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绿色设计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姜涛,蔡宇凌,周安展[1](2022)在《聚酯回收再生产业绿色发展模型构建及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聚酯凭借其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聚酯使用量剧增,随之而来的是其废弃物的处理处置问题。目前常规的焚烧、填埋等处置方式不仅会造成资源能源的消耗浪费,还可能带来新的环境问题。因此,推动废旧聚酯回收再生产业发展对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构建模型为废旧聚酯回收再生产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建设思路,同时也可为其他废旧物品回收再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代应,彭唯,宋寒,刘振[2](2021)在《政府环境规制、企业绿色行为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绿色经济发展新思想下,制造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将面临更多的环境约束。政府环境规制能否有效促进企业实施绿色管理,而这些绿色行为又能否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绩效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基于制度理论的视角,构建了政府环境规制→绿色管理活动→企业绩效的基本研究框架,以221家中国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5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环境规制对制造企业的绿色设计行为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而对绿色回收行为的影响不显着,但它能通过绿色设计间接地正向影响绿色回收行为;企业的绿色设计行为能够明显提高企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绩效;绿色回收行为能够改善企业环境绩效,但短期内对企业经济绩效影响不显着。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重视企业绿色行为的管理和实施;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制造企业绿色实践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惩罚机制,合理利用强制型和激励型政策工具。
郭淼,李卓琳,张志海,张洋[3](2021)在《绿色钢铁产品认证发展现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分析国内外绿色钢铁产品认证的发展背景及现状,详细讨论了我国绿色制造体系,绿色钢铁产品相关标准和认证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介绍了以欧洲、美国和日本为例的绿色钢铁产品相关的认证体系。同时,通过国内与国外绿色钢铁产品认证体系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对比,指出了我国现在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相关绿色制造政策法规,完善绿色制造钢铁行业标准体系和认证评价体制,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升级和强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问题,并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刘亚,王鑫,辛勇[4](2021)在《关于家用电器绿色评价标准框架及指标的探讨》文中提出绿色产品评价及生态标志认证已经成为供给侧改革及消费升级的重点方向,现全面总结了国内外绿色产品评价及生态标志认证评价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国内室内加热器、房间空气调节器和吸油烟机,国外水基加热器和吸油烟机等家用电器产品的绿色生态评价标准框架及其指标选取情况,总结绿色产品评价规范地方标准制定工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产品能耗量的指标,有利于体现绿色产品低碳节能的特性。
刘培基,刘飞,王旭,尹震飚,曹华军,李聪波[5](2021)在《绿色制造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及其新框架》文中研究表明绿色制造相关研究已有20多年,有必要对绿色制造的内涵、理论与技术体系进行归纳总结,以支持绿色制造下一阶段的研究与发展。为此,在分析和总结绿色制造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更新和完善了绿色制造的定义,提出由三个基础理论(新"三度"理论、资源主线理论以及生命周期理论)和六个主要特性组成的绿色制造理论体系,建立了由6R技术原则、三条技术主线、五类专项技术以及多项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技术组成的绿色制造技术体系;最后,通过对绿色制造的根本问题、根本目标、根本途径、根本路线以及技术主线等进行梳理和总结,建立了绿色制造理论与技术体系的综合框架。
焦鑫[6](2021)在《绿色设计策略在灯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越来越多的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也带来环境、生态等一系列问题,因而绿色设计的概念被提出,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减少,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文章以灯具产品为载体,从设计准备、设计目标与分析、设计策略等方面探讨绿色设计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应用策略,再以该策略进行小夜灯设计实践,为产品绿色设计应用提供参考。
李根柱[7](2021)在《绿色供应链价值共创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随着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提升,企业不再局限于内部绿色管理,而是逐渐转向了供应链间绿色合作实践。面对着来自社会、政府、消费者、同行业企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双碳”目标,即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制造企业也正积极通过各种绿色管理手段来建立绿色供应链,从而增加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可持续性,提高社会效益,帮助企业提升企业形象。但绿色供应链的发展仍面临三个关键问题:首先,国内绿色供应链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且进行供应链实践的多为跨国大企业,而企业单独承担绿色治理活动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因此企业内部绿色治理实施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负担;其次,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面对绿色治理成本高的难题时,难以拿出有效的供应链主体企业绿色合作模式来解决问题,供应链上下游和同行业之间缺少有利的合作机制,来实现成本共担和价值共创;最后,供应链核心企业对绿色发展的认知以及管理水平存在明显差异,难以形成企业绿色自觉行为,供应链的绿色战略难以协调实施。因此,本文构建了由核心制造企业及其同行业者、上游供应商、下游零售商构成的三级供应链,从价值共创角度设计绿色战略下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不同合作模式,激发供应链主体企业的积极性,同时能够为供应链主体企业减轻绿色治理成本,提高实施绿色行为的积极性。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1)将传统供应链中由核心企业单独承担的绿色治理行为延伸到集成供应链视角下进行研究,结合价值共创理论,从共创动机,共创模式以及共创结果三个维度,提出基于核心企业的绿色供应链价值共创原理。(2)基于原理所论证的价值共创的可行性和内在逻辑,“以成本分担,收益共享”思路,构建了“核心制造商与供应商”、“核心制造商与零售商”、“核心制造商与同行业者”三种不同模式下的双角色供应链价值共创机制,以及供应链多方参与即“核心制造企业、供应商、零售商”、“核心制造企业、供应商、同行业者”、“核心制造企业、同行业者、零售商”多角色的供应链价值共创机制。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构建价值共创模型,最终得到每种共创模式下绿色治理成本分配系数,从而确定不同共创模式下绿色治理成本分配方式,实现共创双赢和多赢。(3)通过某制造行业真实数据对绿色供应链的价值共创机制效果以及影响效果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检验价值共创模式的效果及其与供应链的特性或制度环境因素对价值创造的交互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价值共创对企业不同绩效都具有积极影响,进一步验证了绿色战略下以制造商为主导的供应链主体之间实施价值共创、形成企业绿色联盟的有效性。此研究结合共创理论以及供应链相关理论,从共创动机,共创模式以及共创结果三个维度,提出了基于核心企业的绿色供应链价值共创原理,此原理表明以核心企业为主导供应链合作共创的可行性以及共创内在逻辑;同时,基于原理构建相应的定量模型,进一步证明了绿色供应链下实现价值共创的可行性,并通过求解得出最优绿色成本分摊系数来构建绿色供应链不同主体间的合作机制;最后通过某行业真实数据进一步检验绿色供应链价值共创对主体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核心企业的特征和外部制度因素对其绿色战略下的共创机制有一定的交互作用;揭示了绿色供应链战略下价值共创机制的实施效果和影响效果的内外部因素。此研究结论扩展了价值共创理论从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创延伸到供应链间共创的应用,以及丰富了绿色管理相关研究。同时,其结论为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在环保问题上进行价值共创的具体机制以及指导企业对不同机制的进行选择,同时鼓励政府、市场监管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绿色战略下的共创机制的实施,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谢若玲,韩丹,黄秋雨[8](2021)在《基于TRIZ原理的产品绿色设计方法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由于近代工业的逐渐快速发展,导致环境逐步恶劣,各类资源能源短缺,动力来源危机等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绿色设计作为一种备受推崇的理念,被公认为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绿色设计是近几年话题度最高的设计理论,但仍缺乏完善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支持该理念,这导致其很难得到实质性的商业推广,这个问题已成为现代工业设计发展的瓶颈。文章以TRIZ原理为基础,对产品设计中绿色设计的应用性展开研究,并结合应用实例,提供了根据TRIZ创新理论建立绿色产品设计理论方法的可能性。
彭唯[9](2021)在《外部压力下绿色供应链管理对制造企业可持续绩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
黄超梅[10](2021)在《制造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驱动因素组态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是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成为全球的共识,发达国家区域较早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政策体系相对完善与成熟。在国际营造的绿色发展氛围下,全球领先制造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积极性高,但是不同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水平存在差异,这是由一系列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驱动因素导致的。不同驱动因素在产生高水平与非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发挥作用不同,产生高与非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因素组合路径可能不止一种。因此,本文分析了领先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水平,并探索其绿色供应链管理驱动因素与实践的复杂因果模式。本文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制度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与复杂理论,分析国内外现有的绿色供应链管理驱动因素、内容分析与定性比较分析的研究进展。接着,运用内容分析法构建评价领先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水平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两组人员对领先制造企业环境相关材料按照0-4进行内容编码,将编码情况汇总再对领先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水平进行简单统计分析。再次,确定国家经济、环境政策、行业类型、来自行业竞争对手的绿色实践压力、可持续消费市场份额与企业资源能力水平六个因素,作为领先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驱动因素。最后,通过Osiris数据库、联合国发布数据与企业官网公布数据,搜集各变量数据,并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研究领先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驱动因素与实践水平的因果模式。结果表明:第一,在驱动领先制造企业实施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模式中,国家经济与环境政策为必要条件,企业总部所在国家给予其一定的经济与环境政策支持。第二,竞争对手是实施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行业竞争对手施加的绿色竞争压力,在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关系一致,在非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关系不一致,该变量可弥补企业资源能力的缺失推动其实现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第三,可持续消费市场与资源能力在推动高与非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关系不一致,所以该变量既非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第四,根据特有因素,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驱动模式划分为四种强主导类型,非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因素的驱动模式划分为七种弱主导类型。第五,高与非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企业的子实践中,与企业内部相关的绿色设计、绿色制造与内部管理子实践做得较好,与供应商和客户合作的绿色采购、下游客户在环境方面的合作子实践做得较差。
二、产品绿色设计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产品绿色设计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聚酯回收再生产业绿色发展模型构建及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废旧聚酯回收再生产业分析 |
1.1 产业结构分析 |
1.2 产业绿色发展需求和空间分析 |
2 产业绿色发展模型构建 |
3 产业绿色发展模型运行方式 |
3.1 再生加工企业技术能力建设 |
3.1.1 产品绿色设计能力 |
(1)下游产品绿色设计 |
(2)纤维产品的绿色设计 |
3.1.2 技术研究能力及生产制造能力 |
3.1.3 检测分析能力 |
3.1.4 废旧聚酯回收能力 |
3.1.5 信息化及数据分析能力 |
3.2 再生加工企业主要技术服务方式 |
3.2.1 废旧聚酯回收环节 |
3.2.2 废旧聚酯前处理环节 |
3.2.3 废旧聚酯再生加工环节 |
3.2.4 再生聚酯利用环节 |
4 小结 |
(2)政府环境规制、企业绿色行为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研究假设与概念模型 |
(一) 政府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管理行为 |
(二) 绿色设计与绿色回收 |
(三) 绿色管理行为与企业绩效 |
三、研究方法 |
(一) 问卷设计 |
(二) 调查与样本分析 |
(三) 信度、效度检验与相关性分析 |
四、实证分析 |
(一) 模型整体配适度分析 |
(二) 假设检验结果 |
(三) 结果分析 |
五、管理启示 |
(3)绿色钢铁产品认证发展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绿色钢铁产品认证发展现状 |
1.1 绿色制造标准体系 |
1.2 钢铁行业绿色制造体系现状 |
1.2.1 钢铁行业绿色设计产品 |
1.2.2 钢铁行业生命周期评价 |
1.2.3 钢铁行业绿色产品评价标准 |
1.2.4 钢铁行业绿色产品第三方评价机构 |
2 国外钢铁行业绿色产品认证发展现状 |
2.1 欧洲 |
2.1.1 RoHS指令 |
2.1.2 REACH法规 |
2.2 美国 |
2.3 日本 |
3 我国绿色钢铁产品认证发展思路 |
(4)关于家用电器绿色评价标准框架及指标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绿色产品评价状况 |
1.1 国外发展状况 |
1.2 国内发展状况 |
2 评价指标分析 |
2.1 欧美评价指标对比 |
2.2 我国评价指标对比 |
2.3 排放及用能指标探讨 |
3 结束语 |
(6)绿色设计策略在灯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绿色设计准备阶段 |
1.1前期调研 |
1.1.1现有产品类别与材料使用 |
1.1.2绿色产品消费者需求 |
1.1.3绿色产品营销状况 |
1.2 设计准备 |
2 绿色设计目标确定与需求分析 |
2.1 选择产品目标 |
2.1.1 设计对象选择 |
2.1.2 设计对象范畴 |
2.2 设计目标属性 |
2.2.1 造型属性 |
2.2.2 技术属性 |
2.2.3 绿色属性 |
3 确定绿色设计策略 |
3.1 建立绿色设计清单 |
3.2 产品计划 |
3.3 运用绿色设计工具 |
3.4 确定绿色设计策略 |
3.5 产品制造 |
4 制定绿色设计方案 |
4.1 概念设计 |
4.2 方案优化 |
4.3 方案设计与实施 |
4.4 设计完善与反馈 |
(7)绿色供应链价值共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问题及研究内容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绿色供应链相关研究 |
2.1.1 绿色供应链的发展 |
2.1.2 绿色供应链特征 |
2.1.3 绿色供应链研究现状 |
2.1.4 文献评述 |
2.2 价值共创相关研究 |
2.2.1 价值共创概念 |
2.2.2 价值共创模型 |
2.2.3 价值共创行为 |
2.2.4 文献评述 |
2.3 价值共创模型相关研究 |
2.3.1 价值共创的影响因素及测量模型 |
2.3.2 消费者参与共创模型研究 |
2.3.3 企业联盟实现共创模型研究 |
2.3.4 文献评述 |
2.4 相关理论 |
2.4.1 价值共创理论 |
2.4.2 资源基础理论 |
2.4.3 制度理论 |
2.4.4 文献评述 |
2.5 本章小结 |
3 绿色供应链价值共创原理分析 |
3.1 供应链价值共创的概念和内涵 |
3.1.1 供应链价值共创分析 |
3.1.2 供应链价值共创的内涵 |
3.2 绿色供应链价值共创的概念与内涵 |
3.2.1 绿色供应链价值共创的概念 |
3.2.2 绿色供应链价值共创的内涵 |
3.2.3 绿色供应链价值共创的特征 |
3.3 绿色供应链价值共创的模式 |
3.3.1 供应商参与型价值共创 |
3.3.2 零售商参与型价值共创 |
3.3.3 同行业者参与型价值共创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双角色参与价值共创机制 |
4.1 建模思路 |
4.2 初始模型及问题假设 |
4.3 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价值共创 |
4.3.1 价值共创后的利润函数 |
4.3.2 求解可行域 |
4.3.3 求解极值点 |
4.4 核心企业与同行业制造商价值共创 |
4.4.1 价值共创后的利润函数 |
4.4.2 求解可行域 |
4.4.3 求解极值点 |
4.5 核心企业与零售商进行价值共创 |
4.5.1 价值共创后的利润函数 |
4.5.2 求解可行域 |
4.5.3 求解极值点 |
4.6 数值分析 |
4.6.1 背景描述 |
4.6.2 数据收集 |
4.6.3 分析与讨论 |
4.7 本章小结 |
5 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多角色参与价值共创机制 |
5.1 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及零售商的价值共创 |
5.1.1 利润函数极值的存在性 |
5.1.2 极值点 |
5.2 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及同行业制造商的价值共创 |
5.2.1 利润函数极值的存在性 |
5.2.2 极值点 |
5.3 核心企业与同行业制造商及零售商的价值共创 |
5.3.1 利润函数极值的存在性 |
5.3.2 极值点 |
5.4 数值分析 |
5.4.1 计算结果 |
5.4.2 分析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6 基于绿色供应链的价值共创机制有效性分析 |
6.1 概念模型 |
6.2 研究假设 |
6.2.1 绿色战略对价值共创机制的影响 |
6.2.2 价值共创机制对核心制造商绩效的影响 |
6.2.3 外部环境压力的调节作用 |
6.2.4 内部环境支持的调节作用 |
6.3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6.3.1 问卷设计 |
6.3.2 数据收集 |
6.4 数据分析 |
6.4.1 常用方法偏差检验 |
6.4.2 KMO检验 |
6.4.3 因子分析 |
6.4.4 假设检验 |
6.5 结果分析 |
6.5.1 绿色战略对价值共创机制的影响 |
6.5.2 价值共创机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6.5.3 调节变量及控制变量的影响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和展望 |
7.1 研究结论及启示 |
7.1.1 主要结论 |
7.1.2 管理启示 |
7.2 研究展望 |
附录A |
参考文献 |
索引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基于TRIZ原理的产品绿色设计方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TRIZ原理概述 |
2绿色设计概述 |
3基于TRIZ原理的产品绿色设计方法初探 |
4以美妆工具清洁器设计为例 |
5结论 |
(10)制造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驱动因素组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技术路线 |
1.3 研究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 |
2.1.2 制度理论 |
2.1.3 资源基础理论 |
2.1.4 复杂理论 |
2.2 绿色供应链管理驱动因素的国内外研究 |
2.2.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 |
2.2.2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与驱动因素关系 |
2.3 内容分析法相关的研究 |
2.4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相关的研究 |
2.5 研究评述 |
3 领先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水平分析 |
3.1 内容分析法与样本的选择 |
3.1.1 内容分析法研究步骤 |
3.1.2 样本选择 |
3.2 量化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水平 |
3.2.1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指标构建 |
3.2.2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内容编码 |
3.2.3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编码信效度检验 |
3.2.4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整体特征 |
3.3 本章小结 |
4 领先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驱动因素组态分析 |
4.1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与驱动因素 |
4.1.1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研究步骤 |
4.1.2 驱动因素指标确定 |
4.1.3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
4.2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过程 |
4.2.1 变量校准 |
4.2.2 必要条件检验 |
4.2.3 真值表分析 |
4.2.4 稳健性分析 |
4.3 模糊集定性比较结果分析 |
4.3.1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条件组合构型 |
4.3.2 高与非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驱动模式分析 |
4.3.3 高与非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驱动模式子实践分析 |
4.4 驱动模式实践分析 |
4.4.1 加强国家经济支持营造重视环境氛围 |
4.4.2 塑造面向工业企业绿色竞争力 |
4.4.3 提升客户与消费者的可持续消费意识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1 主要研究结论 |
5.1.2 政策建议 |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驱动因素与实践水平校准锚点分布图 |
附录 B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驱动因素与实践水平校准后数值 |
附录 C 全球领先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子实践均值 |
致谢 |
四、产品绿色设计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聚酯回收再生产业绿色发展模型构建及实践[J]. 姜涛,蔡宇凌,周安展. 现代化工, 2022(02)
- [2]政府环境规制、企业绿色行为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J]. 代应,彭唯,宋寒,刘振.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1(12)
- [3]绿色钢铁产品认证发展现状[J]. 郭淼,李卓琳,张志海,张洋. 冶金分析, 2021(11)
- [4]关于家用电器绿色评价标准框架及指标的探讨[J]. 刘亚,王鑫,辛勇. 轻工标准与质量, 2021(05)
- [5]绿色制造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及其新框架[J]. 刘培基,刘飞,王旭,尹震飚,曹华军,李聪波. 机械工程学报, 2021(19)
- [6]绿色设计策略在灯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 焦鑫. 西部皮革, 2021(18)
- [7]绿色供应链价值共创机制研究[D]. 李根柱.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8]基于TRIZ原理的产品绿色设计方法初探[J]. 谢若玲,韩丹,黄秋雨.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25)
- [9]外部压力下绿色供应链管理对制造企业可持续绩效的影响[D]. 彭唯. 重庆理工大学, 2021
- [10]制造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驱动因素组态研究[D]. 黄超梅.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