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防己甲素对大鼠急性胰腺炎治疗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翔宇,曹世杰,王小莹,丁丽琴,李巍[1](2022)在《汉防己甲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汉防己甲素是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是粉防己中主要的生物碱,也是其质控成分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汉防己甲素在抗肿瘤、抗纤维化、肺部保护、心血管保护等方面具有显着作用,目前已有上市药物汉防己甲素片。近年来汉防己甲素及其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修饰获得衍生物,以便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药理作用,本文综述了汉防己甲素的衍生物及其生物活性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对其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席苑[2](2020)在《雾化吸入汉防己甲素治疗肺纤维化的药效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比较雾化吸入及注射两种不同给药方式下,汉防己甲素对一次性气管滴注博来霉素导致的SD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干预作用;通过细胞和整体实验初步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肺纤维化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为药物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1 雾化吸入汉防己甲素对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的药效学研究一次性气管滴注博来霉素(5 mg·kg-1)对SD大鼠进行造模,分别采用雾化吸入及注射的方式,连续给予汉防已甲素干预,分别在14天及28天处死动物,动态地进行肺脏形态的大体观察,计算肺系数,利用肺功能检测仪记录各组大鼠肺功能相关指标,左肺HE,MASSON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右肺通过ELISA法观察肺组织中HYP含量变化。2 汉防己甲素改善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的机制研究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Col-I及FN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中TGF-β1,α-SMA及Vimentin含量,观察上述蛋白水平的变化。3 TGF-β1刺激对A549,MRC-5及PMVEC细胞中细胞外基质的影响CCK-8法筛选TGF-β1对三种细胞的安全浓度。连续刺激24h后,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Col-I及FN含量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中α-SMA及Vimentin含量变化。4 汉防己甲素治疗肺纤维化的体外机制研究根据第三部分中所得数据,采用适宜浓度的TGF-β1与不同浓度的汉防己甲素共同刺激MRC-5细胞,CCK-8法筛选安全的给药浓度及给药时间,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Col-I及FN含量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中α-SMA及Vimentin含量变化。流式细胞术观察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1 汉防己甲素对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气管滴注博来霉素会导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14天时:肺系数升高至11.14%(P<0.01),呼吸频率为96.81,表现为明显加快(P<0.05),气道阻力略有升高,无统计学差异,潮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分别降低为 0.82 mL 及 0.13 mL·(cm H2O)-1(P<0.01),HYP 含量增加加至 0.15%(P<0.05),病理可见,肺泡间隔增厚,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明显增生;28天时:肺系数依然显着高于假手术组,为9.09%(P<0.01),但略低于14天组,肺功能进一步下降,各项指标与假手术组相比,均出现统计学差异,且潮气量、气道阻力及动态肺顺应性差异明显(P<0.01),HYP含量进一步升高,显着高于假手术组的0.062%(P<0.01),病理可见肺泡间隔重度增厚,炎症细胞大量浸润,纤维组织重度增生。与模型组比较,连续给予汉防己甲素雾化吸入14天,大鼠肺系数降低至7.79%(P<0.05),大鼠动态肺顺应性升高至0.25 mL·(cm H2O)-1(P<0.05),呼吸频率,气道阻力及潮气量等肺功能也略有改善,HYP含量略有降低,均无统计学差异,病理可见轻微炎症细胞浸润及轻微纤维组织增生;连续给予汉防己甲素注射14天,大鼠肺系数下降至7.44%(P<0.05),各项肺功能指标略有改善,HYP含量略有降低,均无统计学差异,病理可见轻度炎症细胞浸润及轻度纤维组织增生;连续给予汉防己甲素雾化吸入28天,大鼠肺系数未出现进一步升高,与模型组有明显差异(P<0.05),大鼠呼吸频率略有降低,肺顺应性及潮气量略有升高,无统计学差异,气道阻力下降为0.88 cm H2O·(s·mL)-1(P<0.05),HYP含量为0.089%,表达被明显抑制(P<0.05),病理可见轻微炎症细胞浸润及轻微纤维组织增生;连续给予汉防己甲素注射28天,大鼠肺系数略有增加,但仍低于模型组,二者无统计学差异,气道阻力明显下降,为0.89 cm H2O·(s·mL)-1(P<0.05),呼吸频率,潮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略有改善,无统计学差异,病理可见中度炎症细胞浸润及中度纤维组织增生。不同给药方式之间比较:注射组给药剂量为30 mg·kg-1,雾化组有效剂量为0.22 mg·kg-1,仅为注射组的1/136。与雾化组比较:注射组大鼠体重略微偏低,肺系数,肺组织中HYP含量及动物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接近,上述指标与雾化组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注射组部分动物在实验后期出现腹部胀大,肠腔积液严重,便秘严重,站立不稳等不良反应,且实验28天HE切片可见注射组大鼠肺组织中炎症细胞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厚,与雾化组有明显差异(P<0.05)。2 汉防己甲素可以抑制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的表达一次性气管滴注博来霉素14天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肺组织中TGF-β1含量明显升高(P<0.05),Col-I含量显着升高(P<0.01),FN含量明显增加(P<0.05),α-SMA水平明显提高(P<0.05),Vimentin水平显着提高(P<0.01);28天后,上述指标的分泌进一步被促进,均与假手术组有显着差异(P<0.01)。汉防己甲素可以抑制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相关细胞外基质水平的升高:与模型组比较,14天时对大鼠肺组织中Col-I,FN,α-SMA的含量略有抑制作用,能明显抑制TGF-β1及Vimentin水平(P<0.05);28天时,能明显降低大鼠肺组织中TGF-β1,Col-I,FN含量(P<0.05),显着抑制Vimentin水平(P<0.01),对α-SMA的表达略打抑制,但无统计学差异。3 TGF-β1激促进A549,MRC-5及PMVEC细胞中细胞外基质的表达适宜浓度的TGF-β1连续刺激24 h,能够使A549,MRC-5,PMVEC细胞上清中Col-I含量显着升高(P<0.01),细胞中α-SMA及Vimentin念量显着增加(P<0.01);可以显着促进A549,MRC-5细胞中FN的表达(P<0.01)。4 汉防已甲素可以抑制TGF-β1刺激的MRC-5细胞的作用汉防已甲素与TGF-β1共刺激24 h,对MRC-5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4.07μM。汉防己甲素可以显着抑制TGF-β1刺激所导致的MRC-5细胞中Col-I,FN,α-SMA 及 Vimentin 的增加(P<0.01)。单纯使用TGF-β1刺激并不会使MRC-5细胞凋亡,凋亡率为1.93%,甚至低于空白组的2.27%,同时加入汉防己甲素共刺激,凋亡率为1 7.53%—43.8%,对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明显(P<0.01)。结论1 汉防己甲素能够缓解肺组织病变程度,改善肺纤维化大鼠肺功能,降低肺系数,减少HYP的分泌,且这种保护在肺纤维化形成初期也有一定作用。2 相对于注射给药,雾化吸入治疗与其药效基本一致,但雾化吸入给药的有效剂量为0.22 mg·kg-1,仅为注射组剂量的1/136,且雾化组动物状态,肺组织病变程度及部分肺功能指标优于注射组。3 汉防己甲素可能是通过减少肺组织中TGF-β1含量,促进活化的成纤维细胞凋亡等多种途径,抑制Col-I,FN等细胞外基质的堆积,从而实现对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吴丽娟[3](2020)在《大黄?虫丸基于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矽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矽肺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职业病,尽管各国不断在改进预防矽肺的方法,但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中低收入国家,每年仍然有大量的新发病例。二氧化硅(Si O2)在肺组织中的沉积是矽肺的主要致病原因。Si O2进入肺部后所引起的肺纤维化病变是不可逆的,患者因此而导致肺功能逐渐下降乃至衰竭。迄今国内外均没有针对矽肺纤维化特殊的治疗药物和措施。因此,研究矽肺的发病机制,进行中医药的相关探索,为治疗矽肺另辟蹊径非常重要。大黄?虫丸是《金匮要略》中的经典名方,我们的前期预实验表明,它对于小鼠矽肺纤维化有改善作用。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由TGF-β1/Smad信号通路入手,从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揭示大黄?虫丸治疗矽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小鼠矽肺纤维化模型造模方案的确定将80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暴露气管注射组、气管插管组、鼻腔滴入组和静式染毒组,共5组,每组16只,其中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第1-4组一次性造模后第40天,第5组连续造模40天,比较各组小鼠体重、肺脏系数、存活率、肺组织病理情况,综合确定实验造模方案。第二部分:大黄?虫丸对矽肺纤维化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小鼠共108只,其中90只用静式染毒法造模40天后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汉防己甲素组、大黄?虫丸高、中、低剂量组5组,每组18只。不染毒小鼠18只为正常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按照临床大黄?虫丸成人等效剂量的1倍、1.5倍和3倍剂量灌胃给药,一日一次。汉防己甲素按照临床成人等效剂量一天一次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次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给药后14、21、28天每组各处死6只小鼠,计算肺脏系数,取血清检测TNF-α、IL-6、IL-1β、HYP的含量,并用HE、Masson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黄?虫丸对TGF-β1/Smad通路相关蛋白(TGF-β1、α-SMA、Smad2、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用RT-PCR法检测大黄?虫丸对TGF-β1/Smad通路相关基因(TGF-β1m RNA、Smad2m RNA、Smad3m RNA、Smad7m RNA)表达的影响。第三部分:大黄?虫丸对Si O2诱导的矽肺纤维化体外细胞模型作用机制研究用Si O2诱导MH-S细胞构建矽肺纤维化细胞模型,提取大黄?虫丸大鼠含药血清,采用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中主要药理成分,再用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干预,观察细胞形态,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TNF-α、IL-6、IL-1β的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含药血清对TGF-β1/Smad通路相关蛋白(TGF-β1、α-SMA、Smad2、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以上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第一部分:将静式染毒法作为本实验的造模方法1 各组一般情况正常对照组一般情况正常。各造模组小鼠后期体重增长缓慢,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皮毛稀疏缺乏光泽,污秽粘连。静式染毒组小鼠时有挠鼻现象,可见鼻尖、嘴唇暗紫。2各组存活率及肺脏系数比较正常对照组为100%,暴露气管注射组为62.5%、气管插管组为87.5%,鼻腔滴入组为93.8%,静式染毒组为100%,静式染毒组明显高于其余三组。各模型组小鼠肺脏系数与正常组相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3各组肺组织病理结果肺组织HE染色结果:正常对照组肺泡结构正常。各造模组均可见部分肺泡腔萎陷,局部肺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胞核固缩。其中,暴露气管注射组、气管插管组及静式染毒组肺间质不同程度的增厚,伴纤维组织增生和新生上皮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主要为圆形深染的淋巴细胞。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肺组织形态无明显改变。四个模型组小鼠肺泡结构破坏,肺泡间隔增宽,肺野内见大量密集的弥漫性蓝色胶原纤维增生,呈片状或束状分布。4本部分实验结论综上,暴露气管注射法、气管插管法、静式染毒法三种方式皆可以成功复制小鼠矽肺弥漫性纤维化模型,鼻腔滴入法相对成功率低,这可能是因为小鼠经鼻滴最终进入食道而未进入呼吸道所致。综合造模方法和真实疾病形成的拟合程度、成功率、存活率等相关因素,实验选取静式染毒法作为造模方法。第二部分:大黄?虫丸能够通过调控TGF-β1/Smad通路抑制小鼠矽肺模型的肺纤维化进程1大黄?虫丸对矽肺纤维化小鼠一般情况的影响结果造模期间,正常组小鼠一般情况状态良好。模型组小鼠精神逐渐萎靡,时有挠鼻现象,活动减少,体重增加不明显,皮毛稀疏缺乏光泽,污秽粘连,鼻尖、嘴唇较正常组偏暗,部分尾部可见散在紫色血丝。给药后大黄?虫丸高剂量组精神状态良好,接近正常组,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情况有改善,低剂量组总体情况不如高、中组,但优于模型组。2 大黄?虫丸对矽肺纤维化小鼠肺脏系数的影响结果肺脏系数:模型组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在给药14天后,可见大黄?虫丸高剂量组低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21天后,大黄?虫丸高、中剂量组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28天后,高、中、低组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3 大黄?虫丸对矽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病理染色的影响结果肺组织病理结果:HE染色:正常对照组肺泡形态结构正常;模型组组织充血,肺泡的萎陷、融合,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胞核固缩。不同程度的肺泡间隔增厚,纤维组织增生或上皮细胞增生;以及局部淋巴细胞浸润。大黄?虫丸高剂量组肺组织形态结构改善明显,最接近正常组。Masson染色: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的蓝染胶原沉积;模型组可见弥漫性蓝染的胶原纤维,肺泡壁厚薄不一;大黄?虫丸治疗后,不同程度地减少了肺组织中胶原纤维沉积,其中以大黄?虫丸高剂量(1.170 g/kg)改变最为明显,蓝染颜色明显变浅,面积也明显减少。两种染色方法都说明大黄?虫丸高剂量组对肺组织炎症和纤维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4 大黄?虫丸对矽肺纤维化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中HYP、TNF-α、IL-6、IL-1β含量均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14天时,大黄?虫丸高、中剂量组HYP、TNF-α、IL-6、IL-1β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低剂量组TNF-α、IL-6也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21天时,大黄?虫丸高剂量组HYP、TNF-α、IL-6、IL-1β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中剂量组HYP、IL-6、IL-1β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低剂量组IL-1β的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28天时,大黄?虫丸高剂量组HYP、TNF-α、IL-6、IL-1β含量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中剂量组的IL-1β也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5 大黄?虫丸对矽肺纤维化小鼠TGF-β1/Smad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TGF-β1、α-SMA、Smad2、Smad3蛋白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显着增加(P<0.01),Smad7显着降低(P<0.01)。14天时,大黄?虫丸高剂量组TGF-β1、α-SMA、Smad2、Smad3的蛋白含量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Smad7显着增加(P<0.01)。大黄?虫丸中剂量组Smad2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α-SMA、Smad3较模型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7显着增加(P<0.01)。低剂量组Smad2蛋白含量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Smad7显着增加(P<0.01)。21天时,除低剂量组的Smad2低于模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大黄?虫丸高、中、低剂量组的TGF-β1、α-SMA、Smad2、Smad3蛋白含量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Smad7显着增加(P<0.01)。28天时,大黄?虫丸高剂量组TGF-β1、α-SMA、Smad2、Smad3蛋白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Smad7明显增加,其中TGF-β1、Smad2与模型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个指标差异均显着(P<0.01)。大黄?虫丸中、低剂量组Smad3的蛋白含量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Smad7显着增加(P<0.01)。6 大黄?虫丸对矽肺纤维化小鼠TGF-β1/Smad通路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模型组Smad2m RNA在14天、21天,Smad3m RNA在14天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7m RNA在21天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段模型组TGF-β1m RNA、Smad2m RNA、Smad3m 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Smad7m RNA表达水平均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14天时,大黄?虫丸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Smad2m RNA、Smad3m RNA降低(P<0.05),TGF-β1m RNA降低(P<0.01),Smad7m RNA升高(P<0.01)。中、低剂量组TGF-β1m RNA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Smad7m RNA显着升高(P<0.01)。中剂量Smad2m RNA较模型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21天时,高剂量组TGF-β1m RNA、Smad3m RN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显着降低(P<0.01),Smad2m RNA表达比模型组低(P<0.05),Smad7m RNA表达比模型组高(P<0.05)。中、低剂量组TGF-β1m RNA、Smad3m RNA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28天时,大黄?虫丸高、中、低剂量组TGF-β1m RNA、Smad2m RNA、Smad3m RNA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Smad7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同样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第三部分:大黄?虫丸含药血清能够通过调控TGF-β1/Smad通路抑制体外细胞的纤维化水平1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对Si O2诱导的MH-S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经过Si O2混悬液刺激细胞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大黄?虫丸不同浓度干预后,细胞活力均高于模型对照组,且呈浓度依赖性。2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对Si O2诱导的MH-S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模型对照组细胞上清TNF-α、IL-6、IL-1β的含量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大黄?虫丸含药血清15%组及含药血清10%组的IL-6含量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含药血清15%组的TNF-α及IL-1β含量低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药血清10%组的TNF-α含量低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对Si O2诱导的MH-S细胞系TGF-β1/Smad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Western-Blot结果:模型对照组TGF-β1、α-SMA、Smad2、Smad3蛋白表达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mad7表达相反,模型对照组低于正常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虫丸含药血清15%组的TGF-β1、α-SMA、Smad2、Smad3蛋白表达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Smad7蛋白表达相反,高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药血清10%组的TGF-β1、α-SMA、Smad2蛋白表达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含药血清5%组α-SMA蛋白表达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TGF-β1、Smad2的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胞免疫荧光结果:从细胞免疫荧光的结果可以看出,模型对照组TGF-β1、α-SMA、Smad2、Smad3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AO),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mad7表达的AO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加入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后,15%含药血清组的TGF-β1、α-SMA、Smad2、Smad3的AO值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Smad7的AO值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10%含药血清组TGF-β1、α-SMA、Smad2、Smad3的AO值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Smad7表达的AO值高于模型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5%含药血清组α-SMA、Smad2的AO值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TGF-β1、Smad3的AO值低于模型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7表达的AO值显着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说明大黄?虫丸能够明显降低TGF-β1、α-SMA、Smad2、Smad3的AO值,同时增强Smad7的AO值,尤其是15%含药血清组的效果更加明显,结论同Western-Blot相一致。研究结论1、通过造模实验研究,显示暴露气管注射法、气管插管法和静式染毒法三种方式皆可以成功复制小鼠矽肺纤维化模型,但是为了减少造模过程中创伤的影响,降低小鼠的死亡率,更加贴合和接近真实矽肺发生的条件,最终选择了静式染毒法作为本课题造模方法。2、从动物实验的肺系数、病理;血清HYP含量、血清TNF-α、IL-6、IL-1β含量;肺组织α-SMA、TGF-β1、Smad2、Smad3、Smad7蛋白表达;肺组织TGF-β1m RNA、Smad2m RNA、Smad3m RNA、Smad7m RNA表达,证实大黄?虫丸可通过调控TGF-β1/Smad通路抑制小鼠矽肺模型肺纤维化进程,且存在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3、体外细胞实验用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干预Si O2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MH-S细胞系,CCK8测试细胞活力,同样观察相关炎性因子含量,以及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TGF-β1、α-SMA、Smad2、Smad3、Smad7蛋白的表达,结论同动物实验一致,证明大黄?虫丸在体外细胞水平也可以通过调控TGF-β1/Smad通路抑制肺纤维化,且存在浓度依赖性。
席苑,张海静,叶祖光,张广平[4](2020)在《汉防己甲素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汉防己,又称粉防己,能够祛风止痛,利水消肿,是一种治疗风湿痹痛的传统中药。生物碱在粉防己中具有重要的药效物质基础,汉防己甲素属于其中的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成分,生物活性多样,可以从多个方面实现抗肿瘤的作用,临床上也验证了其对多种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对肝纤维化、肾纤维化等多种纤维化类疾病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并且在与多种药物联合用药时,能够体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近年来,经过国内外学者不断深入的研究,还发现汉防己甲素对神经系统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作为一种钙离子拮抗剂,汉防己甲素能够有效阻断细胞内外钙离子的沉积。综上所述,汉防己甲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该文通过对上述及其他已经报道的汉防己甲素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归纳,总结其各个药理作用实现的可能机制,综述其目前的研究进展,希望能够较为全面地揭示出汉防己甲素可能的应用方向,为其能够更好地在临床上应用提供启示和思路。
秦冬梅[5](2017)在《毛菊苣活性成分及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毛菊苣(Cichorium glandulosum Boiss.et Hout)根为研究对象,采用药效追踪方式分离抗肝纤维化有效部位及成分,通过体内外活性跟踪探讨了倍半萜和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root of Cichorium glanudulosum,TFCG)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柱层析、制备液相等方法提取分离单体成分,应用2D-NMR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首先考察了 95%乙醇提取物(CG-I)对刀豆蛋白(Con 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昆明种小鼠60只,小鼠灌胃CG-I,阳性药甘利欣,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1天/次,连续十天。第十天灌胃结束后1小时尾静脉注射Con A(除正常组外)。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指标、炎症因子、肝组织匀浆指标及HE染色。将CG-I萃取得到石油醚(CG-V)、乙酸乙酯(CG-Ⅵ)和正丁醇(CG-Ⅶ)萃取物灌胃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诱导的大鼠肝纤维模型。Wistar 大鼠 60 只,雌雄对半,分为 6 组,CG-V(15mg·kg-1),CG-Ⅵ mg·kg-1),CG-Ⅶ(6mg·kg-1),水飞蓟宾胶囊(8m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l00mg·kg-1腹腔注射TAA,2次/周。造模第5周始,正常组、模型组给予蒸馏水,其它各组动物灌胃给药,1次/天,连续8周,共12周。考察肝脏、脾脏系数、血清指标、病理检查、蛋白表达及肝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将分离的3个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采用MTT和RT-PCR法考察24/48h其对TGF-β1刺激HSC-T6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基因表达的影响。分离和纯化TFCG并考查了 TFCG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SD大鼠60只,除对照组外,其它各组大鼠首次皮下注射40%CC14-植物油混悬液1ml·kg-1,以后每次注射量为0.5ml·kg-1,对照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2次/周。于第四周末把给药组大鼠随机分组为模型组、阳性药(水飞蓟宾)、TFCG高剂量(200mg·kg-1)、中剂量(1OOmg·kg-1)、低剂量(50mg·kg-1)。于第五周始给药组大鼠灌胃,共计13周。检测体内肝脾系数、血清指标、病理切片、免疫组化和蛋白表达等。RT-PCR方法考察24/48h其对TGF-β1刺激HSC-T6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人正常肝细胞株L02中PERK基因慢病毒修饰对内质网应激介导凋亡的作用。结果:鉴定了 3个倍半萜内酯类成分:11β,13-Dihydrolacurin、奥菊素和8-去乙酰母菊素-8-O-硫酸盐,其中1个为新化合物,1个为新天然产物,另1个为首次从毛菊苣根中分离得到,还有β-谷甾醇。CG-I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CG-I给药组ALT、AST、GST和AKP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或P<0.01),肝脏、脾脏系数均显着下降(P<0.05或P<0.01);CG-I高剂量组IFN-γ显着下降(P<0.05),TNF-α、IL-1β水平均显着下降,T-SOD水平显着上升,MDA水平均显着降低,白蛋白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或P<0.01)。HE染色显示:CG-I各给药组肝损伤程度减轻。三个萃取物对TAA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结果,与模型组相比,CG-Ⅶ组可降低肝脾脏系数(P<0.05);CG-Ⅵ可降低脾系数(P<0.01),给药组大鼠血清中AST和ALT活性显着降低(P<0.05,P<0.01);HE、Masson染色检测,治疗组(CG-V,CG-Ⅶ)的肝脏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免疫组化显示,较模型组比较,CG-V与CG-Ⅶ显着降低了 FN、Smard3及TGF-β1表达(P<0.05),CG-Ⅴ与CG-Ⅶ与模型组比较凋亡指数显着降低(P<0.01);Western-Blot结果,CG-Ⅴ与CG-Ⅶ组FN和Smard3表达较模型组显着下降(P<0.05),IGFBPrP1表达CG-Ⅶ较模型组显着下降(P<0.05)。3个化合物对HSC-T6基因表达结果,药物对Smad2、Smad3、PPP5C和TGF-β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显着,24小时三个药物均具有极显着的抑制作用(P<0.01),但48小时抑制作用不显着;48小时三个药物均能显着上调Smad7基因表达(P<0.05或P<0.01),而24小时仅有奥菊素和8-去乙酰母菊素-8-0-硫酸盐个别浓度能够上调Smad7基因表达(P<0.05或P<0.01),Smad7基因表达时效关系成正比。TFCG的提取工艺条件为:80℃,用70%乙醇料液比1:15回流提取2小时,提取2次。AB-8纯化条件为:上样浓度3.Omg·mL-1,流速为4BV·h-1,5BV柱体积,吸附率达80%以上;50%乙醇洗脱,流速2 BV·h-1,2BV柱体积解吸率达90%以上。得到TFCG含量为50.82±0.37%(n=3)。TFCG对CC1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防治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FCG组、水飞蓟宾组肝脾脏系数均有所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ALT、AST、AKP、LDH水平均显着下降(P<0.05或P<0.01);TFCG高、低剂量组和水飞蓟宾组y-GT水平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TFCG和水飞蓟宾组大鼠血清Hyp水平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1);TFCG高、中剂量和阳性药白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显着(P<0.05);TFCG高剂量组MDA水平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病理检查结果,TFCG各剂量组大鼠肝脏纤维有显着改善。免疫组化结果,TFCG各剂量组均能显着降低TGF-β1、Smad3、TLR4 和 α-SMA 蛋白表达(P<0.01 或P<0.05),显着上调 Smad7的表达(P<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FCG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TGF-β1表达显着降低(P<0.05),Smad7表达明显增强(P<0.05)。RT-PCR结果:给药组对TGF-β1和PPP5CmRNA表达抑制作用24h优于48h作用,对Smad7基因的上调,48h的效果好于24h,Smad7基因表达时效关系成正比,而TGF-β1、PPP5C、Smad2和Smad3基因表达无明显的时效关系。TFCG中浓度组对于基因表达影响显着(P<0.01)。初步构建人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慢病毒载体并包装慢病毒颗粒,采用western-blot、流式细胞等技术考察L02细胞凋亡情况。结论:通过活性追踪探讨了倍半萜和TFCG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得到三个先导化合物。倍半萜类下调肝组织中FN、IGFBPrPl、Smad3与TGF-β 1的蛋白表达,抑制HSC-T6中 TGF-β1、Smad2、Smad3、PPP5CmRNA 表达以及上调 Smad7mRNA 表达,抑制HSC-T6的激活及增殖作用,有效阻断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TFCG抑制肝组织中TGF-β1、Smad3、TLR4和α-SMA的表达,上调Smad7蛋白表达,对活化HSC-T6中TGF-β1、Smad2、Smad3、PPP5CmRNA表达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能极显着上调Smad7基因mRNA表达,有效阻断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对α-SMA、TLR4和PPP5C蛋白及基因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初步了解在内质网应激时,LV-PERK慢病毒可促进肝细胞株L02的增殖和凋亡作用。
菲索查克[6](2016)在《汉防己甲素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及稳定性研究》文中指出
王蒙[7](2016)在《防己的性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药性味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医药特色的突出体现,是对临床辨证论治用以组方遣药经验的高度概括,是药物与人体交互作用结果的集中体现和总结,内涵丰富而复杂。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S.Moore)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其临床药用历史已有近两千年的记载,在长期应用过程中,有关防己性味的内容一方面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发生文献记载和功效传承的谬误。此中差异,导致现代学者对其性味的认识产生歧意,并影响性味理论在防己应用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基于此,本文运用导师匡海学教授创新性地提出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和进一步提出的中药性(气)味科学内涵新假说配合与之相对应的“中药性味可拆分与可组合”研究模式,首次对防己性味进行研究。这既是对防己性味科学内涵的探索,也是对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验证和对其研究模式的实践。通过研究,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全方位阐明防己性味的科学本质,进一步深化对传统中药防己性味和功效的认识,丰富防己相关中医药科学内容。1.通过整理分析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本草着作(时间横跨2200年),对防己的性味进行考证,发现:防己性味最早以“味辛,性平”出现,现阶段以“味苦,性寒”存续。系统梳理防己性味的演变历程,确认不同时期不同医家对防己性味的认识,比较分析其认知差异的内涵和形成根源,阐明性味变化与临床功效和应用的相关性,2.建立了防己全成分互不交叉拆分工艺,即采用水煎煮法获得防己水煎液,综合运用差异溶解度沉降、液液萃取和离子交换树脂技术,将其拆分成生物碱组分、非生物碱组分、多糖组分和甾体组分。进一步通过HPLC、UPLC-MS和GC-MS进行化学成分表征,明确了各化学拆分组分的物质基础。通过PCA和OPLS-DA多元数学统计,验证各组分化学成分互不交叉。同时,首次应用RSM对防己中多糖类成分提取方法进行优化,通过Box-Behnken设计获得最优提取工艺。3.将“防己及其性味拆分组分”与“药味”和“具体功效”相关联,分别从防己的六方面药效,通过12种药理学实验建立了防己性味药理学评价指标体系。即以抗炎(抑制急性炎症肿胀、降低细胞炎症因子释放)、镇痛(外周抑制、中枢抑制)、解热(抗致热源引起体温升高)、利尿(增加尿量排出)、免疫调节(非特异性免疫抑制、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调节、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抑制)和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评价防己药味的科学内涵,并通过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结合数值分类学技术(Clustering Analysis)进行了对防己各化学拆分组分的药味进行了归属。阐明防己苦味的功能体现是抗炎、镇痛、解热、利尿、免疫抑制和抗风湿作用等,物质基础为生物碱拆分组分;防己辛味的功能体现是镇痛、解热、利尿和免疫增强作用等,物质基础为甾体拆分组分、非生物碱拆分组分和多糖拆分组分。4.基于中药四性综合利用反映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状况的指标T3、T4、TSH、TRH、17-OHCS、cAMP、cGMP、PA、PDH、IUPAC、LDH、SDH和Na+-K+-ATP以及中枢神经递质指标5-HT、DA、NE和AchE等评价防己及各性味拆分组分的寒热药性,通过促进或抑制机体代谢状态对其药性进行归属。研究证明,防己水煎液和生物碱拆分组分具有抑制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作用,其药性应属寒性;非生物碱拆分组分、甾体拆分组分和多糖拆分组分不影响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其药性应属平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防己的性味标示应为味苦辛、性寒平,其性味的精细结构应标示为防己苦寒、辛平。5.本文以性味“苦寒”最为显着的生物碱拆分组分中典型单体化合物汉防己甲素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苦寒之性,以味苦具体功效选择抗肿瘤作用,以性寒作用机制选择细胞能量代谢变化,对汉防己甲素促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与机制进行了探索。分别选取HepG-2、BGC-823、MCF-7、A253和SKOV-3细胞测试细胞毒活性;通过Seahorse XF24 Extracellular Analyzer对具有显着细胞毒活性的HepG-2、BGC-823和MCF-7细胞进行能量代谢分析,发现其能够降低肿瘤细胞基础氧消耗,减少线粒体产能,降低线粒体储能并减弱质子漏作用;进一步通过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三磷酸腺苷含量、活性氧含量和呼吸电子传递链复合酶I-IV活力,发现其可影响线粒体功能。研究证明,汉防己甲素可通过破坏线粒体结构,降低细胞能量代谢促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其性味应归属为苦寒。综上,本文将性味理论新假说和与之相应的研究模式,应用于中药防己的性味研究,建立防己性味物质基础拆分工艺,实现了全成分拆分且各组之间化学成分互不交叉;建立了性味药理学评价体系,对防己及其拆分组分进行了性味评价与归属;同时,将性味理论延伸至单体化合物,并以此为指导探索其抗肿瘤作用与机制。研究思路与方法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可为以后相同类型研究提供借鉴。
王鹏[8](2016)在《芍药苷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芍药苷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量效关系,应用其最佳剂量观察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第一部分:SPF级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芍药苷干预组(下设3个剂量讨论组)。每组有8只大鼠。芍药苷组有分为50mg/kg组(P1)、100mg/kg组(P2)、150mg/kg组(P3),牛黄胆酸钠(5%)成功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后30分钟股静脉给予各剂量芍药苷。重症急性胰腺炎组仅建模,对照组仅开腹翻动大鼠十二指肠和胰腺组织。各组在12小时时间点麻醉后下腔静脉取血用于血清胰腺炎水平(淀粉酶AMY、脂肪酶LIPA)、肝功能(ALT、AST)以及肾功能(BUN、Cr)的检测。取大鼠胰头组织固定于4%的多聚甲醛中,进行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改变。第二部分:SPF级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大组(据随机数表法,每组24只):对照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伤组及芍药苷干预组(采用100mg/kg最佳剂量),每组又分为3h、6h、12h亚组,每亚组有8只大鼠。空白对照组手术仅在麻醉后开腹翻动胰腺及十二指肠,然后关腹;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伤组采用牛黄胆酸钠(5%)大鼠胆胰管逆行注射构建模型;芍药苷干预组在构建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伤模型后30分钟大鼠股静脉注射100mg/kg芍药苷进行干预。各组大鼠均在模型构建后3、6、12小时麻醉后下腔静脉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IL-1、IL-6、TNF-α水平及肾功能改变(Cr及RUN)。大鼠肾脏组织取下后固定于4%的多聚甲醛中后包埋,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各组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第三部分:对芍药苷保护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肾功能的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通过NO试剂盒检测大鼠肾脏组织中NO水平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肾脏组织中NF-κ Bp65的表达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研究其上游MAPKs信号通路中磷酸化p38的活化情况,讨论p38MAPKs信号通路是否参与炎性通路NF-κB的激活。采用TUNEL试剂盒辅助以Caspase-3的表达情况检测大鼠肾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对芍药苷保护肾功能的药理学机制进行讨论。结果:第一部分:探讨芍药苷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保护作用的最佳剂量,通过牛黄胆酸钠构建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芍药苷干预组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的最佳剂量的探讨示,50mg/kg组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组相比较能够降低血清AMY和LIPA水平,其对大鼠的肝功能的影响较小,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的改变及胰腺病理学评分示胰腺组织病理有所改善但改善不明显,胰腺病理评分下降程度低。100mg/kg芍药苷干预组能够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的血清AMY及LIPA,血清AST、ALT较对照组改变较轻,100mg/kg组较50mg/kg组降低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更为明显,对于大鼠肝肾功能的改变如ALT,AST较对照组及50mg/kg组并无明显区别。胰腺组织的HE染色示100mg/kg组能够降低胰腺组织病理评分。150mg/kg芍药苷干预组能够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的血清AMY及LIPA,胰腺组织的HE染色能够降低胰腺组织病理评分,但反应肝功能的血清AST、AL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示150mg/kg组对大鼠机体的肝功能影响较大。综上所述,100mg/kg是芍药苷干预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最佳剂量。第二部分:观察芍药苷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的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在第二部分采用3、6、12小时时间节点观察对照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及最佳剂量芍药苷干预组对其肾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示芍药苷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的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够降低大鼠急性炎症反应,ELISA测定的干预组炎症因子IL-1、IL-6、TNF-α水平均较重症急性胰腺炎组下降,统计学具有意义。肾脏组织的HE切片及肾组织病理评分示干预组能够降低其病理评分。综上,芍药苷能够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的急性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第三部分:探讨芍药苷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的急性肾损伤的可能的机制。NO试剂盒测定肾脏组织中NO的含量,芍药苷干预组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组相比能够降低肾脏组织中NO水平,NO水平反映了机体中缺氧状态。肾脏组织中反映炎性状态的NF-κB水平示芍药苷干预组能够降低NF-κB水平,western blot示芍药苷组的MAPK-p38的磷酸化水平低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组。TUNEL和肾脏组织中Caspase-3水平结果示芍药苷干预组能够减轻肾细胞的凋亡。结论:芍药苷能够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的急性肾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量效关系是100mg/kg对于大鼠来说是最佳芍药苷保护剂量,其保护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的急性肾损伤可能与抑制炎性组织中NO的释放,减少肾脏组织的急性缺血有关联。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TUNEL试剂盒,芍药苷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MAPK信号通路中p38信号通路的磷酸化,进而抑制核因子K B水平,减少肾脏组织细胞的凋亡相关。
王艳丽[9](2008)在《汉防己甲素脂质体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又名粉防己碱,它是从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 )干燥块根中提取的一种亲脂性生物碱,具有消炎、镇痛、抗矽肺、抗纤维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是国内发现的治疗急性和快速进展型矽肺较为满意的药物。由于具有水溶性差,半衰期较短,生物利用低,对细胞毒性较大等缺点,汉防己甲素的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具有类似生物膜的结构,对正常细胞无损害和抑制作用,有细胞亲和性和组织相容性。它能包封多种不同理化性质的药物,解决脂溶性药物难溶于水的难题,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延缓药物的释放,从而达到减少给药剂量,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降低毒性的效果。本文研制了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提高了生物利用度。首先建立了汉防己甲素脂质体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该体外分析方法准确可靠。然后采用透析法测定汉防己甲素脂质体的包封率。对多种脂质体制备方法进行了筛选,发现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稳定性较好。用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确定最优处方为:胆固醇:磷脂为1:10(W/W),药物:磷脂为1:12(W/W),吐温-80:磷脂为1:5(W/W),水合介质为pH6.5的磷酸盐缓冲液。最佳工艺为:水浴温度为50℃、水合温度为30℃、超声13 min、超声功率为120W。初步考察了脂质体的药剂学性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汉防己甲素脂质体为球形囊泡,粒径为230nm,Zeta电位为-7.7 mV,包封率达到79.7%。肉眼观察法和溶血性实验对汉防己甲素脂质体进行体外溶血性考察,结果显示在体外实验中汉防己甲素脂质体不存在溶血现象。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在大鼠血浆中的含量;测定了汉防己甲素溶液剂及其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溶液中汉防己甲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分布相半衰期为3.18min,消除相半衰期为371.69 min;静注脂质体后,汉防己甲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也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分布相半衰期为3.20min,消除半衰期为755.90 min。实验结果表明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延长了药物在大鼠体内的作用时间。
魏晓[10](2007)在《赤芍煎剂治疗重症胰腺炎及对大鼠体内炎症介质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赤芍煎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及对大鼠体内NF-κB、TNF-α、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SAP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西医治疗联合赤芍煎剂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L-精氨酸腹腔内注射的方法诱发SAP模型,并予赤芍煎剂/芍药甙进行干预。行血清淀粉酶、TNF-α、IL-6检测;胰腺组织行免疫组化、Western blot、FQ-PCR检测。结果:赤芍煎剂可尽快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赤芍煎剂/芍药甙能改善SAP大鼠胰腺的病理损伤,降低大鼠死亡率,抑制NF-κB活化,降低TNF-α、IL-6的表达水平。结论:赤芍煎剂对SAP大鼠有确切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活化、使机体免受过量炎性细胞因子的损伤等因素有关。
二、汉防己甲素对大鼠急性胰腺炎治疗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防己甲素对大鼠急性胰腺炎治疗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汉防己甲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汉防己甲素的合成 |
2 汉防己甲素衍生物的合成 |
2.1 C-5位衍生化反应 |
2.2 C-14位衍生化反应 |
2.3 其他位置衍生化反应 |
3 汉防己甲素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 |
3.1 肺部保护作用 |
3.2 抗肿瘤作用 |
3.3 心血管保护作用 |
3.4 神经保护作用 |
3.5 免疫调节作用 |
3.6 抗肝纤维化 |
4 结论与展望 |
(2)雾化吸入汉防己甲素治疗肺纤维化的药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肺纤维化概述 |
2 汉防己甲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第一章 雾化吸入Tet对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的药效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章 Tet对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的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TGF-β_1对A549,MRC-5,PMVEC细胞的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四章 Tet治疗肺纤维化的体外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大黄?虫丸基于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矽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矽肺流行病学 |
2 矽肺发病机制简述 |
3 TGF-β1/Smad信号通路及其在矽肺纤维化发病中的重要性 |
4 中医对矽肺的认识 |
5 大黄?虫丸的简述 |
6 本实验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小鼠矽肺纤维化模型造模方案的确定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1.3 其他器材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前准备 |
2.2 四种造模方法 |
2.2.1 暴露气管注射法 |
2.2.2 气管插管法 |
2.2.3 鼻腔滴入法 |
2.2.4 静式染毒法 |
2.3 取材 |
2.4 数据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小鼠一般情况及肺组织形态学 |
3.2 小鼠存活率 |
3.3 体重及肺脏系数 |
3.4 小鼠肺组织HE和 Masson染色结果 |
4 第一部分实验结论 |
第二部分 :大黄?虫丸对矽肺纤维化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仪器 |
1.3 主要试剂和耗材 |
2 动物实验方法 |
2.1 动物模型制备及分组 |
2.2 大黄?虫丸药液制备 |
2.3 动物给药干预 |
2.4 动物标本采集及处理 |
2.5 Elisa法检测动物血清HYP、TNF-α、IL-6、IL-1β的含量 |
2.6 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及HE、Masson染色操作方法 |
2.7 Western-Blot操作方法 |
2.7.1 实验仪器 |
2.7.2 化学试剂 |
2.7.3 抗体 |
2.7.4 相关试剂的配制 |
2.7.5 具体实验步骤 |
2.7.6 实验结果 |
2.8 实时定量PCR操作方法 |
2.8.1 实验仪器 |
2.8.2 化学试剂及耗材 |
2.8.3 具体实验步骤 |
3 动物实验结果 |
3.1 小鼠一般情况 |
3.2 肺脏系数 |
3.3 小鼠肺组织病理结果 |
3.4 Elisa法检测HYP、TNF-α、IL-6、IL-1β结果 |
3.5 Western-Blot法检测TGF-β1/Smad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
3.6 RT-PCR法检测TGF-β1/Smad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 |
4 动物实验小结 |
第三部分 :大黄?虫丸对SiO2诱导的矽肺纤维化细胞模型作用机制研究 |
1 实验方法 |
1.1 含药血清的制备 |
1.2 串联质谱法检测含药血清中三种主要指标成分 |
1.2.1 仪器与试剂 |
1.2.2 方法 |
1.2.2.1 样品制备 |
1.2.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
1.2.2.3 分析条件 |
1.2.3 样品测定结果 |
1.2.4 讨论 |
1.3 细胞培养 |
1.3.1 实验材料 |
1.3.1.1 实验细胞 |
1.3.1.2 主要仪器 |
1.3.1.3 主要试剂和耗材 |
1.3.2 细胞复苏 |
1.3.3 细胞培养 |
1.3.4 细胞传代 |
1.3.5 细胞计数 |
1.3.6 细胞冻存 |
1.3.7 细胞模型建立 |
1.3.8 分组及给药 |
1.3.9 CCK8检测细胞活性 |
1.3.10 Elisa检测方法 |
1.3.11 Western-Blot操作方法 |
1.3.12 细胞免疫荧光操作方法 |
2 细胞实验结果 |
2.1 细胞一般情况 |
2.2 CCK8检测细胞活性 |
2.3 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TNF-α、IL-6、IL-1β结果 |
2.4 Western-Blot检测TGF-β1/Smad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
2.5 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
3 细胞实验小结 |
第四部分 :总结与讨论 |
1 动物模型的评价 |
2 阳性药物的选择 |
3 各实验指标的结果分析 |
3.1 小鼠肺脏系数的分析 |
3.2 HYP、TNF-α、IL-6、IL-1β结果分析 |
3.3 TGF-β1/Smad通路相关蛋白及基因结果分析 |
3.4 大黄?虫丸治疗作用与时间、剂量的关系 |
4 中医对矽肺的辨证治疗 |
4.1 矽肺的中医病名 |
4.2 矽肺的中医病机分析 |
5 大黄?虫丸方解及作用机制讨论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六部分 创新点 |
第七部分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大黄?虫丸的现代临床运用及治疗多脏器纤维化疾病的研究进展 |
1 大黄?虫丸的方源及古代文献研究 |
2 大黄?虫丸方义分析 |
3 大黄?虫丸现代临床运用范围 |
4 大黄?虫丸用于治疗脏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
4.1 关于大黄?虫丸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
4.2 关于大黄?虫丸治疗肾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
4.3 关于大黄?虫丸治疗其他脏器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4)汉防己甲素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抗肿瘤 |
1.1 细胞毒性 |
1.2 诱导凋亡 |
1.3 诱导自噬 |
1.4 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 |
1.5 细胞周期阻滞 |
1.6 逆转多重耐药性 |
2 防治多种纤维化疾病 |
2.1 抗肺纤维化 |
2.2 抗肝纤维化 |
2.3 其他纤维化疾病 |
3 抗炎 |
4 与其他药物的协同作用 |
5 其他 |
5.1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5.2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5.3 其他 |
6 总结与展望 |
(5)毛菊苣活性成分及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毛菊苣根化学成分研究及总黄酮的分离纯化工艺考察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毛菊苣提取物对Con-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毛菊苣萃取物对硫代乙酰胺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部分 毛菊苣根倍半萜内酯类成分对HSC-T6增殖抑制作用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五部分 毛菊苣中总黄酮对大鼠肝纤维化保护作用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植物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7)防己的性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中药性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1.1.1 五味的形成与发展 |
1.1.2 四气的形成与发展 |
1.1.3 五味与四气的关系 |
1.1.4 中药性味理论的现代研究成果 |
1.1.5 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提出和内涵 |
1.2 防己的研究概况 |
1.2.1 防己的品种考证 |
1.2.2 防己的药材鉴别 |
1.2.3 防己的化学成分研究 |
1.2.4 防己的药理作用研究 |
第2章 防己的性味考证 |
2.1 防己“味”的考证 |
2.1.1 味“辛”的考证 |
2.1.2 味“苦”的考证 |
2.2 防己“性”的考证 |
2.2.1 性“平”的考证 |
2.2.2 性“温”的考证 |
2.2.3 性“寒”的考证 |
2.3 小结 |
第3章 防己性味物质基础的可拆分性研究 |
3.1 药材与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防己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工艺研究 |
3.2.2 防己化学拆分组分的化学特征研究 |
3.2.3 防己各化学拆分组分的成分互不交叉性研究 |
3.3 实验结果 |
3.3.1 防己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工艺 |
3.3.1.1 防己性味物质基础拆分结果 |
3.3.1.2 响应曲面法优化防己多糖提取工艺 |
3.3.2 防己化学拆分组分的化学特征表征 |
3.3.2.1 多糖拆分组分的化学特征表征 |
3.3.2.2 生物碱拆分组分的化学特征表征 |
3.3.2.3 非生物碱拆分组分的化学特征表征 |
3.3.2.4 甾醇拆分组分的化学特征研究 |
3.3.3 防己化学拆分组分的成分互不交叉性研究 |
3.3.3.1 定性化学反应分析防己化学拆分组分的成分互不交叉性 |
3.3.3.2 TLC法分析防己化学拆分组分的成分互不交叉性 |
3.3.3.3 HPLC法分析防己化学拆分组分的成分互不交叉性 |
3.3.3.4 UPLC-MS法分析防己化学拆分组分的成分互不交叉性 |
3.3.3.5 PCA与OPLS-DA分析防己化学拆分组分的成分互不交叉性 |
3.4 小结 |
第4章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性味药理学与药味归属研究 |
4.1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药味科学内涵的研究 |
4.1.1 药物、试剂与仪器 |
4.1.2 实验方法 |
4.1.2.1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抗炎作用研究 |
4.1.2.2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镇痛作用研究 |
4.1.2.3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解热作用研究 |
4.1.2.4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利尿作用研究 |
4.1.2.5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
4.1.2.6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抗风湿作用研究 |
4.1.3 实验结果 |
4.1.3.1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抗炎作用结果 |
4.1.3.2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镇痛作用结果 |
4.1.3.3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解热作用结果 |
4.1.3.4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利尿作用结果 |
4.1.3.5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 |
4.1.3.6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抗风湿作用结果 |
4.2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药味归属 |
4.2.1 从传统中医药学角度对防己各化学拆分组分进行药味归属 |
4.2.2 从现代科学角度对防己各化学拆分组分进行药味归属 |
4.3 小结 |
第5章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性味药理学与药性归属研究 |
5.1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药性科学内涵的研究 |
5.1.1 药物、试剂与仪器 |
5.1.2 实验方法 |
5.1.3 实验结果 |
5.2 防己性味拆分组分的药性归属 |
5.2.1 从内分泌系统影响对防己各化学拆分组分进行药性归属 |
5.2.2 从环核苷酸系统影响对防己各化学拆分组分进行药性归属 |
5.2.3 从三羧酸循环影响对防己各化学拆分组分进行药性归属 |
5.2.4 从中枢神经递质环影响对防己各化学拆分组分进行药性归属 |
5.3 小结 |
第6章 汉防己甲素对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 |
6.1 药物、试剂与仪器 |
6.2 实验方法 |
6.2.1 汉防己甲素的制备 |
6.2.2 汉防己甲素的细胞毒活性研究 |
6.2.3 汉防己甲素对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
6.2.4 汉防己甲素对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
6.3 实验结果 |
6.3.1 汉防己甲素的结构解析 |
6.3.2 汉防己甲素的细胞毒活性研究 |
6.3.3 汉防己甲素对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
6.3.3.1 汉防己甲素对HepG-2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
6.3.3.2 汉防己甲素对BGC-823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
6.3.3.3 汉防己甲素对MCF-7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
6.3.4 汉防己甲素对细胞线粒体功能的作用 |
6.3.4.1 汉防己甲素对HepG-2细胞线粒体功能的作用 |
6.3.4.2 汉防己甲素对BGC-823细胞线粒体功能的作用 |
6.3.4.3 汉防己甲素对MCF-7细胞线粒体功能的作用 |
6.4 小结 |
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8)芍药苷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芍药苷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量效关系的探讨 |
材料 |
方法 |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附图 |
第二部分 芍药苷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
材料 |
方法 |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附图 |
第三部分 芍药苷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探讨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统计学方法 |
讨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汉防己甲素脂质体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处方前研究 |
一 实验仪器与材料 |
1 实验仪器 |
2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1 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2 汉防己甲素理化性质的研究 |
3 包封率测定方法的建立 |
三 结果与讨论 |
1 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含量测定方法 |
2 汉防己甲素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 |
3 包封率测定方法的建立 |
四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研究 |
一 实验仪器与材料 |
1 实验仪器 |
2 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1 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制备方法的筛选 |
2 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处方研究 |
3 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制备工艺研究 |
4 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冻干制剂的制备 |
三 结果与讨论 |
1 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制备方法的筛选结果 |
2 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处方研究结果 |
3 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制备工艺研究结果 |
4 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冻干制剂的制备 |
四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制剂学性质研究 |
一 实验仪器与材料 |
1 实验仪器 |
2 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1 理化性质研究 |
2 溶血性实验 |
三 结果与讨论 |
1 理化性质研究结果 |
2 溶血性实验 |
四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大鼠体内药动学初步研究 |
一 实验仪器与材料 |
1 实验仪器 |
2 实验动物及试药 |
二、实验方法 |
1 血浆样品处理方法的筛选 |
2 汉防己甲素体内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3 药代动力学实验 |
三 结果与讨论 |
1 血浆样品处理方法的筛选结果 |
2 汉防己甲素体内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3 药代动力学实验 |
四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与展望 |
汉防己甲素的研究进展 |
致谢 |
(10)赤芍煎剂治疗重症胰腺炎及对大鼠体内炎症介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详细摘要 |
第一部分 赤芍煎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 资料来源 |
2. 病例选择 |
3.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入院时两组基线的比较 |
2. 临床研究结果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认识 |
2. 中医对急性胰腺炎的认识 |
3. 赤芍煎剂的立方依据 |
4. 赤芍煎剂的用药分析及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机制探讨 |
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赤芍煎剂对急性胰腺炎大鼠NF-κB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1. 关于动物模型的制备 |
2. 关于检测指标和实验方法的选择 |
3. 血清淀粉酶的变化 |
4. 赤芍煎剂减轻SAP 大鼠胰腺的病理损伤、降低死亡率 |
5. 重症急性胰腺炎与 NF-κB |
6. 重症急性胰腺炎与细胞因子 |
7.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中药对急性胰腺炎时炎症介质的影响 |
核因子-κB 与重症急性胰腺炎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报的课题 |
致谢 |
四、汉防己甲素对大鼠急性胰腺炎治疗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汉防己甲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 张翔宇,曹世杰,王小莹,丁丽琴,李巍.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22(01)
- [2]雾化吸入汉防己甲素治疗肺纤维化的药效及机制研究[D]. 席苑.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3]大黄?虫丸基于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矽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D]. 吴丽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汉防己甲素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席苑,张海静,叶祖光,张广平. 中国中药杂志, 2020(01)
- [5]毛菊苣活性成分及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D]. 秦冬梅.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5)
- [6]汉防己甲素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及稳定性研究[D]. 菲索查克. 广西医科大学, 2016
- [7]防己的性味研究[D]. 王蒙.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5)
- [8]芍药苷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 王鹏. 武汉大学, 2016(06)
- [9]汉防己甲素脂质体的研制[D]. 王艳丽. 河南大学, 2008(09)
- [10]赤芍煎剂治疗重症胰腺炎及对大鼠体内炎症介质的影响[D]. 魏晓. 第二军医大学, 2007(02)