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软件中的VC++和FORTRAN混合语言编程

有限元软件中的VC++和FORTRAN混合语言编程

一、有限元软件中的VC++和FORTRAN混合语言编程(论文文献综述)

陈莉莉[1](2020)在《基于CA法镍基合金TIG焊接接头组织的多尺度模拟》文中研究表明镍基合金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而氩弧焊(TIG)是镍基合金构件的主要连接技术之一。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与其微观组织形貌密切相关,研究焊接接头微观组织的动态演变行为,有助于探究工艺参数与组织形貌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焊接工艺优化,获得性能可靠的接头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以GH3039镍基合金TIG焊接过程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焊接宏观传热模型,采用元胞自动机法研究了不同尺度上的焊接接头微观组织演变,并设计了相应的软件。本文首先针对镍基合金TIG焊接过程,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宏观温度场模型,采用元胞自动机法分别建立了介观尺度热影响区晶粒长大模型和微观尺度熔池凝固枝晶生长模型,并根据不同尺度模型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建立了焊接接头微观组织模拟的多尺度模型。进一步开展了GH3039镍基合金TIG焊接实验,获得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焊接接头熔池形状和微观组织形貌,为后续的数值模拟提供依据和对比数据。根据实验工况,应用宏观有限元模型对不同焊接电流下的GH3039镍基合金TIG焊接过程的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并通过实验结果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校核和验证。应用宏-介观耦合模型模拟了镍基合金TIG焊接热影响区的晶粒生长过程,研究了焊接工艺参数对晶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热作用使母材晶粒严重粗化,热影响区宽度和晶粒度随焊接电流的提高而增大。采用宏-微观耦合模型模拟了镍基合金TIG焊接过程凝固组织的演变,研究了熔池内不同区域的枝晶生长行为。结果表明,焊缝柱状晶形貌取决于联生结晶和枝晶竞争生长。焊缝柱状晶的生长取向继承自熔合线上的母材晶粒,且生长取向与温度梯度最大方向相近的枝晶簇在竞争生长中占据优势,能不断生长,反之则逐渐夭折。利用多尺度模型模拟了完整焊接接头微观组织演变过程,获得了不同焊接电流下的组织形貌,并通过金相和EBSD组织形貌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焊接工艺参数通过影响热影响区的晶粒粗化程度和熔池的凝固条件来改变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形貌,热影响区的晶粒粗化使得焊缝柱状晶尺寸增大。最后,将微观组织计算程序进行了界面化和可视化开发,设计了焊接接头微观组织模拟软件。该软件易于学习和操作,便于用户实现不同尺度上的焊接接头微观组织模拟。本文建立了多尺度模型,对焊接接头各区域的组织形成机制与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相应软件,为今后微观组织预测奠定了基础。

仇舒凡[2](2020)在《面向航空发动机的典型焊接接头温度场模拟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对航空发动机设计与制造要求的提高,高性能材料和焊接结构在减轻发动机质量、保障发动机性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焊接过程的研究中,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可以预测焊接接头的尺寸和残余应力,优化焊接工艺参数,提升焊接接头的可靠性。焊接热过程计算是残余应力计算的基础,国内焊接热过程模拟基于采用国外的商业有限元软件,对使用者要求高,且研究成本越来越高。因此,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限元模拟软件是我国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面向航空发动机的典型接头,开发具有友好人机交互界面的焊接温度场有限元模拟系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首先对温度场有限元模拟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确定了开发平台并研究了系统功能的实现方案。在Visual Studio平台上,基于C++/MFC实现系统的框架搭建。将系统界面划分为三个区域:菜单区、对话区、图形区;将系统功能划分为三个模块:前处理、求解、后处理。然后先对本系统的核心求解器Fortran程序的实现进行了研究。对于描述焊接传热问题的三维瞬态热传导模型的微分方程,采用加列金加权残数法转化为非线性方程组,通过生成模型的单元刚度矩阵以及组装总体刚度矩阵求得方程组包含的矩阵,最后采用直接迭代法实现方程组的求解,得到节点温度。求解程序对于不同接头形式:平板对接和T型接头,实现了几何和网格模型的建立;对于航空发动机中使用最广泛的焊接方法:钨极氩弧焊,建立了双椭球热源模型和高斯面热源模型模拟其热作用。再对本系统的MFC界面的实现进行了研究。采用MFC的树形控件实现了前处理流程的建立,同时对于航空发动机关键材料:钛合金和镍基合金,建立了材料热物理性能参数库;对于航空发动机的钨极氩弧焊,建立了焊接工艺参数库。通过动态链接库DLL实现了C++界面程序和Fortran求解程序的混合编程,实现了一键求解的功能。基于Open GL技术对温度场结果进行了可视化后处理,实现了对三维模型、温度场云图、表面等温线图、熔池截面图、热循环曲线和温度路径曲线的显示,并且为用户提供了对模型进行平移、旋转、缩放的操作功能。最后详述了采用本系统对平板对接接头和T型接头进行有限元分析的过程,并将结果和实验结果,以及采用商业有限元软件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系统的计算能力和后处理显示的可行性。本文设计开发的温度场模拟系统具有友好的操作界面、优秀的计算能力和良好的图形显示功能,在航空发动机典型焊接接头的有限元分析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且为进一步开发相关应力分析系统奠定基础。

温朋哲[3](2018)在《100%低地板钢铝混合铆接车体强度可视化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结合国内外低地板车辆的发展和铁道车辆疲劳强度评估方法的最新进展,针对钢铝混合铆接结构车体铆钉连接的有限元建模方法、基于DVS1608和DVS1612标准评定车体结构疲劳强度的工程方法以及疲劳强度可视化等内容进行研究。近年来,为实现低地板车辆在满足车体结构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轻量化的目标,部分低地板车辆车体结构采用了钢铝混合拉铆钉连接的方式。铆钉连接克服了焊接技术的局限性,但由于建立铆接结构实体有限元模型过程繁琐,分析效率较低,给车辆产品设计阶段的有限元仿真计算带来了困难。为不断缩短车辆产品的设计周期,在满足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提出并验证了采用壳单元离散铆接板,MPC184刚性梁单元模拟铆钉杆,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壳单元、CERIG刚性单元以及MPC接触单元绑定算法模拟铆钉杆与铆接板之间的连接关系,建立铆接结构简化有限元模型的三种方法。提出综合使用简化模型与子模型技术对大型铆接结构进行强度评估的工程方法。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几种评定钢结构和铝合金材料疲劳强度的标准进行对比介绍,重点分析了DVS1608、DVS1612标准的内容及其应用流程。应用FORTRAN语言实现了DVS1608、DVS1612标准名义应力法结构疲劳强度评估的程序化。对ANSYS14.5版本RST文件的数据内容及其储存格式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FORTRAN语言和OpenMP并行编程技术对RST文件进行读写。详细分析了SOLID185、SOLID186、SOLID187和SHELL181单元的节点构成及其单元解的储存形式。在准确读取单元解的基础上,应用应力张量坐标变换公式和均分法求解出笛卡尔坐标系下节点的应力分量解。基于焊缝节点文件,编写FORTRAN子程序,自动识别焊缝方向、焊缝质量等级以及求解与焊缝方向相关的名义正应力和名义剪应力。引入材料利用度的概念,基于第四强度理论评定结构静强度,基于DVS1608和DVS1612标准评定结构疲劳强度。运用VC++与FORTRAN的混合编程技术编制交互友好、运算高效的钢铝混合车体强度计算以及可视化系统,将静强度和疲劳强度材料利用度写入RST文件,利用ANSYS14.5软件的后处理功能实现结构强度的可视化。基于HyperMesh软件平台,建立某100%低地板钢铝混合铆接结构车体整车有限元模型。根据EN 12663-1和VDV 152标准,确定整车模型疲劳强度计算载荷工况和载荷工况值,运用ANSYS14.5软件完成有限元模型载荷工况的计算。以计算得到的RST文件为基础实现车体结构疲劳强度计算结果的可视化。

周孟龙[4](2014)在《动压滑动轴承设计分析及计算软件开发》文中指出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现代机床和机器越来越向着高精密和高速的方向发展。作为支撑旋转轴的最重要部件,滑动轴承具有承载能力强、稳定性好、抗震性强和运行噪声低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近二十年来,动压滑动轴承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涌现了不同结构类型的轴承,有必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和整理,以便于总结不同轴承结构特点,为高速回转主轴的设计和选型提供更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指导。针对不同结构型式的滑动轴承,建立起流体动力润滑理论模型及计算方法。通过与Michael教授的着作中的实际试验值及数值计算结果验证计算程序的精确性。采用与APDL混合编程实现轴承弹性变形与膜厚的耦合计算,从而可以比较精确的求解出轴承的弹性变形。在不同的结构参数及工作参数下,分析不同结构型式轴承的性能,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不同结构型式轴承的适用工况,为轴承的设计选型提供理论依据。开发出多结构型式滑动轴承计算分析软件。基于VC++与Fortran语言的混合编程技术开发出计算软件的计算模块,基于VC++与APDL语言开发出弹性变形轴承计算模块,基于VC++与MATLAB语言的混合编程技术开发出三维图像显示模块。基于ACCESS开发出数据库模块以便于常用材料数据的存储和知识积累。本论文汇总了传统及新型结构型式的轴承计算,并进一步将不同的功能模块相融合,形成了人机交互友好、计算结果直观显示的工程化计算软件,在验证了计算软件的精确性之后,从而可以满足轴承设计的实际需要。

周洲,张立成,周林英,郝茹茹[5](2014)在《基于OpenGL的桥梁3D可视化软件开发》文中研究指明如何给Fortran语言开发的工程计算程序增加可视化功能是一个技术难题。文中以VC++8.0作为开发平台,采用动态链接库、进程通信和共享文件等技术实现界面程序与后台Fortran计算程序之间的信息交互,并运用OpenGL函数库实现桥梁有限元模型的三维显示及工程计算的可视化。以上技术既可发挥Fortran语言在科学计算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工程研究人员多年积累的代码资源,同时又可增强软件在人机对话、交互处理、图形显示等方面的功能。

凌扬超[6](2013)在《基于ANSYS平台转向架焊接结构强度可视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用有限元软件能提供全面的有限元计算结果,通常以二进制文件存储,用户可以使用兼容的有限元后处理器以可读文件形式间接提取有限元结果,但可读文件通常具有特定的文件头,用户进行二次开发编程时需针对不同形式可读文件特殊处理,所以大规模有限元模型后处理通常耗费大量时间。研究有限元软件二进制结果文件直接操作方法可以大幅度缩减后处理时间。焊接结构是机车车辆关键承载部件主要结构形式之一,随着机车车辆向高速重载方向发展,其强度可靠性对机车车辆行车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轻量化焊接构架是转向架的关键承载部件,主要采用箱型薄板焊接结构,研究焊接结构疲劳强度具有较大的工程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基于ANSYS文件操作技术、离散数据处理技术、OpenGL可视化技术、数据库访问技术、混合编程技术、模块化技术,在Visual C++和FORTRAN编程平台开发机车车辆结构强度可视化系统。系统包括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ANSYS文件读取方法,运用FORTRAN程序按照ANSYS结果文件结构形式读取有限元模型信息及结果。运用局部坐标系下单元节点应力计算整体坐标系下单元节点方向应力,根据弹性力学方法计算VonMises应力、主应力及主方向等应力结果;(2)基于混合编程技术,运用Visual C++中MFC类进行系统菜单、对话框及控件设计,建立系统登录、参数输入、路径查找等交互界面;(3)基于数据库技术,运用ADO访问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方式对设计所需要的材料参数、疲劳参数和焊缝参数进行数据管理,便于用户对参数进行实时添加、修改和删除;(4)基于ORE B12/RP17方法将多轴应力转化为单轴应力,计算结构最大应力、最小应力、平均应力和应力幅。根据ANSYS模型信息以及人机交互信息,运用FORTRAN编程实现不同材料、不同单元类型、不同焊缝等级自动分级计算,运用Haigh形式Goodman曲线对结构进行焊缝自动分级疲劳强度评定,计算结构安全系数、材料利用度;(5)运用OpenGL编程技术和有限元模型信息对疲劳结果数据场进行可视化处理,生成结构有限元模型以及疲劳结果彩色云图;(6)基于ANSYS文件写入方法,将疲劳结果按正确形式写入ANSYS结果文件,运用ANSYS后处理器得到疲劳结果彩色云图。本文运用壳单元对转向架构架进行静强度以及焊缝自动分级疲劳强度评定,静强度和疲劳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系统充分利用ANSYS结果文件,通过混合编程实现结构强度计算结果可视化,提高后处理效率,缩短计算周期,具有一定工程实用价值。

王西冲[7](2011)在《大地电磁二维正演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大地电磁测深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勘探地球物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地下水勘探、工程勘探、海洋资源勘探等众多领域。它以天然交变电磁场为场源,通过对地面电磁场的观测,从而获得地下不同深度介质电阻率分布的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大地电磁理论上的突破,大地电磁测深法资料处理与解释方法经历了从“手工量板阶段”到“数字化阶段”,再到“可视化阶段”。正演模型和正演计算是我们认识各种地电条件下大地电磁场响应特征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本文从二维屏幕建模入手,试图建立一套大地电磁二维建模和正演计算的可视化软件系统。通过建立不同的精确地质模型,对不同的地质模型的正演计算结果对比研究,可以总结出不同地质条件下大地电磁场的分布规律,对资料处理、反演与解释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论文主要论述了大地电磁测深二维正演软件系统的系统框架、主要功能、系统实现方法,以及分析了大地电磁二维模型响应特征。MT2D正演软件系统由四个子模块组成:数据管理模块,二维屏幕建模模块,正演模块,成图模块。数据管理模块采用数据库管理技术代替了传统的采用分级目录管理模式,能更方便地管理各模块的数据,并为系统其它几个功能模块提供数据资料服务;传统的地质建模手段已经从图纸过渡到在计算机中采用文本编辑的方式建模,再到人工用键盘、鼠标进行可视化建模。本文实现了人机交互式的二维可视化屏幕建模,该模块采用曲线表示法和多边形区域表示法实现断层、异常体等各种复杂的地质模型,并提供了采用四边形剖分方式模拟地形和加密剖分网格的方式能更好地模拟复杂地质模型,为二维正演计算提供精确正演模型;正演模块实现了有限单元网格内二次插值的MT二维正演模拟算法程序,该算法正演计算速度快、效果好、分辨率高;成图模块主要完成正演计算结果各种图件的绘制。本文采用Visual C++ 6.0做为开发工具,完成了系统界面,二维屏幕建模及成图模块;采用SQLite微型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了数据管理模块;采用了FORTRAN语言实现了有限单元网格内二次插值二维正演模拟算法程序;并采用VC++语言和Fortran语言的混合编程技术实现了二维建模进行正演计算的相关细节问题,增加了系统开发的灵活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本文最终设计并研发出了一套基于Windows系统的可视化MT2D正演软件系统,该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便,通过与前人使用的模型计算结果相比较,印证了系统的正确,软件系统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周小勇[8](2011)在《转子动力学有限元分析与测试系统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旋转机械在电力、能源、交通、国防和现代化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旋转机械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和振动测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开发了RotDyn转子动力学有限元分析测试软件,软件以面向对象技术的设计方法,采用C++和FORTRAN语言混合编程,在VC++6.0的环境中开发而成。软件包括转子动力学有限元计算模块与振动测试分析模块两部分。转子动力学有限元计算模块设计了前处理器、求解器、后处理器三个功能模块,完成了转子有限元模型建立,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和动力响应分析,以及计算结果的可视化。测试分析模块设计了信号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时频域分析三个模块,包括信号示波、轴心轨迹、幅值谱、功率谱、三维谱阵和全息谱等分析功能。本软件为基于模型的转子动力学特性和故障诊断分析提供了一套可靠而有效的分析工具。通过对比其它软件计算的结果,验证了本软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软件采用标准的用户界面,操作简单、方便,功能完整,实用性强。

端木正[9](2010)在《基于气动热化学轴对称烧蚀的仿真》文中研究说明摘要:基于气动热化学理论与计算机语言设计出了轴对称烧蚀计算软件的主程序以及前后处理系统。轴对称烧蚀一般是在高温高压冲刷氧化气流作用下发生的,建立极端环境下轴对称的热化学烧蚀模型,利用FORTRAN编程对管内热流场及烧蚀进行数值计算;基于此,结合MATLAB与VC++自身的特点,采用混合编程技术实现轴对称烧蚀软件的前后处理。本文给出了核心算法的基本理论以及编程的流程;介绍了MATLAB与VC++混合编程的方法以及相应的编程实例,并且阐述了软件在编程过程种所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及编制过程;软件在设计过程中使用了Microsoft基于类的编程方法以及MATLAB中动态链接库的方法,在VC中调用由MATLAB生成的库函数以及脚本文件,通过混合编程得到轴对称烧蚀仿真软件,能够实现极端环境下轴对称烧蚀的仿真。该软件的优点是脱离编译环境,在WINDOWS系统平台上能够直接应用,易于前后处理。

许锦燕[10](2009)在《砌体结构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CAD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砌体结构已经进入加固时代,实现程序化是砌体结构鉴定加固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砌体结构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CAD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系统功能设计和模块设计,在CFG平台上采用Fortran和VC++的混合语言编程,以PKPM系列08版砌体结构设计软件(QITI)为蓝本,成功开发了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CAD系统(JDJG)的砌体部分。本系统含有95鉴定系列、89系列、01系列三套标准鉴定和加固设计计算功能,可以进行多层砌体结构、底框-抗震墙结构的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实现原结构的两级鉴定及抗震验算,以图形和文本的方式显示计算结果和主要的计算参数。(2)实现人机交互输入面层(板墙)信息。设置了面层(板墙)参数默认值,系统自动检查用户修改的参数是否合理,并给予反馈;通过数值、图形两种方式有效引导用户布置面层(板墙),支持层间复制和重新布置功能。(3)实现加固后结构的第二级鉴定及抗震验算。计算了加固措施对墙段、楼层的增强系数,完成加固后结构的第二级鉴定;考虑了加固方案对地震作用、地震作用分配及抗震能力的影响,完成89规范、01规范的抗震验算。并以图形和文本的方式显示计算结果和主要的计算参数。(4)自动生成加固布置施工图及板墙加固节点详图。本文对程序的技术条件及应用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对结构体系与构造措施的要求,01规范严于89规范,抗震规范严于鉴定标准,但抗震验算结果并不严格遵循上述规律。(2)调整板墙加固参数,建议在60~100mm厚范围内,优先调整板墙厚度。(3)对空旷砖砌体、纵墙承重、横墙承重三种典型结构体系的房屋进行鉴定加固设计,建议空旷砖砌体房屋应加固成弱框架体系,砌体结构应保证纵横向均有足够的墙体。(4)肯定了在缺乏JDJG软件的环境下,利用“刚度折算模型”和QITI辅助板墙加固设计的适用性。尽管本系统许多功能甚至计算方法还有待完善和改进,但主体部分已经通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操作性、稳定性、正确性三方面测试,并已作为商业软件进入流通,表明本系统是实用的软件。

二、有限元软件中的VC++和FORTRAN混合语言编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限元软件中的VC++和FORTRAN混合语言编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A法镍基合金TIG焊接接头组织的多尺度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焊接接头组织模拟的研究现状
        1.2.1 介观晶粒组织模拟研究现状
        1.2.2 微观枝晶组织模拟研究现状
        1.2.3 多尺度模拟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镍基合金TIG焊接过程多尺度模型的建立
    2.1 引言
    2.2 焊接过程宏观温度场模型
        2.2.1 有限元方法
        2.2.2 焊接过程宏观传热模型
    2.3 焊接接头组织演变模型
        2.3.1 元胞自动机方法
        2.3.2 介观尺度热影响区晶粒长大模型
        2.3.3 微观尺度熔池枝晶生长模型
    2.4 多尺度耦合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镍基合金TIG焊接工艺实验与宏观温度场模拟
    3.1 引言
    3.2 镍基合金TIG焊接工艺实验
        3.2.1 焊接实验材料
        3.2.2 焊接实验与测试方法
        3.2.3 焊接实验结果与分析
    3.3 镍基合金TIG焊接宏观温度场模拟
        3.3.1 平板对接有限元模型
        3.3.2 TIG焊接温度场结果与分析
        3.3.3 焊接温度场校核与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镍基合金TIG焊接接头微观组织的模拟与分析
    4.1 引言
    4.2 介观尺度热影响区晶粒长大的模拟与分析
        4.2.1 初始条件
        4.2.2 焊接热影响区晶粒长大模拟
        4.2.3 焊接工艺对热影响区晶粒生长的影响
    4.3 微观尺度熔池枝晶生长的模拟与分析
        4.3.1 初始条件
        4.3.2 熔池中心等轴树枝晶的模拟与分析
        4.3.3 熔池边缘柱状树枝晶的模拟与分析
        4.3.4 熔池边缘联生结晶与竞争生长的模拟与分析
        4.3.5 熔池内柱状晶与等轴晶生长的模拟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镍基合金TIG焊接接头组织多尺度模拟及软件设计
    5.1 引言
    5.2 镍基合金TIG焊接接头组织的多尺度模拟
        5.2.1 焊接接头组织的多尺度模拟与分析
        5.2.2 焊接工艺参数对接头组织演化的影响
        5.2.3 焊接接头微观组织模型的验证
    5.3 焊接接头微观组织模拟软件开发
        5.3.1 软件概述
        5.3.2 界面设计
        5.3.3 前处理模块
        5.3.4 计算模块
        5.3.5 后处理模块
        5.3.6 计算案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完成的学术论文

(2)面向航空发动机的典型焊接接头温度场模拟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焊接温度场模拟研究现状
    1.3 航空发动机焊接有限元模拟研究现状
    1.4 焊接模拟计算软件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典型焊接接头温度场模拟系统设计研究
    2.1 引言
    2.2 温度场有限元模拟系统的总体设计
        2.2.1 系统框架设计
        2.2.2 开发平台选择
    2.3 实现系统功能的方案研究
        2.3.1 前处理流程的实现方案研究
        2.3.2 有限元求解的实现方案研究
        2.3.3 可视化后处理的实现方案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焊接温度场计算模型建立和求解的程序实现
    3.1 引言
    3.2 焊接温度场计算的理论基础
    3.3 焊接温度场计算的程序实现
    3.4 几何和网格模型
    3.5 关键材料模型
    3.6 焊接热源模型
    3.7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3.8 单元刚度矩阵
    3.9 结果输出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焊接温度场有限元模拟系统功能的实现
    4.1 引言
    4.2 系统界面设计与实现
    4.3 前处理功能的实现
    4.4 Fortran求解程序的调用
    4.5 可视化后处理的实现
        4.5.1 Open GL框架搭建
        4.5.2 三维模型显示
        4.5.3 温度场云图显示
        4.5.4 表面等温线显示
        4.5.5 熔池截面显示
        4.5.6 热循环曲线和温度路径曲线
        4.5.7 模型变换操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温度场模拟系统计算实例
    5.1 引言
    5.2 本系统温度场计算实例分析
        5.2.1 平板对接分析过程
        5.2.2 T型接头分析过程
    5.3 本系统和商业有限元软件的计算结果对比
        5.3.1 平板接头温度场结果
        5.3.2 T型接头温度场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完成的学术论文

(3)100%低地板钢铝混合铆接车体强度可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金属疲劳研究发展简介
        1.1.2 国内外低地板车辆发展简介
        1.1.3 低地板车辆疲劳强度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铆钉有限元建模方法研究
        1.2.2 铁道车辆承载结构疲劳强度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铆接结构有限元建模方法研究
    2.1 验证模型的建立
        2.1.1 铆结结构介绍
        2.1.2 铆接结构实体有限元模型
    2.2 铆接结构简化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
        2.2.1 铆结结构简化有限元模型
        2.2.2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2.3 子模型技术
    2.4 铆接结构简化有限元模型的工程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疲劳强度评估标准介绍
    3.1 常用钢结构疲劳强度评定标准对比介绍
        3.1.1 ERRI B12/RP17
        3.1.2 IIW规范
        3.1.3 BS7608
        3.1.4 EN1993-1-9(Eurocode3)
        3.1.5 FKM设计规范
        3.1.6 DVS1612标准
    3.2 常用铝合金结构疲劳强度评定标准对比介绍
        3.2.1 美国ASME标准
        3.2.2 DVS1608标准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ANSYS结果文件操作关键技术
    4.1 ANSYS文件概述
        4.1.1 文本文件
        4.1.2 二进制文件
    4.2 RST文件结构
    4.3 RST文件读写关键技术
        4.3.1 FORTRAN文件操作基本理论
        4.3.2 RST文件数据读取方法
        4.3.3 RST文件数据写入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DVS标准应用关键技术
    5.1 焊缝数据提取方法
    5.2 焊缝节点局部坐标系计算方法
        5.2.1 局部坐标系的定义
        5.2.2 焊缝节点排序方法
        5.2.3 空间直线焊缝
        5.2.4 空间曲线焊缝
        5.2.5 车体焊缝特殊处理
    5.3 节点应力分量坐标变换方法
    5.4 焊缝节点疲劳强度评估方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程序系统总体设计
    6.1 程序界面设计
    6.2 车体焊缝信息文件
    6.3 OpenMP并行编程技术应用
    6.4 FORTRAN与VC++.MFC的混合编程
        6.4.1 FORTRAN混合编程概述
        6.4.2 FORTRAN与VC++.MFC混合编程实现方法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钢铝混合铆接车体疲劳强度可视化
    7.1 有限元模型处理
    7.2 车体疲劳强度计算载荷工况
    7.3 疲劳强度计算及其可视化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4)动压滑动轴承设计分析及计算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字母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建立理论模型及验证
    2.1 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假设
    2.2 基本方程
    2.3 边界条件
    2.4 基本方程的数值处理
    2.5 求解流程
    2.6 求解过程中的问题处理
    2.7 计算程序精准度验证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轴承结构设计及计算分析
    3.1 圆柱轴承的设计和计算分析
    3.2 直沟槽轴承的设计分计算分析
    3.3 人字沟槽轴承设计和计算分析
    3.4 螺旋沟槽轴承设计和计算分析
    3.5 不同结构轴承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弹性变形轴承设计及计算
    4.1 弹性变形轴承材料
    4.2 弹性变形轴承计算方法
    4.3 不同结构轴承的弹性变形结果
    4.4 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轴承性能计算软件开发
    5.1 轴承计算分析软件开发接口技术
    5.2 辅助功能开发
    5.3 界面设计及功能介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基于ANSYS平台转向架焊接结构强度可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焊接结构疲劳研究发展现状
        1.2.2 ANSYS二次开发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
        1.2.3 可视化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1.4 小结
第2章 ANSYS文件操作关键技术
    2.1 ANSYS文件系统基础
        2.1.1 ANSYS文件概述
        2.1.2 ANSYS结果文件结构
    2.2 ANSYS文件读取关键技术
        2.2.1 FORTRAN文件读取基本理论
        2.2.2 ANSYS结果文件读取方法
    2.3 ANSYS文件写入关键技术
        2.3.1 结果文件写入技术难点
        2.3.2 ANSYS结果文件写入方法
    2.4 小结
第3章 科学计算可视化关键技术
    3.1 可视化技术平台工具
        3.1.1 FORTRAN数据处理工具
        3.1.2 VC++6.0软件开发工具
        3.1.3 OpenGL图形处理软件
    3.2 ANSYS离散数据处理技术
        3.2.1 ANSYS单元拓补信息
        3.2.2 OpenGL顶点数组
    3.3 OpenGL可视化技术
        3.3.1 OpenGL编程环境设置
        3.3.2 OpenGL可视化处理
    3.4 离散标量数据场可视化
        3.4.1 离散网格模型
        3.4.2 云图可视化方法
    3.5 小结
第4章 机车车辆结构强度可视化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1.1 系统功能模块及结构
        4.1.2 系统运行过程
    4.2 系统总体实现关键技术
        4.2.1 数据库访问技术
        4.2.2 混合编程技术
    4.3 系统界面开发
    4.4 系统交互界面概述
        4.4.1 ANSYS文件读取及材料参数界面设计
        4.4.2 焊缝分级疲劳计算界面设计
        4.4.3 系统消息提示设计
        4.4.4 系统帮助主题设计
    4.5 小结
第5章 基于ANSYS结果文件的结构强度评定方法
    5.1 转向架构架有限元分析
        5.1.1 构架有限元模型处理
        5.1.2 构架静强度有限元分析
    5.2 基于ANSYS结果文件的应力计算
        5.2.1 整体坐标系下的方向应力计算
        5.2.2 主应力及方向计算方法
    5.3 构架焊缝分级疲劳强度评定
        5.3.1 疲劳强度评定方法
        5.3.2 构架结构初步疲劳强度评定
        5.3.3 焊缝自动分级实现方法
        5.3.4 多级焊缝自动分级疲劳强度评定结果
    5.4 基于OpenGL的疲劳强度可视化结果
    5.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大地电磁二维正演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内容
    1.4 论文主要结构
第2章 MT2D 正演软件的系统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系统总体设计
    2.3 系统相关规范
    2.4 系统开发工具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MT2D 正演软件系统数据库设计
    3.1 SQLite 简介
        3.1.1 SQLite 的优点和特性
        3.1.2 SQLite 的缺点和不足
        3.1.3 SQLite 技术对比
    3.2 系统数据库设计
        3.2.1 数据管理设计
        3.2.2 二维屏幕建模设计
    3.3 VC++与SQLite 开发接口
        3.3.1 SQLite 操作步骤
        3.3.2 SQL 语句操作
        3.3.3 VC++与SQLite 开发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二维屏幕建模及MT 二维正演计算
    4.1 二维建模
        4.1.1 曲线表示法
        4.1.2 区域表示方法
        4.1.3 二维模型网格剖分方法
    4.2 二维正演计算
        4.2.1 二维正演基本理论
        4.2.2 二维正演剖分方式
    4.3 VC++与FORTRAN 混合编程
        4.3.1 基于文件操作的混合编程
        4.3.2 FORTRAN 子进程启动方式
        4.3.3 VC++管道技术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实现与应用
    5.1 系统实现
        5.1.1 用户界面
        5.1.2 数据管理
        5.1.3 二维屏幕建模
        5.1.4 正演模块
        5.1.5 成图模块
    5.2 模型试算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8)转子动力学有限元分析与测试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课题研究的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软件项目开发理论
        1.2.1 面向对象方法
        1.2.2 软件项目开发过程
        1.2.3 软件的帮助系统
    1.3 有限元分析与振动测试
        1.3.1 有限单元分析方法
        1.3.2 测试技术的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转子动力学有限元分析与测试系统总体框架
    2.1 系统需求分析
        2.1.1 转子动力学有限元分析
        2.1.2 振动测试信号分析
        2.1.3 帮助文档开发
    2.2 系统总体设计
    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3.1 有限元分析模块设计
        2.3.2 振动测试信号分析模块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转子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程序开发
    3.1 转子动力学有限元基本理论
        3.1.1 转子动力学静力分析
        3.1.2 子空间迭代法
        3.1.3 Newmark方法
    3.2 编程工具和开发环境的选择
        3.2.1 OpenGL图形技术
        3.2.2 C++/FORTRAN混合编程技术
        3.2.3 开发环境的选择
    3.3 有限元分析程序设计
        3.3.1 有限元分析程序主框图
        3.3.2 输入模型数据
        3.3.3 形成总体矩阵和向量
        3.3.4 求解有限元方程组
        3.3.5 输出计算结果
    3.4 有限元分析程序开发
        3.4.1 前处理程序开发
        3.4.2 求解器程序开发
        3.4.3 后处理程序开发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振动测试信号分析程序开发
    4.1 编程工具Measurement Studio
        4.1.1 Measurement Studio介绍
        4.1.2 振动测试分析工作窗口
    4.2 时域分析模块程序设计
        4.2.1 振动信号示波
        4.2.2 轴心轨迹分析
    4.3 频域分析模块程序设计
        4.3.1 信号数字滤波
        4.3.2 幅值谱计算
        4.3.3 功率谱计算
        4.3.4 互功率谱计算
    4.4 时频域分析模块程序设计
        4.4.1 三维谱阵
        4.4.2 二维全息谱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软件帮助系统开发
    5.1 帮助系统开发工具
        5.1.1 网页创建工具
        5.1.2 帮助系统创建工具
    5.2 帮助系统的内容
    5.3 帮助系统的功能
        5.3.1 查找主题
        5.3.2 打印帮助
        5.3.3 自定义帮助
        5.3.4 帮助系统联机显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基于气动热化学轴对称烧蚀的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气动热化学轴对称烧蚀计算
    2.1 烧蚀计算理论基础
        2.1.1 引言
        2.1.2 热化学烧蚀
        2.1.3 扩散控制机制下质量烧蚀速率
        2.1.4 化学动力学控制机制下质量烧蚀速率
    2.2 编程设计流程及思想
    2.3 程序拓展方向
    2.4 小结
第三章 VC与MATLAB混合编程
    3.1 MATLAB、VC与FORTRAN的简单介绍
        3.1.1 MATLAB与其混合编程功能
        3.1.2 VC++及其调用动态链接库功能
        3.1.3 FORTRAN算法编辑功能
    3.2 MATLAB与VC混合编程功能及方法
        3.2.1 通过第三方软件Matcom/Mideva
        3.2.2 VC++调用MCC编译生成的代码
        3.2.3 VC++直接调用MATLAB的C/C++数学函数库
        3.2.4 VC++调用MATLAB生成的COM组件
        3.2.5 通过MATLAB Engine方式
        3.2.6 MATLAB Visual Studio动态链接库的应用
    3.3 MATLAB与VC混合编程实例
        3.3.1 Matcom与VC++混合编程
        3.3.2 COM组件进行混合编程实例解析
        3.3.3 VC调用MATLAB编译的C++
    3.4 MATLAB与VC混合编程动态链接库实现
    3.5 小结
第四章 软件设计与仿真
    4.1 软件整体结构设计
    4.2 软件编制与仿真
    4.3 程序的发布与打包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砌体结构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CAD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砖砌体结构鉴定加固的发展与应用
        1.1.1 砖砌体结构的发展简史
        1.1.2 砖砌体结构的特点与震害特征
        1.1.3 砖砌体结构鉴定的发展与应用
    1.2 砌体结构鉴定和加固设计CAD 系统的开发现状与意义
        1.2.1 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CAD 系统的开发现状
        1.2.2 砌体结构鉴定和加固设计CAD 系统的开发意义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计算原理简介
    2.1 既有砌体结构的两级鉴定
        2.1.1 第一级鉴定与第二级鉴定的关系
        2.1.2 多层砌体的第二级鉴定计算
        2.1.3 底框结构底部框架的第二级鉴定计算
    2.2 加固设计的第二级鉴定计算
        2.2.1 加固后墙段和楼层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2.2.2 加固后墙段和楼层的增强系数
    2.3 加固后结构的抗震计算
        2.3.1 加固后刚度计算
        2.3.2 加固后地震作用分配
        2.3.3 加固后承载力计算
第3章 JDJG CAD 系统的研究开发
    3.1 系统的开发环境与编程技术
        3.1.1 CFG 平台的特点
        3.1.2 Microsoft Visual C++ 6.0 的特点
        3.1.3 Fortran 95 和Visual Fortran 6.5 的特点
        3.1.4 VC++和Fortran 的混合语言编程
    3.2 JDJG CAD 系统的特点
        3.2.1 砌体结构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的特点
        3.2.2 JDJG CAD 系统的需求分析
        3.2.3 JDJG CAD 系统的特点
    3.3 JDJG CAD 系统功能设计
    3.4 系统的模块设计
        3.4.1 模块2(原结构抗震鉴定)模块设计
        3.4.2 模块3(加固布置)模块设计
        3.4.3 模块4(抗震加固鉴定)模块设计
        3.4.4 模块5(施工图绘制)模块设计
        3.4.5 各模块的优化设计
    3.5 小结
第4章 JDJG CAD 系统的技术实现
    4.1 用户界面设计
    4.2 原结构抗震鉴定及承载力验算的实现
        4.2.1 第一级鉴定的实现
        4.2.2 墙肢记录的整合
        4.2.3 第二级鉴定验算
        4.2.4 第二级鉴定验算结果文件的读写
    4.3 面层、板墙加固布置及修改的实现
        4.3.1 确定面层、板墙参数
        4.3.2 人工干预布置面层、板墙的实现
        4.3.3 面层、板墙信息正确对位的实现
    4.4 加固结构鉴定及承载力验算的实现
        4.4.1 加固后结构第二级鉴定的实现
        4.4.2 加固后结构抗震承载力计算的实现
    4.5 施工图绘制技术的实现
        4.5.1 数据整理
        4.5.2 详图绘制技术
    4.6 小结
第5章 三套标准的比较
    5.1 《95 鉴定》与《89 规范》的比较
        5.1.1 结构体系、构造措施的比较
        5.1.2 抗震能力计算的比较
        5.1.3 算例分析
    5.2 《89 规范》与《01 规范》的比较
        5.2.1 结构体系、构造措施的比较
        5.2.2 抗震能力计算的比较
        5.2.3 算例分析
    5.3 小结
第6章 板墙加固相关文献公式的正交分析
    6.1 正交分析方法简介
    6.2 正交分析表格设计
    6.3 极差分析
第7章 JDJG CAD 系统的应用
    7.1 采用JDJG 对某空旷砖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
        7.1.1 第一级鉴定
        7.1.2 鉴定验算
        7.1.3 加固布置
        7.1.4 加固计算
        7.1.5 施工图绘制
    7.2 采用JDJG 对纵墙承重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
        7.2.1 鉴定验算
        7.2.2 加固设计
    7.3 采用JDJG 对横墙承重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
    7.4 与“刚度折算模型”的比较
        7.4.1 “刚度折算模型”简介
        7.4.2 “刚度折算模型”应用
        7.4.3 “刚度折算模型”与JDJG 系统计算结果的比较
    7.5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8.1 本文的研究成果及结论
    8.2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有限元软件中的VC++和FORTRAN混合语言编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A法镍基合金TIG焊接接头组织的多尺度模拟[D]. 陈莉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2]面向航空发动机的典型焊接接头温度场模拟系统研究[D]. 仇舒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3]100%低地板钢铝混合铆接车体强度可视化研究[D]. 温朋哲.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
  • [4]动压滑动轴承设计分析及计算软件开发[D]. 周孟龙. 天津大学, 2014(03)
  • [5]基于OpenGL的桥梁3D可视化软件开发[J]. 周洲,张立成,周林英,郝茹茹. 电子科技, 2014(08)
  • [6]基于ANSYS平台转向架焊接结构强度可视化研究[D]. 凌扬超.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1)
  • [7]大地电磁二维正演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西冲. 成都理工大学, 2011(04)
  • [8]转子动力学有限元分析与测试系统开发[D]. 周小勇. 华东理工大学, 2011(07)
  • [9]基于气动热化学轴对称烧蚀的仿真[D]. 端木正. 北京交通大学, 2010(10)
  • [10]砌体结构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CAD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 许锦燕. 清华大学, 2009(03)

标签:;  ;  ;  ;  ;  

有限元软件中的VC++和FORTRAN混合语言编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