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一种改进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一、一种改进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论文文献综述)

霍文丽[1](2021)在《开关磁阻电机无电解电容功率变换器的研究》文中提出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RM)由于使用寿命长、容错能力强、成本低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但是SRM功率变换电路中电解电容寿命较短,只有电机驱动系统寿命的一半,所以电解电容的存在严重限制了SRM驱动系统长寿命的发展趋势。因此,如何从单相输入三相输出的SRM功率变换电路中去除电解电容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因为无电解电容SRM功率变换电路的控制是以boost型PFC电路、功率解耦电路和三相逆变电路为基础的,这三部分均可实现独立控制。使用平均电流模式控制PFC电路使其具有校正功率因数的作用。通过分析各种拓扑电路吸收脉动功率的能力,本文使用双向Buck/Boost变换电路作为功率解耦电路来吸收主电路的脉动功率,分析了其工作于升压和降压方案的不用原理。在SRM相导通期间,逆变器部分采用电流滞环控制策略,控制SRM母线侧能量剧烈变化。采用二次关断和电压滞环控制策略,绕组从零电压续流状态切换到负电压续流状态,当电压过高时再次切换到零电压续流状态,避免SRM退磁时能量快速流入母线侧,减少SRM运行时母线电压的波动。提出基于直流母线电压波动的前馈控制策略,控制功率解耦电路吸收主电路中产生的脉动功率,达到去除SRM功率变换电路中电解电容的目的,从而提高SRM驱动系统的寿命。在此基础上,将前馈控制策略应用于降压型功率解耦电路,此方案在降低储能电容值的基础上也降低了器件耐压,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使用2020a 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环境验证了提出控制策略的可行性。设计了以STM32F303为主控芯片的功率解耦型无电解电容SRM功率变换电路控制器,额定功率为375W,对MATLAB仿真环境下验证的两种控制策略进行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柳思宇[2](2021)在《电动汽车充电桩有源功率因数校正与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具有节能环保特点的电动汽车已成为当今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充电桩不仅是电动汽车能源供给最常见的基础设备,同时也是电动汽车能否实现产业化与市场化的重要前提。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PFC)是解决充电桩功率因数过低、电流谐波总畸变率(THD)过高等问题的有效手段,是目前充电桩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是基于三相VSR整流器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二是基于充电机REG50050和上位机触摸屏HMI-7569的充电桩控制系统设计。本文分析了充电桩的研究现状,详细说明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原理。针对所设计的三相六开关电压型PWM整流器(VSR),推导了坐标变换与前馈解耦后的数学模型,阐述了三相VSR整流器的控制算法与传统SVPWM与快速SVPWM两种不同的调制算法。并对同步旋转参考坐标系锁相环与双二阶广义积分锁相性能进行分析。针对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确定了PFC电路的主要参数指标,按照此标准选择了合适的器件,并使用仿真软件PLECS对功率管的热损耗进行仿真。详细设计了IGBT的保护电路、驱动电路、过零电路和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等辅助电路。搭建了基于三相VSR整流器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仿真模型,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本文设计并搭建了充电桩系统的实验平台,设计了各个部分之间的CAN通信网络连接方式,并对充电桩系统的充电电源模块进行实验,并分别测出各个充电模块的波形与实验数据。同时制作了三相VSR整流器实验样机,并对此电路进行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实验,验证了本次设计的可行性。

陈子健[3](2021)在《高效率软开关图腾柱PFC交错并联控制策略分析及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重量轻,稳压范围宽等优点,在通讯电源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传统通讯电源由前级PFC与后级DC/DC构成,其中前级PFC最重要的是能够满足高功率因数与高效率的需求,许多情况下还需保证高可靠与低成本。效率、可靠性与成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器件与拓扑的选择。本文研究的对象为基于Si器件的交错并联CRM图腾柱PFC。图腾柱PFC拓扑简单,导通损耗小,常用于高效AC/DC通讯电源场合。交错并联技术能够减小输入电流纹波,有效提升功率等级,提高轻载效率。而Si MOSFET工艺成熟,导通电阻小,有利于实现高效、高可靠与低成本。CRM模式下变化的开关频率给主从相交错控制带来了挑战。本文综述了CRM开环与闭环交错控制策略,分析了数字控制中交错控制策略的局限性,采用了闭环交错控制策略,以保证主从相电感电流的稳定交错,并且详细分析了CRM模式下,交错并联图腾柱PFC的数字控制策略。采用CRM闭环交错控制策略时,主从相能否实现软开关取决于电感电流ZCD策略是否可靠。而本方案中采用了同步整流管续流,必须通过采样电感电流实现ZCD。而电流采样可能受到扰动影响,导致ZCD超前或滞后,使得开关管存在硬开通风险。本文详细介绍了现有电感电流ZCD策略,分析了ZCD信号受到扰动影响时软开关控制的可靠性,并提出一种改进的双ZCD策略,保证了软开关的可靠性。最终研制了一台3k W峰值效率98.9%的基于Si器件的高效CRM图腾柱PFC样机,验证了闭环交错控制与双ZCD策略的可靠性。

王雪松[4](2020)在《单级桥式APFC变换器的关键问题解析及解决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APFC)技术是抑制输入电流谐波、提高功率因数和改善电能质量的有效方法。相对于两级APFC技术,单级APFC技术使用一级电路同时实现PFC和DC/DC变换功能,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在功率密度和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符合电力电子技术目前的发展趋势。相对于其他单级APFC技术,单级桥式APFC技术更适合在中大功率领域应用,可以灵活地应用于单相系统和三相系统。然而,单级桥式APFC变换器存在母线电压尖峰较大、单相单级桥式APF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纹波较大、三相单级桥式APFC变换器的输入电流谐波含量较高、电网不平衡条件下组合式三相单级桥式APFC变换器的输入电流谐波含量增加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因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单相单级桥式APFC变换器中高频变压器的漏感会在换流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母线电压尖峰,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在分析母线电压变化规律、阐明母线电压尖峰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反激辅助电路环节的母线电压尖峰抑制方法。对反激辅助电路环节中钳位电容的作用及反激电路的工作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反激辅助电路环节对母线电压尖峰的抑制效果,并给出了钳位电容的设计要求。该方法不仅实现了母线电压尖峰的抑制,还能将吸收的母线电压尖峰能量传递到负载侧加以利用。与采用RC或RCD缓冲电路抑制母线电压尖峰的方法相比,反激辅助电路环节中不存在电阻的发热损耗,可提高变换器的效率。单相单级桥式APF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中存在较大的二倍工频纹波,影响变换器的输出特性。在分析输出电压纹波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反激辅助电路环节的输出电压纹波补偿方法。在分析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可行性以及钳位电容对纹波补偿效果的影响之后,设计基于陷波带阻滤波器的输出电压纹波检测方法和基于准比例谐振(Quasi-Proportional Resonant,Q-PR)的反激电路的控制策略,实现了对反激辅助电路环节输出补偿电流的有效控制,达到了降低输出电压纹波的目的。该方法利用吸收的母线电压尖峰能量来补偿输出电压纹波,所采用的是已有的反激辅助电路环节,在不增加电路复杂程度的情况下,可同时抑制母线电压尖峰和补偿输出电压纹波。针对三相单级桥式APFC变换器母线电压尖峰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源反激辅助电路环节的抑制方法。对母线电压尖峰的抑制机理进行研究,并分析和设计无源反激辅助电路环节的参数。与采用有源钳位电路和有源反激辅助电路环节等方法相比,该抑制方法无需控制、实现容易。针对三相单级桥式APFC变换器采用常规的恒定占空比控制策略时,输入电流含有低次谐波(主要为5次谐波)的问题,通过对三相输入电流进行谐波分析,找到了影响低次谐波含量变化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一种基于拟合占空比的控制策略。通过建立加权系数模型得到实现最大功率因数的理想占空比,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理想占空比进行拟合,进而抑制输入电流中的低次谐波。与常规的恒定占空比控制策略相比,该控制策略改善了输入电流质量,提高了功率因数。电网平衡条件下,组合式三相单级桥式APFC变换器的输入电流不含低次谐波,输出电压不含低次纹波且动态响应速度较快,三相输入平均功率平衡。而在电网不平衡条件下,若仍采用常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组合式变换器将同时存在输入电流低次谐波含量增加、输出电压低次纹波含量增加以及三个单相单体功率不平衡的问题,影响了变换器的运行特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双比例因子的组合式三相单级桥式APFC变换器的改进型控制策略,将两个比例因子和一个限幅器融入到组合式变换器的每个单体模块的电流内环中,并对每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机理进行分析。与常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相比,所提控制策略有效地解决了电网不平衡条件下组合式变换器存在的上述问题,改善了输入电流和输出电压的波形质量,平衡了三相功率。

徐春柳[5](2020)在《Marx型高压脉冲电源研究》文中指出高压脉冲电源是一种输出电压非常高、脉冲宽度非常窄的电源,在轨道交通、工业以及生物电磁学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高效率、窄脉宽、高重复频率、快上升沿是其方向发展。本文对高压脉冲电源拓扑电路及其控制策略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改进的Marx型高压脉冲电源方案。在对高压脉冲电源结构与工作原理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由直流稳压源和Marx脉冲形成电路构成的双级高压脉冲电源。在第一级的直流稳压源研究中,设计了一种由Boost APFC电路和DC-DC半桥变换器构成的稳压电源方案,给出了磁性器件(高频变压器和电感)的设计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WM调制器的PI控制方法,实现了直流稳压源的恒压限流控制。搭建了Boost APFC和半桥变换器仿真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案的正确性。在第二级的Marx脉冲形成电路中,建立了电流型Marx发生器模型,对电感带来的升压效应进行研究,推导出了连续导通模式时的电感与输出电压公式,设计了4级Marx发生器主电路及其驱动控制电路。对Marx脉冲形成电路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Marx发生器输出脉冲电压幅值与理论值相符,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与Marx脉冲形成电路的可行性。制作了Marx型高压脉冲电源实验样机,通过实验验证了直流稳压源的输出和Marx高压脉冲的输出满足设计要求,从而验证了本文的设计是正确的。图79幅,表10个,参考文献62篇。

孟利伟[6](2020)在《单级谐振式隔离型AC-DC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的电力电子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这些电源设备的大规模应用会给电网注入大量的谐波,可能导致其它用电设备的不稳定工作甚至损坏用电设备,功率因数校正技术(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应运而生。传统的两级式升压式隔离型PFC变换器存在元器件多、转换效率较低和变换器的体积大等缺点。针对传统两级式变换器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有源钳位软开关技术的单级谐振隔离型有桥PFC变换器拓扑,并详细法分析了其软开关工作原理以及工作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其电压增益只与变压器的变比和占空比有关,与谐振参数以及开关频率无关,该变换器具有与传统的Boost型变换器相似的升压特性。相比于传统隔离型两级式变换器,新型单级式PFC变换器仅需单级控制,控制方式简单,通过有源钳位技术,能实现主开关和辅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且所需元器件更少,转换效率更高。为进一步提高转换效率和改善输入电流谐波和功率因数,在新型有桥PFC变换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无桥单极隔离型PFC变换器,同时也分析了其软开关工作原理,并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对单级无桥谐振式隔离型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建立了状态空间和小信号数学模型,分析了在不同输入电压条件下输入电流和占空比的传递函数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并基于单周控制方法对所提两种PFC变换器拓扑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利用MATLAB和PSIM软件搭建了仿真模型,对所提两种单级隔离型PFC变换器拓扑及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详细设计并搭建了一台基于Si C(碳化硅)Mosfet功率管的3k W单级有桥PFC变换器实验样机和一台小功率单级无桥PFC变换器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两种基于软开关技术的新型单级隔离型PFC变换器,能实现主开关管和辅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且具有输入功率因数高、网侧输入电流的谐波含量低和转换效率高等优点。仿真和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单级无桥谐振式隔离型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拓扑具有更好的性能指标。

马也[7](2019)在《单相级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电子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PET)又称固态变压器,是一种新型的电力变压器,与传统的电力变压器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小、功率密度高和可控性好等优点,有望在铁路牵引系统、新能源发电和智能电网中得到推广使用。单相级联型PET是PET领域应用较广的拓扑结构之一,其拓扑结构属于三级式结构,分别为输入级、隔离级、输出级,其中输入级是由多个单相PWM整流器级联而成的级联型PWM整流器,隔离级由多个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并联而成,输出级采用三相逆变电路。单相级联型PET在拓扑结构设计、数学模型分析以及运行特性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其控制策略的研究较少,本文对单相级联型PET三级电路的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为:(1)首先介绍了输入级的结构与原理,分别对单相PWM整流器和级联型PWM整流器的调制方式进行分析。然后对隔离级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和输出级三相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介绍了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在双移相控制下的工作状态。(2)建立了单相PWM整流器的数学模型,针对传统控制中存在响应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无差拍控制策略,该策略在无差拍控制的基础上引入了电流校正算法。然后建立了级联型PWM整流器的数学模型,由于级联型PWM整流器与单相PWM整流器的控制相似,故改进的无差拍控制也可应用于级联型PWM整流器当中。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以有效的消除控制延时,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3)分析了输入级各H桥单元直流侧输出电压不平衡的成因,针对传统电压排序法因排序次数较多,从而导致H桥单元开关次数增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电容电压平衡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在未使电容电压发生大幅波动的同时,该策略有效减少了H桥单元的开关次数和开关损耗。(4)分析了隔离级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的功率特性和小信号模型,同时分析了其在双移相控制下的软开关条件和回流功率特性,为了减小双移相控制下的回流功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移相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以降低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产生的回流功率,并使回流功率在一定的传输功率范围内为零,满足软开关条件,使开关零电压开通。对输出级三相逆变器的坐标变换、调制方式和数学模型进行分析,采用了一种基于SVPWM的双闭环解耦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使输出波形具有较好的正弦性,维持输出电压的稳定,使系统拥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曾祺安[8](2019)在《高功率因数无频闪LED驱动电源设计》文中认为当今社会,能源问题日益被世界所关注,其中电能的合理利用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方面,而照明用电在全世界的电力消耗中占有重要比重。随着半导体照明技术的发展,高功率LED由于其节能、高效、绿色、高可靠性、长寿命等特点,作为符合绿色照明概念的一种新型的照明光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现代照明系统出发,本文研究的LED驱动,拥有高功率因数和无频闪这两个主要特点。LED光源的特性决定了其恒流驱动的需求,本文对比了几种主要的恒流驱动方式以及优缺点,并对于当前LED照明驱动中存在的频闪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总结归纳了当前无频闪照明的主要技术,明确了未来LED驱动所要具备的要求。确定了本文所需要设计的方案为以基于Boost拓扑为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配合以基于PSR反馈的准谐振式Flyback变换器的两级无频闪方案。在对APFC控制方式进行对比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 COT控制的Boost拓扑如何实现PFC功能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基于COT控制提出一种改进型的控制方案,对于COT控制的BOOST存在的缺点进行了优化,大大提高了前级Boost变换器的功率因素与谐波含量。设计主功率参数,搭建仿真模型进行控制方式与功率级验证。分析了后级DC/DC运用中准谐振式Flyback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恒流控制方式,从数学的角度分析了 PSR的实现原理。对恒流输出负载调整率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通过输出电压反馈的方式优化负载调整率。基于SIMPLIS软件对于后级电路进行了环路上的仿真,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基于全文的分析结果,进行实物制作与测试。对于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测量数据表明,加入有源功率因素校正后,功率因数与谐波含量都得到较好的优化,总机效率与开关机性能较好,同时也解决了输出频闪问题,证明了本文高功率因数无频闪LED驱动电源的可行性。

彭呈祥[9](2019)在《基于自适应控制的功率超声驱动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功率超声技术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特性使负载的材料状态、性质发生变化的应用技术,是超声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航空航天、航海、工业生产以及生物工程等领域应用广泛。功率超声驱动系统是各类超声设备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着超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在工业和生活中,超声清洗因其使用方便,清洗效率高,效果好而应用广泛。本文针对智能化超声清洗的需求,对功率超声驱动系统的阻抗匹配,自适应频率和功率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完成的工作包括:1、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功率超声驱动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针对系统的研制指标需求,设计了功率超声驱动系统的总体方案。2、针对阻抗匹配随负载变化而失效的问题,基于LC匹配的超声换能器等效模型,设计了一种改进的LC匹配电路;基于匹配器件谐振频率,对模型进行量化分析,获得LC最优匹配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换能器工作在串联谐振频率时,所设计的匹配电路可有效提高功率超声驱动系统输出功率的稳定性。3、针对换能器谐振频率漂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电流反馈的换能器串联谐振频率高精度快速跟踪方法;利用换能器及匹配电容电流的有效值及两者相位差确定换能器的串联谐振频率,并结合二分法扫频,实现换能器串联谐振频率的高精度快速跟踪,在匹配失调、负载变化的情况下仍可以精确跟踪换能器的串联谐振频率。4、对驱动信号频率及开关电容滤波器中心频率进行联合控制,实现换能器串联谐振频率的实时跟踪;使用硬件乘法器直接获得系统的有功功率,利用基于自适应单神经元PID的功率控制方法,实现了系统有功功率的恒定输出控制。5、搭建了系统的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LC匹配方法可以提高系统输出功率并有效的耐受负载的波动;基于双电流反馈的换能器串联谐振频率高精度快速跟踪方法可在100ms内完成频率的跟踪且频率跟踪精度可达20Hz;自适应功率控制方法可以实现恒有功功率输出,并且针对负载的变化功率输出偏差可在10%以内。

刘家君[10](2018)在《VIENNA整流拓扑的控制策略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电力电子设备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与此同时非线性电力器件带来的电网谐波和无功功率污染也日益严重。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逐步推广的潮流下,汽车充电装置对电网的影响不容忽视,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研究。作为一种三电平功率因数校正拓扑,VIENNA整流器同时具备开关器件少、电路结构简单、无桥臂直通问题等独特的自身优势,适用于充电装置前端PFC电路的设计应用,得到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关注。本文针对VIENNA整流器存在的电流过零点畸变问题、中点电位平衡和振荡抑制问题以及三相电网不平衡条件下的系统控制问题进行了机理分析与模型构建,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首先,介绍了高功率因数VIENNA整流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基于其开关函数和状态空间平均法等,构建了 VIENNA整流器的数学模型和等效电路,同时也分析了 VIENNA拓扑中点电位不平衡出现的原因,为之后的算法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了 VIENNA整流器电流过零点畸变现象的产生机理,然后结合中点电位平衡控制和振荡抑制算法,提出了一种修正注入零序分量的新型载波调制方法,同时也介绍了所采用的基于电流前馈解耦控制的VIENNA整流器双闭环控制策略。新的调制控制策略在确保中点电位平衡的同时也解决了电流过零点畸变问题。再次,针对三相电网不平衡问题,分析了该工况下VIENNA整流器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单同步坐标系锁相控制方案。改进型锁相环可以快速分离提取电网电压正负序分量,准确跟踪电网相位信息等;同时内环电流环采用准PR控制器,其动态响应能够迅速跟随消除电流参考信号误差,降低了不平衡电网下引入的电流谐波,维持系统稳定运行。最后,搭建了基于TI公司的全新双核DSP28377+CPLD控制的VIENNA整流器实验平台,对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之后通过所搭建的平台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一种改进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改进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论文提纲范文)

(1)开关磁阻电机无电解电容功率变换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SRM应用与发展
    1.3 SRM无电解电容技术研究现状
        1.3.1 SRM无电解电容技术控制策略
        1.3.2 SRM无电解电容功率变换器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SRM基本方程和控制策略
    2.1 SRM本体结构和运行原理
        2.1.1 SRM本体结构
        2.1.2 SRM运行原理
    2.2 SRM建模方法
        2.2.1 SRM三种方程式
        2.2.2 SRM线性建模
        2.2.3 SRM非线性建模
        2.2.4 SRM准线性建模
    2.3 SRM三种控制策略
        2.3.1 电流斩波控制策略
        2.3.2 电压斩波控制策略
        2.3.3 角度位置控制策略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功率解耦型无电解电容SRM功率变换器工作原理
    3.1 PFC电路工作原理
    3.2 逆变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3.2.1 不对称半桥式逆变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3.2.2 不对称半桥式逆变电路控制方法
    3.3 储能电容工作原理
        3.3.1 脉动功率分析
        3.3.2 储能电容对SRM功率变换电路性能的影响
    3.4 解耦电容储能分析
    3.5 无电解电容SRM功率变换电路分析
        3.5.1 无电解电容母线电压波形分析
        3.5.2 网侧输入功率因数和直流母线电压的关系
    3.6 双向Buck/Boost解耦电路工作原理
        3.6.1 升压型双向Buck/Boost解耦电路工作原理
        3.6.2 降压型双向Buck/Boost解耦电路工作原理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功率解耦型无电解电容SRM功率变换电路控制策略
    4.1 基于定占空比控制的解耦电路控制策略
        4.1.1 参数分析
        4.1.2 仿真验证
    4.2 基于前馈控制的升压型解耦电路控制策略
        4.2.1 控制原理分析
        4.2.2 参数分析
        4.2.3 仿真验证
    4.3 基于前馈控制的降压型解耦电路控制策略
        4.3.1 控制原理及参数分析
        4.3.2 仿真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功率解耦型无电解电容SRM功率变换器硬件电路与软件系统设计
    5.1 STM32F303CBT6 最小系统设计
    5.2 电源模块设计
    5.3 PFC电路设计
        5.3.1 主电路参数选择
        5.3.2 控制电路设计
    5.4 功率解耦电路设计
        5.4.1 主电路参数选择
        5.4.2 控制电路设计
    5.5 逆变电路设计
        5.5.1 逆变电路参数选择
        5.5.2 控制电路设计
    5.6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6.1 主程序设计
        5.6.2 功率解耦电路控制程序设计
        5.6.3 三相逆变电路控制程序设计
    5.7 实验结果及分析
        5.7.1 解耦电路定占空比控制实验分析
        5.7.2 升压型解耦电路前馈控制实验分析
        5.7.3 降压型解耦电路前馈控制实验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电动汽车充电桩有源功率因数校正与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相PFC整流器电路研究现状
        1.2.2 三相PFC整流器控制算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三相六开关PFC电路数学模型与控制方法
    2.1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原理
    2.2 三相六开关PFC变流器工作原理
    2.3 三相六开关PFC电路数学模型
        2.3.1 PFC电路在传统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2.3.2 PFC电路在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2.4 三相六开关PFC电路的控制策略
        2.4.1 滞环控制
        2.4.2 双闭环PI控制
    2.5 三相六开关PFC电路的调制算法
        2.5.1 传统SVPWM调制算法
        2.5.2 快速SVPWM调制算法
    2.6 锁相环设计
        2.6.1 基本锁相环原理
        2.6.2 同步旋转参考坐标系锁相环
        2.6.3 双二阶广义积分锁相环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三相六开关PFC电路硬件结构设计
    3.1 设计要求与硬件整体结构
    3.2 IGBT器件选型与损耗计算
        3.2.1 器件选型
        3.2.2 损耗计算与热仿真分析
    3.3 IGBT外围保护电路设计
    3.4 交流侧电感设计
    3.5 直流侧电容设计
    3.6 辅助电路设计
        3.6.1 IGBT驱动电路设计
        3.6.2 电流检测电路设计
        3.6.3 输入交流侧电压检测电路设计
        3.6.4 输出直流侧电压检测电路设计
    3.7 过零电路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相PFC电路仿真分析
    4.1 三相PWM整流器仿真介绍
    4.2 传统SVPWM与快速SVPWM扇区划分对比
    4.3 SRF锁相环与DSOGI锁相环对比
    4.4 自然整流工作模式
    4.5 滞环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4.6 基于双闭环PI控制下的整流静态模式工作模式
    4.7 基于双闭环PI控制下的整流负载扰动工作模式
    4.8 外接PWM逆变器仿真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三相六开关PFC电路实验分析与充电桩控制系统设计
    5.1 电动汽车充电桩系统设计
        5.1.1 充电桩的系统结构
        5.1.2 充电桩主要电路与控制系统
        5.1.3 充电桩通信设计
    5.2 充电桩实验平台与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5.3 三相PFC电路实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成果
致谢

(3)高效率软开关图腾柱PFC交错并联控制策略分析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效功率因数校正器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交错并联CRM图腾柱PFC研究
    2.1 CRM图腾柱PFC电路模态分析
    2.2 CRM交错控制策略
        2.2.1 CRM开环交错控制策略
        2.2.2 CRM闭环交错控制策略
    2.3 临界连续模式图腾柱PFC电路控制方案
        2.3.1 CRM图腾柱PFC控制模式
        2.3.2 电感电流过零检测策略
        2.3.3 交流输入电压采样策略
        2.3.4 电感电流采样方案
        2.3.5 轻载限频控制方案
        2.3.6 开关周期开通死区时间控制策略
        2.3.7 开关周期关断死区时间控制策略
        2.3.8 相位信号采样方案
    2.4 本章小结
3 电感电流过零检测策略可靠性研究
    3.1 现有电感电流过零检测方案
        3.1.1 辅助绕组ZCD策略
        3.1.2 电感电流过零时刻预测策略
        3.1.3 电流采样ZCD方案
    3.2 现有电流过零检测方案可靠性分析
        3.2.1 输入电压扰动下可靠性分析
        3.2.2 采样扰动下可靠性分析
    3.3 改进后电流过零检测方案及可靠性分析
        3.3.1 改进后双ZCD策略
        3.3.2 改进电感电流过零检测策略可靠性分析
    3.4 实验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图腾柱PFC变换器参数设计与实验结果
    4.1 元器件参数设计
        4.1.1 功率电感参数设计
        4.1.2 输出电容参数设计
        4.1.3 开关管设计
    4.2 实验结果
        4.2.1 实验波形
        4.2.2 效率测试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4)单级桥式APFC变换器的关键问题解析及解决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典型单级APFC拓扑结构
        1.2.1 典型单相单级APFC拓扑结构
        1.2.2 典型三相单级APFC拓扑结构
        1.2.3 典型组合式三相单级APFC拓扑结构
    1.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1.3.1 母线电压尖峰问题
        1.3.2 输出电压纹波问题
        1.3.3 输入电流谐波问题
        1.3.4 电网不平衡条件下的控制策略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单相单级桥式APFC变换器的母线电压尖峰抑制方法
    2.1 引言
    2.2 变换器电路结构及功率因数校正原理
        2.2.1 变换器电路结构
        2.2.2 功率因数校正原理
    2.3 变换器母线电压尖峰产生机理分析
    2.4 基于反激辅助电路环节的母线电压尖峰抑制方法
        2.4.1 反激辅助电路环节的电路结构
        2.4.2 母线电压尖峰抑制机理分析
        2.4.3 母线电压尖峰抑制效果分析
        2.4.4 钳位电容的设计要求
    2.5 母线电压尖峰抑制方法的仿真和实验
        2.5.1 系统参数
        2.5.2 仿真分析
        2.5.3 实验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单相单级桥式APF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纹波补偿方法
    3.1 引言
    3.2 变换器输出电压纹波产生机理分析
    3.3 基于反激辅助电路环节的输出电压纹波补偿方法
        3.3.1 纹波补偿方法的基本原理
        3.3.2 纹波补偿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3.3.3 钳位电容的影响分析
    3.4 反激辅助电路环节的控制策略
        3.4.1 基于陷波带阻滤波器的输出电压纹波检测方法
        3.4.2 基于准比例谐振的控制策略
    3.5 纹波补偿方法的仿真和实验
        3.5.1 仿真分析
        3.5.2 实验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相单级桥式APFC变换器的控制策略
    4.1 引言
    4.2 变换器电路结构及功率因数校正原理
        4.2.1 变换器电路结构
        4.2.2 功率因数校正原理
    4.3 基于无源反激辅助电路环节的母线电压尖峰抑制方法
        4.3.1 母线电压尖峰抑制机理分析
        4.3.2 无源反激辅助电路环节的参数分析与设计
    4.4 抑制输入电流谐波的控制策略
        4.4.1 输入电流谐波分析
        4.4.2 基于拟合占空比的控制策略
    4.5 仿真和实验
        4.5.1 仿真分析
        4.5.2 实验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组合式三相单级桥式APFC变换器的控制策略
    5.1 引言
    5.2 组合式三相单级桥式APFC变换器工作原理
        5.2.1 电路结构
        5.2.2 工作原理及常规控制策略
    5.3 电网平衡条件下的运行特性分析
        5.3.1 组合式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纹波分析
        5.3.2 组合式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动态特性分析
    5.4 电网不平衡条件下的运行特性分析
        5.4.1 电压补偿器带宽较小
        5.4.2 电压补偿器带宽较大
    5.5 组合式变换器的改进型控制策略
    5.6 实验验证
        5.6.1 常规控制策略下的运行特性
        5.6.2 改进型控制策略下的运行特性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Marx型高压脉冲电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脉冲功率电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高压脉冲电源的关键环节
        1.3.1 高压脉冲电源的拓扑结构
        1.3.2 Marx发生器研究
        1.3.3 脉冲电源的控制方式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高压脉冲电源方案研究
    2.1 高压脉冲电源结构与要求
    2.2 直流稳压源方案分析
        2.2.1 拓扑结构分析
        2.2.2 控制方案分析
    2.3 Marx脉冲形成电路方案分析
        2.3.1 拓扑结构分析
        2.3.2 控制方案分析
    2.4 双级高压脉冲电源方案
    2.5 本章小结
3 直流稳压源研究
    3.1 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
        3.1.1 Boost APFC原理分析
        3.1.2 DC-DC半桥变换器原理分析
    3.2 主电路参数设计
        3.2.1 升压电感的设计
        3.2.2 高频变压器设计
        3.2.3 功率器件设计
    3.3 控制电路设计
        3.3.1 UC3854外围电路设计
        3.3.2 驱动电路设计
        3.3.3 采样电路设计
        3.3.4 辅助电源设计
    3.4 模型建立与控制算法设计
        3.4.1 模型建立
        3.4.2 控制算法设计
    3.5 仿真分析
        3.5.1 Boost APFC拓扑仿真分析
        3.5.2 DC-DC半桥拓扑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固态Marx型脉冲形成电路研究
    4.1 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
    4.2 电路稳态分析
    4.3 主电路参数设计
        4.3.1 升压电感设计
        4.3.2 功率器件及储能电容参数计算
    4.4 控制电路设计
        4.4.1 驱动电路设计
        4.4.2 辅助电源设计
    4.5 Marx拓扑仿真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实验结果及分析
    5.1 硬件实验
        5.1.1 实验设备
        5.1.2 实验平台搭建
    5.2 实验波形及结果分析
        5.2.1 直流稳压源实验波形
        5.2.2 Marx发生器实验波形
        5.2.3 高压脉冲电源整体联调实验波形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单级谐振式隔离型AC-DC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1.2.2 谐振软开关技术
        1.2.3 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软开关技术的单级有桥隔离型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
    2.1 引言
    2.2 基于软开关技术的单级有桥隔离型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拓扑结构
    2.3 单级有桥谐振式隔离型功率因数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
        2.3.1 工作模态分析
        2.3.2 工作模式分析
    2.4 单级有桥谐振式隔离型功率因数变换器稳态特性分析
        2.4.1 输入与输出电压传输比
        2.4.2 输入和输出整流二极管的电流应力
        2.4.3 ZVS实现条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单级无桥谐振式隔离型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
    3.1 引言
    3.2 单级无桥谐振式隔离型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拓扑结构
    3.3 单级无桥谐振式隔离型功率因数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
    3.4 状态空间平均法建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周期控制策略的研究
    4.1 引言
    4.2 单周期控制基本理论
    4.3 单周期控制原理
    4.4 单周期控制稳定性分析
    4.5 单周期控制的仿真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的设计
    5.1 引言
    5.2 主电路参数设计
        5.2.1 输入电感的选择
        5.2.2 输出电容的选择
        5.2.3 谐振电感和谐振电容的选择
        5.2.4 钳位电容的选择
        5.2.5 功率开关管的选择
        5.2.6 高频变压器的选择
        5.2.7 整流桥二极管的选择
    5.3 系统控制电路的设计
        5.3.1 主控芯片电路的设计
        5.3.2 辅助电源的设计
        5.3.3 驱动电路的设计
    5.4 仿真与实验验证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7)单相级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PET的研究现状
        1.2.1 PET的发展状况
        1.2.2 PET的拓扑形式
    1.3 单相级联型PET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单相级联型PET的结构与原理
    2.1 引言
    2.2 输入级的结构与原理
        2.2.1 单相PWM整流器的拓扑结构与调制方式
        2.2.2 载波移相调制
    2.3 隔离级的结构与原理
        2.3.1 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
        2.3.2 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的工作状态
    2.4 输出级的结构与原理
        2.4.1 三相逆变器的拓扑结构
        2.4.2 三相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单相级联型PET输入级控制策略
    3.1 引言
    3.2 单相PWM整流器控制策略
        3.2.1 单相PWM整流器数学模型
        3.2.2 改进的无差拍控制算法
        3.2.3 级联型PWM整流器控制策略
        3.2.4 仿真分析
    3.3 单相级联型PET电压平衡控制策略
        3.3.1 电压不平衡成因分析
        3.3.2 基于电压排序算法的电容电压平衡控制
        3.3.3 改进的电容电压平衡控制
        3.3.4 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相级联型PET隔离级与输出级控制策略
    4.1 引言
    4.2 隔离级控制策略
        4.2.1 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功率特性与小信号模型
        4.2.2 双移相控制软开关范围和回流功率分析
        4.2.3 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改进的双移相控制
        4.2.4 仿真分析
    4.3 输出级控制策略
        4.3.1 三相逆变器坐标系变换
        4.3.2 空间矢量PWM调制(SVPWM)
        4.3.3 三相逆变器的数学模型
        4.3.4 三相逆变器基于SVPWM的双闭环解耦控制
        4.3.5 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高功率因数无频闪LED驱动电源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LED驱动电路的研究现状
        1.2.1 LED的电气特性
        1.2.2 LED恒流驱动方式研究现状
    1.3 高功率无频闪照明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1 照明频闪的研究现状
        1.3.2 LED无频闪驱动照明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前级有源功率因素校正设计
    2.1 控制电路设计
        2.1.1 两种临界模式控制方法的比较
        2.1.2 COT控制下Boost电路模态分析
        2.1.3 一种改进型COT控制方法
    2.2 前级功率因数校正主功率参数设计
        2.2.1 Boost电感设计
        2.2.2 其它功率器件参数选择
    2.3 基于LTspice仿真验证
        2.3.1 LTspice仿真模型搭建
        2.3.2 仿真波形分析与控制方式对比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后级准谐振变换器设计
    3.1 准谐振Flyback变换器的恒流控制设计
        3.1.1 工作模态分析
        3.1.2 基于PSR的恒流控制方法
    3.2 恒流输出的负载调整率优化策略
        3.2.1 负载调整率分析
        3.2.2 一种改善负载调整率的方法
        3.2.3 实验验证
    3.3 后级Flyback主功率参数设计
        3.3.1 变压器设计
        3.3.2 其它功率器件参数选择
    3.4 基于SIMPLIS的准谐振Flyback变换器环路仿真
        3.4.1 SIMPLIS仿真实验步骤
        3.4.2 仿真实验结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样机测试与实验结果分析
    4.1 样机制作与实验平台
        4.1.1 技术指标
        4.1.2 样机制作
        4.1.3 实验平台
    4.2 实验分析
        4.2.1 整机关键节点波形
        4.2.2 功率因素与无频闪测量
        4.2.3 整机性能测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自适应控制的功率超声驱动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功率超声驱动系统的研究现状
        1.2.1 超声换能器的阻抗匹配
        1.2.2 功率超声驱动系统的频率跟踪
        1.2.3 功率超声驱动系统的功率控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2章 功率超声驱动系统方案设计
    2.1 功率超声驱动系统的设计要求
        2.1.1 系统目标
        2.1.2 系统指标与功能
    2.2 功率超声驱动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功率超声的负载特性与匹配电路建模分析
    3.1 功率超声的负载特性分析
        3.1.1 超声换能器的电路模型
        3.1.2 超声清洗中的负载特性分析
    3.2 超声换能器LC匹配的建模方法及分析
        3.2.1 超声换能器的LC匹配建模
        3.2.2 改进的LC匹配方法及仿真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适应频率和功率控制方法的研究
    4.1 自适应串联谐振频率跟踪方法
        4.1.1 基于双电流反馈的自适应频率跟踪方法
        4.1.2 基于二分法的串联谐振点的扫频跟踪算法
    4.2 自适应恒功率输出控制方法
        4.2.1 功率超声的功率采样信号分析
        4.2.2 基于乘法器和普通PID的恒功率控制方法
        4.2.3 基于自适应单神经元PID控制的恒功率控制算法
        4.2.4 仿真效果对比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功率超声驱动系统的硬件设计
    5.1 功率变压器的设计
    5.2 LC匹配网络的设计和器件选型
        5.2.1 LC匹配网络的设计
        5.2.2 匹配电感的设计
        5.2.2 匹配电容的选型
    5.3 频率跟踪系统的硬件设计
        5.3.1 信号采样单元
        5.3.2 信号调理单元
        5.3.3 频率控制单元
        5.3.4 微控制器单元
        5.3.5 功率驱动单元
    5.4 恒功率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5.4.1 信号采样单元
        5.4.2 相位校正单元
        5.4.3 功率检测及控制单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验与测试
    6.1 实验平台的搭建
    6.2 改进LC匹配方法的效果测试
        6.2.1 LC匹配基本功能测试
        6.2.2 改进LC匹配的功率特性实验
    6.3 频率跟踪实验
        6.3.1 不同允许误差Δ下的频率跟踪效果测试实验
        6.3.2 频率跟踪方法效果测试实验
    6.4 恒功率控制实验
        6.4.1 恒功率输出测试实验
        6.4.2 清洗效果测试实验
        6.4.3 外场实验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VIENNA整流拓扑的控制策略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功率因数校正拓扑研究现状
    1.3 VIENNA整流器研究现状
        1.3.1 VIENNA整流器控制策略
        1.3.2 VIENNA整流器调制策略
        1.3.3 VIENNA整流器中点电位平衡控制
        1.3.4 三相不平衡电网下VIENNA整流器控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VIENNA整流器工作原理与系统建模
    2.1 VIENNA整流器工作原理
        2.1.1 拓扑结构
        2.1.2 工作原理分析
    2.2 VIENNA整流器正常工作系统建模
        2.2.1 三相abc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2.2.2 两相dq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2.3 中点电位不平衡的数学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VIENNA整流器中点电位平衡策略研究
    3.1 输入电流过零点畸变现象的机理分析
    3.2 基于载波调制的中点电位平衡控制算法
    3.3 中点电位振荡抑制算法
    3.4 VIENNA整流器双闭环控制
    3.5 仿真验证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相电网不平衡下的VIENNA整流器控制策略
    4.1 电网不平衡下的VIENNA整流器数学模型
    4.2 电网不平衡下的锁相控制方案设计
        4.2.1 改进型单同步坐标系锁相方法
        4.2.2 电网不平衡下电流谐波抑制策略
    4.3 仿真验证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平台软硬件方案设计
    5.1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5.1.1 主电路设计
        5.1.2 采样调理电路设计
        5.1.3 电平转换电路设计
        5.1.4 IGBT驱动电路设计
        5.1.5 CPLD保护电路设计
    5.2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2.1 控制器选型
        5.2.2 软件程序框架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验证与分析
    6.1 实验平台介绍
    6.2 实验结果与分析
        6.2.1 锁相系统实验验证
        6.2.2 电流过零点畸变实验验证
        6.2.3 中点电位平衡和振荡抑制算法实验验证
    6.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一种改进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论文参考文献)

  • [1]开关磁阻电机无电解电容功率变换器的研究[D]. 霍文丽. 齐鲁工业大学, 2021(10)
  • [2]电动汽车充电桩有源功率因数校正与控制系统设计[D]. 柳思宇.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2)
  • [3]高效率软开关图腾柱PFC交错并联控制策略分析及优化[D]. 陈子健. 浙江大学, 2021(08)
  • [4]单级桥式APFC变换器的关键问题解析及解决方法研究[D]. 王雪松.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5]Marx型高压脉冲电源研究[D]. 徐春柳.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单级谐振式隔离型AC-DC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研究[D]. 孟利伟.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7]单相级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控制策略研究[D]. 马也. 上海电机学院, 2019(01)
  • [8]高功率因数无频闪LED驱动电源设计[D]. 曾祺安. 厦门大学, 2019(02)
  • [9]基于自适应控制的功率超声驱动系统研究与实现[D]. 彭呈祥. 天津大学, 2019(06)
  • [10]VIENNA整流拓扑的控制策略研究与设计[D]. 刘家君. 山东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一种改进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