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告密者”现象分析

“新闻告密者”现象分析

一、“新闻线人”现象析(论文文献综述)

段锦娅[1](2017)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报料的变化及使用研究 ——以昆明三家都市报为例》文中提出新闻报料是大众传媒重要的新闻来源。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传统媒体新闻报料渠道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当前新媒体的发展时期,多元化的新媒体报料渠道带来丰富的信息源的同时拓宽了新闻报料的覆盖面。那么对于传统媒体尤其是竞争激烈的都市报如何选择和使用新媒体渠道报料的信息源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理论为基础,以赋权理论为研究视角。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春城晚报》、《云南信息报》、《都市时报》三家报纸使用新媒体信息源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运用深度访谈法对三家都市报部分采编人员进行访谈,对传统报料渠道及新媒体报料渠道进行全面分析和对比,将都市报新闻报料与新闻生产链条各环节相结合进行考察和分析,从媒介融合、媒介赋权的角度探讨传统媒体新闻报料的变化和影响。通过对新闻报料与新闻生产在新媒体语境下发生的变化以及二者之间具有的联系,归纳总结出在当前传统媒体使用新媒体报料对自身发展具有的影响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法。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对报纸新闻报料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归纳整理出不同媒体时代新闻报料渠道及特征,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本文的分析框架展开后面四个章节的重点研究;第二章对当前语境下新闻报料渠道产生的变化,从报料主体、报料内容、报料渠道及报料效果四个方面探讨变化的成因;第三章结合媒介融合和媒介赋权的特征,对传统媒体对新闻报料的运用现状进行分析;第四章对昆明三家都市报使用新媒体信息源进行量化和质化分析;第五章在梳理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传统媒体使用新媒体信息源的相关建议,并对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揭明玥,李茜,何习文[2](2016)在《新闻线人的合法权利保障》文中研究指明新闻线人是通过为媒体提供新闻线索而从媒体获得相应报酬的人。新闻线人的大量涌现,缘于媒体之间竞争的加剧,是媒体市场化的结果。本文从新闻线人的产生背景入手,试图对线人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讨论了新闻线人职业化问题,提出并阐述了笔者关于新闻线人的合法权利保障问题。

卢安琪[3](2016)在《试论对新闻线人的安全保护》文中研究说明媒体间竞争的加剧、受众本位的转变,导致"新闻线人"开始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存在。与"新闻线人"群体的庞大性和新闻线索的丰富性相比,"新闻线人"的自身安全问题不断被忽视。本文主要针对"新闻线人"的安全保护问题,从"新闻线人"自身、新闻记者以及法律三个层面探讨保护措施。

蒋玉婷[4](2013)在《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线人现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人们的思维观念和价值判断也不断地受到冲击。在新闻传播领域,新问题、新现象和新事物不断涌现。新闻线人现象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我国传媒业日益走向市场化、产业化的必然产物。线人们或为了追逐报料费,或渴望表达自己的心声,或出于社会责任感而通过各种热线和报料平台向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成为传媒界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线。发展至21世纪的新媒体时代,新闻线人对传媒界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已具有不可小觑的价值和意义,非常值得研究。本文就以新闻学基本理论为出发点,主要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比较分析、样本抽查等手段获取资料、完成研究。文章开篇,笔者在界定了新闻线人定义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深入剖析了新闻线人兴盛的背景及原因,主要归结为三点:传媒的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是催化剂;社会文化与传播技术的发展是支撑;受众本位意识的张扬是动力。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舆论的生成、存在和传播方式发生改变,新闻线人也随之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动和新的特征。笔者将这些新特征归纳为五点:报料渠道增多,形式更为多样:报料成本更低,报料报酬增多;线人大量涌现,网络线人成生力军;部分线人身份向“公民记者”转变;“线人报道”栏目、版面不断出现。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新媒体时代新闻线人的发展,于媒体而言,也是利弊互生的。它既扩展了媒体的新闻来源,提高了新闻可读性,加强了媒体与受众间的互动,强化了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推动了采编机制由记者中心制向编辑中心制的革新,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传媒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如虚假线索增多,新闻的真实性更难把关。对于如何应对这些消极影响,本文提出了四点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即明确记者的传统角色定位,强化媒体把关意识;拓宽新闻广度的同时更要注重深度的挖掘;建立科学完善的新闻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新闻线人的培养和保护。

王晓华[5](2010)在《报料人参与媒体议程设置情况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报料信息内容"、"媒体呈现的报料内容"及"报料人群体抽样调查"三部分资料为基础,以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对报料信息和媒体呈现内容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报料人群体是公众中积极参与媒体议题建构的群体,他们具有显着的设置议题意识,但是参与议题建构的能力有限,原因之一是多数报料人将媒体视为可借助解决来自草根阶层社会问题的工具。报料信息经过媒体把关人的严格判断和挑选才可能进入媒体议题,这种挑选并非按照各类信息报料的多少来确定,而是根据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来判断。报料人群体参与建构媒体议程的目标能否实现,要看各媒介组织自身的定位和媒体框架。

李明[6](2008)在《“新闻线人”研究的多向度评析》文中研究指明"新闻线人"是本世纪初以来新闻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2002年1月到2007年9月中国大陆期刊发表的47篇学术性论文为研究对象,从新闻线人的定义及其与受众、通讯员和记者的关系,新闻线人产生的原因,新闻线人报料的内容分析,新闻线人报料的真实性问题,新闻线人的存在对新闻工作的利弊和新闻线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等6个方面,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分析梳理,并逐条进行评述。

冉亚敏[7](2007)在《走在媒体边缘的“新闻线人”》文中研究指明90年代中后期,有偿征集新闻线索的新闻热线在都市类报纸上出现,催生了新闻线人的产生,其后逐渐向其他媒体延伸。新闻线人是媒介市场化、产业化背景下媒体竞争凸显信源重要的产物。新闻线人在给传统新闻理念、体制带来变革与好处时,也存在着潜在的问题。

梁颖涛[8](2007)在《中国付费采访现象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付费采访指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以向信息提供者支付费用的方式获取新闻信息的专业活动。它属于新形势下新闻采访的一种新方式,通过付费获得采访权的独享或优于其他记者,但所得信息不一定反映客观真实。中国付费采访现象是随着媒体成为产业和新闻信息成为商品而活跃起来的。传媒体制的转变和媒介产品的转型促进了其生成,激烈的竞争促使付费采访愈发活跃。在以时间为线索认识中国付费采访现象出现和发展的原因后,本研究从社会学新闻场理论、经济学博弈模式和法学模式三个方面对付费采访的发展壮大进行解读。针对付费采访现象的研究如火如荼,但是这些针对付费采访的媒介批评却大多互相对立、互相矛盾,旗帜鲜明地分成了正方与反方两种对立观点。本研究认为在对中国付费采访现象的媒介批评出现歧见时,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对话的不完整性反而使意见的分歧呈现出正当性。分歧的出现也使形成共识成为期待,本研究就从应用伦理学的角度,采用“行为者→行为→结果(Agent→Action→Consequences)”模式,结合典型案例,逐一分析付费采访的目的、手段和结果,最终推导出符合公众利益和国际惯例的处理付费采访的规则与程序。

陈八零[9](2007)在《新闻线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闻线人在我国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这一新兴职业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报业逐渐走向市场化、产业化的必然产物,是近年来日益加剧的媒介竞争所催生出来的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线。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家都市报火暴登场使得这场竞争日益多元化、白热化,从而导致本来就不充足的消息源日渐紧俏。如何在有限的新闻资源里攫取到“独家新闻”进而抓住受众的眼球并最终赢得市场便成了各大媒体首当其冲要考虑的问题,对独家新闻的开掘能力成为一家媒体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新闻源头的开发也成为社会越来越重视的一个环节。而增加新闻的信息量、追求信息的差异性便成为媒体的普遍选择。于是涉及面广的社会新闻自然成为群雄逐鹿的对象,增加新闻信息量主要变成了增加社会新闻的数量。社会新闻涉及各个行业和领域且有大量突发性事件,媒体的记者数量和精力又有限,难以满足增加社会新闻数量的要求,这就为新闻线人提供了发挥作用的舞台。另一方面,媒体竞争加剧也造成了新闻线人对媒体的需求,“报料有奖”的因素也增强了线人对媒体的依赖。正是这两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关系促使我拿起笔来,对时下异常火热的新闻线人的成因、背景、发展现状以及对传媒的影响,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理论透视与思考。新闻线人也是一把双刃剑,与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新闻线人一经产生,对新闻事业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就是利弊兼有、得失互生的。因此对新闻线人现象在理论上加以释读,无论是对于媒体的有序竞争,还是媒体自身竞争力的提高,抑或是整个媒介生态的良性循环和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在业界诸侯争雄,重奖新闻线人不断升级的当下,理性探源并冷静透视这种现象,更有着远非学术意义之外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学者对新闻线人现象的丰富研究成果成为了笔者行文的起点和基石,本文从新闻学和传播学理论出发,运用有关经济学、社会学理论,结合个案分析,用多种方法(如比较、演绎与归纳、纵向梳理与横向贯通、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等)来对新闻线人现象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分七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前言。阐述了选题的目的,该课题的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在对新闻线人进行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通过与自由撰稿人、通讯员以及记者的分析比较对新闻线人的社会角色进行了科学定位。第三部分分别从受众政治民主权利、市场经济的信息商品化以及法律和技术四个方面分三节对新闻线人的产生的背景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第四部分梳理了新闻线人的纵向演变历程,比较了中西方文化背景下新闻线人的不同现状,指出我国新闻线人发展现状的几个方面。第五部分从新闻传统、受众本位和采编体制各个方面论述了新闻线人的出现和发展对于传媒生态的积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倡导建立科学的新闻信息来源制度。第六部分指出新闻线人市场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闻线人制度,平衡媒介、线人、受众三方的关系。

谢静[10](2007)在《新闻报料人现象刍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人们的思维观念和价值判断也不断地受到冲击。在新闻传播领域,新问题、新现象和新事物不断涌现出来。近年来,在我国各城市都出现了一类被称作“新闻报料人”(或新闻线人)的媒体信息提供者。他们通过拨打报社、电台和电视台专门开辟的新闻热线、投诉电话或者借助其他渠道,提供各种新闻线索,从而获得一定的报酬。这种行为一般包括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一是经济利益即报料费;二是寻求媒体的帮助,表达自己的心声,满足自己监督和参与社会事务的愿望。新闻报料人的产生是新闻媒体竞争发展的需要和报料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出现、发展与整个社会大气候有关——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新闻报料人为传媒竞争注入了活力,因此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近两年,国内有一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本文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研习和实地调研,对新闻报料人现象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用新的观点把新闻报料人和受众做了相应的类属划分,详细地讨论了新闻报料人产生的社会成因,分析了报料人在大众传播模式中的位置和作用,认为新闻报料人一方面是由精细化的社会分工和个人传播技术的进步与普及所促生,显示了市民新闻学的崛起。另一方面是大众传播过程的必然产物,是对新闻传播理论的尊重,对新闻传播规律的一种回归。并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探讨了新闻报料人对我国现有新闻体制的影响,认为新闻报料人的出现不仅扩大了媒体的信息资源渠道,满足了受众的参与意识;增强了新闻的三贴近,同时促进了新闻信源有偿化、体现了新闻制作社会化趋势;弥补了通讯员制度的不足;强化了传媒的社会功能。同时,分析了新闻报料人由于社会条件和素质局限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针对业界对新闻报料人究竟能否职业化莫衷一是的讨论声,详细探讨了新闻报料人未来的走向,认为在社会转型期,随着科技进步,各种职业更迭迅速,不能完全用两分法来确定新闻报料人是否会成为一种职业,而应该辩证地看问题。对媒体来说,报料人是长期的稳固的队伍,而对报料人个体来说,却又带有某种临时性和兼职性。所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新闻报料人队伍会作为一个松散的社群伴随着大众传播媒体而存在,并对我国传播媒体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新闻线人”现象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闻线人”现象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报料的变化及使用研究 ——以昆明三家都市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价值
    五、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六、研究方法
    七、基本框架
第一章 报纸新闻报料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第一节 新闻报料的发展历程
        一、新闻报料的发端时期
        二、新闻报料的发展时期
        三、新闻报料的融合时期
    第二节 新闻报料的特征
        一、传统新闻报料渠道及特征
        二、新媒体报料渠道及特征
第二章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报料的变化
    第一节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报料的变化
        一、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报料变化的表现
        二、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报料变化的特征
    第二节 新媒体话语空间的建构
        一、新媒体话语空间中网民话语权的建构
        二、新媒体搭建报料平台
第三章 传统媒体对新闻报料的运用现状
    第一节 报纸使用新媒体报料的特征
        一、报纸使用新媒体信息源的现状特点
        二、报纸使用新媒体信息源的媒介赋权特点
    第二节 新闻报料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一、新闻报料的价值延展
        二、传统媒体非职业化的新闻报道
第四章 新媒介赋权视野中报纸使用网络信息源的分析
    第一节 新媒体赋权与新闻报料
        一、西方赋权理论与新媒体赋权
        二、新媒介平台赋权
        三、新媒体赋权产生新闻报料
    第二节 报纸使用新媒体信息源的量化分析
    第三节 新闻报料的质化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新媒体报料存在的问题
        一、非官方信息源的广泛使用
        二、媒体记者缺乏对新闻源的考证力度
    第二节 研究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新闻线人的合法权利保障(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闻线人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二、新闻线人的出现带来的积极作用
    1. 给媒体带来的积极作用。
    2. 对新闻记者产生的积极作用。
    3. 对受众产生的积极影响。
三、新闻线人的消极影响
四、新闻线人现象普遍化,呼吁合法权利保障

(3)试论对新闻线人的安全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对新闻线人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
二、根据现行法律对新闻线人实行保护
    (一)新闻记者如何保护新闻线人
    (二)新闻线人的自我保护
三、从立法层面实施保护
    (一)对新闻记者立法保护
    (二)对新闻线人立法保护

(4)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线人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新闻线人的界定及其兴盛原因
    第一节 新闻线人的界定
    第二节 新闻线人的兴盛原因
第二章 新媒体时代新闻线人的新特征
    第一节 报料渠道增多,形式更为多样
    第二节 报料成本更低,报料报酬增多
    第三节 线人大量涌现,网络线人成生力军
    第四节 部分线人身份向“公民记者”转变
    第五节 “线人报道”栏目、版面不断出现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新闻线人对传媒的影响
    第一节 对传媒的积极影响
        一、扩大了新闻源,丰富了报道内容
        二、增强了“三贴近”性,提高了新闻可读性
        三、加强了媒体与受众间的互动
        四、强化了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
        五、推动了采编机制的革新
    第二节 对传媒的消极影响
        一、助长了记者惰性,造成其依赖心理
        二、劣质信息多,加大了记者工作量
        三、虚假线索增多,新闻真实性更难把关
        四、线索缺乏内涵,使新闻报道日趋庸俗
        五、“新闻同质化”现象并无多大改观
        六、弱化了政府部门职能,造成法律与媒体监督错位
第四章 规避消极影响的对策
    第一节 明确记者传统角色定位,强化媒体把关意识
    第二节 拓宽新闻广度的同时更要注重深度的挖掘
    第三节 建立科学完善的新闻源管理制度
    第四节 加强对新闻线人的培养和保护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6)“新闻线人”研究的多向度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闻线人的定义及其与受众、通讯员和记者的关系
二、新闻线人产生的原因
三、新闻线人报料的内容分析
四、新闻线人报料的真实性问题
五、新闻线人的存在对新闻工作的利弊
六、新闻线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8)中国付费采访现象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付费采访的概念解析
    1.1 何谓“付费采访”
    1.2 “付费采访”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辨析
    1.3 “付费采访”的特征
二、中国付费采访现象的生成机制
    2.1 体制转型催生了付费采访
    2.2 多视角探析付费采访生成的深层逻辑
三、中国付费采访现象的媒介批评
    3.1 差异巨大的媒介批评
    3.2 歧见的正当性与共识的期望
四、应用伦理学视野下的付费采访
    4.1 对付费采访的目的分析
    4.2 对付费采访的手段分析
    4.3 对付费采访的结果分析
五、完善付费采访的建议
    5.1 确立专业规范
    5.2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论文

(9)新闻线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新闻线人的定义和社会角色分析
    第一节 新闻线人的界定
    第二节 新闻线人的分类
        一、根据线人身份分
        二、根据专业化程度分
    第三节 新闻线人的社会角色分析
        一、与自由撰稿人的比较分析
        二、与通讯员的比较分析
        三、与记者的比较分析
第二章 新闻线人的背景研究
    第一节 新闻线人的政治背景
        一、受众政治民主权利的保障
        二、“群众办报”和“三贴近”原则的回应和体现
    第二节 新闻线人的经济背景
        一、市场经济下的信息商品化
        二、低成本的信息来源开发
    第三节 新闻线人的法律和技术背景
        一、法律背景
        二、技术背景
第三章 新闻线人的历代演变和发展现状
    第一节 新闻线人的纵向演变和横向比较分析
        一、新闻线人的纵向演变
        二、新闻线人的横向比较
    第二节 新闻线人的发展现状
        一、新闻线人大量存在
        二、新闻线人的职业化程度不高
        三、新闻线人的收入有不断攀升的势头
        四、新闻线人提供的新闻线索主要是社会新闻
第四章 新闻线人对传媒的影响
    第一节 新闻线人对传媒的积极影响
        一、“群众办报”新闻传统的回归与革新
        二、消极到积极:受众与媒介互动性增强
        三、新闻采编体制的革新
    第二节 新闻线人对传媒的消极影响
        一、新闻价值问题
        二、新闻真实性问题
        三、新闻同质化问题
        四、增长记者的惰性心理
        五、法律与媒体监督错位
    第三节 媒介信息来源制度的构建
        一、合理使用匿名源
        二、建立科学的新闻信息来源制度
第五章 新闻线人市场的完善
    第一节 新闻线人市场面临的问题
        一、权责利尚未明晰
        二、公共组织“兜售”信息资源
        三、新闻线人的道德失范问题
    第二节 新闻线人制度的构建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10)新闻报料人现象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二、新闻报料人的界定
    (一) 新闻报料人不同于记者
    (二) 新闻报料人不同于通讯员
    (三) 新闻报料人的分类
    (四) 新闻报料人及其报料行为的特点
三、新闻报料人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原因
    (一) 精细化的社会分工催生新闻报料人
    (二) 个人传播技术的进步与普及支持了新闻报料人
    (三) 市民新闻学的崛起鼓励了新闻报料人
四、新闻报料人现象的新闻传播学理论依据
    (一) 双向/互动传播奠定了新闻报料人存在的基础
    (二) 两级传播模式和两级反馈模式
五、新闻报料人对新闻传统观念的冲击和对新闻体制的影响
    (一) 从现实层面上的探讨
    (二) 从理论层面上的探讨
六、新闻报料人所带来的隐忧不容忽视
    (一) 新闻报料人缺乏人身保障,风险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二) 新闻报料人的报料新闻价值还需谨慎对待
    (三) 新闻报料人对负面社会新闻的过于关注
    (四) 新闻报料人的整体素质急需提高
七、新闻报料人的未来走向:报料人职业化的讨论
八、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新闻线人”现象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报料的变化及使用研究 ——以昆明三家都市报为例[D]. 段锦娅. 云南师范大学, 2017(12)
  • [2]新闻线人的合法权利保障[J]. 揭明玥,李茜,何习文. 新闻前哨, 2016(12)
  • [3]试论对新闻线人的安全保护[J]. 卢安琪. 新闻研究导刊, 2016(06)
  • [4]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线人现象研究[D]. 蒋玉婷. 湖南师范大学, 2013(S1)
  • [5]报料人参与媒体议程设置情况的实证研究[J]. 王晓华.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0(03)
  • [6]“新闻线人”研究的多向度评析[J]. 李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06)
  • [7]走在媒体边缘的“新闻线人”[J]. 冉亚敏.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35)
  • [8]中国付费采访现象探析[D]. 梁颖涛. 广西大学, 2007(05)
  • [9]新闻线人研究[D]. 陈八零. 四川大学, 2007(05)
  • [10]新闻报料人现象刍议[D]. 谢静. 安徽大学, 2007(02)

标签:;  

“新闻告密者”现象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