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基导弹防御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杨萌,龚俊斌,丁凡[1](2019)在《国外海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架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分析了国外海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架构。以美国为主,俄罗斯等其他国家为辅,依次介绍了国外海基弹道导弹防御的技术发展现状,结合舰船研究设计规律,探讨了国外海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优劣势。通过分解防御系统的具体构成,分析海基弹道导弹防御的作战运用,提炼出其架构特点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韩克敌[2](2018)在《美俄中导条约之争与中国之处境》文中研究说明2014年以来,美俄争执的一个焦点是《中程导弹条约》的履约问题。美国多次指责俄罗斯违反条约,秘密测试和部署陆基中程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俄罗斯否认美国的指控,称俄严格履行条约。莫斯科反过来指责华盛顿违反了条约。综合看来,条约的最终废除或修改只是时间问题。美俄两国特别是俄罗斯缺少遵守该条约的意愿。在中程导弹问题上,中国将面临美俄希望中国加入条约的共同压力。中国需要加强战略核力量和发展非核高技术武器,避免过于依赖中程导弹。
王继泽[3](2018)在《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博弈研究》文中提出二战后,美苏由战时盟友转变为竞争对手,在战略武器领域展开了激烈竞赛;不仅给国家发展造成负担,还加剧了两个阵营的敌对,危机频频出现。在危机严重性不断提升的同时,美苏意识到双方的战略力量都达到了“相互确保摧毁”的大体均衡;为稳定战略关系,两国就战略武器开展谈判,达成多项军控协议,构成了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会谈(SALT)的背景。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是美苏在1969年至1979年间开展的系列谈判,旨在达成限制双方战略武器。经过外交折冲,美苏同意启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但在界定谈判范围、确定核查方式、设定数量质量限制等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并展开了激烈博弈。虽然在会谈中双方均做出了或多或少的妥协,且达成了一定共识,但美苏并不满足于战略均衡的状态,两国在军备控制领域博弈的同时还在谈判桌后开展着激烈的军备竞赛。核军备控制与核军备竞赛是一组对立统一的矛盾,两者都服从并服务于美苏整体战略;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作为美苏实现国家整体战略的重要工具,其最终目标的失败有其内在必然性。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历时近十年,其后美苏(俄)两国也进行了相关后续谈判;可以说会谈不仅构成了美苏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展现了冷战中美苏整体战略的清晰脉络,并为美苏(及冷战后的俄罗斯)开展后续核军控谈判提供了可遵循的路径模式。
高雁翎,张保庆[4](2018)在《2017年世界弹道导弹防御发展分析》文中指出从弹道导弹防御拦截武器、预警探测、下一代防御技术等方面对2017年世界弹道导弹防御发展进行跟踪研究。通过分析可以看出,2017年世界弹道导弹防御发展总体格局保持不变,装备与技术发展继续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美国继续引领弹道导弹防御装备与技术发展,俄罗斯、以色列、日本和印度等国积极推进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发展。
张岚,张凤坡[5](2015)在《美国弹道导弹防御之殇》文中研究表明近日,《洛杉矶时报》报道称,美国五角大楼耗资22亿美元研制的全球反导系统核心—海基X波段雷达在夏威夷珍珠港停摆生锈,该系统原计划于2005年列装,目前成为美国反导系统之殇。报道认为,美国反导计划在最近10年的损失高达100亿美元。作为一个超级军事大国,美国的反导之路或许能给当前热衷于军备竞争的一些国家以警醒。反导之路一波三折美国是世界上最先研制反导系统、反导系统覆盖面最多、反导技
宋雪[6](2015)在《美国“多边核力量”计划起源与法国的应对(1960-1962)》文中研究表明美法关系是战后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而在美法关系中,核问题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特别是在戴高乐时期,法国随着自身经济的恢复,开始积极寻求重返其大国地位。这种寻求不仅表现在通过要求改组北约挑战美国霸权等外交政策上,也体现在法国坚持拥有核武器并建立“打击力量(Force de frappe)”上,从而对美国北约核战略部署上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美法关于核武器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贯穿了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三任总统时期。可以说,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法关系之间的分歧矛盾以及信任危机都与核问题息息相关。“多边核力量”计划正是这一时期,美国根据自身战略调整和北约盟国要求所制订的,针对北约盟国的一项核分享规则,其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美国试图通过该计划将英法的独立核力量纳入到美国控制下的北约体系中,而来限制西欧盟国在北约之外独立发展核技术,防止核扩散。该计划起源于艾森豪威尔政府后期鲍伊北约多边力量的构想,在肯尼迪时期重新进行研究并在确定多边分享的原则之后开始制定,最终通过英美拿骚协定规定了该计划的具体内容。该计划推出之初就有核分享和核限制的双重目的,一是为了满足北约盟国对于其在核问题上扮演更重要角色的要求,从而更好的加强北约各盟国的凝聚力;二是以北约的核分享来限制法国发展独立核力量。正是这样的双重目的,使得法国在“多边核力量”计划的起源过程中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一章笔者先从1957年底美苏实力对比变化产生的影响入手,北约国家要求在核问题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使得美国和北约战略调整并将核分享的问题提上日程。随后,美国为了应对北约盟国的这一需求,相继提出了一系列的核分享方案,并在美国国内和北约盟国之间展开广泛讨论。各方就分享模式和部署武器的控制权问题争执不下,最终1960年8月鲍伊报告的提出标志着多边分享构想的产生,而北极星导弹的出现也解决了陆基导弹易引起的政治纠纷问题。而鲍伊的多边力量的构想正是“多边核力量”计划的蓝本。第二章笔者从法国的角度论述美国构建北约核力量过程中来自法国的挑战。首先论述了法国研制核武器的历史进程,并关注了研制过程中美国对法国的控制以及法国的应对。其次再论述戴高乐重返政坛以来的独立防务政策及其通过北约对美国的挑战,重点研究其对50年代末美国北约核分享方案的应对。第三章笔者论述了肯尼迪政府初期多边分享模式确立以及“多边核力量”计划提出的历史进程,着重强调了法国因素对美国北约核分享方案的影响以及美国对法国建设独立核力量态度的反复争论与最终统一。本文最后的结论部分,首先以简易图的形式直观展现了“多边核力量”计划起源的背景以及提出的历史进程,并尝试回答了三个问题即“多边核力量”计划的定义及性质,提出的原因以及法国应对所带来的影响。最后从美国、北约和法国三边沟通的模式分析了法国应对的原因和决策考虑。
周伟,丁健,张亚迪[7](2013)在《美国导弹防御试验的措施与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跟踪研究了标准-3导弹防御系统、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以及爱国者PAC-3导弹防御系统等几个较成熟导弹防御系统的试验情况,从机制体制、试验重点、试验手段、试验策略等四个方面,分析总结了美国导弹防御系统试验的主要做法与特点,并得出相应结论。
孟杰,张弓胤[8](2013)在《日本海上自卫队反导作战能力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简要介绍了日本海上自卫队防空反导的概况、规划与发展动因,着重介绍了其导弹防御系统的构成,分析了日本海上导弹防御系统的作战能力,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总结。
赵霜,李加祥[9](2011)在《美国弹道导弹防御发展与海基系统拦截试验分析》文中指出概述美国"欧洲导弹防御系统"计划和"弹道导弹防御评审报告"(BMDRR),简要介绍了美国学术界一些人士的不同看法。然后着重综述了美国学术界人士与国防部关于海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SM-3拦截弹飞行拦截成功率之争,并指出这种争论的技术焦点就在于SM-3拦截弹击中火箭箭体是否足够,或者说是否必须碰撞弹头才能摧毁导弹。
江雨[10](2010)在《太空惊雷 反导硬杀伤武器的发展及中国反导试验》文中研究说明近日,中国政府对外宣布成功进行了弹道导弹中段拦截试验。从中国本土发射的拦截弹击中了先期发射的目标弹,据信拦截弹与目标碰撞的高度已经超过大气层高度,技术上已达到在外层空间用动能拦截弹进行导弹拦截试验的先进标准。由此,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进行导弹中段拦截试验的国家。继此前的2007年1月11日使用拦截弹成功摧毁了报废的人造卫星之后,中国仅用3年的时间就进行了导弹中段拦截的实弹试验,表明中国在反导/反卫星作战系统的研究和试验方面拥有很强的技术和综合能力。虽然本次反导试验还没有做到实战条件下拦截陌生目标的要求,但已经在技术上实现了从打卫星到打导弹的进步,中国自主建设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努力距实战部署又前进了一大步。中国政府在导弹拦截试验后宣布该试验不针对任何国家,这与中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一样都是防御性的宣示,是中国依靠导弹核武器建立有限的战略威慑和反击能力的同时,在防御核攻击的军力建设上所采取的合理有限的装备发展措施。导弹防御系统尤其是拦截弹道中段导弹目标的武器必然要进入外层空间,大气层外的武器拦截试验显然不符合太空非军事化的国际共识,但在美国政府推动导弹防御系统发展和其他国家部署的情况下,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规模有限但满足实际需要的导弹防御系统,是中国保持独立自主国防政策和维护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保证。太空非军事化是中国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愿望,但必须有足够的实力支持才有实现这个愿望的可能。中国古代军事家就已清楚地认识到"只有能战方能止战",不在太空军备竞赛中占据自己的地位就没有最终实现和平利用空间的可能。中国发展反导防御系统的目标是维护自身的安全,这套武器系统的存在不会对任何国家造成威胁,在实现最终目的的过程中也不需考虑其他国家或团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二、海基导弹防御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基导弹防御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国外海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架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外弹道导弹及其防御技术的发展现状 |
1.1 美国 |
1.2 俄罗斯 |
1.3 海军将承担更多的弹道导弹防御任务 |
2 海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优劣势 |
2.1 优势 |
2.2 劣势 |
3 国外海基反导系统的构成 |
3.1 美国 |
3.1.1 主要组成部分 |
3.1.2“宙斯盾”作战系统 |
3.1.3“标准”舰空导弹 |
3.2 俄罗斯 |
3.3 其他国家 |
4 弹道导弹防御作战运用分析 |
4.1 助推段防御 |
4.2 中段防御 |
4.3 末段防御 |
4.4 架构特点 |
5 海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发展趋势 |
5.1 威胁日益增多致使防御装备需更加全面 |
5.2 新型导弹防御系统和新概念武器正飞速发展 |
5.3 无人机集群将在全程探测、跟踪与拦截中发挥重要作用 |
5.4 导弹防御系统的一体化水平大幅提高 |
6 结束语 |
(3)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博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缘由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写作思路与创新 |
第二章 美苏启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背景及战略考虑 |
2.1 美苏启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背景 |
2.1.1 会谈的政治基础: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关系缓和及达成多项军控协议 |
2.1.2 苏联战略核力量大跃升,美国有必要通过会谈进行遏制 |
2.1.3 苏联有必要限制美国研发先进核技术 |
2.2 美国对启动战略武器会谈的战略考虑 |
2.2.1 谋求通过会谈达成美苏战略稳定,缓和与苏联的关系 |
2.2.2 以会谈满足西欧盟国缓和与苏联关系的愿望 |
2.2.3 通过举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摆脱越南战争泥潭 |
2.3 苏联对举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战略考虑 |
2.3.1 通过会谈减轻经济压力 |
2.3.2 以会谈减轻社会主义阵营分化带来的压力 |
2.3.3 通过会谈与美国达成战略稳定 |
2.4 美苏启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 |
2.4.1 美苏启动会谈的外交折冲 |
2.4.2 美苏启动会谈的博弈策略与手段 |
第三章 会谈中美苏围绕战略武器界定与核查的博弈 |
3.1 美苏在战略武器界定方面的博弈 |
3.1.1 美苏在战略武器界定方面的分歧与外交折冲 |
3.1.2 美苏围绕战略进攻性武器和战略防御性武器关联性问题的博弈 |
3.2 美苏围绕核查问题的博弈 |
3.2.1 核查对限制战略武器的重要意义 |
3.2.2 美苏围绕现地核查的博弈 |
3.2.3 美苏在加密核查问题上的博弈 |
第四章 美苏围绕反弹道导弹系统问题的博弈 |
4.1 美苏反弹道导弹系统争议的缘起 |
4.1.1 美苏在反导系统发展方面的竞赛 |
4.1.2 美国国内对发展反弹道导弹的争议 |
4.1.3 反弹道导弹技术的进步对战略稳定构成挑战 |
4.2 会谈中美苏在反导系统问题上的激烈博弈 |
4.2.1 美国提议限制反导系统与苏联的反击 |
4.2.2 苏联态度的逆转与美苏博弈进程 |
4.2.3 美苏在反导系统问题上的博弈成果 |
第五章 美苏在分导式多弹头导弹问题上的博弈 |
5.1 分导式多弹头技术的发展及其战略后果 |
5.1.1 应对苏联发展反导系统:美国推动分导式多弹头技术研发 |
5.1.2 苏联追赶美国发展分导式多弹头技术 |
5.2 会谈中美苏围绕分导式多弹头问题的博弈 |
5.2.1 美苏在分导式多弹头上的立场 |
5.2.2 限制发展分导式多弹头提议的搁置 |
5.2.3 尼克松政府在限制分导式多弹头技术发展上的再次努力 |
5.2.4 美苏在限制分导式多弹头问题上的妥协 |
第六章 会谈中美苏在战略核武器数量与质量上的博弈 |
6.1 限制数量的博弈 |
6.1.1 战略核武器数量博弈的焦点:潜射弹道导弹及战略核潜艇 |
6.1.2 会谈中美苏限制战略核武器数量的博弈 |
6.2 美苏由限制数量的博弈到关注质量的博弈 |
6.2.1 在逆火式战略轰炸机问题上的博弈 |
6.2.2 在巡航导弹问题上的博弈 |
6.2.3 在新型导弹问题上的博弈 |
第七章 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失败 |
7.1 美苏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阶段性成果及其局限性 |
7.1.1 美苏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阶段性成果 |
7.1.2 阶段性成果的局限性 |
7.2 战略态势变化与美国国会拒绝批准第二阶段协议 |
7.2.1 会谈启动后美苏战略力量对比的变化 |
7.2.2 苏联扩张对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影响 |
7.2.3 美国对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反思 |
7.2.4 美国国内及西欧盟友反对会谈的压力增大 |
7.3 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无法完全达成限制军备竞赛的目的 |
7.3.1 美苏在会谈期间仍然大力扩张核发展 |
7.3.2 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对军备竞赛的有限限制 |
7.4 作为工具的会谈无法解决美苏在全球层面的战略分歧 |
7.4.1 美国的“缓和战略”:缓和的有限性和遏制的绝对性 |
7.4.2 缓和“外衣”包装下的苏联全球扩张战略 |
7.4.3 作为工具的会谈及其失败的必然性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4)2017年世界弹道导弹防御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加速拦截武器研试与部署, 系统作战能力进一步提升 |
1.1 美国多个拦截武器系统拦截试验获得成功 |
1.2 俄罗斯加速推动分层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部署 |
1.3 以色列加速推进拦截武器系统试验与部署 |
1.4 印度成功进行多次弹道导弹拦截试验 |
1.5 日韩加快引进导弹防御系统 |
2 重视发展预警探测系统, 支撑体系整体作战能力提升 |
2.1 重视发展天基导弹预警系统 |
2.2 地 (海) 基预警和探测雷达取得重要进展 |
2.3 俄罗斯研发导弹防御监视飞艇 |
3 美国发展下一代导弹防御技术, 寻求更强大导弹防御能力 |
3.1 新一届政府寻求更强大导弹防御能力 |
3.2 大力推进新一代杀伤器研发 |
3.3 确定发展无人机载高能激光武器 |
3.4 探索发展天基拦截技术 |
3.5 为高超声速防御提供资金支持 |
4 结束语 |
(6)美国“多边核力量”计划起源与法国的应对(1960-1962)(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动机与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分析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小结 |
第三节 资料来源与创新点 |
第一章 美国对北约的战略调整与多边力量构想的源起 |
第一节 美国构建北约核力量的背景 |
一、50年代末美苏战略形势的改变 |
二、美国对北约战略的调整 |
第二节 美国构建北约核力量的尝试与多边力量构想的产生 |
一、北约原子储备库和中远程弹道导弹计划的困境 |
二、作为替代选择的北极星导弹 |
三、构建北约多边力量构想的发展进程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美国构建北约核力量过程中来自法国的挑战 |
第一节 法国核武器研制的历史进程及其影响 |
一、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核武器的研发状况 |
二、戴高乐政府对法国核武器研发的推动及其影响 |
第二节 戴高乐的独立防务政策及其通过北约对美国的挑战 |
一、戴高乐独立防务政策和建立法国“打击力量”的动因分析 |
二、戴高乐上任初期通过北约对美国的挑战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美国多边模式确立中的法国因素与“多边核力量”计划的正式提出 |
第一节 60年代初北约多边分享模式的确立及其中的法国因素 |
一、新政府所面临的北约核分享问题与法国问题 |
二、北约多边核分享模式确立与美国对法国独立核力量的态度 |
第二节 美国“多边核力量”计划的正式提出及法国因素 |
一、“多边核力量”计划的可行性研究与法国核援助问题的争论 |
二、“多边核力量”计划的正式提出到第一次实践 |
本章小结 |
结束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关于美国“多边核力量”计划起源与法国应对的分析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人名译名对照表 |
附录二:美国“多边核力量”计划起源大事记(1960-1962) |
后记 |
(7)美国导弹防御试验的措施与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在机制体制上, 建立健全统一领导与分散实施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以及一体化试验运行机制 |
2 在试验重点上, 从单个实体性能转向系统整体性能, 持续进行互操作性和网络完备性试验 |
3 在试验手段上, 强调建模与仿真等多种手段的组合或综合运用 |
3.1 形成导弹防御体系验证评估的基本思路 |
3.2 形成多层次一体化的导弹防御试验评估体系 |
3.3 形成多手段的导弹防御建模仿真体系 |
4 在试验策略上, 强调先易后难、 先简后繁、 融合发展 |
4.1 拦截系统边试验边部署, 性能逐步成熟 |
4.1.1 拦截弹姿控与轨控系统 (DACS) 性能逐步提高 |
4.1.2 拦截弹整流罩从普通式向蚌式发展 |
4.1.3 拦截弹弹头整体性能得到提升 |
4.1.4 拦截弹发动机点火方式从单脉冲向多脉冲逐步发展 |
4.1.5 火控雷达先旧后新 |
4.2 对抗措施从简单到复杂、 从非实战化到实战化 |
4.2.1 靶弹种类多样, 并向通用化和高性能化方向发展 |
4.2.2 靶弹的发射平台从陆基固定向陆基移动、 空基和海基移动平台发展 |
4.2.3 靶弹从无对抗措施向单个诱饵、 多个诱饵发展 |
4.2.4 靶弹从接受拦截弹提供的拦截信息向完全模拟实战条件发展 |
4.2.5 靶弹从不可分离向可分离发展 |
4.3 拦截方式从单一和独立的方式向多种联合方式发展 |
4.3.1 从“一拦一”的拦截方式向“多拦一”、 “多拦多”、 高低空拦截结合的方式发展 |
4.3.2 拦截弹和靶弹从采用特定的发射场向更换不同的发射场发展 |
4.3.3 从独立实施试验向各个分系统要素在试验中相互配合发展 |
4.4 试验要素和内容从部分向全部拓展 |
5 结束语 |
(9)美国弹道导弹防御发展与海基系统拦截试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美国学术界有关人士的不同看法 |
1.1 贝克称“奥巴马政府的导弹防御计划并不言之有理” |
1.2 史密斯称“奥巴马的导弹防御犯大错误” |
1.3 Spring称“奥巴马政府的弹道导弹防御计划是在鲨鱼大批出没的海域踩水” |
1.4 Lewis和Postol称“美国导弹防御计划有缺陷和危险” |
2 海基SM-3拦截弹飞行拦截成功率之争与技术焦点 |
2.1 Lewis和Postol的主要观点和依据 |
2.2 国防部导弹防御局发言人Lehner对该文的回应 |
2.3 美国作战试验鉴定局长和机构和国会研究服务局的结果的看法 |
3 结束语 |
四、海基导弹防御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外海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架构分析[J]. 杨萌,龚俊斌,丁凡. 现代防御技术, 2019(03)
- [2]美俄中导条约之争与中国之处境[J]. 韩克敌. 战略决策研究, 2018(06)
- [3]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博弈研究[D]. 王继泽.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4]2017年世界弹道导弹防御发展分析[J]. 高雁翎,张保庆. 战术导弹技术, 2018(01)
- [5]美国弹道导弹防御之殇[J]. 张岚,张凤坡. 军事文摘, 2015(13)
- [6]美国“多边核力量”计划起源与法国的应对(1960-1962)[D]. 宋雪. 华东师范大学, 2015(10)
- [7]美国导弹防御试验的措施与特点[J]. 周伟,丁健,张亚迪. 飞航导弹, 2013(04)
- [8]日本海上自卫队反导作战能力分析[J]. 孟杰,张弓胤. 飞航导弹, 2013(02)
- [9]美国弹道导弹防御发展与海基系统拦截试验分析[J]. 赵霜,李加祥. 航天电子对抗, 2011(01)
- [10]太空惊雷 反导硬杀伤武器的发展及中国反导试验[J]. 江雨. 舰载武器, 2010(02)
标签:弹道导弹论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反导系统论文; 中国武器论文; 海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