的患儿因再狭窄接受二次治疗。儿童PTRA的并发症为8.3%(95%CI 3.5%~14.4%)。关于术后血压改善率,纳入研究间具有异质性;但Meta分析结果稳健,发表偏倚风险低(t=1.690, 95%CI -0.363~3.124,P=0.110)。结论 Meta分析显示PTRA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儿童RVH的治疗手段,当合并肾动脉分支狭窄时临床疗效不佳。
刘章成[4](2020)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的预测因素及栓塞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第一部分通过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术后患者临床资料评估PCNL术后大出血的预测因素,以防止出血的发生、降低输血率,并提高手术效果;第二部分根据PCNL术后严重肾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及栓塞后肾功能检测情况,评估DSA的时机选择及超选择性肾动脉弹簧圈栓塞术(super-selective renal artery coil embolization,SRAC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第一部分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贵州省人民医院2018年01月01日至2019年10月31日所有行PCNL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NL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丢失量对纳入研究人群进行统计分析,评估PCNL术后大出血的预测因素。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03月01日至2019年03月31日所有PCNL术后肾严重肾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出血特点、DSA表现及栓塞后肾功能检测情况,评估DSA的时机选择及SRAC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第一部分共纳入目标研究人群505例(男345例,女160例),平均年龄48.3±12.7岁。单因素研究发现性别(男性)、术肾(左侧)、Guy’s评分系统(Guy’s scoring systems,GSS)IV级、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可能是PCNL术后大出血的预测因素(P<0.05)。在调整社会人口学数据、合并症、实验室数据、影像学数据和术中数据后,研究发现性别(男性)、术肾(左侧)、GSS IV级、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可能是PCNL术后大出血的预测因素(P<0.05)。第二部分纳入目标研究人群38例,7例未观察到确切出血点,31例DSA表现为肾动脉性出血,其中动脉撕裂6例,单纯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A)17例,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4例,PA合并AVF 4例。根据肾脏血管解剖位置定位,肾动脉上极支出血4例,中极支出血9例,下极支出血18例。急性出血2例,其中1例经SRACE联合输血等治疗后未能有效控制出血而行患肾切除术,间歇性出血20例,缓慢持续性出血16例。31例患者中30例成功栓塞,成功率为96.8%。SRACE术前与术后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ate,e GFR)(P=0.173)、血清尿素氮(P=0.969)、血清肌酐(P=0.180)均没有显着的差异(P>0.05)。结论:(第一部分)性别(男性)、术肾(左侧)、GSS IV级、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可能是PCNL术后大出血的预测因素。对于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的患者,清除炎症介质或抗感染治疗可能减少PCNL术后出血量。(第二部分)PCNL术后急性出血应尽快行DSA明确诊断后行栓塞治疗,间歇性及缓慢持续性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DSA/SRACE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及治疗方法。SRACE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阿力木江·阿布都热依木[5](2019)在《经皮肾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评价》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经皮肾动脉血运重建术(PTRAR)治疗肾动脉狭窄(RAS)患者的安全性、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07月01日至2018年06月30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和儿科住院诊治的120名连续性行PTRAR治疗的RAS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72例(60%),女性48例(40%),平均年龄51±17(1.08-79)岁,RAS病因分别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91例(75.8%)、肌纤维发育不良性肾动脉狭窄(FMD-RAS)17例(14.2%)、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窄(TA-RAS)6例(5%)、肾动脉血管瘤(RAAs)2例(1.7%)、肾动脉血栓2例(RAE)(1.7%)、结节性多动脉炎性肾动脉狭窄(PAN-RAS)1例(0.8%)、神经纤维瘤病I型肾动脉狭窄(NF1-RAS)1例(0.8%)。收集所有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资料数据(包括:既往史、个人史、肾功能、RAS病因、合并症、危险因素,手术方式、手术途径等手术相关信息)和术后随访结果,评价PTRAR治疗的安全性、近中期临床疗效。结果:120例患者的134条肾动脉中经皮肾动脉血运重建技术成功率95.5%(128/134),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8%(7/120)。PTRAR术后平均随访24(1-36)个月,136个月随访期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降压药物种类较术前减少,血清肌酐值无显着差异(P>0.05)。操作成功的114例患者中发生再狭窄11例(9.6%)。FMD-RAS组患者术后随访1、6、12、24和36个月时高血压治愈率分别为47.1%、47.1%、50%、50%和25%,24个月后治愈率呈进行性下降趋势。一例因残余狭窄严重而操作未成功的FMD-RAS患者术后24个月时接受自体肾移植术,术后随访12个月、停用全部降压药物、血压回复正常。随访期间共失访9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15例(12.7%),其中死亡5例(4.2%),肾脏事件5例(4.2%),非致死性心脏事件4例(3.5%),脑卒中1例(0.8%)。结论:1.经皮肾动脉血运重建术(PTRAR)是治疗不同原因、不同年龄段肾动脉狭窄(RAS)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PTRAR可以提高血压的控制率、减少降压药物的使用种类、延缓肾功能恶化,长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2.经皮肾动脉支架植入术(PTRAS)可以使肌纤维发育不良性肾动脉狭窄(FMD-RAS)患者进入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不用任何降压药物仍保持血压正常的缓解期,但是,缓解期过后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3.经皮肾动脉成形术(PTRA)与经皮肾动脉支架植入术(PTRAS)相比在FMD-RAS患者中血压控制、肾功能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但PTRA通畅率高、再狭窄发生率低,应作为FMD-RAS的首选治疗手段。经皮肾动脉血运重建术(PTRAR)后残余狭窄严重的FMD-RAS患者血压可从外科手术治疗中获益。
马宏昆[6](2019)在《严重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与肾血管病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严重高血压(severe hypertension,SHT)与靶器官损害和不良预后关系密切。SHT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肾血管病变和肾脏缺血性损害。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1,sVEGFR-1)参与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本研究拟探索靶器官损害与SHT预后的关系,探讨SHT中肾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并分析sVEGFR-1与肾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我科入院的SHT患者并评估重要靶器官的损害情况。采用经皮肾动脉造影检查评估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的患病率。采用肾活检评估肾实质小血管损害。检测血清sVEGFR-1并分析其与肾血管病变和临床指标的关系。主要终点定义为eGFR下降大于40%或者进入终末期肾脏病。次要终点定义为心血管事件。结果:本研究纳入SHT患者166例。48(29%)例患者存在恶性高血压眼底损害,诊断为恶性高血压。42(25%)例患者无恶性高血压眼底损害但存在其他3个以上靶器官损害,诊断为高血压-多器官损害。46(28%)例患者进行了肾活检。28(60.9%)例为恶性肾小动脉硬化。经20(2-36)月随访,32(20.9%)名患者到达首要终点,12(7.8%)名患者达到了次要终点。高血压-多器官损害与恶性高血压有着相似的心脏功能、脑损害、血压控制情况和肾脏预后。144(87%)例患者进行了肾动脉造影检查。RAS的患病率为50%。重度RAS的患病率为36.8%。高龄和颈动脉斑块是SHT患者发生RAS的独立危险因素。RAS不影响SHT患者的肾脏和心血管预后。合并重度RAS的SHT患者中,肾动脉支架术可显着改善血压并部分改善肾功能。血清sVEGFR-1在SHT患者中升高并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全段甲状旁腺素和左室射血分数相关。高水平的血清sVEGFR-1与SHT患者发生重度RAS独立相关。结论:SHT患者中系统性评估靶器官损害可协助诊断并估计预后。RAS在SHT患者中患病率高。SHT患者的肾血管病变可能与sVEGFR-1相关。
王宇朋,王萍,李虹伟[7](2017)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的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由于冠心病等疾病生存率的提高,老年患者,特别是年龄>75岁的患者已成为AHF的主要发病人群。老年AHF无论是在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还是诊治、预后等方面都具有很多不同之处[1]。目前,对老年AHF的治疗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1临床特征年龄>75岁与年龄≤75岁的AHF患者临床特征不同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8](2017)在《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患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及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疾病。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尽管近些年我国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已有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
林国成,郑传胜,梁惠民,梁社富,曹劲松,谭光喜,曹野[9](2007)在《支架置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中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影响支架置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疗效的相关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血管造影证实并行支架置入术治疗的肾动脉狭窄患者临床因素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支架置入术后,血压改善率74.2%(46/62),无效率为25.8%(16/62)。肾功能改善率为72.7%(16/22)、无效率为27.3%(6/22)。单因素相关性分析认为,支架置入术后,高血压疗效与患者年龄、发现高血压时间、治疗前舒张压水平、肾动脉狭窄部位、狭窄比例、狭窄病因、血清胆固醇水平和是否合并脑血管疾病等显着相关;肾功能不全的疗效与合并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前血清肌酐(Scr)水平及其他肾脏疾病等显着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认为,年龄、肾动脉狭窄程度、狭窄病因是影响高血压疗效的独立因素,而狭窄病因、治疗前Scr水平和合并其他慢性肾脏疾病是影响肾功能不全疗效的独立因素;认为狭窄处管径大小是支架治疗术后发生再狭窄的唯一独立因素。结论年龄、肾动脉狭窄程度、狭窄病因、治疗前Scr水平及合并其他慢性肾脏疾病是影响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疗效的独立因素,而狭窄处管径大小是支架治疗术后发生再狭窄的唯一独立因素。
李剑,李航,李学旺,杨宁[10](2003)在《影响介入方法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研究影响介入方法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疗效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经血管造影证实并行介入治疗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临床因素与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介入治疗后,血压改善的有60%(33/55),无改善的有40%(22/55)。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介入治疗疗效和患者年龄、发现高血压时间、治疗前舒张压水平、肾动脉狭窄部位、狭窄比例、狭窄病因、血清胆固醇水平和是否合并脑血管病、冠心病等显着相关,而和患者性别、治疗前收缩压水平、血清肌酐和甘油三酯水平、是否合并糖尿病无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肾动脉狭窄程度和合并脑血管病等是影响介入治疗疗效的独立因素。结论 年龄(≤60岁),狭窄严重(≥85%),无脑血管病等合并症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是介入治疗较好的人选。
二、影响介入方法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介入方法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PCNL术后出血首次介入治疗失败的预警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出血的防治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特点、预后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合并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分析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基于肾上腺静脉取血证实的单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远期预后研究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一项基于中国人群的回顾性研究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的预测因素及栓塞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经皮肾镜术后大出血预测因素的临床研究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超选择性肾动脉弹簧圈栓塞治疗PCNL术后大出血的临床研究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经皮肾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一般信息收集 |
1.3 肾动脉造影、肾动脉CTA |
1.4 肾动脉狭窄的病因诊断: |
1.5 经皮肾动脉血运重建术(PTRAR) |
1.6 药物治疗 |
1.7 随访 |
1.8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基线资料 |
2.2 RAS病因及各年龄段分布情况 |
2.3 肾动脉狭窄的病变特征 |
2.4 经皮肾动脉血运重建途径和手术方式 |
2.5 经皮肾动脉血运重建术成功率和严重并发症情况 |
2.6 随访情况 |
3 讨论 |
4 结论 |
5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学术交流情况 |
(6)严重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与肾血管病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部分 |
绪论 |
第一部分 严重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情况与预后分析 |
1.对象及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2.结果 |
2.1 严重高血压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与靶器官损害情况 |
2.2 合并MHR与不合并MHR的严重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
2.3 恶性高血压与高血压-多器官损害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
2.4 严重高血压患者的病因分析 |
2.5 严重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情况与血压控制情况 |
2.6 严重高血压患者的肾脏预后 |
2.7 严重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预后 |
3.讨论 |
第二部分 严重高血压患者肾脏大血管病变情况与预后 |
1.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2.结果 |
2.1 严重高血压患者肾动脉狭窄的患病率与危险因素 |
2.2 合并肾动脉狭窄的严重高血压患者的肾脏预后和心血管预后 |
2.3 合并肾动脉狭窄的严重高血压患者行PTRAS术的预后 |
3.讨论 |
第三部分 严重高血压患者肾血管病变与sVEGFR-1 的关系 |
1.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2.结果 |
2.1 合并肾动脉狭窄与不合并肾动脉狭窄的严重高血压患者中sVEGFR-1 的比较 |
2.2 肾血管性高血压与肾实质损害的严重高血压患者中sVEGFR-1 的比较 |
2.3 血清s VEGFR-1 与严重高血压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 |
2.4 血清s VEGFR-1 水平在严重高血压患者中的变化 |
3.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部分 |
Introduction |
Part 1. Target organ damage and prognosis in severe hypertension |
1. Patients and methods |
1.1 Patients |
1.2 Methods |
2. Results |
2.1 Baselin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arget organ damage in SHT |
2.2 Comparison of baselin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n SHT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MHR |
2.3 Comparison of baselin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n patients with MHT and patients with HTN-MOD |
2.4 Causes of SHT patients |
2.5 Medication and BP control in SHT patients |
2.6 Renal prognosis of SHT patients |
2.7 CV prognosis of SHT patients |
3. Discussion |
Part 2. Large-size renovascular injury in severe hypertension and prognosis |
1. Patients and methods |
1.1 Patients |
1.2 Methods |
2. Results |
2.1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RAS in SHT |
2.2 Renal and CV prognosis in SHT patients with RAS |
2.3 Prognosis of PTRAS in SHT patients with RAS |
3. Discussion |
Part 3. Renovascular injury and s VEGFR-1 in SHT |
1. Patients and methods |
1.1 patients |
1.2 Methods |
2. Results |
2.1 Comparison of serum s VEGFR-1 in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RAS |
2.2 Comparison of serum s VEGFR-1 between RVH and renal parenchymal injury |
2.3 Correlations between serum s VEGFR-1 and clinical markers of patients withSHT |
2.4 Changes of serum s VEGFR-1 in patients with SHT |
3. Discussion |
Conclusion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情况 |
(7)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特征 |
2 分类 |
2.1 心脏衰竭 |
2.2 血管衰竭 |
3 病因及诱因 |
3.1 高血压 |
3.2 糖尿病或高血糖 |
4 临床表现 |
4.1 症状 |
4.2 体征 |
5 诊断 |
5.1 快速评估 |
5.2 实验室检查 |
6 治疗 |
6.1 急诊处理 |
6.1.1 氧疗和药物治疗 |
6.1.2 无创正压通气 (NPPV) |
6.2 住院治疗 |
6.3 出院前评估 |
7 预后 |
8 展望 |
(8)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 |
1.1 高血压流行现状 |
1.2 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 |
1.2.1 社区高血压药物使用现状 |
1.2.1. 1 总体用药: |
1.2.1. 2 单一用药: |
1.2.1. 3 联合用药: |
1.2.1. 4 复方制剂: |
1.2.2 不合理用药情况 |
1.2.3 基层社区高血压用药相关事宜 |
1.3 高血压等级医院药物治疗现状 |
2 高血压药物分类 |
2.1 降压药物基因组学 |
2.1.1 代谢酶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代谢 |
2.1.2 靶点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疗效 |
2.2 药物分类 |
2.2.1 利尿剂 |
2.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
2.2.3钙通道阻滞剂 |
2.2.4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
2.2.5 交感神经抑制剂 |
2.2.6 直接血管扩张剂 |
2.2.7 具有降压作用的其他药物 |
2.2.7. 1 硝酸酯类[34] |
2.2.7. 2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 |
2.2.7. 3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
2.2.7. 4 其他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 |
3 用药原则及规范 |
3.1 利尿剂 |
3.1.1 概述 |
3.1.2 分类 |
3.1.3 用药原则 |
3.1.3. 1 主要适应人群: |
3.1.3. 2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1.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2 钙通道阻滞剂 |
3.2.1 概述 |
3.2.2 CCB的分类 |
3.2.2. 1 根据与血管和心脏的亲和力分类: |
3.2.2. 2 根据与钙通道亚型的亲和力分类: |
3.2.2. 3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分类: |
3.2.3 用药原则 |
3.2.3. 1 适应证: |
3.2.3. 2 禁忌证: |
3.2.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2.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
3.3.1 概述 |
3.3.2 分类 |
3.3.3 用药原则 |
3.3.3. 1 适应证: |
3.3.3. 2 禁忌证 |
3.3.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3.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3.4.1 概述 |
3.4.2 分类 |
3.4.3 用药原则 |
3.4.3. 1 适应证: |
3.4.3. 2 禁忌证: |
3.4.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4.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5 β受体阻滞剂 |
3.5.1 概述 |
3.5.2 分类 |
3.5.2. 1 根据受体选择性不同分类 |
3.5.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分类 |
3.5.3 用药原则 |
3.5.3. 1 适应证: |
3.5.3. 2 禁忌证: |
3.5.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6 α受体阻滞剂 |
3.6.1 概述 |
3.6.2 分类 |
3.6.3 用药原则 |
3.6.3. 1 适应证: |
3.6.3. 2 禁忌证 |
3.6.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6.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7 固定复方制剂 |
3.7.1 传统固定复方制剂 |
3.7.1. 1 概述: |
3.7.1. 2 分类: |
3.7.1. 3 用药原则 |
3.7.1. 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7.2 新型固定复方制剂 |
3.7.2. 1 分类: |
3.7.2. 2 应用证据: |
3.7.2. 3 应用原则: |
3.7.2. 4 方案推荐 |
3.8 中枢性降压药 |
3.8.1 概述 |
3.8.2 分类 |
3.8.2. 1 根据作用中枢不同受体分类: |
3.8.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分类: |
3.8.3 用药原则 |
3.8.3. 1 适应证 |
3.8.3. 2 不良反应 |
3.8.3. 3 注意事项和用法用量 |
3.8.4 方案推荐 |
4 国产创新药物 |
4.1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
4.1.1 药理学 |
4.1.2 创新点 |
4.1.3 药物作用 |
4.1.4 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
4.1.5 规格和用法 |
4.2 尼群洛尔片 |
4.2.1 药理作用 |
4.2.2 降压特点 |
4.2.3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4.2.4 药物规格 |
4.2.5 尼群洛尔片应用推荐见表21。 |
4.3 阿利沙坦酯 |
4.3.1 临床药理学 |
4.3.2 创新点 |
4.3.3 临床效果 |
4.3.4 安全性 |
4.3.5 禁忌证 |
4.3.6 药物相互作用 |
4.4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
4.4.1药理学 |
4.4.2适应证 |
4.4.3 原创点 |
4.4.4 开发背景 |
4.4.5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4.4.6 循证证据 |
4.4.7 药物规格 |
4.5 左旋氨氯地平 |
4.5.1 药学部分 |
4.5.2 药理作用及临床循证 |
4.5.3 耐受性与安全性 |
4.5.4 临床推荐 |
4.5.5 |
4.6 临床研究阶段的抗高血压新药 |
5 高血压特殊合并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
5.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
5.1.1 概述 |
5.1.2 降压药物选择 |
5.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
5.1.2. 2 药物推荐: |
5.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2 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
5.2.1 概述 |
5.2.2 降压药物选择 |
5.2.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
5.3.1 概述 |
5.3.2 降压药物选择 |
5.3.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
5.3.2. 2 目标管理: |
5.3.2. 3 药物推荐: |
5.3.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4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
5.4.1 概述 |
5.4.2 降压药物选择 |
5.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5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 |
5.5.1 概述 |
5.5.2 降压药物选择 |
5.5.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
5.5.2. 2 指南推荐 |
5.5.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6 高血压合并卒中 |
5.6.1 概述 |
5.6.2 降压药物选择 |
5.6.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
5.6.2. 2 指南推荐: |
5.6.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7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
5.7.1 概述 |
5.7.2 降压药物选择 |
5.7.2. 1 药物选择原则: |
5.7.2. 2 指南推荐: |
5.7.2. 3 各类降压药物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
5.7.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7.3. 1 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 |
5.7.3. 2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
5.7.3. 3 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黄金三角) : |
5.7.3. 4 避免肾功能恶化: |
5.7.3. 5 监测血钾: |
5.8 高血压急症 |
5.8.1 概述 |
5.8.2 降压药物选择[403] |
5.8.3 |
5.8.4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 常见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 |
6.1 代谢相关性高血压 |
6.1.1 概述 |
6.1.2 降压药物选择 |
6.1.2. 1 药物选择原则: |
6.1.2. 2 指南推荐: |
6.1.2. 3 降压药物选择流程: |
6.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1.3. 1 降压目标: |
6.1.3. 2 其他注意事项 |
6.2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
6.2.1 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
6.2.2 诊断和评估 |
6.2.2. 1 血压测量方法: |
6.2.2. 2 诊断和评估: |
6.2.3 综合干预 |
6.2.3. 1 非药物治疗: |
6.2.3. 2 药物治疗 |
6.2.3. 3 其他治疗: |
6.3 妊娠相关性高血压 |
6.3.1 概述 |
6.3.2 降压药物选择 |
6.3.2. 1 启动药物治疗和目标血压: |
6.3.2. 2 药物选择原则: |
6.3.2. 3 妊娠不同时期降压药物的选择和评估: |
6.3.2. 4 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 |
6.3.2. 5 联合用药: |
6.3.3 注意事项 |
6.3.4 哺乳期降压药物的推荐 |
6.4 拟育夫妇中男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
6.4.1 概述 |
6.4.2 降压药物选择 |
6.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5 老年高血压 |
6.5.1 概述 |
6.5.2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理生理特点[75, 482] |
6.5.3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75, 119, 120, 483] |
6.5.4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获益 |
6.5.5 药物选择 |
6.5.6 降压目标值与达标流程 |
6.5.7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降压策略[75, 482] |
6.5.8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
6.5.9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75, 482, 484, 488] |
6.6 肾上腺性高血压 |
6.6.1 概述 |
6.6.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药物选择及治疗 |
6.6.2. 1 药物对ARR筛查的影响 |
6.6.2. 2 筛查过程中降压药物的选择: |
6.6.2. 3 血钾等对ARR筛查的影响: |
6.6.2. 4 原醛药物治疗: |
6.6.3 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及术前准备用药 |
6.6.3.1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 |
6.6.3. 2 术前准备: |
6.6.3. 3 预后: |
6.6.4 库欣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适宜人群及药物选择 |
6.6.4. 1 库欣综合征的治疗: |
6.6.4. 2 药物治疗: |
6.7 难治性高血压 |
6.7.1 概述 |
6.7.2 降压药物选择 |
6.7.3 近年随着对高血压病因认识的深入和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 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比例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520, 521]。 |
6.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 |
6.8.1 概述 |
6.8.2 降压药物选择 |
6.8.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9 肾血管性高血压 |
6.9.1 定义与病因 |
6.9.2 诊断 |
6.9.3 药物治疗 |
6.9.4 其他治疗 |
6.1 0 焦虑合并高血压 |
6.1 0. 1 概述 |
6.1 0. 2 焦虑与高血压的相互影响机制 |
6.1 0. 3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识别与评价 |
6.1 0. 4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
6.1 0.4.1 焦虑相关性高血压: |
6.1 0.4.2 高血压合并焦虑: |
7 基层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药物应用原则 |
8 小结 |
(9)支架置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中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2 疗效标准 |
1.3 统计分析与处理 |
2 结果 |
2.1 单因素分析 |
2.2 多因素分析PTRAS后治疗高血压无效的相关因素 |
2.3 多因素分析PTRAS后治疗肾功能不全无效的相关因素 |
2.4 再狭窄问题 |
3 讨论 |
四、影响介入方法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PCNL术后出血首次介入治疗失败的预警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D]. 赵贵成.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特点、预后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D]. 孟旭.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3]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治疗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疗效的Meta分析[J]. 赵鑫,赵璐,吴琳,张羿,黄国英. 中华儿科杂志, 2020(08)
- [4]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的预测因素及栓塞治疗的临床研究[D]. 刘章成. 遵义医科大学, 2020
- [5]经皮肾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评价[D]. 阿力木江·阿布都热依木.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6]严重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与肾血管病变研究[D]. 马宏昆.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7]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 王宇朋,王萍,李虹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12)
- [8]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07)
- [9]支架置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中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J]. 林国成,郑传胜,梁惠民,梁社富,曹劲松,谭光喜,曹野.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7(02)
- [10]影响介入方法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J]. 李剑,李航,李学旺,杨宁.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