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草对北方炭疽病的抗性

三叶草对北方炭疽病的抗性

一、地三叶对北方炭疽病的抗病性(论文文献综述)

薛春生,孙佳莹,陈楠,许瑞迪,肖淑芹,陈捷[1](2020)在《玉米北方炭疽病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玉米北方炭疽病是一种世界性玉米病害,也是中国北方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主要就该病害名称由来、田间症状特征与鉴定、致病菌生物学特性、致病力分化、遗传转化与靶基因敲除方法、影响发病条件、品种抗病性鉴定与抗病性遗传和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玉米北方炭疽病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宋彦宏[2](2018)在《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YTB1407在马铃薯上的定殖和增强晚疫病致病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马铃薯晚疫病是重要的作物病害,生产上每年用于防治该病所需的施用农药次数多,量大。生物防治有望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和次数,从而节省相关生产成本和降低相关的农业污染,使之在未来发展中一度成为产业需求。本研究以烟台农科院从西洋参中分离的内生芽孢杆菌菌株YTB1407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马铃薯上应用潜力。本研究通过叶面喷施法,调查了菌株YTB1407在马铃薯(荷兰15)上的定殖、促生以及对晚疫病菌的抗性。通过喷施法将解淀粉芽孢杆菌YTB1407菌株喷施于马铃薯(荷兰15)植株上,采用平板稀释法检测喷施叶片中细菌的数量,从而确定最佳喷施浓度为OD600=0.01。在最佳喷施浓度下检测新出叶,茎,和根中的菌含量,明确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YTB1407在马铃薯上的定殖情况。幼嫩马铃薯叶面喷施YTB1407可以改良叶片数、叶面积、叶层结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等光合相关特性从而促进马铃薯生长,但在温室幼苗灌根实验以及大田结薯期没有明显促生效果,我们认为YTB1407对马铃薯促生效果的实现需要叶面喷施幼嫩叶片的作用环境。利用平板对峙实验法检测了YTB1407对晚疫病菌株HLJ1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进而开展了对体外喷施抗性检测,意外发现提前喷施YTB1407菌株不仅不能提高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性,反而使病情指数增大。为解释相关现象,对喷施YTB1407及接种晚疫病菌株HLJ1前后的马铃薯叶片进行氮蓝四唑(NBT)染色和病程相关基因(PR)的定量表达分析。发现相比较喷施水做对照,预喷施YTB1407后接种HLJ1菌株1天的马铃薯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着降低,多个PR基因的表达量显着降低,说明预喷施YTB1407可以帮助晚疫病菌更好的抑制马铃薯基础免疫抗性反应。综上所述,虽然内生芽孢杆菌菌株YTB1407此前在果树、蔬菜上具有良好的促生和生防作用,但针对马铃薯和晚疫病菌互作系统而言,该菌株具有一定的促生效果,但不具有生防效果。也暗示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在跨物种应用中具有一定的风险,需要提前进行个例分析,谨慎使用。

孙佳莹[3](2017)在《玉米北方炭疽病菌(Aureobasidium zeae)生物学特性及ATMT遗传转化体系建立》文中认为玉米北方炭疽病又称玉米眼斑病,是世界玉米产区的重要叶部病害,是由玉蜀黍出芽短梗霉(Aureobsidium zeae)侵染玉米叶片引起的。目前关于玉米北方炭疽病的报道多集中于病害发生危害、典型症状特征描述等方面,对于其病原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致病菌,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筛选出6种自交系用于病原菌致病力分化鉴定,明确了该病害分级标准;建立了玉米北方炭疽病菌ATMT遗传转化体系,对遗传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转化子形态特征和致病力进行检测,为从分子层面揭示玉米北方炭疽病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分离并鉴定了玉米北方炭疽病菌根据病原形态特征、ITS序列信息和回接试验鉴定玉米北方炭疽病的致病菌为玉蜀黍出芽短梗霉(Aureobbasidium zeae(Narita&Hiratsuka)Dingley)。2.确定了玉米北方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该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7,光照条件为全黑暗,适宜的碳、氮源和培养基分别为蔗糖、硝酸钾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其分生孢子产生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其它最适宜生长条件与菌丝相同,该病菌在添加不同氮源的水琼脂培养基中均不产生分生孢子;其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条件为28℃、pH 8、光暗交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牛肉膏,单一氮源条件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3.玉米北方炭疽病菌致病力分化鉴定对来自于6个省份的106份玉米北方炭疽病标样进行了分离,获得菌株78株。根据病原菌接种56种自交系后的苗期发病情况,筛选出6种自交系研究了该病菌致病力分化。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和致病力,筛选出强致病力菌株A.z-01。4.玉米北方炭疽病菌ATMT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及条件优化农杆菌遗传转化玉米北方炭疽病菌的最佳体系为:浓度为106个·mL-1玉米北方炭疽病菌分生孢子,25℃黑暗下萌发4d后与浓度为OD600= 0.6的含有潮霉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双元载体的农杆菌AGL-1,按3:1的比例混合,诱导1h后,共培养48h.利用该体系获得了 350个转化子。5.转化子菌落形态及致病力分析根据转化子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转化子主要分为5种类型,并对转化子的致病力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转化子可侵染玉米植株发病,接种后病斑主要分为5种类型,再分离后进行荧光检测发现,获得的菌株均带有绿色荧光。

刘勇[4](2016)在《放牧对陇东与甘南草原植物病害的影响》文中指出放牧是天然草原利用的最主要方式,草畜互作不仅影响植被及土壤,也影响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本研究在甘肃省环县甜水堡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放牧试验点和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孜畜牧示范园区进行,2013-2015年连续三年调查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条件下草地植物病害的发生规律,分析了其与放牧的关系,所获主要结果如下:1、在环县和玛曲两地共发现20属25种植物病原真菌引致11科18属27种植物的35种病害。其中,在环县共发现8属10种病原真菌引致15种植物的17种病害,按各科植物发病种数由高到低的顺序,发病植物分别为豆科、旋花科、禾本科、菊科、蔷薇科、大戟科、唇形科和十字花科。常见牧草病害为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锈病(Uromyces lespedezae-procumbentis)和长芒草(Stipa bungeana)平脐蠕孢叶斑病(Bipolaris stipicola)。在玛曲共发现8科12属12种植物的18种病害,其中最常见的病害是锈病、叶斑病,分别有9和4种植物发生。按各科植物发病种数由高到低的顺序,发病植物分别为菊科、唇形科、毛茛科、禾本科、蓼科、豆科、大戟科和龙胆科。常见牧草病害为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锈病(Puccinia recondita)和垂穗披碱草离蠕孢叶斑病(Bipolaris sorokiniana)。2、发现甘肃省草类植物病害新记录10种。分别是白苞筋骨草(Ajuga lupulina)白锈病(Albugo macrospora)、垂穗披碱草锈病、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锈病(P.ustalis)、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 alpinum)锈病(P.rubigo-vera)、白花枝子花(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白粉病(Erysiphe pisi)、蚓果芥(Neotorularia humilis)白粉病(E.cruciferarum)、垂穗披碱草离蠕孢叶斑病、长毛风毛菊(Saussurea hieracioides)尾孢叶斑病(Cercospora chrysanthemi)、长芒草叶斑病、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尾孢褐斑病(Cercospora sp.)。3、放牧强度对植物病害的影响因植物和病害的种类而异,环县的放牧处理为0、2.7、5.3和8.7只羊单位/hm2,玛曲的放牧处理为0、2.7和5.3只羊单位/hm2,综合两地的研究结果,胡枝子锈病、垂穗披碱草锈病、垂穗披碱草离蠕孢叶斑病等3种病害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皆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即在0只羊单位/hm2下最高,在8.7只羊单位/hm2下最低,且在8.7只羊单位/hm2和5.3只羊单位/hm2下显着低于0只羊单位/hm2(P<0.05)。长芒草平脐蠕孢叶斑病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则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在0只羊单位/hm2下最低,在8.7只羊单位/hm2下最高,且在0只羊单位/hm2和2.7只羊单位/hm2下显着低于5.3只羊单位/hm2和8.7只羊单位/hm2(P<0.05)。而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白粉病(Erysiphe convolvuli)和蚓果芥白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放牧强度无明显相关性。4、主要病害的发生与寄主植物的盖度、密度等显着相关。长芒草叶斑病、胡枝子锈病和垂穗披碱草离蠕孢叶斑病等3种病害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均与寄主植物的盖度、密度呈显着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23、0.802和0.765,分别可用y=0.884x+23.40,y=2.465x-4.506和y=1.625x+11.21方程式表示,其中y表示病害发病率,x表示植株密度。综上所述,从草地植物病害管理的角度,似可认为环县草原以5.3只羊/hm2、玛曲草原以2.7只羊/hm2放牧强度为宜,在此条件下,病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低于其他放牧处理。

孙佳莹,肖淑芹,路媛媛,涂广平,薛春生,陈捷[5](2015)在《辽宁省玉米北方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文中研究指明为明确辽宁省疽病的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致病菌,并利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计数法研究了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系统发育树显示,分离菌株SYND-12与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亲缘关系最近,位于同一分支,并与玉蜀黍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zeae聚为一类,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表明引起辽宁省玉米北方炭疽病的致病菌为玉蜀黍出芽短梗霉A.zeae(Narita et Hiratsuka)Dingley。该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为25℃,最适p H为7,光照条件为全黑暗,适宜的碳、氮源和培养基分别为蔗糖、硝酸钾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其分生孢子产生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其它最适宜生长条件与菌丝相同,该病菌在添加不同氮源的水琼脂培养基中均不产生分生孢子;其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条件为28℃、p H 8、光暗交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牛肉膏,单一氮源条件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李兴龙,李彦忠[6](2015)在《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土传病害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人们对于食物安全的重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防治因其低成本、高效率、环境友好和无药物残留等特点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植物病害防治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农艺措施改良和优化,利用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生防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诱导寄主产生系统抗病性和其他生物防治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植物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生物防治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生物防治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寇江涛[7](2012)在《紫花苜蓿对牛角花齿蓟马为害的生理生化响应研究》文中认为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是我国北方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产中的优势种害虫,其为害可造成紫花苜蓿生长受阻、产量及品质下降。选育抗蓟马苜蓿品种是从根本上解决蓟马为害的有效而经济的途径,而明确苜蓿的抗蓟马机理是其必要前提。本文旨在研究不同虫口密度牛角花齿蓟马为害后抗蓟马苜蓿无性系R-1、感蓟马苜蓿无性系I-1生长指标、光合生理指标及抗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揭示紫花苜蓿对牛角花齿蓟马为害的抗性生理生化机理,结果如下:(1)随着牛角花齿蓟马为害压力的增加, R-1无性系、I-1无性系各接虫处理的受害指数均升高;R-1无性系、I-1无性系的植株的节间数均增加,而高度、节间长、茎粗、叶面积、茎叶比以及单株生物量下降均下降;在相同牛角花齿蓟马压力下,I-1无性系的受害指数及干重损失率均高于R-1无性系。由此可见,R-1无性系对牛角花齿蓟马为害的抗性和补偿生长能力高于I-1无性系。(2)随着蓟马为害时间的增加,R-1无性系在低虫量压力下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持续升高趋势,5、7头/枝条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在初为害时显着升高,而后开始降低; I-1无性系接1头/枝条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变化不明显,随着虫量增大,其叶绿素含量持续降低。在蓟马为害的过程中,R-1无性系各接虫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I-1无性系。同时,与叶绿素相应的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和蒸腾速率(Tr)在抗感无性系间也呈现相同趋势。说明R-1无性系受牛角花齿蓟马为害后能够通过提高自身的光合同化能力和水分利用能力来补偿产量的损失。(3)R-1无性系各接虫处理的F0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Fv/F0、Fv/Fm、NPQ、qP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I-1无性系各接虫处理的F0呈升高的趋势,Fv/F0、Fv/Fm和qP呈下降的趋势,NPQ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为害5d时,R-1无性系各接虫处理F0的增幅及Fv/F0、Fv/Fm、NPQ、qP的降幅小于I-1无性系。表明I-1无性系叶片PSII反应中心受到的破坏程度较R-1无性系严重,而且R-1无性系能够通过机体的内部调节产生对牛角花齿蓟马为害的适应性,进而保护PSII活性中心免受伤害。(4)在蓟马为害过程中, R-1、I-1无性系各接虫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R-1无性系各接虫处理可溶性蛋白的下降速率、游离脯氨酸的增加速率均小于I-1无性系;为害5d时,R-1无性系各接虫处理可溶性蛋白的减少量及游离脯氨酸的增加量显着低于I-1无性系。R-1无性系各接虫处理的NR活性上升后趋于稳定,硝态氮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持续上升的趋势,I-1无性系各接虫处理的NR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硝态氮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NR活性的变化趋势相反,游离氨基酸含量呈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说明R-1无性系的适应能力强,受害较轻,而I-1无性系受害后氮代谢失调。(5)R-1无性系各接虫处理的H2O2含量无明显变化或升高,OH·浓度、超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呈迅速上升后下降或迅速上升—下降—迅速上升的趋势;I-1无性系各接虫处理的H2O2含量、超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呈上升的趋势,OH·浓度呈迅速上升—下降—迅速上升的趋势;R-1、I-1无性系各接虫处理的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在为害过程中,R-1无性系各接虫处理MDA的增加速率小于I-1无性系,为害5d时,R-1无性系各接虫处理MDA含量的增加量明显低于I-1无性系。说明R-1无性系体内的活性氧清除能力强于I-1无性系,并且蓟马的为害造成了I-1无性系活性氧代谢的失调,使I-1无性系细胞膜系统受到的破坏程度明显大于R-1无性系。(6)随着蓟马为害时间的增加,R-1无性系各接虫处理的SOD、APX、GPX、GR活性均持续上升后不再上升或缓慢下降,CAT活性呈下降的趋势,PPO活性缓慢上升或迅速上升后缓慢下降,PAL活性缓慢上升或缓慢上升后迅速下降,I-1无性系各接虫处理的SOD、APX、GPX活性均呈上升后迅速下降的趋势,CAT活性均下降的趋势,GR活性无明显变化—缓慢上升,PPO活性缓慢上升后缓慢下降或迅速上升后迅速下降,PAL活性无明显变化—缓慢上升后保持稳定或迅速上升后迅速下降。表明R-1无性系在蓟马为害后其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及防御酶系统均能够迅速启动,并且维持在较高的活性水平,以抵抗蓟马的为害,而I-1无性系的抗氧化酶系统及防御酶系统受到破坏,活性水平低于R-1无性系。同时,随着为害时间的增加,R-1无性系各接虫处理的GSH、AsA含量持续上升后保持稳定或缓慢下降;I-1无性系各接虫处理的GSH含量无明显变化—迅速上升或迅速上升缓慢下降,AsA含量迅速上升后迅速下降。进一步说明了R-1无性系的抗氧化胁迫能力强于I-1无性系,对蓟马为害的抵抗能力也高于I-1无性系。

贾双双[8](2012)在《番茄砧木对南方根结线虫抗性鉴定及抗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是我国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之一,因其复种指数高、连作重茬栽培较为普遍,致使番茄根结线虫病高发,生产实践中,采用抗性品种和利用抗性砧木嫁接栽培已成为防控根结线虫病的有效方法。因此,鉴定筛选高抗番茄根结线虫病的砧木品种,并确定其抗性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为此,本研究在鉴定评价番茄砧木对南方根结线虫抗性水平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相关生理代谢及特异蛋白表达差异,以期揭示番茄砧木抗南方根结线虫的生理机制,为选育高抗根结线虫番茄砧木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测定16个供试番茄砧木幼苗接种南方根结线虫50d时的相对生长量及相关病理指标,结果表明,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不同番茄砧木幼苗各器官相对生长量、相关病理指标及其变异系数的影响显着不同,其中生长量的变异系数以相对根鲜质量较大,为20.20%,相对茎粗较小,仅6.22%。不同番茄砧木幼苗的根结指数(GI)、卵粒指数(EI)、繁殖系数(RF)和病情指数(DI)也存在显着差异,且其变化也不一致,表明根据单一指标对幼苗抗病性进行分类的结果会存在一定差异。2.研究表明,采用多指标综合聚类分析较单一指标聚类分析更能准确划分番茄砧木抗南方根结线虫的类群,而根据综合指标进行隶属函数运算,则可确定供试番茄砧木对南方根结线虫抗性的顺序,由此建立了以系统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运算相结合的番茄砧木对南方根结线虫抗性综合鉴定评价方法。通过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确定Baliya为免疫材料,BESUPA、坂砧2号、砧木606、砧木002、砧木001、TMS-150、Support、MIKADO、砧木401为抗病材料,Anka-T为耐病材料,坂砧1号、北京1号为感病材料,128、BF兴津101、Ls-89为高感材料。3.研究了高感品种Ls-89与高抗品种坂砧2号幼苗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前后活性氧代谢的差异。结果表明,未接种南方根结线虫的番茄砧木幼苗,其根系与叶片活性氧水平及SOD、POD、CAT等相关酶活性未因品种抗性不同而表现出显着差异。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两品种幼苗根系与叶片O2·-生成速率和H2O2含量均表现出周期性升高,且坂砧2号显着高于Ls-89,但MDA含量则以Ls-89显着高于坂砧2号,表明高抗品种番茄砧木幼苗膜脂抗氧化能力较强;两品种幼苗根系与叶片SOD活性均在侵染早期降低,且以坂砧2号降幅较大;但POD、CAT活性在侵染早期变化不大,至侵染中后期则显着升高,表明番茄砧木幼苗SOD活性对南方根结线虫侵染较为敏感。4.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苯丙烷类代谢活性显着不同,即使未接种南方根结线虫,高抗品种坂砧2号幼苗根系与叶片苯丙烷类代谢相关酶活性及酚类物质含量显着高于高感品种Ls-89;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两品种根系与叶片PAL、TAL、PPO等3种酶活性与总酚、类黄酮等物质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周期性升高,但坂砧2号升幅显着高于Ls-89;而根系与叶片木质素含量逐渐升高,并且坂砧2号较Ls-89积累速率快且升幅大。5.南方根结线虫侵染显着影响高感砧木Ls-89根系活力及叶片色素含量,而对高抗砧木坂砧2号影响不大。未接种南方根结线虫的番茄砧木幼苗,其根系与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细胞壁羟脯氨酸含量及几丁质酶与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并未因品种抗性不同而有显着差异;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相关物质含量及酶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现周期性升高,且坂砧2号升幅显着高于Ls-89。6.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根系分泌物对卵孵化的影响不同,同一品种不同时期的根系分泌物对卵孵化的影响也不同。未接种南方根结线虫的Ls-89根系分泌物刺激卵孵化,而坂砧2号与Baliya的根系分泌物则显着抑制卵孵化。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Ls-89幼苗根系分泌物刺激卵孵化的效果显着高于其未接种幼苗;而坂砧2号在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7d、14d与35d的根系分泌物对卵孵化具有显着的抑制效果,而接种后第21d与28d抑制效果不显着,且与其未接种对照差异不显着;Baliya根系分泌物均显着抑制线虫卵的孵化,且与其未接种对照差异也不显着。7.通过对高感砧木Ls-89、高抗砧木坂砧2号及免疫砧木Baliya幼苗接种南方根结线虫21d前后根系分泌物的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抗性品种根系分泌物成分有所不同,同一品种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前后根系分泌物成分也有所不同。通过对比分析初步确定,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接种线虫21d根系分泌物中对根结线虫侵染可能起作用的物质为: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L-抗坏血酸-2,6-二棕榈酸酯、2-苯并噻唑酮、环莠隆、邻苯二甲酸,6-乙基-3-辛基-2-乙基己酯、异硫氰酸环己酯、8-硬脂酸甲酯、顺-9-十八碳烯醛、顺-9,10-环氧硬脂酸、9,10-二羟基硬脂酸、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黄葵内酯、硬脂酸,2-(2-羟基乙氧基)乙酯、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8.通过对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根内南方根结线虫发育进程及根际基质卵及二龄幼虫数量的研究发现,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导致Ls-89与坂砧2号幼苗根内线虫数量增加,但Ls-89根内线虫数量显着高于坂砧2号,而免疫砧木Baliya根内未发现二龄幼虫。二龄幼虫侵入坂砧2号根系的时间不仅迟于Ls-89,数量也显着低于Ls-89,且侵入根系的二龄幼虫发育为三龄及四龄幼虫数量也显着低于Ls-89。Ls-89与坂砧2号幼苗根际基质内二龄幼虫数量因二次侵染均增加,但以Ls-89显着高于坂砧2号,而Baliya根际二龄幼虫数量持续下降;根际卵数量变化较大,侵染后期Ls-89显着高于坂砧2号,而Baliya幼苗根际未发现线虫的卵。9.通过对接种南方根结线虫的高感砧木Ls-89、高抗砧木坂砧2号与免疫砧木Baliya幼苗叶片全蛋白鉴定分析,共检测到682个蛋白,其中32个蛋白点差异表达显着,经质谱分析和NCBI数据库搜索比对后,共鉴定了17个蛋白,分别是:peroxidase precursor(过氧化物酶前体),glutathione S1-transferase, class-phi(谷胱甘肽S1-转移酶),ATPsynthase CF1alpha subunit(叶绿体ATP合酶α亚基),vacuolar H+-ATPase A1subunitisoform(液泡H+-ATP酶A1亚基异构体),ATP synthase beta chain(ATP合酶β亚基),chlorophyll a/b binding protein(叶绿素a/b结合蛋白),photosystem I light-harvestingchlorophyll a/b-binding protein (光系统Ⅰ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large subunit(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大亚基),50S ribosomal protein L12, chloroplastic(叶绿体核糖体蛋白),heat shock70protein(热激蛋白),HSP68=68kda heat-stress DnaK homolog(热胁迫蛋白),Threoninedeaminas(e苏氨酸脱氨酶),leucine aminopeptidas(e亮氨酸氨基肽酶),hypothetical proteinSynRCC307-1195(假定蛋白)。

李昌武[9](2012)在《呼伦贝尔草原蓄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草原问题已前所未有的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草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随着全社会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人们对草原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草原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课题,草原肩负着越来越重大的历史使命。内蒙古牧区是我国五大牧区之首,横跨我国”三北”即东北、华北和西北,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草原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尤为重要。内蒙古牧区多为边境少数民族旗县,偏远落后,蒙古族牧民为主体,尽管内蒙古经济发展增速连续多年全国第一,但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牧区发展滞后的“三牧“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牧区经济社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不仅直接影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区域之间的平衡协调发展,而且对全国乃至全区在生态安全、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上都将产十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内蒙古牧区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牧区经济以及国民经济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呼伦贝尔草原是内蒙古乃至我国和世界闻名的草原,当前也面临草场大范围退化、沙化的生态危机,本文以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发展为主题,研究草原破坏的历史教训、成因、现状和将来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及可行性,基于牧户层次对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实证分析,利用实地调研获得的基础数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牧户收入、牧户牧业经营规模、牧草地资源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基于前面的分析得到相关的结论,提出促进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应着重于让草原休养生息,充分认识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自我恢复功能,采用禁牧、休牧、草原封育实现可持续利用。游牧、划区轮牧是一种有利于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形式,在限制畜群数量规模条件下走质量效益型畜牧业的道路;建立有利于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拓宽非牧关联产业;总结推广牧区群众在牧业生产实践中创造出好的经营管理模式----合作牧场,提出在经营体制、机制改革中突出发挥劳动主体----牧民的主导作用;实施草原生态奖补制度等系列草原保护政策;强化草原保护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实施合理的制度设置、惠民的政策覆盖与严格依法保护相结合,从而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牧区目标。

刘日出[10](2011)在《放牧和围封对草地植物病害的影响》文中提出放牧和围封是草地利用和管理的主要方式,其对草地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亦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甘肃省环县甜水镇不同放牧强度的天然草地和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不同围封年限的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在2010年7月、8月和9月调查研究了当地主要草地植物普遍发生的病害,探讨了利用方式和草地植物病害发生的关系。以期为制定合理的放牧制度和草地围封年限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在甘肃省环县不同放牧强度的天然草地共发现7科14属14种植物的19种病害,主要是白粉病和锈病。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不同围封年限的天然草地共发现11科16属19种植物的27种病害,主要是锈病和叶斑类病害。其中独一味(Lamiophlomis otate)白粉病(Sphaerotheca elsholtziae)、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轮纹病(Pestalotia)、草原老鹳草(Geranium pratense)锈病(Puccina leveillei)、莓叶委陵菜(Potentilla fragarioides)锈病(Phragmidium potentillae)初步定为甘肃省新病害记录。2、在0、2.7、5.3、8.7羊单位/hm2放牧率下,草地植物病害的发病率因放牧强度而异,其中长芒草(Stipa bungeana)叶斑病(Bipolaris stipicola)、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锈病(Uromyces lespedezae-procumbentis)、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multiflora)白粉病(病菌待定)、乳浆大戟(Euphorbia esula)锈病(Uromyces sp.)、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褐斑病(病菌待定)、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白粉病(Sphaerotheca fusca)等6种病害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在8.7羊单位/hm2条件下显着低于不放牧或2.7羊单位/hm2的草地。3、不同围封年限的草地中,植物病害的发病率与围封年限的关系因病害而异。5种7月份普遍发生的叶部真菌类病害中,4种的发病率随围封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只有苔草(Carex tristachya)叶斑病发病率随围封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二、地三叶对北方炭疽病的抗病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三叶对北方炭疽病的抗病性(论文提纲范文)

(1)玉米北方炭疽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害名称由来
2 症状特点与分子诊断
    2.1 田间症状特点
    2.2 症状诊断
    2.3 分子诊断
3 病原菌
    3.1 分类地位
    3.2 生物学特性
    3.3 寄主范围
    3.4 病原菌致病力分化与鉴定
        3.4.1 鉴别寄主系统的建立
        3.4.2 致病力分化
    3.5 病原菌遗传转化与靶基因敲除体系建立
4 品种抗病性鉴定及抗病性遗传
    4.1 抗病性鉴定技术
    4.2 病害分级标准
    4.3 抗病性遗传
5 影响病害发生的条件
    5.1 侵染循环
    5.2 流行因素
6 防治方法
    6.1 种植抗病品种
    6.2 清除病残体与轮作
    6.3 化学防治
7 存在问题及展望
    7.1 建立快速诊断体系
    7.2 确定致病因子,明确其作用机制与致病分子机理
    7.3 加强抗病性遗传规律研究
    7.4 有效绿色防控措施仍是目前的重点研究工作

(2)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YTB1407在马铃薯上的定殖和增强晚疫病致病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马铃薯的产业发展
        1.1.1 马铃薯的栽培历史
        1.1.2 马铃薯的地位
        1.1.3 马铃薯的主粮化战略
    1.2 马铃薯晚疫病
        1.2.1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的相关生物学特性
        1.2.2 马铃薯晚疫病发病规律
        1.2.3 马铃薯晚疫病危害症状
        1.2.4 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因素
        1.2.5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方法
    1.3 解淀粉芽孢杆菌
        1.3.1 解淀粉芽孢杆菌生物学特性
        1.3.2 解淀粉芽孢杆菌抗性机制
        1.3.3 解淀粉芽孢杆菌生防的优势和应用
    1.4 本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菌株YTB1407的培养
        2.2.2 马铃薯脱毒苗的繁殖和种植
        2.2.3 马铃薯晚疫病菌株的活化及提高孢子囊生长量
        2.2.4 HLJ1孢子悬浮液制备
        2.2.5 马铃薯晚疫病病情统计
        2.2.6 解淀粉芽孢杆菌YTB1407对晚疫病的抑菌效果
        2.2.7 YTB1407生长曲线绘制
        2.2.8 马铃薯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染色
        2.2.9 马铃薯光合特性的测定
        2.2.10 马铃薯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2.2.11 基因组DNA的提取
        2.2.12 RNA的提取
        2.2.13 第一链CDNA合成和定量RT-PCR
3.结果与分析
    3.1 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在马铃薯上的定殖
        3.1.1 YTB1407能在马铃薯体内定殖
        3.1.2 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在非喷施部位的定殖
    3.2 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对马铃薯促生作用的调查结果
        3.2.1 YTB1407促进马铃薯的生长
        3.2.2 YTB1407能改良马铃薯光合特性
    3.3 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对晚疫的抗病效果的调查
        3.3.1 解淀粉芽孢杆菌YTB1407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拮抗作用
        3.3.2 YTB1407促进马铃薯感晚疫病
        3.3.3 提前喷施YTB1407促使马铃薯抑制ROS信号促进感晚疫病
        3.3.4 YTB1407抑制马铃薯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
        3.3.5 YTB1407菌株内生定殖受晚疫侵染过程的影响
4.讨论
    4.1 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YTB1407在马铃薯上定殖
    4.2 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YTB1407对马铃薯的促生作用
    4.3 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YTB1407对晚疫病的抗病效果
    4.4 下一步研究计划
5.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实验所用培养基、缓冲液配方
    附录Ⅱ 常用化学试剂、所属公司
    附录Ⅲ 实验室常用仪器及所属公司
致谢

(3)玉米北方炭疽病菌(Aureobasidium zeae)生物学特性及ATMT遗传转化体系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玉米北方炭疽病及丝状真菌遗传转化方法研究进展
    1.1 玉米北方炭疽病研究进展
        1.1.1 发生及分布
        1.1.2 症状和发病时期
        1.1.3 危害
        1.1.4 病原学及生物学性状
        1.1.5 发生规律
        1.1.6 综合防治
    1.2 丝状真菌遗传转化方法研究进展
        1.2.1 方法
        1.2.2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ATMT)技术
    1.3 突变体目标基因获得方法研究进展
        1.3.1 反向PCR(Inverse PCR)
        1.3.2 双链接头介导PCR (Adapter PCR)
        1.3.3 单链接头PCR(Panhandle permits PCR)
        1.3.4 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玉米北方炭疽病菌(Aureobasidium zeae)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2.1.3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2.2.2 分子生物学鉴定
        2.2.3 病原菌致病性鉴定
        2.2.4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2.3 小结
第三章 玉米北方炭疽病菌致病力分化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病原菌分离
        3.2.2 品种资源对玉米北方炭疽病的抗、感反应
        3.2.3 病原菌菌落形态
        3.2.4 菌株致病力测定
        3.2.5 病害分级标准建立
    3.3 小结
第四章 玉米北方炭疽病菌ATMT遗传转化体系建立
    第一节 玉米北方炭疽病菌ATMT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及优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分析
        4.2.1 玉米北方炭疽病菌潮霉素耐受性测定
        4.2.2 玉米北方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
        4.2.3 玉米北方炭疽病菌的遗传转化
        4.2.4 农杆菌菌悬液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4.2.5 分生孢子孢悬液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4.2.6 农杆菌菌悬液与分生孢子孢悬液混合比例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4.2.7 诱导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二节 转化子验证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转化子的筛选
        4.2.2 转化子稳定性测定
        4.2.3 转化子的PCR检测
        4.3 小结
    第三节 转化子形态特征及致病力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转化子形态特征
        4.2.2 转化子致病力测定
        4.2.3 再分离转化子的荧光检测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4)放牧对陇东与甘南草原植物病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草类植物病害及危害
        2.1.1 中国草类作物病害
        2.1.2 植物病害的危害
        2.1.2.1 产量
        2.1.2.2 品质
    2.2 甘肃天然草原的研究进展
        2.2.1 放牧对甘肃天然草原植被的影响
        2.2.1.1 放牧对陇东草原植被的影响
        2.2.1.2 放牧对甘南草原植被的影响
        2.2.2 甘肃天然草原植物病害
    2.3 草地利用方式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2.3.1 放牧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2.3.2 围封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2.3.2.1 物种多样性、盖度
        2.3.2.2 草地牧草产量
        2.3.2.3 围封年限
    2.4 草地利用方式对草地植物病害的影响
        2.4.1 放牧对草地植物病害的影响
        2.4.1.1 放牧有效控制草地植物病害
        2.4.1.2 放牧加重草地植物病害
        2.4.2 围封对草地植物病害的影响
        2.4.2.1 围封增加植物多度从而加重草地植物病害
        2.4.2.2 围封降低物种多样性从而加重草地植物病害
    2.5 草地植物病害管理展望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区自然概况
        3.1.1 陇东草原
        3.1.2 甘南草原
    3.2 放牧试验设计
        3.2.1 陇东草原放牧设计
        3.2.2 甘南草原放牧设计
    3.3 草地植物调查与鉴定
        3.3.1 草原植被调查
        3.3.2 草类植物病害调查
        3.3.3 寄主植物与病原菌鉴定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四章 结果
    4.1 草地植被特征
        4.1.1 环县草原
        4.1.1.1 植被总盖度
        4.1.1.2 植物种丰富度
        4.1.1.3 主要植物分密度、分盖度
        4.1.2 玛曲草原
        4.1.2.1 植被总盖度
        4.1.2.2 植物种丰富度
        4.1.2.3 主要植物分密度、分盖度
    4.2 环县草原植物病害
        4.2.1 植物病害种类
        4.2.2 主要植物病害 5-9 月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4.2.3 不同放牧强度下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4.2.4 植被特征与主要植物病害发病率的关系
    4.3 玛曲草原植物病害
        4.3.1 植物病害种类
        4.3.2 3种主要植物病害 5-9 月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4.3.3 不同放牧强度下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4.3.4 植被特征与植物病害发病率的关系
第五章 讨论
    5.1 草地植物病害发生与植被特征和放牧强度的关系
        5.1.1 草地植物病害与植被特征
        5.1.2 草地植物病害与放牧强度
    5.2 草地植物病害流行的季节动态
    5.3 病害调查与鉴定
    5.4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项目资助
致谢

(5)辽宁省玉米北方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2 方法
        1. 2. 1 病原菌的鉴定
        1. 2. 2 病原菌对碳、氮源的利用
        1. 2. 3 温度对病原菌的影响
        1. 2. 4 p H对病原菌的影响
        1. 2. 5 光照条件对病原菌的影响
        1. 2. 6 培养基对病原菌的影响
    1. 3 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 1 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2. 2 分子生物学鉴定
    2. 3 病原菌致病性鉴定
    2. 4 玉米北方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2. 4. 1 病原菌对碳、氮源的利用
        2. 4. 2 温度对病原菌的影响
        2. 4. 3 p H对病原菌的影响
        2. 4. 4 光照条件对病原菌的影响
        2. 4. 5 不同培养基对病原菌的影响
3 讨论

(6)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营养状况
2 生防微生物
    2.1 生防细菌
    2.2 生防真菌
    2.3 生防放线菌
3 诱导寄主植物产生对病原菌的系统抗性
4 其他生物防治方法
5 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7)紫花苜蓿对牛角花齿蓟马为害的生理生化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语表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苜蓿产业的发展
        1.1.1 苜蓿产业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
        1.1.2 苜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 苜蓿虫害的研究现状
        1.2.1 苜蓿虫害的研究现状
        1.2.2 苜蓿蓟马的研究现状
        1.2.3 苜蓿蓟马的种类及分布
        1.2.4 牛角花齿蓟马的分类地位
        1.2.5 牛角花齿蓟马的基本特点
        1.2.6 蓟马对苜蓿产业发展的影响
    1.3 苜蓿抗虫育种的研究进展
        1.3.1 苜蓿抗虫育种的研究方法
        1.3.2 苜蓿抗虫育种取得的成就
        1.3.3 苜蓿抗蓟马育种的进展
        1.3.4 苜蓿抗虫育种存在的问题
        1.3.5 苜蓿抗虫育种今后的方向及展望
第二章 立题背景及研究目的、意义
    2.1 立题背景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3 研究的目标、内容
        2.3.1 研究的目标
        2.3.2 研究的内容
    2.4 试验设计
        2.4.1 试验地概况
        2.4.2 试验材料
        2.4.3 试验设计
        2.4.4 数据统计处理与分析
    2.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牛角花齿蓟马为害胁迫下紫花苜蓿的抗性表现
    3.1 试验方法
        3.1.1 受害程度的调查
        3.1.2 生长指标的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蓟马为害后抗、感蓟马苜蓿无性系的受害指数
        3.2.2 蓟马为害对抗、感蓟马苜蓿无性系生长特性的影响
    3.3 讨论
        3.3.1 牛角花齿蓟马为害后 R-1、I-1 无性系受害指数的比较
        3.2.2 牛角花齿蓟马为害对 R-1、I-1 无性系生长特性的影响
第四章 牛角花齿蓟马为害胁迫下紫花苜蓿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4.1 试验方法
        4.1.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4.1.2 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4.1.3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蓟马为害对抗、感蓟马苜蓿无性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2 蓟马为害对抗、感蓟马苜蓿无性系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4.2.3 蓟马为害对抗、感蓟马苜蓿无性系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4.3 讨论
        4.3.1 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苜蓿抗蓟马的关系
        4.3.2 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与苜蓿抗蓟马的关系
        4.3.3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与苜蓿抗蓟马的关系
第五章 牛角花齿蓟马为害胁迫下紫花苜蓿的抗性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5.1 试验方法
        5.1.1 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测定
        5.1.2 氮代谢的测定
        5.1.3 自由基产生速率及 MDA 含量的测定
        5.1.4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5.1.5 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的测定
        5.1.6 防御性酶活性的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蓟马为害对抗、感蓟马苜蓿无性系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5.2.2 蓟马为害对抗、感蓟马苜蓿无性系氮代谢的影响
        5.2.3 蓟马为害对抗、感蓟马苜蓿无性系自由基产生速率及 MDA 含量的影响
        5.2.4 蓟马为害对抗、感蓟马苜蓿无性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5.2.5 蓟马为害对抗、感蓟马苜蓿无性系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
        5.2.6 蓟马为害对抗、感蓟马苜蓿无性系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
    5.3 讨论
        5.3.1 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与苜蓿抗蓟马的关系
        5.3.2 氮代谢与苜蓿抗蓟马的关系
        5.3.3 自由基产生速率及 MDA 含量变化与苜蓿抗蓟马的关系
        5.3.4 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与苜蓿抗蓟马的关系
        5.3.5 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变化与苜蓿抗蓟马的关系
        5.3.6 防御性酶活性变化与苜蓿抗蓟马的关系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8)番茄砧木对南方根结线虫抗性鉴定及抗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番茄根结线虫及鉴定评价方法
        1.1.1 番茄根结线虫的种类及生理小种
        1.1.2 番茄根结线虫的鉴定方法
        1.1.3 番茄根结线虫的为害症状
        1.1.4 番茄抗根结线虫病的鉴定方法
        1.1.5 番茄根结线虫病的评价方法
    1.2 植物抗线虫生理机制研究
        1.2.1 植物对线虫病的结构抗性及坏死反应
        1.2.2 植物抗根结线虫的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
    1.3 植物根系分泌物研究进展
        1.3.1 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种类
        1.3.2 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收集方法
        1.3.3 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研究热点
        1.3.4 植物根系分泌物对线虫卵孵化的影响
    1.4 植物不同抗病品种对线虫发育的影响
        1.4.1 不同抗性桃树砧木对线虫发育影响
        1.4.2 不同抗性大豆品种对胞囊线虫发育影响
        1.4.3 茄属及莲等对线虫发育的影响
    1.5 植物抗性蛋白质组学研究
        1.5.1 蛋白质组学概论
        1.5.2 植物生物胁迫蛋白质学
        1.5.3 番茄生物胁迫与蛋白质组学
    1.6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番茄砧木对南方根结线虫抗性鉴定
        2.1.1 供试番茄砧木材料
        2.1.2 南方根结线虫的接种方法
        2.1.3 测定指标及计算方法
        2.1.4 统计分析
    2.2 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对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的生理反应
        2.2.1 试验材料
        2.2.2 南方根结线虫获取
        2.2.3 南方根结线虫接种及取样
        2.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2.2.5 数据处理
    2.3 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根系分泌物及其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影响
        2.3.1 试验材料培养
        2.3.2 南方根结线虫接种及取样
        2.3.3 根系分泌物的收集与处理
        2.3.4 根系分泌物的 GC-MS 鉴定
        2.3.5 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率的测定
        2.3.6 数据处理
    2.4 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对南方根结线虫发育进程的影响
        2.4.1 试验设计
        2.4.2 根内线虫染色计数
        2.4.3 根际基质内线虫分离与计数
        2.4.4 数据处理
    2.5 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叶片蛋白质组学研究
        2.5.1 试验处理
        2.5.2 南方根结线虫的接种及取样
        2.5.3 蛋白质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番茄砧木对南方根结线虫抗性鉴定
        3.1.1 番茄砧木幼苗对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的反应
        3.1.2 番茄砧木幼苗对南方根结线虫抗性的聚类分析
        3.1.3 番茄砧木幼苗对南方根结线虫抗性的隶属函数分析
    3.2 南方根结线虫对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生理机制研究
        3.2.1 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对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发病情况的影响
        3.2.3 番茄砧木幼苗苯丙烷类代谢与抗南方根结线虫的关系
        3.2.4 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番茄砧木幼苗渗调物质的影响
        3.2.5 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番茄砧木幼苗其它生理代谢的影响
    3.3 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根系分泌物及其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影响
        3.3.1 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对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发病情况的影响
        3.3.2 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根系分泌物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影响
        3.3.3 南方根结线虫接种 21 d 对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根系分泌物成分比较
    3.4 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根内与根际基质南方根结线虫群体动态变化
        3.4.1 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根内二龄幼虫(J2)的变化
        3.4.2 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根内三龄幼虫(J3)的变化
        3.4.3 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根内四龄幼虫(J4)的变化
        3.4.4 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根内线虫总数量的变化
        3.4.5 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根内南方根结线虫雌雄比例
        3.4.6 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根际基质内卵数量变化
        3.4.7 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根际基质内二龄幼虫(J2)的变化
    3.5 南方根结线虫对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叶片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3.5.1 接种南方根结线虫 40 d 时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发病情况
        3.5.2 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叶片双向电泳图谱比较
        3.5.3 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叶片差异蛋白的质谱分析鉴定
        3.5.4 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叶片特异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4.1 番茄砧木幼苗对南方根结线虫抗性鉴定方法探讨
    4.2 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对南方根结线虫生理机制研究探讨
        4.2.1 番茄砧木幼苗活性氧代谢与抗南方根结线虫的关系
        4.2.2 番茄砧木幼苗苯丙烷类代谢与抗南方根结线虫的关系
        4.2.3 番茄砧木幼苗渗调物质及其它生理代谢与抗南方根结线虫的关系
    4.3 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根系分泌物及其与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关系
        4.3.1 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根系分泌物成分差异探讨
        4.3.2 不同抗性番茄砧木幼苗根系分泌物与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关系
    4.4 不同抗性番茄砧木与南方根结线虫群体动态变化的关系
    4.5 不同抗性番茄砧木蛋白差异表达与抗南方根结线虫的关系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呼伦贝尔草原蓄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我国草原畜牧业及发展现状
        二、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
        三、本文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及进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及定义
        二、可持续发展国内外研究
        三、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
    第三节 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理论研究
        一、相关概念
        二、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动态
        三、农(牧)民合作组织研究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发展状况
    第一节 呼伦贝尔畜牧业资源基本情况
        一、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概况
        二、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辨识
    第二节 呼伦贝尔畜牧业生产发展历程
        一、民主改革时期
        二、合作化与集体化
        三、家庭承包
第二章 呼伦贝尔畜牧业典型案例调查
    第一节 呼伦贝尔牧户可持续发展调查
        一、农牧业情况
        二、突出的环境问题
        三、水资源问题
        四、农牧民的生活状况
        五、非农劳动力的转移情况
    第二节 呼伦贝尔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估
        一、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畜牧业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三、草场退化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 呼伦贝尔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障碍因素分析
        一、自然因素
        二、人为因素
第三章 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
    第一节 畜牧业生产的宏观判断
        一、优质畜产品严重缺乏,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二、生态问题突出,养殖集中地区污染严重
        三、饲料原料供应不足,资源制约因素日趋突出
        四、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
        五、组织管理体制是制约畜牧业继续增长的深层次原因
        六、科技支撑体系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七、畜牧业良种覆盖率不高,国内优质畜禽种质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第二节 定牧生产方式对草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畜牧业对草场的破坏
        二、农业耕作对草场的破坏
        三、草原外来人口的掠夺式经营
        四、牧草产量下降、草场沙化和荒漠化
    第三节 制度设计和牧民观念的影响
        一、双承包制度导致牧场资源退化
        二、牧场有偿流转制度导致资源的破坏
        三、粗放型经营导致草场资源的过度利用
        四、牧民观念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草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一、草原滥垦
        二、草原过度放牧
        三、工业生产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第五节 政府保障性政策支撑较弱
        一、草原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
        二、草原保护制度还不完善
        三、牧民医疗、养老、教育、就业困难
第四章 呼伦贝尔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合作牧场
    第一节 合作牧场的作用
        一、提高了牧民的组织化程度
        二、降低了畜牧业生产成本
        三、保护了牧民的利益
        四、牧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政府与牧户联系的桥梁
    第二节 合作牧场的建设方式
        一、牧民合作经济组织
        二、流转经营
        三、以富带贫共同体模式
        四、现代家庭牧场
    第三节 新巴尔虎右旗合作牧场的建设实例
        一、新巴尔虎右旗概况
        二、牧区经营制度改革——“三改一建设”思想
        三、牧区经营制度改革创新模式
        四、新右旗新牧区建设实施策略
        五、新右旗深化牧区经营制度改革的经验启示
    第四节 陈巴尔虎旗奶牛合作牧场的建设实例
        一、陈巴尔虎旗概况
        二、呼伦贝尔陈旗发展奶业的有利条件
        三、呼伦贝尔陈旗发展奶业的不利条件
        四、建设内容和生产技术方案
        五、陈巴尔虎旗奶牛合作牧场建设经验
第五章 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生产经营体制创新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健
        一、鼓励牧民建立合作组织,在技术、贸易、维权等方面合作
        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企业与基地的联接作用
        三、构建畜产品交易平台
    第二节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联产业
        一、建立统一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体系
        二、树立“呼伦贝尔绿色草原畜牧业”品牌
    第三节 实施草原生态依法保护的政策
        一、加强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和保护
        二、建立合理的草原利用机制
        三、加强和健全草原保护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草原依法监督管理
        四、落实补奖励政策涉及有关法律法规等问题
        五、草原监测及草畜平衡核定问题
    第四节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
        一、认真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二、建立健全牧区社会综合发展的保障制度和政策
    第五节 呼伦贝尔畜牧业建设战略实施步骤
        一、产业布局战略调整
        二、产业结构战略调整
        三、生产经营方式战略调整
        四、产业连接方式战略调整
        五、生态和环境保护战略
        六、产业组织体系调整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农牧民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放牧和围封对草地植物病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植物病害及其危害
        2.1.1 植物病害
        2.1.2 牧草病害的危害
    2.2 放牧对草地植物及病害的影响
        2.2.1 放牧对草地植物的影响
        2.2.2 放牧对草地植物病害的直接影响
    2.3 围栏封育对草地植物及病害的影响
        2.3.1 围栏封育对草地植物的影响
        2.3.2 围栏封育对草地植物病害的影响
    2.4 草地植物病害管理展望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区自然概况
        3.1.1 甘肃环县草地自然概况
        3.1.2 甘肃甘南草地自然概况
    3.2 调查地放牧设计和围栏封育状态
        3.2.1 甘肃环县调查地放牧设计
        3.2.2 甘肃甘南调查草地围栏封育情况
    3.3 植物病害调查方法
        3.3.1 甘南草地调查时间、地点
        3.3.2 环县草地植被调查
        3.3.3 病害调查
        3.3.4 病害鉴定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四章 结果
    4.1 环县不同放牧强度草地的植被
        4.1.1 物种丰富度
        4.1.2 植被盖度
    4.2 环县不同放牧强度草地的植物病害
        4.2.1 植物病害种类
        4.2.2 8种病害的发病率和严重度
        4.2.3 病害发病率与物种丰富度、盖度和密度的关系
    4.3 甘南不同围封年限草地的病害
        4.3.1 植物病害种类
        4.3.2 主要植物病害发病率及严重度
        4.3.3 冬季和夏季牧场植物病害
第五章 讨论
    5.1 病害调查及鉴定
    5.2 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植物病害的影响
    5.3 不同围封年限对草地植物病害的影响
    5.4 冬夏牧场草类植物病害的差异
    5.5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项目资助
致谢

四、地三叶对北方炭疽病的抗病性(论文参考文献)

  • [1]玉米北方炭疽病研究进展[J]. 薛春生,孙佳莹,陈楠,许瑞迪,肖淑芹,陈捷. 植物病理学报, 2020(05)
  • [2]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YTB1407在马铃薯上的定殖和增强晚疫病致病性分析[D]. 宋彦宏. 山东农业大学, 2018(09)
  • [3]玉米北方炭疽病菌(Aureobasidium zeae)生物学特性及ATMT遗传转化体系建立[D]. 孙佳莹. 沈阳农业大学, 2017(01)
  • [4]放牧对陇东与甘南草原植物病害的影响[D]. 刘勇. 兰州大学, 2016(09)
  • [5]辽宁省玉米北方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J]. 孙佳莹,肖淑芹,路媛媛,涂广平,薛春生,陈捷. 植物保护学报, 2015(06)
  • [6]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李兴龙,李彦忠. 草业学报, 2015(03)
  • [7]紫花苜蓿对牛角花齿蓟马为害的生理生化响应研究[D]. 寇江涛. 甘肃农业大学, 2012(01)
  • [8]番茄砧木对南方根结线虫抗性鉴定及抗性机制研究[D]. 贾双双. 山东农业大学, 2012(12)
  • [9]呼伦贝尔草原蓄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李昌武. 中央民族大学, 2012(10)
  • [10]放牧和围封对草地植物病害的影响[D]. 刘日出. 兰州大学, 2011(08)

标签:;  ;  ;  ;  ;  

三叶草对北方炭疽病的抗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