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交际核心期刊的发展与分析

外语交际核心期刊的发展与分析

一、外文传播学核心期刊研制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玲潇[1](2021)在《中国高铁产业战略传播研究(2008-2019)》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战略传播角度系统而深入地剖析了中国高铁产业自诞生以来12年间(2008—2019)开展的战略传播活动,试图从共识性与认同视角,考察中国高铁产业战略传播对于建构产业认同和实现产业利益的价值。本文试图回答三个基本问题:1)高铁产业诞生以来开展了哪些战略传播活动,有什么特征?2)高铁产业战略传播与产业认同建构的关系如何?3)高铁产业战略传播在提升高铁品牌形象,构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舆论环境以及促进国内外受众对产业的理解与认同方面有哪些效果?本文主体部分有十章。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一章,对相关概念、理论和文献进行综述。第二章至第五章,关注于高铁产业早期阶段的战略传播活动,从战略传播背景、运行机制、传播手段、传播内容四个方面展开。第二章是高铁产业早期阶段的国内外背景回顾;第三章是对以铁道部为主导的战略传播运行机制的研究;第四章是对高铁产业早期阶段以报纸媒体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和借力国际会议、展览等形式的组织传播的研究;第五章是从主题设置、叙事方式、表现形式等三个方面对高铁产业早期阶段的战略传播内容进行分析。第六章至第九章,关注于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的战略传播。其中第六章聚焦高铁“走出去”的政治、经济、文化战略价值分析。第七章对“走出去”阶段的高铁多主体联动传播和多层级利益相关群体对话合作机制进行研究;第八章对政府和企业层面的高铁外交公关,与利益相关群体对话的组织传播和引导国内外舆论的大众传播三种战略传播手段进行了梳理;第九章对高铁战略传播的内容与形式做了深入探究,这个阶段传播善用第三方视角讲故事,主题更贴近受众,话语方式也更吸引人。第十章,借鉴建构主义学派的国家间集体认同的形成与转化理论,分析高铁产业战略传播对于产业认同建构的价值及未来改进策略。结语,对中国高铁产业早期阶段和“走出去”阶段两个时期的战略传播实践进行回顾,得出战略传播是增进国内外受众对产业的理解与认同的重要途径的结论。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深度访谈法和多学科理论交叉运用的方法。在深度挖掘、收集、整理高铁诞生十余年以来的相关史实基础上,对不同时期大众传播媒体关于高铁的报道,以及高铁产业通过官方网站及社交媒体等发布的新闻文本,分别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解读。同时,结合深度访谈法,选取高铁企业宣传部门负责人、轨道交通领域高校学者和高铁工程师等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获得研究所需要的一手资料,并运用多学科理论深入分析和总结高铁不同时期传播活动的战略性特征,对中国高铁产业战略传播历史进行整体勾画。本文创新点有三个方面: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性。以往关于高铁产业的研究,大多是从经济、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等理论视角进行的,而从战略传播角度关注高铁产业的比较少见,本文用战略传播理论考察高铁产业的发展历程,是对前人研究的较好补充。第二,论文对中国高铁产业战略传播历史进行了整体勾画,分析并总结了其不同时期传播活动的战略性特征,并借用多学科理论对原始文献和调查材料进行了多角度分析与解读。论文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献价值。第三,本文基于建构主义学派的认同建构理论对高铁产业的战略传播实践进行分析,从认同视角考察中国高铁产业战略传播对产业认同建构的价值,探究战略传播与认同建构的逻辑关系,对现有理论进行拓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在社会急剧转型、世界经济低迷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多重背景下,高铁产业正面临着国内认同和国际认同的双重建构任务。在认同的建构中,信息的传播是核心和关键,通过信息传播和互动交流,有利于实现受众态度转变和行为转化。高铁产业通过顶层设计统筹多元传播主体、整合各种传播手段和渠道,针对国内外受众开展的战略传播活动是实现高铁产业国内和国际认同的有效方式,同时对于产业利益的最终实现和国家整体形象的提升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耿海英[2](2020)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意义】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三大期刊评价体系,分别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研制。三大体系在评价目的和评价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并且都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因此,有必要加以比较分析,了解各自特点,以便社会各界在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三家期刊评价结果。【方法/过程】对三大体系,从期刊评价的目的、评价对象范围,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比较了评价方法中的学科分类、评价指标、评价数据源和定性评价方法。【结果/结论】比较发现,三大体系评价目的不同,导致评价的对象范围、评价方法有很大不同,进而影响到评价指标和评价数据源的选择。通过评价来促进期刊发展是未来期刊评价工作的重点。

刘泓辰[3](2020)在《中国体育类核心期刊中篮球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Cite space软件与科学知识图谱2种研究方法对2008-2019年12年间共697篇刊登在核心期刊的篮球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分析了其总体论文数量,各期刊刊登论文数量,作者群、基金项目类型、关键词以及引文等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全面分析了我国12年间篮球科研领域的状况,理清了其内在研究规律和研究结果,分析了其原由,并根据分析提出我国篮球科研领域目前尚且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结果有以下几点:1.我国篮球科研在12年间其核心论文发表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在2014年及2016年因其为大型篮球赛事举办年有过两次回升,可以预计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影响未来篮球论文年发表量会更低。2.12年间我国核心期刊篮球论文主要刊登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文化导刊》这三种期刊。而体育科学这一公认的高质量质量期刊中篮球论文数量仅为12篇。3.12年间我国核心期刊篮球论文基本全部出自高等院校,其中体育院校发表了最多的论文,接下来是综合性大学,其次是师范类大学。发文最多的机构是北京体育大学。而研究所和专科院校发文数量极低。4.12年间我国核心期刊篮球论文最多的着作方式是合着,其中多以2人合着的形式进行篮球论文创作。合着伙伴一般是同校或同地区。高产作者全部来自高校,多数来自体育类院校,大多数高产作者为博士学历和教授职称。目前并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但是部分高产作者正在积极主动的互相合作。5.12年间我国核心期刊篮球论文的基金类型77.6%是国家级,21.2%省部级,厅局级仅占比1%。我国篮球科研发展基金资助方面并不完善,获得基金等级过高,低层次基金助力太少。6.12年间我国核心期刊篮球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篮球赛事研究、篮球基本理论研究、篮球运动工作者研究、篮球教育训练研究。反观篮球文化研究和篮球技战术研究则占比较少。7.12年间我国核心期刊篮球论文篇均引文数是逐年增加的,照2008年已经翻了一倍。其引文语种除汉语外便是英语,其他语种占比不足1%。引文种类主要是期刊和图书专着。很少对其他类型文献进行引文。同时据所得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篮球科研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及学术能力,做出更优秀的课题及科研成果,这样投稿才更有希望见刊。国家、地方以及科研机构应出台相应鼓励政策,多举办学术交流会,促进篮球科研领域发展。2.篮球科研人员比起发文数量应更多注重发文质量,以向体育科学一类优质期刊投稿作为科研动力。处于离散区的《天津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也应多关注篮球科研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收录。3.专科院校和研究所应当引进篮球科研人才,使其带头进行本机构的篮球科研活动。从而就科研活动成果进行论文撰写并向各类期刊投稿,带动本机构篮球科研及学术水平发展。4.篮球科研论文作者的合着不仅要从本校本地区进行合作,也要向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同行进行学习交流,进而进行论文合着才能使篮球科研领域的核心作者群才能更快形成,我国篮球科研发展更加迅速。同时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大学的高产作者应更加努力工作,从而带领本机构甚至本地区的篮球科研整体水平。5.我国篮球科研领域基金资助系统需要更加完善,基层论文基金类型应多给予基层优秀科研人员提供资助,基层科研活动也是我国篮球科研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6.我国篮球科研要更加注重篮球文化和技战术研究,进而发表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来为我国篮球运动发展提供助力,让更多人喜欢篮球,帮助中国篮球走出低迷。7.我国篮球科研引文量应继续保持增长这一良好态势,但研究人员应多注重外文文献的获取以及自身外语能力的提高,外语能力的提高不限于英语。这样一来可以广泛吸取世界范围内的先进科研理论。从而加快篮球科研发展。而引文种类也要不限于期刊和图书专着,其余类型的科研论文也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和实际价值,引文不能过依赖期刊和专着。

热孜万古丽·阿巴斯[4](2019)在《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1979-2018期刊文献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在知识高度分化与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的整体背景下,我国教育管理学逐渐走向成熟与专业化。基于四十余年纷繁复杂的研究成果,对学科已有研究开展系统性、理论性的回顾与反思,既有助于厘清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又有助于准确掌握学科的内在逻辑结构,是学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然而,现有对学科整体审视的研究,多为学者凭借自身知识积累所作的阶段性的回顾与展望,又或是囿于某一分支学科、具体研究领域当中。既有研究在视角上缺少全景维度与长时间段的系统检视,难以从海量繁杂信息中洞悉学科发展的真实样貌和客观动态规律,系统性的学科审思需引入新的研究范式加以完善。知识图谱作为反映科学知识发展进程以及结构关系的一种知识管理工具,能有效克服以上不足。通过对海量复杂信息开展缜密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可动态展现学科的演进特征,探究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发现学科发展过程中的缺失与薄弱环节,对拓宽学科研究广度与挖掘研究深度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实践价值。鉴于此,本研究尝试将知识图谱方法运用于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研究当中,以学科归宗、学科渗透、学科价值为研究基点,以正视学科发展的复杂本质、顺应跨学科的发展态势为研究原则,通过构建三维矩阵(以学科给养、主题演化、知识流动、学术群体为目的维,以各类知识单元为对象维,以统计分析、引文分析、共引分析、聚类分析等科学计量分析为方法维),将CNKI中1979-2018年我国教育管理学38162篇文献信息转化成一系列的知识图谱,以期更深层次地揭示学科结构的相似性与承接性,具体的研究过程及研究发现如下:(1)“学科给养”视角。分别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层面呈现学科演进与发展的动力来源与基础条件。总体来说,学科目前仍处于成长阶段,学科发展的内部与外在条件整体较好,高等院校引领拉动学科发展,但机构之间“贫富”差距较大。此外,研究成果分布在829种不同的期刊上,涉及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14个学科,呈现学科交叉性强,领域广泛等特性。(2)“发展轨迹”视角。前述文献样本涉及到的50351个关键词之间存在强弱关系,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开展共现分析与聚类分析,挖掘出学科知识结构之间的亲疏关联。整体来看,学科经4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明确的范畴体系,整体呈现“核心—衍生—边缘”的主题格局。阶段性分析表明,学科演进过程中新老话题的更替,存在明显的“政策依赖”特性,与繁荣的应用研究相比,基础性研究量少质低,纵向连贯性研究不足。(3)“知识关联”视角。通过探测突现词把握学科研究前沿。学科研究中具有时代特征“变”的研究域,是学科发展对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回应。综合“主题演化”的分析结果可知,关注度高的热点领域,容易聚集集体智慧创造新知识,引领学科的发展方向。对前述38162篇文献样本涉及到的144618篇参考文献开展引文分析,结果显示,滋养学科发展的奠基性文献在学科发展初期较为欠缺,这与学科发展初期学术研究规范性存在欠缺有关,因学科研究更注重现实性与实用性,学术积累在延续性和体系上较为薄弱。(4)“学术群体”视角,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对作者合作与作者共被引形成的“显性网络”与“隐性网络”进行考察。整体而言,作者合作构成的“显性网络”密度低,“权威学者”之间的学术联系不紧密,“师生型”、“同事型”是合作的主要方式,网络中派系林立的程度值不高,整体科研合作网络仍处于待优化的初级阶段。基于核心作者共被引构成的“隐性网络”按照研究领域可分为10个学术群体,研究跨领域特性明显,但不具备明显的学派效应。整体上来看网络连通性好,信息传递快,具有典型的“小世界”效应,存在“学术明星”现象。(5)综合上述分析,研究基于知识图谱视角,总结出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范式特征,并对学科研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反思。从建构均衡化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打造本土化教育管理学学术格局、完善教育管理学学科制度化建设等层面提出完善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一系列建议。研究借由宏观概括、中观分析、微观扫描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四十年进行回溯与总结,结合学科发展范式特征提出展望,客观呈现学科总体图景、发展态势与结构特征,为后续研究把握研究重点、捕捉研究前沿、规范学科布局奠定了研究基础。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未来还需进一步扩充基础数据,扩大文献样本的来源范围,将学术着作、学位论文吸纳进来,同时增加中外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横向对比,以客观评价我国教育管理学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地位、优势与差距。此外,还需丰富研究内容,将学科研究成员的知识结构与研究取向纳入学科建设的重点考察范围,进一步完善本研究。

彭秋茹[5](2019)在《融合引文与Altmetrics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报纸论文,即发表在报纸上的学术性论文,不包括新闻稿件等,最典型的是各大报纸的理论版所刊载的论文。报纸论文作为学术论文的一种类型,不仅具有新闻报道的特性,还蕴含着丰富的学术价值,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交流思想、发表成果的重要平台之一。但是对于报纸论文这种特殊的、重要的学术成果形式的影响力评价,学界相关的研究和实践还比较少。通过研究报纸论文影响力的评价方法,对报纸论文影响力进行有效评价,有利于完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对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等学科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有利于扩大科研评价对象的范围,促进学术成果多途径多渠道展示与传播,从而改善科研管理生态。本文从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两个方面出发,首先基于引文计量的方法构建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引入Altmetrics方法设计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的评价策略,接下来基于逼近理想点法(TOPSIS)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提出报纸论文影响力的评价方案,最后以《光明日报》理论版刊载的报纸论文作为实证对象,对报纸论文影响力的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相关研究的综述。通过对影响力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本文整理出同行评议、引文计量、Altmetrics等评价方法的发展脉络、数据源和工具、指标和方法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发现报纸论文作为学术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影响力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较少,关于报纸论文的影响力评价问题亟待解决。(2)报纸论文基本特点的分析。本文对报纸论文进行界定,并详细地从出版和评价两个角度定性分析了报纸论文的特点。通过比较选择《光明日报》理论版论文作为报纸论文的典型代表,并将报纸论文与同学科的期刊论文从引用、下载和网络传播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定量分析。(3)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框架的研究。本文探讨了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基于传播行为的报纸论文影响力产生来源。基于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逼近理想点法(TOPSIS)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等设计了报纸论文影响力的评价方案。(4)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的研究。学术影响力方面,本文讨论了传统引文计量指标和基于全文本分析法的引文计量指标对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的适用性,构建了由被引次数、他引次数、论文h指数、引用强度、引用位置加权强度、引用情感加权强度等引文计量指标组成的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社会影响力方面,针对中文数据的环境下Altmetrics本地化的问题,本文从基于搜索引擎获取报纸论文网络传播数据、分析网站信息确定评价指标数据源、计算和分析Altmetrics评价指标值等方面来构建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5)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实证研究。本文以《光明日报》理论版刊载的报纸论文作为实证评价对象,详细地阐述了评价指标数据的获取与标准化处理、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评价结果的计算等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操作流程和步骤,通过分析评价方法的评价效果,验证了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本文研究旨在构建融合引文计量和Altmetr ics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解决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关键问题。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体现在:(1)针对报纸论文这一特殊学术成果类型,本文充分考虑了报纸论文在学术讨论和社会传播方面发挥的双重作用,形成了学术影响力与社会影响力相互补充的综合性影响力评价框架,拓展了影响力评价的研究主体,弥补了学术成果影响力评价研究的缺陷,丰富了学术成果评价的理论体系。(2)本文提出了包含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两方面指标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完整的融合引文计量与Altmetrics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在引文计量方面,本文运用全文本分析方法,将引用强度、引用位置、引用情感等要素引入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补充传统引文计量指标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要素的指标值计算方案,改善了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的效果。在Altmetrics方面,本文提出了 Altmetr ics指标用于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评价的本地化解决方案,挖掘了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的数据源,构建了适用于中文报纸论文的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相应的指标值计算方法。(3)本文基于逼近理想点(TOPSIS)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数学方法设计了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结果的合成方案,通过计算报纸论文与理想样本在指标数值和分布上的相对贴合程度来进行比较和排序,有效地避免了不同评价指标之间的数据差异的问题,为科研管理部门开展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提供了简单可行的操作方案。

李博[6](2018)在《学科交叉视域下我国体育学知识演化的多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学科交叉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历史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文献计量分析、内容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历史、知识流动、研究内容三个维度对体育学学科知识演化进行研究。历史维度主要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梳理体育学各分支学科和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体育学的发展脉络,知识流动维度主要是结合学科交叉测度指标体系、托尼比彻的学科分类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对改革开放至今体育学学科交叉态势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内容维度主要采用知识图谱的方式展示并分析体育学和不同学科群交叉的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学的演化经历了“问题研究形态”、“研究领域形态”、“学科范畴形态”三个阶段,学科交叉是体育学形成和壮大的主要途径。体育学最原始的知识形态是以运动技术或者是运动技能为表现形态的实践性知识,为了满足科学化需求,和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逐渐演化成为一个包含众多分支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体系。2、我国体育学经历了清末效仿德日,民国学习欧美,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学苏,改革开放以后全面发展四个阶段。和西方相比我国体育学发展是非线性、碎片化的,但在学科起源、学科演进动力、学科结构演化等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改革开放以后的我国体育学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体育理论体系,在知识体系日渐完善的同时逐渐彰显出更多的学术性。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体育学知识体量和知识流量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知识体量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波动的,经历了复苏期、指数增长期、逻辑增长期3个阶段,知识流量的增长是线性的,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和其他学科相比,体育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较低,学科开放性不高,学科知识体量的增长大部分都是学科“自繁衍”的结果。北京奥运会后,这些现象在逐渐改观,学科开放性在逐渐增加,体育学由“外延式发展”逐渐转向“内涵式发展”。4、我国体育学和外部学科交叉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从学科交叉的多样性来看,和体育学交叉融合的学科数量越来越多,学科交叉的跨度越来越大,体育学和外部学科交叉所形成的知识流量的分配由混乱向着有序化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逐渐稳固。二是从学科交叉的聚和性来看,体育学和外部学科交叉融合的强度越来越大,学科交叉网络密度越来越高,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5、苏联模式对我国体育学知识体系的影响非常明显,随着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勃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体育学开始了“科学革命”,进入21世纪后“科学革命”逐渐结束,体育学进入“常规科学”阶段,通过“范式融合”我国体育学由偏向自然科学、教育学的知识体系演化成为综合性的知识体系。6、在现代科学聚合性发展趋势推动下和学科之间可通约性的规制下,我国体育学知识流出和知识流入两个视角下学科交叉呈现出趋同化的发展趋势。体育学和应用科学、软科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和纯科学、硬科学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体育学向着“软性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生物学医学学科群、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群、经济学学科群成为了体育学关系最为稳定的3个交叉学科群。7、和体育学交叉文献数量最多的是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群,其次是经济学学科群、医学生物学学科群、信息科技学科群、人文类学科群、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学科群。体育学和不同学科群交叉形成的研究热点存在“边缘效应”,体育学和远缘学科交叉尽管研究成果数量不多,但是研究成果的丰富度、异质度更高,研究热点的数量也相对更多。8、北京奥运会对体育学和外部学科的交叉融合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高频关键词、高突现率关键词还是聚类标注词,奥运会是出现次数最为频繁的词汇,几乎每一个学科交叉领域都有涉及奥运会的研究。在北京奥运会的关照下,体育学学科内部的扩张力和学科外部的渗透力不断增强,使得体育学和外部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深化。9、理论研究薄弱是体育学学科地位低下的根本原因。大部分的学科交叉研究都是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单向渗透至体育学领域,体育学无法贡献出具有影响力的理论。理论贫乏和方法的缺失使得体育学在和其他学科进行知识交换时总是扮演知识受馈者的角色,无法形成有效的知识回馈,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让渡学科的话语权,造成的后果就是体育学和其他学科在交叉融合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自正权[7](2018)在《基于官网外宣的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企业外文官方网站是企业作为信息传播者向国外信息受众传递企业基本信息、与公众互动沟通、对外宣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值得学界关注和研究。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母语版本的企业官方网站建设、网站质量评价和企业信息披露,对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外宣翻译与企业形象及企业出口关系的研究鲜有涉足。鉴于此,本研究结合翻译学、传播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通过跨学科视角考察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问题:第一、企业是否拥有外文官方网站与企业出口绩效是否有关系?第二,从企业形象外宣的角度看,中国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建设呈现出怎样的生态现状?第三、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有何关系?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语言翻译与企业出口绩效有何关系?本研究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考察企业是否拥有外文官方网站与企业出口的关系。创建基于官网外宣的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评价指标体系,尝试从内容全面性和文本易读性两个方面对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语言翻译生态进行评价,从企业概况、产品/服务、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对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介绍进行评价,从互动性和便捷性两方面对网站的用户服务进行评价,从网站语种、新闻报道和网站Logo三方面评价企业网站的国际传播,然后将企业介绍、用户服务、语言翻译和国际传播四类指标纳入企业网站的企业形象评价系统,考察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本研究首先从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中选择200家来自不同地区的制造业企业作为样本,逐一调研样本企业的官方网站是否拥有外文版,然后从Wind数据库中收集样本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利用构建的Logistic模型,检验企业是否拥有外文官方网站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其次,限定企业的行业所属,从中国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中选取2016年出口额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112家制造业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内容分析编码表,对样本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评价指标进行数据采集;通过构建样本企业的企业简介英译文本语料库,利用语料库方法对翻译文本易读性评价。最后,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检验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及语言翻译等指标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企业出口绩效与企业是否拥有外文官方网站显着正相关。Logistic回归结果中,企业出口强度的系数是0.195,显着性为0.001,说明企业的出口强度对企业否拥有外文官方存在显着的影响,即出口强度越大的企业,越倾向于拥有外文官方网站。企业出口强度是企业出口绩效的一个测量指标。因此,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企业出口绩效与企业是否拥有外文官方网站显着正相关。第二,样本企业外文官方网站建设现状:1)外文语种使用方面,网站语种比较单一,多数企业只拥有英文版的外文官方网站。2)主要内容板块方面,企业外文官网对产品和服务的介绍比较充分,与公众的互动渠道、互动方式等建设比较完整,企业文化和新闻报道相关栏目建设有些不足,相关信息不全面。企业外文官方网站不太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对外宣传,80%的企业外文官方网站没有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栏目。3)文本易读性方面,多数企业简介英译本的文本易读性评价综合得分在50-70分之间。但是,不同制造业行业的企业简介英译文本语言易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三,企业形象与出口绩效显着正相关。典型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均显示,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销售和出口利润存在显着的正向关系。具体而言,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销售的相关系数是0.291,且在1%显着性水平上显着相关;与企业出口利润的相关系数更高,为0.385,同样在1%显着性水平上显着相关。企业形象对企业出口销售的影响回归系数是1.269,在5%显着性水平上具有显着性;对企业出口利润的影响回归系数是1.598,同样在5%显着性水平上影响显着。第四,语言翻译与企业出口绩效正相关。语言翻译与企业出口销售的相关系数为0.267,在1%显着性水平上显着相关;与企业出口利润的相关系数是0.312,在1%显着性水平上具有显着的相关性。语言翻译对企业出口销售的影响之回归系数是1.33,对企业出口利润的影响之回归系数为1.398,均在5%显着性水平上影响显着。在语言翻译的两个评价指标中,内容全面性与企业出口销售的相关系数为0.265,在1%显着性水平上具有显着的相关性;内容全面性与企业出口利润的相关系数为0.337,在1%显着性水上上呈现出显着的相关性。内容全面性对企业出口销售的影响之回归系数为0.427,对企业出口利润的影响之回归系数为0.545,都是在5%显着性水平上呈现出显着的影响。文本易读性对企业出口销售的影响之回归系数为1.568,对企业出口利润的影响回归系数是0.887,均在5%显着性水平上具有显着的影响。本研究在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上做出了以下贡献。研究理论方面,本研究首次提出基于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研究的理论框架,探讨企业官网语言翻译、企业介绍、用户服务、国际传播与企业形象的关系,创建了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评价体系,构建了企业形象、语言翻译对企业出口绩效影响的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了企业形象、语言翻译等与企业出口销售和出口利润的关系,从而为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建构和语言翻译研究提供了语言学、管理学和传播学的研究分析。本研究的另外一个理论贡献是,本研究初步构建了企业官方网站的语言翻译评价体系,对商务翻译研究在理论方面有所贡献。第三,本研究提出了企业官方网站语言翻译影响企业形象进而对企业出口产生影响的假设,并利用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传播学的内容分析法、翻译学的语料库方法、管理学的经济计量模型法相结合,对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的企业形象、语言翻译进行评价,对企业形象、语言翻译等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进行检验。这种跨学科、多方法融合的研究为商务翻译研究、企业网站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本研究未来可以在研究样本、研究方法、语言翻译评价指标方面加以改进和拓展。

宋晓舟[8](2017)在《中国传播学发展的译者贡献 ——以“何道宽现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翻译活动源远流长,翻译研究同样历史悠久,翻译史研究国内外都取得了瞩目成果。然而,翻开中国翻译史研究,呈现的是名家名作研究史,其中文学翻译占据巨大篇幅,对学术翻译家,特别是人文社科学术翻译家的研究,如果不是完全“缺席”的话,至少是寥寥无几,被严重“忽略”。这是翻译史研究的学术缺位。究其原因,可能学术翻译队伍未成整体气候,只是零敲碎打的应景应时行为,也可能是研究者的思维定式,似乎觉得只有文学翻译才可登堂入室,于是面对学术翻译家的贡献,研究者慧眼有所不及。无论上述两种情况何为主因,深圳大学翻译家何道宽教授50余部传播学译着及其对推动中国传播学研究与发展的贡献,不能不该不应再被“忽略”,因为这是当代中国翻译家研究的独特个案。经过四年多的海量资料收集,通过与何道宽邮件往来和面对面交流,通过对何道宽译着的个案研究,尤其是通过梳理何译(为节省篇幅,“何道宽翻译”在不引起误解的情况下,简称“何译”,下同)与中国传播学研究与发展的相关性,本研究终得“正果”,主要发现包括:1)中国传播学界学人为发展中国传播学参考借鉴何译的比例大大超过参考国外原着;2)之所以何译得到中国传播学界的高度认可,一是因为何译介绍西方传播学着作不但系统而且与时俱进,二是因为何译“译笔”质量上乘且个人风格鲜明;3)何译系统佳作来自他自身的文化功底,来自他由译而研,以研促译,因而译笔有特色,研究有心得;4)何道宽英语科班出生,从翻译起步成为所译学科的研究专家,这对于外语学人的跨文化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职业发展,无疑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典范;5)翻译家如何成家以及有何资格可以成家,必然包含着翻译研究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借鉴某种翻译理论给予描述和论证。具有高度职业道德的翻译家不但可以而且应该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意识,但“发挥”不是偏离文本的“跑马”。本研究主要运用布迪厄翻译社会学理论,分析其中“场域”、“惯习”和“资本”三个核心概念在何译活动中的体现,为中国翻译史研究提供一个鲜活的个案研究,对促进学术翻译家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对外语学人职业发展亦有重要的启示。数十部英语原着与何译平行对比语料库正在建设中,完成之日相信能够克服本研究局限,进而推出后续研究新成果。

刘伟[9](2016)在《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是军事医学研究的信息支撑,资源建设直接关系军事医学的发展。军事医学属高度交叉学科,资源界域模糊、数量巨大,准确搜集军事医学的核心和特色资源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因此,加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研究,不断提高军事医学核心高质量资源比例,提升馆藏的用户需求满足率和效费比,保证军事医学馆藏能够满足军事医学的现实需求、潜在需求和未来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分为6章,探索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专门方法,提出了基于军事医学科研机构搜集军事医学核心资源的方法,为军事医学特色资源建设提供了方法路径;建立了规范的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流程,构建了基于资源需求度、质量、使用成本的军事医学馆藏评价模型和欲新订资源遴选模型;提出了建立在文献分析和知识挖掘上的多维多角度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提供了基于文献情报挖掘的辅助决策支持。第一章是现状和问题研究,分析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现状,指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存在采购经费严重不足、用户信息需求满足度有待提高、特色资源有待突出、优化流程有待规范等问题;调研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现有措施;探讨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逻辑需求。第二章是理论和方法研究,论述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和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概念,梳理了信息资源优化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总结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信息资源优化理论和方法中适用于军事医学领域的部分;借鉴领域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军事医学科研机构进行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专门方法;通过军事医学科研机构关键词拓展检索,利用语义分析和专家咨询法,系统搜集了军事医学科研机构,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专门方法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第三章系统分析研究,明确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要素及要素关系,分析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系统的知识演化;从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三个角度分析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结构;探析了军事医学环境、信息科技环境、经济环境、信息资源环境等系统环境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影响;总结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功能,包括满足军事医学的信息需求、促进军事医学理论及技术的发展、促进军事医学科研投入的经济效益发挥;分析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系统特征。第四章是策略研究,明确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目标,将其分解为环境目标、政策性目标、技术性目标、经济性目标、时间性目标;提出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应遵循系统性、可行性、针对性、经济性原则;借鉴已有的电子资源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库评价模型、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企业产品战略决策模型,选择适用于军事医学资源评价的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军事医学馆藏评价模型和欲新订资源遴选模型;制定了从信息资源评价到优化效果评估的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流程。第五章是实证研究,以外文期刊及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研究对象,选择Web of Science作为来源数据库,按照制定的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流程,选用军事医学馆藏评价模型和欲新订资源遴选模型,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重点验证了军事医学馆藏评价模型、欲新订资源遴选模型的实用性以及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流程的科学性。第六章是研究结论与讨论。主要研究结论:一是研究了适用于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和方法,二是进行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策略研究,三是进行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实证研究。本研究的创新点:一是探索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专门方法,二是建立了基于量化分析的资源优化流程,三是构建了军事医学馆藏评价和欲新订资源遴选模型,四是构建了多维多角度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实践尚待解决的问题:资源评价和遴选模型有待实践检验和完善,欲新订资源遴选途径需要进一步拓展,资源综合评价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细化。

王燕[10](2015)在《2013年体育类核心期刊引文失范现状分析与建议》文中指出体育类核心期刊对我国体育科学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对体育学术论文的规范性研究十分必要和紧迫。目前,我国体育学术期刊中存在的引文着录不规范、不准确的问题影响引文主要功能的正常发挥。本研究从引文不规范的角度出发,梳理并分析了我国体育学术期刊中存在的引文问题,以促进体育学术期刊的标准化建设。本研究以CSSCI评定的G8体育类核心期刊在2013年的刊载文章为研究对象,根据文章性质将其分为体育教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体育传播学等8大学科,抽样选取其中64篇文章、1123条引文,对其规范程度进行分类统计与对比分析。经统计发现,体育类核心期刊出现失范行为的引文182条,分为内容失范和形式失范两类共计11种引文失范行为,其中:内容失范行为包括虚假引用59条、数据修改7条;形式失范行为分为普遍性形式失范与偶发性形式失范两类,普遍性形式失范行为包括:引用书籍未列起止页码13条、网页无法显示14条、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界限不清43条、转引二手文献7条、文中未标记引文标号35条;偶发性形式失范行为出现4种,每种行为各有1条,不具有代表性。各学科引文规范率由高及低分别为:体育法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经济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教育学、体育传播学。其中,体育法学引文规范率为83%,体育传播学为36%。《体育科学》在10本核心类体育学术期刊中引文规范率最高。本研究认为,导致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引文失范的主要原因为:1、体育作者群体复杂,学术态度与能力参差不齐;2、对相关标准研读不到位;3、期刊社自身行为不规范以及对所投稿件的监督不力;4、现行学术机制滋生了引文失范行为。为了纯净学术氛围,更好地发挥引文的科学功效,建议综合治理体育学术界的引文失范行为:1、培养体育学者良好的引文习惯,对不同领域的作者分别对待,并要求其主动学习国家相关的引文标准;2、在投稿时做到主动提交引文来源渠道;3、期刊社要下大力气严格防范与整治引文失范行为,引入多种引文测评方法;4、借鉴西方国家对学术不端等行为的惩治措施,完善我国引文的法制化与标准化建设,健全学术监督机制与评价机制;5、加大体育期刊中引文失范相关人的惩罚与教育力度。多种举措相结合,促进我国体育学术期刊引文规范化建设,使其更好地为体育科研服务。

二、外文传播学核心期刊研制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文传播学核心期刊研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高铁产业战略传播研究(2008-2019)(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一章 概念、理论与相关文献综述
    第—节 概念界定
        一、高铁与高铁产业
        二、战略传播
    第二节 战略传播理论探讨
        一、战略传播机制的整体性与协同性
        二、战略传播内容彰显软实力
        三、战略传播手段多样与整合
        四、战略传播受众具有针对性
    第三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高铁产业的多面向研究
        二、国家和企业层面的战略传播研究
        三、企业声誉管理、品牌形象等相关研究
第二章 中国高铁产业早期阶段的发展背景
    第—节 中国高铁诞生前的国内铁路发展现状
    第二节 中国高铁发展相关问题的论争与博弈
        一、关于高铁建设时间的论争
        二、关于高铁建设技术的论争
        三、关于高铁建设路线的论争
    第三节 中国高铁在挫折中负重前行
第三章 高铁产业早期阶段战略传播机制
    第—节 高铁产业早期阶段战略传播组织架构
        一、高度集中的全行业整体协同体制
        二、高度集中的战略传播组织架构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高铁产业早期阶段战略传播运行机制
        一、铁道部主导的战略传播议程设置机制
        二、新媒体环境下产业内部舆情处置机制
第四章 高铁产业早期阶段战略传播手段
    第一节 大众传播与意见领袖二次传播
    第二节 借力国际会议和展览扩大影响力
    第三节 与各种国际组织互动交流
第五章 高铁产业早期阶段战略传播内容
    第一节 主题设置:官方主导议题
        一、中国高铁建设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应
        二、中国高铁建设的国际影响
        三、中国高铁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成就
        四、高铁建设中争议问题的回应
    第二节 叙事方式:官方叙事、以我为主
        一、叙事宏大、秀成就
        二、借媒体采访传达高铁产业观点
    第三节 表现形式:相对传统与单一
        一、话语风格体现“优越感”
        二、视觉符号略显”单一化”
第六章 中国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的发展背景
    第一节 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的国内背景
    第二节 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的国际环境
    第三节 高铁产业“走出去”的战略优势分析
第七章 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战略传播机制
    第一节 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战略传播组织架构
        一、企业主导与多主体合作的战略传播组织架构
        二、多主体合作的战略传播组织架构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战略传播运行机制
        一、顶层设计下的多主体联动机制
        二、多层级的利益相关群体对话合作机制
第八章 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战略传播手段
    第一节 致力于关系建立的人际传播
        一、国家领导人的高铁外交
        二、企业领导的高铁公关
    第二节 与各团体和机构对话的组织传播
        一、参加或主办各种国际展览、展会
        二、与各种国际组织、团体开展交流
        三、利用企业自营媒体开展传播活动
    第三节 引导国内外舆论的大众传播
        一、企业借力国内主流媒体外宣平台开展传播
        二、借力国际主流媒体、社交媒体及本土媒体
第九章 高铁产业“走出去”阶段战略传播内容
    第—节 主题设置:有高度、有温度
        一、展示企业实力,善于“借嘴说话”
        二、分享合作成果,彰显共赢理念
        三、履行社会责任,回应国际关切
    第二节 叙事方式:受众视角,故事呈现
        一、主动讲故事引发情感共鸣
        二、借第三方之口讲故事体现可信性
    第三节 表现形式:诉诸视觉与互联网语言
        一、视听元素多彩呈现
        二、话语内容吸引力强
第十章 中国高铁产业国际认同建构
    第—节 战略传播对于产业认同建构的价值
        一、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认同建构
        二、相互依存、社会互动与认同建构
        三、第三方身份再现共同命运情景
        四、扩大共识以形成同质性认知
    第二节 中国高铁产业国际认同现状
        一、中国高铁产业的朋友认同现状
        二、中国高铁产业的竞争对手认同现状
    第三节 中国高铁产业认同层次提升策略
        一、朋友关系认同的建构与维系
        二、竞争对手关系的认同转化策略
结语
    一、高铁产业战略传播机制由集中到协同
    二、高铁产业战略传播手段由单一到多元化
    三、高铁产业战略传播内容的受众视角转向
    四、战略传播是高铁产业认同建构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深度访谈受访者基本情况
附录二: 访谈提纲

(2)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三大期刊评价机构及评价体系
2 评价目的
3 评价对象范围
4 评价方法
    4.1学科分类
    4.2评价指标
    4.3评价数据源
    4.4定性评价方法
5 评价结果
6 结语

(3)中国体育类核心期刊中篮球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核心期刊
        2.1.2 文献计量学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国内文献综述
        2.2.2 国外文献综述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计量学分析
        3.2.2 Cite space软件与科学知识图谱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十二年间核心期刊中篮球论文总量统计结果与分析
    4.2 十二年间各核心期刊中篮球论文数统计结果与分析
    4.3 十二年间核心期刊中篮球论文高产机构统计结果与分析
    4.4 十二年间核心期刊中篮球论文作者群统计结果与分析
        4.4.1 十二年间核心期刊中篮球论文合着情况统计结果与分析
        4.4.2 十二年间核心期刊中篮球论文核心作者群统计结果与分析
        4.4.3 十二年间核心期刊中篮球论文高产作者统计结果与分析
    4.5 十二年间核心期刊中篮球论文基金项目类型统计结果与分析
    4.6 十二年间核心期刊中篮球论文关键词统计结果分析
        4.6.1 十二年间核心期刊中篮球论文关键词词频统计结果与分析
        4.6.2 十二年间核心期刊中篮球论文主要研究方向统计结果与分析
    4.7 十二年间核心期刊中篮球论文引文统计结果与分析
        4.7.1 十二年间核心期刊中篮球论文引文数统计结果于分析
        4.7.2 十二年间核心期刊中篮球论文引文语种统计结果与分析
        4.7.3 十二年间核心期刊中篮球论文引文种类统计结果与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1979-2018期刊文献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及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二、技术路线
        三、可能的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基础
        一、数据来源及检索策略
        二、研究方法
        三、知识图谱绘制流程
        四、辅助软件
第二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给养”的知识图谱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文献的时序分布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期刊论文时序分布
        二、基于学科成长规律的基本判断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文献的空间分布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机构分析
        二、我国教育管理研究文献的期刊分布
    第三节 我国教育管理研究基金项目分析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基金项目资助年度分布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基金类别分析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典型基金项目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一、学科知识生产仍处于成长阶段
        二、学科发展呈现交叉性强领域广的特点
        三、学科发展存在分化不均的现象
第三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轨迹”的知识图谱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整体展现
        一、数据选择与研究方法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整体性分析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时间演化
        一、1979-1989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二、1990-1999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三、2000-2009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四、2010-2018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第三节 结论与讨论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特点总结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演进总结
第四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关联”的知识图谱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前沿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前沿的整体分析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前沿的阶段分析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基础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文献共被引分析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期刊共被引分析
    第三节 结论与讨论
        一、基于研究前沿的分析
        二、基于研究基础的分析
第五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学术群体”的知识图谱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科学者分布状态
        一、高产作者界定标准
        二、高产作者产出与分布分析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合作网络解析
        一、数据选择与研究方法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合作状况整体分析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合作网络特征分析
    第三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学术群体的知识图谱
        一、数据来源和分析架构
        二、作者共被引网络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一、基于学者合作状况的分析
        二、基于学术群体构成的分析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工作及发现
        一、基于“学科给养”视角的研究发现
        二、基于“发展轨迹”视角的研究发现
        三、基于“知识关联”视角的研究发现
        四、基于“学术群体”视角的研究发现
    第二节 知识网络视角下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特点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
        二、学科交叉与互涉促进分支学科不断生成
        三、以混合团体为基础聚合的学术共同体
    第三节 学科视角下完善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展望
        一、建构均衡化的教育管理学科体系
        二、打造本土化的教育管理学学术格局
        三、完善教育管理学学科制度化建设
    第四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后续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术语缩写列表
    附录二 数据索引
    附录三 本研究涉及的部分法律与政策文件
    附录四 1979-2018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部分着作统计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融合引文与Altmetrics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影响力及影响力评价
    2.2 影响力评价方法
        2.2.1 同行评议
        2.2.2 引文计量
        2.2.3 Altmetrics
        2.2.4 多指标综合评价
    2.3 影响力评价对象
    2.4 报纸论文及其影响力评价
        2.4.1 报纸论文
        2.4.2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
    2.5 简要评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报纸论文的特点分析
    3.1 报纸论文特点的定性分析
        3.1.1 报纸论文的界定
        3.1.2 报纸论文出版特点的定性分析
        3.1.3 报纸论文评价特点的定性分析
    3.2 报纸论文特点的定量分析
        3.2.1 报纸论文测评对象的选择
        3.2.2 报纸论文出版特点的定量分析
        3.2.3 报纸论文评价特点的定量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框架
    4.1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4.1.1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重要性
        4.1.2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理论依据
        4.1.3 基于传播行为的报纸论文影响力产生来源
    4.2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基本框架
        4.2.1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决策模型选择
        4.2.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3 基于变异系数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2.4 基于TOPSIS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结果合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引文计量的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
    5.1 基于引文计量的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1 传统引文计量评价指标
        5.1.2 基于全文本分析法的引文计量评价指标
        5.1.3 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筛选
    5.2 基于引文计量的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数据获取和计算
        5.2.1 传统引文计量数据获取
        5.2.2 全文本分析法引文计量数据获取
        5.2.3 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值计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Altmetrics的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
    6.1 Altmetrics指标对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评价的适用性
        6.1.1 Altmetrics常见评价指标及数据获取方式
        6.1.2 Altmetrics评价指标对报纸论文的适用性
    6.2 基于Altmetrics的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2.1 报纸论文网络传播数据采集
        6.2.2 报纸论文网络传播来源分析
        6.2.3 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设立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7.1 实证对象数据获取
    7.2 实证对象影响力评价指标数据获取与标准化处理
        7.2.1 实证对象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数据获取
        7.2.2 实证对象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数据获取
        7.2.3 实证对象影响力评价指标数据分析
        7.2.4 实证对象影响力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
    7.3 实证对象影响力评价指标权重计算与分析
    7.4 实证对象影响力评价结果计算与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8.1.1 主要结论
        8.1.2 创新点
    8.2 局限性及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6)学科交叉视域下我国体育学知识演化的多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体育学科研究
        二、学科交叉研究
        三、体育学学科交叉研究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安排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难点及解决办法
        二、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起点与分析维度的确立
    第一节 学科的考辨和理解
        一、学科的起源
        二、学科的内涵
    第二节 研究起点的确立
    第三节 分析维度的确立
        一、宏观层面——历史维度的确认
        二、中观层面——知识流动维度的确认
        三、微观层面——研究内容维度的确认
        四、三个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三章 历史维度下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知识的演化
    第一节 体育学主要分支学科演化历程
        一、主要分支学科的确认
        二、体育教育学
        三、运动生理学
        四、运动训练学
        五、体育心理学
        六、体育社会学
        七、各个分支学科演化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体育学学科演化历程
        一、晚清时期(1860年-1910年)
        二、民国时期(1911年-1948年)
        三、改革开放前新中国(1949年-1977年)
        四、改革开放之后新中国((1978年-至今)
        五、中国体育学演化的特点
    第三节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学科演进路径模型
        二、学科交叉的动力机制
    第四节 学科交叉视野下体育学演化路径分析
        一、问题研究形态(15世纪文艺复兴至18世纪末)
        二、研究领域形态(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
        三、学科范畴形态(19世纪末至今)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知识流动维度下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知识的演化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 我国体育学知识流动总体特征
        一、我国体育学知识产量增长趋势
        二、我国体育学跨学科知识流量增长趋势
    第三节 基于自引与被自引对我国体育学跨学科知识流动的考察
        一、我国体育学学科自引分析
        二、我国体育学学科被自引分析
    第四节 基于学科交叉测度指标对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的考察
        一、学科交叉评价模型的构建和测度指标的选取
        二、1981-1985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三、1986-1990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四、1991-1995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五、1996-2000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六、2001-2005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七、2006-2010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八、2011-2015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第五节 基于知识流动网络对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结构演化的考察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的获取
        二、知识流入视角下我国学科交叉结构演化
        三、知识流出视角下我国学科交叉结构演化
        四、对于我国体育学学科体系的探讨
    第六节 基于学科分类对我国体育学亲缘学科演化的考察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的获取
        二、知识流入视角下我国体育学亲缘学科演化
        三、知识流出视角下我国体育学亲缘学科演化
        四、对体育学学科性质的探讨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内容维度下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知识的演化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文献检索策略
        二、学科交叉知识的挖掘
        三、学科交叉知识的展示
    第二节 体育学与医学、生物学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一、身体素质训练
        二、学生体质健康
        三、运动对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影响
        四、运动损伤
        五、老年人体育
        六、运动性疲劳
        七、肥胖
    第三节 体育学与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一、竞技运动心理学
        二、体育教学
        三、体育教育心理学
        四、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
        五、农村学校体育
        六、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
    第四节 体育学与经济学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一、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化
        二、体育营销
        三、各分支产业的相关研究
        四、体育旅游
    第六节 体育学和信息科技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一、体育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体育传播
        三、体育媒介事件
        四、体育新闻
        五、训练、比赛信息化
        六、体育文献计量
    第七节 体育学与人文类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一、奥林匹克文化
        二、体育史
        三、体育文化产业
        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五、体育翻译与体育英语教学
        六、体育与艺术
    第八节 体育学与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一、警察体育、体育犯罪、赛事安保
        二、体育志愿者服务
        三、体育赛事管理
        四、体育法学
        五、公共体育服务
    第九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二、对体育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索引
个人简历

(7)基于官网外宣的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创新
        1.2.1 理论创新
        1.2.2 方法创新
    1.3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本研究的核心概念
        2.1.1 企业形象
        2.1.2 企业官方网站
        2.1.3 企业外宣翻译
        2.1.4 企业出口绩效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2.1 企业形象研究
        2.2.2 企业官方网站研究
        2.2.3 企业外宣翻译研究
        2.2.4 企业出口绩效研究
    2.3 现有研究的不足
        2.3.1 企业形象研究方面
        2.3.2 企业官方网站研究方面
        2.3.3 企业外宣翻译研究方面
        2.3.4 企业出口绩效研究方面
第3章 理论框架
    3.1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3.1.1 跨文化传播理论
        3.1.2 企业传播理论
        3.1.3 资源基础理论
        3.1.4 翻译学相关理论
    3.2 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理论框架
        3.2.2 指标界定
        3.2.3 操作模型
        3.2.4 指标权重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4.2 研究方法
        4.2.1 内容分析法
        4.2.2 语料库方法
        4.2.3 经济计量模型法
        4.2.4 跨学科方法
    4.3 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4.4 研究工具和数据处理
第5章 企业外文官方网站统计分析
    5.1 企业外文官网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
        5.1.1 研究假设和变量定义说明
        5.1.2 样本选择、数据来源和模型构建
        5.1.3 实证结果分析
        5.1.4 小结
    5.2 企业外文官网结构分析
        5.2.1 总体特征
        5.2.2 类目层面分析
        5.2.3 测项层面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企业外文官网语言翻译生态分析
    6.1 企业外文官网语言翻译现状
        6.1.1 语种分布
        6.1.2 主要翻译内容板块
        6.1.3 小结
    6.2 翻译文本易读性分析
        6.2.1 研究结果和分析
        6.2.2 行业性质对语言翻译的影响
        6.2.3 小结
    6.3 语言翻译中的企业形象转换分析
        6.3.1 原文企业形象框架建构
        6.3.2 译文企业形象框架呈现
        6.3.3 企业形象叙事框架建构与翻译策略选择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企业形象、语言翻译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分析
    7.1 变量说明
        7.1.1 被解释变量
        7.1.2 解释变量
        7.1.3 控制变量
    7.2 计量模型
    7.3 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
        7.3.1 描述性分析
        7.3.2 典型相关分析
        7.3.3 多元回归分析
        7.3.4 小结
    7.4 语言翻译与企业出口绩效
        7.4.1 描述统计量
        7.4.2 Pearson相关分析
        7.4.3 多元回归结果
    7.5 本章小结
        7.5.1 企业形象
        7.5.2 语言翻译
第8章 结论
    8.1 主要发现
        8.1.1 企业出口绩效与企业是否拥有外文官网显着正相关
        8.1.2 企业外文官方网站分析发现
        8.1.3 外文官网的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显着正相关
        8.1.4 企业外文官网的语言翻译与企业出口绩效显着正相关
    8.2 本研究的贡献和启示
        8.2.1 本研究的贡献
        8.2.2 本研究的启示
    8.3 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
        8.3.1 研究不足之处
        8.3.2 研究展望
    8.4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中国传播学发展的译者贡献 ——以“何道宽现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背景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第五节 研究框架
第一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译者研究:从隐身到凸显
        一、古典译学中译者边缘化
        二、语言学范式下译者隐身
        三、“文化转向”视域下译者凸显
    第二节 国内外译者研究概览
        一、国外译者研究概述
        二、国内译者研究概述
        三、布迪厄社会学视域下的译者研究
    第三节 中国学术翻译研究概览
        一、中国学术翻译的发展与问题
        二、中国学术翻译研究现状
第二章 何道宽翻译活动的场域研究
    第一节 传播学学术翻译与中国传播学的关系
        一、外来学科:开启传播学的世界大门
        二、中国传播学发展的三次浪潮
        三、本研究传播学译着范围界定
    第二节 中国传播学译着发展的三次译潮
        一、投石起步,潮起潮落
        二、译丛丛牛,花团锦簇
        三、选题多样,体裁丰富
    第三节 传播学翻译的困境
        一、翻译规范不清
        二、“集中化”现象凸显
        三、译着与译者选择的随意性
第三章 何道宽翻译惯习研究
    第一节 个人经历与译者惯习
        一、典籍: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访学:走出国门,打开视野
        三、川外:比较文化的延伸
        四、特区:跨界前沿攻坚战
    第二节 跨文化研究之渊源及其跨界拓展
        一、跨文化研究背景与渊源
        二、跨文化交际的引入和译介
        三、从跨文化交际到跨文化传播
    第三节 不同时期的翻译文本选择
        一、以介带译:开启传播学翻译的艰难之旅
        二、渐入佳境:麦克卢汉引路人
        三、视域拓展:莱文森系列译着
        四、群星灿烂:媒介环境学系列译着
        五、辐射效应:传播学译着立体画
        六、拓展与补遗:其它人文社科译介
第四章 惯习影响下的何译风格研究
    第一节 何道宽译语风格研究
        一、文本易读性
        1. 简洁明快,搭建短句架构
        2. 显化衔接,强化逻辑连贯
        3. 情感表达,加强感染力度
        二、语言艺术性
        1. 巧用四字,格式工整
        2. 添加辞格,增添辞趣
        3. 消极欧化,驱除殆尽
        4. 同义异词,增强异趣
        三、信息完整性
        1. 准确性
        2. 严谨性
        3. 充实性
    第二节 何译副文本特色
        一、书名翻译
        二、“译者注”释义翻译
        三、译研结合的前言与后记
第五章 何道宽学术资本初探
    第一节 何道宽中国传播学资本积累
        一、何译对当代传播学界的影响
        1. 从无章到有序:系统译介传播学理论知识体系
        2. 从译介到热潮:中国大陆麦克卢汉研究热
        3. 何译受众接受情况分析
        二、何道宽传播学研究成果
        1. 学术思考:跨文化传播研究成果
        2. 学术延伸:媒介环境学研究成果
    第二节 何道宽学术翻译资本积累
        一、何道宽翻译思想
        二、建构翻译规范
        三、译本批判与重译
        四、学术翻译之启示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结果
    第二节 对中国英语教育和翻译教育的启示
    第三节 局限与超越
附录1 何道宽译着总表
附录2 何道宽论文及专着总汇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目的与意义
    0.3 研究的主要内容
    0.4 技术路线
    0.5 研究方法
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及优化需求分析
    1.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
        1.1.1 国外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1.1.2 国内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1.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1.2.1 采购经费严重不足
        1.2.2 用户信息需求满足度有待提高
        1.2.3 特色资源有待进一步突出
        1.2.4 信息资源组织和揭示有待深化
        1.2.5 信息资源优化管理有待加强
    1.3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传统措施
        1.3.1 用户调研
        1.3.2 共建共享
        1.3.3 资源评价
        1.3.4 出版信息调研
        1.3.5 存在的问题
    1.4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逻辑需求
        1.4.1 顺应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
        1.4.2 满足军事医学的信息需求
    1.5 小结
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2.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概念辨析与界定
        2.1.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
        2.1.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
    2.2 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的研究现状
    2.3 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
        2.3.1 基于读者的优化理论
        2.3.2 基于资源的优化理论
        2.3.3 基于计量学的优化理论
    2.4 信息资源优化的方法
        2.4.1 基于读者的优化方法
        2.4.2 基于资源的优化方法
        2.4.3 基于网络使用的优化方法
        2.4.4 其他资源优化方法
    2.5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和方法
        2.5.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难点
        2.5.2 信息资源优化理论方法的军事医学适用性
        2.5.3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理论方法的研究现状
        2.5.4 基于军事医学科研机构的信息资源优化方法
    2.6 小结
3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分析
    3.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系统的要素分析
        3.1.1 系统要素分析
        3.1.2 基于三个世界理论的要素关系分析
        3.1.3 系统知识的演化分析
    3.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结构分析
        3.2.1 霍尔和切克兰德系统方法论借鉴
        3.2.2 时间维
        3.2.3 知识维
        3.2.4 逻辑维
    3.3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环境分析
        3.3.1 需求环境为军事医学环境
        3.3.2 驱动环境为信息科技环境
        3.3.3 支撑环境为经济环境
        3.3.4 本体环境为信息资源环境
    3.4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功能分析
        3.4.1 满足军事医学的信息需求
        3.4.2 促进军事医学理论及技术的发展
        3.4.3 促进军事医学科研投入的经济效益发挥
    3.5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特征分析
        3.5.1 整体性
        3.5.2 层次性
        3.5.3 动态性
        3.5.4 开放性
    3.6 小结
4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策略研究
    4.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目标
        4.1.1 目标分类
        4.1.2 目标分解
    4.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主要原则
        4.2.1 系统性原则
        4.2.2 可行性原则
        4.2.3 针对性原则
        4.2.4 经济性原则
    4.3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模型的构建
        4.3.1 已有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的借鉴
        4.3.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模型的构建步骤
        4.3.3 军事医学期刊评价模型的构建
        4.3.4 军事医学数据库评价模型的构建
        4.3.5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模型的实证验证
    4.4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流程制定
        4.4.1 信息资源评价
        4.4.2 优化方案制定
        4.4.3 优化实施及效果评估
    4.5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的优势
        4.5.1 优化策略的整体优势
        4.5.2 馆藏评价的优势
        4.5.3 欲新订资源遴选的优势
    4.6 小结
5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对象、来源数据库的选择
        5.1.1 研究对象选择
        5.1.2 来源数据库选择
    5.2 资源保障及使用分析
        5.2.1 馆藏资源概况分析
        5.2.2 重点学科资源保障分析
        5.2.3 数据库使用情况分析
    5.3 信息资源评价的实证研究
        5.3.1 馆藏评价的实证研究
        5.3.2 欲新订资源遴选的实证研究
        5.3.3 资源综合分析的实证研究
    5.4 优化方案制定的实证研究
        5.4.1 数据库优化方案
        5.4.2 期刊优化方案
        5.4.3 综合优化方案
    5.5 与传统资源优化的对比
        5.5.1 馆藏评价的对比
        5.5.2 欲新订资源遴选的对比
    5.6 小结
6 研究总结与讨论
    6.1 研究总结
    6.2 创新点
    6.3 讨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致谢

(10)2013年体育类核心期刊引文失范现状分析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引文的定义研究
    2.2 引文的意义研究
    2.3 学术期刊引文失范行为现状研究
    2.4 体育学术期刊引文的现存问题
    2.5 引文规范执行标准
        2.5.1 国内引文标准
        2.5.2 国外引文标准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抽样调查法
        3.2.2.1 抽样方法
        3.2.2.2 抽样指标
        3.2.2.3 抽样过程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比较分析法
        3.2.5 内容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引文来源分布及失范行为
        4.1.1 引文来源分布特点
        4.1.2 引文失范行为现状
        4.1.2.1 引文内容失范行为
        4.1.2.2 引文形式失范行为
        4.1.2.2.1 普遍性形式失范行为
        4.1.2.2.2 偶发性形式失范行为
        4.1.2.3 引文失范行为的学科分布
        4.1.2.4 引文失范行为的期刊分布
    4.2 体育类核心期刊引文失范行为存在原因
        4.2.1 体育学者群体主观因素导致引文失范
        4.2.1.1 体育学者群体成分多样,学术态度不严谨
        4.2.1.2 体育学者对相关标准研读不精
        4.2.2 学术界客观环境诱发引文失范
        4.2.3 体育期刊社的失职助长引文失范之风
        4.2.3.1 期刊社对引文失范行为的纵容与助推
        4.2.3.2 期刊社审查不到位
        4.2.4 现行学术机制滋生引文失范行为
        4.2.4.1 学术管理机制陈旧、僵化
        4.2.4.2 学术评价机制不合理
    4.3 防范体育类核心期刊引文失范行为的建议
        4.3.1 提高体育学者与期刊社的学术素质
        4.3.1.1 体育学者养成良好的引文习惯
        4.3.1.2 体育学者投稿时应主动提供引文来源渠道
        4.3.1.3 体育期刊社需认真执行监督与审查工作
        4.3.2 完善引文规范制度,引入多样测评方法
        4.3.2.1 加强引文规范的法制化与标准化建设
        4.3.2.2 多样测评方法的引入
        4.3.3 健全科学的学术监督机制与合乎学科特点的评价机制
        4.3.4 加大体育期刊中引文失范相关人的惩罚与教育力度
        4.3.4.1 建立体育学者个人诚信档案,提高违规成本
        4.3.4.2 提高体育期刊编审的学术水平
        4.3.5 国外防范与治理学术不端行为借鉴
5 结论
6 研究局限性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附件

四、外文传播学核心期刊研制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高铁产业战略传播研究(2008-2019)[D]. 张玲潇.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2]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比较研究[J]. 耿海英. 情报科学, 2020(10)
  • [3]中国体育类核心期刊中篮球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与研究[D]. 刘泓辰.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4]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1979-2018期刊文献的实证分析[D]. 热孜万古丽·阿巴斯.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8)
  • [5]融合引文与Altmetrics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D]. 彭秋茹.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6]学科交叉视域下我国体育学知识演化的多维研究[D]. 李博. 福建师范大学, 2018(12)
  • [7]基于官网外宣的企业形象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研究[D]. 自正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8(05)
  • [8]中国传播学发展的译者贡献 ——以“何道宽现象”为例[D]. 宋晓舟.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9)
  • [9]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研究[D]. 刘伟.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6(11)
  • [10]2013年体育类核心期刊引文失范现状分析与建议[D]. 王燕. 上海体育学院, 2015(05)

标签:;  ;  

外语交际核心期刊的发展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