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出生体重儿的肠内喂养与护理

低出生体重儿的肠内喂养与护理

一、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喂养与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付贞艳[1](2021)在《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2.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3.评价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1)采用文献研究法,按照金字塔“6S”模型检索临床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意见等金字塔上端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获取高质量证据。(2)采用专家会议法,邀请试点病区专家从证据应用的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及有效性四个方面对证据进行评价,确定适合纳入临床的证据,并构建审查指标。(3)采用现状调查法,以审查指标为标准,制定《审查指标执行情况调查表》,调查试点病区证据应用现况,识别临床实践与证据的差距。(4)采用焦点小组讨论法,以i-PARIHS(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框架)为理论指导框架,结合自行拟定的提纲,分析证据应用于临床的障碍和促进因素。(5)采用专家会议法,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2.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选择2020年1月~6月符合纳排标准的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2020年7月~12月的作为干预组:(1)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比较开展循证实践前后试点病区科室及医护人员对审查指标的执行情况,评价开展循证实践对科室、医护人员的影响。(2)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使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开展循证实践前后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变化。(3)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比较产妇及其患儿相关结局指标变化(产妇:审查指标执行情况、泌乳不足发生率、母乳喂养态度得分;患儿:母乳喂养情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达完全经口喂养时间、NEC发生率、住院时间),评价开展循证实践、干预方案应用对产妇及其患儿产生的影响。结果:1.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构建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3篇指南、4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2篇专家意见。总结了9个方面的共44条证据:倡导母乳喂养4条、知情同意1条、识别泌乳延迟/障碍高危人群1条、制定喂养目标1条、泌乳监测5条、泌乳支持12条、泌乳启动5条、吸奶要求9条及催奶剂应用6条。(2)根据专家会议法中专家建议,删除病房已实施、目前不适宜引入临床的证据,对欲纳入临床实践的证据进行调适与整合,本研究最终纳入24条证据进入临床实践,并根据24条证据,共制定20条审查指标,包括科室层面2条、医护人员层面9条及产妇层面9条。(3)根据20条审查指标,调查证据临床应用现况,结果表明有6条审查指标执行率为零,有10条审查指标执行率<60%,执行率>60%的仅有4条审查指标。说明审查指标执行情况不佳,证据与临床实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4)经焦点小组讨论,本研究从变革层面、变革接受者层面、组织环境层面分析出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17条、促进因素24条。(5)本研究基于VLBWI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促进和维持VLBWI母亲泌乳的干预方案,包括组建团队、前期准备(资料准备、人员培训)、产妇干预内容、干预方案应用、效果评价(科室、医护人员及产妇和患儿)5个部分。2.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结果(1)开展循证实践对科室及试点病区医护人员的影响开展循证实践后,试点病区科室及医护人员审查指标执行率较开展循证实践前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循证实践前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知识得分为45(40,60)分,开展循证实践后为80(75,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方案应用对产妇及其患儿的影响本研究纳入对照组与干预组产妇及其患儿各33名,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及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相关结局指标比较:干预组产妇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泌乳不足发生率为39.39%,对照组为6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母乳喂养态度得分为66.03±5.56分,对照组为59.42±6.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相关结局指标比较:干预组患儿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为生后2(1,4)天,对照组为5(3,7.5)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总量为7252(4136,11310)ml,对照组为3867(1673,8048.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0~7天、8~14天及15~28天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18.18%、60.61%、93.94%、72.73%,对照组分别为0、6.06%、42.42%、3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4.24%,对照组为48.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为生后21(15,26)天,对照组为28(20,33)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29天~出院纯母乳喂养率、NEC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最佳证据的本土化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综合性干预方案,包括组建团队、前期准备、产妇干预内容、干预方案应用、效果评价5个部分。(2)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适宜性和可行性:应用干预方案可提高科室、医护人员及产妇对最佳证据的执行率、提升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水平、促进母乳喂养、降低产妇泌乳不足发生率、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态度得分、改善患儿临床结局。

钟莉芳[2](2021)在《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根据早产儿的特点制定集束化护理措施,探讨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新生儿科医护人员预防或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便利取样,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昌市某三甲医院新生儿室收治住院的90例早产儿,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早产儿护理常规护理:保证适宜的暖箱温度及湿度;提供舒适的体位;预防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血糖稳定;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内容包括非营养性吸吮、重力喂养、腹部按摩、音乐疗法。对比两组早产儿各项喂养不耐受指标的发生率、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实施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后第14天体重、头围、身长的增长情况。采用双人录入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早产儿的住院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描述,两组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数进行描述,两组资料的比较采用?2检验或连续校正的?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单纯性呕吐(4.4%)、单纯性腹胀(2.2%)、单纯性胃潴留(6.6%)、腹胀+呕吐(2.2%)、腹胀+胃潴留(2.2%)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单纯性呕吐(17.8%)、单纯性腹胀(15.6%)、单纯性胃潴留(22.2%)、腹胀+呕吐(13.3%)、腹胀+胃潴留(15.6%)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6.18±0.86)天、达全胃肠喂养时间(12.89±3.08)天、胃管留置的时间(10.89±0.52)天、住院时间(16.42±0.71)天均短于对照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8.78±0.93)天、达全胃肠喂养时间(16.04±3.66)天、胃管留置时间(14.29±0.46)天、住院时间(23.62±0.9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观察组给予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14天后体重的增长量(0.21±0.08)Kg、头围的增长量(1.26±0.22)cm、身长的增长量(1.86±0.51)cm均高于对照组14天后体重的增长量(0.10±0.04)Kg、头围的增长量(0.71±0.15)cm、身长的增长量(1.04±0.2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能够有效地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改善吸吮及吞咽功能,提高从管饲喂养向经口喂养转化的过程,缩短胃管留置时间,促进早产儿早日恢复至出生体重,缩短达到完全肠内喂养时间,加快早产儿体格的增长,从而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促使其早日出院,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黄婷婷[3](2021)在《极/超早产儿母乳巨细胞病毒载量变化及巴氏消毒母乳对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病的影响》文中指出背景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血清学阳性妇女分娩后,CMV可在乳腺中再活化,导致CMV分泌入乳汁,足月儿具有来自母体的特异性抗体,发生获得性CMV感染可能性小,但早产儿尤其出生体重<1500g的极/超早产儿缺乏通过胎盘获得的母体抗体,且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母乳喂养成为其发生获得性CMV感染的主要原因,严重者可致多脏器损伤甚至死亡。目的1.明确出生体重<1500g的极/超早产儿在生后不同日龄母乳CMV载量变化规律;比较巴氏消毒和冻融两种方法降低母乳CMV载量的有效性。2.明确喂养巴氏消毒的母乳对出生体重<1500g的极/超早产儿获得性CMV感染发生率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1.收集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出生后24小时内收住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治疗的出生体重<1500g的极/超早产儿母亲的乳汁,通过FQ-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每2周检测母乳CMV载量,将结果绘制成曲线图。2.将CMV DNA(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阳性的新鲜母乳标本分别进行巴氏消毒及冻融处理,检测处理前后母乳中CMV载量变化,将三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3.选取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出生后24小时内收住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出生体重<1500g极/超早产儿,监测母乳CMV DNA阳性采用巴氏消毒后进行喂养为巴氏消毒组。选取同期因母亲或社会因素采用人工喂养的出生体重<1500g极/超早产儿为人工喂养组。选取2015年0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尚未开展母乳CMV DNA检测及母乳巴氏消毒)收住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采用新鲜母乳喂养的出生体重<1500g极/超早产儿为新鲜母乳组作为历史对照组,收集、整理三组患儿的病历资料。比较三组间极/超早产儿住院期间获得性CMV感染发生率、临床转归情况。结果1.共检测88例极/超早产儿母亲的乳汁,母乳CMV DNA阳性有74例(84.1%),其中初乳CMV DNA阳性有18例(20.5%)。极早产儿母乳CMV DNA阳性率和初乳CMV DNA阳性率均高于超早产儿母乳,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母乳CMV最早在产后3天被检出,病毒载量在前4周逐渐增加,第4~6周达到高峰后开始逐渐下降,产后10~12周左右病毒载量逐渐降至初乳水平。在乳汁CMV载量高峰时期,超早产儿母乳CMV病毒载量高于极早产儿母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CMV载量值取对数(lg)处理。新鲜母乳组CMV平均载量(lg)为4.06±0.67,巴氏消毒组CMV平均载量(lg)为3.55±0.78,冻融组CMV平均载量(lg)为3.69±0.71,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结果显示新鲜母乳组、巴氏消毒组、冻融组三组间病毒载量(l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447,P<0.05)。进而采用SNK(q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1)巴氏消毒组母乳CMV平均载量(lg)低于新鲜母乳组,具有统计学意义;(2)冻融组母乳CMV平均载量(lg)低于新鲜母乳组,具有统计学意义;(3)巴氏消毒组母乳CMV平均载量(lg)低于冻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巴氏消毒组中母乳CMV DNA清除率高于冻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新鲜母乳组极/超早产儿获得性CMV感染率(19.2%)相比,巴氏消毒组获得性CMV感染率(3.9%)显着降低;巴氏消毒组极/超早产儿获得性CMV感染率与人工喂养组(3.3%)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三组CMV感染病例中症状性感染发生率分别为:人工喂养组100%,巴氏消毒组66.7%,新鲜母乳组80%。三组极/超早产儿在获得性CMV感染临床症状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CMV症状性感染的极/超早产儿未出现死亡及严重感染病例。6.新鲜母乳组极/超早产儿住院期间平均体重增长速度(g/d)上显着高于人工喂养组和巴氏消毒组(P<0.05),巴氏消毒组住院期间平均体重增长速度(g/d)高于人工喂养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极/超早产儿母乳CMV排毒率高,部分初乳中已经出现CMV排毒现象,排毒病毒载量大约在产后4~6周达高峰,在10~12周左右逐渐降至初乳水平。超早产儿母亲乳汁在排毒高峰期CMV载量显着高于极早产儿母亲乳汁。2.巴氏消毒和冻融处理均可有效降低母乳CMV DNA载量,巴氏消毒母乳CMV清除率高于冻融母乳。3.与新鲜母乳喂养相比,喂养经巴氏消毒CMV DNA阳性的母乳的极/超早产儿,获得性CMV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临床症状及合并症减轻。巴氏消毒母乳喂养极/超早产儿获得性CMV感染的发生率与人工喂养相近。

李丹丽[4](2021)在《肠内给予谷氨酰胺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评价经肠内给予谷氨酰胺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收集早产儿经肠内应用谷氨酰胺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日期至2020年7月。根据制定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客观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纳入的试验结果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67篇,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最终确定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11篇,纳入研究对象共11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谷氨酰胺组与对照组相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OR=0.29,95%CI:0.17~0.49,P<0.00001)、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相关死亡率(OR=0.12,95%CI:0.02~0.68,P=0.02)、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MD=-4.61,95%CI:-7.92~-1.30,P=0.006)和住院时间(MD=-4.80,95%CI:-8.66~-0.94,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提示肠内给予谷氨酰胺对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及降低其死亡率是有效的,且能缩短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由于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有限,结合考虑研究文献质量及可能存在的异质性及发表偏倚等因素,今后仍需更大样本、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一步研究对结论加以证实,故目前研究结果仅供临床参考。

肖冬素,曾水英,郭晶[5](2021)在《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水床式鸟巢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水床式鸟巢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纳入研究,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n=31)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n=31)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水床式鸟巢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并发症、体重变化,调查喂养情况、住院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短于对照组,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开始喂养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水床式鸟巢护理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可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改善喂养情况,降低并发症风险,缩短住院时间,产妇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胡霆,陈大芝,马金绒,李萍,孟泽兰,雷春花,曾蕾,普菊英,郭芳[6](2021)在《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母亲初乳做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0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50例,用母亲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照组50例,用灭菌注射用水做日常口腔护理。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评价2组患儿住院时间、日均住院费用、达全肠道喂养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体重变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住院日、日均费用、达全肠道喂养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体重变化、NEC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母亲初乳做口腔免疫护理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日均住院费用、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推进喂养进程、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减少NEC的发生,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王杨[7](2021)在《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开展河北省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arenteral nutrition-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病例的回顾性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探讨早产儿PNAC的发病率及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PNAC早期干预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本研究依据随机抽样原则,抽取河北省12家医院新生儿科为研究现场,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并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0日,于被抽取的医院的新生儿救治中心住院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2.纳入标准:出生胎龄<37周,肠外营养时间≥14d。排除标准:由静脉营养以外原因引起的胆汁淤积患儿在本研究中予以排除;病毒性肝炎、先天性胆道发育畸形、遗传代谢病等引起肝功能损伤的患儿在本研究中予以排除。3.依据早产儿PNAC的诊断标准,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早产儿分为胆汁淤积组(PNAC组)和非胆汁淤积组(非PNAC组)。收集纳入早产儿的出生资料和住院资料,采用Microsoft 365建立数据库,运用SAS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4.定量资料将用均值、标准差、中位数、四分位数、最小值、最大值来进行描述,组间比较根据数据情况采用t检验或者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与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根据数据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概率法。如无特殊说明,PNAC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547例早产儿,分为两组,其中PNAC组患儿98例,非PNAC组患儿1449例,发病率为6.33%。PNAC组和非PNAC组组间男女性别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方式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08)。2.本研究纳入的全部1547例早产儿,胎龄24+4~36+6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1.493±2.07周。PNAC组和非PNAC组组间胎龄及胎龄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01)。本研究纳入的全部1547例早产儿出生体重在650~3600克之间,平均出生体重为1490±375.57克。PNAC组和非PNAC组组间出生体重及出生体重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01)。组间Apgar评分、母孕期感染类疾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新生儿感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动脉导管未闭(PDA)、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肺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01),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新生儿贫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本研究纳入的全部1547例早产儿,PN持续时间25.0±10.24d,氨基酸使用时长为24.5±10.03d,氨基酸总量为48.16±29.02(g/kg),脂肪乳使用时长为22.5±12.24d,脂肪乳总量为45.86±30.62(g/kg),葡萄糖使用时长为25.1±11.24d,葡萄糖总量为177.61±97.46(g/kg),PN期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为13.76±10.16(g/d)。PNAC组和非PNAC组组间PN持续时间、氨基酸使用时长、氨基酸总量、脂肪乳使用时长、脂肪乳总量、葡萄糖使用时长、葡萄糖总量、PN期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本研究纳入的全部1547例早产儿,禁食时间为1.4±2.34d;喂养方式中,采用母乳喂养15例,采用配方乳喂养567例,采用混合喂养965例;采用脐动脉插管的患儿209例,采用脐静脉插管的患儿387例,采用PICC的患儿869例,应用呼吸机的患儿1124例;应用氟康唑患儿1521例,头孢曲松78例,UDCA 177例,红霉素43例,益生菌506例。禁食时间、喂养方式、脐动脉插管、脐静脉插管、PICC,呼吸机应用、UDCA、益生菌、头孢曲松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氟康唑、红霉素无统计学差异(P?0.05)。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新生儿感染、颅内出血、配方乳喂养、禁食、过长的氨基酸使用时间、头孢曲松、UDCA是PNAC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呼吸机、益生菌是PNAC的保护因素。结论:1.纳入本研究1547例早产儿的PNAC发病率为6.33%,胎龄及出生体重越低,发病率越高。低出生体重是PNAC的独立危险因素。2.在新生儿相关基础疾病中,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和颅内出血与PNAC发生密切相关,是PNAC的独立危险因素。3.配方乳喂养、禁食、过长的氨基酸使用时间是PNAC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避免纯配方乳喂养,减少禁食及PN持续时间,尽快开展肠内营养是降低PNAC发病的关键因素。4.应用呼吸机可能为PNAC的保护因素,不同呼吸机类型及呼吸机应用时长对PNAC发病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确认。头孢曲松能够造成明确的肝损伤,是PNAC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应谨慎应用。应用益生菌是PNAC的保护因素,能够有效降低PN持续时间≥14天早产儿的PNAC发病风险,但益生菌在不同胎龄和出生体重患儿PNAC发病的保护作用及安全性仍需更多研究证实。5.PNAC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在临床防治中,减少禁食、尽早开展肠道内喂养,有效缩短PN持续时间,控制合并症,注意治疗措施及药物的选择,是降低PNAC发病的关键因素。

杨凡[8](2021)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留置胃管更换时间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临床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留置胃管的最佳更换时间,探究不同留置时间胃管内菌群种类、数量及抗生素耐药情况。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293例,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按照计算机程序设定将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按照1:1:1分为7天组、14天组、21天组。胃管达到预期留置时间后,拔出胃管,模拟通过胃管给奶抽取1ml生理盐水冲洗胃管。在实验室中对冲洗液进行细菌学培养,对培养出的菌落进行计数和分离。记录菌落名称及数量,将污染的菌落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记录患儿的一般资料(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及诊断)、喂养情况、实验室指标、评估拔出胃管的状态。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必要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P<0.05即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结果继续进行两两比较,对于多组间胃管培养结果和血培养结果相关性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1、三组患儿基本资料(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及诊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拔出胃管的颜色、压痕,回弹角度及完整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儿咽部黏膜情况、喂养耐受及排便情况,实验室感染指标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日奶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对日奶量进行两两比较,其中7天组与21天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4天组与21天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天组与14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胃管微生物培养菌群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三组患儿胃管微生物种类及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母乳喂养和单纯配方奶喂养胃管微生物种类及数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药敏结果分析表明除21天组培养出的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部分耐药(P<0.05),其余均具有相似的抗生素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留置胃管并不能显着增加患儿感染,选择聚氨酯材料的胃管采用正确的胃管护理方法可以适当延长胃管的留置时间。

王闯[9](2021)在《乳铁蛋白对NICU极早产儿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乳铁蛋白对NICU(Newborn Intensive Care Unit,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极早产儿院内感染、贫血的预防作用效果,为乳铁蛋白在NICU推广使用提供临床依据及数据。方法:根据2019年出版的第五版《实用新生儿学》最新定义,极早产儿为胎龄28周至31+6周的早产儿,故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NICU住院的胎龄28周至31+6周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并符合相关纳入、排除标准(正文详述)。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有80例极早产儿。采用随机对照研究,两组患儿入NICU后予以相应的医疗监护,常规给予针对病因、保暖等支持治疗。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和儿童保健学组制定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及严重疾病、能耐受肠道喂养者尽早开始喂养;体重大于1000g、病情相对稳定者可于出生后12小时开始喂养。并结合患儿及母亲的情况,母乳充足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母乳喂养,母乳不足可采取母乳及早产儿院内配方奶混合喂养,无法提供母乳的情况下采取纯早产儿院内配方奶喂养,早产儿院内配方奶中的成分中不含乳铁蛋白。根据患儿肠道内营养的热卡等情况是否满足生长所需联合应用肠道外营养,在肠道内喂养耐受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全肠道内喂养,后续住院期间两组患儿如有体重等生长情况不良者,酌情在母乳中加入母乳强化剂。观察组患儿入院72小时内,肠内喂养的母乳或早产儿院内配方奶中加入乳铁蛋白粉末制剂,乳铁蛋白剂量为100毫克/次,日2次,直至出院;对照组患儿的肠内喂养不予加用乳铁蛋白制剂。详细记录两组患儿一般人口学特征、母孕情况、败血症危险因素、营养学特征及发生院内感染、治疗等相关情况。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天数以及在NICU住院期间晚发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肺炎、泌尿系感染、化脓性脑膜炎、贫血的发生率和院内感染总发生率。结果:1.两组患儿一般人口学特征、母孕情况、药物使用情况、晚发败血症危险因素及营养学特征等未见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院内感染病例共计16例,分别为观察组3例(3.8%),对照组13例(16.7%),观察组院内感染总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晚发败血症发生率(1.3%)低于对照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泌尿系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对晚发败血症血培养结果进行分类发现,两组患儿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的分布未见明显差异(P>0.05)。4.两组患儿住院天数分别为观察组28.27±2.65,对照组34.56±3.45,观察组患儿天数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患儿有6例(7.6%)发生贫血,对照组有18例(23.1%)发生贫血,观察组患儿贫血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乳铁蛋白的应用对极早产儿NICU发生的院内感染具有显着的预防作用,且缩短住院时间。2.乳铁蛋白对极早产儿贫血的发生有预防作用。3.乳铁蛋白长期服用的长远获益需要更长时间的用药和随访,也需要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实验方可进一步明确。

陈娟,倪萍萍[10](2021)在《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对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的促进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低出生体重儿运用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低出生体重儿60例,并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对比组予以常规母乳喂养,实验组实施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对两组患儿的母亲首次母乳喂养时间、静脉营养天数、生长情况(体重、身高与头围)、喂养不耐受与并发症予以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母亲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与静脉营养天数均短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02,P1=0.032;t2=2.593,P2=0.012);实验组患儿体重、身高与头围的生长情况均大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60,P1<0.001;t2=2.926,P2=0.005;t3=4.025,P3<0.001);实验组患儿喂养不耐受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0%、6.67%,均低于对比组的46.67%、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4.320,P=0.029,0.038)。结论低出生体重儿运用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可缩短母亲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与静脉营养时间,促使患儿有效生长,减少喂养不耐受与并发症的出现。

二、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喂养与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喂养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
    第一节 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
        1 文献检索
        2 文献筛选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节 确定适合引入临床实践的证据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节 识别证据与临床实践的差距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节 分析证据应用的障碍与促进因素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节 确定主要障碍因素,拟定行动策略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第六节 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第一节 方案实施前准备
        1. 改善试点病区组织文化环境
        2. 对试点病区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及干预方案培训
        3. VLBWI 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预实施
    第二节 开展循证实践对科室及试点病区医护人员的影响
        1 试点病区科室及医护人员层面审查指标执行情况变化
        2.开展循证实践前后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变化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节 干预方案应用对产妇及其患儿的影响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节 总结
        1 研究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
        3 研究的局限性
        4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综述 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2)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集束化护理的概念及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1.2.2 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的积极促进作用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技术流程图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剔除标准
        2.1.4 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
        2.1.5 样本量估计
    2.2 研究方法
        2.2.1 标准化培训
        2.2.2 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的实施
        2.2.3 肠内营养喂养方法
        2.2.4 一般临床资料及观察指标
        2.2.5 经口喂养准备的评估
        2.2.6 测量方法
        2.2.7 质量控制
        2.2.8 数据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指标比较
    3.3 两组早产儿临床相关时间指标比较
    3.4 两组早产儿第14天生长发育指标增长量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有利于改善早产儿喂养耐受性
    4.2 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有利于缩短早产儿临床相关时间
    4.3 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第5章 结论
第6章 研究的创新和局限
    6.1 研究的创新点
    6.2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喂养支持策略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极/超早产儿母乳巨细胞病毒载量变化及巴氏消毒母乳对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极/超早产儿母乳CMV载量变化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巴氏消毒母乳对极/超早产儿获得性CMV感染发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早产儿母乳喂养与获得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肠内给予谷氨酰胺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2.2 文献检索策略
    2.3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2.4 文献质量评价
    2.5 统计学方法
    2.6 发表偏倚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3.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3.4 结局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
    3.5 发表偏倚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谷氨酰胺保护肠屏障功能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RCT类文献偏倚风险评估工具(Cochrane Handbook)
致谢
个人简历

(5)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水床式鸟巢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情况比较
    2.2 两组新生儿体重变化情况比较
    2.3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2.4 两组喂养情况和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6)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儿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2.2 2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7)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危险因素及防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留置胃管更换时间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方法
    2.2 研究对象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样本量的确定
        2.2.4 分组方法
    2.3 研究工具
        2.3.1 一般资料调查表
        2.3.2 生长发育指标测量工具
        2.3.3 胃管评估工具
        2.3.4 实验室细菌培养工具
    2.4 实施方案
        2.4.1 留置胃管
        2.4.1.1 经口留置胃管方法及更换时间
        2.4.1.2 胃管留置期间的护理
        2.4.2 喂养方案
        2.4.3 标本采集
        2.4.3.1 收集冲洗液
        2.4.3.2 评估胃管情况
        2.4.4 细菌学培养
        2.4.4.1 培养皿的选择
        2.4.4.2 接种方法
        2.4.4.3 培养时间
        2.4.5 细菌鉴定、计数及分离
        2.4.5.1 细菌鉴定
        2.4.5.2 细菌计数
        2.4.5.3 细菌分离
        2.4.6 药敏试验
        2.4.6.1 配制菌悬液
        2.4.6.2 接种平板
        2.4.6.3 放置药敏纸片
        2.4.6.4 孵育
        2.4.6.5 抑菌环直径测量
    2.5 资料收集
        2.5.1 一般资料
        2.5.2 计数资料
        2.5.3 计量资料
        2.5.4 指标评价
        2.5.4.1 使用后胃管状态的评价标准
        2.5.4.2 喂养不耐受指标评价标准
    2.6 数据分析
    2.7 质量控制
    2.8 伦理原则
    2.9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三组患儿一般资料情况
    3.2 不同留置时间的胃管状态结果
    3.3 胃管不同留置时间对患儿的影响结果比较
        3.3.1 胃管不同留置时间对患儿喂养耐受情况及排便情况影响结果
        3.3.2 胃管不同留置时间的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3.3.3 胃管不同留置时间对患儿咽部黏膜情况比较
    3.4 不同留置时间胃管微生物培养比较
        3.4.1 不同留置时间胃管微生物种类结果比较
        3.4.2 不同留置时间胃管微生物培养与血培养结果比较
        3.4.3 不同留置时间胃管微生物药敏试验结果比较
4 讨论
    4.1 三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分析
    4.2 胃管留置时间与胃管状态分析
    4.3 胃管留置时间对患儿的影响
    4.4 胃管留置时间与微生物培养情况
    4.5 规范留置及固定胃管,保证留置时间
5 结论
6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附录
    附录 A 胃管情况调查表
    附录 B 细菌培养情况统计表
    附录 C 药敏结果统计表
参考文献
综述 早产儿胃管留置时间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结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乳铁蛋白对NICU极早产儿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观察指标
    4.诊断标准
    5.质量控制
    6.数据分析
    7.研究技术路线图
结果
    1.极早产儿基线资料
    2.院内感染及住院时间
    3.贫血发生情况
讨论
    1.乳铁蛋白与晚发败血症
    2.乳铁蛋白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3.乳铁蛋白与其他感染
    4.乳铁蛋白与贫血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乳铁蛋白预防新生儿感染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10)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对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的促进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与静脉营养天数
    2.2 母乳强化剂开始添加时间与达全肠道喂养时间
    2.3 体重、身高与头围的生长情况
    2.4 喂养不耐受与并发症
3 讨论

四、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喂养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 付贞艳.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2]集束化喂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D]. 钟莉芳. 南昌大学, 2021(01)
  • [3]极/超早产儿母乳巨细胞病毒载量变化及巴氏消毒母乳对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病的影响[D]. 黄婷婷.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肠内给予谷氨酰胺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Meta分析[D]. 李丹丽. 汕头大学, 2021(02)
  • [5]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水床式鸟巢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J]. 肖冬素,曾水英,郭晶. 中国现代医生, 2021(11)
  • [6]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J]. 胡霆,陈大芝,马金绒,李萍,孟泽兰,雷春花,曾蕾,普菊英,郭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04)
  • [7]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D]. 王杨.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8]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留置胃管更换时间的随机对照研究[D]. 杨凡.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9]乳铁蛋白对NICU极早产儿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研究[D]. 王闯.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10]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对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的促进作用[J]. 陈娟,倪萍萍. 系统医学, 2021(02)

标签:;  ;  ;  ;  

低出生体重儿的肠内喂养与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