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护理教育中的社区护理教学

大学护理教育中的社区护理教学

一、大专护理教育中的社区护理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成豆豆[1](2021)在《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本科护生职业发展路径教育方案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立足于高等护理教育中现存的本科护生职业发展路径教育滞后于日益增长的社会发展需要、护理人才输送方定位不明确问题,引入供给侧改革理念,旨在探索出与我国现有高等护理教育资源相匹配的本科护生职业发展路径教育方案,以优化护理人才培养路径,创新高等护理教育发展模式。方法:(1)横断面现状调查:采用便利抽样于2020年3月-2020年6月抽取山西省某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护生实施问卷调查,了解本科护生职业发展路径规划现状并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2)专家访谈: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采用描述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对本科护生输送方(高等院校教职工、管理者)、护生群体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并分析当前本科护生职业发展路径规划与教育中分别存在的障碍因素。(3)整合课题前期调查结果,系统化检索国内外现有护理高等教育中职业发展路径规划教育相关的成功范例,结合我国护理高等教育实际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本科护生职业发展路径教育的整改举措,为完善护理高等教育提供有益参考。(4)方案效果评价:整群抽取山西省某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护生1-4年级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和对照组,以验证改革方案是否有效。结果:(1)现状调查结果:未来从事护理职业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对护理行业的兴趣程度、参与护理技能大赛和向学姐求教的主动性;长期从事护理行业的影响因素为对护理专业的满意程度;主动申请参加一线抗疫的影响因素为听过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向学姐求教的主动性、对护理行业的兴趣程度。(2)专家访谈结果:通过半结构访谈,护理高等教育输送方提炼出三个主题:(1)知识和操作技能合格,但缺乏独立的判断和思考能力;(2)就业范围广,如何做到因材施教;(3)社会相关机构需求量大,与医院每年招聘量较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护理高等教育需求方提炼出三个主题:(1)更加看重沟通能力(2)工作态度敷衍,做事不认真(3)沟通能力欠缺,导致患者多次重复询问。(3)方案构建结果:本研究基于文献研究和德尔菲法构建的本科护生职业教育方案由转变教育理念、改革课程体系、提高学校教师水平三部分组成,具有科学性,可为改善当前护理高等教育人才职业路径发展教育现状提供有益参考。(4)实证应用结果:本研究参与对象共245例,涉及四个年级,样本量较充足。结果显示除大四年级在学习效果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外,在不同年级内,干预组均能够有效提高(P<0.05)学习过程、教学参与、科研学术、职业认知、学习效果,证实上述方案适用性良好。结论:本研究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旨在探索与我国护理高等教育资源发展实际相匹配的本科护生职业路径教育方案。现状分析显示本科护生职业路径规划影响因素呈现多维度特征;护理高等人才输送方尚缺乏标准、规范的职业路径教育培养体系,仍以传统自上而下的被动传授为主;基于文献和德尔菲法构建的本科护生职业路径规划教育方案主要涵盖教育理念转变、课程体系改革、学校教师水平提高等方面;经初步实证研究证实其对提高本科护生职业规划水平具有积极意义,今后可开展大样本量研究进一步检验其效果,为完善我国护理高等教育中护生职业发展路径培养体系提供参考。

胡洁蔓[2](2021)在《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结直肠外科广泛开展,患者住院时间显着缩短。直肠癌临时造口多为回肠造口,造口排泄物稀薄量大且腐蚀性强,造口护理难度大。如何让临时造口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造口护理技术成为当前临床造口护理工作的难点。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临时造口还纳后,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肠功能障碍,降低其术后生活质量。目前,关于造口护理的实践和研究均集中在造口建立期,尚缺乏还纳后患者的护理方案。研究目的:描述并分析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在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的支持性护理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支持性护理需求状况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系统检索、评价和汇总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护理循证证据;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框架,按照患者需求、证据综合、证据传播、证据应用4个环节开展研究。1.患者需求:采用混合方法研究中的会聚平行混合方法对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临时造口患者进行需求分析。分别对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临时造口患者开展同期的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在定量研究部分,分别对长春市两所三甲医院行ERAS理念下直肠癌根治术和临时造口术的造口建立期患者,以及行造口还纳术的造口还纳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简版癌症支持性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和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还纳期患者调查问卷还包括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量表。在质性研究部分,采用最大差异抽样法选取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两个阶段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根据事先设计的访谈提纲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整合。2.证据综合:采用系统检索的方法对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对符合纳入排除条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内容分析,提取和总结相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级和推荐强度划分,最终形成最佳实践信息册或总结。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原始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总结归纳。3.证据传播:基于前期对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两阶段患者需求分析的结果,以及关于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护理循证证据的最佳实践信息册和还纳期护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结果,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通过邀请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开展专家会议法对该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终稿。4.证据应用:通过在吉林省两所三甲医院开展前瞻性同期类实验研究,一所医院采用上述护理方案,另一所采用ERAS理念下常规护理方案,并在患者造口术后1个月、3个月和9个月继续对患者进行持续随访评估以评价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1.患者需求:造口建立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分中位数为68,四分位间距为19.75,且都有着广泛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其中信息需求、支持需求和心理需求得分最高,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是57.95(47.73)、50.00(50.00)和47.50(40.00)。该阶段患者信息需求主要包括造口护理相关信息和癌症治疗相关信息,支持需求主要为获得医疗团队的支持。自卑、无力感、内疚和担忧是该阶段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造口还纳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分中位数为95,四分位间距为35,略好于造口建立期患者。信息需求和支持需求是该阶段患者得分最高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是72.73(36.36)和40.00(45.00)。该阶段患者信息需求主要包括管理症状的方法和疾病的预后相关信息,支持需求包括医疗团队的支持和同伴支持。2.证据综合阶段:通过对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和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指南和系统评价进行文献检索,最终分别纳入指南文献5篇和系统评价7篇,以及指南文献9篇和系统评价3篇。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汇总以及专家小组的论证,最终形成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和造口建立期护理最佳实践信息册。因缺乏造口还纳期护理指南,对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原始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并总结归纳出9个方面的系统评价结果。3.证据传播阶段: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经研究小组反复讨论,构建了《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包括护理原则、造口两阶段护理子方案以及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子方案三个部分。通过专家论证法将该方案进行简化和修订,形成终稿,包括护理原则、造口建立期护理方案和造口还纳期护理方案三个部分,造口建立期护理方案和造口还纳期护理方案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延续性护理三个方面。4.证据应用阶段:除社会家庭状况维度外,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其他维度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除在性需求维度外,干预组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造口还纳时间以及LARS的严重程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1.ERAS理念下造口建立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支持性护理需求程度较高,其中信息需求特别是造口护理和癌症治疗相关信息以及获得医疗团队的支持是该阶段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2.ERAS理念下造口还纳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支持性护理需求程度较高,其中信息需求特别是管理症状的方法和疾病的预后相关信息以及获得医疗团队和同伴的支持是该阶段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3.构建的《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应用于我国结直肠ERAS临床情境中具有一定有效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并为临床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尚丹丹[3](2020)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国内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专科胜任力为理论依据,结合我国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初步探讨社区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以期促进我国社区护理的专科化发展进程,为我国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养提供参考。方法1.文献回顾法:本研究对国内外数据库、护理院校及相关组织机构的网站进行检索,获取并筛选社区高级实践护士岗位胜任力、社区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相关的文献及网站资料,以文献检索结果为基础,初步拟定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相关条目。2.半结构式访谈法:以课题组自行设计的访谈提纲为工具,对研究领域为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社区护理以及全科医学的6名专家进行访谈,以获取与社区高级护理实践需求现状、社区护理服务内容及岗位胜任力情况等主题相关的信息,根据半结构访谈的结果对临床实践模式的指标体系进行补充、完善。3.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根据专家纳入标准,初步选取35名专家参与两轮专家函询。结合指标纳排标准以及专家和课题组的参考意见,最终确定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指标体系。4.统计学方法:应用Excel 2016及SPSS 22.0对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其中,采用均数、标准差及构成比对专家一般资料进行描述;采用问卷有效回收率对专家的积极性进行描述;采用专家权威系数(由专家学术水平、对研究的熟悉程度及判断依据决定)对专家权威性进行描述;采用肯德尔协调系数对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进行描述;采用重要性赋值均数、满分比以及权重值对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重要程度进行描述。本次研究中指标的权重通过比例分配法进行计算。结果1.文献回顾法结果: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及网站信息,最终确定将社区护理高级实践护士的专科胜任力作为本研究中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培养的核心目标,并围绕此目标初步确定了实践模式的基本框架,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考核评价以及培养环节质量控制。2.半结构式访谈法结果: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共确定了3个主题(MNS专科化培养的认可度、社区护理MNS专科化培养的理论要点、社区护理MNS临床培养质量控制)以及6个亚主题(角色定位、实践培养目标、社区专科特色实践安排、考核评价体系、实践基地与带教师资质量、院校与实践基地间的交流)。3.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有27名专家完成两轮函询,两轮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5.71%和90.00%。本研究中的函询专家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山东、重庆等17个省市,其研究方向包括: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社区护理、全科医学。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2±0.05)。第一轮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87(P<0.05),第二轮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95(P<0.05)。4.指标修改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共删除指标13项,增加指标19项,修改指标36项。最终形成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共包括一级指标4项(培养目标、培养内容、考核评价、培养环节质量控制),二级指标21项,三级指标171项。在一级指标中,培养目标所占权重最高。在培养目标中,权重排名为前三位的指标分别为“社区全科护理实践能力”、“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及“教育指导能力”。结论本次函询的专家积极性与权威性较高,地域代表性较好,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体现社区高级护理实践的特点,可以为我国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环节的设置提供思路,对提高社区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及社区护理服务水平,促进社区护理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随着国内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的完善及社区高级护理实践人才角色范畴的改变,该临床实践体系的内容仍需不断调整与更新。

王业青[4](2020)在《在线APP教育对临床护士的痴呆护理胜任感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了解临床护士的痴呆知识水平、对待痴呆患者的态度和痴呆护理胜任感现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护士痴呆护理胜任感的影响因素,为研发在线痴呆护理教育APP、提高临床护士痴呆护理胜任力提供前期依据。2.研发痴呆护理教育APP,探索其对临床护士痴呆知识、态度和痴呆护理胜任感的影响,提高临床护士痴呆护理胜任力,为医院开展临床护士痴呆护理教育和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痴呆知识评估量表第二版、痴呆态度量表、痴呆护理胜任感量表,于2019年5月~8月对山东省济南市某三所公立三级甲等医院的2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96份,有效回收率97.5%。2019年5月~10月研发痴呆护理教育APP,2019年10月~11月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横断面研究的样本中随机抽取55名护士进行在线痴呆护理教育APP干预。干预后采用痴呆知识评估量表第二版、痴呆态度量表、痴呆护理胜任感量表及痴呆照护者学习APP使用效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临床护士痴呆知识评估量表第二版、痴呆态度量表及痴呆护理胜任感量表得分分别为(15.82±3.86、95.26±15.34、45.12±7.47)。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历水平(P=0.005)、职称(P=0.001)、护理工作年限(P=0.000)、痴呆照护经历(P=0.000)、痴呆相关培训经历(P=0.000)、痴呆照护培训意愿(P=0.011)对临床护士的痴呆护理胜任感有影响(P<0.05)。3.临床护士痴呆护理胜任感与痴呆知识水平、照护态度均呈正相关(r=0.621,0.807,P<0.01)。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职称、护理工作年限、痴呆照护经历、痴呆知识、痴呆照护态度对临床护士痴呆护理胜任感产生显着正影响(P<0.01)。5.在线教育APP干预后,临床护士痴呆知识评估量表第二版、痴呆态度量表、痴呆护理胜任感量表得分分别为(16.78±3.82、102.33±16.27、52.78±6.17),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且痴呆态度量表的社会舒适度维度(45.38±11.37)、痴呆知识维度(56.95±9.40)与痴呆护理胜任感量表的建立关系维度(11.05±1.84)、维持人格维度(13.45±2.37)、专业性维度(16.25±2.37)、护理挑战维度(12.20±2.05)得分均高于在线教育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护士对痴呆照护者学习APP使用效果满意度良好。问卷条目中选择“同意”、“完全同意”选项的护士占比为96.7%。【结论】1.临床护士痴呆相关知识呈中等水平,对待痴呆患者态度呈中等偏上水平,痴呆护理胜任感呈中等水平。2.临床护士痴呆护理胜任感与痴呆知识、照护态度均呈显着正相关。3.职称、护理工作年限、痴呆照护经历、痴呆知识和痴呆照护态度均是临床护士痴呆护理胜任感的影响因素。4.在线APP教育能有效提升临床护士痴呆知识水平,改善痴呆照护态度,增强痴呆护理胜任感。学习者对在线痴呆教育APP满意度高,APP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是一种高效便捷的学习方式,可以在临床护士中推广应用。

舒灵芝[5](2020)在《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及其效果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基于柯氏评估模型,构建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效果评价方案,为科学、系统地评价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效果提供参考依据。2运用构建的培训效果评价方案评价社区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对社区护士的培训效果,探讨社区专科护士培训对社区护士核心能力、职业发展及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1以社区护士核心能力为框架,根据课题组前期构建的基于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课程体系,制定并实施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方案。2以柯氏评估模型为指导,通过专家会议法构建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效果评价方案,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专家的权威系数。3采用量性研究法,通过满意度调查、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及社区护士核心能力调查,对参加社区专科护士培训的64名学员进行效果评价,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4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学员及其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者和同事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及提炼。结果:1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规范的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实施方案,方案的内容包括培训目标、师资选拔与培训、培训课程、培训时间及形式。2基于柯氏评估模型,构建了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效果的评价方案,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及结果层四个层级。反应层评价指标包括学员对培训课程、教师、环境、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学习层评价指标包括理论、操作及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行为层评估学员在培训前、培训结束时及培训一年后,其核心能力的动态变化及差异;结果层评价指标包括培训后学员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及开展的新技术等。3培训效果3.1反应层:学员对教学氛围的满意度为(8.50±1.58)分,对培训课程的满意度为(8.51±1.36)分,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为(8.88±1.34)分,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为(8.46±1.53)分;3.2学习层:培训前,64名学员理论考试成绩为(67.19±7.39)分,操作成绩为(84.64±3.55)分;培训结束时,理论成绩为(78.45±6.70)分,操作成绩为(91.64±2.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4名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为(91.50±1.66)分;3.3行为层:参加过社区专科护士培训的64名学员,在培训前、培训结束时及培训1年后3个时间节点,其社区护理实践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法律伦理实践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5个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各时间节点核心能力两两比较,培训结束时及培训1年后的核心能力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结束时与培训1年后核心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结果层:对参加社区专科护士培训的10名学员及其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名管理者及4名社区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共提炼出4个主题:(1)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得到提升;(2)职业认同感增强;(3)渴望进一步学习;(4)培训计划需进一步完善。结论:1本研究以柯氏评估模型为理论依据,构建出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效果评价方案,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及结果层,能科学、全面、系统地评价社区专科护士培训效果。2本研究制定的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培训方案能有效提升社区护士核心能力,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水平,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护理质量和水平提供保障。

李影影[6](2020)在《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健康素养干预方案构建及实践》文中指出目的1.描述社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进一步基于健康信念模式,构建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2.探讨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提升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其形成健康行为,提供新的实践思路。方法本研究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构建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通过回顾往年文献,和分析政策,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安徽省亳州市227名社区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在健康信念模式的指导下,根据调查结果形成干预方案初稿,经专家小组会议和预实验后,形成干预方案实施稿。第二部分:评价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效果采用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共同评价干预效果。①量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亳州市富荣花园和天润花园小区各35名居民,通过抛硬币法,随机将富荣花园小区居民作为对照组,天润花园小区居民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社区常规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院校师生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为居民实施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采用中国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量表和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进行量化评分,比较和分析干预前后两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和健康行为能力的得分情况。②质性研究:干预结束后,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干预组10名居民进行半结构访谈,应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第一部分:居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总分为(21.73±7.25)分。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得分在年龄、学历和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方面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和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影响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得分的因素。院校师生和社区工作者共同为居民开展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居民向师生提供改进意见,社区医务人员和教师针对遇到的问题定期给予护生指导,护生定期写反思汇报,教师与护生相互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各方反馈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干预主题:感知传染病、认识传染病健康素养、传染病总论、提升传染病信息素养、消化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接触传播疾病防治知识、动物疫源性疾病防治知识、血液/体液传染病防治知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指导、睡眠指导、巩固知识、保证依从、巩固练习、回顾总结、健康行为;干预形式:团体干预和个体干预。干预时间为8周,共计13次,每周1~2次,每次35~50分钟。第二部分:1.量性研究(1)两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得分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对干预前基线水平矫正后,干预组居民干预后传染病健康素养总分、传染病预防和传染病的治疗与管理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干预组居民在传染病健康素养总分、传染病治疗与管理、对病原体和传染源的辨认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居民健康行为能力得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干预前两组居民和健康行为能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居民健康行为能力总分和营养维度得分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在干预组中,干预后居民健康行为能力总分、营养和运动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质性研究通过分析居民的访谈资料,提炼出3个主题,即①居民获益良多:增加传染病防治知识、提升传染病防治意识、提高传染病防治技能、提高传染病信息素养;②居民战胜困难:克服自我惰性、控制自我饮食、改变自我作息;③居民共同期待:提高护生沟通能力、丰富干预内容、丰富干预形式。结论(1)居民的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受其自身的学历和每天上网时间影响。(2)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可操作性强,能够提高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其形成健康行为。

金红艳[7](2020)在《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护理学继续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和现况调查,了解“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护理学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和网络学习现况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探索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客观的护理学继续教育考核评价体系,为全方位评价护理学继续教育的效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手段,为制定护理学继续教育学生考核评价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非实验性研究中的描述性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Delphi)等研究方法,探索建立护理学继续教育考核评价体系。问卷调查法主要用于对护理学继续教育学生进行现况调查,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利用百分比、均数、频数等描述学生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以及学生参加集中面授和网络学习的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初步设计考核评价体系和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根据问卷回收率来衡量专家的积极性,根据专家判断系数(Ca)和专家熟悉系数(Cs)确定专家的权威程度,根据变异系数(CV)和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 s W)来确定函询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结果:(1)关于护理学继续教育学生的集中面授参与度,有50.7%的人能够按时参加集中面授,在不能按时参加集中面授的40.3%的学生中有56.5%的人是因为工作原因。关于集中面授时上课、课堂测验、作业等情况,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够进行课前预习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反馈;在集中面授时老师会经常进行课堂测验,并有一半以上学生能够轻松地完成课堂测验;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轻松地完成课后作业。关于集中的期末考试,有24.4%的学生认为期末考试能非常客观地评价学习情况。关于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学习的现况,有40.2%的学生每周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学习2次;49.4%的学生每次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的时长超过1小时:80.2%的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最多的时间是下班以后。有40.7%的学生认为网络学习平台能够很客观地评价测验情况;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网络学习平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提升了自我评价能力。(2)本研究进行了两轮专家函询,两轮专家问卷回收率均为100%,表明专家积极性较高。两轮专家权威程度(Cr)均等于0.835,故本研究所选的专家意见可靠,可信性高。在第一轮肯德尔和谐系数检验中,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肯德尔和谐系数在0.3以上,但在三级指标检验中,P值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19,可认为专家对三级指标的评判和意见没有达到协调一致。第一轮问卷各指标的均数在4.0~4.9167之间,均大于3.5;变异系数在5.62%~19.61%之间,均小于20%。在第二轮肯德尔和谐系数检验中,一、二、三级指标的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肯德尔系数均在0.3以上,可认为专家对各级指标的评判和意见达到了协调一致。第二轮问卷各指标均数在4.0~5.0之间,均大于3.5;变异系数在0~16.98%之间,均小于20%。(3)本研究第一轮函询问卷包括2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通过第一轮专家函询,修正了7个三级指标,并新增了8个三级指标。最终确定了包括2个一级指标(集中面授;网络学习),11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的护理学继续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经过两轮的专家函询,统计分析得出每个指标的均值均大于3.5,变异系数均小于20%,认可率均大于80%,在肯德尔系数的检验中,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说明该评价体系得到了专家们一致的评判意见。结论:(1)通过对护理学继续教育学生网络学习现况进行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存在工学矛盾,所以院校不便于开展集中面授。(2)在护理学继续教育中网络学习平台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也就增加了教育者对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考核评价的难度。(3)采用德尔菲法确立了基于“互联网+”的背景下护理学继续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共含2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专家函询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协调性。

薛超莉[8](2020)在《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的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调查江苏省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干预提供依据。2.基于以色列灾害救援理论,开发临床护士的灾害准备度干预方案;分析该干预方案在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提升护士灾害护理能力、提高护士灾害救援质量提供指导。方法:1.调查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护士灾害准备度量表”,于2018年1月在江苏省5所三甲医院抽取临床护士进行灾害准备度现况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干预研究:基于以色列灾害救援理论,以灾害救护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培训内容,综合理论培训、模拟教学和情境演练等培训方式,在临床护理专家指导下编撰培训提纲、编制培训材料、录制培训视频,开发适用于我国临床护士的灾害准备度干预方案,于2018年2月~4月,采用举办培训班、科室集中学习、模拟现场演练、自学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对5所三甲医院的全部护士实施培训。培训结束后,采用便利抽样法,再次进行“护士灾害准备度量表”调查,将调查结果与干预前进行对比分析,比较护士灾害准备度得分变化情况,分析干预方案对提高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的指导意义。结果:1.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的现况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70份,结果显示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的总分为(185.43±31.42),处于中等水平,护士灾害知识掌握不均衡;护士对于生物类灾害事件掌握水平较低。护士灾害准备度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灾害知识:(4.14±0.44)、灾害技能:(4.13±0.21)、灾害管理:(4.02±0.17)。职称、救灾经历和灾害培训是护士灾害准备度的主要影响因素。2.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的干预研究:共收回有效问卷270份,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基于以色列灾害救援理论开发的灾害准备度干预方案明显提高了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通过培训干预,护士灾害准备度的各个维度的条目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灾害知识[(4.38±0.86)vs.(4.14±0.44)]、灾害技能[(4.39±0.88)vs.(4.13±0.21)]、灾害管理[(4.44±0.90)vs.(4.02±0.17)]。女性、年龄≤25岁以及在26~35岁、不同学历、工作年限≤5年以及在6~10年、护士和护师职称、不同救灾经历、参与过灾害培训、急诊和重症医学科的护士在干预前后灾害准备度总分的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工作年限≤5年的护士的灾害准备度得分(4.57±0.88)高于工作年限在6~10年的护士的得分(4.37±0.83)及工作年限≥11年的护士的得分(4.12±0.67),且年龄≤25岁的护士的灾害准备度得分高于另外两组年龄的护士的得分,说明临床低年资护士更容易通过干预提高灾害准备度。结论:1.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职称、救灾经历和灾害培训是影响护士灾害准备度的主要因素。提示护理管理者可积极开展临床护士灾害护理教育和培训,以提高护士灾害准备度,提高临床护士应对灾害事件能力。2.基于以色列灾害救援理论开发的临床护士的灾害准备度干预方案在本地区内具有适用性,对于提高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具有积极意义;借鉴国际先进救援经验,联系当前临床护士培训实践,综合多媒体教学材料及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开展灾害护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可促进地区护士灾害救援能力的提升。

金美兰[9](2019)在《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知识图谱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明确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我国中医护理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为我国中医护理教育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重庆维普数据库(VIP)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资源,检索相关研究文献。将以Citespace软件为依据计算出的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的相关研究主题词转换成Citespace识别的格式,研究内容选择作者、期刊、关键词等研究点,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同时配合手工检索以保证获得资料的完整性。结果:(1)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发展比较迅速,中医护理教育的期刊刊载以中医药杂志为主,核心期刊较少,高质量的杂志缺乏;基金资助课题以省级课题为主,基金资助大部分来自于南方比较发达的地区,西部基金较少。(2)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科研机构的发文以院校为主,缺乏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作者之间协调合作程度相对适中,没有形成稳定的合作群体;研究热点以中医护理、中医护理教育、中医、护理、课程设置、临床教学、中医护理技术为主要研究点,研究范围较为广泛。(3)培养目标方面:应该设立更为精确的培养目标,加强对中医护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方面:重视本科护理课程设置研究,加大对中医护理基础课程的设置,减少中医选修课程,对于中医护理方向护理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研究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方面:国内教学方法主要应用于本科中医护理教育,研究方法缺乏多样性且灵活性不够;教学评价方面:比较重视形成性评价,但教学评价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师资队伍方面:中医护理师资队伍比例不协调,特别是高层次中医护理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结论:(1)通过本研究得出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的发展,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中医护理教育的高质量研究内容有待提高。中医护理教育的研究者主要是中医护理院校的教师,团队合作研究是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中医护理教育科研基金资助主要是省级资助占主导,较高层次的基金资助较少。(2)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的研究,要以可视化分析结果为依据,加大对中医护理教育横向与纵向的研究。(3)我国中医护理教育人才培养在各层次(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培养中均有涉及,中医专科护理研究主要在社会实践,人才培养方面;中医本科护理教育主要在培养目标以及木科的课程设置方面,同时对于本科实践教学也非常重视,中医护理研究生人才培养较为欠缺,今后的研究应该扩大中医护理研究生的研究范围。

林雅珠[10](2019)在《福建省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成效与人才需求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了解护理硕士研究生就业发展情况。2.了解护理硕士研究生就业所在的用人单位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的评价。3.探讨福建省未来5年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人才需求规模和特征。方法:1.采用描述性研究,对福建医科大学20022017年毕业的108名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职业发展和工作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能力的自我评价和工作满意度。运用SPSS22.0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描述统计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2.采用描述性研究,对福建医科大学20022017年毕业的护理硕士研究生就业所在用人单位的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对福建医科大学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工作满意度情况、职业素养评价、能力评价、其他培养意见和建议。运用SPSS22.0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描述统计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3.采用描述性研究,对福建省三级医院和开设护理专业的本科、高职、中专院校的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现有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情况、未来5年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的需求人数、专业方向需求、能力需求、职业素养需求、课程需求、招聘的侧重因素及其他方面的需求。运用SPSS22.0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描述统计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护理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职业发展和工作满意度: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达到99.07%,97.22%的硕士研究生从事的工作与护理专业相关;接受或正在接受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有25人(占比23.15%);硕士研究生的能力自我评价较好;总体工作满意度平均分为(58.32±0.89)分,分数最高的三项分别是:工作稳定性、同事关系和工作条件,分数最低的三项分别是:工作收入、工作时数和工作提升的机会;此外,从事临床护理的硕士研究生工作满意度高于从事护理教育的硕士研究生工作满意度。2.用人单位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的评价情况:用人单位对护理硕士研究生工作表现的满意度达96.97%,职业素养评价较高,最高的是敬业精神,最低的是心理素质;能力评价较好,分数最高的3项分别是教育教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分数最低的三项分别是科研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其他学校毕业的护理硕士研究生相比,评价最高的3项分别是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能力、临床护理能力;用人单位对护理硕士研究生能力的评价低于护理硕士研究生能力自评;用人单位建议应加强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及创新能力的培养。3.福建省三级医院与护理院校现有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情况:福建省有22家(43.14%)三级医院有护理硕士研究生,13家(86.67%)护理院校有护理硕士研究生。不同单位拥有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数量参差不齐,护理本科院校拥有最多的护理硕士研究生,中位数为12.00(5.50,20.50),省级医院拥有护理硕士研究生数量的中位数是2.00(0.00,6.50),部分医院没有硕士研究生,有的医院拥有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占护理员工的比例范围达2.86%。4.福建省未来5年用人单位对护理硕士研究生需求情况:(1)预计总需求量为514人。其中,三级医院预计需求总数是407人,专业学位255人,学术型152人;护理院校需求总数是97人,专业学位39人,学术型58人;(2)三级医院对护理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需求得分最高的是重症护理,其次是急诊急救护理,此外,依次是老年护理、手术室护理、伤口造口护理;(3)对护理硕士研究生能力需求最高的前5项依次是科研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临床护理能力;(4)对职业品行需求最高的前5项依次是责任意识、敬业精神、慎独精神、工作主动性和合作精神;(5)对培养院校课程设置建设需求前10项依次是:护理科研方法、循证护理、医学统计学、医学文献检索、临床研究设计与论文撰写、科研项目设计与申报、统计软件的应用、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心理护理理论与实践,其中有5门是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课程,7门课程与科研相关;(6)招聘侧重因素主要是学术诚信、面试时的综合表现、第一学历是否为护理、外语水平、毕业论文质量。结论:1.福建医科大学护理硕士研究生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高,专业思想较稳定,就业地区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东部城市,继续深造与就业发展前景较好,工作满意度较高。2.用人单位对福建医科大学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工作满意度较高,但仍需加强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福建省未来5年护理硕士研究生的需求数量高于福建省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培养院校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扩大培养规模,综合用人单位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的需求情况,对培养院校、护理硕士研究生和用人单位分别提出以下建议:(1)护理院校;提高护理硕士研究生导师的数量和质量;加强护理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培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快护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化发展;设置具有护理特色的课程,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2)护理硕士研究生:提升自身综合水平,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3)用人单位:完善绩效薪酬管理制度,增强护理硕士研究生工作积极性;做好护士分层管理,发挥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价值。

二、大专护理教育中的社区护理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专护理教育中的社区护理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本科护生职业发展路径教育方案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方案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内容
    2.5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实证研究
    3.1 本科学生未来从事护理工作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研究
    3.2 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本科护生职业发展路径教育方案改革的专家访谈
    3.3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本科护生职业发展路径教育方案
    3.4 护生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的初步应用研究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创新之处
    4.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本科护生职业发展路径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介

(2)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核心概念界定
        1.2.2 相关理论
        1.2.3 ERAS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
        1.2.4 ERAS在结直肠外科治疗护理中的应用的文献回顾
        1.2.5 癌症患者需求测评工具
        1.2.6 结直肠癌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及其相关因素的文献回顾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患者需求
    2.1 ERAS理念下造口建立期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混合方法研究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方法
        2.1.3 研究结果
    2.2 ERAS理念下造口还纳期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混合方法研究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方法
        2.2.3 研究结果
    2.3 讨论
        2.3.1 造口建立期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2.3.2 造口还纳期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证据综合:系统评价
    3.1 成立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造口护理循证实践小组
    3.2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和评价
        3.2.1 研究目的
        3.2.2 研究方法
        3.2.3 研究结果
    3.3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证据的总结和等级评价
        3.3.1 研究目的
        3.3.2 研究方法
        3.3.3 研究结果
    3.4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和评价
        3.4.1 研究目的
        3.4.2 研究方法
        3.4.3 研究结果
    3.5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证据的总结和等级评价
        3.5.1 研究目的
        3.5.2 研究方法
        3.5.3 研究结果
    3.6 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
        3.6.1 研究目的
        3.6.2 研究方法
        3.6.3 研究结果
    3.7 讨论
        3.7.1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3.7.2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3.7.3 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证据传播: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
    4.1 成立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制定小组
    4.2 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
    4.3 《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的专家论证
        4.3.1 研究目的
        4.3.2 研究方法
        4.3.3 研究结果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证据应用:临床试点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和方法
        5.2.1 研究对象
        5.2.2 研究方法
        5.2.3 评价指标
        5.2.4 资料收集
        5.2.5 质量控制
        5.2.6 伦理许可
        5.2.7 统计分析
    5.3 研究结果
        5.3.1 失访情况
        5.3.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5.3.3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5.3.4 干预方案对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5.3.5 干预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5.3.6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不同时点的造口相关并发症比较
        5.3.7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造口还纳时间比较
        5.3.8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LARS严重程度比较
    5.4 讨论
    5.5 本章小节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造口建立期患者问卷调查表
    附录二 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 造口建立期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表
    附录四 造口建立期患者访谈提纲
    附录五 造口还纳后患者问卷调查表
    附录六 造口还纳期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表
    附录七 造口还纳期患者访谈提纲
    附录八 中文版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
    附录九 AMSTAR评价清单及说明
    附录十 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 版)
    附录十一 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3)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相关概念及研究进展
        3.1 胜任力(Competency)
        3.2 社区护理(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3.3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
        3.4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
        3.5 高级实践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与专科护士(Specialist Nurse,SN)
        3.6 临床实践模式(Clinical practice patterns)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2 文献回顾法
        2.3 半结构式访谈法
        2.4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
    3 统计学方法
        3.1 专家一般资料
        3.2 专家积极性
        3.3 专家权威系数
        3.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离散程度
        3.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3.6 指标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3.7 指标权重
    4 技术路线图
    5 质量控制
        5.1 问卷编制阶段
        5.2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阶段
        5.3 数据统计阶段
结果
    1 文献回顾法结果
    2 半结构式访谈法结果
        2.1 访谈专家基本资料
        2.2 专家访谈结果
    3 预函询结果
        3.1 专家基本资料
        3.2 预函询指标修改情况
    4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结果
        4.1 函询专家基本资料
        4.2 专家积极性
        4.3 函询专家权威程度
        4.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离散程度
        4.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4.6 第一轮指标体系函询结果
        4.7 第二轮指标体系函询结果
讨论
    1 本研究中培养模式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1.1 课题研究小组对MNS教育领域的研究经验丰富
        1.2 实践模式目标明确,内容量化,可操作性强
        1.3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保障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2 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成
        2.1 培养目标明确,指标全面,充分体现社区护理MNS的专业角色特点
        2.2 培养内容详细,要求具体,可操作性强
        2.3 考核体系科学,可动态反馈培养效果
        2.4 严抓培养环节,全面保障培养质量
结论
    1 本研究的创新性
    2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4)在线APP教育对临床护士的痴呆护理胜任感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2.1 了解临床护士痴呆护理胜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
        2.2 探索在线APP教育对临床护士痴呆护理胜任感的影响
    3 研究意义
        3.1 对开展临床护士痴呆护理教育和培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2 对提高临床护士痴呆护理胜任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3 对满足痴呆患者照护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
    1 痴呆护理胜任力内涵
        1.1 痴呆护理胜任力要素构成
        1.2 痴呆护理胜任力框架/理论
    2 痴呆知识、态度、护理胜任力测评方法及工具
        2.1 测评方法
        2.2 测评工具
    3 护士痴呆知识、态度及护理胜任力研究现状
        3.1 护士痴呆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3.2 护士的痴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3.3 护士痴呆护理胜任力研究现状
    4 痴呆教育研究现状
        4.1 护士接受痴呆教育的方式
        4.2 护士痴呆教育的内容
        4.3 护士痴呆教育的效果评价
    5 理论框架
        5.1 社会认知理论
        5.2 知信行模式
    6 问题的提出
临床护士痴呆护理胜任感的横断面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研究方法
        1.4 数据处理
        1.5 质量控制
        1.6 伦理考量
    2 结果
        2.1 临床护士的一般资料
        2.2 临床护士痴呆知识、态度及护理胜任感现状
        2.3 临床护士痴呆护理胜任感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2.4 临床护士痴呆护理胜任感与痴呆知识、照护态度的相关性分析
        2.5 临床护士痴呆护理胜任感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临床护士痴呆知识、态度及护理胜任感现状
        3.2 临床护士痴呆护理胜任感的影响因素
在线APP教育对临床护士的痴呆护理胜任感影响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研究方法
        1.4 数据处理
        1.5 质量控制
        1.6 伦理考量
    2 结果
        2.1 在线APP教育对临床护士痴呆知识、态度及痴呆护理胜任感的影响
        2.2 临床护士对在线APP教育的评价及反馈
    3 讨论
        3.1 在线APP教育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护士的痴呆知识、态度和护理胜任感
        3.2 临床护士对在线APP教育效果的满意度较高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性
    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5)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及其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概念界定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4 研究内容
    5 研究方法
    6 研究假设
    7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方案的实施及效果评价方案的构建研究
    第一节 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方案的实施
        1 培训目的
        2 培训对象
        3 培训方案的实施
    第二节 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效果评价方案的构建
        1 研究目的
        2 理论基础
        3 研究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第二部分 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效果研究
    第一节 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效果的量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效果的质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国内外社区护士培训及效果评价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健康素养干预方案构建及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立题依据
        1.2 相关概念及操作性定义
        1.3 国内外文献回顾
        1.4 小结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理论依据
    4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社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构建研究
    1 社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1.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2 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社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的构建
        2.1 初步建构干预方案
        2.2 修订干预方案
        2.3 形成干预方案实施稿
第二部分 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实践
    1 量性研究
        1.1 研究内容和方法
    2 质性研究
        2.1 研究内容和方法
    3 结果
        3.1 量性研究分析结果
        3.2 质性研究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得以提升
        4.2 居民健康行为能力得以提高
        4.3 护生亟需提升沟通能力
        4.4 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4.5 对进一步开展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活动的思考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我国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现状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7)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护理学继续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文献回顾
    1.6 研究内容
    1.7 理论基础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与方法
    2.4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2.5 资料收集
    2.6 资料分析
    2.7 质量控制
    2.8 伦理原则
    2.9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护理学继续教育学生调查问卷结果
    3.2 考核评价体系专家函询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护理学继续教育学生一般人口学特征
    4.2 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学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4.3 护理学继续教育集中面授情况
    4.4 护理学继续教育院校网络授课情况
    4.5 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及可靠性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点
    5.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研究工具
附录C 综述 “互联网+”背景下的护理学继续教育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8)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的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状
        2.1 国外灾害护理发展现状
        2.2 国内灾害护理发展现状
        2.3 灾害准备度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一部分 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的干预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1 研究结论
        1.1 调查研究
        1.2 干预研究
    2 研究创新性
    3 研究局限性
    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基于Skype的在线教学在灾害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9)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知识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回顾
    1.4 主要概念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与方法
    2.4 资料收集
    2.5 资料分析
    2.6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分析
    3.1 研究文献的分布特征
    3.2 可视化图谱分析
    3.3 我国中医护理教育五个维度研究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文献的特征分析
    4.2 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4.3 中医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
    4.4 中等中医护理教育研究
    4.5 高等中医护理教育研究
    4.6 中医护理教育的发展对策
第五章 结论
    5.1 本研究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B 综述(已发表)
    参考文献

(10)福建省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成效与人才需求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研究背景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研究目的
    4.研究意义
    5.操作性定义
    6.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护理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成效
    (一)护理硕士研究生就业与发展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二)护理硕士研究生所在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评价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福建省护理硕士研究生需求情况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总结
    1.主要研究成果
    2.研究创新点
    3.研究的局限性及后续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大专护理教育中的社区护理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本科护生职业发展路径教育方案的探索与实践研究[D]. 成豆豆.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 胡洁蔓. 吉林大学, 2021(01)
  • [3]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D]. 尚丹丹. 青岛大学, 2020(01)
  • [4]在线APP教育对临床护士的痴呆护理胜任感影响研究[D]. 王业青.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重庆市社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及其效果评价研究[D]. 舒灵芝.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6]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健康素养干预方案构建及实践[D]. 李影影. 郑州大学, 2020(02)
  • [7]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护理学继续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究[D]. 金红艳. 延边大学, 2020(05)
  • [8]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的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D]. 薛超莉. 扬州大学, 2020(04)
  • [9]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知识图谱分析[D]. 金美兰. 延边大学, 2019(01)
  • [10]福建省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成效与人才需求调查研究[D]. 林雅珠.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标签:;  ;  ;  

大学护理教育中的社区护理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