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曹建国,付强,李雯[1](2003)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特点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研究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 ,探讨导致青年人AMI的可能因素。方法 :对比分析青年人和老年人AMI的危险因素、诱发因素、症状、体征、血脂、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及死亡率等。结果 :青年组 85 .71%病例否认心绞痛病史 ,10 0 %开始即表现严重胸痛 ,冠脉造影显示 2 8.5 7%正常 ,60 .71%为单支血管病变 ,死亡率低 ( 7.14 % ) ,这些都与老年组有显着差别 (P <0 .0 5 )。结论 :青年人AMI与吸烟、大量饮酒密切相关 ,其发病多有明确诱因 ,症状典型 ,病变程度较轻 ,预后相对较好
吕丽丽[2](2000)在《中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文中认为
王丽华,张风山[3](1996)在《中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特点及死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随着高龄化社会的到来,急性心肌梗塞(AMI)已成为老年人病残与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AMI治疗的进展,其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有关中老年女性AMI的临床特点及病死率,尚无统一认识。因此我们对近6年来我院住院的238例中老年男女AMI患者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中老年女性AMI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死亡因素,以其为改善其预后寻找有效的治疗
徐丽斌[4](2020)在《内蒙古自治区住院人群急性肾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说明急性肾损伤是指肾功能短期内快速减退的一组病因多样的临床综合征。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制定的急性肾损伤分类指南为最公认的标准,短期内血肌酐改变是应用最广泛的标志物;根据急性肾损伤发生时间,分为社区获得性急性肾损伤(CA-AKI)和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HA-AKI)。内蒙古自治区急性肾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无相关临床研究,下列特征有待更深入研究:(1)缺乏蒙古族和其它民族间流行差异的分析数据;(2)没有按年龄梯度进行分层研究,老年人群增加急性肾损伤风险的截断年龄界点不清楚。(3)没有按CA-AKI和HA-AKI分层研究,这两种类型急性肾损伤的流行特征差异不清楚。(4)在分析急性肾损伤的危害时,没有控制年龄和急性肾损伤类型的交互效应。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利用急性肾损伤中国协作研究(China collaborative study on AKI,CCS-AKI)数据库中内蒙古自治区两所医院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第二章,我们用扩展的KDIGO标准判断急性肾损伤并分型,描述了急性肾损伤相关的临床特征。我们的结果发现,和其它民族比较,蒙古族急性肾损伤的检出率相似;年龄和急性肾损伤检出率呈“U型”关系。在第三章,我们仍以扩展的KDIGO标准判断急性肾损伤,用Charlson合并症评分评估合并疾病,分别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了CA-AKI及HA-AKI的危险因素。结果进一步证实蒙古族与急性肾损伤没有相关性;在不同的年龄分层,中年人群急性肾损伤风险最低;CA-AKI和HA-AKI有各种特殊的危险因素,合并消化道溃疡是CA-AKI的危险因素,而心肌梗塞、中重度肾病、白血病合并转移性实体瘤,以及使用糖肽类抗生素、利尿剂(或脱水剂)和质子泵抑制剂是HA-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第四章研究年龄和急性肾损伤的关系,排除了不适合判断急性肾损伤的个案,并按严格的KDIGO标准判读CA-AKI和HA-AKI,将年龄按每5岁划分为年龄亚组。年龄和急性肾损伤检出率曲线表明,青年是CA-AKI的危险因素,这是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老年是HA-AKI的危险因素,但老年患者直到超老年阶段HA-AKI风险才随年龄递增。第五章研究了急性肾损伤相关住院时长、总住院花费和住院全因死亡。结果发现急性肾损伤患者的医疗费用更高,HA-AKI患者的住院时长更长,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住院死亡风险更高。由于急性肾损伤和年龄分层与死亡的相关性具有交互效应,我们进一步按不同年龄亚组和急性肾损伤类型分层研究了 AKI和住院死亡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年龄分层,AKI及不同类型的AKI都和住院死亡独立相关。本研究从多角度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住院成人患者中急性肾损伤的流行特点,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
彭志祥[5](2020)在《急诊PCI中注射地尔硫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地尔硫卓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自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行PCI的10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分别为54例和53例。对照组患者术中带孔球囊通过犯罪血管后在病变远端3-5分钟内8ml生理盐水推注;实验组患者改为3-5分钟内8ml地尔硫卓(125ug/ml)推注;连续随访两组患者半年。心脏功能指标术前、术后24小时的比较(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 I),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PCI术后TIMI血流分类,TIMI心肌灌注(TMP)分类,PCI后1周和6个月内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缩短率(FS)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和手术后六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TIMI血流水平3级为49例,对照组为42例;TMP血流水平,对照组为42例TMP血流水平3级,对照组为32例TMP血流水平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4小时CK-MB、CTn I、NT-pro BNP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EF(58.32±7.10%),FS(37.09±5.56%),LVEDD(47.39±4.46mm),对照组术后EF(42.05±5.67%),FS(29.03±9.51%)和LVEDD(48.81±6.1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主要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对照组1例猝死和5例心律失常,实验组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P<0.05。结论地尔硫卓在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中应用能提高患者TIMI血流及TMP血流分级,且患者术后EF及FS较手术前明显好转,从而对改善患者早期心功能有一定的疗效。
张作晶[6](2018)在《强化保温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围术期低体温(核心温度<36℃)是手术和麻醉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多见于胸、腹腔手术以及时间较长的手术,例如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低体温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据统计,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可高达50%90%,多中心、横断面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全麻手术患者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为39.9%。然而目前国内把体温作为常规监测指标的医院并不普遍,仅有10.7%的患者给予了围术期强化保温措施。术中强化保温是否可以降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率有待探究。非心脏手术的心肌损伤发生率一般报道在8%左右,其中15.8%有缺血症状,而84.2%无缺血症状,很多病例并无明显的心电图ST段抬高,但有心肌损伤的患者术后30天的死亡率却可高达10%。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可以发现早期的心肌损伤,研究报道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0.02μg/L,术后30天内心肌损伤相关的死亡率增加3倍;cTnT>0.03μg/L,相关死亡率增加9倍;cTnT>0.03μg/L可作为围术期心肌损伤的独立预测因子。另一种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0.06μg/L也可用于诊断心肌损伤,是术后30天内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风险因素。高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 T,hs-cTnT)是新近出现的另一种肌钙蛋白亚型,其诊断术后心肌损伤的标准为hs-cTnT≥0.065μg/L或0.02μg/L≤hs-cTnT<0.065μg/L且较术前升高至少0.005μg/L。本研究以45-80岁的中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1.强化保温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及术后肌钙蛋白I的影响;2.肌钙蛋白I、T联合应用对诊断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心肌损伤的价值及强化保温对心肌损伤的影响;3.强化保温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血浆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中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期间体温管理策略以及能否减轻相关心肌损伤。方法:1.择期行翻身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强化保温组(n=45)和常规保温组(n=45)。持续监测鼻咽温,记录诱导后10min(T1),手术开始(T2),手术开始60min(T3),120min(T4),180min(T5),术毕(T6)的体温;分别于诱导后5min、术后6-12、24及48h采取静脉血样,检测肌钙蛋白I的水平;比较两组术中体温和术后cTnI的变化;统计术中及术后48h内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早)的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如吻合口瘘、脓胸等的发生率。2.在前一部分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将完整保存下来的70例患者(强化保温组和常规保温组各35例)的血样,进行再分析,检测高敏肌钙蛋白T的浓度并按照以下标准统计术后48h内心肌损伤的发生率,心肌损伤定义为术后cTnI>0.06μg/L或hs-cTnT值异常(hs-cTnT≥0.065μg/L或0.02μg/L≤hs-cTnT<0.065μg/L且较术前升高至少0.005μg/L)。比较术中及术后48h内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早)的发生率;术后12h内低氧、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术后12h内低氧定义为术后12h内出现SpO2<90%或任何一次动脉血气中出现PaO2<80mmHg;术后12h内代谢性酸中毒定义为术后12h内所测血气中出现BE<-3.0);术后48h内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发生率(术后48h内临床症状观察突发胸闷或下肢肿胀症状,并通过超声快速诊断)。3.第二部分70例患者(强化保温组和常规保温组各35例)血样继续检测血浆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与患者术后48h内的疼痛评分、术后6h内的热舒适度、ICU停留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合分析比较两种保温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第一部分结果显示强化保温组各时间点的体温均可维持在36℃以上;常规保温组除T1、T2体温在36℃以上,其余时间点均低于36℃(P<0.05),其中T2-3下降较快,T3-6下降速度减慢。两组以cTnI的临床正常参考值0.03μg/L为界限,高于此界限的,强化保温组为6例(14.3%),显着低于常规保温组的15例(34.9%)(P<0.05);与术前的cTnI相比,两组术后12、24、48h均显着升高(P<0.05);两组间术后6-12h的cTnI无显着差异(P>0.05),但术后24、48h强化保温组cTnI明显低于常规保温组(P<0.05);强化保温组术中及术后48h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着低于常规保温组(P<0.05),吻合口瘘发生率显着低于常规保温组(P<0.05)。第二部分结果显示强化保温组3例发生心肌损伤,2例符合两种心肌损伤的诊断标准,1例仅符合hs-cTnT衡量心肌损伤的标准;常规保温组11例发生心肌损伤,7例符合两种心肌损伤的诊断标准,3例仅符合hs-cTnT衡量心肌损伤的标准,1例仅符合cTnI衡量心肌损伤的标准。术后48h内心肌损伤发生率强化保温组显着低于常规保温组(8.6%vs.31.4%,P<0.05);术中及术后48h内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强化保温组显着低于常规保温组(2.9%vs.25.7%,P<0.05);术后12h内低氧发生率强化保温组显着低于常规保温组(17.1%vs.40.0%,P<0.05);术后12h内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强化保温组显着低于常规保温组(20.0%vs.48.6%,P<0.05);术后48h内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发生率两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第三部分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6-12、24以及48h时血浆IL-6及IL-10的浓度无显着性差异;两组之间比较,术后6-12、24以及48h时血浆IL-6及IL-10的浓度无显着性差异;与常规保温组比较,强化保温组术后48h内的VAS评分降低(P<0.05),强化保温组术后6h内的热舒适度升高(P<0.05),两组术后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常规保温方式发生术中低体温依然常见,同时伴有术后cTnI的异常增高,采用充气升温毯强化保温可以避免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术后cTnI异常增高的发生率。2.两种肌钙蛋白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心肌损伤的检出率,强化保温可以降低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率。3.强化保温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炎性因子的表达无明显影响,术后心肌损伤与炎性因子的变化无直接相关性。
罗璨璟,邓翠东,孙卫东[7](2016)在《80例不同年龄段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组为早老年组(60-69岁)40例、中老年组(70-79岁)23例、老老年组(≧80岁)17例。收集患者在性别、年龄、心梗部位、基础疾病及心梗后并发症方面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在中老年组中,男女发病率的差异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础疾病、心梗部位、并发症方面,各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老老年组随着年龄的增长多种基础疾病的患病率越高,冠脉病变亦越复杂,但并非意味着高死亡率。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在治疗上不仅要抗聚稳斑,还要积极处理基础疾病。
宋波[8](2015)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1至2012年急诊疾病谱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疾病谱的特点,分析急诊患者的就诊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特殊疾病种的发病规律,为急诊医学人才的培养、医院的管理和医疗资源的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的145413病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电脑管理系统采集病例的就诊科室、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诊断等信息,采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列出图表,研究急诊疾病谱的规律。结果:(1)共纳入统计急诊病例145413名,日均就诊人次为398.4人次;女性患者(54.3%)多于男性(45.7%);数量占比前三位的科室是内科急诊(42.8%)、发热门诊(11.6%)、神经内科(8.7%)。(2)就诊人数以4、5、8月最多,2月最少;患者每日就诊时间存在规律性,2:006:00为低谷,8:0010:00为小高峰,17:0023:00为高峰。(3)病例数量排名前30名的疾病总数为122880个,占84.1%;病例数量排名前五位的疾病为上呼吸道感染、创伤、胃肠炎、发热、腹痛;急诊内科中,数量排名前三位的是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单纯检查和取药的数量占到总排名13位,占2.0%,占内科急诊排名第4位,占4.7%,提示部分非急诊患者于急诊科就诊,占用急诊资源。(4)不同疾病的性别比例、年龄比例、发病季节不同。上呼吸道感染中,女性(59.5%)多于男性(40.5%);2029岁为高发年龄段,1月最多,8月次之,11月最少。创伤中,男性(63.5%)多于女性(36.5%),2029岁为高发年龄段,56月最多,2月份最少。胃肠炎中,女性(59.7%)多于男性(40.3%),2029岁为高发年龄段,69月为高发月份,2月份最少。肺炎/支气管炎/COPD中,女性(54.3%)多于男性(44.7%),8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段,1月份为高发月份,7月最少。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中,女性(52.7%)多于男性(47.3%),8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段。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男性(52.6%)多于女性(47.4%),6069岁为高发年龄段。脑出血中,男性(65.8%)多于女性(34.2%),5059岁为高发年龄段。脑梗塞/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男性(52.9%)多于女性(47.1%),6069岁为高发年龄段。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疾病谱构成和特殊病种的发病规律。根据疾病谱的规律,可以合理有效的配置医疗资源,安排医生、护士以及药房、检验、放射等辅助科室的人员排班,提高医疗质量。根据疾病谱,可以为急诊医学人才的培养,急诊工作人员的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根据疾病谱反映出的问题,卫生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合理统一的急诊就诊界定标准。
陈燕,胡剑威[9](2014)在《我国女性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特点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我国女性应激性心肌病(SC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前国内医学期刊报道的50例女性SC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影像学检查及诊治和预后等。结果患者多呈急性发病,38例(76.0%)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和/或躯体应激诱发因素,46例患者出现胸痛胸闷(92.0%),其他常见症状有气短、心悸、出汗、恶心、呕吐、黑蒙和晕厥等;患者均为窦性心律,出现异常改变者49例(98.0%),42例(85.7%)呈ST段抬高,ST段压低5例(10.0%),T波倒置21例(42.0%),T波高尖2例(4.0%),QT间期延长14例(28.0%),出现病理性Q波12例(24.0%),并发各种心律失常19例(38.0%);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42例(84.0%)未见异常,<50%冠状动脉狭窄4例(8.0%),心肌桥4例(8.0%);患者中初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35例(70.0%),多数患者按照AMI或ACS指南的指导原则进行了处置,对部分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对并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者均给予相应救治。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我国女性SCM患者的临床及心电图表现酷似ACS,但冠状动脉造影无有意义狭窄,早期行心血管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正确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张璋,张志广[10](2009)在《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误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漏诊,提高诊治水平,减少死亡率。方法对2005年~2008年我院74例患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特点、心电图改变、发病诱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以腹痛(94.59%)、呕吐(79.73%)、恶心(44.5%)为主,其次为腹泻(6.76%)、腹胀(8.1%)、大汗淋漓(6.76%);心电图示心肌梗塞部位为:下壁(78.38%),前壁(9.46%),广泛前壁(4.05%),多壁(2.70%),心内膜下(5.40%);发病诱因在青年组以吸烟饮酒为主,中老年组发病时有54.35%患者是无诱因的。结论临床医生应对中老年人及青年人高危人群中以消化系统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肌梗塞要有足够的认识和警惕,如相应疾病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者,要及时做常规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肌钙蛋白,以减少误诊率和降低死亡率,提高诊疗水平。
二、中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特点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吸烟与饮酒情况: |
2.2 促发因素: |
2.3 发病方式: |
2.4 血脂水平: |
2.5 其它易患因素: |
2.6 心电图表现: |
2.7 冠状动脉造影情况: |
2.8 并发症: |
2.9 预后及病死率: |
3 讨论 |
(4)内蒙古自治区住院人群急性肾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急性肾损伤概述 |
1.2 急性肾损伤现有流行病学研究及不足 |
1.3 中国急性肾损伤的流行特点及问题 |
第二章 内蒙古住院人群急性肾损伤流行病学 |
2.1 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住院人群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
3.1 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住院人群急性肾损伤的年龄特征 |
4.1 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住院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危害 |
5.1 方法 |
5.2 结果 |
5.3 讨论 |
5.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5)急诊PCI中注射地尔硫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无复流现象的诊断与评估及治疗与防治的相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6)强化保温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目的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强化保温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和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的影响 |
2.1 前言 |
2.2 资料与方法 |
2.2.1 病例选择 |
2.2.2 随机分组及体温管理 |
2.2.3 试验相关材料 |
2.2.4 研究方法 |
2.2.5 观察指标 |
2.2.6 样本量计算 |
2.2.7 统计学分析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2.6 思考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肌钙蛋白I、T联合应用对诊断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心肌损伤的价值及强化保温对心肌损伤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资料与方法 |
3.2.1 病例选择 |
3.2.2 随机分组及体温管理 |
3.2.3 试验相关材料 |
3.2.4 研究方法 |
3.2.5 观察指标 |
3.2.6 统计学分析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结论 |
3.6 思考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强化保温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血浆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资料与方法 |
4.2.1 病例选择 |
4.2.2 随机分组及体温管理 |
4.2.3 试验相关材料 |
4.2.4 研究方法 |
4.2.5 观察指标 |
4.2.6 统计学分析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结论 |
4.6 思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8)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1至2012年急诊疾病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1 对象和方法 |
1.2 结果 |
1.2.1 就诊患者科室分布 |
1.2.2 急诊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月份、就诊时间分布 |
1.2.3 急诊病种数量排名前 30 的疾病 |
1.2.4 急诊内科病种、年龄、就诊月份、就诊时间分布 |
1.2.5 发热急诊病种分布 |
1.2.6 神经内科病种分布 |
1.2.7 急诊外科病种分布 |
1.2.8 骨科病种分布 |
1.2.9 肠道急诊病种分布 |
1.2.10 皮肤科病种分布 |
1.2.11 耳鼻喉科病种分布 |
1.2.12 神经外科病种分布 |
1.2.13 妇产科病种分布 |
1.2.14 眼科病种分布 |
1.2.15 口腔科病种分布 |
1.2.16 上呼吸道感染就诊月份、时间、年龄分布 |
1.2.17 创伤患者性别、就诊月份、就诊时间、年龄段分布 |
1.2.18 胃肠炎患者性别、年龄段、就诊月份分布 |
1.2.19 肺炎/支气管炎/COPD患者性别、就诊月份、年龄段分布 |
1.2.20 心功能不全/心衰患者年龄段分布 |
1.2.2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年龄分布 |
1.2.22 脑出血患者年龄分布 |
1.2.23 脑梗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年龄分布 |
1.3 讨论 |
1.3.1 急诊人数特点 |
1.3.2 急诊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分布特点 |
1.3.3 急诊病种排名 |
1.3.4 上呼吸道感染的研究 |
1.3.5 创伤的研究 |
1.3.6 胃肠炎的研究 |
1.3.7 单纯检查和取药排名的研究 |
1.3.8 肺炎/支气管炎/COPD的研究 |
1.3.9 脑出血的研究 |
1.3.10 脑梗塞/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 |
1.3.1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 |
1.3.12 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研究 |
1.3.13 急诊医学存在的问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急诊医学疾病谱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9)我国女性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表现 |
2.2 心电图特点 |
2.3 影像学检查 |
2.4 诊治及预后 |
3 讨论 |
(10)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误诊情况 |
1.4 实验室检查 |
1.4.1 心电图: |
1.4.2 心肌酶检查: |
2 治疗和转归 |
3 讨论 |
四、中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特点的探讨[J]. 曹建国,付强,李雯. 临床医学, 2003(04)
- [2]中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J]. 吕丽丽. 中国厂矿医学, 2000(06)
- [3]中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特点及死因分析[J]. 王丽华,张风山. 当代医师杂志, 1996(09)
- [4]内蒙古自治区住院人群急性肾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D]. 徐丽斌.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5]急诊PCI中注射地尔硫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功能的影响[D]. 彭志祥.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6]强化保温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影响的研究[D]. 张作晶.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
- [7]80例不同年龄段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临床分析[J]. 罗璨璟,邓翠东,孙卫东. 现代养生, 2016(12)
- [8]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1至2012年急诊疾病谱分析[D]. 宋波. 天津医科大学, 2015(05)
- [9]我国女性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特点分析[J]. 陈燕,胡剑威.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05)
- [10]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误诊分析[J]. 张璋,张志广. 临床医学工程,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